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29 04:39: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市场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环境变得日渐多元化与复杂化,从而推动各种不良意识思潮的出现。在此背景下,生活阅历较少、立场不够坚定的大学生群体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严重时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现代社会发展的诉求,不断强化法制教育,以此来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完善,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法制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我国长期推行素质教育,但取得的成效却不尽如意,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上都还有所欠缺,更不用说法律素养以及法律知识了。究其原因,在于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水平也不高。具体而言,首先,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时,并未为其配置强大的师资力量;其次,并未设置完善的法律课程,导致了学生法律意识的薄弱[1];再次,除了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其他非法学的学生所受的法制教育都还存在较大的欠缺,例如法学课程少,法学课程内容的涉及面广却不精等。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的主要地点是课堂,多而杂的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很难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可能造成学生学而不精的局面,难以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对此,需要高校重新意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强化法制教育的推行力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约束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法制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一)激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参与热情

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思想意识思潮的日渐多元化,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添巨大难度。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是评价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更是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的关键一环,与我国未来的兴旺发展息息相关。对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以及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并对大学生的法制修养水平充分关注与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重要手段,借此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建设。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法制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基本法制观念以及道德素养,以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为依托,不断增强大学生主体的自育功能。其二,要强化开展人文关怀以及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帮助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法制教育中,教师是不可否认的关键因素,其决定了学生良好法制理念的最终形成。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角色带入感,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促进法制意识的养成[2]。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明确到师生之间应有互相包容、平等互动的良好关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者,对于高校而言,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依托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落实思想政治教师的岗位负责制,并合理分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集中宣传法治理念,不断丰富法制教育体系。人的德行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与优化,脱离实践的道德终究只是一种臆想。故此,高校应当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鼓励学生投身到各项有益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道德素养,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到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科研发明以及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各项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增长才干,培育奉献吃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优秀价值观。

(二)坚持依法治教的基本理念

无论是高校的教育管理活动还是教学行为都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都应当坚持依法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只有在法律的轨道上,才能获取学生的广泛认同与支持,确保其开展成效。坚持正确思想观念,树立良好道德规范,将二者落实到法律制度中,保障思想道德评价的合理公正性,依照严格的制度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实效。对于高校,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行为准则,必须落实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开展主体,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与责任落实到位,从思想与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不遵守课堂纪律或传播不健康价值理念的教师,学校应引起高度注意,严肃处理[3]。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益,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必要时应当促进学生实现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等。社会环境值得社会各界注意,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周边传播污秽思想的歌舞厅、酒吧以及网吧等娱乐场所加强整改管理工作,加强对校园内外环境中违法犯罪事件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对严重损害学生基本权益、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更应重拳出击、及时处理。积极开展有益校园活动,打造文明健康校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优秀社会舆论氛围。

(三)以网络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网络信息技术是推动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工具,基于法制教育背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进程,更能够引起学生群体的广泛联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对此,首先,要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法工作,推动教育网络法的最终落成,提高“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统一性、可操作性以及专业性,而对于前期设立的法规应当及时进行清理,保障教育网络法的准确一致性。其次,应当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其合理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深入到生活细节,降低落实难度,使之成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遵守依据。再次,推动网络法制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以思想道德课堂为媒介,不断强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并充分应用新媒体平台,实时推送有益的法治教育信息以及相关信息资源,以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对时下热点事件进行剖析解读,在校内打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最后,要严格守好技术关,通过对信息过滤等技术的成熟应用,实现网络教育信息共享的规范化,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以及形式上的纯洁性,及时处理不符合规定的不良信息,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

(四)以公民教育促进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接轨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公民社会阶段,由此可见公民教育对于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公民教育,对于合格公民没有准确的概念,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虽然学生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涵盖了一些公民教育内容,但是对于系统的公民教育学习还相差甚远。而对于公民教育而言,不仅有机整合了政治、道德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更涵盖了公民道德、价值观、公民知识以及公民参与技能等四大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太过专注于学生道德水平以及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而对于学生的合格公民成长未能引起充分的关注。一些大而空、泛而虚的道德理念,甚至成为了阻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强大力量,从而严重限制学生的创新发展[4]。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参与权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学生就容易对相应的价值观、道德操守与秩序等产生轻视抵触心理,因而也就更难培育出优秀的人格与三观。当下,各发达国家都将公民教育纳入到了高校教育之中,因此,高校应当着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进程,通过二者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大学生向社会生活的健康接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重要人才储备力量,其综合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命运,而强化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推动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鉴于此,需要社会、学校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从教学、生活、环境等方面出发,营造出全面健康的法制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强国梦的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甘荣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11-12.

[2]李志.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1):28-33.

[3]周正颐.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26-29.

[4]胡雨霞,郝晓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3):3-6.

作者:许瑞月 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