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0:29: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数学知识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是以认知启蒙、兴趣激发为核心的教育阶段。然而,从当代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的思维发育状态、求知需求要远超教师的预估,如果教师仍旧以传统方式进行授课,那么学生必然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所以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核心素养作为伴随新课改而出现的教育新名词,概括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时所应获得的所有要素,如基础思想、理解分析、知识应用等,对于正处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些都是学习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就必须着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一、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用
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后所应具备的所有能力,其中包括逻辑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有自身的思想,这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模式存在分歧,显然反复的计算、解题,并不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数学知识。从知识教育角度来看,数学学科是一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融于生活的科学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不能使学生所掌握的数学能力只局限在学会公式、提高计算准确率上,而要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可以实现思想迁移,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由此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小学作为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保证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并实现对学生思维潜力的挖掘,这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实现了本质上的突破。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多给他们机会去自主探究和分析,以解决基础计算教育的短板,进一步完成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数学学科的基础技能较为单一,教师不能只注重对学生数学技能的训练,与其相比实现学生思维的突破更重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也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这一特点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调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工作的设计,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是学生所应具备的一种主观联想的行为,学生的联想行为如何,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逻辑分析、主观想象等方面入手,通过不断地尝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断增加,学生们会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中,使用较多的是转化思想,比如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中需要运用转化思想,在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圆的面积转变为自己学习过的图形,在确保面积相等的基础上转化,从而找出计算新图形的方法。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时,教师可以引入分与合的思想,比如算式147×5,就是把7个5、40个5和100个5合起来,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这些方法的引导和教授,体现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抽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甚至有些抵触学习数学。学生出现这种错误思想,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兴趣不足,实际上就是因为教师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没有理解数学,进而出现了畏难心理。这时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为学生们呈现,使数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在学习运算符号时,传统教学中教师会简单地为学生们介绍这些符号的不同,但学生并没有真正懂得这些符号的意义,那么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学生也就无法灵活运用。这时教师便可以结合数学符号的数学史,将其加工制作为动画视频,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由此来完成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实现对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
数学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所有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其教学优势所在。对于认知有限、思维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师将数学知识以抽象的理论方式呈现,那么他们不仅毫无兴趣,还会非常抗拒。但当我们可以将其与生活关联到一起,实现以数学为核心的生活情境创建,就能够有效完成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并实现对他们数学感知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设置角度来看,代数、几何等每一类知识的呈现,都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给了教师充分的暗示,与其费心地备学生听不懂的理论课,还不如让他们进入生活去进行实践探究,感受最本真状态的数学知识是什么样。以“克和千克”的教学为例,重量作为生活中最为常见、重要的度量之一,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例如一根重35克的火腿肠、一个重1千克的苹果、一桶重5千克的玉米油,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拿出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为学生们准备500克的白糖与200克的牛奶,让学生们进行称重,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地感知克、千克的质量,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在此基础上,我还在课堂上设计了“测体重”的活动,实现对学生生活情境的还原,让他们将关注点放在重量示数上。之后,我又为他们设计了“买苹果”的游戏。游戏中,学生要到教师的“苹果摊”上买苹果,然后到“公平秤”上进行复称,看看是不是够称。在这种具有体验性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接地了解到什么是重量,认识克与千克的区别,还能够对物体的重量产生一个最基本的认知,这种数感正是学生最为宝贵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提升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建模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其要求学生通过对条件的分析,进行思考模型的建立,之后通过运用不等式、数学符号来表达数学问题,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建模时,必须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教材中隐藏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有效建模,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经典问题,体现出模型思想,例如鸡兔同笼、植树问题等,例如鸡兔同笼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模型,在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到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例题:笼子中兔子和鸡混装在一起,从上面看笼子中有20个头,从下面看笼子中有56只脚,问笼子中有几只兔子、几只鸡?针对这一题,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建模,然后根据建模选择采用列方程的方式进行解答,其中将兔子设为未知数“x”,那么鸡的数量就是“20-x”,之后根据已有条件写出方程4x+2(20-x)=56,最终得出x=8,并由此解出笼子中有8只兔子和12只鸡。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兴趣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将数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测量”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行为能力,我就为学生布置了“我是小小测量家”的游戏。游戏中,学生两人为一组,利用手中的尺进行人与物的测量。为了突出游戏的趣味性,具体测量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但每一次测量行为都必须要做好记录,测量结果要以mm、cm、dm为单位进行标注。之后,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要准确描述物体和物体的对应长度,并将其写在不同的纸上,然后将其打乱,随机抽取学生描述的纸张,小组内另一名成员要回答,回答正确加分,错误扣分,看看谁得的分数更高。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对分米、毫米的具体描述有直观认知,教材中的内容转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在长度描述中学生对不同的长度单位有一定认知,可以准确使用相应的长度单位去描述物体的长度。最后,以快速问答的方式,使学生对常见的物体有全面认知,这为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实践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在问答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开展必须要突破传统教育的禁锢,在实现师生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突破、作业形式改革的基础上,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小学生特点,为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思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然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只需静候花开。
本文引用:
[1]拉巴吉律.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351.
[2]龙魏琳.基于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下建构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J].魅力中国,2020(35):192.
[3]张倩.新时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9):43.
[4]顾志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140.(
作者:马征平 单位:甘肃省广河县新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