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27: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研究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居民生活习惯、生态环境等变化,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2016年以来,我国紧紧围绕“构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旨在提供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全方位保障居民健康[1]。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是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推行以来出现了若干创新做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包括资源整合不到位、管理协同不完善、医疗与预防未有效融合、激励约束机制弱化等,与分级诊疗格局形成以及健康中国目标实现还有较大距离[2,3]。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通过打通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数字健康、支付方式四个闭环,形成“预防+治疗+康复”的精准医防融合模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本文全面总结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的做法和成效,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提供参考。
1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四个闭环”主要做法
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以下简称“健共体”)成立于2018年5月,由市人民医院与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服务辖区36.44万人口。为实现保障居民健康这一核心目标,健共体着力打造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数字健康、支付方式四个闭环,积极推行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1医疗服务闭环
健共体诊疗理念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强调医务人员在疾病诊治中秉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整合院内外资源,通过多学科(MDT)建设、双下沉、中心/基地建设和医务社工参与,在单体机构内实现“预防+治疗+康复”的医疗服务闭环。(1)充分整合学科资源,不断深化MDT机制的内涵。在传统临床、医技学科联合的基础上,纳入护师、药师、营养师,对患者的护理、用药、饮食给予指导,全方位保障患者医疗需求,实现“并发症早防、多病共存早治、疾病恢复早康”。(2)有效利用行业资源和平台,多级联动,提升专科能力。通过医联体建设,由城市大医院对健共体总院(玉环市人民医院)的医、教、研进行精准帮扶,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优化诊疗思路;通过MMC、PCCM、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玉环基地等建设,对接国家级院士团队资源和平台,推动学科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总院专家下沉分院,以全专联合门诊形式带动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专科医生带教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升早期危急重症识别、并发症预防与早期干预能力,将疾病预防和干预的关口不断前移。(3)创新融合社会资源,增强医防融合粘性和服务连续性。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将医务社工纳入医院疾病管理和多学科联合机制,与医务人员配合共同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照护[4],成为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衔接的有效桥梁,从而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和出院后的健康管理主动性。
1.2健康管理闭环
打造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全专融合团队,拓展传统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外延,促进医疗服务(总院提供)、初级卫生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融合[5],实现“预防+治疗+康复”的健康管理闭环。(1)预防模块。以分院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力,引入健康专员、社会义工等角色,开展健康促进、疾病筛查、慢病管理等工作。一是打造健康专员团队,连续三年对313名卫生计生人员进行培训,以健康专员身份上岗,承担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及技能等工作,利用其熟悉基层的工作优势,增强网底力量。二是与社工机构合作开展“小屋大爱”医社共建,充分发挥社会义工在健康教育领域中的专业优势,促进居民理念从“要我健康”到“我要健康”的转变。三是启动“健康地图”绘制工作,动态分析近5年住院病人的病种、住院天数、医保支付等信息,建立区域疾病风险预判模型,针对性开展慢病监测、早期筛查等工作,目前已针对区域内10个高发病种开展“五病五癌”筛查,提供免费肺炎、流感疫苗接种。分院的家庭医生团队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对慢病管理情况不稳定、筛查结果阳性的居民进行及时干预。(2)治疗模块。以总院“专科医生—分院全科医生”为主要枢纽,重点打通总院和分院在门诊、住院两个模块的双向转诊渠道。除制定双向转诊疾病目录、诊疗规范和实施细则外,根据健康地图提示的辖区高发病种,在分院开设对应的专科联合门诊,并依托总院开展模块化培训,提升分院服务能力;同时在总院开设家庭医生门诊,为总院门诊就诊患者提供便捷的家庭医生服务渠道。不断加强分院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组建康复专业队伍,通过建设联合病房,将总院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慢病以及恢复期(康复期)患者,及时转至有康复床位的分院进行治疗、康复,由原来的经治医生为下转患者提供后续完整治疗方案,同时统一健共体各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实现总院分院之间无缝衔接。(3)健康管理模块。除家庭医生团队随访管理的常规动作外,以常见慢病为切入口,推出“医疗延伸服务包”,由专科医生、护士和家庭医生共同负责病人的健康管理,明确各角色的规定动作,在引导医务人员形成健康管理理念的同时,确保服务流程的连续性。以脑梗死患者为例,出院后由辖区分院建立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及时更新服务内容,进行健康宣教;专科护士建立患者卒中专属档案并及时更新复诊情况;出院后2周复诊,安排专科医生评估神经功能,指导药物治疗;出院后1、3、6个月各安排专科医生随访;专科医生与家庭医生同步患者健康档案,共同掌握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情况。
1.3数字健康闭环
医疗卫生服务整合除了人员、流程整合外,还需信息化的支撑,以整合各渠道来源的健康信息、满足各应用场景的信息功能[6]。以慢病为突破口,打造区域健康大数据集成平台,集合区域信息管理系统、诊疗记录、电子健康档案、双向转诊平台等,覆盖评估监测、诊疗支持、随访管理服务,实现“预防+治疗+康复”的数字健康闭环。一是绘制“健康地图”,支持精准健康管理。健康地图建设协同6个层级,归集9个部门数据,构建33个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全民全量健康数据的归集分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预判区域态势、统筹区域全局资源,为优质资源下沉、疾病筛查干预、慢病健康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能,最终赋能个人健康管理。二是智慧应用支持全程健康管理。在前期健康管理阶段,系统支持对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卒中、肿瘤五大慢病患者的信息录入,分层评估管理级别后,进行规范化随访管理,对两次随访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建议转诊。在就诊环节,开药时系统自动提示临床问题及风险、个体化治疗目标、核心治疗建议等,推行医疗和健康“双处方”制度;与市医保局联合开发慢病门诊临床路径信息化平台,实现入组慢病患者医嘱自动生成、医嘱调整自动提醒、慢病药品处方管理、医保资金使用情况预警等,基层医生既能在国家指南指导下进行疾病规范诊疗,又能根据患者医保资金使用情况作出适当调整。患者出院后,系统支持专科医生对签约患者的在线持续指导,分类别制定慢病患者院外管理方案,与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共同推进线上健康管理和专病服务;构建高效灵活的人机耦合随访体系,以AI电话随访为基础,针对少部分特殊人群、重点关注的患者进行人工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病程,减少慢病并发症,延缓重大疾病发生。
1.4支付方式闭环
资源整合离不开资金的配套保障,医保基金是调节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健康行为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7]。健共体以多元方式创新医保支付改革,协同商业保险形成“预防+治疗+康复”的整体支付闭环,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是门诊医保支付由“以治疗付费”向“以健康付费”的形式转变。慢病患者门诊医保费用实行按人头包干,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打通预防、基层诊疗、慢病管理的服务链条。家庭医生统一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签约患者门诊医保费用,建立一人一档并发放健康储值卡,引导患者主动健康管理;对患者不合理用药进行调整,通过多途径的健康宣教,精准开展慢病二级预防、其他疾病一级预防,提高慢病控制水平,降低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出台健共体医保基金结算办法,医保结余基金经考核后奖励给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和医保的“双重守门人”。二是建立健全分级分类支付体系,从“按项目付费”向“按价值付费”模式转变。建立以DRG付费为主的住院费用支付方式,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各病种的付费权重和费用标准,引导医务人员规范诊疗,促进患者的愈后和康复。分院额外建立按床日付费的住院费用支付方式,主要收治治疗难度低、恢复期、康复期患者,鼓励总院住院患者病情稳定后下转分院,减少院内感染。建立健共体内住院患者双向转诊激励机制,根据病种RW系数设置相应转诊奖励,推动实现住院病人的分级诊疗。三是加强医疗支付的“内外循环”。一方面,随着门诊住院占比的良性变化,将住院结余的医保资金用于门诊统筹,尤其是慢病超支部分以及疫苗接种、健康宣教等预防工作,加强资金“内循环”。另一方面,着重在慢病、肿瘤筛查领域积极探索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的融合,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针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安宝”产品,以及“互联网+慢病服务管理中心”“一站式直赔”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构建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核心的大健康生态圈,引导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支付的“外循环”。
1.5四个闭环的相互关系
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闭环着重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医防深度融合;数字健康闭环从信息化层面提高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效率;支付方式闭环从激励约束机制进行配套。四个闭环互相促进推动,医疗服务闭环引领和带动健康管理闭环能力提升,是健康管理闭环的核心[8];数字健康闭环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支付方式提供临床及管理决策支持,同时提升健康管理的效率和体验;支付方式闭环从根本上撬动居民和医务人员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持续推动健康管理服务优化,从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见图1)。
2成效
2.1分级诊疗进一步落实
2021年,健共体基层就诊率、县域就诊率达到77.99%、85.9%,同比提升4.93、2.23个百分点;下转患者17537人次,上转患者973人次,同比提升123.54%、91.54%;基层首诊疾病种类目录从原先的63种增加至102种,分院诊疗病种数同比增加35%,基层就诊人次增加123%,分院一二级手术量同比增加60%。
2.2总院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总院DRG组数达到553组,CMI值、RW≥2病例占比、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达到0.9258、4.78%、24.28%,位列全省71家同级医院前列。在“双下沉、两提升”考核评估中,总院在省级医院托管的89家县级医院中排名第四。
2.3慢病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021年,区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7.77%、87.23%,“两慢病”患者基层就诊率88.78%,高出试点要求17个百分点以上。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达61.85%、59.26%,均高于省定指标。脑卒中、冠心病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18.31/10万、59.68/10万,较2020年分别下降9.94、19.23个百分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连续15年位居台州市第一。
2.4疾病负担进一步减轻
2021年,健共体城乡居民医保门诊基金支出同比下降8.05%,职工医保门诊基金支出下降6.27%;域外就诊人次平均下降44%,医保基金支出约减少5000万元;在危急重症占比提高的背景下,门急诊、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为234元、7915元,远低于浙江省、台州市平均水平;两慢病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509元、718元,慢病门诊医保费用人均结余39.92%,结余经费经考核后奖励分配给家庭医生团队,人均奖补1.7万元。
3存在不足与提升方向
3.1全科医生数量和能力不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对健共体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全科医生数量和能力的限制,目前健共体的健康管理工作主要围绕高血压、糖尿病开展,慢病管理覆盖病种和覆盖人群的拓展速度较为缓慢。一方面,辖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量仅4.4人,不能满足多个慢病全专联合门诊、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的人员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全科医生能力较弱,居民对其信任度不高,导致全科医生服务粘性和服务效果不佳。今后,在加强全科医生招聘培养的同时,可探索通过鼓励退休人员下基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引入互联网+医疗、培养乡镇名医等方式,弥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9~11]。
3.2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多样性不够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关注人群的全方位健康,除医疗卫生服务外,还包括住房、环境、社区等因素,是医疗健康和公共服务的充分整合。当前,健共体四个闭环均以医疗卫生资源为主,纳入了医务社工、基层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等部分社会资源,健共体之间、健康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较为有限。今后,需要关注养老、临终关怀等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加强与民营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融合[12],通过搭建广泛的合作平台与渠道,构建良性的竞合关系网,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连续多样化的健康服务。
3.3数字健康和支付方式闭环需持续升级
数字健康和支付方式闭环是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保障。目前,健共体医保支付方式和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两慢病”展开,由于人力限制,其他高发的慢病较少涉及。今后,需逐步推广“两慢病”管理的成功模式,动态结合“健康地图”,扩大病种和病人的覆盖面。重点关注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后,数字化建设对各渠道数据整合与互联互通能力保障、各端口使用需求的支撑[13]。同时,医保支付方式要跟随医疗卫生资源整合进展进行灵活动态调整,以满足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需要[14]。
参考文献
[1]费菲.梁万年: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下一阶段医改重心[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1-3.
[2]谷佳伟,张翔,张祖仪,等.新旧动能转换下县域医共体建设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1):34-37.
[3]孙华君,申斗.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情况分析及政策建议———基于2019年200家县级医院的调研[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0,13(9):34-39.
[4]张昌英.多元整合视角下“需求为本:的医务社工实践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3):278-281.
[5]吴小芳,潘云龙.创新策略与卫生治理:医防融合的深圳样本[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109-117.
[6]顾淑玮,金春林,王常颖,等.上海市医疗信息化整合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5):13-15.
[7]张研,张亮.健康中国背景下医疗保障制度向健康保障制度转型探索[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1):2-5.
[8]郁建兴,涂怡欣,吴超.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国方案———基于安徽、山西与浙江县域医共体的调查[J].治理研究,2020,36(1):5-15,2.
[9]申红娟,崔兆涵,史二敏,等.紧密型医共体推动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案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5):16-20.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关于印发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
[11]陈方厅,赵春文,于倩倩,等.我国全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分析与预测[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5):678-681.
[12]本刊记者.以人为本推进整合式医疗服务的发展———“整合式医疗服务高峰论坛”综述[J].卫生经济研究,2018,35(8):70-71,73.
[13]孟祥杰.新时代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路径[J].数字通信世界,2022(1):182-184.
[14]刘心怡,刘稳,陈文,等.整合式卫生服务的国际进展与启示[J].医学与社会,2020,33(2):14-17.
作者:董寅 李娜 张高峰 单位: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