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对小学数学的应用

时间:2022-12-06 14:26: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生活化对小学数学的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活化对小学数学的应用

生活化小学数学的应用篇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而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主要学科。因此,学校应当注重数学学科的教育工作,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与学生需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采取“题海战术”,教师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忽视了拓展学生思维的训练,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导致数学教学脱离现实生活[1]。对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系统,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2]。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既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性,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提供支撑[3]。要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教师不仅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还要使组织的活动与数学内容贴近,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后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即学生会在生活中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的含义,这样才会使教学活动的实施更具价值。落实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与尝试中摸索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把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和现实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升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取教学案例,并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引入数学教学。如教师可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撷取生活片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能够调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被动学习,忽略了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数学学习生活化,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使其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其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更是为了使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生活化内容融入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使小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当小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了一定的主动探索求知意识后,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学习水平都将显著提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化内容进行动态融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将生活化内容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策略。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贴近学生生活,营造生活化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师可通过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开展。以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合理创设一些小组活动,如拨珠游戏,让学生一边拨珠一边计算,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同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再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圆”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圆的概念,深入理解圆具有哪些形状特点。由此,教师可以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教学情境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形?排球和足球为什么是圆的?游泳圈、救生圈可以做成其他的形状吗?”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具有哪些特征。在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关联思考,如“救生圈做成其他形状还能正常使用吗?这是否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有关?”从多个角度出发,加深学生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相关知识的理解。

2.2学以致用,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后到超市了解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记录的信息分享自己的收获:某薯条外包装上显示的总质量是80克,将薯条全部取出来称量是75克,由此可计算出包装袋和干燥剂的质量是5克;某牛奶包装盒上显示的质量是180克,而箱装的奶盒上显示的质量是2.2千克。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一些物品到课堂上,如一包零食、一瓶水、一卷纸等,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受大概的重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既可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又可以使其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主动观察、深入分析、合情推理、实践验证、实例操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和进度,能够进一步实现对现有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以此保证每名学生都能紧跟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

2.3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生活化探究价值

当前社会面临技术的飞速迭代,教学改革也在持续推进[5]。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材的核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通过重组教材内容,增添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引进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征的内容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辅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相关知识的思考、分析、总结,是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知识点,重新构建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和感悟。如教学百分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喝饮料,同时展示几种不同的饮料包装,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饮料中的各类营养成分的具体价值和作用,引导学生观察饮料包装上呈现的营养成分表,了解百分号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顺势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再如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由于今年夏天持续高温,果汁厂家将日产量80吨增至100吨,那么要使得新增的果汁不被浪费,尽可能全部送达消费者手中,应该怎么办呢?如此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生活中营业场所的营销手段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打折、返券、买赠等,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体会销售工作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讨论及思考的积极性,如此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以提升,进而高效地学习新知识。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求。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作者:呼晓丹 单位:济南市市中区经纬学校

生活化对小学数学的应用篇2

数学教师在向小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应正视生活元素在教、学两个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将生活元素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究并运用数学知识。

一、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将生活元素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一,能够增强学生知识探究热情。与教材中刻板呈现的知识相比,小学生往往对于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更加熟悉且好奇。因此,将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明显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究热情。其二,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有助于其在课堂上进行迁移学习,也使得其知识探究思维更加灵活。其三,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识。长时间处于生活化学习环境中,学生对身边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助于高效课堂构建目标的实现。

二、巧用生活元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导课环节构建生活情境

巧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关注导课环节。越是高效的导课越能提高教师基于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的可能性,反之,若导课缺少生活元素会变得刻板、低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元素在导课环节的应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没有将生活元素巧妙地应用在导课环节,而是围绕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面对该问题,教师可以转变思想,在导课环节构建生活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运用本节课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生活片段,引导学生对情境展开观察。比如,在讲解基础加减法运算相关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导课呈现生活中的购物情景,直观展示加减法运算过程;在对称图形探究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导课出示生活中的对称建筑等实物信息[1]。学生的注意力被真实、直观的数学情境吸引,能够对自身在生活中接触相关数学知识时的有趣经历展开回想,从而对课堂上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教学工作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有序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目标得以实现。

(二)交互环节运用生活语言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会出现效率与质量差强人意的问题,是因为教师在授课环节使用的教学语言过于专业、刻板,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不符。一些教师一味地运用理论性语言解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本就对教材内容存在一定困惑的学生更加疑惑,无意间让学生形成了较为消极的听课体验,从而降低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启发我们,巧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还可以从转换授课语言入手,用生活语言代替刻板语言,适当降低教学语言的专业度。尤其是在向低年级小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教师一定要以接近学生生活的童趣化语言解释数学现象、说明数学问题,以更加风趣幽默的方式向学生解释知识内涵、说明其运用方法。随着教师授课语言的转变,学生逐渐开始在课堂上感到放松,能够在符合自身认识水平的语言支持下更清楚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涵,提高对教师教学语言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其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目标随之实现。与此同时,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交互主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生活化语言与教师交流数学问题,提醒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或说明自身关于数学知识的想法。学生无须在提问时反复思考用何种语言或方式说明问题,不必在回答问题时反复确认语言的严谨性,由此实现对课堂交互的深度参与,在生活化交互中加深知识理解,达成更加高效的学习。

(三)基于实物讲授几何知识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但是学生仍然需要学习一些几何知识,而几何知识的抽象性较强,他们通常难以理解。此时,生活实物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便显现出来了。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实物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轻松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形态,使学生由此获得直观观察几何实物特征的机会,自然而然地能够在直观且细致的观察中达成高效学习[2]。但就目前来看,在该方面,大部分教师做得都不是很好。相较于展示几何实物,教师往往更愿意通过多媒体或智慧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还原几何图形,这虽然也能起到“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但是却无法像实物一般为学生带来直接且强烈的视觉冲击,切实增强学生对几何的印象。这再一次证明,几何实物在生活化高效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价值不可替代。教师可以先在生活中寻找几何实物,然后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将实物带到课堂上,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照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特点并说出其与教材中数学知识的联系,使其在几何直观分析中学习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布置实物搜集任务。比如,在讲解长方体相关知识时,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并带到教室里。如此,学生不仅能分享实物学习资源,还能分享搜集实物的经验,而搜集实物需要他们对相关知识内容要点展开多维分析。所以,学生分享在生活中搜集实物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完善。

(四)巧妙运用废旧生活材料

不仅实物可用于讲解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同样能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促进高效课堂构建,同时向学生传递废物利用健康生活与环保意识,增强数学课堂的育人价值。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运用起来,如废纸板、旧塑料瓶等。不过,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废旧材料时,直接将由废旧材料组成的教学材料用具展现在学生面前,导致学生缺少基于废旧生活材料的数学创新设计与思考过程,阻碍了废旧材料在数学课堂中的高效应用价值发挥。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自主设计学习工具。比如,在讲解圆锥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寻找相关废旧材料并运用其制作圆锥体。学生创新运用材料设计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应用废旧材料发展几何思维,增强立体思考能力,由此实现高效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显著提高。

(五)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在课堂上将丰富多彩的数学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之情。所以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还可以尝试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学生注意力被故事吸引,对数学家的生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产生好奇,并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学习态度与效果更加理想。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多数教师都没有形成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的习惯,甚至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之功,最终选择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在教师喋喋不休的知识讲授中逐渐感到学习的乏味,好奇心被消磨,不仅无法提高学习有效性,还会降低他们对数学的热爱。这更加提醒教师,想要实现巧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一定要转变传统思想,正视故事教学的积极作用。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搜集大量真实可信的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数学知识生成故事、与教材所提及的数学家相关的人物故事,选择合适的时机将故事讲给学生听。利用数学家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借助数学知识生成故事逆向增强学生认知数学应用价值的能力,学生数学知识探究欲望在循序渐进中得到增强,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六)立足生活设计随堂作业

1.布置与作答。构建高效课堂,目的在于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高效学习数学知识,而随堂作业的科学设计和布置,可以为这一目的的达成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在巧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时,可以立足于生活设计随堂作业,围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字知识,联系生活中的知识应用情境设计难易分明的随堂作业题目,确保作业的难易分层,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解答。比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精心设计统计每月温度、家庭支出分配情况、班级学生阅读爱好等生活化作业,将数学统计思维与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作答随堂作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自然而然会变得更加高效。2.批改与答疑。需要注意的是,解决学生在随堂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关键点。由于刚刚接触并运用知识,即便是面对生活化题目,小学生仍然会出现一些解题错误。这些错误如果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得到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逐渐积压,不仅会对自身学以致用目标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会削弱课堂教学整体效用[3]。然而观察实际教学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教师明显陷入了“忽略对随堂作业的及时批改和答疑”的困境,只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生活化随堂作业,没有及时批改作业并指出学生存在的知识运用问题。对此,改变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在全部学生都完成随堂作业后,鼓励他们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当学生的答案正确时,教师要鼓励他们继续说出答题思路;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教师要婉转指出其错误并说明正确答题方法。如此,随堂作业的批改与答疑过程被简化,教学效率与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与知识运用思维在“说”中得到锻炼,对其后续发展大有裨益。

(七)让生活元素与游戏结合

游戏化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渗透游戏、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将生活元素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无疑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可以尝试将生活元素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依托数学知识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生活、探索数学。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一些教师设计的课堂生活化小游戏并不具备教育意义,学生只能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玩”的乐趣,无法从中获取数学知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强化学习意识,主动对其他教师立足生活设计的课堂游戏展开分析,了解其设计优点与实践价值。同时,模仿其生活化数学游戏设计思维设计课堂游戏化、生活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他们在“玩”中探究知识。比如,生活中常见的“逢3过”游戏就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对该游戏进行创新设计,在讲解“表内乘法———3”相关知识时,设计“逢3的倍数过”的游戏,让学生从1开始报数,当遇到3、6等“3的倍数”的数字时,以拍手表示。这样,学生趣味学习需要、对生活中的数学的好奇同时得到满足,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逐步实现高效学习,巧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随之实现。

三、其他构建生活化高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巧用生活元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除上述内容需要注意之外,教师还应关注以下问题。第一,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文所提及的引导学生完成随堂作业、鼓励学生在富含生活要素的游戏中学习数学,都以“以学生为中心”为基本前提[4]。事实上,也只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完全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切实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记忆。所以说,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主地学与实践代替刻板地教、代替对知识的反复强调,让学生围绕生活元素自主探索、建构知识。必要时,甚至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数学题目,借助出题过程锻炼其数学思维。第二,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不能缺少评价,只有将有效评价渗透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才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身在生活化学习、数学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其对问题的积极改正。因此,教师应让形成性评价贯串始终,时刻观察并点评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不足。总而言之,生活元素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还能够提高其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效率,同时使其形成在生活中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应正视生活元素能够发挥出来的积极效用,巧妙地将生活元素运用在导课、授课等方面,以此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作者:屈志勇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族小学

生活化对小学数学的应用篇3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具有抽象性的学科,相对于心理生理发育程度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为此,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对生活情境法的运用,本文围绕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数学逻辑思维,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活动能力,从而体现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数学学科具有其独特性,即所教授的都是抽象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进而导致学生不想学习数学,甚至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将生活情境和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数学教学中生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的欲望.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情境教学充分融合进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后,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源于生活,故教师不能脱离实际只讲知识,而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生活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随着课程内容标准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提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情景教学的设计.但是在目前看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时候,只是单一地对教学方案进行微调,并没有从实际出发去设计一份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不单单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降低了教育工作者进行数学教育的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过程中,还有些教师教授的方法过于简单且不从实际出发,仅在其他教师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改,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烦心理.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更喜欢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但由于该方法的局限性,导致了教师在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同时,不能全面地考虑清楚,从而影响它的发挥.

三、面对这种现象的解决对策

(一)运用生活情境教学

教师应该注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从而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对生活情境教学实用性的思考,在符合实际的情况下,将知识和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创建生活情境.以“元、角、分”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爸爸让小茗去买酱油,给了小茗10元钱,一瓶酱油8.5元,请问小茗可以找回来多少钱?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知识,还要掌握元角换算的知识.且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还能够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知识.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既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另外,教师在进行游戏情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游戏的时间超过学习的时间,使学生陷入游戏中.同理,教师也不能将教学的任务扩大化,导致游戏的作用显示不出来.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可以表现出生活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也起到了显著作用,想要做到完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活跃性和积极性,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第一,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师起引导作用.第二,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做到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有序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

(三)数学教材的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思维逻辑能力,只限于形象思维的学习.如果在初级阶段学生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会对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知识造成影响.所以说,数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生活来体会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不仅使学生爱上学习数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师教授知识的效率.以“加减法”知识的教学为例,单纯凭借教材是难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的美丽,而将数学教材融入日常生活,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苹果、橘子、鸡蛋等是其非常熟悉的生活事物,教师可以将这些事物作为加减法教学的素材,对其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缩影,使其无时无刻都处于数学学习中.同时对教材进行简单的生活化处理,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前引入的生活化

就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活动来看,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理解数学的意义,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和用途.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若是单纯地利用教材中的数学理论展开教学活动,那么学生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更不用说了解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运用生活化元素来导入数学基础知识,既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还能够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教师在授课以前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前引导,我们简称其为“导入环节”.导入环节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把学生从一个层面带到另一个层面,对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数学教师易受到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只专注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只会觉得教师讲的自己听不懂,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若在授课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导入过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从而发挥出导入的有效价值.虽说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有很大好处,但是导入过多,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为了使数学课堂能够有序进行,要求教师把握好导入的尺度,进行合理的数学教学.以“分数加减法”知识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分数加减运算的预习,以掌握同分母分数之间的加减计算.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发月饼的情境营造一个分数加减的教学环境.具体情景:中秋佳节,小茗和小蓝两个家庭在分吃月饼,小茗一家三口平均分一块月饼,小蓝家则是一家四口分吃一块月饼,请问小茗和小蓝谁吃到的月饼大?大多少?通过分月饼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可以使学生对分数的计算产生兴趣,且能够利用字母思维来完成计算题目.可见,在数学导入环节利用生活元素,可以为后续的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铺垫.

(五)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的教授方式,使教学水平得以提升.有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为了使学生可以接收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一味教授新知识,而不管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能否明白教师的意思,这种被动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但是,如果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地位,就会使学生喜欢上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发现问题同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六)在生活中发掘资源

都说学习源于生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充分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不仅如此,若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引导,使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故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生活情境的运用,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从而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以“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的教学为例,一些学生对于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不够灵活,所以在课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从小正方形的个数来推导长方形的面积,经过几次训练后,学生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也能够快速地找出答案.丰富的语言表达可以带动数学学困生思维的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条件寻找解题思路,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活灵活现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得到优化.在当今时代快速发展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它来辅助教学的合理开展.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生活情境,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带入数学学习当中,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综上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生活情境的教学手段是十分有效的,不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数学教师来讲,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寻找到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来讲,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虑,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对学习产生主动性,这也为其后续的学习生活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新课改也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讲究方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际中,合理地融入生活元素,制订科学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案,以生活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够带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德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文理导航,2018(3).

[2]刘晓红.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研究[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14).

[3]柳胜利.试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可行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5).

[4]谢婉茹.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J].南北桥,2020(3).

作者:李雪 单位:临泉医药希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