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

时间:2022-12-09 09:57: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篇1

一、引言

对于学生来说,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其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相关的定义标准,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阅读能力显示学生能够在原有之认知基础上针对文章的内容去理解,感悟,吸收文章当中的精华并且发散思维的一种能力[1]。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能力主要就是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够收获不同的语文知识,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由于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教育行业开始将互联网与教学相联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帮助建立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是当前新课改的目标需求

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背景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深,逐渐地由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开始向自主阅读模式进行过渡。相关的部门在课程设计时,对于阅读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课堂到课间培养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分享,促进教学质量与阅读能力的提升[2-3]。从课内进行阅读到课外自主阅读要依托当前的互联网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语文阅读。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在工作过程当中应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在教学当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从而给设计初中语文阅读课程提出相应的意见,让学生能够逐渐地适应网络的发展,通过网络技术,提升其阅读能力。

(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补充语文教学当中的漏洞,也能够丰富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以及提升及学习能力都有着重要然后发表自身的看法和意见,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同学分享自身的阅读成果,这样下来对于阅读会形成一种自主的习惯,并且能够有很强的成就感与获得感,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有助于让学生能够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三)提升阅读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的辅助下能够形成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如果阅读资源不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阅读资源,从而开展符合自己个性的阅读学习活动、如果遇到难题,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查找相关的资料内容,在线上平台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4-5]。网络平台能够给学生提供海量的以及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其文学以及语言知识。教师通过互联网游戏能够改善学生的阅读知识量积累程度。互联网平台能够提供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朗读比赛以及竞赛类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互联网+”条件背景下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模式,从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借助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阅读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其阅读质量。

(四)可以实现课后线上指导功能

学生在进行课后阅读学习时,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教师以及同学并寻求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指导相关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其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在课后阅读当中,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还可以组成小组开展互联网线上指导的形式,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培养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授课方式相对传统

一方面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的授课模式都是传统的讲授方法,对于自身的作品看法直接讲授给学生,只是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从未考虑到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自身的观点以及思想,从而导致在阅读教学时成为倒灌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模式相对单一,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就是分为教师讲授以及询问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内容的吸收情况,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就会出现自问自答的课堂表现。此外,教师会有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能力相对较强的非常强,能力相对较弱到就无法理解知识点,从而会加剧之间两者之间的差距。

(二)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主要教学模式就是将完整的文章分成很多部分,一点点地进行讲解和品味,然后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文章的概念及字词的意思,从而忽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以及主观感受。其次,在讲解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思考以及阅读的时间相对较短,在课堂上学生已经失去了分享自己观点以及话语权的机会,从而导致其学习相对机械化[6-7]。最后教师在让学生分享自身的看法以及观点时,通常都会给出相应的答案,让学生固化了其思维观念。长久下来,其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失去了对于阅读的兴趣,在课堂学习时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

(三)阅读资源相对较少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工作当中,主要的阅读内容都是来自课本当中,教师对于课外的阅读资料很少去收集以及拓展。学生在阅读方面也只会局限于课本,导致课堂当中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在实际生活以及课外阅读当中就不再适用,同时课后的阅读资源推荐方面比较少,对于教师推荐阅读资源只是考试大纲的考题内容进行选择,只符合考试的内容,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只考虑到学习的成绩,对于课后阅读指导方面也更加不利。

(四)评价形式过于表面化

针对阅读学习情况的评价方面,教师一般都是观察学生在日常课堂当中是否能够回答课堂当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语文测试成绩,从未考虑到学生阅读学习过程当中评估情况,从而造成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下降。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全面的掌握,就会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出现滞后或者超前教学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跟不上或者跑得快,从而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教师作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指导者,对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8-9]。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使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出现了滞后的缺点。对于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提高其教学成果。当前初中生已经不像传统的学生那样有定力,相对灵活多变,而且意志力相对薄弱,而且初中生叛逆,容易出现厌倦以及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互联网内容辅助教学。在过去的教学经验当中能够得知,进行思想的解放就是改变观念的主要过程,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解放思想,社会就会不断地向前进,各行各业也都出现蓬勃发展的状态。教育行业也是一样,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理念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前景,大到国家,小到教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课堂的有趣性,就要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进行科学的引导,互联网是网络工具的一种,需要发挥到其最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互联网知识进行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互联网能力。在互联网与课堂结合教学当中能够构建有意思的课堂模式,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能够进入到阅读世界,感受到文章当中的情感。另外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目标,从而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阅读资源。刚开始进行教学,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阅读内容,让学生逐渐地喜欢上阅读,提高其阅读兴趣。例如在《我与地坛》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网上寻找与文章相关的视频以及朗诵视频等内容,用视频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其共鸣,让学生通过朗诵阅读能够感受到文章当中的感情,理解史铁生对于母亲的怀念以及懊悔,从而提高其阅读兴趣。在进行阅读文章的指导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其阅读质量。

(三)通过互联网技术制作课件

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情况,初中生由于处于青春期,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在共同特点的作用下,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也会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差异性必须要考虑。互联网技术作为当前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设计出精美的上课课件。在课件当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设计互动的环节,比如针对不自信以及不敢发言的学生,可能是由于成绩相对较差,也有可能受到家庭的影响,对于成绩出现自卑的情绪,教师可以制作有趣以及简单的课件,设置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这类学生进行回答,给学生鼓励和肯定,从而提高其成就感,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带动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

(四)通过互联网拓展课外阅读

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只能让学生初步进入阅读世界,但是如果局限于课堂阅读内容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由于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教师以及学生在学习和教学过程当中都有了便捷的网络平台[10-11]。很多网站有不同的教学以及学习资源,可以分类查找,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当中的资源给学生分享,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开阔眼界。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互联网运用能力,要知道如何查找阅读资源,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所以应该精通互联网技术。由于网络上混杂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资源都可以为教学所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辨别资源的好坏,挑选出来符合学生特点的阅读资源,有目的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提高其教育意义。其次,互联网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比如电脑,手机以及iPad等工具进行课外阅读,也省去了去图书馆借书的步骤以及买纸质书的烦琐,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通过互联网阅读,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阅读的内容。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互联网查找阅读资源,虽然教师能够分享,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课外阅读资源也会提高其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即便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纸质阅读方法,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给学生指导要通过电子与纸质版结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习阅读效率。

(五)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针对学生进行考量。可以采用智能互联网评测方法,让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互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综合的针对学生的阅读成绩进行评测,提高评价的公平性,近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质。

五、结束语

综上,由于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其教育方法开始改革,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于互联网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互联网技术,从而提高当前课堂的有缺陷,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通过“互联网+”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与课堂的感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在阅读成绩提升方面能够稳步的上升。通过优秀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性素质。

作者:刘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篇2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有多年的应用研究,基于多媒体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对淄博某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参考相关文献,给出相关对策。

1调查研究

1.1调查对象

分别对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以淄博某中学的22名一线语文教师和从学校初中部三个年级各抽取的两个班级共计30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问卷及回收

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设置调查问卷:对教师的问卷主要是考察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情况,共设置六个相关问题;对学生的问卷主要是考察多媒体的使用中学生的感受,以及教学收获等,共设置九个问题。教师调查问卷针对全校22名语文教师,回收问卷22份,有效问卷22份,回收率为100%。学生调查问卷针对初中三个年级六个班级的302名学生,回收调查问卷302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97份,有效回收率为98.34%。

1.3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1.4统计分析

1.4.1对教师的调查第一项:多媒体使用频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多媒体的使用频率比较高,22名语文教师中只有一名老年教师几乎不使用多媒体,大多数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二项:课件来源。大部分教师会借助学校的资源或自己制作来准备多媒体课件;找同事或者朋友获取课件的最少,大概只有11.5%的语文教师有通过这种方法获得课件的经历。第三项:多媒体的作用。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多媒体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第四项:多媒体教学的缺点。一半以上的语文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使得语文教学课堂交流变少,而且在课堂节奏把控方面也有难度。第五项:课件制作存在的问题。一半以上的语文教师认为课件内容花哨、内容过多、材料牵强。第六项:教学易发问题。超过半数的语文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发生与教材联系不紧密的问题。1.4.2对学生的调查第一项:多媒体使用频率。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比较常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或多或少使用了多媒体,大部分教师根据课程需要使用。第二项:喜不喜欢多媒体上课。喜欢多媒体教学或者一般喜欢多媒体教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1.1%,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持肯定态度。综合分析表2的前两项内容可以看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普及,而且被多数学生喜欢和接受。第三项:对自己的帮助。认为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程变得有趣、效率较高的学生分别占27.9%、29.6%。第四项:多媒体课件的缺点。从学生的角度看,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缺点是课件单一,而且进度太快。第五项:课件制作存在的问题。从学生角度看课件制作存在的问题较平均,单一枯燥、花里胡哨、材料牵强、内容太多的比例都在25%左右。综合分析这三项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是肯定的。对于教学中存在的缺点,通过教学手段和合理组织是可以解决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多媒体课件使用和制作上。第六、第七和第八项主要是对语文教学中涉及的诗歌、作文与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统计,可以发现在这三部分内容教学中多媒体使用频率并不高,不到20%的课堂会经常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诗歌、作文与阅读教学,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使用或者干脆不用。第九项:教学使用缺点。对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从学生调查数据看,占比较高的依次是偏离教材(42.4%)、交流太少(21.9%),而不会操作问题出现得比较少。这与多媒体刚进入教学时的情况大不相同,说明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多媒体的使用已经不是问题,问题主要是采用什么样的多媒体课件,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2问题分析

通过对淄博某中学语文教师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认可,但是教学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课件的质量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很大。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多年来在多媒体教学中形成的教学课件有的太过单调,有的过于烦琐,其平衡点还没有找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新颖有趣,使得课件过于花哨;有的教师进行教材搬家,在课件中大段采用课本文字,做不到有趣和有重点。语文教学课件应该做到内容和知识点容量有度、重难点突出,形式简洁凝练、吸引力突出等。

2.2授课方式缺乏创新

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采用与多媒体教学相适应的方法。当前,一些老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授课较少,即使采用多媒体也主要是把它作为板书替代品,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有其独特优势,但是教师应该大胆创新,找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点,使得二者相辅相成,实现高效课堂。

2.3课堂交流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受到大多数师生欢迎,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交流不足是师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师生都希望在教学中能多交流,而不是围绕课件“观影”。这种交流不仅包括师生的语言交流,也包括情感交流,通过交流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实现相互之间的情感传递。多媒体终归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无法取代教学互动过程中的师生体验。

3对策研究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较少的诗歌、阅读与作文教学为例,讲述几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建议。

3.1诗歌课多媒体教学策略

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诗歌教学肩负着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欣赏品味的重要作用。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兴趣,展示重点与难点,更深层次地挖掘诗歌的美感,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在《乡愁》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要创设作者远在他乡的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营造情境,铺垫“走在孤独的小路”“零星飘落的雨滴”的意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引起情境共鸣。同时将《乡愁》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阶段与不同阶段的乡愁所对应,配合诗中描写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情境背后的含义。

3.2作文课多媒体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教学难度较大,大多数教师并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写作的时候“会抄”素材。事实上,作文教学更应该注意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学习。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受,在视觉、听觉、感官等多器官的综合作用下化抽象为具体感觉,进行创作。多媒体可以通过其演示作用,情境化作文写作方法,化无形的说教为有形的演示,利用模拟实现信息传递,帮助学生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以“大扫除”为主题进行写作,可以放映一段大扫除的录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中确定写什么。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利用回放帮助学生反复仔细地观察细节,增强参与感,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思路写作。

3.3阅读课多媒体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内容比较抽象,单独的文字内容主要靠学生的想象来理解。多媒体的影音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字内容,从而帮助他们阅读理解。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阅读教学中,通过影像视频播放被毁坏前的圆明园和现在的圆明园,通过前后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带着感情去体会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结语

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要舍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要结合两者的优势,扬长避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研究,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就诗歌、作文以及阅读教学提出多媒体教学的策略建议,希望能为一线教学提供帮助。

作者:丁晓丽 孙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篇3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社会学科,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却往往脱离生活实践,没能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1]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STEAM作为一种极具综合性质的教育范式,其教育理念与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综合化与实践化的表征十分贴合,它的研究借鉴将有助于优化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

二、应用特征及价值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最初只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内容。后于2006年,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的Yakman教授提议加入艺术(Arts),STEAM教育理念开始正式出现。[2]STEAM教育不是这五门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从科学的立场与学科的逻辑出发,将其所涉及的碎片化知识重新进行整体的构造,是一种包容性较强的跨学科综合教育。

(一)应用特征

1.通过情境创设推动学科知识融合STEAM教育实现了不同领域间知识的有机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淡化学科界限,帮助学生实现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迁移。例如,王维《使至塞上》的诗篇教学便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重点赏析颈联部分,提出“孤烟真的‘直’吗?落日真的‘圆’吗?”等相关问题,打破传统认知思维,从美术学科的角度理解诗歌意蕴,培养学生审美价值。在作业布置部分,可以把颈联作为诗意背景,结合地理学科中的地理概貌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将其改写成一篇写景的现代文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根据任务活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STEAM教育以具体的项目或者问题为教学的中心,并以此确定任务目标。[3]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学习方案设计,从实践教学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在教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选择天气合适的一天,结合课文中有关云朵识别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在户外观察云朵与天气的变化,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有关天气的内容表述,判断云朵与天气的关系,从而扩展生活常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3.基于合作创新意识进行教学评价“创新”是STEAM课程的主旨。[4]在STEAM教育活动中,创新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切环节。以教学评价为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还要在最后的成果展示环节采取多元化的展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教学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图和口头语言汇报等不同的形式进行以“园林之美”为主题的作品展览,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支持语文、历史和美术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创新评价的主体与标准。

(二)应用价值

1.提升学生STEAM素养,培育创新复合人才STEAM素养在语文学科中大致可以分为数学与科学、工程与技术、艺术三个板块内容。[5]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数学逻辑意识和科学研究态度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工程与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模型和工具,它的理念应用有利于学生主动使用相关学习技术软件和进行团队合作方案设计,更加便捷地生产出具体的学习产品。最后,艺术板块内容的人文性较为突出,这种性质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将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至此,学生将成为一名学识丰富的复合式人才。2.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丰富语文课程内容STEAM教育理念强调淡化学科间的界限,鼓励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而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STEA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充分融合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在综合知识的解读中突出教学重点。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教学便结合了物理、历史和美术课程的知识要点,从桥梁构造的科学原理、桥梁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桥梁形象的艺术意蕴等角度出发,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审美价值。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更加严密,这有利于深化语文教学理论,甚至可能衍生出新的交叉学科课程,不断丰富着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

三、应用实践

本研究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根据STEAM教育理念特征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5E流程范式:确定任务(Explain)、探究课文(Explore)、创设情境(Establish)、生成产品(Engineer)和展示评价(Evaluate),[6]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具体教学设计。

(一)科普导入,确定任务目标

STEAM教育以任务目标为驱动,以师生共同合作为向导。在主题学习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在充分考量课文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明确教学任务,准确地指出教学目标。《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由著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编而来,其主要内容与现实中的农业生活密切相关,实践应用价值极为突出。其中“物候学”这一重要概念包含了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学科知识,符合STEAM教育的跨学科特质。[7]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说明文的文体特质十分熟悉,但学习兴趣却较为低下。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出课文的出处,从课外科普材料进行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与任务目标。具体教学活动如表1所示。

(二)融入理念,探究写作思路

科学与数学、工程与技术是STEAM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重要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只是将一些相关学科间的工程理论模型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深入探究,而是将其与语文学科和社会实践相联系,作为改进当前教学的一种工具,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学习成果的产生。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教学过程中,X-Mind等技术软件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概括主要内容。同时,项目协作式学习是完成工程任务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建立项目学习小组,从说明文的文体特质出发,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同时学习语言表达艺术。在这一阶段,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活动分别引导学生从整体思维顺序和局部重点探究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一个问题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从现象到原理再到运用,有着科学的逻辑思维特性;第二个问题则从时间发展和空间变换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在项目问题推进的过程中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质。

(三)创设情境,融合学科知识

情境创设是融合学科间知识、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3D打印、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STEAM教育提供便利。[8]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情感氛围和设置相关问题,不断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活跃度。同时,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综合知识教学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中综合化与实践化的语文课程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内容的跨学科实践应用特质,通过对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有效创设有关农谚问题学习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农谚知识的交流连接课文与生活,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候学”这一概念的理解,实现教育生活化的目的。最后,鉴于STEAM教育跨学科的综合特质,在对课文中关键字词与句子的解读过程中不断融入生物学和地理学知识,将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从而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连续思考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观察实践,促进产品生成

生成产品通常是STEAM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进行现实成果的创造。同时,学生要在前期使用相关工程技术的基础上深入课文阅读,从课文材料中寻找产品创造思路。因此,在充分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物候知识普及”活动,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物候学”相关知识,观察现实生活的中自然现象,最终达到课文内容生活化和实践化的目的。同时,在这种项目式分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熟知活动流程的基础上划分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整合组间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在这项工程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采取不同的方式,生产出属于自己的学习产品。

(五)成果宣传,鼓励开放互评

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它充分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即时反馈中不断改善着教学设计。[9]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融合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殊性,多样化展示学习成果,结合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习成果是影响每个学生、实现课程整合的连续性学习体验。因此,《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呼应教学目标,达成最初的学习目的,即学生应掌握课文内容、学会语言表达和情感价值塑造。学习成果的宣传是创新阅读教学的最终环节。这种宣传并非指纯科学性质的宣传,而是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习产品进行展示,这类成果宣传活动的本质是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最后,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评价总结。“物候知识普及”工程活动的开展是语文课程综合化与实践化实施的重要方式,对其进行多对象、多方式的评价将有利于师生协同共生,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借鉴。

四、结语

STEA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式教育,它的出现与应用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STEA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持5E流程范式,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目标,以相关问题的引导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开展相关工程实践活动,并在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推动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进行相互融合,真正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协同发展。

作者:朱静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