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0:59: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3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教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及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为他们以后的个性发展、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应用能力,教师要改变以往乏味、枯燥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学模块之间的整合,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充分融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阅读素材,从中真正有所收获、学习、提升,进一步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同时,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要围绕学生学习的进度、需求科学设定读写结合的教育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实现写作方法与阅读知识的迁移,能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整体阅读素质与综合水平。
一、中学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模式现状
(一)关注并开展积累性写作活动
当前中学阅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更关注开展积累性写作活动,认为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从中积累更多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但是这种积累性写作活动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参与写作学习活动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学生也无法整体感知阅读素材,写作过程中无法找到切入点,写作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学语文积累性写作活动无法锻炼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学生无法深刻、全面理解文本,教师只通过采用缩写、仿写的方式开展写作练习,而这种口头表述、模仿性写作根本无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只是简单让学生重复性地阅读材料,平时依然只是围绕阅读材料开展仿写、续写训练,根本无法体现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与作用。
(二)注重模仿性写作,忽视指导过程
多数教师开展中学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时缺乏融入读写结合教育模式的意识,只是单纯、一味让学生仿写、续写,忽视了对学生开展个别化的写作辅导,这种写作教育模式根本无法让学生深刻、全面感知、理解文本内容,无法了解文章主人公复杂的生活状态和心理过程,教师一味让学生仿写,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部分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方法不够恰当,通常采用写前指导,忽视学生写作过程中和写作之后的指导,写作素材、写作立意、写作语言方面的指导更缺乏创新意识,致使学生写作时运用的写作手法较少。
(三)阅读活动缺乏针对性
当前虽然教师在中学阅读、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了通过阅读积累文本知识、写作技巧的重要性,但是实际在落实过程中却存在阅读活动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问题,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阅读新的素材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无法锻炼学生的文本构思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致使中学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同时,个别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依然采用自己示范读、学生跟读的方式。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少互动、沟通、分享的机会,无法从中获得深刻的阅读感悟,学科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联系性教学原则
教师要遵循联系性教学原则,改变传统、独立教学的情况,要围绕“同一主题、同一方向”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阅读主题、议题,让学生展开分类阅读和群文阅读活动,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经验和技巧,在之后的写作活动中再运用这些写作经验和技巧,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紧密融合与关联,确保教师的教学活动有计划、有导向,节省更多教学时间,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统一性教学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节省更多教学精力、时间,不需要单独开设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而是要让阅读和写作教学相互渗透,遵循统一性教学原则,实现阅读主题和写作中心的相互关联。如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文本提取阅读议题、方向,让学生从中积累阅读经验与写作技巧。同样,在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议题、方向选定题目,阅读同类型的文本素材,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够锻炼学生归纳、整理文本的能力,为他们之后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三)适时性教学原则
要想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相连,教师必须遵循适时性教育原则,要掌控指导、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的时机,通过穿插训练活动的形式紧密控制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的密度,科学分配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时间,优化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容易吸收、理解知识,才能更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效率。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让他们学会归纳文本核心、难点知识,在以后的写作实践活动中能够有导向地认清文章的主旨,提高自己的综合写作水平。
三、创建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
在中学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基于字词、句子、篇章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我国古代诗文用词、用字都较谨慎,承载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的重要结晶。对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炼字过渡到酌字,从中感知文字的表现力与生命力,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态度、写作态度,实现阅读和写作学习的深度融合。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由阅读句子过渡到阅读篇章,在阅读过程中透彻理解每一个句子与篇章,并且把阅读的素材、思想融入写作,实现阅读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学习技巧与收获感想。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由仿写过渡到创写,在学生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仿写,之后再过渡到创造性写作,从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观点、创新点,要让学生写作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强写作文章的感染力、情感表达力,充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素质,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写作学习习惯。
(二)基于教材探究读写结合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要基于教材探究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区分各种类型的文学样式和体裁。教材是开展阅读教学与写作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学会创造性运用语文教材知识,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文本知识的同时学会读题目、拟定题目。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题目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得来的,具备较强的借鉴意义,对此在开展文本阅读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先分析文本题目,从中总结拟题的方法、技巧,基于写作实践汇总点明写作的主题,着重锻炼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在阅读文本期间,教师要让学生用心分析人物、刻画人物,作为之后写作人物的重要参考,巧妙地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细节描写方法,掌握阅读、表达的规律,引导学生感性、细腻地开展写作活动,把积累的阅读素材运用到写作活动中。在阅读语文教材知识期间,教师要让学生辨别写作方法,并且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做比较、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让自己的写作内容更具备说服力、感染力、情感表达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
(三)在读写结合过程中提升学生能力
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对象,在读写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想法,能够收获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观察体验,对于身边的事物、文本知识有独特的认知和体会,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更多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要想提升写作质量就必须通过观察实际生活获得良好的写作感悟,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观察,这些都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构建言语自觉力和言语水平,学生在阅读篇章语句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阅读方式,把听、说、读和写融合在一起,提升自己记忆文字的速度,为之后的写作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思路,让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更丰富化、规范化。另外,教师要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素养,实现读写共享,积极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讨论、分享、互动,从中探寻文本知识规律,促使阅读得来的素材知识获得迁移,实现共享、分享读写资源,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写作水平,让学生从中真正得到收获与提高,极大限度地提高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灵活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积累素材、巩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开展阅读,不要局限于阅读课内文本知识,还要积极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学习、感悟,构建丰富的文本知识结构,在精读、泛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之后参与写作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如果遇到好词、好句要及时记录下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好词、好句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同时教师要规范使用文本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阅读素材进一步扩展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挖掘文本知识的人文内涵、情感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趣味化、实践性阅读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文学知识的滋润,实现以读促写,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互动和沟通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分享阅读成果,共同积累写作技巧和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写作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极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五)在读写结合过程中提升学生构建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构建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一边积累知识、一边输出语言,进一步展示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活动通常都是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做笔记、做习题,但是这样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练笔的机会,不利于提升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以小组阅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的形式促使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积累更多语言知识并且及时开展语言输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备真情实感。同时,在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可以播放一些杰出演说家、著名主持人的演讲视频,让学生观看他们流畅表达观点和想法的状态,从而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积极表达,通过阅读活动积累知识,通过写作活动实现表达与输出,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结语
在中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融合、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和经验,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和阅读水平,极大限度地展现读写结合教学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同时,要想促使读写教学进一步融合,教师必须科学制定读写结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鼓励、激发学生全员参与,从而取得理想的读写结合教学成效。
作者:马强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篇2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产生着深远影响。而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也需要融入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教育行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降,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主动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思考,最终形成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播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资料能够对文章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更加深入的感受,这种方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调动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
2.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不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还体现在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适合自身的语文阅读资料,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疑问进行自主解答。也就是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和拓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需要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科学管理,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网络行为,影响学生网络学习的专注度等。
3.促进教学结构的改革和创新
在我国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仅仅充当倾听者,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但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巨大转变,这对传统课堂结构设置也是较大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会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弥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能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不同的解读,这样,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阅读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真实的教学情境
对于我国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因为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很多阅读教学课程只能通过教师以语言和语气的形式来模拟,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才能够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且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无法模拟真实的情景,这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难度较大,同时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阅历等要求非常高,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阅读体验大大降低,最终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对整个阅读教学质量都有较大影响。
2.缺乏充足的阅读教学容量
初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导致在语文知识储备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限制,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本身不长,加上必要的大纲教学要求,导致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课时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将近整节课的时间来讲解相应的内容,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被大大缩短,这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同时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容量也很难支撑教师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这就使得很多教学任务无法被贯彻和落实,教师即使有心改变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最终造成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四不像”的尴尬局面。
3.缺乏相应的写作知识储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阅读教学中仅仅重视语文阅读活动,而对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尽管课堂学习内容较好,但在进行写作时却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无法写出好的作品。对于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协作教学同阅读教学进行结合,导致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无法贯彻,影响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的原则
1.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对此,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时,教师需要以目标为导向,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来让学生更好体会文字的魅力,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够单纯追求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是需要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2.加强学生的感受体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最终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对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就需要同学生的实际感受进行关联,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另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这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措施
1.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材料,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文章中不仅体现了非常浓烈的生活气息,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尽管一些文章内容非常经典,同学生当前的年代相比比较久远,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理解困难,但并不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科学讲解,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生动,调动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木兰诗》这篇文章时,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年代以及当时的战争理解不足,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相关的电视剧片段或者配乐,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再次进行阅读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较大提升。但影视作品为了表演效果,往往会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为了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偏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问题,像找出影视作品和文章描述中的差异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和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一个辩证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延伸教学范围。初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整个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比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进行查找,在初步了解鲁迅先生之后,再进行文章的阅读。在这篇文章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将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内容进行解答,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整体参与度是比较高的,同时,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拓展了知识面,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3.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初中教育中的运用也在逐渐增加,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搭建阅读交流平台,拓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空间,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同时对于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也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阅读的意识和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前比较常见的QQ和微信等软件作为阅读交流平台,建立共享等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将自身的阅读技巧进行分享,阅读习惯不好的同学也能够借助平台获取更多的阅读方法,提升自身的阅读效果。比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活动,在微信群中,学生能够将自身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阅读的技巧等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相互交流来实现思维的碰撞,帮助所有学生提升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效果。
4.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景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文字是非常精美的,但由于跨越的时间较大,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的难度较大,若单纯通过板书来进行讲解,学生很难融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文本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情景,然后将文章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将静态的书本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被阅读内容深深吸引,深化阅读理解的效果。比如在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鲁智深疾恶如仇和扶危济贫的人物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于《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视频片段,再搭配《好汉歌》,制作一段微视频,通过音乐和微课中创造的阅读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阅读教学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非常大的,信息技术同阅读教学的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创设良好的阅读情景,营造科学的阅读教学氛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质量。
作者:李军海 单位:连云港市柘汪中学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篇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完成课内阅读,而且要重视语文阅读的拓展,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用词用句能力,切实提升阅读能力。但从当前中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现状来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固化情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课内文章词汇解释、段落归纳总结、写作特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中心思想分析等。这种固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长此以往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将会磨灭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阅读量与日俱增,导致学生语文阅读显现出一定的负性状态,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因此,改变语文阅读的固化模式,积极拓展中学语文阅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拓展中学语文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发挥的作用
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阅读方法、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中学语文阅读的开展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存在直接关系,有效拓展中学语文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拓展中学语文阅读可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无论是中学语文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每一篇文章均蕴含着作者的浓厚情感,因此,在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时,一般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进行领悟,从而掌握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要领。当前很多学生在语文阅读时表现得过于生硬,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无法达到语文阅读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时,接触的阅读文章比较少,无法从多篇文章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的拓展,能够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章,尤其是同作者不同的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和表达的情感。阅读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能够让学生掌握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二)拓展中学语文阅读可促进学生掌握理解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认识一些专业词语和重要词语,并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利于日后应用。学生只有阅读更多的文章,才能够接触更多的专业词语和重要词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
(三)拓展中学语文阅读可促进学生掌握评价能力
语文阅读的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一种实践形式,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针对某一篇文章,需要指导学生了解其中心思想、风格特征以及表现形式,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学习内容的评价方法。学生在自主训练阅读评价能力时,接触课外文章,采用教师指导的评价方法对文章的思想内容、风格特征以及表现形式等做出评价训练,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阅读评价能力。
二、中学语文阅读具体的拓展方法
中学语文阅读拓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阅读能力,但如何对中学语文阅读进行拓展仍需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针对中学语文阅读拓展制订了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重视对中学语文阅读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出版的课外读物种类比较多,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选择适当的课外读物应该遵从三个原则,即适用性、切合性及权威性。首先,应坚持适用性原则,保证所选的课外读物能够与学生年龄、理解能力、阅读需求等方面相适应,所选课外读物的文章深度不可超出初中生理解能力范围,保证所选课外读物能够有效地被学生所使用;其次,应坚持切合性原则,所选课外读物应与教材课文内容存在一定关联,以免失去中学语文阅读拓展的意义;最后,要坚持权威性原则,所选课外读物必须为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读物,最好是一些名家之作或是一些成名作品,此类读物和作品一般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例如,在讲解《藤野先生》一文后,笔者对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进行引导,向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既能够使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的美文,又能够对鲁迅先生同类散文作品进行鉴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很多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比较倾向于武侠小说、动漫连环画等,这些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看阅价值,但并不符合中学语文阅读拓展要求,因此,应避免选择此类作品。
(二)有效筹划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很多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仅会浪费较多课外时间,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不能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益阅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并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使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阅读基础偏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对课外阅读内容开展精细化设计,使此类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有所突破。当学生积累一定阅读能力后,教师可筹划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并使学生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笔者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阅读能力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课外阅读,主要包括诗歌朗诵比赛、名篇名著赏析以及故事比赛等。在这些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学生要做好课外阅读积累,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过比赛、赏析的方式开展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从而提升了整体课外阅读活动效果。
(三)重视语文阅读拓展的指导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开展线上与线下联合指导。线上指导可通过钉钉、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一对一或是一对多指导,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明确学生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纠正,从而使学生不断进步;线下指导主要是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还可将阅读评价环节加入其中,结合学生拓展阅读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例如,开展《背影》一文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此篇课文相似的文章,并采取线上联合线下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指导效果,使学生掌握了此类文章的赏析方法和理解方法。在开展语文阅读拓展指导工作时,要指导学生重视语文阅读积累,要求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拓展时间,坚持适度原则,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还需要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得到拓展,又能够实现阅读效果的强化。综上所述,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必须充分认清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语文阅读拓展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从而实现语文阅读的有效拓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方镇海 单位:福建省云霄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