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分析3篇

时间:2023-01-30 16:02: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中学生课外阅读分析3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生课外阅读分析3篇

中学生课外阅读篇1

课外阅读,是课外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理想。那么,中学生存在着哪些不良的阅读心态及现状呢?语文老师又该如何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有序而有效的指导呢?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心态

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够理想,他们阅读的热点不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化经典,而是武侠、言情、警匪小说和网络快餐文学,少数学生迷恋的程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造成这种阅读心态除了社会客观原因之外,其主观原因主要是缺乏应有的文学素养以及青少年独特的心理。

1.冲动型。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男生,都有一种力量迸发的愿望和冒险向上的勇气,于是武打侦探小说里那些武艺高强、叱咤风云的人物,自然成了他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处于生理发育期的女生,也会产生对异性的暗中倾慕,于是缠绵悱恻、细腻温柔的言情小说,自然也就成了她们最抢手的读物。

2.好奇性。中学生猎奇求新,崇尚时髦,节奏快速,热情奔放。他们的阅读也往往带有趋时性和迁移性,经常转换“主题”。今天喜欢阅读的是韩寒的作品,明天就会变为郭敬明的,过两天可能会是郑小琼、施晗、白艾昕、王寒星的了。

3.从众性。中学生从众心理极为强烈,真可谓“街道上一阵风,校园里一层浪”。比如早些年社会上掀起“古龙热”“琼瑶热”“金庸热”,近两年流行的“莫言热”,很快在学校里得到连锁反应。在读书兴趣爱好方面,他们也会有种强烈的随俗流,总要让自己与周围的伙伴、朋友交流的话题保持相同,以适应交往需要,并显示其博学与多才。

4.逆反性。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在阅读方面,家长和老师越是禁止他们阅读的读物,他们的阅读欲望就会越强烈。目前,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浅阅读”现象,也在中学生里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他们阅读兴趣单一,对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过分偏好,而缺少更多的阅读拓展和更进一步的知识追求。

二、课外阅读的形式

课外阅读呈现着多样化形态,下面是学校最常见的几种:

1.书友会。可以在班里以学习小组或居住小区为单位,成立书友会。教师有选择性地给他们推荐书目,让他们围绕某一专题读书或自由阅读。

2.读书月。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每学年开展一次“读书月活动”,掀起课外阅读热潮。

3.读书交流会。可以在课下定期召开阅读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读书经验及心得。

4.影视欣赏,上网浏览。现在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

5.参观,旅游。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这个道理。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要想让课外阅读活动达到目标要求、获得预期效果,老师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1.营造氛围,诱发兴趣。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冲动的心理特点,除了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动机,可以多举行一些与阅读有关的并带有观摩性、解惑性、竞赛性的课外活动,比如文学讲座、读书报告会、写读书札记、编读书集锦、纪念著名作家等活动,激起学生愉快、积极、广泛的阅读兴趣。

2.解决困难,推荐读物。老师要经常性地做一些阅读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喜欢的书目和课外阅读上的困难;还要指导他们学会识别和选择读物,学会甄别书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并及时地推荐当前的新人新作,让那些健康向上、文质兼美的作品,成为他们课外阅读的主流。

3.扫清障碍,介绍方法。一是找书方法:教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社会上和学校里的公共图书资源,学会利用互联网上的图书资源。二是阅读方法:向学生介绍信息式阅读法、文学作品阅读法、经典著作阅读法、麻醉性的阅读法等常用的读书方法,让他们了解不同的书籍,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三是做笔记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记载式等读书笔记的种类,并让他们分别尝试运用。

四、课外阅读的评价

如果对课外阅读没有阶段性和目标性的评价,学生往往会“将课外阅读停留在随意性、消遣性的状态”,不能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层面”。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有趣的评价形式,那样更能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1.竞赛激趣法。老师可有计划地举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竞赛活动,评选并奖励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2.专题促进法。老师可结合社会上或校园里的热点、焦点问题,不定期地制定阅读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3.以写促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极思考人生,进行自由写作来抒写自己,以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阅读质量及其思维品质、思想境界。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学生长远利益出发,创造机会,创造时间,创造空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成长,成为一个能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作者简介:李成庆,男,1963年出生,河南省周口市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语文口语教学、中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

作者:李成庆 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第十九中学

中学生课外阅读篇2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目标和原则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目标

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导‚足以长才。这里的“书”并不能仅限于语文课本‚它还包含着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苏霍姆林斯认为‚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就必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课外阅读是学生必修课程的“大后方”。〔1〕可见‚对中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有预期的目的‚任何教育活动都应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所以必须明确课外阅读指导所要达到的目标。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外‚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更多的生字新词‚吸收更多的语文养分‚从而加强本身的说话与写作的能力。”又说“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内容健康的读物‚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明辨是非、培养品德方面‚能起一定的作用。”综合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目标:一是提高文学修养‚培养文化素质。从当今文化传统来说‚中西二元文化构筑了我们生存的文化环境。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被世界各国文化所渗透‚如今的中学生被诸如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网络文化所吸引‚而失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所以提高中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其文化素质‚是对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吸取先进的国外文化的同时‚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有效途径;二是健全心灵和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一般年龄在12岁到18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一个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心理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人格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逐渐定型。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所以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对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必要和有益的;三是开拓视野‚实现大语文教育观。我们常听有些老师曾这样埋怨:“现在的学生‚在给他们上课时‚很多东西不得不从头讲起”‚在教学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比如讲一篇课文‚常常会涉及很多的历史、地理知识或一些生活常识‚可有的学生对此却一无所知‚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补习这些知识上‚而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势必开拓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实现大语文教育观。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原则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能促进和改革课堂教学‚所以它不能脱离“课堂”‚更不能代替“课堂”。而课外阅读的主体活动完全靠学生‚其本身就具有我们无法控制的特性‚但如果教师不作适当指导‚其效果很难预测不说‚学生也会无从入手‚反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所以对中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必须适应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二是必须与同一时期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三是要与其它语文课外活动保持充分的联系。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营造良好的大众阅读氛围

我们不得不承认‚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书籍阅读发展为如今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多样化渠道获得信息并存‚后者直接作用于视听‚满足了人们的感观刺激‚相比之下‚书籍阅读就显得枯燥乏味。但这些方式缺乏书籍阅读带给人们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无法给人以驰骋的空间‚带来的只是一种稍纵即逝‚无法回味的快感。所以人们并非不喜爱读书了‚而是暂时的忘却了‚当然要改变这种现象并非一己之力能够做到的‚但至少对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家长和老师来说‚这一点应该是不难的。一个家庭如果少花一点时间看电视‚多花点时间在关心孩子最近读的有些什么书或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讨读书心德的话‚那么在这个家庭里也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作为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也就是向书籍报刊学习。据最近一项对2316名中小学教师的业余阅读作的情况调查为:全部被调查者的每天阅读时间在1.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2.43%‚购买书籍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79%‚购买报刊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25.90%‚个人藏书量在200册以上的比例为34.45%。这一调查表明‚我们大部分的教师还始终停留在即有的知识水平上‚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往往已经过时或不能满足现在的时代要求‚但我们相信只要在书海中去获知与启智‚探索与创新‚就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2、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

当然大众阅读氛围的营造还是颇为艰巨的一项工程‚但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就相对要容易一些。具体措施如下:

(1)利用学校图书馆‚建立学生阅览室‚选择一批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供学生借阅。阅览室开放时间平时可选在下午放学后1至2个小时‚寒暑假期间可全天开放。

(2)由学校语文教研组牵头‚组织成立读者俱乐部‚有兴趣的老师和学生均可参加‚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促使交流。

(3)以班级为单位‚每年征订部分优秀读物‚如《中学生阅读》、《读写天地》、《读者》、《青年文摘》、《中国校园文学》等‚让学生传阅。

(4)在班刊中开办读书园地‚刊登学生的读书报告和心德。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在校园里形成一股读书热‚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把学生们放在电影、电视、网络上的注意力拉回到书本上来‚让学生想读书‚好读书。

(二)课外阅读的时间定向

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并非反对孩子看课外书籍‚只是怕占用了课业学习的时间‚而学生也由于课业负担偏重‚没有过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所以如何调控课外阅读时间‚保证课内与课外两不误‚就成了开展课外阅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每天的阅读量‚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好时间定向。对于一些家庭比较宽裕‚有能力买书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可以安排在睡觉前的1小时左右‚而对那些没有能力买书的学生‚便可以通过学校的阅览室‚每天在下午放学后1小时阅读。如果遇上双休日‚或寒暑假‚阅读时间可稍作增加。对于阅读的数量并不作固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吸收程度‚读得随意些、悠闲些‚让阅读成为一种紧张学习后的放松、休闲。这样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自已掌握阅读强度‚既不影响学生课内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课外阅读的质量要求

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那么中学生课外阅读又如何达到质和量的统一呢?台湾在国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初、高中课外阅读的质量是:初中及高中一、二年级每学期阅读1至2册‚初、高三为每学期一册。初中课外读物范围涉及短篇小说、散文、名人传记等文学体裁‚也涉及到青少年读物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题材。高中课外读物则更突出文学特点以及关注现实问题‚尤其是关注时事的评论、社论及学术思想论著等等。而我国澳门国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学阶段每学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本。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文‚每学期不少于4篇。可见‚我们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要求的标准为:多而精。过多的阅读任务‚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厌读情绪‚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不应制定硬性的阅读数量‚而应精心挑选适合各年龄段的国内外经典著作‚指导阅读。

(四)课外阅读的文本来源

一直以来‚有部分家长和老师仍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课外书籍范围广‚涉及面宽‚且有的书籍中有不适宜青少年阅读的内容和一些极端的理论、观点‚开卷不一定有益‚所以确定正确的文本来源是一个关键问题。我国台港国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之选材‚除应符合范文选材之原则外‚尤其要注意其可读性、普遍性‚藉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1、文本从权威部门制订的书目中来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最新教育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了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如初中组的书目有:《青春之歌》、《伊索寓言精选》、《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高中组的书目有:《三国演义》、《鲁迅选集》、《史记选》、《子夜》、《茶馆》、《悲惨世界》等。这些书籍大多是内容积极健康的经典之作‚可供参考。

2、文本从教师推荐书目中来

语文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语文基础、兴趣、心理特征熟悉‚所以教师可为不同的学生开列不一样的书目。在推荐书籍是应以文学作品为主‚兼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各类书籍。这些书籍均应考虑中学生阅读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现代学生作家韩寒在他的《穿着棉袄洗澡》中这样写道:“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那么为什么现代的中学生会如此厌恶教科书呢?课外书籍吸引他们的到底又是什么呢?究其原因是时代性的问题‚由于教科书中所选择的文章大多距离现在过于遥远‚缺乏时代性‚而要对这些整天喝着百事可乐‚听着流行音乐‚关注着伊妹儿‚期盼着世界杯到来的中学生谈旧中国三座大山、红军长征二万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岁月等‚确实很难具有吸引力。所以可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内容健康、贴近中学生生活的书籍推荐给他们‚如:《花季·雨季》、《三重门》等。

3、文本从学生交流书目中来

除了教师给学生推荐书目‚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交换书好的书籍‚也可鼓励学生捐献书籍成立班级图书室‚使课外阅读的文本来源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健康化。

(五)课外阅读的指导模式

结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语文课外活动指导模式(如俄罗斯的学科课程化模式、法国的跨学科模式以及日本的活动模式等)中呈现出的新特点‚探索出以下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模式:

1、将课外和课内结合‚体现课外阅读的课程化

苏联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即规定‚课外阅读与文学教材要保持充分而有机的联系‚课外阅读在内容和题材上要与同一时期学习的课文课程相关或相近‚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然而一部作品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真正的理解它‚必须和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联系‚我们在教材中的课文同样如此。所以在讲一篇课文之前‚可以要求学生预先阅读一些有关作者的作品‚或其它同类时期的著作‚比如在讲舒乙的《梦和泪》时‚可以要求学生读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往事》等散文;在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可以要求学生读鲁迅的小说和散文集作品‚开展鲁迅作品讨论会等。这样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课内的教学‚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课本上知识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以增加其知识面‚扩宽其视野‚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近几年‚教育部各类考试的重点也逐渐放在了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上‚从历年的语文高考试卷来看‚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大多是不是教材中的课文‚所以‚课外阅读的增加不仅不然影响学生应试‚反而会起积极促进作用‚所以遵循这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加宽和加深‚其效果也就体现到应试中去了。

2、将课外阅读与其它课外活动相结合‚体现课外阅读的综合性

在课外活动中常有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加深生活体验等活动‚将课外阅读自然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如组织参观水族馆、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历史文化地之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有关专业知识‚在参观游览时请学生轮流扮演讲解员‚将阅读中所了解的知识在实践生活中得以灵活运用。这样既丰富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体现课外阅读的活动化

(1)以班级为单位‚分析该班学生阅读基础情况‚将学生分为有阅读习惯且读了一定数量书籍的学生和没有阅读习惯、平时很少时间读课外书籍的学生两类‚针对各类学生情况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计划内容包括阅读时间安排、推荐书目、阅读要求等‚尽量详尽具体。

(2)强调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的重要性。有句俗话:“十个金脑袋抵不过一支铁笔杆。”再好的记性也总有遗忘的时候‚如果将读到的优美的文段、句子摘录下来‚或将读书时的体会、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在阅读时的审美能力‚又能为写作收集资料和素材。

(3)提倡整体阅读效应‚注重思想交流。有的学生习惯于一种自得其乐的读书方式‚不愿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他人分享‚但这种“闭门造车”的方法远远比不上同学之间互助学习‚互相感染‚互相启示的整体阅读方法所产生的效应‚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只有将阅读时所产生的信息传递出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才能从书中品味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在交流中可以随意发言评论‚进行讨论研究。

(4)重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人们在读到一部好的作品时‚常常会引起心灵的共鸣‚便有了写出自己感受的冲动‚那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求他们在记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提炼出来‚撰写读书报告‚在学生中传阅‚好的可以推荐发表‚用写作所取得的成就感来激发阅读欲‚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和评价

对于课外阅读的检查和评价‚无需制定具体的要求和方式‚只需通过查阅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质量好坏和作文素材的丰富与否‚就能掌握到课外阅读是否起到较好的效果‚而那种通过考试来检查和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形式‚是万不可取的。而正是这种形式自由灵活‚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才能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真正从“乐读”到“乐学”。当然‚中学生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有的学校和教师却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课外阅读上‚对教材中的课文无限延伸和拓展‚忽视了教材‚干扰了课程‚所以只有把握好了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其价值和功能。

作者:王和芬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成

中学生课外阅读篇3

现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大致分两种:一是书籍阅读,二是网络阅读。语文教师要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有限的课外阅读更有针对性,与课内学业、身心发展结合起来,更有效率效益,为人生奠基。

一、推荐阅读书目

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因此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推荐书目应该选取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二、指导阅读方法

关于读书的方法,首先要学会思考。美国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二者缺一,全无用处。南宋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其次,可以做摘录,作批注。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如果发现了好的例证不随手记下来,过后就会印象模糊,用时再找,就像大海捞针,费时费力。”所以,要求同学们每人有一本摘录本,阅读时随时摘录有用的内容。摘录时以分类整理为宜。

三、写作促进阅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如《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书本给我带来了……》、《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和《书本的世界》等作文题;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一定量的读书笔记。这样就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活动增强效果

课前开演讲。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几分钟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中学可以广泛地开展。手抄报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和积累。开辟小讲堂。先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的优秀节目,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形式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感想整理成讲稿,每周固定一节自习课,请两三位同学来讲,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五、背诵增加积累

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透彻。”巴金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面了(指背诵了《古文观止》等书中的二百多篇古文),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文学巨匠茅盾,能熟练背诵120回的《红楼梦》,他的朋友将信将疑。一次大家聚会,有人指定了某几章让他背诵,茅盾丝毫不差地背了出来。可见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与他的背书是分不开的。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才出口成章的。新大纲也提出了重视积累的要求,而且规定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不仅名篇要背,好的文章、精彩片断都应该鼓励学生背诵。因此,我给学生规定了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每天抄写一点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背诵百字左右的片断。三年下来,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词汇,下笔也言之有物了。

六、从课内到课外

以教材中节选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扩展。以教材中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教材中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这有利于学生将课内形成的阅读能力应用于教材外,教材外文章的大量阅读实践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总之,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可取得效果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通过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这样进行下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作者:孙永奇 单位:许昌市襄城一高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