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1:36: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商行业的发展,同时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不再局限于产品价格和质量,而更多的是通过购买产品所获得的伴随性服务。如何维护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物流的管理能够起到组织作用,使资源的配置管理更加有效地进行,减少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产品投入成本。此外,良好的物流管理体系,可以增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物流管理伴随着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好的物流管理有利于企业进行精准的成本核算,从而更好地制定预算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物流服务的质量是消费者选择买家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物流服务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企业获得更高的销售额,提高企业利润。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通过提升物流水平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2我国现代物流的现状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引入物流概念的时间相对较晚,很多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传统物流上,认为其只是简单的运输和存储,而忽视了现代物流的主要目的: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网络技术与现代物流息息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中运用得不够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技术网络还不完善,不能及时地反映企业的需要。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物流管理中装备了信息化系统,但仅应用于物流流程中的少数环节,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经验,既要熟悉物流的各个环节,又要掌握物流的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国内的企业在物流管理中缺少专门的技术人员,与现代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一些中小公司缺乏对后勤管理和专业人才的规划,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紧缺。同时,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体制还比较落后,导致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完善的物流管理能使企业在最小的成本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并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销售额。物流在企业的生产、销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的有效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家生产企业,其物流包括了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包括仓储、运输、搬运、包装等。物流的畅通是企业运作的保障。同时,物流服务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及时、准确地为顾客提供商品与服务,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一个公司运作的关键。
3现代物流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作用
3.1物流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成本以及库存商品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成本进行控制和对商品的存储以及流通进行管理,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进行管理来更好地协调生产、存储和销售,从以下方面影响企业财务管理。3.1.1良好的物流管理能有效降低产品成本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物流费用的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生产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两个环节的控制,达到成本管控的效果。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等外部物流成本和很多其他成本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并没有对其进行独立的成本核算,使得物流成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模糊不清,这直接影响到了物流的合理性与经济性。现代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围绕着核心能力进行的,只有在价值创造和成本控制上超过其他竞争者的公司,才能够在竞争中存活。而现代企业降低成本的首要任务就是减少物流费用,特别是对广大制造业企业而言,除了原材料成本以外,最主要的成本开支就是物流。材料采购是大多数企业生产的基础,原材料采购的数量、运输、存储是大多数企业需要关注的事情,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产成品的存储都离不开物流管理。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原材料采购的多少会影响企业后续的运输以及仓储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资金、仓储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确定最合适的采购数量,避免发生产品滞销或原材料不足等情况,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3.1.2有效的物流管理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原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等数据往往是财务进行成本核算以及预算编制、定价等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财务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往往是根据采购部、仓储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提供的收发存信息来计算产品成本的,并进行入账处理。因此,这些数据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账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精准的物流信息既可以协助财务进行正确的入账处理,也可以协调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业务活动。买多少、产多少、卖多少的问题可以被更加有效地解决,避免出现存货不足或存货大量堆积的情况,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鉴于现代物流网络化、系统化的特点,需要将企业运营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这将帮助企业进一步突破部门壁垒,向信息化、一体化发展,为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提供良好条件。综上所述,物流是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流管理可以通过降低产品成本以及精确把控货物的流通和仓储信息,给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带来便利。
3.2现代物流管理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作为一个公司,不管是不同的部门,还是不同的人,都会面临一个沟通和协调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沟通和协调关系到公司的成功和失败。在企业经营中,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不平衡,会导致公司停滞不前,更不用说公司的发展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司内部的竞争有助于公司的发展,但如果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出现了问题,那就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没有哪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一项产品的生产,并且将其推向市场。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包装,生产设备、动力系统、基础设施的购置和维修必须由多部门合作共同完成。如果把产品的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商业过程,那么各个部门就是该体系中的一套程序。因此,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各个部门的协作程度,也取决于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的提高,将使信息更加准确,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会相应得到增强。
4现代物流在企业外部经营中的作用
4.1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流不仅能够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提高企业的利润,而且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到货流程,满足大部分客户减少物流时间的服务需求,提高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因此优良的物流管理能力能提高货物的交货率,以及货物的精确度。同时,产品质量和到货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途径。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使物流的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生产流程更加高效。拥有效用是一个公司内部多个功能部门合作的结果。一个产品的周期包括生产、销售、服务等多方面。在此期间,由营销部门进行的前期广告效应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使消费者对产品有更多的认识和购买意愿;同时高品质的产品往往更能吸引客户;商品配送、售后等服务更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流程中,前面所有的流程都是以物流为基础的,通过完成最后的物流服务,产品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体现。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物流活动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商品及时送到指定的地方,以满足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需要。物流穿越时空障碍的过程,实质上是时间效用与空间效用的表现。可见,上述价值的实现都与物流密切相关。而物流管理正是通过提升物流的品质和效率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商场竞赛,现代企业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终端顾客多样化的个性需求。而依据供给链办理思维的现代物流系统能够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系统,树立起商场快速呼应系统。一是建立线上订单处理通道,全部采购订单都通过线上公告,供应商在线查询存货,根据订单和存货状况及时补充。二是建立在线支付制度,以提高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节省不必要的旅行费用。三是建立网络招标竞标通道,使供应商和企业共同面对最终客户,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提供原料,增强了竞争力。四是建立起信息交换的通道,提供商、销售商在网络上共享信息,确保物流、资金流的畅通。集成化的供给链办理信息渠道的建立,能够形成企业内部的信息公用渠道,在制作企业与客户资源网、供给链资源网和计算机网络之间架起桥梁,将客户信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以信息替代库存,强化整个系统履行定单的能力,大大缩短与终端顾客的距离,然后赢得呼应市场的速度,扩展产品的市场份额。生产企业在进行现代物流系统的流程再造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建立一个强大的供应链条办理网络体系。让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共同面对最终客户,通过产生客户价值,增加订单数量,形成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因此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提高企业的利润
在生产和流通中,物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企业内部生产、运输、存储的调节和分配,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仅次于人力和自然资源的第三大利润来源,是企业降低成本和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仓库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企业仓库的建立是由于产品的生产过剩、产品的流通需要以及正常的持续生产。企业的仓库有两大类,一是静态的,二是动态的。静态存货是指在短时间内无法使用的存货,包括成品、原材料等暂时未使用、处于静止状态的物品;动态存货就是指对部分存货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包括运输、调用等,是指处于一种流动状态的物品。而静态和动态的存货都是企业的“固定资本”,其较低的流动性不利于企业的资金流动,是企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障碍。仓储管理是指在保证资金流动的前提下,保持库存的合理,原材料能够按时、按量地输入,并且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将所生产的商品及时地发送给客户。这是一家公司经营良好的基础。物流管理就是利用高频率的配送、预见性的需求管理来实现对企业仓库的有效整合,以保持最小的库存量和最大的存货周转率,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物流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产品在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中的流动,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只有将材料、半成品转化为成品,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产品的价值和盈利。而优良的物流管理,通过对物料、半成品的储存区域的划分、运输、搬运等进行最优的设计,以减少时间浪费、距离浪费、人力资源浪费等,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从上述分析可知,物流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优化流程、降低库存管理、缩短物料和产品运输距离、简化管理、增加资金流动性。可见,物流管理在企业的组织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只是个别的或局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的进步会带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物流管理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5总结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正确使用网络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在企业的整体战略中,物流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成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等,以减少成本,支持市场营销、采购等活动。因此,物流不仅是制造成本的关键,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物流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或间接效益,是企业的经营利润来源。另外,物流活动的最大功能,并非是为了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是为了提升企业对客户的服务,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然而,目前我国物流发展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的发展。企业应当积极与信息时代接轨,早日完成信息化改革,使物流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引领企业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邹雄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篇2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以期达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目标。文章通过跨界整合四方力量融合课程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三教”改革,多层级的实训体系强技能,创生多元多维评价机制等多方面检验育人效果,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高职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为了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教育部2021年3月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物流管理”专业更名为“现代物流管理”。同年4月,全国职教大会提出“岗课赛证”融合新概念。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运用各方合力将岗、课、赛、证进行深度融合与嵌入,是本专业新的育人突破点,可提高本专业的适应性,也能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与个人可持续发展。
1.关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研究现状
查阅文献发现,国外并没有“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说法,而是以高校推进型、企业主导型、政府引导型“产学研用”结合协同育人模式等形式出现。国外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育人的思想,在协同实践育人方面走在前面,这值得我国借鉴。但关于产业、学校、大赛、职业证书四者相融合的研究鲜少看到。国内高职院校从教学管理(何静,2007)、专业教学改革(黄振业,2007)、人才培养模式(章安平,2008)进行早期“课证”融合探索。“岗课”融合最早始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思路(李贻玲,2009),而“赛课”融合始于2008年启动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唐小波,2008)。“岗课赛证”融合的研究出现在,比如实践教学体系方面(陈岩,2012),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杨艾,2013;白宁,2014)等,但在表述上不一致,诸如有岗课证赛,也有课岗赛证,在融合度上稍显薄弱。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岗课赛证”方面的研究出现较晚,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邓德艾,2021)和课程研究(杨浩军,2021)。2021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曾天山研究员提出需要进一步进行“岗课赛证”的一体化设计。所以,还需全面研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容、模式及路径。
2.现代物流管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研究对象方面,学生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高。研究校企融合、1+X物流管理背景的文本较多,而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个性化职业需求的文本较少。学生作为“岗课赛证”的主体,关注度不够高。高职院校要承认、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意愿的权重,便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改革的劲头。
2.2研究内容方面,“岗课赛证”融合做得不够深。在内容研究上,高职教育重点是校企协同育人,实践重心放在专业课程“课证”、“赛课”的教学改革,或实训体系的教学改革,停留在浅层次居多,缺乏持续性、连贯性、长期性。在课程体系整合上,或产业链和教育链相融,或教育链和竞赛链相融,或教育链和1+X证书链相融等,将产业链、教育链、竞赛链和证书链四条链整体相融者少。
2.3“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成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有学者认为应该将考核由单一的课程和任课老师考核转变成校企双方共同考核,重视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从企业满意度、岗位能力、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专业知识角度进行评价,但缺乏技能竞赛、1+X证书的维度。由此可见,学者们把研究重心放在评价主体的改革上,而在具体评价工具、评价内容和评价要点的研究上不够完善。同时,也缺乏评价过程中的有效改善。
3.解决路径: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
我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市场营销双高专业群的专业之一,归属到物流教研室,由双高办公室和物流教研室共同探索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见图1)。本模式下,产业、教育、竞赛、证书不同属性的主体为了职业教育的共同价值目标跨越各自边界,通过校企合作主体关系的嵌入,以岗定位课,课呼应嵌入岗,赛证协同融入课,真正实现“岗课赛证”全面融通。具体分四个步骤:
3.1合内容:跨界整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岗课赛证”融合的立足点是课程,应政、企、行、校四方跨界整合相关标准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认为,整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标准,“运·营·采·调·析·储·服”等专业课程标准,世界技能竞赛货运代理项目、全国职业院校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竞赛、全国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三大重要赛事评分标准,物流管理、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供应链运营等1+X证书评分标准,搭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3.2分模块:平台课+模块化课。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需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构建“平台+模块化”的能力体系:平台课模块+岗位技能模块、技能竞赛模块、X证书模块。平台课模块指专业群内(含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技能模块;岗位技能模块指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模块;技能竞赛模块是指本专业对应的全国竞赛项目竞技能力模块;X证书模块指本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经模块划分学习场域,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实现个性化培养。
3.3改方法: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三教”改革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教师层面,校企混编共同打造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岗课赛证”师资团队,企业专家线上线下进课堂,学校教师进一线挂职锻炼,共同努力提升教学教育水平。二是资源层面,丰富专业线上线下资源,拓展技能培训资源,与企业共建共享多平台教、学、训、证、赛、创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同时,革新教材内容,编写具备“岗课赛证”要素的新形态教材。三是教法方面,根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X证书为背景,坚定思政理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3.4融技能:多层级实训实习体系。依托双高专业群和现有实训平台,围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构建“底层课内模拟实训、中层工作室生产性实训、高层校企合作企业岗位实习”的递进式多层级实训实习体系,学生多技能融会贯通,在多场景整合体验,实施“岗课赛证”全面融通培养。
4.效果观测:创生多元多维评价机制
4.1多元评价主体。“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过程中,校内课程活动由企业导师、课程教师、班级同学担当评价主体,分别赋权相应权重;校外实训、实习则由用人单位师傅、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担当评价主体,分别赋权相应权重;技能竞赛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以组织机构为评价主体,亦赋权相应权重。在不同教学环节,评价主体适当进行更新调整,尽量全面,使其结果做到客观。
4.2全面评价维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将学生个人职业素养、物流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度、专业岗位技能水平、本专业各级各类竞赛获奖、X职业技能证书考取五个维度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职业素养包含职业精神、劳动精神、职业习惯等;基础知识包括物流基础、市场营销基础等颗粒知识点;岗位技能包括仓储、运输、采购、供应链、物流营销等专业岗位技能;竞赛包含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等相关比赛;1+X证书包含物流管理、供应链运营、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等相关证书。
4.3量化评价手段。采用积分制,建立一生一案制度。学生自进校开始,便为其建立个人积分档案,量化素养、知识、技能、竞赛、X证书等评价指标,通过大数据后台监测定期更新积分,师生均可查询积分情况。教师可根据积分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学生也可根据积分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进度;专业建设委员会也可根据积分情况追踪专业建设改革成效,并修订阶段性培养方案等。
4.4分段评价调整。以学期为评价短周期,根据学生积分动态增值情况进行短期效果检验,并进行课程教学调整;以学年为评价中周期,根据学生普遍性问题进行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调整,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一届学生为评价长周期,根据本届学生应对本专业产业变革的适应性情况为检验,进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调整。
5.总结
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端发展、优化人才结构的必然选择。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目标。
作者:黎侨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篇3
1引言
物流业和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在“工业4.0”与“智慧物流”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物流业和制造业将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两业融合发展不仅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两业融合发展是行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必然趋势,而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则要求既要具备数字化能力,又要有对物流运营管理、生产制造流程等方面有充分了解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在两业深度融合背景下,探讨如何培养既懂智慧物流运营管理又懂智能制造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就成了当前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两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2.1人才需求特征
2.1.1智慧物流人才需求数量增多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势必需要智慧物流人才作为支撑,这也必然带来大量的智慧物流人才需求。通过对广东省相关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近34%的企业认为未来5年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将增长10%-20%,近20%的企业认为未来5年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将增长20%-30%,近15%的企业认为未来5年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将增长30%-50%。在企业访谈中,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未来5年内,企业的智慧物流岗位如物流规划与设计、智能仓储与运输管理等,人才需求将达到怡亚通总人数的60%以上,人才缺口非常大。深圳前海飞特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强调,飞特的发展方向是大湾区跨境智慧物流企业,现急需的智慧物流岗位有物流大数据分析、智能仓储与运输设备操作与管理、智能物流系统开发岗,人才需求量在15-20人左右,未来智慧物流人才需求会持续增长。2.1.2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随着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协同发展,物流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物流到智能物流的新发展阶段。未来的物流人才既要有基础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还要有供应链管理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现代生产的管理能力、智能设备操作能力、智慧物流企业规划能力等,因此,在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中,要培养与行业形势和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高层次技术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2.2人才需求变化
2.2.1岗位需求变化随着德国“工业4.0”理念的推广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传统的以高强度劳动为基础的物流工作,已经被智能化的机械装备、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这也使得物流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物流基础性岗位(仓管员、拣货员、调度员、配送员)人才骤减,而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通过对广东省相关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调研发现,企业未来5年需求最多的前五个智慧物流岗位的排序分别是: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仓库管理、智能化物流企业规划,智能化设备操作和智能化设备技术人员。2.2.2职业能力要求变化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的产业协同发展,对物流人才的物流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两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物流管理理论与业务操作技能,还需要了解制造业的一般知识,熟悉制造企业生产流程。同时,对职业能力也提出了全方位、综合性的要求,学生要具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智能化设备管理和使用维护能力、智能化企业管理系统开发和实施能力等。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则更加全面,包括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协作共享思维等物流人才素养。
3广东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1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
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还是以面向商贸流通行业、国际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为主,培养目标为掌握仓储、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作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几乎未涉及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相关内容。部分院校有向智慧物流方向的人才培养倾斜,但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及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对两业融合发展的前瞻性认识不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跟不上融合发展趋势,使两业融合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
3.2课程体系设置与物流人才素质需求不匹配
两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鲜明,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势必导致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统一规划,课程设置不够严谨,课程结构不合理。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培养方向仍然是以国际物流、商贸物流和电商物流为主,课程设置偏向文科。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基本还没有立足两业融合的相关的岗位群,将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知识结构体系纳入其中。
3.3师资力量与物流人才培养需要不匹配
在师资队伍方面,由于行业转型升级,很多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无法快速提升,无法满足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队伍专业背景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匹配度较低。大部分高职教师较缺乏企业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跟不上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在调研中发现,物流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超过60%,但是很多教师只是通过培训获得了双师资格证书,短时间的培训只能证明教师了解了物流技术前沿的内容,并不能代表教师已经具备了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4物流实训室建设与物流教学需求不匹配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建设还停留在传统实训室的水平,主要的实训内容还是叉车类设备操作、仓储堆码、运输装车、配送拣货、RF手持操作等,虽然已经能符合传统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但是随着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深入融合,对物流人才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传统物流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智慧物流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
4两业融合背景下广东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4.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当地区域经济的特点、产业发展、企业转型所需的人才要求,同时,结合学校资源优势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划分专业就业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广东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广东省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等,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双创意识、工匠精神、新商科思维、职业素养、岗位迁移能力”,掌握物流运营管理、智能制造生产运营等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与管理模式变革创新需求,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数字化能力,熟悉物流运营管理和生产制造流程,能够胜任智慧物流岗位,满足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融合背景下高端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2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对培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两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基于人才培养定位,构建服务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在全面兼顾通识、专业、选修、实践课程四者有机融合的前提下,持续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升级,新增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智能仓储管理、智能物流企业规划,智能设备操作、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同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重视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此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还需要考虑教育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打破专业束缚,体现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的交叉互融,奠定多学科学习背景和职业张力。
4.3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两业融合背景下,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两业加速融合阶段下,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更新知识储备,鼓励教师定期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积极参加行业企业会议和业务培训,学习行业前沿知识,掌握行业发展新趋势,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二,鼓励教师在假期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深入企业生产环节和业务流程进行挂职锻炼学习,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三,从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中聘请在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一线岗位、管理等岗位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开展职业标准和实践培训,指导实习,构建“双元”制模式。
4.4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在两业融合的背景下,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有机会和能力实践和应用智慧物流的相关技术。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改善物流实训条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结合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对学校原有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增设相应的智慧物流实训实施设备,如分拣机器人、智能AGV搬运车、无人驾驶叉车、智能穿戴设备、无人配送设备、物流规划与仿真系统、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提升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京东、菜鸟、顺丰等大型企业共建智慧物流生产性实践基地,把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引入到实训教学中,实现实训精准对接生产。
5总结
随着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从两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特征和变化分析出发,结合广东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两业融合背景下广东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李晓丹.智慧物流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2):38-42.
[2]姜洪,陈洁,李俊峰.“两业融合”战略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转型路径[J].物流技术,2021,40(12):142-146.
[3]赵亮,严长远.两业融合背景下陕西高职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时代汽车,2022(6):37-39.
[4]熊典,兰秀建,陈梅.基于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J].商情,2022(9):113-115.
[5]胡澴.两业融合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47-50.
[6]谈慧,丁茜.智能制造物流管理实训平台开发与实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2,27(1):124-127.
[7]黄腾跃,杨晋.长江经济带“两业”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2022,41(3):148-151.
[8]王超维.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的高等职业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2):199-200,180.
作者:喻珊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