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1: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船舶配套采购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0引言
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基于供应链的配套采购对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将关系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船舶配套采购策略是现阶段船舶制造企业的工作重点。通过对船舶配套采购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以及结合成本控制理论,依托信息化船舶供应链系统,能够进一步完善船舶配套采购策略,降低船舶配套采购成本,提升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1全球造船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球新签船舶建造订单接近100艘,总吨位达到416×104t,较2021年同期下降约26%,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全球航运市场复苏缓慢,远洋运输需求持续降低,全球造船业进入“阵痛期”。由于船舶制造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较强,无法通过大量裁员等方式进行成本控制,所以,在以接近成本的价格不断承接新订单的同时,船舶制造企业希望依托不断完善的供应链来实现成本控制,从而帮助船舶制造企业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平稳过渡。
2船舶配套采购对建造成本的影响
船舶制造企业对成本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全球造船订单持续减少的情况下,这一特质就更加明显。在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构成体系中,船舶建造成本占比最大,而配套采购成本又是船舶建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配套采购对船舶建造成本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直接成本影响和间接成本影响2个方面。
2.1直接成本影响
船舶建造成本中配套采购所产生的直接成本,是指采购管理部门根据船舶建造方案中相关设备清单进行采购所产生的费用。直接成本所造成的影响相对有限,且具有可预测性,如设备价格浮动等,这在配套采购中属于可控成本,风险较小。
2.2间接成本影响
区别于直接成本,船舶建造成本体系中的配套采购间接成本组成则相对复杂,且在配套采购过程中,间接成本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对船舶建造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如装备可靠性、装备功能适配性、维保服务等[1]。以装备可靠性为例,船舶配套装备采购多依据装备许可目录展开,但不同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等具有一定差异,在装备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几率过高将增加后期维保成本,甚至会影响新建船舶的交付节点,造船企业为此付出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将支付巨额违约金,企业信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船舶配套采购与船舶建造成本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也解释了船舶制造企业为何高度重视配套装备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随着造船业竞争的持续加剧,配套采购对船舶制造企业成本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船舶配套采购的成本管控缺失
现阶段,船舶制造企业强调多元化的成本控制,通过搭建配套采购信息系统,使船舶配套采购效率显著提升,但整体成本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3.1配套信息有限共享,部门协同效率偏低
船舶配套采购工作需要多部门之间协同完成,而船舶制造企业配套采购管理制度将采购部门作为采购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却并未明确与之相关的参与部门在此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因此,采购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却无法获得各部门的高效协同,在配套采购相关信息共享方面受到限制,尤其设计、研发和销售部门掌握的技术、市场信息难以为配套采购成本评估提供支撑,这增加了配套采购成本。
3.2间接成本难以控制,合同执行风险增加
直接成本是船舶制造企业配套采购成本中较为稳定的部分,通常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直接成本的浮动范围,从而规避直接成本变化带来的相关风险。相比较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控制难度明显偏高,且缺乏有效的采购成本控制措施,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类型风险的可能性明显增加[2]。实践证明,间接成本的控制需要牺牲配套采购的灵活性,而配套采购工作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所以,如何在间接成本控制与配套采购管理制度之间建立基于合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3.3监督管理机制缺失,采购行为缺乏约束
船舶制造企业采购部门作为配套采购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配合多个关联部门,并作为整体采购的对外出口,难以形成直接、有效的监督机制。针对这一情况,船舶制造企业建立了包括线上配套采购审核、流程过程管控等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了船舶配套采购监督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主体行为约束,但并未覆盖整个供应链。所以,从船舶制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更加完善的配套采购监督管理机制是避免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配套采购成本的可行方案。
4基于成本控制理论的船舶配套采购策略创新
现代成本控制理论对成本的构成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并强调以目标为导向的全过程控制,船舶制造企业对配套采购管理的过程控制存在明显缺失,这与之相违背。所以,基于成本控制理论的船舶配套采购策略应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4.1加强直接成本控制管理,细化配套采购需求
基于直接成本的配套采购工作出现成本控制风险的概率相对偏低,但是,根据现代成本控制理论的全面管控要求,船舶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配套采购直接成本的控制。船舶配套采购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装备成本和材料成本,此类成本控制需要通过细化配套采购需求来实现。首先,装备成本的稳定性最高,在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阶段,采购部门应积极配合技术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完成方案编制工作,对不同方案中的装备成本进行评估,并依托供应链完善装备采购成本风险预案;其次,材料成本受项目实际需求和采购计划2个因素的影响,实际需求应当根据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同时就市场波动情况确定供货节点,由于材料在船舶企业项目中的广泛通用性,采购成本控制可结合所有项目需求灵活调整,使材料采购成本降至最低,也减少一次性采购带来的财务压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细化配套采购需求的同时,其直接成本控制依然存在风险,尤其是要关注装备配套单位在设计、研发和生产方面的能力,规避间接成本影响因素对直接成本的关联效应。
4.2优化间接成本控制模式,完善配套采购管理
船舶制造企业对间接成本的整体认识存在明显不足,相关采购管理培训内容中缺少关于间接成本控制的具体论述,现有配套采购流程无法为间接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优化间接成本控制模式,实现对非必要成本支出的科学管理,配合完善的配套采购流程管理等,能够有效降低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支出。1)建立配套数据管理模式。配套采购工作内容复杂,为提高配套采购效率,以及实现对配套采购风险的动态跟踪,从而更好地掌握供应链状态。配套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对配套装备数量、价格、已安装数量、故障发生次数、维保成本等数据进行更新,并根据配套采购需求给出不同的采购建议,同时进行配套采购建议的风险分析。为建立科学的配套采购成本控制体系,配套数据管理系统应对接供应链数据共享平台,供应链相关配套单位应当如实上传其配套情况,配套数据管理系统应对存在数据造假、欺骗等行为的配套企业进行标记,多次标记后的配套企业将进入黑名单。配套数据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其中就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基于相关数据对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性,所有使用该数据平台的人员应采取“一人一码”的识别方式,实现对系统准入权限的管控[3]。针对不同敏感程度信息的执行操作,需要设定对应权限范围,不具备权限的操作需要主管领导的批准,否则将视作违规操作,并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上报。2)创新多元化配套模式。船舶配套成本中的间接成本多为不可控因素导致,在单一配套模式下,发生间接成本支出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多元化配套模式将成为应对间接成本风险的有效策略之一,具体如下:①建立差异化配套模式。所谓差异化,是指以配套采购需求、成本等要素为参考,建立多个不同配套方案,当某一配套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增加间接成本,使得投入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则启动其它配套方案。在配套成本控制和效率方面,差异化配套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船舶制造企业在配套采购之后的被动局面,而差异化配套模式的推广需要建立在更加科学、规范的配套合同之上。②推广“四节点”配套模式。目前,在船舶配套采购过程中多采取“三节点”配套模式,即首付款节点、交付节点和质保节点,根据长期实践结果可以看出,间接成本多产生于交付节点和质保节点,因此,为保证相关配套单位在以上2个节点中的积极性,建议推广“四节点”配套模式[4]。“四节点”是指在原有节点配套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评价节点,该节点并不追溯既往合同中所需要支付的款项,而是要求船舶配套企业以未来船舶配套业务作担保,对违反相关配套要求而造成的间接成本支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惩罚。如此,船舶配套单位的责任性、积极性、配合度均明显提高,即便产生间接成本,也可以将其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使间接成本风险高度可控。③打造“端到端”配套模式。长期以来,船舶制造企业采购部门在市场调研方面缺乏对装备、材料、研发等相关成本支出对象的深入分析,甚至为了减轻采购工作压力,多习惯于通过打包的形式由中间商提供配套服务,这大大增加了船舶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为实现船舶配套采购成本可控,船舶制造企业应当减少中间商的介入,打通“端到端”的配套采购渠道,对中间商参与的配套采购活动,应根据配套采购总额按照一定比例收取阶梯式的服务费,并签署服务合同,缴纳服务保证金。
4.3落实整体成本风险管控,加强配套采购监管
基于成本控制理论的船舶配套采购策略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风险发生的可能外,还需要对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成本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5]。针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特点,以及结合现阶段船舶配套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可通过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落实整体成本风险管控目标。1)事前监管。采购合同编制、人员培训是船舶配套采购成本事前监管的核心,合同编制将有效规范各方行为,并明确违反相关规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完善合同条款,事前监督在配套采购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也就更加明显。针对配套采购相关人员的培训则是预防因专业技能、流程等因素导致的间接成本支出,以及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为规范配套采购工作奠定基础。2)事中监管。事中监管是配套采购监管体系的重点,配套采购过程相关人员来自不同部门,任务分工虽有所区别,但在责任方面存在较强关联性,通过建立更加广泛的事中监管机制,能够有效防止采购过程中因人为失误、职务腐败等导致的非必要成本支出。3)事后监管。现代成本控制理论强调成本控制的可持续性,而船舶制造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中却极易忽略这一点,因此,为进一步优化配套采购策略,实现对采购成本的持续控制,则需要强调配套服务及成本监管、配套技术提升能力监管、配套装备竞品市场监管方面的主要内容。配套服务及成本监管是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服务成本作为配套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配套技术提升能力监管一并作为配套单位总和考核评价的依据,可用于已签署合同或即将签署合同的配套采购成本的整体性评估[6]。配套装备竞品市场监管是以降低未来配套采购成本为目标,对事前监管负责,使船舶配套采购监管机制闭环,以实现对船舶配套采购成本的全面管控。
5结语
在全球航运市场不断复苏的过程中,船舶制造企业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精准和科学的成本控制,以提高其竞争力,在传统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应结合新时期船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配套采购策略。随着配套采购策略的持续完善,配套采购成本管理体系是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将为新时期船舶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黄玥.挣值法下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动态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8):118-119.
[2]阚小波,李骁勇.船舶制造项目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1(8):9-10.
[3]唐红文.大数据在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小企业,2022(3):138-139.
[4]冯禹杰,张红岩.降低机电物资采购成本分析与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7):90-91.
[5]杨文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石油行业物资采购成本问题分析[J].中国商论,2017(33):98-100.
[6]叶发森.供应链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20(36):132-133.
作者:张寒冰 单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