时间:2022-07-22 05:41: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众创时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下的创业新形势,旨在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高等院校作为综合性人才的主要储备地,肩负着众创的重任。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有较多不足,在某些方面停滞不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创业教育的转型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弥补自身的不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使其成为引领时代的创业人才[1]。
一、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创业动力
当前,大多数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鲜少有经济上的压力,这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是无数人艰苦奋斗造就的今天,但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安然享受着一切,缺失了青年人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从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国企的报考情况来看,2019年考研人数为历史新高,达到了290万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平均竞争比高达95:1,远超往年的50:1、60:1。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创业意味着高投入与不可预估的回报,属于风险较大的职业规划,由于没有较强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因此不做创业的考虑。
(二)学生缺乏创业能力
在高校中,虽然大部学生没有创业的经历或计划,但仍有少数学生勇敢迈出了这一步,进行了自主创业的尝试。可惜的是,这些学生往往因为自身能力的限制,难以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显著的成果。在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对创业项目缺乏了解、缺乏预估风险与承担风险的能力。部分学生没有结合专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盲目选择了比较热门却不适合自己的项目。当学生缺乏基础的创业能力时,即使进行了创业的尝试,也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满足自主创业的必要条件。
(三)缺乏实践课程引导
在绝大多数高校中,都设置了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内容通常是创业的理论基础,授课模式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创业是一种实践,是无法以书本知识取代的,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更是教材难以预料的,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很难通过创业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实践课程的匮乏也剥夺了学生尝试创业的乐趣。由于实践活动缺失,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未能体会创业的乐趣,毕业后选择创业也多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出于自身的热爱。
(四)高校重视不足
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升学率与就业率的提升,只强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未能将创业思想贯穿于教学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生缺少机会接触创业。在一些学校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周一至周五被要求统一上早、晚自习,周末还需参加社团活动,这样的确可以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知识、英语等级考试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习,但也限制了学生支配时间、接触社会。在众创时代下,高校不仅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应为其创造机会、指点方向,引导学生多接触时间,使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相关策略
(一)组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创业的魅力,高校应当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切身体验创业过程。学校可以开展“走近名企”的活动,与当地优秀企业与新兴创业公司进行合作,筛选优质生源进行实地交流。学校可以先在各年级活动通知,通过笔试的方法对报名的学生进行初步选拔,笔试内容应包括:创业的基本常识、合作单位的相关信息(如公司成立时间、主要业务、重要转型与明星产品等等)与自身的见解。笔试完成后,以成绩高低为标准,将前30%的学生列入复试名单。复试可以以三至五人为一组,进行产品设计、广告宣传与销售经营等三方面的模拟活动,综合得分最高的三组即为获胜方,可以参与合作企业的实地交流与考察。以选拔的形式确定交流人员,可以督促学生在创业前对所在行业进行了解,这是学生日后自主创业的必要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前期准备能力。选拔是一种良性竞争,意味着有输也有赢,能够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坚定目标、提高抗压能力。小组合作是对学生协作能力的考核,有着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组建出专业化的创业团队,是学生自主创业的必修课。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许多,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交流中找到不足[2]。
(二)增加宣讲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针对高校学生创业动力不足的情况,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宣讲活动,激发学生的拼搏斗志,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具体地说,学校可以定期安排各班级观看创业电影或知名企业家的访谈,以纪实影像代替口头讲述,用丰富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创业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搜寻合适的影视资源,向学生展示了机会无处不在,只要能把握住时机,在任何一个年代都能创造出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价值。观看此类影片有助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商机,结合自身特长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观看著名企业家的演讲与采访,让学生接触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将他们的建议化为己用,仔细揣摩创业的奥秘,为自主创业打好理论与精神的基础[3]。
(三)加强创业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创业计划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帮助,包括创业目标的确立与创业计划的制定,因为把握机会是创业的第一步,缜密的创业计划也必不可少。正因如此,高校应当加强创业引导工作,让学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使其在大学阶段制定好日后的创业计划,尽量避免学生跟风创业、盲目创业。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经营甜品店、美甲店,但其本科期间所学专业的却是法学、税收或英语等专业,两者之间关联甚少,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失败的概率。反观这些学生,问其创业原因,多数完全是兴趣所致。诚然,从事热爱的行业十分重要,但前期缺乏准备盲目创业也很容易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所以,各班辅导员应当事先收集学生的创业意向,督促学生了解、学习行业状态与经营要点,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创业计划,使他们的个性特点、专业所长与兴趣所在相结合,以此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四)调整创业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资源
高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对现有的创业课程进行调整,内容上做到丰富详实,作用上达到卓有成效。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多样的活动推动教学,学校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代表,回到母校进行演讲座谈活动,围绕自身创业经历谈谈一路的感悟,现场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除此之外,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应加以改善,教师可以鼓励有过创业经验的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经历,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加强课堂讨论,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双向交流,在问答的过程中增加同学对创业的认识,有效帮助学生规避一些常见的错误。学校还应整合各专业的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专业能力,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细分为多个板块,把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与选修课的课堂,达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例如让思修老师为学生加强创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组织管理学院的老师为学生传授经营管理理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众创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机会,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时代的挑战,高校必须推动创业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应当针对创业动力、创业能力、实践活动与重视程度等方面的不足作出改善。具体可以采取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宣讲力度、强化创业引导以及调整创业课程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找到合适的方向进行创业,使其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潘凤琼(1996-),女,在校学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阳.高校创业教育校内支持的困境与出路[D].南京:南京师范大,2017.
[2]张学亮.“双创”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3]胡楠楠.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