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农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时间:2022-11-07 17:11: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乡村振兴下农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村振兴下农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0年不仅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进行农村改革与建设的一年,除了在农村消除贫困的任务之外,我国将致力于改善乡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尽早呈现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农村也将在2022年转型为“农村振兴”,转型后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也将迎来“人才振兴、农业振兴、工业振兴”等进一步战略规划。2018年,在最近5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也曾提出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表示:要想持续成功推进乡村振兴,就要为农村培养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泉源和动力。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表示统筹规划、全局领导,健全农村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政策,全力打造“五类”乡村人才[1]。

1当前我国农村人才振兴培养面临的问题

1.1人才政策尚待完善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且成功推进,农村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逐步被国人发现,不少知识分子对于放弃闲暇舒适的城市生活转而进入乡村领域施展一身本领的行为跃跃欲试。但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处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些政府政策和乡村的创业环境尚不完善,许多下乡的知识分子由于资源的缺乏最终还是错失了当初立志带动乡村人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憧憬和初心。当前农村的现有资源还不能精准地匹配农村发展现状,与此同时,初入乡村之知识分子面对如此丰富的农村资源,并未做好充足的开发准备,缺乏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专业经验,还不能与当地的发展趋势相互契合。

1.2高校培养与实际需求未形成合力

现今各高校对于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还处于薄弱一环,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的理论教育的宏观性和滞后性,知识不能与农村的实际现状、实践需求相吻合,所学知识也就难以完全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另一方面,高校还尚未将以农为主的思想融于教学本质中去,学生只能从书本上学到理论化的知识,缺少更多实践性亲身体验的机会,并未真真切切地做到与民为伍,禁锢了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从而导致了现今农业科技领域拥有大量研究课题、发表文章的学者,但真正将研究成果转变为农民切身利益的却少之又少,所以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应尽快适应乡村振兴的步伐,向着满足人才振兴乡村的战略目标前进。

1.3知识分子报国之志淡化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乡差距在衣食住行的方面逐渐扩大,这使得农村的年轻人纷纷打着“走出去”的口号,以离开农村为己任,逐渐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农村人才更是长期处于“贫血”状态。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受到三农问题的传统观念影响,大多家庭不鼓励自己的子女回乡就业创业,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造成了当今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正所谓有国才有家,没有强盛的国家、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今天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因此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在城市的繁杂忙碌中应时刻提醒自己身上也肩负着时代重任,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贡献力量,将所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才是真正价值之所在。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人才培养之“四力”

2.1挖掘农村脑矿之力

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认为:一些贫困地区之所以贫穷,不仅仅是因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缺乏,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没有接受到应有的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开发人的“脑矿”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式。费孝通先生也曾提到:国家兴亡的根基在农村,国家建设的根本推动力是开发农村中的“脑矿”。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发展大国,我国最大的资源不是煤矿、石油,而是十几亿人的“脑矿”,几亿中国农民穷就穷在没有人能够发现并去挖掘其所蕴含的潜在能量。作为新时代人才,要善于发现农村这笔潜在资源,除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外,也要重视对农民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舒尔茨认为: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成分,现实证明人力资本是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主要推动力,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3]。知识分子要认清当今农村最活跃的因素是农民,通过给予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的素养得到提升,为其输入建设现代农村的先进思想,这对我国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2脚踏实地求真知之力

“中国农民的代言人”温铁军[4]认为:“农业、农村、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温铁军不拘泥于在书斋中搞学问,而是一个四处调查研究、注重实际考察的学者。其曾在我国的各方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经常与农民为伍,切身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己任,搜集和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在理论上提出了诸多有关三农问题的真知灼见。作为新时代人才,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尽早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必须要走出书斋深入农村,去给农民作学徒,与农民共同生活,只有做到与农民的深入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农民的所需所求,承担起切身为农民服务的责任才不会落空。温铁军也用其行动证明了:研究三农问题就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而不是急于求成,知识分子在引进外来思想、内生理论之前,都必须在能否解释农村、农民和农业这个“三农问题”上接受检验[5]。

2.3创建惠农组织之力

穆罕默德•尤努斯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在解决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问题上,尤努斯采取了对穷人进行无抵押贷款的创新模式,在当时备受非议,但该举措却赢得了高达98%的还款率,这一结果激励尤努斯继续将这种方式向世界贫困地区推广。2014年格莱珉银行推广到了中国,其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发展中大国,预测未来的中国也免不了会受到人均收入、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困扰。金融体系既然可以造就诸多亿万富翁,为什么就不能为穷人服务呢?因此尤努斯表示,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要用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利用金融行业服务于贫苦农民,要确保所有农村当中所有家庭都能够逐步摆脱贫困[6]。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农业是我国产业之根本,二三产业稳健发展的基础是第一产业农业的强大。现今知识分子遍及各个不同的岗位,各行各业都有着不可胜数的精英人物,即使没有深入农村、没有机会从事农业生产,知识分子应该在其职谋其责,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结合自己的身份与所处的环境,创立更多以农民利益为根本、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组织,以农民为出发点提出惠及农民的规则及政策。

2.4将报国之志融入乡村振兴之力

许纪霖先生曾在《家国天下》一书中说过: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人,才能算作知识分子———这个关怀小到家,大到国,乃至天下[7]。现代知识分子不应该再沉浸在私人空间,或将知识禁锢在狭小领域里,因为知识的价值要通过公共化才能真正做到发光发热,公共化就是要去分享并运用,而不是知识分子将精神食粮私人化。知识分子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就是学术层面的,若说学者的最高使命是至死忠于真理,那么学术研究是就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有效途径。费希特学者表示:为社会服务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真正使命,在奉献社会方面知识分子应该比其他阶层承担更大的责任,充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发挥出异于常人的主观能动性[8]。在关注当前的同时还要放眼未来,寻找未来发展的新道路、新途径。作为知识分子,就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紧跟党的领导,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时刻关注农民的进步,将人类的完善作为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崇高使命。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3.1在“引”上做文章

结合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政府及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采取“推动知识匮乏者走出去,吸引专业化人才走进来”的双重模式,落实人才下沉乡村的政策,使“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不仅收获人才,更要赢得其背后丰富的创业经验和资本支持,引进全程要秉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农民为本的引进原则,同时政府还要采用发散性的眼光,大胆但不盲目借鉴发达地区的人才管理经验及政策,在高端人才紧缺的状况下,加大对内的人才引进力度。保持农村的基层人才向上流动的过程畅通无阻。

3.2在“留”上下功夫

人才的成功引进只是一个开端,要想人才振兴,更重要的一环是要留住人才。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可以采取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和事业留人的方式,为引入的人才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支持,站位于人才角度设身处地为其营造一个安稳的环境,让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其次,各村委领导还要重视农村文化的塑造,同时也塑造农村人民尊重知识、渴望知识的思想意识,良好文化和正能量的社会风气,对广大人才投身乡村、奉献自身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3.3在“育”上求突破

人才来源有2个:一是外部引进,二是内部培养。人才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整个过程还要保持对内外部人才的教育、再教育,因此这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外部高端专业人才引进后,要强化当地的人才基础建设,对农村的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帮扶组织亲自下乡培训,在实践中让农民体会到学以致用。完善管理人选拔机制,不仅从内部、也要从外部筛选出会干事、能干事及愿干事的实用性人才,使外部人才看到更多的乡村内部发展机会和空间,无形中也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引入。随着人才的成功振兴,乡村振兴的愿景也将指日可待。

4结束语

结合以上针对于当代知识分子展开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是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实践证明人力资本投入发挥的作用比纯粹的经济投资带来的效用更加持久有效;二是要想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要想真正改善农村面貌,就要走出书斋,与农民为伍,只拘泥于书本的研究对于乡村振兴的真正实现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三要利用好自己的职务岗位,真正有才能之人会想国之所想,做国之所需,在解决个人之需的同时心怀大众,尽己所能为农民创造更多机会,创立农民最大收益的组织机构和团体,给予农民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最后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将自己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各个知识分子团结起来,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作者:刘琦 盖志毅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