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3篇

时间:2023-02-16 16:56: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3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3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篇1

高校学科门类较为复杂、实验室规模较为庞大,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较高。然而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上却难以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完善规章制度,构建保障机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及安全技术,则成为我国高校、教育部门及实验室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由于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如何从安全管理问题的角度,提升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与有效性,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实验室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

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较为复杂,主要涉及法规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评估标准及实验室建设标准等内容,要想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应从管理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探寻问题解决对策,来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

1.缺乏法规标准及管理制度

首先是法规标准,我国现有的实验室法规标准是1992年的《实验室工作规程》,除此之外,并没有与高校实验室管理及其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标准。而《实验室守则》主要涉及内容为危化品管理、环境卫生、防盗、防毒及防火等内容的管理,而对生物基因等危害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其次是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或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管理什么,怎么管理,由谁管理上,依旧没有相关的规定,职责混乱及难以追责的问题依旧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缺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较为紊乱,难以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水平。

2.缺乏安全管理人员及机构

我国教育部曾设置安全监督职能,但在职能设置的过程中却缺乏人员配置与配套机构。此外,我国部分教育部门也曾配置了相应的管理职能,然而却只局限于学校治安与秩序管理上,并没有对实验室管理进行规范与规定。因此可以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虽然重视高校安全,但在实验室安全上的重视力度还不够,缺乏相应的职能机构及专业人员,尤其在高校设备管理与实验室的职能设置上,缺乏相应的安全人员。

3.实验室缺乏安全评估标准

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估的宗旨是评估安全风险规模,识别安全风险因子,制定危险控制举措,进而将控制举措或内容贯彻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不同环节中,具体包括运行、验收、施工、设计等过程中。然而由于实验室缺乏相应的安全评估机制,导致运行、验收、施工及设计等阶段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难以控制实验室风险,进而导致安全管理缺乏保障,难以切实提升高校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4.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其他问题

首先是实验室建设,高校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防护能力、实验能力及环保能力的建设,其中防护能力建设是高校构建实验室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应急处置、危险品标识、消毒、吸收、淋浴、通风、空调及围护结构等防护装备及设施建设。但由于高校实验室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导致相关建设内容缺乏质量保障。其次,在人员培训、运行管理、验收、施工、规划设计及投资预算等环节上,缺乏安全建设的相关内容,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贯彻到整个实验室建设中,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

二、西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验

针对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经验,帮助我国高校探索出高效的发展策略及问题解决措施,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安全意识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践行并认同“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管理理念,而综合型、研究型、教学型高校也都普遍注重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将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并落实到实验室建设的不同环节中,从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基础设施及防护装置上,提高了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提高了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及物力投入的力度,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2.管理机构

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在注重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制订了完善的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责,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以英国某大学为例,该大学通过设置安全委员会、安全咨询办公室及健康管理机构,聘请专业人员负责职业安全、生物安全及放射防护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实验室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而美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机构执行力强,反应速度快,各司其职,分工细致,效果显著。譬如麻省理工的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系统及亚利桑那高校的安全与危险管理部等。其中麻省理工的安全机构主要由委员会、办公室及总部构成,不同部门负责的工作明显不同。譬如总部负责协调管理、政策订定及方案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方案实施及数据汇报等。

3.内容明确

德国高校的安全管理内容涵盖了特殊工种、常规安全、生物安全、放射安全、机械安全、危化安全、设备安全及防火安全等实验室安全内容。英国高校的安全内容包括辐射安全、生物安全、危化安全、普通安全、废弃处理等内容。在管理范围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物品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等内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提升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4.管理制度

美国、英国、德国及意大利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并且拥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譬如在培训制度上,美国、英国等高校通过规定人员参与安全培训的类型及目标,确定了实验室准入制度,使实验室安全培训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在项目管理上,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操作与执行依据,明确了处理流程和管理内容。并使委员会在协调工作、政策制定及安全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使安全政策得到充分地落实。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能够为我国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及效率提供支持和帮助,使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更具安全性、科学性及现代性。

1.完善规范标准与管理制度

首先,我国教育部门应借鉴农业、卫生等行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制订实验室法规标准,以此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标准及法规体系,使高校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其次,在管理制度上,高校应根据现有的规范标准,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以此规定不同责任主体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以此提升制度的执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通过编制安全管理指南或手册的方式,落实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更加精细化、有效化。此外,在人员培训制度上,应提高准入门槛,定期培训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员、安全负责人及实验教师,而实验教师或管理员在培训后应对学生进行准入培训,只有合格者才能进入实验室。

2.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我国教育部门应设置切合高校实验室实际的安全职能,并引导高校健全安全架构,清晰实验室管理的责任体系。首先,省级教育部门应创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及服务机构,以此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备案、评估及咨询服务。其次,高校应设立独立的管理职能,构建安全委员会,聘用安全工程师。最后,在专业人员聘用上,高校应聘用安全管理员,使其与高校管理部门建立联系,负责实验室设施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此外,在实验室管理内容上,高校应根据实验室管理中所涉及的物理安全(消防安全、电器安全、气压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化学安全等内容,配置专门的安全工程师。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的过程中,高校应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征及特点,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不同部门及人员的责任,使职能机构或安全人员发挥出真正的功能及作用。

3.制订实验室安全评估机制

安全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应明确实验室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要求,根据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况,制定安全评估工具及内容,并将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贯穿到高校实验室运行、验收、施工、设计等不同环节中,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此外,在安全评估的过程中,高校所设置的安全委员会应及时审批评估报告,并将其和安全手册进行同时备案,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推动高校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4.完善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标准

高校应将安全建设有机地融入到培训、运行、验收、施工、设计、投资预算等实验室建设的内容中,注重防护能力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建设标准,将安全评估机制、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规范标准有效地融入到实验室建设标准中,使高校实验室从建设到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安全防护的能力。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实验室负责人应细化实验室的建设标准,使实验室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求,提升实验室管理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此外,在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的过程中,高校应将信息化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安全管理的不同环节中,以信息系统为抓手,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涉及范围广泛,高校应从管理制度、规范标准、管理人员及管理职能等角度出发,切实解决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升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推动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探寻问题解决对策的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让实验室安全管理更加多元化、科学化、国际化,从而有效提升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及质量。

作者:张喆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篇2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对具有创新和综合能力的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实验室则是科研与高质量人才培养最直接与最基本的平台,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师生实践能力培养就完全依托于高校实验室。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实践和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各高校逐渐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各类教学及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调整为5∶5,有些高校甚至将实践与理论课程课时数比例调整为6∶4,足见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不少高校实验室暴露出了众多的安全问题,比如实验室发生火灾、气体爆炸、化学有毒气体泄漏等,给师生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教学实验室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为教学与科研服务,如何科学规范化管理实验室,保证实验教学顺畅进行,为师生营造良好安全的学习与实验实践环境,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实验室也需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创新人才时需要不断革新、更新换代。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不论在数量、设备种类还是规模上都在不断扩大,实验教学的任务亦日趋繁重,实验室的利用率较高但也存在安全管理风险问题,从不少高校实验室爆炸、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等事故中不难发现,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实验室安全管理同样重要,没有好的实验安全环境就无法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巡视整改等实施力度加大,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2],分析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才能最大化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

2.1实验室管理规章不健全

任何工作都需要遵循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实验室同样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高校实验室没有使用记录本、操作手册,没有实验室专属规章制度,或者实验室规章制度已被使用多年,过于陈旧的规章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最新需要,实验教师更多时候以口头方式向师生传达实验室注意事项、操作说明、规章制度,实验教师说完其他师生随即忘记或者并不重视,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当前很多高校并未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付诸于实践,针对性以及实用性都明显不强[3]。

2.2实验室管理权责不明

实验室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问题,权责划分不清晰,使用实验室时需要几个部门协同审批,而实验教师又归属其他系部,真正出现管理安全问题时,实验教师和各部门又相互推诿,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管理实验室时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管理就无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安全隐患就一直存在。

2.3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全

随着高校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要求的提高,建设实验室时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实验室的使用率也会越来越高,受经费的影响不少高校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实验室环境的需要,将一部分普通教室改造成专业实验室,这些改造的实验室并不能达到相关的实验室安全规范要求,比如门禁系统、通风系统、排污系统、烟雾报警系统、逃生通道、有毒设备分类系统、电气线路规划等多方面都达不到相应的安全规范要求,尤其是电气设备线路较多,未进行统一规划,凌乱不堪。之前按照要求规划的正规实验室因年代久远也有不少出现了电气线路老化、相关安全设备失灵失修等风险,都需要及时更新与维护。

2.4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高

高校实验室设备品种多样,涉及面非常广泛,其中不少与安全相关的器件或者物品,比如高压电、有毒气体、有毒化学品、腐蚀材料、核辐射等,在实验过程中因为马虎或者操作不当都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风险。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每年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中超过90%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4]。高校不少教师和研究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视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而实验室安全意识却比较淡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对各类潜在的危险状况认识也不够充分,形成一定的隐患[5]。现实中,有不少实验教师安排学生实验后私自离开实验室,对学生不管不问,同样增加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一直以来,实验教师在学校的地位都不高,上层领导关注更多的是行政岗与教师岗,对于实验室教师这个教辅岗位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实验教师队伍力量单薄,一个实验教师需完成几个人的工作而且身兼数职,一个人的工作精力毕竟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实验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上,难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高校高层不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造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2.5实验室日常维护不到位

不少实验教师在工作时没能按时按量做好实验室以及实验室设备的监督与维护工作,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立即解决。有些实验室虽然配备了齐全的实验工作人员,但是又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出现问题时存在踢皮球现象,你不管我也不管自然有人管的思想在作怪。巡查实验室安全工作时发现不少高校实验室无法提供实验室安全检查台账及师生实验使用记录本等重要文件,也无法提供实验教师日常维护实验室的记录本等文件。实验室内危险化学试剂、药品以及易燃易爆等物品存在存放不规范等问题,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整改,马虎了事的心态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

3实验室安全管理改进与实践

安全无小事,一次次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师生身体与心理上带来不小的伤害,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相关实验室安全问题,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查缺补漏,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师生实验教学安全顺畅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3.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需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通过规章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人进行严格约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心中有数,绝不能马虎。需成立一个完备的实验室管理与监督机构,对各级管理部门、院系、实验室和实验教师的职责进行具体划分,落实主题责任,明确各自职责与管理权限,签订安全责任状,尽可能杜绝一个实验室由多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构建统筹规划领导,归口管理,院系分级负责,责任到个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3.2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近年来,不少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多是由操作不正确、安全意识淡薄引发。师生树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增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可以从意识形态上减少安全隐患,正确的安全观念对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大有好处,因此强化实验室安全与培训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比如实验室模拟消防演练活动,定期组织师生通过视频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专题教育,邀请专家进校为师生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宣传安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学校甚至将安全教育纳入了相关实验实践教学的考核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的会给其增加学分,鼓励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形成独特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文化。

3.3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配置是实验室安全运作的重要保证,高校需要在完全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实验室配置的投入。各实验室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布局,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比如门禁、烟雾报警、有毒药品存储柜、废弃物分类区间等,配备灭火器,在明显区域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等,对电气线路进行绝缘安装等,最大化保证实验室基础设施配备完整。

3.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教师一般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对相应实验室的设备操作都非常熟悉。但是,一直以来,高校把实验教师当教辅人员看待,工资待遇相比教师岗与行政岗都要低不少,但是实验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与责任却比其他岗位都要大,高校基本上没人愿意主动去做实验工作。加之,近些年不少高校为节省开支大幅度减少实验工作人员,给实验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导致实验教师只顾完成本职工作,忽略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给予实验教师应该具有的待遇与地位,让实验教师感受到付出是有回报的。另外,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可以从学生中挑选一些责任感强、安全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实验室工勤岗,协助实验教师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又可以相互监督,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对保障实验室安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高校来说,实验室是实践能力的象征,一定要做到专人专管,配备足够的专业实验室人员,实验室管理责任到人才有意义。

3.5规范危险品的管理

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腐蚀性材料等是实验室内的高危险物品,对其的管理应做到责任到人、统一管理,设置专门的存放区间,做好标识。采购高危用品时应该遵循学校统一采购、按需采购的原则,坚决杜绝二级院系私自采购,减少购买伪劣产品的概率。对于材料的采购、验收、保存,每日材料领取的量等都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

3.6加强实验室日常监管力度

实验室安全检查及督查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落实的必要手段,可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6]。实验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安全意识,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次序进行安全自查自纠,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现纰漏。笔者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已经有十多年,每天下班前一定会检查实验室内的门窗、水电、气等是否存在纰漏,形成了每周五进行各实验室安全中小检查,每月进行大检查的安全检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十多年来实验室安全得到保障。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成立实验室安全监督工作小组,代表学校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监督工作,重点检查易燃易爆品、腐蚀性用品、有毒物品的存放管理与使用管理,将实验室日常监督管理作为一项教学检查的硬性指标,绝不是搞形式走过场,对检查过程中暴露出的安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形成书面报告,限期各实验室进行整改,择期再次复查,以最大化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

4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高等学校主动营造安全祥和的实验室教学环境非常重要。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各种举措确保实验室安全,通过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通过分析现阶段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发现,形成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养成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提升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综合素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认真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一个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监督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必然会进入良性的安全运作循环中。

作者:江凤兵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篇3

高校中的主要技术设备与教学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实验室当中,尤其是一些高精尖设备,一直以来都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可见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基础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开展“双一流”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近年来实验室安全问题屡禁不止,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某实验室内反应釜高温高压爆炸,导致1名学生当场死亡;2021年10月,南京某高校实验室因违规存放镁铝粉导致实验室爆燃,致2人死亡,9人受伤。这些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要继续查缺补漏,妥善应对不断变化的实验室现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1]。因此,如何不断健全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维护实验室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是个长期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实验室涵盖内容众多,在学科上涉及化学、生物、食品、机械、物理等各个专业,安全责任部门上涉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实验室等各个层级[2],使用流程上包括采购、运输、存放、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在仪器设备上涉及使用操作规范和日常保养维护等各类问题,再加上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复杂,安全隐患较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无论是各级政府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还是高校自身相关配套投入、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实施力度都在加大,但随着高校的发展,实验室规模相应扩大,教学、科研项目增多,实验室使用频率也在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问题相继产生[3],实验室安全管理任重道远。

1.1实验室配套设施不足

许多高校建校时间早,部分实验室设施陈旧,条件简陋,现有的实验室已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存在将部分教室改造成实验室使用的情况。很多现有及改造后的实验室(如通风、排污、烟雾报警、水电、门禁等)设备已经无法达到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标准要求[4]。还有一些高校因实验室不足,没有单独设置科研实验室,教学、科研实验室混用情况显著,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很多实验仪器设备随意摆放,有的甚至直接放在走廊,实验室安全状况堪忧。

1.2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完善

1.2.1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健全

国内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缺失、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科研需要。很多教师通常是在课上口头传达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甚微。有的高校根据需要设置了多种类实验室,但均以相同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对于一些特殊性、高风险性的实验室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部分高校危化品存放、领用制度管理缺位,存在危化品管理机制不健全、未配备专门的危化品存储仓库和工作人员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统一管理等诸多问题。

1.2.2实验室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没有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存在权责交叉,多重管理等问题。有时候使用实验室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实验教师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但有的实验室又隶属各个系部,系部的专任教师也具有管理实验室的部分职责。而且由于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各系部以及科研团队的专任教师经常会使用到实验室,仅靠实验教师很难兼顾实验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由于权责不清实验室日常使用过程中师生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到出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时候,又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无法把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安全隐患就一直存在。另外,部分高校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难的问题,因为未理清实验管理和维护的权责关系,使用完实验仪器后未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实验仪器损耗、老化严重,出现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最终酿成事故。

1.3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人才队伍是落实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各大高校在不断优化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同时却忽略了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少高校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尤其是科研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很多都是科研团队的专任教师兼任,难以做到科研和安全管理兼顾。科研团队所开展的实验往往更重视实验数据和结果以及实验课题完成的质量,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以及实验安全的把控往往比较欠缺[5]。部分高校实验室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实验室管理专业知识不能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由于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不完善,实验教师同岗同工不同酬,职称晋升、再深造难度较大,人员工作积极性缺乏,存在人员流失的现象,实验室队伍专业性、稳定性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1.4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实验室中实验用品及仪器设备种类众多,实验过程中,师生态度马虎,操作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较大安全事件的发生。据了解,高校中部分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上,实验安全意识薄弱,对实验室规章、安全规范重视不够,实验过程中违规操作者较多。有的高校未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课程,学生安全意识缺少有效提升的途径。尽管高校实验室组织本学院师生开展过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培训,但因缺少配套的考核机制,针对不同类别实验室开展相应的安全消防演练、实验室安全课等未实现常态化,师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实验室安全知识提升成效不明显。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改进的对策

2.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一个单位或者集体,规章制度都必须作为一种规范,约束个人的各种行为。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内部管理必定一片混乱,高校也不例外。只有确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1.1建立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设置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类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流程,不定期做好更新,做到制度上墙,规范明确,实验室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对于一些院系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应根据各个实验室自身特点制定与之配套的危险实验用品安全领用、使用制度,包括:《危险实验用品采购制度》《危险实验用品使用制度》《危险实验用品存放制度》《危险实验用品废弃物处理制度》等,这些危险实验用品使用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落实对危险实验用品全程化、系统化的管理。为应对不可预知的实验室安全突发状况编制不同的应急预案:“实验室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根据应急预案妥善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

2.1.2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确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分工,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学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实验室主任具体抓的管理层级。完善实验室全流程管理机制,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实验教师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巡查,开展实验教学的教师是本次实验安全的负责人,学院分管领导及实验室主任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并督促解决,屡教不改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除此之外,实验室督导组检查、学校教务处及保卫处检查也要常态化进行,包括开学前、放假前后实验室检查、季节性检查,实验室安全抽查等形式,做到广撒网、全覆盖,不留死角,不走形式。制定并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教师年底考核指标中,职称、优秀评定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较好的教师倾斜,调动广大教师落实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其安全意识。

2.2加大实验室硬件设施投入

建设符合标准的实验室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高校实验室要按照相应规范建设和改造,配备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安全设备,如烟雾报警、废水气回收装置、有毒危险实验用品专柜等。将实验室按照用途和标准分类设置:如专供教师实验教学使用的教学实验室和供研究人员、科研团队使用的科研实验室,根据不同实验室,不同学科特点科学化、规范化布局,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对电气线路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不断提升和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夯实安全基础。

2.3做好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实验室安全问题处置能力以及工作责任心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安全,但是一直以来,高校更加重视教学岗位,对实验室管理岗位缺乏重视和投入,实验安全管理人才因此流失严重。加大实验教师岗位投入,配备专业能力出众、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2.3.1加强实验岗位人员招录

根据实验室特点、种类确定招录条件,配备相应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做好人才储备。申请加强政策倾斜,引进学术精英、教学骨干作为实验室管理工作带头人,全面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工作,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2.3.2提升实验教师业务水平

定期常态化开展包括实验教师在内的所有任课教师的实验室安全培训,针对不同实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能和业务知识授课,着重就危化品储存、使用、紧急情况处置以及风险隐患排查等开展培训,培训后安排考试,考试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鼓励实验教师参加涉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讲座、交流会议,了解实验室管理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做好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将实验室安全纳入培训课程,并进行培训考试,考试结果作为转正评优的必要条件,落实好新任教师安全“第一课”。

2.3.3完善实验教师激励考核机制

肯定实验教师工作地位,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科研创新,提高福利薪酬待遇,保证实验教师与同学历的专任教师同岗同酬。完善实验教师职称晋升机制,鼓励实验教师继续深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明确实验教师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实验教师考核机制,注重提升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2.4注重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的培养

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实验室安全培训之外,也应该注重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的提升。高校教务处应牵头设立实验室安全课程,针对学生常态化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并纳入年终期末考试,计入学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化学、生物等专业的学生更是实验室的常客,作为实验室一分子,可以挑选一些业务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出众的学生作为实验室助理,协助实验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来,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提升自身安全意识。教务处、保卫处要配合二级学院实验中心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工作,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指导师生如何应对和化解,提升师生安全知识储备和自救能力,不断提升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3结语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实验室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自身都在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投入,但是实验室安全事件还是时有发生,这就给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态化的系统工程,应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管理考核机制,加强设备和人才投入,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使用和操作习惯,构建“学校引领、学院跟进、教师表率”的三级联动协作模式,不断织密高校实验室安全防护网。

【参考文献】

[1]张雪娇.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路径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1,24(2):42-47.

[2]查国清,徐亚妮,秦夷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0):271-277.

[3]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4]江凤兵.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改进的实践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8):146-148.

[5]黄柑童,陈芬,劳燕玲,等.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与优化策略[J].科技视界,2021(25):154-155.

作者:刘丹 殷培峰 向玉勇 朱双杰 单位: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