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5:42: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对策3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为了解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基本现状,本文选取X大学129名学生党员(其中正式党员57人,预备党员7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基本情况如下:
(一)培训内容呈现鲜明的政治性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涵盖国内外时政热点(68.22%)、相关会议精神(65.12%)、党的理论方针政策(58.14%)、理想信念和意识形态教育(48.06%)、党的相关知识(38.76%)等。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对接理论前沿,贴近政治生活实际,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和方向性,旨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培训方式呈现显著的多样性
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采用多种方式,主要涵盖实践教育法(59.69%)、榜样模范教育法(57.36%)、理论灌输法(56.59%)、激励教育法(48.84%)等。具体组织途径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多种方式协同推进,互相配合,致力于提升青年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
(三)培训效果呈现明显的分化性
调查显示,认为党员教育培训“成效显著”的学生党员有49.61%,认为“效果一般”的有34.11%,认为“无任何效果”的有13.95%。41.86%的学生党员认为所在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全面系统,扎实有效”,28.68%的学生党员认为所在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被动开展,良莠不齐”,20.93%的学生党员认为所在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学用脱节,缺乏实效”,还有6.98%的学生党员认为所在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纯粹应付”。这其中暴露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效果呈现明显的分化性。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受外部环境以及高校自身因素影响,学生党员培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与教育效果存在差距
调查显示,因受专业课程压力较大、主观学习意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学生党员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没有系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培训获得的也局限于一些零碎知识,对一些宏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策方针了解不多,这与教育培训目标要求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党员这一标准有显著差距。
(二)教育方法与学生偏好存在偏差
调查显示,学生党员更倾向于通过更加直观、直接的方式获取的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更青睐于生动的、活泼的组织和表达形式,更喜欢依托线上APP、小程序等开展学习。然而当前一些党员教育培训方式还局限于传统的单向的“授课”,内容呈现形式单调且枯燥,无法吸引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兴趣,从而无法有效契合学生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兴趣。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存在脱节
在当前的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中,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也积极通过实地参观、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呈现出“两张皮”的状况,导致理论无法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从而流于形式的局面。
三、优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建议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既要制定完整规范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培训常态化、长效化,也要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设置教育培训的内容,优化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建构“整体性、全过程、系统性”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教育培训和理论学习的实效。
(一)在总体谋划上下功夫
制度最能管根本、管长远。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是营造良好的党员理论学习氛围,保证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一是从制度上谋划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党员的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培训过程的管理制度等,使教育培训紧紧围绕教育核心开展,增强严肃性。二是根据学生党员的的教育规律和发展规律,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方案,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如区分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的侧重点,文科和理工科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深度和广度,以此提升教育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三是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细则,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教育培训情况,内容合理性设置等。同时,考核可以强化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准确把握教育培训的本质和目的,也让教育培训方及时掌握学生党员对教育培训和理论学习的反馈和建议,有选择地调整培训方案。
(二)在内容设置上动脑筋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育人,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要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必须丰富完善教育内容,重点抓好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一是注重教育培训各环节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实现全过程教育培养。思想入党是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在要求,党员教育培训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意识,实现党员再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的入党。因此,在内容要突出不同层次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强化不同环节之间的连续性,把集中培训和个别教育,研究式学习和共享式学习相结合。二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员教育培训应以“增强党性,提高素养”为重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内省思想、义利之观、知行合一等,提升党员服务意识,纯洁党员作风,树立正确观念,磨砺实践能力。三是增加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党员教育培训和理论学习应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强化实践环节的落实和指导,将党支部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提升教育培训的范围和空间,增加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锻炼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在创新形式上做文章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去中心化愈加明显。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党员更偏向于使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也更青睐于具有科技感、现代感的方式。学生党员在获取信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接收者”,传统的线下教育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党员的学习需求,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进一步运用科技力量,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扩大党员网络教育空间,提升教育引导能力、吸引力和应对能力。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如线上网络教育培训可通过直播、影视、H5等形式增强吸引力和关注度,学生党员可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进行理论交流,解答疑问和困惑,既能实现同步实时学习,提高教育培训的互动性。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线下培训时可以将学生学习情况以“小组排名”“小组积分”“学习成绩单”等形式公开展示,起到监督学习、培养学习习惯的作用,营造“比学赶超”式的浓厚学习氛围。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通过辩论、讨论、主题发言、理论解读等方式,提高学生党员对理论的把握,加深对理论的解读和宣讲,增强对实证热点的政治敏锐度和辨别力,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
(四)在提升实效上求突破
党员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主动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并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方面感染和带动其他同学,传扬党员优良作风,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一是注重动态把控。党员教育培训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结合,具有持久性、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大学生党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熟发展的时期,党员教育培训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知识灌输和理性思考,还需要情感冲击、意志磨练,通过反思、内省和体验,最终达到行为的改进。二是注重调查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会对其思想认识产生影响,因此,党员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教”与“学”的过程,还需要调查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需求侧”的研究,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科学规划、实时追踪,探索建构全过程教育培养体系。三是注重关键环。坚持在“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国庆”等重大节日节点开展集中教育,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升党员政治素质。总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既要继承传统的思想政治文化等内容,也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及时跟进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互联网+”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让网络成为滋养党员教育培训的新土壤,让党员教育教育成为网络生态系统的能量源泉。
作者:徐赞 邬永嘉 单位: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篇2
一、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
(一)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对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要义归纳,是时代精神的具体诠释和集中体现。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赓续红色血脉、培育革命人才的传家之宝,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凡意义。因此,如何学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当前全国各级党组织必须重视和探索的时代课题。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
党员教育培训历来是我党在培养发展接纳新鲜血液时的优良传统和必经步骤,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则在其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部分。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规划指出,要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推动形成教育和管理、服务、监督有机结合的党员队伍建设工作链条。该规划充分表明党中央对于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对于发展高校学生党员而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21年6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有学生党员306.7万名,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951.3万名,占比52.0%。相较于2018、2019年(2020年未发布)的统计数据而言,不到四年的时间内,我国学生党员数量净增幅为126.2万名,占党员人数总增幅的27.7%;而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数量净增幅为457.6万名,几乎相当于党员人数总增幅。上述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学生党员数量逐年增加,并且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数量占比逐年攀升。《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规定年满十八岁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年满十八岁的学生基本已经步入高校,这表明我国的学生党员基本分布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此外,由于党员队伍的学历水平不断提升,相当一部分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是在校园内最先接触到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接受党的教育。以上分析充分说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对于发展党员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一)突出政治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赓续红色血脉、培育革命人才的传家之宝,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凡意义。因此,高校应注重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员教育培训,引导高校学生传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首先,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应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指引作用,引导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其次,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功能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路径。通过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功能,丰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教育内涵,进而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张力和吸引力。
(二)体现引领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新时代,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高校学生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新党员、青年党员以不同形式、各种方式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从而使得参与培训的学员能够真正将伟大建党精神心行合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涵包括理想信念、政治宗旨、使命担当等八重维度。不仅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之中,更要将之融入高校学生党员以及参加培训的不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发挥育人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文化载体,与伟大建党精神有关的革命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乃至于其他各种不同形式的革命遗迹留存,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之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发挥新时代高校育人功能、助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高校大学生的理解程度、把握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思想接受能力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形式多样、内容详实的教育措施,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步骤
(一)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体系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党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使得伟大建党精神真正落实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之中,真正发挥其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作用,就必须将其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体系。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使其在当今时代环境下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所贡献的人才的必由之径。而伟大建党精神,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尤其是建党百年之际的时间节点上,无疑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最佳的理想信念教育材料。因此,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体系。
(二)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课堂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课堂是高校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主渠道,党课主讲教师要引导高校学生真正学习好、领悟好、掌握好伟大建党精神,党课课堂是关键。伟大建党精神意蕴丰富深厚、内容博大精深,如何将之阐述清楚、明白、具体是对每个高校党课教师的考验,也是一种基本功性质的课堂要求。而要想真正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课堂,首先是要党课讲授教师过关。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明白、掌握了伟大建党精神丰富深厚的意蕴和内涵,才能将之转化为课堂表现,实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内在统一。其次,党课主讲教师要在深挖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上下足工夫,要把讲课的基本功练实打牢。只有兼备政治与学术两重能力,才能有办法把握好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才能用统筹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习有关内容,真正使得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内容丰富起来。最后是要想办法丰富新时代高校党课的授课培训形式,既要使得参加培训的学员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和意蕴掌握牢靠,又要让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之,从而转化为其个人生活的信念指引。
(三)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质量考评
新时代高校党课教学培训不仅要注重党课教学的前期准备和课程内容、形式,也要在课后及时反思、复盘,并进行质量评价与监督改进。采取质量监督的方式是为新时代高校党课教学培训建立前所未有的制度,对于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引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党课教学质量达标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党课教师讲授伟大建党精神有关内容之后,要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形式的考核与调查,一方面要了解授课的形式、内容与质量,另一方面也要把关参与培训学员的接受程度与授课效果。而监督评价这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对学员进行主观评价调查,了解其参与党课培训的最直观感受;二是要对学员的掌握程度进行党课考试等,考察其在理论掌握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充分掌握这些情况,才能使得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在党课培训中得以贯彻、传输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
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具体路径
(一)加大新技术运用,丰富高校学生党课学习模式
1.提高线上教学规模,精准解读阐释新政策新思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的优势得到逐渐体现。相对于传统的线下大班的党课讲授方式而言,线上授课具有地点自由、内容即时、形式方便等诸多特点。在当今的世界大环境中,有必要在党课培训中进一步扩大线上授课的规模;这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阐述与讲授不但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而且在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也能以国家新政策新理念新思想为高校学生进行精准培训。2.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灵活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红色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目标高度吻合。一方面,党的百年岁月留下了无数与伟大建党精神有关的革命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乃至于其他各种不同形式的革命遗迹留存;这些革命遗迹留存烙印着先辈们的奋斗足印,恰是高校有关伟大建党精神党课培训的生动课堂。另一方面,高校也可借助此种方式增强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培训的实效性。因此,当党课培训和伟大建党精神相关革命遗迹实现有机融入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将更加自觉地勇担时代使命,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二)完善培训考核体系,精准评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效果
1.科学设置考核评估体系前文提到,采取质量监督的方式是为新时代高校党课教学培训建立前所未有的制度,对于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引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党课教学质量达标具有关键性作用。高校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培训评估指标的确定,是评估量化的基础。要实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这一目的,首先必须科学设置评估指标,包括诸如课程量、课时量、学生反馈等等,并采取不同统计方式将其量化,使得数据呈现更为直观。2.规范评估考核高校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培训人员层级、类别不同,高校党课培训评估标准、评估内容也随之改变,所以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新时代高校党课评估考核,使得高校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培训评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此外,高校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培训必须从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进行具体展开。关于高校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培训评估后的跟踪、改进也要有制度可依,以保证最终实现高校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党课培训评估工作的真正价值。
(三)加强师资力量,打造多方面全方位的党课育人平台
1.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精品课程,发挥优质课程的引领作用党课主讲教师要想引导高校学生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新党员、青年党员真正学习好、领悟好、掌握好伟大建党精神,党课课堂是关键。而课程内容则是新时代高校党课培训的内核与灵魂。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精品课程,发挥优质课程的引领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在资金、人才引进、硬件设施等相关配套条件方面做足准备,真正能够打造出一批质量高、效果好的伟大建党精神精品党课课程。2.加强培养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阐述清楚、明白、具体,是对每个高校党课教师的考验,也是一种基本功性质的课堂要求。而要想真正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教学课堂,首先需要党课讲授教师过关。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明白、掌握了伟大建党精神丰富深厚的意蕴和内涵,才能将之转化为课堂表现,实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内在统一。其次还要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的保障制度,真正把青年教师视作高校党课培训的源头活水和后备力量、生力军,搭建好其成长平台。
作者:赵水杉 乔林 王长宇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篇3
多年来,随着高校党校课程的不断完善,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也不断丰富,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涌现了更为丰厚的资源,成就了更多个性鲜明的青年党员,高校的党员教育课程建设凸显出一些新问题,面临着重大挑战。信息化既是挑战亦是机遇,借信息化之优势,对课程体系作出更新完善,才能更好地提升党员教育效果。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意义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党员规模达到8900万左右,庞大的规模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高校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领域,把好入口关,就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让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培养党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全面提升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先决条件。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如何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对于不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突出党员教育特色和优势,在各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当前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新要求新任务,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1.内容不全,系统性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采取短期集训的传统固有模式进行,教育培训的内容较多,培训多采用专题模块教学,并以授课教师擅长的领域为授课主题,内容缺乏全面性、系统性。2.形式不新,参与性不高面对个性张扬的95后大学生,高校原有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广大青年学子的需求,目前许多高校建立了校院两级联动的教育培训体系,分层分级对党员进行培训,然而,培训形式依然采用报告会式,理论说教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热情不高,参与性互动性不强。3.层次不明,针对性不强由于场地、师资、经费等条件限制,很多高校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在一起开展教育培训,培训层次不全,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培养,分步衔接。4.途径不多,感染力不足高校坚持落实“三会一课”等课堂教学,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报告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也有部分先进高校与时俱进,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网上党校等在线学习平台,开辟了理论教育新路径。然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学生党员多渠道、经常性的教育培训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满足,感染力不足状况依旧存在,还不能从根本上激发青年学生的内在潜能与动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效果不实,实效性不大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汹涌澎湃,相互碰撞。大学生辨别力不高,自制力还需加强,与此同时,外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扰,各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从众化、多元化、功利化的倾向,更有一些学生把入党作为就业的政治资本,若只是通过短期集中,传统培训,较难实现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训目标。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科学教化的工作,教育主体只有深入了解95后学生党员特点,利用多方法多手段,挖掘新思想潮流下学生党员教育规律,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新要求,务实党员教育,才能提高党员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使得教育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三、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
1.把握关注点,着力在精准教育内容上动脑筋学生党员教育是为了通过健全的党内生活,强化组织和纪律观念,坚定立场,提高党性,主要解决党员思想认识问题。因此,密切关注学生党员的思想,把握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将教育活动同学生党员最直接、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科学精准地谋划教育内容,才能对党员产生吸引力。在确定学习内容时,可以围绕促进党员自我发展的实际问题来考虑。通过这些接地气的学习,提高道德礼仪、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可以围绕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来考虑。青年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韧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注度极高,在国家发展大计中做好解惑答疑的角色,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渗透与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性相关的教育,满足学生党员在认知方面的需求,同时可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确定学习内容。要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亲自体会调研,重视宣传党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所付出的努力,增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2.找准兴奋点,着力在拓展教育手段上做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找准党员思想的兴奋点,让学生聚焦并教育产生兴趣,教育的吸引力才能发挥出来,探索新的途径和手段,切实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扩大教育的覆盖面,远程教育、视频教学、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手段打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有着量大面广,资源丰富的优势,受到广大学生党员的欢迎。二是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作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表现出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美好信念,容易唤起受众的心灵共鸣,组织党员欣赏影视作品,让他们从中提升觉悟、激发斗志、升华思想。三是充分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让受教育者在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陶冶。四是充分开展典型教育。挖掘先进典型,用典型事迹,让抽象的思想说教变得具体生动,着力从普通群众中选树典型,让党员能够从小事着眼,从身边小事上寻求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让他们近距离地去感受榜样的人格力量。3.抓住敏感点,着力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心理学认为,客观环境会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在开展党员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挥环境的渲染气氛的作用,抓住党员思想的敏感点,着力营造重视教育、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这种浓厚的氛围感染来调动党员融入到各类教育活动中。首先是要营造崇尚学习的党内氛围。党员教育要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让他们能够时刻感受到教育的存在。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好培训轮训、集体学习、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等传统做法的作用,又同时要探索促进并保障学习的创新办法和途径,经常性采用互动式学习、共享式学习、研究式学习,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学习渠道,丰富学习的抓手,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次是要营造崇尚正义的社会氛围。对于在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员和先进组织进行大力宣传,深挖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勇当标兵、崇尚先进的良好风气。学习宣传基层涌现的凡人义举,准确把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再次是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灵活采用情景对比法、实践体验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辅之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在课堂中把道理说透,把教育搞活,这更能引起党员思想上的共鸣。最后是要营造崇尚传统的文化氛围。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点,运用流行的符号、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青年人的话语体系等,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予新的时代气息,生动地展现并传播。
参考文献:
[1]苏幸,于涛.校外党课在高校党课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以东华理工大学基层党支部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2]晓山.切实提高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11).
[3]吕永亮,邸长江,王宏利.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创新探索——以辽宁工业大学党校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作者:谢琴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