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的必要性

时间:2022-12-13 08:07: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职酒店管理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职酒店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酒店管理篇1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国务院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将面向更多群体展开高等职业教育。也就是在扩招百万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已经从传统的普通高中生,扩展至中专、自主招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生源结构变化明显。与原有生源相比,扩招的生源普遍具有学习动机明确、社会化程度高、教育背景复杂化的鲜明特征[1]。百万扩招背后带来学生规模的扩大化、学生水平的差异化及培养路径的不断变化,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2]。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与行业结合度很高,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面临着学生来源多样化、年龄相差大、学习基础差别大及不同学习时间等诸多问题,如何立足于现实生源情况,展开差异化的培养模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表现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创新培养模式,但多立足于传统生源,缺少对多元化生源的针对性探究。文章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结合其具体特征,深入探讨如何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意味着学生层次、基础、个性及需求的差异性很大。现有的形势对高职学校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趋于复杂化的高职生源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应对多元化的学生群体需求。生源不同,学习特点也有所不同。“分层分类”教学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导向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经历、能力、兴趣、特长等个体特性,划分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他们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高职院校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立足于生源渠道多样化的现实背景,做好学情分析,探讨人才培养改革方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向及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高质量地迎合行业需求。

(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及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现有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凸显“宽进宽出”,缺乏对教学质量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及行业的期望。应该积极适应生源扩大化及多元化的背景,主动夯实教学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以行业的精准需求及学生的高质水平就业为前提,做到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宽进严出”。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加快高职教育改革,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扩招的学生许多是社会生源,以就业为导向,不同于以前纯粹的学历教育,需要通过“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酒店行业发展下的细化要求

酒店行业面临巨大变革,酒店政务市场转型,OTA在线渠道发展及酒店市场细化,等等,使得酒店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更趋迫切。同时,酒店行业不断转型,住宿业态更加丰富,除传统的酒店模式外,文化精品酒店、民宿酒店、主题酒店等形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创意+、文化+”等元素越来越多地融入酒店的产品开发、服务管理中。这些新的酒店业态正处于迅猛发展的上升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较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供给,而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紧紧跟随酒店行业的发展脉搏,在其细分化的人才需求下,实现酒店人才培养的积极应对与转变,在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通,而“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探索。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大量投入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简单的课程调整,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做出较大范围的调整,包括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思维、现实行业的发展形势及多元化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引入酒店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新方法等,全方位地充实到教学工作中,需要从培养方案、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及就业辅导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调整,将会牵扯到学校的较多精力,且短时间内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易见成效。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往往处于对扩招生源被动接受的状态,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面意愿较弱,采取的有效性及主动性措施还较少[3]。

(二)教学设置缺少针对性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入学后安排摸底调研的不多,缺少对学生真实情况的全面了解,在教学上往往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差异性。同样的教学设置,即采用统一教材与教学方法,面向情况不同的各类生源,针对性明显不够,致使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较为全面,甚至涉及其他行业岗位群的通用专业能力,但缺少专业性的深入与侧重,与岗位需求产生了一定矛盾,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未来在岗位上的胜任能力,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就业需求的不匹配。尤其酒店管理专业与实践结合度非常紧密,一些社会渠道的学生更希望学习到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及未来就业能力,但教学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理论性偏多、理论与实践课程相脱节等情况,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师资队伍难以迎合需要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薄弱,与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及高素质的行业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这也是影响“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问题。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思维固化现象,在教学业务上缺少根据形势及学生特点做出积极改变的意识。他们在面临生源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疏于对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调整,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还欠缺切实有效的应对手段。同时,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往往需要承担着较多的教学工作及社会任务,自身精力上较为有限。许多专业教师工作时间较久,存在年龄偏老化现象,对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探索能力及实践水平有所下降[4]。

三、高职酒店管理推进专业“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路径

(一)开展摸底工作,精准掌握学情

高职院校根据招收学生的现实情况,充分考虑其经历背景,结合其兴趣爱好及接受能力,展开教学工作,是“分层分级”教学模式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对学生及时、精准地进行学情分析,掌握其不同阶段情况及需求,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必不可少。在学生刚入学时,应完成第一次学情调研工作,做好前期登记工作,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首先,通过扎实详尽的问卷调研及深入访谈,一方面获知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及对未来设想,另一方面通过精准测试,真实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水平,为“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在经过学生一年时间学习后(大一结束或大二开始),开展第二次学情分析,重点对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上的适应性、自身学习兴趣及个人特长与专业发展结合度及未来求职意向等展开深入调研,进而更明确学生的未来培养方向及职业生涯规划,为贴合行业发展需求及自身高质量就业创造有利条件[5]。同时针对有些非全日制同学的教学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调查及沟通方式,如网络、电话及上门等,定期或不定期地掌握学生的翔实信息与需求,并展开针对性强的教学。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就业需求,依托行业发展,建立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打破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将现实行业中的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转化为针对性强的课程方案,确定与不同类型学生就业方向相吻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化制度及教学内容范围,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组织能力等,结合个人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及职业成长规律,可以将其划分出不同的专业方向,并设置差异化的课程内容。如知识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其向餐饮管理、前台服务等方面努力,并且开设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台服务及服务心理学等课程;对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的学生,引导其向茶艺师、调酒师等方面发展,并开设茶艺服务、插画、调酒艺术相关课程;针对组织能力强、具有创意思维的学生,考虑往会展策划、婚礼策划、活动营销等方向发展,开设会展管理与服务、大型活动组织等课程。职业发展目标可以凸显层次化,可定位于高、中、基层管理者或高级技能型人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着重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6]。同时,采用灵活排课方式,合理设置选修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教学时,以岗位需求为指导,探索重新组合的班级学习模式。

(三)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

在符合“宽进严出”的培养原则下,制定针对性强、社会及行业认可的考核机制,一方面满足多元化生源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酒店管理从业人员。在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过程中,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也要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灵活多变的考核模式,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并反馈到教学中。综合考虑生源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考试考查走向多类型、多阶段评价,如过程性、诊断性、终结性等,并结合自我打分、小组互评及教师打分等多主体考核,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映出“分层分类”教学中的学习特点,真正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性,鼓励学生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发展,支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及专业资格证书来换取学分。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通过物质及精神奖励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积极性[7]。

(四)促进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源的多元化,需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与传统的人才培养相比,“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带来课程门类的增加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增加了教学工作量,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奉献精神、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认识到“分层分类”教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学生高质量就业带来的巨大意义及社会影响,愿意花费精力与心血,积极投身于相关教学改革与尝试中。其次,应该强化教师“分层分类”教学的意识与能力,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同时,针对生源的多元化,也应该促进教师队伍的分类化发展,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偏理论和偏技能的方向,建立理论型教师团队,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与管理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分组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针对偏技能的学生,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建立技能型教师团队,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打造工学结合、具有较强实训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最后,高职院校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与有效开展。

结语

高职院校专业“分层分类”培养是在高职扩招、生源多元化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尤为注重层次性、灵活性,体现出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优势,调动其积极性及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高职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生源中,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社会来源的学生占有较大的比重,探讨更具适用性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本身都有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真正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张丽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学院

高职酒店管理篇2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旅游行业的强劲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更多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以此为酒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满足消费者的旅居需求。因此,我国酒店行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而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必须积极推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对此,积极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酒店管理教学团队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渠道。笔者基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专业教学效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有助于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教师是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提升教师知识讲解能力,使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并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在教师队伍建设期间,部分教师的自我提升、自我精进会在整个教师团队内形成榜样效应,在头部教师的带领下,整个教学团队内的教师都能以一种你追我赶的姿态不断提升自我。因此,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带动整个专业,甚至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职教学深化改革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质量专业人才,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直接影响。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酒店管理专业学习期间形成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相关的职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进一步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产学研用等新型育人模式的应用实践。

二、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安徽省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下的省级示范实践教育基地。该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坚持推进工学交替、学用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批能够胜任现代酒店管理工作、掌握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具备突出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期间,重点关注酒店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发展。从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专业属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现阶段该系专兼职教师共4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讲师25人,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38人,具备注册会计师、茶艺师等“双师型”教师41人。近年来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校两级教坛新秀3人,省校两级教学名师3人,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与技术骨干38人作为校外兼课教师。总体而言,该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相对较高,队伍结构相对合理,在学校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该专业从酒店行业的各大企业及相关部门引入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并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修学习。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良好,但仍与高水平教学团队有一定差距,亟须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策略分析

(一)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搭建教学团队发展平台

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在职业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这就必须依托专业的教学团队和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1.加强教学投入,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先进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实训教学活动提供场所。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并搭建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提供空间场地,更能为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训、教学研究提供保障,更能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2.发挥实训基地作用,丰富教学成果从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酒店行业需要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因此,在实训教学期间应当实现由“教师实训操作、学生被动观看”的实训教学形式转变为“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训”的体验式实训教学。而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对实训教学的作用。教学团队应当积极借助实训基地中的各类设施为学生打造与酒店管理相关的实训氛围,让学生进入职业情境中获得真实体验,并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职业技能[1]。在实训教学期间,教学团队要积极与学生开展实训互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实训学习目标,结合酒店经营与管理、服务技能、行业政策法规、职业礼仪、沟通技术等专业课程设置相应的工作情境,采取情景模拟实训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训效果。与此同时,教学团队要针对实训教学的效果进行积极反思,针对实训期间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取措施针对实训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存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兼具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而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现状来看,这一问题也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因此,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应当积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基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推进教学团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入校任教,充实教学团队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深入改革需要打造一支卓越的教学队伍,但是职业教师的培养周期较长,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因此,应当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或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内部一线人才、优秀人才入校任教,使企业的优秀人才能够与校内的职业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期间,职业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人才负责实践教学,通过二者的相互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2]。在近年来的专业建设中,为了进一步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结构,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从企业内部引进大量的优质人才,不断充实教学团队,并以企业下属酒店为依托,借助酒店的力量弥补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短板。学校通过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引进酒店人员,并使其以兼职的方式任教,为职业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供指导意见,能够积极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2.组织职业教师深入一线,推进教师培训多元化开展前文提及,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从酒店企业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这一机制组织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师进入酒店进行精进学习,通过挂职学习、挂职培训的方式在不占用酒店资源的情况下提升职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而言,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观摩学习、顶岗挂职以及接受企业培训。第一,观摩学习。主要指职业教师不进入工作岗位,不承担工作职责,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企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或者由酒店指派工作人员为教师进行专门演示。这种方式可以让职业教师直接了解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情况,属于一种快速培养方式,但培养层次较浅。第二,进入一线岗位顶岗挂职。职业教师在酒店的安排下进入一线岗位、基础性岗位挂职工作,在观摩学习的前提下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这种培训方式可以让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能在未来的理论教学期间将工作经历和体验融入课堂中,是一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三,接受酒店企业培训。酒店企业会对其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包括思想培训和技能培训,以使酒店员工保持相对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够主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障碍,锻炼员工的工作技能,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因此,职业教师可以与酒店员工一同参与培训,体验培训的过程,与酒店员工共同成长[3]。

3.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教研校企双方应当协同发力,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教学提供方向和思路,同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案。在教研期间,应当以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这两种教学活动属于校内教学,要求职业教师在教研期间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入校人才积极提出相关意见,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助力,从而提升教研质量,使教研活动更加符合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在教研期间,职业教师和企业人才应当积极沟通交流,把握酒店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升教研活动的前瞻性,在准确把握酒店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通过教研为教学活动和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支撑。

(三)依托技能大赛,提升教学团队建设质量

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反思、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很难发现自身在教学方面的短板,这就需要通过技能大赛,以考核、比拼的形式使其发现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积极借助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需要通过技能大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说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都较为突出,反之,则表示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期间,应当积极借助技能大赛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对其加以重视,并积极改进,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等要素的综合优化,推进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开展[4]。在技能大赛中,教学团队可以将酒店行业发展的最新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大赛中促进学生学习,并且通过大赛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论和技能,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在技能大赛结束后,教师应当积极总结技能大赛期间的经验,并将大赛经验应用到未来教学中。如在大赛期间,学校方面通过创设情境、实景演练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可以将这一经验融入未来的酒店管理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

2.依托技能大赛,检验教学成果并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学校要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教学方向、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技能大赛,并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借助技能大赛可以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判定,检验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赛的方式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参赛学生自由组队,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比赛活动进行适当指导,这样教师也能在比赛期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其融入教研之中,以此使未来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酒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师资支撑。本文在分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包括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借助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依托技能大赛提升教学团队质量。

作者:杨娟娟

高职酒店管理篇3

酒店向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提供技术人才和职业需求导向,高职学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新型学徒制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和高职学校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改善了以往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学生只知理论不知技能、自身能力不符合就业市场和企业职场要求的情况,有效促进了高职学校和酒店的转型和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使得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有效。

一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知识

高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因此一般以基础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的最终方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高职教育体系当中,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趋势和行业的就职要求,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适应就业市场趋势的专业型技能人才,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一)高职学校实行现代学徒制的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了职业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高职学校直接培养出相关企业和就业市场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将培训技能和学习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企业提供高职学校所需的教学方向和职业素质要求,学校提供教育资源、教学场所和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出就业市场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提升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市场上更加具有优势,以上就是高职学校实行现代学徒制的目标。

(二)高职学校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内容

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同时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了能够满足当今市场对于职工的要求,高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也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融入现代学徒制,让学生不仅是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1]。

二在高职学校中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要素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

普通本科学校本身与高职学校的培养方向就不相同,前者所培养的是学术探究类人才,而后者所培养的是实践职业型人才,所以二者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方面会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高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会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考虑到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根据现阶段行业市场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来看,他们对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却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然而,如今许多高职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认为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但实际上,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教师没有对实践教学活动执行综合性和设计性的策划,导致学生在运用酒店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但实际上,开展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核心素养[2]。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沿用本科学校的课程安排方案

不少高职都会将本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方案沿用过来,然而上文中提及高职学校和本科学校本身在教学方向上就有着较大出入,如果高职学校将本科学校的教学安排直接照搬过来,只会导致人才的培养方向偏移,酒店管理专业失去了高职教育的特色。从行业市场的具体要求来看,沿用本科教学体系所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仅失去了原本的竞争优势,原本的竞争空间还被本科毕业生所占据,他们的能力只有与酒店管理相关的理论水平,却并不具备行业市场所需的其他技能[3]。尽管近几年高职学校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课程安排中增加了更多类型的课程,但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依旧是理论课程,这一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因循守旧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将学生培育为一个积极向上、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并没有遵守教师岗位的职业要求,将教师工作视为谋生工具。同时,数据表明很多年纪越大的教师越缺乏工作动力,其中的部分教师甚至想直接“混”到退休年龄。还有一些教师因循守旧,他们认为互联网当中的教学资源缺乏学术权威性,不愿意使用这些资源[4]。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教师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太过复杂,要想使用这些资源,必须先对资源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考察,再整理出自己教学活动所需的信息,如果想要执行整个流程的话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并且效率不高。

(四)高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研究缺乏深入性

因为常年都要参加内容相似、流程重复的培训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高职教师都认为这项工作十分形式主义化,所以大多数时候参加培训都是为了走个流程,而在正式上课时还是会按照自身的教学习惯去向学生传授酒店管理技能,这也是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之间的重要关联[5]。当下时代方方面面都深受互联网科技的影响,而教师也应当以一种研究和批判的态度去反思当前的教学情况,能够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汲取可借鉴部分,再借助互联网资源来进行专业研究,从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学校也在努力尝试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更好的培训平台,从而为教师的专业研究提供更多的便利。然而,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研究仍然缺乏深入性,这一点是由于这些教师没有端正心态,他们害怕自己无法跟上时代,而专业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6]。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有效策略

(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和社会经济市场对酒店管理岗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学校首先必须重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明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自身的教学理念融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学校是国家和企业职业素质人才的提供基地,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促进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转型和调整,以此来为国家和企业提供酒店管理职业的专业型人才[7]。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高职学校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强调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技能内容,同时还要对教师和学生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提升教师和学生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重视力度。

(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同时适合每个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都不同,所以高职学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由于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高职学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时必须将职业特性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针对性地培养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此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

(三)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

教师想要改善教学现状,不仅要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反复练习,还要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围绕酒店管理职位的相关问题来学习。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做好教案,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注重这个问题必须具有讨论价值和学习价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8]。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提供问题答案,而是应当从旁指导,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以此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巩固旧知识[9]。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思考,只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一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实现任务驱动型教学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新式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10]。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加以了解,再根据教学进度来给学生布置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将每一个学生都代入到课堂教学情境当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给学生规定任务时间,以此来实现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当学生在圆满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就会产生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奥妙和乐趣,从而喜欢上酒店管理专业学习。

(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方式

首先,高职学校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特性设置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学习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能够有效地将大部分学生都融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其次,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酒店管理行业的工作内容来开设不同的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主选择,以此来满足学生不同的职业需求。最后,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发挥自身特长,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优化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

(六)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考核评估机制

高职学校应当从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实际情况出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考核评估机制,淘汰以往单一、形式化主义严重的考核评估机制,针对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和调整后的教学方式专门采用相对应的考核方式。在对学生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查学生的专业成绩,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标准,还需对学生的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提升考核机制的全面性,以此来提高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唯有在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中落实现代学徒制,从应用实践技能、职业精神等方面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进行强化,利用素质水平更高的师资队伍来培养出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卓鹏.高职酒店管理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市场,2021,(7):2.

[2]谢红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并轨育人”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旅游,2021,21(1):32-34.

[3]张娥,张东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先之-万豪班为例[J].科学大众,2021,(5):2.

[4]林东,杨杰,叶菁,等.智慧文旅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审视与重构—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7):3.

[5]朱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20,4(1):41-43.

[6]钟淑丽.基于“校店合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漳职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3):5.

[7]陈梅花.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3.

[8]谭金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9,993(2):187-188.

[9]李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管理学家,2021,(14):3.

[10]王晓迪,徐逢春,陈华炎.现代学徒制“双主酒店管理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21,(25):3.

作者:吕照馨 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