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5:48: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3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以及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开设军事理论课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国家安全问题出现了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趋势,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大[1]。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11年7月29日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高校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清形势需要,领会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在教育理念、工作机制、方法手段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一、紧跟时代发展,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理念
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总特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理念也必须不断变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以军事教育代替国防教育,认为军训就是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国防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为国防建设储备后备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必须创新国防教育理念,从短期目标中走出来,将眼光放在确保国家和谐稳定、利益发展和长治久安上来,将国防教育的功能由“军事技能训练”转向“国防意识培养”。
(一)突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加强国防教育是执政党巩固政权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没有政权就丧失一切。保卫政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国防教育,即提高人民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人民政权的政治觉悟,形成巩固人民政权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历史时期,青年学生既面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诱惑,也面临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国防观为指导,把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教育学生认清与国家安危密切相关的内外部因素,以增强爱国情怀,坚定发展信心。
(二)培养大国防观意识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现代战争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慢慢演变为不同领域的对抗。现代国防不再是军事的产物,而是延伸到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只有建立“士民工商兵皆各尽心,联合为用,以争胜于学战、农战、工战、商战、兵战之世界”的大国防,才能适应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毕业后会奔赴各个行业工作,只有树立起大国防观的意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时刻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
(三)加强海洋意识教育
共青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有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的版图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北京、上海高校的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南沙群岛距离大陆那么远,产生争议也很正常”,“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有意义吗”[2]。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意识非常薄弱。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海洋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已越来越重要。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7%,提供后就业岗位有3350万个,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有力支撑[3]。高校应在国防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强化其对我国海洋国土、海洋资源的认识,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内容,充分认识海洋争议的复杂性、紧迫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海洋意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四)重视非传统安全意识教育
进入21世纪以后,恐怖主义的泛滥、突发自然灾害的增多以及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非传统安全成为威胁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国家安全也深受各类社会矛盾、自然灾害、全球危机的影响。由于非传统安全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防范更加困难,如何通过日常教育,增强公民对非传统安全的认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其本质是关于国家和公民根本的共同的长远利益教育[4]。因此,重视非传统安全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依法施教,创新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机制
我国的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国防教育中,要严格落实《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形成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强化高校党委的领导
高校作为执行党的路线的基层党组织,要站在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高度,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要确立党委书记是高校国防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国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国防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把国防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高校主要领导工作称职与否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蓬勃发展[5]。
(二)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应把国防教育学科纳入高校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制定教育大纲,编写专用教材,在教育学原理的指导下,从国防教育的特定教育对象、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具体条件中探索国防教育的特殊规律,建立国防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国防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6]。要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岗位编制,提高学历层次,重视教学研究,定期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参观军营、观摩军事演习,参加军队院校的短期进修或在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施教能力和军事素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防教育专职教师队伍。
(三)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上级教育部门和相关军事机构要逐步建立健全高校国防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成立一支由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组成的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考评队伍。要把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检查制度化,纳入学校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计划制定、教学内容、教育效果等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高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按照奖惩制度对高校进行奖励和处罚。要把组织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适应青年学生需求,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方法手段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怀疑精神。传统的灌输式国防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青年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急需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利用信息手段,营造良好的国防文化氛围
通过建设高校国防教育网站、开办国防教育手机报、设立国防教育文化长廊或者国防文化广场,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大型电子屏等设备宣传国防知识,邀请执行过边防海防、国外维和、远洋护航等任务的军官来校做报告,营造浓郁的国防文化氛围。
(二)将国防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要按照大国防观的理念,把国防教育思想渗透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大学生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走基层,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变化,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保家卫国的热情。
(三)加强在校国防生在国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目前,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达117所,在校国防生有近7万名,已有3万名毕业国防生补充到我军各条战线[7]。国防生作为后备军官,在校期间按照准军事化管理,集体住宿,集体出操,集体训练,具有较好的军事素质,掌握了一定的军事知识,是军队在大学里的一张名片,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高校应重视国防生在日常国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通过组织普通大学生参观国防生内务,观摩国防生训练,组织开展军事日活动,选拔优秀国防生担任学生军训教官等形式,传播国防知识,加深大学生对军队和军人的了解,鼓励大学生参军报国,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四)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在国防教育中的先锋作用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多军事爱好者对国防和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掌握了较多的国防军事知识,具备一定的军事理论水平,对周围的同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要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鼓励他们成立国防军事类的社团,如军事爱好者协会、国防协会等,并加强对这类社团的引导和扶持,发挥他们在国防教育中的先锋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大学生自我学习国防知识的良好氛围,助推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8]。
四、增强教育效果,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国防教育
传统观念把高校国防教育的对象限定为青年学生,忽略了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国防教育。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人,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知识渊博,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当前青年教师群体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思想观念和爱国情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部分青年教师过度关注自我,个人的一切努力都围绕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谋求“工具合理性”,成为倾向于务实的功利性个体理性主义者。许多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缺乏了解,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困惑和茫然,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萌生疑问,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出现信仰上的危机。一些青年教师甚至将课堂变成自我价值宣扬的场所,将自己的不满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或牢骚满腹、或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价值主张,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国防教育。
(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鼓励青年教师学习党史、军史和国防史,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通过定期举办国防知识讲座、国际国内形势报告会、参观军营、过军事日等活动,使青年教师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利益的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国家、民族和党的情感,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爱国情怀。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国防教育思想
要鼓励高校青年教师将国防教育与自身的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中,结合专业特点宣传国防教育思想,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安全,增强国防观念,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成为国防教育思想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党政领导应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作者:蔺玄晋 焦建军 单位:中北大学 后备军官教育学院
高校国防教育篇2
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应当将军事理论教程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开展高质量的国防教育,这一方面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精神品格升华的重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国际形势新变化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要求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大大拓宽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充足的储备和建设力量,这对我国新时期的国防建设是极为有利的。
(一)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军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高科技时代,普通群众不再是战争动员的唯一重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国防后人才,大学生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球,各国都自有一套系统完备的国防教育方法。比如,美国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不同阶层制定了相关法律,如针对社会大众的《国防教育法》,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等等,此外,美国还在高等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国防教育制度,设立了由国防部统一领导的后备役军官训练团。为参训的学生支付学杂费,还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补贴。俄罗斯在培养军备人才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培养初级军事人才,俄罗斯不仅进行军事登记专业培训,兴办少年军校,更在高等学校设立军事系,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军官人才。英国在大学设立海、陆、空三类军种训练团,政府鼓励学生参加训练活动,并提供参训费。越南每年安排初中以上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且训练结束后将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优秀者授予军衔,分配到部队技术兵种任职。
(二)现代战争技术高科技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尖端化,使得高技术战争愈演愈烈。高技术战争以高技术武器为基础,但没有精通操作的高素质官兵,高技术武器形同烂铁。制导炸弹、制导子母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等精确的制导武器,隐形飞机、隐形坦克、隐形船等隐身武器,太空的军用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等空间武器系统,以及正在研制的新生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等无一不标示着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两伊战争为例,拥有除原子弹以外,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所有先进武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的低素质战士,使得尖端武器毫无用武之地。相反,海湾战争能够成为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不仅因为先进武器的广泛使用,大量的高技术人才的运用是美国致胜的重要原因。
(三)开展国防教育是维护校园和谐的重要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智由幼稚到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历练,鉴别是非能力较差等原因,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如何磨炼大学生意志,培养其乐观向上、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成为高校工作急需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在培养人的组织性、纪律性,磨炼人的心智、耐力、体力方面有着卓越成效。在军事训练中学生们能够团结一致、互帮互爱,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对待军情时事,不再漠视,能够主动关心,积极探讨。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维护校园和谐有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必要举措,更是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保证国家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二、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理论教授,军事训练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体制建设不完善,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大等原因,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仍需改革。认清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推进国防教育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措施。
(一)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方面
当前,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有以下内容:(1)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培养国防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注重军事技能训练。我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在我国,军训一直是各大高校国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军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最直观地感受艰苦的军事生活,了解国家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融入国防教育的大环境中,培养其国防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团结拼搏、严谨自律的良好品质。(3)开展国防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讲座、举行先进故事报告会、横幅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国防教育接近学生生活,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二)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走马观花,未引起足够重视。和平年代,当代大学生多“生于安乐”,很多学生从小便由父母包办一切,优越与安逸的生活让他们缺少了锻炼的机会,缺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存在于小说、电视上的某个情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为“国防”只是空洞的口号,忽视相知识的学习,缺少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淡薄,成为国家国防建设的漏洞。
2.学校师资薄弱,国防教育队伍不足。虽然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部分院校不能很好权衡利弊,只重视科研和教学,忽略对学生教育的贯彻落实,课程开设马马马虎,未能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此外,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传授国防课程的老师多为“业余”的国防教育者,对国防教育从未有过系统的研究,更一点是阻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相关人才匮乏,国防教育后劲不足。近几年,我国为促进国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不可否认,但“僧多粥少”,面对庞大的高校国防教育力度仍然不够,专门人才培养不到位,国防工作后劲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
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创新
创新促进价值的提升,新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国防教育更要重视在已有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从传统教育向掌握高科技知识转变,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优秀人才。(一)提高教师水平,建立高素质国防教育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国防教师是国防思想、军事技能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国防教育课程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对国家而言,要做好相关的组织培训工作;对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追求上进,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二)注重理论指导,加强军事课堂教学
国防教育工作者要以时代发展为导向,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最新国防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加强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军事思维,使军事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军事课程的学习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三)推进实地考察,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和国防教育讲座等形式,通过学分计入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国防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授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军事、国防的关注与兴趣。此外,实践出真知,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地考察机会,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加深学习效果。
(四)紧跟时代步伐,高效利用新媒体
高科技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获取多种多样的国防知识提供了广阔的渠道。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构建军事教育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最新国防教育知识;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交流群、微信讨论组,方便学生沟通,交流;开设网络视频课,上传有关国防教育的公开课视频,将网络课程与学生学分成绩点相挂钩,组织学生有效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竞赛方式,在网上建立国防知识题库,开展知识竞赛,形成广泛学习的浓厚氛围。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在传授国防知识、加强军事训练的同时,要贯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深化,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绽放光彩。
作者:朱霞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高校国防教育篇3
高校新生在入学后通常会进行军训,军训可以说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对磨炼高校学生意志以及培养他们树立国防意识有着积极作用。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防教育的开展便是对这一纲要精神落实的具体体现,国防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举措。开展国防教育是高校坚决贯彻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高校应当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一、国防教育要与时代主题相贴切,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
(一)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独特教育意义和育人功能
强军目标对于国家内部凝聚力和军队军事实力提升均有重要作用。高校肩负着培养和教育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信念。高校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担,是否具有相应的爱国意识与国防意识,将会对国家的未来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体现出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独特意义所在,高校也应当发挥其教育优势,加大在高校学生中间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力度。同时,高校应当保证好爱国教育课、军事课和国防教育课的顺利开展,并且把军事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学生感悟和学习新中国在成立之前的那段艰苦奋战的岁月,以及在那段岁月中凝聚形成的核心精神。另外,在国防教育课程中,学校要加强对新时代下的国防理念和军事实力发展方向的学习,让学生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就是因为我国薄弱的国防军事实力对我国肆意欺凌,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那段屈辱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军队通过浴血奋战将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中国,建立起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对于任何一名中国人来说,即使这段艰苦奋战的历史离今天越来越远,但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应该牢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战历史,尤其在当下更不能忘却这段历史,正是因为这些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今天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让当今时代的青年人才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并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将这些精神力量进行传承和发扬。高校的国防教育应当培养好高校学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年学子有着和国家团结在一起的意识,对外来侵略者形成同仇敌忾的抵御意识,使青年学子意识到关心民族和国家安危的重要性。所以,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和开展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兴衰,同时对于国防建设的紧迫感和时代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国防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再倍受欺辱当亡国奴的危机意识,使得学生能够秉持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意志。
二、国防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
(一)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内容要突出当今时代的强军思想
作为高校课程的一门必修课,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能够突出当今时代下党和国家的强军思想,同时国防教育作为培育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育主题,对于增强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因而要在国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国防力量的强大及其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对高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当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突出当今时代的强军思想,同时要将强军思想作为国防教育一个重要的课程定位。现阶段的国际形势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局面,虽然我国仍然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但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地区冲突不断,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国家安全不容忽视,加强国家国防力量的建设更不容忽视。在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里面,应当要加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让这些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在国防教育课程里面要对新形势下的国防战略方针进行宣传和学习,从而帮助国家储备国防建设后备军,让国家的未来国防力量建设有人才力量的保证。
(二)国防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大国防观念
高校学生要具有大国防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拥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面积。对于这样一个疆土广阔的国家来说,不仅要在国防建设中保障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在网络化的当今时代,同时还要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严密,这就要求国家在建设国防事业时要有大国防观念。同样的,在高校的国防教育理念中也应当体现出大国防观念。在现阶段我国的国防建设中,海洋领空保护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近年来南海地域的冲突持续不断,这些外来不安定因素应引起国防建设的重视。借古鉴今,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在海洋国防军事实力的建设上永不放松,在高校的国防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国防现状,培养他们树立海洋国防建设意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树立国防安全防范意识,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常常有其他国家的“黑客”企图盗取我国的军事机密,这就意味着国防力量的建设不但要体现对于国家领土安全的保护,还要体现出对于国家信息安全的保护。对于高校的国防教育来说,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宣传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为网络国防安全建设培养相关的技术型人才。
三、高校国防教育要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国防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加强国防教育
大学生群体乐于利用现代化的社交媒体激发思维和表达观点,也喜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我,这让高校的学习环境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因此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时候,要发挥出大学生思维敏捷、活力四射的青春色彩。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以国防教育、爱国主义为主题引发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在当前各网络载体推进融媒体发展进程中,大学生热衷于利用各类信息软件浏览信息、发表言论等,高校的国防教育在推进中也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借由网络平台开展国防教育,针对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习惯来开展国防教育专题活动。比如大学生经常使用微信、微博和抖音这些设计媒体软件,学校就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官方抖音账号来推送国防教育内容,积极创新国防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表与国防教育相关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国防安全的关注度;在官方微博和抖音账号中发表相关的国防教育主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对于国防建设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方式来开展国防教育,学生能够便捷地接收到相关信息,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在网络媒体上开展国防安全教育时,应当采用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主题,比如说征兵宣传活动主题和建军节国防教育主题等,在这些和国防军事密切相关的日子通过爱国电影、文章、动画等形式对国防教育进行传播和宣传。
(二)注重国防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国防教育除了加强学生构建新时代国防思想意识以外,还应当在诸多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地体现出来。大学生这个群体应当时刻关注我国的军事发展动态以及国际形势发展方向,以及在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意义所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被有效地激发,比如组织学生到一些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户外互动,学生在这些地方可以亲身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所展现的浴血奋战、勇抗外侵的精神力量,从而明白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国防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一些社会实践中加强与军队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开展一些大学生军事训练课程,在课程中深刻体悟军人身上担负的保家卫国的重任,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防安全意识。在进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当锻炼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并加强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相关的技能培训,比如军事技能培训和网络安全培训,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战争中具备高素质的作战能力以及保护国防安全信息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高校学生作为优秀的知识青年群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学习相关的军事技能至关重要,他们是国家未来面临国际社会多元化挑战的生力军。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要注重明确新时代的国防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大国防的观念,利用新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国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国家在未来国防建设上有一批技能过硬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冯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6):207-208.
[2]闫涛.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工作的探究与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6):69-70.
作者:胡建海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