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3篇

时间:2022-12-28 15:54: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3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3篇

考古博物馆建设篇1

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近年来我国考古界和博物馆界联合建设的一种新型的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不仅展示文物,也展示遗址,诠释遗址、文化和考古本身,及其在激活文化遗产方面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受到考古学、博物馆学以及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进、协同完成。

一、当前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存在的挑战

首先,博物馆的定位打破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界线。传统上,考古学和博物馆学虽然都属于考古专业,但是两个学科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概念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考古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考古学主要是指田野考古学,广义的考古学则包括各个分支学科,比如科技考古等。考古学基本是对遗迹、遗物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博物馆学则主要侧重于对藏品的展示、展览的设计、保护和研究,以及对公众教育功能的发挥等,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类型的增多,其研究对象也不仅限于文物。从以上可以看出,两个学科相对处于独立的状态,彼此学科的交叉并不明显。而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在相当的程度上,是要将两个学科的界线打破,形成一个交叉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来指导博物馆的建设。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展示打破室内外的限制。早在1958年,我国就建成了半坡遗址博物馆,开创了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后续相继建成了浙江余姚河姆渡、萧山跨湖桥、辽宁沈阳新乐、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四川成都三星堆和金沙、广州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等考古遗址博物馆,其中很多馆经过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一级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考古遗址博物馆重视内部展示,忽视周边环境的保护,比如半坡遗址博物馆周围土地被大量的开发为居民高层住宅,将半坡遗址周围原有的地貌环境彻底改变,对遗址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再次,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范围涉及遗址的保护范围。考古遗址博物馆不仅将遗址保护管理起来,而且在原址上展示出土遗物和重要遗迹,诠释遗址内涵及其周围景观,让博物馆和遗址本身成为外来游客的参观景点,当地人工作之余学习休闲的公共场所。但由于一方面考古活动很难涵盖遗址的全部范围,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稀缺,因此在遗址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建设范围的划定很难保证遗址的全覆盖。此外,建筑技术也是影响建设范围的一个因素。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号坑大厅,受限于屋顶横跨的限制,而未能将墓道纳入到博物馆的建设范围内。

二、对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的功能。考古遗址的保护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证,遗址博物馆的职能必须包括对遗址的保护。这种保护不仅包括已经发掘完毕的遗址,还包括遗址保护区内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区域。必须严格落实相关法规,坚守内涵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等专业底线,将遗址博物馆建设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门保护机构,从考古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遗址进行保护,使成为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有机统一起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用。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遗址的文化传承功能,这就需要遗址博物馆成立专题研究中心或机构,集聚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对遗址发掘之后的资料进行详细科学的整理,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为遗址文化遗产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后续考古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在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的当下,考古遗址博物馆已经成为旅游热点的目的地。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其基本功能是通过展示、诠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同时还要将考古遗址博物馆定位为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美化城市特色景观、促进文化旅游、惠及民生等的重要事实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其次,积极拓展博物馆的展陈方式。现场展示与诠释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博和文化遗产事业包括公共考古学发展的需要增长点。考古活动可以重新发现已经废弃和隐没的古代聚落,并揭示其内涵,解释曾经生活在聚落内的人类与环境,聚落内部人员互动所创造的文化、建立的社会,从而确定遗址所具有的历史科学与审美等方面的价值。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的是遗址本身及其价值,阐述的是真实的历史,容不得半点涂抹和篡改考古发掘活动生产的客观实证是出土文物包括空间关联在内的相关背景性信息。如何将这些背景信息以艺术性、可视化、亲民化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是考古遗址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关键。考古遗址博物馆应当借鉴现代博物馆学科学展示方式信息化、可视化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呈现给公众,构建起遗址、考古活动以及与现代文明之间沟通交流渠道,使古代遗址“活”起来,更加全面的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考古遗址博物馆来说,博物馆自身的建筑也是展示的重要内容,建筑形式及材料不仅要考虑其展示内容的特殊要求,同时要考虑到与遗址与环境的兼容性。

再次,科学规划遗址博物馆的馆址及范围。传统考古学主要立足遗址的发掘,田野考古工作结束后,进入资料整理和研究阶段,最终形成公开发行的考古报告、相关的研究文章以及科普宣传资料等,而考古发掘现场多进行回填。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正式以考古发掘活动的结束为起点,使原本被忽略的考古发掘现场成为博物馆的主体。除此之外,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展示范围较传统的博物馆更加丰富,不仅包括出土文物,还包括考古遗址周边反应遗址生命周明周期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这些都是传统博物馆所没有涉及的领域。因此,在考古博物馆建设范围的确定方面,一定要立足当前对周边环境监理控制机制,防止形成对遗址景观的破坏;要适度保持博物馆园区的范围,为今后遗址范围内的考古活动开展留有空间;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保管条件、布展等方面,现有技术无法达到展示等方面要求的,暂缓建设,防止对遗址和遗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考古、博物馆界来说,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大遗址的保护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但其又超越了大遗址的保护,更加注重对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能够更加完整、准确地反应出土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能够为研究者和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对于公众来说,考古遗址博物馆定位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保护与展示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等,实现对公众教育、游览等多项功能的有机融合。因此,文博考古界应该加强对其研究和倡导,政府方面则应当重视规划,共同完成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建设。

作者:高扬 孔超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文物局 山东省曲阜市审计局

考古博物馆的建设篇2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考古博物馆的新现象。继2020年底洛阳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后,陕西考古博物馆于2022年4月建成开放;同年6月10日,位于黄陂的湖北考古博物馆也建成开放。此外,一些省市的考古研究院(所)也提出了建设考古博物馆的计划。给人的感觉是考古博物馆作为一种由考古研究机构主导的新博物馆类型正在兴起。对照国际的类似现象,以及对这一新现象引发的新问题和相关争论,亟待进一步分析与辨明。

一、中国考古博物馆特征的实践观察

中国的考古博物馆是否具备普遍的特征?目前学界尚众说纷纭,这里通过对已建成的洛阳、陕西和湖北三座考古博物馆的实践观察,讨论它们的基本特征。洛阳考古博物馆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管理,展出了由该院收藏的历年洛阳考古出土的精品文物,所属年代从史前延续至明清,几乎涉及每个朝代和历史时期。陕西考古博物馆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导建设,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收藏了该院历年从陕西各地考古发掘出土的20万余件文物标本,包括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各个历史时期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标本。湖北考古博物馆的建馆基础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掘的200余处遗址出土的2万余件文物标本。三馆基本陈列的主题及内容不尽相同。洛阳考古博物馆主要展示了代表河洛文化的269件精品文物。陕西考古博物馆旨在向观众展示考古学知识、文物保护知识以及文物考古成就,基本陈列以“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湖北考古博物馆致力于传播荆楚文化与长江文化,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千年文脉——长江文明考古展·湖北”,选取了典型遗存出土的具有明确时代特征的1000余件文物;“世纪工程——三峡考古湖北成果展”,展示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巴楚文化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后的文化面貌;“长江文明数字展”,则数字化展示了长江沿线各大博物馆各时段100余件文物,是先秦时期长江文明的第一个数字展[1]。综上所述,三座考古博物馆既有共同特征也有显著差异,共同特征在于:建设与运营的主导方是以考古发掘和研究为主业的考古研究机构,建设基于其保管的历年考古成果;显著差异在于基本陈列的主题及内容,或是考古知识普及,或是考古成果展示,或是区域文明与历史展示。

二、世界范围内考古博物馆的模式与适用性

从世界范围内与考古相关的博物馆来看,主要分为三类:考古遗址博物馆、大学考古博物馆和国家考古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一般依托考古遗址建立,除了遗址本体展示外,还包括解读和展示该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展览,例如丹麦阿胡斯市的维京人考古遗址博物馆、中国的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等。欧美的大学考古博物馆,主要依托所在大学的考古学系和人类学系而建。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哈佛大学皮博迪考古学与民族学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等。这类考古博物馆收藏的考古出土文物大多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收藏了100万件来自非洲、亚洲、美洲和地中海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故其展示往往不成体系,不得已只能对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代的一个个考古发掘品进行分类式孤立展示,供观众猎奇式地欣赏参观。国家考古博物馆主要分布在欧洲国家,例如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等。这类考古博物馆大多建于19世纪民族国家意识高涨之际,“丹麦、希腊、意大利等新兴民族国家所建立的国家考古博物馆,其收藏是以本国的考古遗存为主,旨在通过建立国家考古博物馆,保护、展示本国的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以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2]”欧美国家建设考古博物馆的文化动机,在于其文明史是断裂的,故其将已经消逝的古代文明历史通过国家考古博物馆叙述,得以延续的国家历史则通过国家历史博物馆叙述。例如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以展示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物为主,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主要展示法国境内自旧石器时代至中世纪早期的文物,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以古希腊及周边古文明文物为主等;希腊国家历史博物馆讲述现代希腊的历史,即希腊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后谋求独立的历史,伊斯坦布尔瓷砖亭博物馆及土耳其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主要讲述现在生活在土耳其的民族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各省的历史文化认同必须置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背景下认识。综上所述,对照我国考古博物馆的特征,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欧洲国家考古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分开叙述“古代史”的模式既不适合中华文明的特点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二是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有专门以普及考古学科知识和宣传考古成果为使命的考古博物馆,也没有地方性考古博物馆。

三、我国考古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博物馆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其使命。博物馆的使命,指一个博物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一个博物馆要建设或存在的理由和目标。使命是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最高宪章,无论是博物馆的规划建设,还是博物馆的运营管理,都要从其使命出发。虽然全球博物馆有着共同的使命,但不同类型博物馆,诸如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类和科技类博物馆的使命也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类博物馆,每个博物馆的具体使命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博物馆的使命作为切入点,对已建成的洛阳、陕西和湖北三座考古博物馆进行观察。洛阳考古博物馆建设方如此定位自己:“洛阳考古博物馆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的综合性场馆,秉承发掘、保护、展示、研究的初心,持续展示洛阳最新考古成果,开展考古体验、研学活动,打造洛阳新的文化高地和考古文化交流窗口”[3],“将以考古博物馆为契机,在做好田野发掘、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考古成果的陈列和展示,让考古真正的走向大众,让考古‘活起来’。[4]”但该馆使命的描述涉及向社会观众展示河洛文化和开展洛阳考古成果陈列展示两个方面,这种模棱两可的定位说明,建设方对该馆要承担的具体使命、社会责任和服务对象的认识是模糊的。陕西省文物局领导对媒体如此介绍新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就是给大家展示考古学的博物馆。它依靠的是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理论,是给公众展示考古发掘、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全链条的博物馆……考古博物馆要展示的是考古发掘的那些遗迹,比如探方、墓葬、建筑遗址、桥梁遗址等等这些东西,历史博物馆就不会展示这些……考古博物馆也可以叫做考古学的博物馆。到历史博物馆是学习文物和历史知识;到考古博物馆来,是学习考古知识的。在这儿会给大家展示什么是地层学,什么是类型学,什么是墓葬,什么是建筑遗址等。[5]”这表明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定位是一座考古学博物馆,其使命是向观众普及考古学知识。但从其基本陈列内容看,不仅进行考古知识传播,还进行陕西考古成就和陕西区域文明和历史的展示宣传。这说明建设方对考古博物馆要承担的具体使命、社会责任和服务对象的认识,还是不够清晰的。湖北考古博物馆致力于传播荆楚文化与长江文化。这表明它的使命不同于陕西考古博物馆,而是传播荆楚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但从其基本陈列看,更近于展示考古成就的展示馆;甚至更像一个“博物馆化”的考古标本库房。从上述三座考古博物馆各自的定位描述和具体实践的差异分析,反映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认识考古博物馆建设的目的。

任何社会机构都是为了满足某一社会需求而创办和存在的,考古博物馆需要宣示自己不同于历史博物馆的存在价值,说明为何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不能由历史博物馆收藏、保管和展示而非要另起炉灶再建考古博物馆不可。目前,这三座考古博物馆对此均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此外,如果说考古博物馆的使命是向公众介绍考古学知识的博物馆,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类博物馆介绍的主要内容是考古的田野方法以及材料的初步整理,而考古学本身还包括大量和非常重要的后续研究,比如科技手段的分析、多学科的交叉和材料的阐释与历史的重建。所以,田野考古工作只是考古学最基本的初步工作,并不能代表考古学的全部探索和成果。只介绍田野发掘,不普及考古学其他的研究与阐释工作,传播这样片面的知识,难免给人留下考古就是挖宝的错误印象。

(二)考古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及需求究竟是什么?

任何机构要清楚自己的服务对象及需求,例如沃尔玛对自己服务对象及需求有清晰的认识——“我们经营折扣店帮助顾客节省每一分钱,实现价格最便宜的承诺”。前述三座考古博物馆虽然都标榜自己主要的服务对象为普通观众,但就其基本陈列内容看,因为并没有做到透物见史,没有深入浅出地介绍展品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它们主要的服务不适合普通观众而是更适合专业人士。

(三)考古研究机构及其附属的考古博物馆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社会的需求很多,但一个机构不是万能的。考古研究机构要清楚自己的主业、优势和专长是什么?什么是自己能做而其他机构不能做的事情?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考古研究机构的责任与专长是考古发掘与研究,而不是博物馆建设与运营。常言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我们不能说考古研究机构建设和经营博物馆是越俎代庖的话,那一定也不是扬长避短。人们有理由担心他们做自己不专长的事,容易搞出不伦不类的考古博物馆,也违反了我国相关法规对博物馆与考古研究机构使命和责任分工的规定。国际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实践表明,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营就是一个准确设定使命、并激励和组织资源实现使命的过程。因此,判断一个博物馆建设与运营是否成功,关键就看其是否有清晰、准确的使命定位?其展示教育及各项业务工作是否都围绕其使命开展?是否完成了其使命规定的任务?是否实现了其使命所宣言的目标?一个没有清晰、准确使命导向或不以使命为导向建设和运营的博物馆,必然不是一个成功的博物馆。这或许正是三座考古博物馆引起考古文博界广泛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使命不清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考古博物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建设目的、服务对象及需求、竞争优势的认知失准,会造成对主要社会责任认知模糊,对服务对象和业务领域缺乏锚定,对展览主题和内容定位策划失准,对经营目标和中长期运营发展规划不足,对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把握偏差,在资源配置上也会缺乏科学性、合理,特别有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带来不良影响。

(一)导致各地考古博物馆的同质化现象

因行政层级、社会责任、服务对象、资源特色和竞争优势等不同,每个博物馆都应有不同于其他馆的独特使命。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营都以自身使命为导向,各项业务工作都要围绕其使命开展,特别是其展示主题和内容的确定都要符合使命的规定,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使命所宣言的目标。而从多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和运营实践也可以看到,由于缺乏以使命为导向的发展规划,一些地方博物馆的建设普遍缺乏使命意识,或没有明确清晰的使命定位,靠拍脑袋建博物馆,导致众多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出现较多的同质化现象,这不仅是我国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突出的弊端,更是深刻的教训。例如,我国一些地方的科技馆建设,由于没有明确清晰的使命定位,没有按照使命来规划展览主题和内容,结果出现小馆抄袭大馆,新馆抄袭旧馆,国内抄袭国外,形成“大馆大综合、小馆小综合”的山寨化现象。我国许多自然博物馆的展览主题和内容同质化、山寨化现象也很严重,或是达尔文进化论模式的“宇宙、地球、生命”三大主题,或是林奈分类模式的“动物、植物、矿物”三大领域,也是“大馆大综合、小馆小综合”。此外,我国的一些人物类纪念馆馆的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例如广东、上海、南京、北京等省市的孙中山纪念馆(故居)的基本陈列甚是雷同,大多是大而全的孙中山生平事迹展。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担心考古博物馆的一哄而起。如果我们对全国考古博物馆建设缺乏一个以使命为导向的统一规划,对各地要建的考古博物馆的独特使命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区分,简单地认为考古博物馆就是普及考古学知识、展示区域考古成就及传播区域文明和历史的综合体,那么,鉴于考古学知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以及考古成就的普遍性特点,很容易出现各地考古博物馆在展览主题和内容上的雷同,甚至出现“千馆一面”的现象。

(二)导致区域内考古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间业务重叠和重复建设

涉及考古资源的博物馆,除了考古博物馆,也包括区域内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三者的建设和运营都离不开考古资源的支撑。考古博物馆标榜自己通过考古资料展示,旨在向观众普及考古学知识以及宣传区域内的考古成就。例如通过考古遗址、遗迹和出土物的阐释向公众介绍考古工作的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及成果,利用遗址、地层、墓葬和遗物等向公众传播地层学、类型学等田野考古知识,利用动物遗骸、血迹、毛发、农作物颗粒和淀粉、植物种子和孢粉、植物纤维等向公众传播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科技考古学知识。考古遗址博物馆的使命是通过考古遗址、地层、墓葬、遗迹和遗物等考古资料的展示,旨在向公众传播某个特定的重要遗址的人地关系和人的生存智慧,包括环境演变、文明演进、历史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经济形态状况、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以及人类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历史博物馆的使命是通过考古与文物资料全面、系统和完整地展示,反映本区域内的人地关系以及面对这种特定人地关系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存智慧——生产、生活及其文化创造。因此,不论在史前文明缘起、演进和发展中,还是在历史时期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都将利用大量考古资源,包括考古遗址、遗迹和出土物等。显然,三者的使命及其社会责任、业务范围和展示主题是不同的:历史博物馆强调全面、系统和完整地展示区域文明的起源演进和区域历史的发展,考古遗址博物馆侧重某个时期、某个地点文明或历史的发展及成就,而所谓的考古博物馆强调普及考古学知识和宣传区域内的考古成就。然而,从前述三座考古博物馆看,由于其使命不清,已经导致其与考古遗址博物馆特别是历史博物馆存在明显的业务重叠和重复建设。陕西考古博物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存在业务重叠和重复建设。陕西历史博物馆以时代为序,全面和系统地展现了陕西早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史文化发展。而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了20余万件出土文物,其展示除“文保科技”外,其他3个篇章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存在明显的内容重叠和重复建设。例如“文化谱系篇”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讲述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以及第二、三、四、五单元“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先周文化”和“周原遗址”(展示陕西境内这一时段各文化类型的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展示重叠;再如“考古发现篇”第一、二、三单元“探源文明构建先史”(展示杨官寨、芦山峁、石峁三个都邑遗址),“寻踪帝国盛世再现”(展示陕西境内极具代表性的秦、汉、唐遗存),“追迹古都陶冶风雅”(展示以耀州窑址、吕氏家族墓等为代表的宋代之后陕西考古发现),也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展示重叠。洛阳考古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也是如此。洛阳博物馆以历史时间为顺序,全面和系统地展现了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等辉煌的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是中国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而洛阳考古博物馆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其展示的从史前至明清时期洛阳出土的269件精品文物是河洛文明的典型载体。两馆的业务重叠和重复建设是显而易见的。湖北考古博物馆致力于传播荆楚文化与长江文化,其三个基本陈列为“千年文脉——长江文明考古展·湖北”“世纪工程——三峡考古湖北成果展”“长江文明展(数字)”,也与湖北省博物馆和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内容存在业务重叠和重复建设。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主要省市的博物馆数量迅速增长,一些城市博物馆数量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同一个城市中馆与馆之间(综合馆与专题馆、大馆与小馆)争抢资源以及业务重叠、边界不清的现象也是常见的。因此,在区域各类博物馆的建设中,如果不能对区域内考古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三者的使命进行清晰的区分和科学的定位,那么必然会造成三者在社会责任、服务对象和各项业务工作存在边界不清的现象。建一个馆容易,但养一个馆不容易,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持续不断地投入。在我国各地政府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有必要为了普及考古学知识和宣传考古成就而建一批考古博物馆吗?为何不能在相关博物馆举办考古学知识专题陈列和考古成就临时陈列呢?即便考古博物馆真有必要建设,那也因其终究是小众,也不宜多建或推广,最好建在有考古学专业的高校。

(三)影响考古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考古遗址和遗迹的主要价值是历史借鉴和以史育人。利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故事,最佳途径是将考古资源融入各级历史博物馆。鉴于历史博物馆文明和历史展示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特点,可以利用考古文物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辅助艺术和多媒体等手段,以点穿线、以点带面,透物见史,更加全面、系统和生动地展示区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集中反映区域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辉煌成就。这不仅是我国考古资源传播利用的传统做法,也是国际上考古资源传播利用的成功做法。然而,从已建的三座考古博物馆看,其主要利用历年的考古发掘资料,以时间或以主题为序,对一个个考古遗址及其出土物进行简单的排列展示,遗址与遗址之间缺乏内在关联,难以形成区域文明与历史发展的故事链,无法直观、生动地为普通观众全面系统地讲好区域文明和历史的完整故事,而且还会造成考古资源利用的碎片化。另一方面,考古资源传播利用的对象是普通大众,而对普通观众来讲,他们对一个个缺乏相互关联和内在逻辑的考古遗址及其出土物的展示往往看不懂,也很难对考古学知识体系以及考古遗址和遗物遗迹的年代、形态和考古文化关系产生兴趣,他们更想知道考古遗址、遗迹和遗物反映的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社会结构、意识形态、艺术审美等内容。这也注定了以普及考古知识或宣传考古成就为宗旨的考古博物馆面对的是专业背景的小众人士。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省市考古机构积累了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这些考古资料原本从各地考古发掘而来,是当地人地关系以及人类文明与历史发展的产物,反映了特定历史文化地理单元内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文化创造,其最好的归属,是纳入其出土地的历史文化生态之中。因此,无论从其社会历史文化归属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的角度看,它们理应用于省市特别是市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和陈列展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考古资源多年来始终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一方面省市级考古机构的出土文物越积越多,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文物藏品的省、市、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因为缺乏出土文物而空心化,无法充分利用丰富的考古资料全面系统地讲述好地方文明和历史的故事。如果各地考古机构再热衷于建设独立于区域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博物馆,对于我国考古学科的发展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将是巨大的。我们应该从考古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考古与博物馆事业的紧密关联等宏观视角,给予高度的关注。

五、结语

考古发掘与研究旨在以物释史、证史和说史,起到教化和启示作用,要加强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传播利用。因此,考古资源的占有、使用和配置,要以有利于发挥考古资源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只有将考古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社会和大众,考古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其初心和使命,体现其社会价值。为了破除考古资源垄断的痼疾,强化考古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考古资源的作用,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传播中华文明灿烂成就,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要对考古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二要以使命为导向加强区域博物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规划。

作者:陆建松 单位:复旦大学

考古博物馆的建设篇3

一、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性质和特征

我国的博物馆数以千计,其中古代历史类博物馆中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占有一定比例。此处所述之考古遗址博物馆指过去或现在均经过考古发掘和发现的,依托古代历史遗迹或遗址而建造的博物馆,如众所周知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倌、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成都王建墓博物馆、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等等,这些博物馆既是出土文物及相关资料的保管机构和收藏机构,又是历史文化的保护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由于考古遗址博物馆这种独特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一般是依托考古发掘的第一现场或考古发现的历史遗址种遗物的第一地点而建,通过陈列展览出土文物和复原古代历史遗址原貌,再现古代人类活动的历史舞台利活动内容及其在古代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古遗址博物馆这种特征能够使观众更多地了解古代人类生产、生活以及与古代人类相关的一切活动,从而给其以“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的真实感受,达到历史博物馆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社会教育的目的。

二、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分类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分类目前依据其特殊的性质和其反映的内容来划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考古发现的史前人种遗址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多建于考古发掘的史前人类遗存的第一地点,具体的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辽宁营口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博物馆、广东马坝人博物馆、山西丁村文化陈列馆、陕西蓝田猿人遗址管理所等等,它们是观众了解和研究我国史前人类不同地域的种群分布及其活动的主要场所。

2、考古发现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数量较多,同样也多建于考古发现的第一地点,如北京平谷上宅遗址博物馆、黑龙江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辽宁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辽宁阜新査海遗址博物馆、甘肃大地湾遗址博物馆、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北首岭遗址博物馆、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河南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福建谭石山遗址博物馆、广西柳州白莲洞博物馆、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四川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等等,它们是观众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某一地区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

3、考古发现或发掘的古代墓葬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多建在考古发现或发掘的原墓葬的保存地,如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山戎墓葬陈列馆、河南三门峡市虢国车马坑博物馆、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新乡潞简王墓文管所、四川成都王建墓博物馆、江苏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墓陈列馆、广西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辽宁沈阳郑家挂子青铜短剑墓文管所等等。这类考古发掘和正在发掘及待发掘而建的墓葬博物馆数量较多,它们是观众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墓葬及其状况的主要场所。

4、考古发现或发掘的古代宗教遗址博物馆。

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石窟、宁夏须弥山石窟、辽宁沈阳塔湾舍利塔文管所等等,该类博物馆多建在宗教建筑遗址上,是观众了解我国古代宗教建筑极其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5、考古发掘或勘探的古代历史城址博物馆。

如河北易县燕下郡文管所、河南偃师商城博物馆、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西安大明宫文管所、扬州唐城遗址文管所等等,由于这类博物馆所反映的城址内容仍然为现代居民的居住地,所以其职能大多是对历史城址的保护种管理,展览形式较少。

6、考古发掘的古代历史科技遗址博物馆。

如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河南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保护管理所等等,这些博物馆是观众了解我古代科技成果、工序及其发展史的主要场所。

三、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

这里主要是指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馆所建筑、文物保管及文物陈列工作。

1、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馆所建筑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馆所建筑是指博物馆的陈列室、保管室及附属建筑。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馆所建筑一般选址在遗址或遗迹所在地,通常依据考古发掘现场,因地制宜地设计建筑博物馆的馆所建筑,并利用考古发掘遗址所得资料进行恢复遗址的原貌。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部分陈列室均利用原考古发掘现场分别恢复仿建了原始河姆渡人和原始新乐人的生活起居活动场面。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馆所建筑一般采用仿古建筑形式,如河南三门峡市虢国车马坑博物馆、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墓陈列馆、广西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均采用仿古建筑,这可能与考古遗址博物馆将来本身即为文物遗存有关。考古遗址博物馆陈列室和保管室与普通博物馆一样,均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如果说陈列室是博物馆对外展示的“前台”的话,保管室即是博物馆对内保管的“后台”。陈列室的建筑祁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科学体系,既要有利于表现博物馆陈列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又要有利于观众循序渐进的参观学习,这就要求陈列室建筑设计从布局到陈列形式等多方面都加以精心设计,使之同时符合系统陈列和观众循序参观的要求。保管室的建筑种设计必须从防盗、防潮、防火、防腐、防震的要求出发,因此保管室的布局设计、保管室保管设施的配备和安装等各方面都须加以精心设计,使之均符合出土文物保管的要求。同时陈列室与保管室的设计既要有一定分隔又要有一定联系,分隔是为了管理方便,联系是为了举办展览和撤除展览运送藏品方便、安全。附属建筑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图书资料室、科学档案室、化验室、照相室、文物标本鉴定室,整理修复、警卫室等等,此外还包括售票室、寄存室、休息室、活动室、小卖部、餐厅等为观众服务设立的建筑设施,所有的附属建筑均要求设计和建筑时都应与主体建筑的风格协调一致。同时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应该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集中反映,这就要求博物馆即要用最新型的,最先进的建筑物来保存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2、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陈列

陈列,是博物馆将藏品介绍给观众的基本手段,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陈列与一般博物馆的陈列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举办陈列与广大观众联系,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不同之处,它是结合考古遗址发掘出土文物的陈列,其多利用原状陈列法来展示文物和遗址的内涵,即通过恢复文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原貌来陈列。这种方法能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种极大的感染力,同时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应该讲求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应该对遗址出土文物陈列内容的研究和对文物藏品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更有效更真实地反映历史主题,揭示文物内在的含意。具体对文物的选择、运用、数量,以及质量都应予以考虑,应该注意陈列中不能以文物的美丑决定取舍,不要认为凡是精美的文物质量就高,只要陈列出最富代表性的,最典型的文物,能够说明某一时代特征或艺术成就即可以。另外还应辩证地看待陈列文物的多与少,多少应视具体需要而定,完整的陈列形式是既不庞杂,也不单调,既是少而精的,同时又是丰富多彩的。此外陈列还需要注意从多种角度运用出土文物,一件文物的成形到使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性能和功用是不同的,所以这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多样性,例如青铜器,既可用来说明商周时代的物质文明,也可用来说朋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可以用来表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金属冶炼水平,从工艺美术角度还可看出古代工匠的技艺。同时考古遗址博物馆陈列内容应该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运用一定数量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和造型优美的文物来表现历史遗址主题,并配合必要的辅助材料,组成内容丰富、形象感人的陈列,加上讲解员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才能切实实现考古历史遗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3、考古遗址博物馆的保管

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出土文物祁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其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产,是人类物质文化卩精神文化的荟萃,因而对所有的出土文物保管工作十分重要,此处的保管工作不仅仅指文物的入库收藏,且涵指对出土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出土文物的入库登记、编目、分类、定级,以及出土文物的库房管理、维护保养和出土文物的注销统计等等。保管工作需要保管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种忠实的事业心,并严格遵守博物馆保管的各项法规制度,确保藏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最小限度地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损坏。要使文物保管工作纳入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四、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发展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发展是指考古遗址博物馆自身的对外宣传教育及博物馆相关产业的开展,创造博物馆的经济效益,以谋求自身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大多数考古遗址博物馆门庭冷落,有的几乎近于关闭,加之管理人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不善,这种现状已与世纪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格格不入,这里结合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性质、特点、管理模式及其现状,就其发展作如下几点思考:

1、以出土文物标本为基础,陈列馆藏特色文物,树立文物品牌,以提高博物馆自身的知名度。例如观众提到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即会想起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及做工精细的铜车马;提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即会想起绘画精美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提到大地湾文物保护所,即会想起造型独特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提到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观众便会想到精美神秘的木雕鸟种鱼形木柄;提到湖北省博随县曾侯乙墓展览馆,观众就会想到悦耳绝伦的青铜编钟;提到河北满城汉墓,观众就会想到富丽华贵的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等等。因为这些极富特色的文物在观众印象中直接与陈列该特色文物的博物馆相连。所以发掘一些极富特色的,甚至独一无二的馆藏精品文物陈列,不但能树立博物馆的文物品牌,而且能扩大博物馆本身的知名度,增加参观人数,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处理好“大文物”和“小文物”的关系,创造考古遗址博物馆良好的环境,给遗址一个好的保护环境,给观众一个好的休闲环境。“大文物”即遗址本身,“小文物”即遗址中的出土文物,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指在遗址中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土文物的价值,同时使出土文物能够更好地反映遗址的原貌。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职能是传播和弘扬古代历史文化的社会教育窗口,这就要求博物馆本身既要为文物提供一个好的展示环境,又要为观众提供一个休闲、欣赏、陶冶及学习的环境。近日笔者参观考察了改造后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始觉该馆对“大文物”和“小文物”的关系做了充分处理,其保护理念与环境展示堪与日本吉野里历史公园的保护与展示状况相媲美。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追求馆内外遗址环境的公园化,这既衬托了博物馆的建筑物本身,而且扩大了博物馆本身的内外空间,给观众以活动余地和气氛感染,使其在休闲、欣贲、学习中陶冶情操,从而增强了观众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认识。

3、设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颖独特的布局陈列以及撰写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通俗生动的说明词,这是加大考古遗址博物馆自身宣传的基础。好的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布局陈列和好的说明词可以增强博物馆的可观性,可以使观众流连忘返,充分感受博物馆的古代文化价值。如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展览各种兵马俑及出土文物时不采用一般的陈列柜的形式,而直接采用了按文物出土原貌原地点展出考古发掘现场的形式,这种利用原状陈列法所表达的展品内涵,远比孤立地展出几个兵马俑要丰富生动得多。

4、复原场景、模拟实验以现场考古发掘展示,让观众切身体验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些陈列仅靠简单的几件文物说明古代的历史事件或活动很难让观众想象当时的情况,复原场景可以让观众直观地了解种感受当时的情况,模拟实验可以让观众实际操作,切身体会古代人的生活。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复原了多处原始人生活场景,让观众看后一目了然,可以直观地了解当时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另外一些博物馆设立陶吧、石器加工坊,让观众模拟古人实验加工制作陶器,石器。还有的遗址博物馆模拟考古探方让观众进行发掘活动,这些目的都想让观众感受亲身实践的快乐。又如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现场发掘展示,既可以让观众看到众多的文物,同时也可以让观众看到甚至感受到考古发掘的生动场面。

5、利用现代科技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作专题报道或专题片宣传,并与旅游部门联手,更好更多地吸引观众,扩大社会教育功能,以实现博物馆自身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种旅游价值。如香港凤凰卫视电视节目中的“凤凰之旅”和阳光卫视电视节目中的“未解之谜”,科教频道探索发现集电视节目《考古中国》中《河姆渡文明之谜》、《消逝的良渚古国》、《三星堆文明孤旅》等等,这些电视节目均能够使观众在详细了解文物内涵和遗址的同时,即产生一种强烈地参观相关遗址博物馆及其遗址的欲望。同时相近的多个遗址博物馆也可以与旅游部门相互联系,开辟文化旅游专线,让观众在充分了解文物古迹的同时,饱览“文化之旅”,从而扩大考古遗址博物倌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广大观众在历史文物遗址中受到教育和陶冶。

6、加强博物馆内部管理工作,加强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以提高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内外综合发展。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文物遗址博物馆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不但要加强博物馆的内部管理工作,而且要加强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还要有服务于观众,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具体地指考古遗址博物馆在内部管理的协调运转下,在不影响文物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博物馆的相关产业。如提供场景摄影、模拟实验、开发纪念品、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等服务,以谋求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将是考古遗址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7、与地方史结合,加强遗址研究成果,以增加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地方文化内涵,提高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好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地方的代名词,提及该遗址,地方民众即有一种自己先世文化的自豪感,而且逐渐会在当地形成一个文化中心,从而增强了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如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当考古发现的沈阳最早居民的木雕鸟形象雕塑在市政府广场时,沈阳的市民为自己的祖先而深感自豪。当年全国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新乐遗址博物馆召开时,沈阳也逐渐成为新乐文化学术研讨的中心。这不但扩大了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沈阳地方文化的凝聚力。

8、与城乡发展结合,加强科学规划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谋求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和谐发展。考古遗址博物馆大多是在搞基本建设时偶尔发现,地处偏远的市郊或边远的农村,往往因其规模较小,级别较低,影响力较差,交通又不大方便等诸多因素,而被地方政府所轻视或忽视。目前我国正开展城乡大发展,文化大繁荣,以及文化三下乡、乡村文化站建设等诸多活动,许多地方政府也以此为契机,重视谋求地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当地政府斥巨资修公路改善交通条件、对原博物馆场馆和展览进行全新改造和布陈,同时科学规划、改造和改善遗址保护环境,动迁居民,幵辟绿地,使遗址成为充分展示河姆渡文明的遗址公园。这种遗址公园使人们在领略古文化、古文明的同时,也融入到现代文朋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之中,身心得以陶冶,从而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考古遗址博物馆又是进行社会教育公共文化事业的平台,只有其和城乡发展、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获得更好更和谐的发展。综上所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当前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事业方兴未艾,鉴于考古遗址博物馆文物藏品种遗址的特有魅力,这类博物馆具有长足的发展潜力,这要求我们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当前要有经营头脑,在建设好博物馆、保护好文物遗址的同时,也应该发挥好文物遗址特有的优势,谋求博物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开拓世纪考古遗址博物馆自身发展之路。我们相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考古遗址博物馆作为科学和文化的殿堂,其存在的实际意义和历史价值必将为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

作者:李龙彬 单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