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16:30: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生态理论在民宿改造设计中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体验自然、感受乡土人情为主的特色民俗旅游业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如何提升游客的出游体验,成为当前民俗旅游区需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实现对民宿的生态创新改造,成为了当前民宿改造的重点方向。由先锋空间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民宿改造设计》一书,旨在对当前民俗建设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既有取舍,又有创新地将民宿改造至一种有别于城市化的自然舒适状态。
本书的出版对当前民俗旅游业发展中的民宿建设设计方向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也对广大建筑设计者、专业学生以及建筑设计爱好者的空间设计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本书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对设计改造成果的展示。作者通过精美的图片,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各种民宿的改造成果。作者牢牢把握设计要紧贴游客精神诉求和功能诉求的设计宗旨,对民宿的空间功能进行分析,致力于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将民宿改造至城市化之前的民居状态。本书在编写时主要考虑了民宿改造设计的名称、地点、设计范围、设计风格等内容。如对安徽铜陵山居、北京协作胡同胶囊酒店、青城山景泰阁精品客栈等民宿的设计,主要依托于设计地点的选择;对古砖窑、南宋御街老宅院等民宿的设计,主要侧重于对文化记忆的继承和创新;对浮点•禅隐客栈、山楂小院、禾肚里稻田酒店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住客对风格的要求。通过参考书中内容,结合当前我国民宿旅游业建筑设计的现状可以了解到,民宿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商业化、单一化的建筑设计导致游客出现审美疲劳。因此,通过建立生态适应性理论与民俗改造设计之间的联系,创造特色的旅游居所,对民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具体到实践而言,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将生态适应性理论运用到民宿改造设计中,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是要注重“求同存异”,民宿改造并非完全一个地区别于另一个地区,也并非完全抛弃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回归到农村的建筑风格之中,而是要抓住生态适应性的本质,结合现代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需求,在形式上创新,在实质上紧贴。既要传承传统民居建筑的优良特点,也要摆脱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模式,避免抄袭、复制,而是要真正展现符合本地区风土人情的自我风格和特色。二是要注重“变始于因”,民宿改造核心的问题是要为游客提供舒心的居住环境,因此既要注重民宿风格的多样化,让民宿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特色,也要注重利用现代技术和现代设计风格,提高民宿的舒适度,真正让游客获得舒心的出行体验。如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将“借景”“造景”等手法与现代简约设计相结合,实现传统美学与近现代几何学之间的共鸣,去繁从简,设计出既有新意又简约大方的民宿。
其次,将生态适应性理论运用到民宿改造设计中,需要注重民宿建筑设计的生态性。通俗来讲,生态性主要指循环可利用、绿色无污染,如在生态民居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实现民宿中洗浴、灌溉等需求,利用太阳能实现加热需求,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效果;或是可以利用生物特性,提高宜居程度,如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吸收空气中多余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效果;此外,还可以在设计材料和设计结构上下工夫,通过对木材等建筑材料的设计,充分利用榫卯原理,并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利用自然风对室内空气流通的作用。
最后,将生态适应性理论运用到民宿改造设计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完善。当前生态适应性理论随着生态文明的构建兴起,并处在持续起步阶段,相关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理论基础还不够扎实,生态适应性与民宿建筑设计尚需要更为充沛的著作资料支持。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鼓励广大学者投入到生态适应性理论的研究之中,并开设专业课程,鼓励广大学子踏足民宿设计领域,为生态适应性与民宿建筑设计改造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引入全新教材,将如《民宿改造设计》之类的书籍引入课堂,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民宿改造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各高校在进行生态适应性与建筑设计之间联系的课程设置之前,也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支芙蓉 单位:南宁理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