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10:1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建筑工程管理中的BIM技术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BIM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以美国为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已经达到90%以上,随着该项技术日臻完善,要进一步推动BIM4D向5D转化。我国在BIM技术发展和推进过程中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建筑工程中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要进一步对BIM技术展开研究,以更好的发挥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的价值
1.1提高工程量计算率
建筑工程施工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在施工前期准备中需要勘测的数据颇为庞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数据的筛选和审核需要借助软件汇总的方式,程序相对繁琐,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阶段,造价人员对图纸的分析能力对施工中成本控制会产生直接影响,二维模拟图形很可能会造成数据的精确度得不到保障。而BIM技术的可视化原理可构建出三维模型,造价人员通过三维模型,读图理解能力会得到提升,在计算机中输入对应的尺寸和高度等数据,系统会自动输出工程量,当测算结果符合量化标准即可进行物资采购,如图1所示。对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减轻了造价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
1.2数据化集成管理
当前阶段,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已经从2D过渡到5D阶段,BIM5D模型的应用在模拟碰撞、数据统计、监督管控、工程变更、进度计划编制等几个方面相比于传统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极大的优势,如表1所示。建筑单位通过BIM5D模型提供的基础数据,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出项目施工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材料等数量,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能够有效控制。信息化模型的构建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准确率[1]。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对建筑项目施工的监督和管控预警更加及时和准确。在工程变更方面减少了以往审批的程序,优化了管理流程。BIM5D的模型借助互联网技术可实施更新设计图,提供的数据统计更加直观,提供的建筑模型更加直观,便于对建筑项目有效管理。
1.3造价信息的积累与共享
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金投入,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基础上,缩短施工周期。使用BIM技术进行工程核算分析,有利于降低人工输入的错误率,造价人员仅需要在计算机上直接输入工程施工中的数据,能够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通过BIM技术建立的数据库相关施工信息得到有效存储,在后续施工中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造价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提升工程造价的服务质量。
1.4信息交互与协同管理
借助BIM技术构建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可提高建筑单位各部门信息交互的水平与协同管理能力。设计部门将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传输至数据库,BIM模型通过实时更新可以将数据变更信息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采购部门接收到变更的数据后将所需材料的价格和人力成本传输到数据库。业务部门接收到信息后拟定合同条款,再由管理部门对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建筑单位各部门信息沟通、共享、协同效率得以提高,分工合作能力更具有优势,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阶段对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三维模型、做好施工图纸设计以及进度计划编制等三个方面[2]。在建立三维模型方面,用BIM软件Revit程序结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对所需的建筑材料、人力资源以及机械等工程量信息进行整合,将以上数据输入到BIM5D平台上构建三维模型。在施工图纸设计方面,通过三维模型分析对建筑网点中的管线等部位进行施工现场模拟,以便于更好的确定施工方案。在进度计划编制方面,做好对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确定物资计划,对工程分包量进行结算,以便于更加直观的掌握工程施工的动态信息,如图2所示。
2.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招标与投标阶段一般是以文字或者数字的模式进行呈现,用文字以及数字等方式对建筑工程进行描述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文字具有抽象性,在表述过程中很可能产生理解的偏差,进而导致失去投标的机会。利用BIM三维建模的功能,可以更好的将建筑工程以立体的、直观的模式展现出来,建筑项目的全方位信息以及结构能够更加生动的被呈现,有利于提高建筑单位中标率,而这种生动的呈现方式可以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效率,多个建筑单位的设计可同时展现并进行对比,选择最优的施工设计。
2.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受到很多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对相关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规避施工中的影响因素,现阶段,BIM技术已经可以进行4D模拟,意味着在施工中可以对施工流程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模拟的三维图像,可以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做好安全控制与管理,有效的避免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引进优化了建筑单位内部沟通平台,各部门可以在施工期间就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优化施工设计。
2.4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的应用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竣工结算阶段各种相关利益的主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建筑单位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和管理。通过对BIM5D技术的使用,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支出,以及预算成本能够更快速的完成统计,通过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可以将施工各个环节中应用的材料以及资金拨出的时间进行查看,一方面能够减少竣工结算时间,另一方面又能减少工程资料整理不完备等状况。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优化策略
3.1建筑单位加强对BIM技术的重视程度
BIM技术在国外施工管理的使用程度已经非常普遍,而且使用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就当前的中国建筑行业发展情况而言,对BIM技术的使用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工程实施时间,对建筑工程做好质量控制以及成本控制,建筑单位要加强对BIM技术的重视程度,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国内建筑行业以及相关单位对该项技术认知的还不够全面,受限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对其接受能力相对落后,为提高其使用效率,还要进一步在各建筑单位对该技术进行全面推广。
3.2完善施工前期勘察准备,提高建模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要做好勘察准备。以便于使BIM技术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在勘察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提高统计数据的精准程度,以降低建模中的数据误差[3]。为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强化对BIM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目前相关的施工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例如在建筑工程预制墙项目可视化模拟过程中借助BIM技术通常从测量放线、钢筋矫正、吊装落位、临时支撑安装、灌浆连接、现浇节点以及拆除模板和支撑等七个方面进行模拟,以提高建模质量,如表2所示。
3.3提高数据计算的精确度,提升施工人员综合水平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计算的精确度,通过BIM技术构建的数据库,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存储,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对工程量进行统一的核算,为建筑单位的财务流动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建筑单位还要重视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定期对其培训和考核,以确保BIM技术能够发挥其重要价值。
4.结论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为提高建筑行业发展水平要加强对相关先进技术的重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集成式的管理模式符合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作者:钱钧 计晨渝 单位: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BIM技术篇2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主要是基于信息化的模型,通过模拟工程项目的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和管理阶段以及后期运行和维护阶段等来实现整个项目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从而达到对项目施工工期和成本等阶段的优化。目前,BIM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也逐渐成熟起来,将发展成为继CAD技术后行业信息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随着BIM概念的广为人知,BIM4D、5D、甚至是6D的理念也渐渐被建筑行业相关人士所了解并逐步接受。对工程中成本的分析主要在于项目施工过程中,将现场发生的费用(实际成本)及时进行统计和归纳,与预算成本和合同中规定的收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获得项目上的经营情况。对于超支的部分找出相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成本把控在计划成本内。因此,对项目施工的动态成本分析在整个项目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言喻的作用。
1传统成本控制的特点
项目成本控制从广义上讲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大多情况下被理解为施工方的成本控制,在施工环节成本控制目标多数由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制定,由项目经理落实完成。
1.1以财务人员为成本控制的核心
长久以来,成本控制向来是由财务部门负责,施工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施工技术和质量,施工组织人员主要负责施工和进度,材料管理员只专注于材料的进出库、检验以及分配。看似各司其职,然而带来的结果却是成本责任缺失。如施工人员提供的数据不准等导致材料运费增加;施工技术人员为缩短工期盲目增加人员和机械,进而产生窝工等都将造成成本提高。所以,财务人员只能作为控制成本的组织者,而不能够作为核心,若要做好成本控制必须要走出财务管理人员作为项目成本控制核心的误区。
1.2成本信息采集与互通不及时
在以往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常见的控制手段为项目前期成本策划,一般是以往同类项目发生的成本为依据,而忽略了项目的唯一性,形成的数据未必准确,也缺乏实用性。在实施过程会组织成本分析会,对已经发生的费用和计划成本比较分析,这种会议性的分析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项目会后的成本考核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控制的效果,但不能及时发现成本存在的偏差。不同的管理岗位有着不同成本控制目标,在控制过程中采集的成本信息也不同,岗位之间缺乏互通,信息又难以同步,彼此之间缺少及时的工作协调,这就导致存在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使浪费进一步加大,也就是在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壁垒。
1.3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量大且溯性差
由于成本统计和数据收集工作量很大,若要进行成本分析往往需要通过手动将计划成本以及实际成本按照相对应的项目成本进行反复的分摊,在这个分摊过程中即使运用成本管理体系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依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可能会导致目标不准确。由于传统成本数据的分析不够细化,且通过单一的方法对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一般是通过对单位工程项目上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相应成本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但是由于清单项目中的人、材和机等相应的成本信息与具体构件很难做到一一对应。因而采用传统分析成本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成本精细化分析的要求,同时难以进行报表分析,也就难以发现单项工程或某一工序相对应的成本问题,或是难以发现成本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传统的成本分析偏向于以合同规定的财政分析,这是由于成本统计和分析经常是在整个项目结束或是在某个阶段性施工之后进行的,这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影响很小。同时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加大了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如何让老、中、青三代员工及时掌握成本控制的方法尤为重要,同时建立相关工作系统使得所有项目人员都应对成本控制充分了解并且主动引入到工作中,对施工过程中产生与成本相关的数据以及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应做好记录,以便于之后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BIM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BIM技术是在建立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添加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与数据,通过建筑模型的建立,并利用数字信息对拟建建筑物进行高度仿真,使其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实现模型数据彼此关联
由于造价人员对国内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标准理解的不同,而且通过传统手算方法对工程量计算和汇总的工作量很大,同时在建造的不同阶段工程量不断发生变化,使得算量工作尤为繁琐。通过BIM运用可以数据为基础建立参数化模型,造价人员只需在软件中变换扣减规则,由软件将剩余部分完成,而且可以将工程量与进度高度关联,从而做到由时间查询工程量,由工作量查询时间节点。后期施工过程中添加各种成本信息将对应模型的某个构件或某个时间节点,做到数据可追溯和实现数据关联。以往工作人员主要是根据经验对资源进行分配,安排施工作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一旦设计出现变更,造价人员则以施工图为依据计算受影响的工程量,这种方式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准确度也不高。而BIM技术的运用使得造价人员可以直接在参数化模型中进行修改,软件能够自动进行分析汇总工程量,时间短、效率高且数据更为准确。如建设周期的增加或缩短、以及图纸更改等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进行所涉及的信息将越来越多,传统方法将不能满足工程需求。BIM技术的运用可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成本信息与时间信息形成5D信息模型,实现了对成本变化的实时监控,进而合理安排人员、资金和材料等,也便于后期方案的修改。
2.2BIM技术在项目策划阶段对成本的控制
在项目策划阶段中出现任何的失误都将可能导致项目走向失败。当今的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在项目策化阶段的工作对项目投资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项目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若在策划阶段发生不可逆转的错误,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投资失败。在策划阶段,以BIM模型为基础,对建筑功能和建筑效果加以仿真分析,作出准确评价并从中提取基本数据,估算出拟建工程的成本信息。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或造价咨询单位依据初步设计图以定额为依据,对工程的建设费用作出概算,可以理解为图纸成本,在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的后期参建方可以在设计阶段参与到设计概算的工作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可对成本进行即时仿真与核算,这种方式对项目后期的建设意义重大。可以有效解决专业融合以及不同阶段造成的分割弊端,对设计频繁变更、设计与成本分离、设计与施工分离等问题进行有效化解。因此,通过BIM成本分析指标及历史数据辅助,以及其工程量快速分析与计算能力,更准确迅速地对设计概算进行分析,并使得设计概算的准确性得到保证。通过各专业建立的三维模型,在设计阶段实现碰撞检查,以往极易出现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对设计的合理性意义重大,同时对工期以及成本的预测精准。
2.3BIM技术在项目施工阶段对成本的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关键关节,其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风险防范和信息互通。一般来说,在施工前会做出成本计划,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对目标价分解细化;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偏差、分析偏差及时做出处理,以往多使用赢得值法分析这种偏差造成的影响,这种偏差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动态的。目前在一些项目中已经开始运用BIM技术对偏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有了提高,可满足动态管理的需求。通过现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把工程进度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质量与安全信息及时上传到模型,平台对信息及时处理,得出成本变化的结果,管理人员以此为依据第一时间作出分析判断。同时一些软件可对具体的施工环节做出分析比较,实现成本优化,如目前已经有一些排砖软件在出图的基础上可以优化砌块砖的加工数量,在减少加工量的同时减少搬运距离。
2.4BIM技术在项目运维阶段对成本的控制
在竣工验收移交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资料丢失的情况,这个阶段需要进行竣工结算,造价人员需通过平面图等对构件逐个进行核算,高强度的工作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运用BIM技术可以在项目施工中,对BIM模型不断进行完善,在竣工验收阶段可以实现快速核算,核算快而准确,对成本控制的最后阶段提供保证。在运营维护阶段空间管理方面,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照明等设备的空间位置通过二维平面图很难识别,也不够直观。BIM建模则可轻易得到各设备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将用符号或文字表达的二维图纸转化成三维模型,既形象直观又方便查找。如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BIM模型能快速查找到危险位置,并迅速找到安全疏散通道路线及周围可用的消防设施。此外,BIM技术可对建筑内部实现可视化。传统的建筑图纸用二维图纸来表达三维空间,一张图纸只能表达出一项工程的部分信息,识图时必须多张图纸相互结合才能表达出一项工程各部分的尺寸、做法和要求等信息,这就需要熟悉图纸的专业人员才能快速而准确地读取图纸的相关信息,利用BIM可以建立三维的可视化模型,从而获得整个建筑所有结构和设备信息,还可单独调取某一种设备或结构的数据和信息,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对成本的控制意义重大。在运营维护阶段设施管理方面,BIM技术能够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照明等独立运行的系统通过RFID等技术上传至同一平台进行信息集成和共享,还可远程控制各系统的运转情况。在设备故障时,能够精确定位故障位置及设备周边情况,为设施维护人员管理和维护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除此之外,BIM技术对隐蔽工程也能实现有效管理。隐蔽工程是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在施工期间将建筑设备或材料进行覆盖后看不到的工程设施,如埋于地下的给排水管线、电线及相关管井等。在设施维护、二次装修或改建中,由于存在隐蔽工程很难找出故障所在位置或避开现有管线,给维修人员和装修人员带来很大困扰,通过BIM可视化技术,可将地下管网等隐蔽工程的BIM模型和现场实景相结合,将实景当做锚点,与BIM模型相匹配,通过识别锚点确定BIM模型元素。
3结语
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行业从业单位关注的首要问题,是企业自身顺利运转和不断前进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结合传统成本控制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了BIM工程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运用,为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BIM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其能够对项目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化的管控,从而实现项目成本一体化管理,随着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业势必会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作者:连勇 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BIM技术篇3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的意义
共享工程信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人员均可在平台查看施工流程。该平台还能整合施工信息,保证所有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根据平台反馈做好调整工作,实现各部门信息互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1]。模拟现场情况。BIM技术可模拟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情况,促进各单位沟通交流,避免造成信息传达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进行施工交底,能够实现项目安全管理。实现全流程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采用BIM技术能够实现项目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使得项目相关人员获得更直接、可靠的数据,实现全流程安全追踪。
2工程安全管理中构建BIM模型的要求
2.1构建原则
BIM模型具有可出图性、参数化、模拟化及可视化特点,本质是各种构件功能特征、材质等参数信息虚拟的集成,模型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度对安全管理有重要影响。构建模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编码全面规范。保证编码全面规范更利于创建、管理BIM模型,需根据企业建筑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确定组成BIM模型的构件,按照统一要求做好BIM元素的编码、分类与命名[2]。(2)数据共享扩展。构建BIM模型是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数据模型要能够在云平台共享,便于参与方调取、利用,并能够迅速获取、更新和管理,优化安全协同管理。(3)模型信息完整准确。工程全生命周期内,为保证各参与方顺利实施工作任务,BIM模型信息的协同与交换工作需保证模型一致,基于相同的BIM模型能在添加、修改成本时间参数后,保证模型信息准确。(4)模型信息安全。严格设定权限,保证用户在权限范围内修改、访问信息数据库。
2.2细致程度
工程BIM模型的细致程度是模型能否满足应用需求的重要衡量指标,根据美国、英国建筑协会标准划分为LOD100~LOD500共5个模型深度等级。工程各阶段的模型细致程度如表1所示。
2.3软件平台
我国常用软件平台有ArchiCAD、AIIPLAN、广联达、鲁班BIM、Fuzor以及Revit等,其中Revit在设备、结构与建筑设计方面优势突出,能够解决专业问题,实现精准建模。本文采取Revit软件建立BIM模型[3]。设备专业方面,Revit能提供多样化管道、机电设备组建,并具有连接管路的功能,满足给排水、暖通、电气与消防专业的建模需求;结构专业方面,按照绘制轴网标高、柱子、墙体、梁、板以及楼梯流程构建模型[3]。
3BIM技术在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地上建筑面积为27644m2,地下建筑面积为3611m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该工程具有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立体交叉作业的特点。
3.1确定影响因素
该工程参建方多,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难以有效协调。作业人员需把控以下关键点。(1)工程处于建筑密集区,周围环境复杂,需保证工人宿舍区、材料加工区以及施工区等划分符合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绿色环保和消防安全等原则。(2)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小,近距离开展塔吊作业时可能碰撞周围建筑,因此需做好塔吊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垂直机械运输安全。(3)同时开展主体结构与地下结构施工时会存在多工种共同施工和交叉作业的问题,为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安全,在搭设全封闭脚手架前需提前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4)工程浇筑完成后,作业面的诸多洞口与临边需采取防护措施。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及关键点,将安全影响因素分为现场监管、模拟分析与无形因素3大类,如表2所示。
3.2创建信息模型
为保证工程安全管理质量,应根据二维平面图构建三维模型,并结合实际场地情况调整局部。利用Revit软件创建主体结构模型,并根据BIM建模原则选择对应样板文件,即可绘制三维信息模型。创建土建和设备三维模型也是先选择样板文件,然后明确轴网、标高,建立暖通、给排水以及电气模型,再调整管线标高,完成最终模型。建立BIM模型的流程如图1所示。
3.3开展安全教育
3.3.1识别工程危险因素建筑工程的危险因素较多,通过建立BIM模型能够模拟整体建筑框架与结构,实时展示构件细节信息,便于作业人员采取射频技术识别危险源,将可视化模型与施工过程相结合,直观形象地完成安全交底。例如,BIM技术具有危险区域报警功能,在设定危险区域后,如果作业人员走进该区域,会触发报警[4]。3.3.2二维码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可将数据录入二维码内,以纸质方式将其粘贴至具有施工安全隐患的位置,便于现场操作人员利用手机查看,不仅能达到警示作用,还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将二级配电箱安全技术规程和实名制安全通道规程等以二维码方式粘贴于配电箱门上和安全通道处,作业人员可在施工前进行查看,获得安全交底信息;还可利用二维码编辑器,分类整理安全施工资料与技术交底资料,并做成二维码,供现场人员扫码学习。3.3.3虚拟应急逃生BIM虚拟应急逃生功能能够开展人员逃生演练,减少人力与物力消耗。传统演练会阻碍现场作业,而且人员演练培训也存在应付、短暂的特点,面对突发问题难以发挥应急演练效果。应用BIM技术能够搭建符合现场的虚拟场景,输入多种应急事件开展演练,并设定更安全合理的逃生通道,从而缩短人员培训时间,提高人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3.4优化施工场地现场人员需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中的建筑红线确定工程位置,划分安全区域等级,将各种不安全因素反映至模型内,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布置图中的机械与材料堆场位置,塔吊运行轨迹是否对建筑物造成影响,材料加工棚是否处于塔臂范围内等,同时施工中还需要避免施工机械运输冲突以及材料堆放不合理引发的事故[5]。另外,施工前可利用BIM5D平台模拟施工进度,让施工作业人员能够提前了解现场周围环境,发现安全隐患,评估安全问题并采取技术措施,从而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3.5关注工程细节
3.5.1临边洞口管理识别与检查临边洞口时可利用BIM技术的可视性迅速找到此类洞口,同时做好安全风险辨别与管控工作。该工程将Revit模型导入平台,在漫游中利用任务视角与方向寻找模型安全隐患,制定处理方案。洞口边长为25~200mm时,可利用2根方木楔紧,并覆盖15mm厚的胶合板,涂刷200mm的红白相间油漆;边长为200~500mm时,还要添加φ8螺栓固定[6]。若临边洞口未安装防护构件,则还需做好测量工作,判断防护类型并及时安装防护构件。3.5.2模板支撑管理该项目层高较高且项目任务重、工期短,若超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数据,则需要编制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可利用BIM技术选择施工方案,探查工程重难点,确保模板工程施工顺利。首先,根据模板支撑方案绘制模型,利用Revit软件选择族样文件,创建构件族并建立三维高支模模型。其次,智能布置高支模模板,对不符合安全需求的构件进行手动调整。最后,分析模板支撑受力并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检验符合规范标准后进行施工,提高工程安全性。
4结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应结合BIM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进行动态监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具体项目安全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从确定影响因素、创建信息模型、开展安全教育、优化施工场地以及关注工程细节这几方面出发,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推动工程质量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颜泽林,高明,段陈.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运维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10):91-92.
[2]李伟,陈轶伦,李敏.基于BIM技术的高瓦斯隧道安全信息化集成体系探索与实践[J].四川建筑,2021,41(增刊1):173-174.
[3]邓于莘,沈宇航.基于Revit软件的建筑设计应用与实践[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2(12):54-57.
[4]吴大伟.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措施[J].智能城市,2021,7(19):91-92.
[5]周泽军,黄玉红.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2):85-86.
[6]李燃,夏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9):46-50.
作者: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