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时间:2022-11-11 17:16: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泛,是人们生产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水稻的种植和增产技术越来越重视,水稻的增产为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中,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水稻的经济效益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若想确保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是近些年来研究和探索出的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最佳措施,其不仅能够确保水稻的生产安全性,还能达到较好的病虫防治效果,是符合市场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有效手段[1]。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侧重于追求产量效益,很少考虑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药剂以化学药剂为主,不仅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田间的青蛙、蜘蛛、寄生蜂、食蚜蝇等有益生物受到影响,致使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迫害,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进而致使田间病虫害的自然防控和调节的能力降低,增加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严重威胁水稻生长。而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升水稻的绿色生产水平[2]。不仅对于生态环境是一种保护和维护,而且对于粮食安全和水稻品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水稻病虫害类型

水稻的种植范围比较广泛,不同的地区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使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多样,形成因素不够明确,对水稻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探索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包括稻纵卷叶螟、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纹枯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多种类型[3]。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受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对于水稻的伤害性和破坏性极大。其中稻纵卷叶螟又称为白叶虫,是泰兴市水稻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虫。它具有发生期长、繁殖能力强、危害损失重的特点,主要啃食水稻叶片,形成白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尤其是水稻穗期,如果水稻功能叶受害,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灰飞虱又称为稻飞虱,是一种带有毒性的昆虫,寄生在水稻中汲取水稻中的营养成分,对农业危害很大。褐飞虱也是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属于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或者是普通的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其繁殖倍数高,对水稻的危害较大。稻瘟病是水稻病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主要是因为水稻的抗性比较弱,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干预,很多水稻的原始抗性逐渐减少甚至丧失,再加上环境气候多变、异常,致使病菌积累量大、传播迅速,致使大面积的稻瘟病蔓延、传播。

2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和解决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方向,水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还要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先发展。绿色防控技术的提出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绿色防控技术就是以水稻生产生长为中心,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动恢复为基础,强化稻田中有害生物、有益生物和稻田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联系。通过自然无害的方法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其能够对于病虫害以及抗性因素产生自我恢复、自我调节的平衡体系。进而因地制宜、确保水稻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提升,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多种防治措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要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为主,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作为应急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达到既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又确保水稻的增产、增效、提质的作用。

2.1农业防治、生态调控

首先,选用抗耐病虫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因素,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水稻自身的抗性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从源头消除病虫害的隐患,要选择经过国家认证许可的、具有良好抗逆性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同时,在种子选择上要选择无病田进行留种,减少种传病害发生。其次,要科学开展水稻种子处理,使种子更加健康、抗性更强。例如,在播种前期可以将杀虫剂药剂与水稻种子进行混合、拌种,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种子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降低稻飞虱、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稻瘟病等病虫害对水稻的侵害和威胁,提升病虫害防治效能,提高水稻的出苗率和品质产量。在种子药剂处理前,要进行晒种,同时要选择高效对路药剂,根据农药标签要求,严格控制药液浓度,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和水量,以免影响出苗和防病效果,为培育壮苗、保障水稻丰产丰收打好基础。再次,要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在肥料施用上,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同时要氮、磷、钾合理搭配,防止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适时搁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耐)病虫害能力。此外,秋季进行耕翻种麦,可利用冬季低温,杀死部分越冬虫源;水稻播栽前对土壤进行深耕,可把土壤表层的病菌菌源、害虫、杂草种子翻入土壤深层,降低大田期病虫草发生基数。适期播种,水稻直播稻田进行适度迟播,可避开苗期稻飞虱、螟虫危害高峰。利用螟虫化蛹期这段敏感时期,通过深水灌溉,淹死虫蛹,可减轻螟虫发生量。还可在灌水渠的入水口设置过滤网,打捞或截流灌水渠或稻田内杂草种子、纹枯病菌核,从而减轻稻田杂草、纹枯病发生。

2.2理化诱控

理化诱控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首先,秧苗期可以应用无纺布覆盖育秧,控制稻飞虱、螟虫危害,提高秧苗质量。其次,在田埂边种植香根草来诱集螟虫产卵危害,利用螟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的特性毒杀螟虫,减少大田螟虫发生数量。再次,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稻田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一般情况下,水稻田安装1盏/hm2~2盏/hm2杀虫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减少水稻害虫发生数量。此外,可应用性诱剂诱杀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蛾蝶类害虫的雌虫在性成熟后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来引诱雄虫进行交配、繁殖。性诱剂诱杀就是人工合成含有类似这种特殊气味的诱芯,通过设置诱捕器来诱杀害虫的雄成虫,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例如,水稻害虫二化螟是一种蛾碟类害虫,对这种害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性激素诱导剂引诱雄性二化螟,并利用诱捕器捕杀这些雄性二化螟,进而不仅能够减少二化螟的数量,还能降低二化螟的交配和产卵,从根本上达到防控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水稻田只需要安装30只/hm2左右的诱捕器,就能够捕杀75%左右的雄性二化螟,进而大幅减少下一代的种群数量。理化诱控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传播和对水稻的危害,而且还不会对环境保护造成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理化诱控的成本比较高,农民在采取理化诱控措施前需求针对农业成本仔细核算,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于水稻自身品质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比较有利的,其包括应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的发生蔓延、稻鸭共育技术和生物药剂防控技术等。首先,保护利用天敌。在沟渠路边种植大豆、芝麻、黄秋葵等显花植物保护或涵养害虫天敌;选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例如,像青蛙、蜘蛛、寄生蜂等害虫的天敌能够有效的降低害虫的发生数量,起到一种自然控制作用。其次,人工释放天敌控制水稻害虫。害虫天敌应用技术就是在稻田中引入害虫的天敌,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抑制害虫的繁殖速度和数量,使稻田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稳定,进而降低病虫害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例如,赤眼蜂是稻纵卷叶螟和钻蛀性螟虫等害虫的天敌,这种昆虫可以寄生在水稻害虫的卵内,通过抢夺害虫虫卵营养物质生长和发育,进而抑制水稻害虫的繁殖和生长,降低害虫发生的数量,为水稻健康成长提供条件和保障,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此,在种植水稻期间,可以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达到预防和控制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目的。据调查显示,在稻田中引入适量的赤眼蜂能够对稻纵卷叶螟的卵虫寄生率达到55%以上,对钻蛀性稻螟的寄生率达到61%以上,具有非常明显的防控效果[4]。再次,稻鸭共育技术是指将水稻和雏鸭共同培育,利用鸭子捕食害虫的特点强化稻田中的病虫害防治效率。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后就可以将雏鸭放在稻田中一起放养,鸭子不会破坏水稻幼苗,反而会将水稻田中的害虫作为食物,进而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稻田中有害生物的数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为水稻的生长、生产提供保障,而且鸭子的粪便还能提升稻田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情况下,水稻放养180只/667m2左右的雏鸭就能达到非常明显的防治效果,不仅解决了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还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最后,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生物药剂防控技术是根据水稻病虫害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生物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例如,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Bt、短稳杆菌、绿僵菌、苦参碱、核型多角体病毒、井冈•蛇床素、井冈•蜡芽菌、春雷霉素、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4科学用药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控制病虫危害的作用,科学用药也是病虫绿色防控一种手段,可以作为一种应急防治措施。科学用药需要贯彻“预防为主、治前控后、治上压下”防控策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防治”的用药原则,明确主治病虫、兼治病虫,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低风险且剂型先进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实行“一药多治”、总体防治、精准防控,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在水稻发育成长的不同时期可以利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水稻分蘖拔节期要加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的防治,同时兼顾稻叶瘟;水稻孕穗期要做好螟虫、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水稻破口抽穗期要加强稻纵卷叶螟、螟虫、穗稻瘟防治;水稻灌浆期要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穗稻瘟的防治。防治药剂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低风险且剂型先进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使用虽然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比较有效,但是残留的药剂对水稻的品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结合生物药剂共同防治,同时对药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混配和轮换交替使用,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防治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使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控急性型的病斑和穗颈瘟,使用24%井冈霉素A、井冈•蛇床素、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防控纹枯病、稻曲病,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Bt等防治二化螟的繁殖和发育[5]。

3结束语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丰产对于解决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采用绿色、科学的技术提升水稻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关键因素,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水稻质量的基础上科学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是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向。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为水稻高产、高质的生产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有效的降低了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作者:徐爱琴 徐志斌 卜峰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