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3篇

时间:2022-12-23 16:00: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3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3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篇1

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我国餐饮行业也在积极向外拓展业务,除在海外开设餐厅外,本国餐厅也积极引入国外主厨和具备专业英语能力的餐饮服务人员,以此增强餐饮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基于此,我国餐饮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餐饮英语学科发展也愈发重要。而文化差异始终是外语教育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高校餐饮英语教学中,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同样应受到重视,只有准确把握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才能让学生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并运用好这种差异,从而在餐饮英语应用场景中灵活对待饮食文化差异,实现友好交流。文章结合《新编餐饮英语》一书,探讨如何在高校餐饮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由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英语教材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新编餐饮英语》一书,是一部适用于高等院校餐饮相关专业的英语教学用书。该书共包括阔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以餐饮行业中的实际交流情境为主题,介绍餐饮英语知识,阐述餐饮英语表达技巧,包括餐饮接待人员的工作内容,如餐厅入职介绍、餐位预定、订餐上餐、投诉处理、结账买单等,也包括厨房烹饪人员的工作内容,如厨房岗位介绍、常见厨具及其用法、常见烹饪方法、餐品制作以及厨房安全事项等等。从总体上看,该书收录了餐饮行业大部分场景下英语情境对话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较为完备,并且每个单元还有知识导图、情境模拟、阅读理解等任务设置,指导性突出,为读者提供了层层递进的餐饮英语知识体系。结合书中餐饮英语知识可知,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实际上对餐饮英语教学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正如书中指出,受历史、地域条件、经济、政治等多方因素影响,我国与西方各国的饮食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包括食材种类、烹饪方法等,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方面便是一系列词汇和句子的释义差异。比如,我国对“食物”最深刻的理解是“饭”,而西方主食多为面包、肉类,常见的是与“bread”(面包)或者“bake”(烤)有关的句子;我国饮食烹饪手法多样,有“炒、煮、煎、炸、灼、汆、涮、焖、蒸”等,而西方烹饪手法较少,因此直接表达上述烹饪手法的英语词汇并不多。由此可见,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流阻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餐饮英语必然要学习英语国家的餐饮文化,如果在高校餐饮英语中不渗透西方餐饮文化,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餐饮英语的质量。基于此,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应积极加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渗透与融入,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并应用西方饮食文化内容。结合书中知识要点并充分联系高校餐饮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就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在高校餐饮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其一,在教学根本思想方面,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应树立尊重文化差异的教学意识,并将该意识传递给学生。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在开展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意识教育,指导学生在餐饮情境交流中秉持互相尊重的态度,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不能单纯地基于我国饮食文化视角看待西方餐饮相关现象,更不能贬低和轻视西方餐饮文化。简言之,只有教导学生理性看待并尊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后续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其二,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应积极借助包含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方餐饮文化。在餐饮英语备课阶段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西方饮食文化知识,拓展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西方部分国家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饮食相关历史事件等,将其作为课堂拓展内容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独特饮食文化形成背景,并推动学生观察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本质,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餐饮英语。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西方餐饮场景,比如在阅读理解教学环境、情境对话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以西方餐饮文化为背景,锻炼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推动学生能在交流过程中基于对方文化背景思考和处理问题。

其三,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兼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渗透。一方面,教师需积极依托多媒体课堂促进英语教学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融合,比如在课堂上播放西方餐饮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动画片段等,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记录问题,观看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所学餐饮英语知识解释与交流记录的餐饮文化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突出实践教学功能,借助餐饮英语实际应用情境帮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比如教师在校内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西方餐饮文化主题演讲活动”,由学生自主了解西方餐饮文化内容并进行演讲,分享其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看法,另外教师还可邀请本校西方留学生进行餐饮文化交流,鼓励中西方学生针对饮食文化进行友好互动和讨论,以此增强学生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理解。

单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英语教材编写组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篇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与诸多国家保持着日益密切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我国餐饮业的海外市场也在不断开辟。由于我国餐饮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其塑造出的美食无论是品类、口味还是色泽、形态都受到了世界多国人民的欢迎。无论是国内餐厅还是国外餐厅要想走向国际化,都必须要聘请具备专业英语能力的人才作为主厨以及服务人员。基于此,提升高校餐饮英语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教师应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作为高校餐饮英语的关键点,并渗透于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国饮食文化》一书开启了一扇从时代发展角度瞭望我国博大精深饮食文化之窗,为高校餐饮英语教学提供了范例,有着很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一、《中国餐饮文化》内容简述

《中国饮食文化》一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11月出版,作者是李明晨、宫润华。全书共六个项目,不仅分析了饮食与烹饪的联系、介绍了从夏商到晚清各个朝代的饮食发展历程、主要的风味流派,还重点阐述了饮食风俗、筵宴文化、饮酌文化的发展历程。该书不仅刻画并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元素,强化了对饮食文化历史知识、烹饪工艺的考据,还深入挖掘了民间文学中蕴含的饮食文化样态,补充了我国民间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内容

关于需要在餐饮英语教学环节渗透的文化意识内容,研究者各执一词,通过对本书内容的整体阅读以及西方餐饮文化的了解,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在饮食观念上,中餐追求的是饮食的艺术性和品味,即认为美味第一、营养第二,亦或是吃的感觉第一、食材第二。而美味来自于厨师通过各种调料对食物原味的调和。很多食物本来是没有味道的,经过调和后融合在一起就有了麻、辣、鲜、香等味道,尽管原味被埋没,但整道食材会变的如艺术品一般熠熠生辉。中国人喜热,认为凉了的菜就不鲜了;而西方人恰好相反,他们认为饮食的营养第一、味道第二,认为人进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补充能量,更讲究菜的颜色搭配,关注营养成分搭配是否科学、合理以及食材是否能被人体充分吸收。

(二)餐饮礼节的差异

在餐饮礼节方面,中国人主张“合”,而西方人主张“分”。首先,在中国请客吃饭一般用的是许多人坐在一起“共享”的方式,欢聚一堂,人们推杯换盏、敬酒让菜,十分热闹;而在西方,即使请客吃饭也是一人一份,而且在点菜时主客双方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点,主人不会代劳,一般只会让一次菜,若被拒绝就不会再让,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西方礼仪中只能与距离自己最近的邻座交谈,不能与坐得略远的人交谈。其次,中国人请客吃饭很注重氛围,上菜顺序是先主菜,然后汤、甜品,最后是水果;西方人宴客一般是先吃主食,主食用完后才用甜品

。(三)烹饪方法的差异

中餐的烹饪方式最多,最常见的有爆炒、清蒸、生煎、烧烤、拔丝、腌制等。在每一个大厨眼里每一道菜就是一件工艺品,里面蕴藏着很高深的学问,即使一种食材,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各具特色;而西餐的烹饪方式比中餐简单,主要有煎、烧、烤、炸、焖,每一道菜都有菜谱,菜谱给出了固定的烹饪过程以及烹饪时间、火候、调味。由于西餐特别追求原汁原味,因此每一味调料都是独立使用的,其烹饪方法十分简单,菜肴的品种很少。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高校餐饮英语中的渗透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虽不断普及和推广餐饮英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去打破文化壁垒,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学生普遍缺乏“文化自信”。当前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高校餐饮英语中的渗透现状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渗透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其中西方饮食文化元素占据着极高的比例,甚至有的教材无一例外都是介绍西餐或西餐知识。细读和分析餐饮英语的教辅资料,就会发现其翻译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我国很多菜品都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西方菜谱中没有,而诸多餐饮英语教辅资料只是机械化地直译,并没有体现出其中蕴涵的中国文化,如:“蚂蚁上树”被译成“vermicelliwithspicymincedpork”(蚂蚁上到了树上)、“虎皮青椒”被译成“tigergreenpeppers”(老虎青椒)、“麻婆豆腐”被译为“pork-markwoman’sbeancurd”(脸上长满麻子的婆婆的豆腐)、“叫花鸡”被译为“beggar'schicken”(行乞者的鸡),不当的翻译不但会产生歧义,还会引发很多文化冲突,甚至破坏中国美食的形象。

(二)教育思想的渗透

当前餐饮英语课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将餐饮知识传授以及餐饮英语应试技巧放在第一位,缺乏餐饮文化意识形态渗透意识,将“传道”与“授业”的分离。尽管会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作为组织餐饮英语教学活动的依据,但并没有制定有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教学目标,只是单纯地完成了知识目标,并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少可借鉴的范例,不能将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于教学实践环节。此外,一些教师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认知有误,认为文化差异渗透式教学指的是在餐饮英语教学中应多渗透西方饮食文化,从而导致学生对本国饮食文化的认知不够。

(三)教学方法的渗透

餐饮英语课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隐遁守旧思想严重,缺乏通过教学去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意识,以致于并不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使得学生重视“外来”,忽视“自有”,可以很流利地表达西方饮食文化,却无法表达出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环节的渗透,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餐饮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关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从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有一部分教师在将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应用于餐饮英语教学中时,只采用机械的讲授法,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深入了解餐饮英语中丰富的中国餐饮文化内涵,在交际时错误频出,引发沟通不畅等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西方饮食文化精髓时不忘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美食文化。

四、餐饮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该书内容的解读,结合对高校餐饮英语教学现状的了解,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高校餐饮文化中的渗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胆创新,优化教材

高校应从餐饮英语专业特色入手,根据行业的特点大胆创新、改编饮食文化差异方面的校本教材。其一,应加大中华饮食文化的融入,提高教材内传统饮食文化的内容比例,增加中华餐饮文化在教材所附的课后例题或教辅阅读资料中的比例;其二,在对中式特色菜名进行翻译时,应提供多种可参考、借鉴的译法,避免文化冲突。其三,教材内容编排应强调中西方饮食文化对照,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中西方饮食的技术基础,还能对各自的文化内涵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二)提升教师餐饮文化素养

餐饮课英语教师应基于不同意识形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引导学生对西方饮食文化持包容、尊重的态度。在对学生开展餐饮英语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西方饮食文化中各种习俗、礼仪和现象。此外,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餐饮文化素养,以达到餐饮英语教学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认识中西餐饮文化差异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餐饮英语教学水平。此外,高校应多组织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培训、讲座或社会实践活动,带领更多的教师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地域风情以及饮食习惯等,让教师们明白在餐饮英语中渗透饮食文化差异的初衷不是为了学习西方文化知识,而是以英语为工具更好地传播、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从而展现我们的大国形象。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餐饮英语中,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渗透式教学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可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首先将中西餐厨房、中西菜场等场所设为“第二课堂”。例如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可创设“中西双情境”,某个情境对话发生在西方某一个节日,某个西餐厅、西餐厨房,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通过再创设一个中国饮食文化场景,让学生对原有的对话和语境进行改编,提升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可以把教室、宿舍充分利用起来,创设差异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可在中餐接待室房间的四周贴上英文海报,海报上公示茶艺等内容,提前将学生分为两组,当外宾来校,一组学生负责现场进行茶艺表演,另一组学生当解说员;另外,可在西餐接待室张贴有关咖啡的海报,用来展示咖啡的制作工艺以及咖啡文化。最后,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表达自我感受,以领略不同国家和地区饮食文化的魅力。《中国饮食文化》一书章节划分明确,视角独特,内容新颖,除了文字内容外还配备有数字化资源,既是一部适用于各院校餐饮英语的教学用书,又可作为饮食文化爱好者、读者的学习参考书。它带给高校餐饮英语课教师的启示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差异教学不能单纯从我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知识教育,更不能贬低和轻视西方文化,应做到既重视“外来”又重视“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西方饮食文化教学资源,促进高校餐饮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曹娟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篇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餐饮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引进大量餐饮品牌和企业的同时,中国在国际餐饮业市场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仍停留在餐饮英语的词汇特点、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技能层面,完全忽视了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英语的影响,未将饮食文化差异融入餐饮英语教学中,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也远远达不到餐饮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由赵丽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餐饮英语》一书,结合了实际的餐饮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包括全面的英语语言技能,又包括实用的职业技能,对餐饮英语教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餐饮英语》全书共10个单元。第1单元围绕餐饮的预订问题展开,介绍了预订和接受预订的详细流程。第2单元概述了接待客人时态度、言语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并给出了正确接待客人的建议。第3、4单元是最重要的点单和接单环节,包括对点菜方式、菜品、主食和特色、菜单等的介绍,记录点单内容的有效方式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第5单元阐述了甜点的类型、各甜品的特点以及对特色甜点的推荐。第6单元总结了付款环节中的账单核对项目和核对方式、常见的付款方式以及付款的处理和确认事宜。第7、8单元研究了酒吧服务的职责划分、服务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第9、10单元主要讨论了面对不同类型的投诉分别应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以及如何从投诉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餐饮服务质量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学习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切割开来,完全不注意文化内涵的渗透是不可取的,势必会引起语言学习障碍。餐饮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餐饮英语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英语,不管是用作餐厅的日常用语还是用作餐饮国际贸易的交流用语,都离不开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技能。基于这一认识,文中先对餐饮英语背后蕴含的饮食文化进行讨论,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使餐饮英语教学更加顺畅、更加高质量地进行。

经概括,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气候环境的不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饮食观念不同。一般而言,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偏感性,在中国人看来,饮食是一个充满享受的过程,相比营养,中国人更加注重饮食的色香味,特别是味道。而餐食最终的味道是食品的本味与配料、调料的味道一起搭配的结果,为了探索出美味的餐食,中国人在用料时往往不拘于固定的搭配,而是用料随意,但随意中又透露着制餐者对用料的研究和用心,因此,中餐口味丰富、色彩鲜艳,十分具有艺术感。相反,西方人的饮食观念则偏于理性化和科学化,他们在饮食制作中更加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问题,因为在西方人看来,饮食的主要功能是补充能量,所以,他们在选择饮食时只要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矿物质等常见营养成分搭配是否适宜以及能量供给是否充足,而对于餐食的味道、颜色搭配等则不那么看重。(2)饮食习惯不同。中国人在饮食时习惯共享一席,通常围桌而坐,代表着团圆、和美之意。且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时常常会相互敬酒和劝菜,代表着彼此之间的礼貌、尊重和谦让。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看来,饮食是增进感情的有效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人会倾向于选择饭桌文化,更准确地说是酒桌文化,先通过请客拉近贸易双方的关系,再切入正题。而在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中,他们更喜欢分盘而食,即使是邀请客人时,也是各自进行选择,通过让客人随意选择自己的食物,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且吃饭过程中除了适当的赞美,交流较少。(3)饮食对象不同。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的饮食对象以谷物类作物为主,通过将谷物类作物制作成馒头、面条、米饭等用作主食,然后搭配以蔬菜和肉类。而从“配菜”“菜式”等词可以看出,在搭配中,中国人选择蔬菜的几率又远大于肉类。据一位西方的植物学家统计,中国人吃的蔬菜种类多达600多种。蔬菜在日常饮食中较为常见,而肉食通常只有在请客时才会出现,或者占比才会增加,用肉食请客代表着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西方饮食对象则恰恰相反,由于西方人的饮食重营养,因此西方人习惯大口吃肉和顿顿吃肉,且肉食以鱼、鸡、牛、羊等为主,而蔬菜一般只用作肉食的搭配,旨在帮助消化或者使营养均衡。(4)餐具选择不同。中国人盛放个人食物的器皿主要是碗,盛放菜、肉等辅佐性食物时一般才使用盘子,且中国人饮食时主要使用的是筷子,汤匙用来辅佐。筷子使用依靠的是杠杆原理,体现了天长地久、天人合一、成双成对、平等友爱、精诚合作等美好寓意。而西方人习惯用盘子来盛放自己的食物,用刀叉作为进食的主要餐具,喝汤时也会使用汤匙。西方人习惯使用刀叉,一方面与他们餐食的偏好以及烹饪方式等脱不开关系,面对大块煮或烤出来的肉类主食,较为锋利的刀叉适合用来切割食物,确实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与西方人的思维也息息相关。在他们看来,在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中,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因此他们习惯用自己的刀来为自己开辟生存空间,饮食方面同样如此,使用刀叉时由内向外用力,左手用叉按着食物,右手用刀切,自给自足。(5)餐饮座位安排不同。

就座位的选择来看,中方较常选择圆桌,这种座位有对门为上、两边为偏的讲究,而在安排座位时一般遵循长者优先、客人优先、地位高者优先的原则。例如,一家人吃饭时,长者坐上座,其他人按长者高于幼者、男高于女的顺序排列。而西方较常选择长桌,男女座位交叉安排,座位安排上体现了主人翁意识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具体来说,座位安排顺序依次是男女主人分坐两端,接下来按照主宾客和一般客人划分,先是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左手边,一般客人在主宾客之后。中西饮食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将这些文化差异融入餐饮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餐饮英语表达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高学生餐饮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餐饮英语翻译的准确度,进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饮食文化差异和餐饮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枯燥乏味的单词记忆和语法结构分析,将饮食文化差异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思维,使学生更容易梳理清楚语言的结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由此可见,基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来探讨餐饮英语的教学策略才是科学的做法,文中将结合《餐饮英语》研究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合理融入餐饮英语教学中的策略。(1)丰富教学内容。为实现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餐饮英语的有效融合,教师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教材。传统教学理念下,餐饮英语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层面,选用的教材也同样缺乏文化因素的渗透,因此,教学中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教材的改变。

一本好的教材应既涵盖文化差异内容的介绍,又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餐饮英语表达和翻译能力为目标。《餐饮英语》正是基于餐饮服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而编写的,内容涵盖餐饮服务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餐饮英语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其次,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餐饮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寻找饮食文化差异与餐饮英语的契合点,并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例如,可以将中西方在餐饮不同环节的文化差异融入语言学习中,以付款为例,西方人的付款账单一般含实际消费和小费两个部分,而中国人的付款账单一般就是实际的消费额。中国的付款方式包括扫码、刷卡、现金等多种付款方式,十分便利。而西方付款方式相对单一,更多的是刷卡和现金这两种传统方式。(2)优化教学方法。餐饮英语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所以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教师应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实景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在餐饮英语课堂的前几分钟,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介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学生用文化思维思考语言差异的习惯。此外,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可以通过对比来展现,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时可以与对比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更方便学生进行对比并发现二者的差异,也更方便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在讲解一些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的餐饮英语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实景式教学法或活动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些学生扮演服务员,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中国客人和外国客人,通过模拟餐饮服务的各个环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亲身体会中西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锻炼他们的餐饮英语表达能力。

作者:丁国声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