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09:47: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模具企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引言
模具的发展和生产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我国的现代模具行业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借鉴外国成熟设计和国内自主创新,我国的模具行业在技术水平和规模上都有比较大的发展,并且在模具企业自我创新领域取得较大成就。同时,中国的模具企业也与世界接轨,模具出口不断创下新高。随着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下,我国模具企业向高精密化、智能自动化的创新发展趋势发展。而这一切的主导因素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高层次模具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才是模具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人的创新发展才是一切的源泉[1]。模具企业人才供需不平衡,这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分析整个模具行业人才需求的结构可以发现,目前从事模具行业人员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精通模具软件设计并有大量实践经验的顶层技术负责人;第二类是专业设计加工模具的中高级技工;第三类是具体负责日常生产及维护的一线操作人员。在此其中,对于一线人员的需求量最大,模具人才需求市场缺口较大,同时对于顶层技术负责人和中高级技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当下国内模具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如何引进高层次模具人才,健全企业员工持续性培训机制,加强模具企业内部人员管理,对于加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2创新驱动背景下模具企业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2.1模具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
我国模具行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居多。相较于大型国有模具企业,很多中小型企业存在规模较小、福利待遇偏低等问题。企业内部没有规范的培训和约束机制,年青从业人员没有发展的机会。对于鼓励企业员工的创新和发明没有相关制度支撑,相应绩效考核方案不能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缺乏企业的认同感,没有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2.2模具企业人才出现断层问题
随着我国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相关人才数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困境,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人才不能匹配企业的发展速度。人员匹配不足导致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的人员从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都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岗位人员,出现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高级技术人员不仅拥有过硬的技术,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能,这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2.3模具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模具行业的特殊性,对当代青年人来讲,在工作选择上缺少一定吸引力。由于模具行业需要长时间在模具车间工作,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时间长、内容比较单一枯燥。随着科技进步,模具行业中高精尖机器设备取代大多数手工操作,导致普通车间工人的工资比起其他行业没有任何优势,这是模具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等也有一定关系。
2.4高层次模具人才缺口较大
一方面,由于模具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精通设计的高级模具工程师大概需要十年的经验累积。但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模具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并不能完全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层次人才出现一定缺口;另一方面,大多数模具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作为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使企业员工内部晋升通道不畅,只能加大成本挖掘其他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造成高层次人才缺口。
2.5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单一
模具企业的从业人员往往根据其日常工作量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一般是工作量、出勤率等传统单一的考核指标,即使是中高级的技术人才也往往依托其工作量和行业标准发放工资。这样的制度造成模具从业人员很难有创新发展的空间,偶然中的发明创新得不到相应绩效制度保障,会大大影响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员工仅仅完成本职工作便万事大吉,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创新人才的流失。
3创新驱动背景下模具企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改革思路
3.1创新发展导向下人才管理相关制度制定
针对模具企业的自身特征,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进行相关制度制定,在“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管理模式中进一步融合模具企业人才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形成针对模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第一,“科学识人”,建立企业录用人员能力评定和职位分析体系。招聘企业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通过制定适合本企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录用考评人员的能力评定指标体系,用科学的方法识别适合企业的人才。第二,“技术选人”,在“科学识人”的基础上进行企业人才的选拔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所需人才的要求,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选拔。不同岗位的需求不同,对受聘者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也要有所变化。对于技术岗位的受聘者,会对个人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所以在选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现场实操、情景再现等方法进行考核。而对于管理岗位的受聘者,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多角度进行考核。第三,“战略育人”,为了保持企业持续长久发展,对于员工的培训是必须要进行的,不仅要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还要站在战略的角度,为以后企业发展做好准备。战略育人不仅考虑对企业员工的各方面培训工作,还要对其员工数量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模具行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做好人员数量的准确预判很有必要。例如,可以利用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将现有人员数量做加减核算,增加内部提升到本岗位人员、新招聘人员,减去提升到其他岗位人员、退休、辞职等人员,对于企业的人员管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第四,“因才用人”,这是人才培养管理的“根本”,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模具企业对于员工的技术能力要求较普通企业高,需要从业人员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技术基础。尤其是对于中高级技术人才更要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一方面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同时,企业需要打通员工的晋升通道,加强员工的合理流动,做到人员与岗位的真正匹配。第五,“绩效留人”,对于企业来说目的是“留”。只有通过科学完善的绩效和考核制度才能实现现有人才和潜在人才的“留”。企业的相关绩效和考核制度不应一成不变,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岗位,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2],同时要与行业动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相匹配,进行动态调整,真正实现“留人”的目的。顶层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是精通模具软件设计并有大量实践经验,要求全面负责技术管理工作、贯彻执行行业相关制度、行业技术标准、组织项目参与的技术人员掌握相关技术、安全措施制定、督促和指导项目负责人,依据技术难易程度确定绩效基数、技术相关的整体完工率、成本整体控制等要点执行;中高级技工岗位职责是专业设计加工模具及日常项目管理工作,负责本项目技术管理的工作、负责对一线操作人员技术进行指导、组织日常生产运营工作、上传下达,起到沟通纽带作用,依据与所负责项目内基层员工绩效、与负责项目完成情况、与本人完成管理工作量挂钩要点执行;一线操作人员职责是生产及维护工作,掌握岗位所需技能、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依据绩效标准和方法提前公示、注意完工比率和完工质量要点执行。
3.2优化模具企业人才供给模式
面对模具企业人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企业人才供给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涉及的相关方包含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3]。以上四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配合、补充、不可分割的。政策引导需求,需求刺激供给,而供给能促进政策的完善。
3.3建立完善企业培训制度
企业的员工只有通过持续的、有效的培训,才能保证企业的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以及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一,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将企业的职工培训作为行政量化考核的一部分,承当引导、督促的角色,将责任具体到人,将目标具体到企业和个人。并给予财政政策方面的优惠措施,如用于培训和学习方面的支出给予免税等优惠措施。同时,要摆正企业管理者对于培训的正确认识,打消培训“无用论”“浪费论”的错误认识。管理者应该主导和组织企业建立相关培训方面的保障制度。第二,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机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员工的培训做出中长期的计划。对于培训地点和机构应不局限在企业内部,并且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培训的监督和考核,并与绩效挂钩,加强员工的重视程度。第三,开辟多种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形式。培训的目的是使员工的各方面能力适应行业发展,提高员工各方面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培训的渠道和内容形式有一定的要求,使得培训达到高效的结果。可结合高校、相关培训机构,聘请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专项内容的授课,使企业员工掌握模具行业先进技术和行业标准。
3.4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进一步明确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适宜环境,切实做到高层次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给予相应的资助,免除其后顾之忧。完善针对科技型人才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以模具企业为主体,积极促进相关科研项目的科技金融保障体系,打造完整创新科技金融链条[5],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论
目前,我国的模具企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但在模具精准度、科学技术含量及模具相关标准的领域发展与美德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而这些也是我国模具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当下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下,模具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很多模具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开始开展行动。对于影响企业效能最大的因素———人才,都采取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方案,高度重视对于模具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通过模具企业的特殊性,分析当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针对模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5P模型,对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宝友.中国模具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模具制造,2019,213(4):22-27.
[2]黄绍浒,高忠华.汽车模具企业的绩效分配模式优化探析[J].中国商论,2019(11):159-160.
[3]金鑫.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19,367(10):76-77.
[4]金鑫.智能制造背景下技师学院模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模具制造,2020,20(4):89-92.
[5]施燕妮.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669(7):126.
作者:周莉娜 单位: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