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9:37: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正冲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多元化创新已然成为高校各科教学刻不容缓的改革路径。健美操作为高校传统体育课程,备受高校学生喜爱。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1],可以使健美操课内外衔接,有助于课内外互动学习,体现健美操课程的教育价值。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对健美操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借助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堂内外对健美操课程的自觉性,在教学内容基础上开展多样化评价形式,丰富校园健美操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促进健美操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
体育课程是以学生体能发展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特殊性教育课程。该课程需要与德、智、美、劳等相关课程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课内外一体化是将“以人为本”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将“终身体育”作为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师需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体育训练,构建科学健美操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在思想意识中认知终身体育锻炼的益处[2]。
2.理论基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加强高校体育课程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带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3]该项纲要颁布实施后,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体育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训练相互补充,此种互补形式有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为此,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途径。健美操作为高校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程项目,其教学目标是将教学理论知识与健美操动作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健美操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健美操各项基本动作也要熟练习得。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专业化健美操人才,奠定实践基础。
二、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1.打造健美操人才队伍,提高学生健美操竞技水平传统健美操课程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无法让学生在该课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健美操潜能,未能打造专业的健美操人才队伍,致使许多高校在健美操比赛环节未能取得良好成绩。而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将不同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同学进行分层,并根据初练型、成长型以及高水平型层次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健美操教学方案,依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健美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高校健美操体育教学活动,需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根据高校办学特点打造高质量、高素质的健美操人才队伍,通过创新性教学与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健美操竞技水平,使其在高校健美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此达到高校健美操课程预期教学目的。
2.开展多样性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背离的情况。然而,部分高校在实施健美操课程时,只是单一地教授学生健美操相关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的高校文化生活相脱离,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提升。而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既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健美操相关知识技能,又能借助校园多样性文化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的健美操知识,使学生通过身心变化切实感受到健美操运动的益处。为此,各高校应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校园内部掀起健美操活动热潮,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之余,也将健美操体育文化价值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3.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多元化社会发展形势的演变,单一性技术人才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其在掌握专业学术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课后训练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使理论知识融入专业技能训练,让其意识到健美操课程的重要性,为培养综合性健美操体育人才奠定优质条件。
三、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影响因素
1.健美操课程缺乏教学特色
健美操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需将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身体塑形,还能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锻炼中予以美育教育,更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体育建设[4]。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健美操课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对国内外健美操流行项目的深入研究,也没有将国内外健美操流行项目融入到高校健美操课程,泛泛的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外自主进行健美操训练,此种过于散漫的学习态度,很难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方面实现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
2.未能注重健美操训练指导
当前,大多数高校开展健美操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传授健美操技术动作,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与之相匹配的审美教育。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健美操基本动作存在较大的学习差异,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断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健美操的动作要领。为此,部分高校以社团形式组建健美操活动组织,希望通过开展健美操社团活动,强化学生健美操训练。然而,多数健美操社团并没有对社团课外训练设定练习目标,也没有对健美操社团进行组织管理,导致社团所开展的健美操训练活动过于混乱,未能注重健美操训练指导,无法与课内教学活动相连接,违背高校健美操社团的创办初衷。3.缺少健美操教学场地与教学器材教学场地与教学器材是开展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条件。部分高校未能对健美操课程予以重视,没有意识到健美操课程的特殊性,未针为该课程配备专门教学训练场地,致使健美操教师不得不使用其他体育项目场地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人数逐渐增多,原有体育馆场地容纳人数有限,使得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不能调动高校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热情。另外,健美操训练器材方面,由于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健美操训练器材整体数量与实际授课人数相差甚远,且训练器材过于陈旧、欠缺维护,导致高校健美体操教学缺乏稳定性,不利于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的有效开展。
四、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实施方案
1.开设多样化健美操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地实施,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一、二年级本科体育课程为必修课。为了让更多学生喜欢体育课程,满足喜欢操类舞蹈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可以开设与健美操较为相近的操类舞蹈课程,如全民健身舞、啦啦操、健身瑜伽等,使学生在体育选修课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班选、有课上。对于已经没有体育必修课的大三、大四学生来说,教师可利用课外教学活动时间,向这类学生推广健美操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余之时,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健美操课外活动项目,满足学生强身健体的实际需求。同时,组建健美操、健身瑜伽、啦啦队等学校校队,这样既能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又能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校各类健美操比赛,学生也会在此类课外活动中增强学习自信心,具备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学生今后入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课内健美操课程,还是课外操类舞蹈课程,教师都应以小组实践训练为主,各项比赛为辅的教学形式,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教学现象,而使学生在学习健美操课程时持有较重的功利心。
2.丰富健美操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代的学生特点,逐渐完善健美操教学大纲,丰富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内容,使健美操教学从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转变成综合化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从健美操运动技术传授转向提升学生体质,通过教学目标的转变,丰富健美操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实现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突破与创新。由于健美操课堂教学时间与教学时数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想要持续健美锻炼的实际需求,教师可在课外活动中向学生宣传推广学生喜欢的健身舞,如最近流行的配合《本草纲目》《牛仔很忙》《龙拳》等曲目的刘畊宏健身操,就可以作为课外健身舞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快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调动学生持续参加健身舞教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健身舞就是广场舞的认知偏见。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教育部对学生体质监测的相关要求,教师要在健美操教学中增加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提升学生心肺功能、肌肉功能、关节灵活性等,同时通过实施教学内容,刺激学生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其在健美操训练中获得身心愉悦的健身体验,并以此为情绪宣泄口,在音乐中释放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5]。
3.改进健美操教学方法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00后”教学,教师需及时更新健美操教育教学理念,改进健美操课内外教学方法,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身健体,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为此,高校健美操在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时,可尝试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建立慕课教学平台。慕课教学平台是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健美操、练习健美操而搭建的服务性平台。如“学习强国”中的慕课平台就有许多健美操舞供师生学习,这些健美操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运动样式较多,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且动作示范标准直观,速度适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由于此类慕课教学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观看学习,教学内容简单、直观,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二是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健美操教学除了为学生提供强身健体的活动环境以外,还能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地表现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已学健美操技能自行创编健美舞蹈动作,以此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在多向思维的引导下逐渐提升自信心,通过健美操教学方法的转变,充分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三是发挥微信平台优势。无论课内教学,还是课外延伸训练,教师都应发挥微信平台优势,为每个教学班设立微信群,既方便教师随时在微信群传送健美操学习内容、新的技术动作分解视频等,又方便学生在微信群中对健美操以及操类舞蹈课程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提升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成效[6]。
4.开展健美操课外活动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实施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后,高校体育教师在注重课内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重视开展健美操课外活动。若高校每周只开展一次健美操教学活动,既无法完成健美操课程教学目标,也不能满足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切实需求。为了进一步体现健美操多项教育功能,将健美操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立健美操社团,让更多喜欢健美操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健美操社团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肯定自我、喜爱自我,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其以足够的自信面对生活中的小坎坷。由于健美操运动具有审美、健身、交际等功能,高校体育教师需充分发挥健美操运动的多种功能性,将健美操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以便健美操运动的综合功能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切实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好处,使健美操运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靓丽风景[7]。例如,高校在举办校内体育运动会、迎新晚会、校庆晚会等文化活动时,可以开展大型健美操团体表演活动,向学校与学生展现健美操教育成果。为此,高校健美操课程采用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外活动中将健美操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从中选拔健美操技能优异的学生,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的健美操队伍,使其成为本校健美操教学的宣传名片,代表学校参加高校健美操活动及比赛,为学校争得各类健美操比赛奖项,这样既能对本校健美操教学活动进行宣传,又能加强学校对健美操运动的重视,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健美操运动。
5.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学评价方式
课堂学习活动除了聆听、讨论、思考、联想等形式以外,课程教学评价活动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8]。当前,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于体育课程课堂学习活动方式较为独特,其教学活动方式主要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模仿等为主,高校体育教师要想实现课程目标、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课堂学习活动方式,使传统教学中的身体运动发展内化为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高质量完成高校体育课程目标。高校体育课程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课堂学习活动方式过于局限,学生无法在讨论、审美等学习活动方式中掌握健美操运动技能要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健美操课程时,需重视健美操课程模式的构建,不断创新完善健美操学习活动方式,摆脱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授课模式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习活动方式会在无形中如实反映教学主题的隐含意义,将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美操课程有关活动的制定,既能体现学生教学主体价值,又能让健美操课程真正发挥美育教学作用。为此,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健美操课程评价当中,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及所对应的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评价,切勿采用单一终结性评价方法完成课程教学评价,而是将终结性评价方法与过程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在注重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情况的同时,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化健美操技能发展。总而言之,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在改革进程中,需将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其中,将课内健美操教学与课外组织训练相衔接,满足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多样化需求,并在运动中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把健美操作为日常健身锻炼的运动项目,以此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积极性,凸显健美操课程的娱乐性、审美性等多功能性教育,构建和谐健康的体育运动氛围,促进高校健美操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清华,李安平.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创新之艺术特征的引导[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21(02):30-33.
[2]张宏达.新时期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2):121-123.
[3]赵晓菲.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培养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0):122-124.
[4]叶文娟.“互联网+”时代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3):63-64.
[5]李景红,蒋满华,许剑,等.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践研究[J].体育师友,2021,44(02):24-26.
[6]张丽.普通高校“体育课堂+运动队+体育社团”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探析[J].运动,2018(05):81-83.
[7]王文毅.论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2019(09):32-33.
[8]姜涛,周校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3):61-62.
作者:邱妍妍 南萍 单位:兰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