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05:19: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建筑改造优化途径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17年10月18日-24日党的召开,明确的提出了一系列宏远目标,如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战略部署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确了发展方向。在党中央乡村振兴规划战略的指导下,大量乡村积极加入到开展空间重构以及功能转变的实践中,也就是利用建筑改造的模式,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科学、合理的开展,使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美丽乡村。
1传统乡村建设中存在一些困境
1.1城市建筑审美理念的渗透
城市化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使乡村以及城镇越来越受城市审美的影响,以至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建筑风貌逐渐消失,美丽乡村面貌千篇一律。随着城市审美观念对乡村建设的影响,乡土历史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断层的景观文脉等情况也越来越多。然而,传统建筑特色以及传统的乡土文化是乡村在长期发展中的结晶,是时代赋予的瑰宝,是乡村民众感情的融合,彰显出建筑的地域特色,有必要对其进行传播和发扬。所以,针对城市建筑审美理念的渗透,想要体现乡村风俗、传承乡村文化,需要我们对设计手法进行深入的反思。
1.2乡村建筑质量结构差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以往泥土房的乡村建筑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固、安全。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设计团队,使房屋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高质量的原材料作基础。所以,以往的乡村建筑大部分是不标准的建筑,很多方面不符合安全标准,如防水、抗震等,主要是因为乡村建筑缺少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缺少高质量的原材料。我们熟知的汶川地震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此种类型的建筑倒塌。
2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建筑改造具体优化路径
乡村建筑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景观布局以及地表建筑的改善,使其保持原有特色、秩序井然,使不同地区建筑彰显自身地域特色。对传统乡村建筑风貌开展科学规范的改造、优化策略具体如下:
2.1坚持保护的原则,使新旧有机融合起来
从传统乡村建筑风貌角度来看,即便有一些问题,可是依旧有具有当地特色的、保存较好的一些景观以及建筑。因此,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开展传统建筑改造时,要保留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运用。所以,要坚持保护的原则,使新建筑以及旧建筑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乡村的具体建筑状况,在建筑改造过程中以保护该建筑为前提,开展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保留乡村目前格局等前提下,主要对人的居住环境以及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彰显出以村民作为主体,对村庄进行科学的定位,把握住未来发展方向,并且要深入探究当地传统建筑文化以及资源,如,景观、自然风貌等,制定可行的目标,尽量不要破坏传统历史建筑、禁止挖山等,并且要严格禁止大拆大建,在保护有价值建筑前提下,改造旧建筑的环境等,同时建设新特色的建筑,使旧建筑和新建筑融合在一起,一同协调发展,达到保护乡村移风易俗,保护环境的目的,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富饶的新乡村。
2.2精心筹划,体现地域特色
2.2.1结合地域特点,确定改造标准
乡村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的改造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状况,开展系统、全面的设计。全面掌握乡村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移风易俗等,同时要考虑能够利用的建筑,渗入一些相关的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明确乡村建筑改造的具体规划方向以及整体风貌。尤其是明确建筑整体风貌时,要平衡好乡村建筑审美和城市建筑审美之间的利弊关系,以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之间的平衡关系等,在满足时展基础上,充分体现乡村传统文化,彰显建筑的独特风韵,又与整体规划协调一致,保证乡村建筑改造具备齐全的功能、统一的风格以及整体布局。例如,图1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新疆鄯善蒲昌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是唯一一个城市与库木塔沙漠相连的入口。对传统巴扎村建筑的改造,使其不但符合少数民族生活习俗,更彰显出维吾尔民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因此,在对该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村不拥挤的车流量以及多元化的沿街建筑等因素,从而确定改造目标要充分彰显本土巷道特点,即为半封闭式步行街,使新环境与旧环境进行融合。大部分建筑风格为生土建筑,并且充分运用院落,彰显地域文化特点。在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保留了补风窗、凉廊等传统建筑构件,具有烘托背景的功效。
2.2.2多管齐下,有序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建筑空间的改造,为了充分的体现地域文化要素,主要应遵守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近远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改造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改造后的建筑空间具有可变性,处理好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生活及建筑空间之间的联系。第二,公众参与性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公众参与建筑改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空间改造过程中要考虑公众的视觉效果,使空间改造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以及体验性。第三,协调性基本原则。要充分做实、做严考察以及调查工作,从而构建合理的改造计划,在乡村建筑空间改造中协调好多方利益关系。例如,上海川沙镇建筑空间改造过程中,就遵循了以上三种原则。以前的川沙镇环境比较破旧和凌乱,道路绿化杂乱无章,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筑立面等形式单一,不能彰显地域特点。因此在改造中,设计在保留原有有价值建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重塑,充分彰显古镇街道肌理,使川沙镇建筑具有协调性、统一性的立面形式,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使其彰显本地区的深厚文渊,环境更加幽静,民风更加儒实,使硬件设施、功能更加完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加强创新理念,提高乡村建筑质量
乡村建筑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调查当地的一些因素,如经济情况、气候状况、人们生活规律等,应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坚持安全、稳固的设计原则。在建筑改造过程中要使用高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改造,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参考国家以及地方关于建筑工程的相关标准,如自然灾害防御建筑标准等,从而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以及防水等功能,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到整个乡村建筑改造过程中,使用先进的工艺、原材料等,坚持环保、节能理念。此外,要创新以及继承传统建筑工艺,在建筑改造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乡土手法、乡土材料,使现代建造工艺与传统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彰显乡土文化气息,体现乡村风俗,不断提升乡村建筑质量。
4结束语
总体来说,美丽乡村建设不是阶段性的工程,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性的工程。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建筑改造是最基础的阶段,能够有效的推动美丽乡村发展。但是,各个地区的乡村有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是长期实践的瑰宝,在建筑中不断体现出的文化特点,促进了乡村的快速发展,这些地域特点成为了乡村建筑改造的灵感以及素材。因此,在乡村建筑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代特点和整体风貌,遵循“保留为主,新建筑与旧建筑融合”的准则,构建科学的建筑改造计划,从当地文化中提炼具体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成为建筑改造母题以及风格,使乡村风貌整齐划一,彰显地域特色,早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卢渊,李颖,宋攀.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3):69-74.
[2]潜莎娅,黄杉,华晨.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更新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04):85-92.
[3]张圆圆,李晶,翟美珠.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在建筑改造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寨上村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09):87.
作者:马波 单位: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