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业深度报道发展路径

时间:2023-03-15 14:45: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传统报业深度报道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统报业深度报道发展路径

1传统报业深度报道的优势

纸媒曾凭借大量的发行量和大范围的用户群体被称为我国的第一媒体,但随着新媒体发展趋势一路向好,在新媒体与传统报业媒体两者的对比下,纸媒的缺点凸显,传统报业媒体的发展遭受冲击。在此背景下,为巩固自身地位,获得持久性发展,深度报道成为纸媒的关键竞争力。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深刻分析新闻事件背景、原因、趋势以及影响的报道方式。传统报业媒体立足于融媒体时代的关键点就是利用好深度报道,对当前深度报道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和研究,直击用户痛点,把握市场趋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视域下纸媒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是可圈可点的。

1.1注重技术赋能,创新报道形式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为传统报业媒体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新闻生产、报道形式等方面的转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虽不及新媒体,但新媒体技术深层介入新闻报道后带来的变化有效激发了新闻内容创作动力,丰富了内容表达形式。各类技术在融媒体作品中的最优化运用,使新闻报道呈现形式更新颖,传播模式更合理,有助于深层次挖掘新闻内容。例如,《燕赵晚报》合理运用新技术的优势,与燕赵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石家庄日报App合力推出“《英名录》中有13位石家庄籍烈士”系列报道,全城寻找13名抗美援朝团以上干部英烈的照片和亲属,历时5个多月,最终将其全部找到[1]。《燕赵晚报》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烈士信息中抓取关键要点,获取多样化的英模事迹史料,充分挖掘烈士事迹背后的故事,及时跟进宣传英雄事迹,将最新、最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信息及时整理成新闻报道传递给社会,创新了主旋律报道的传播方式。《河北日报》在特别策划、推出的深度连续报道“大河之北——河北自然地理解读”的基础上推出全媒体图书项目《大河之北》,全书约40万字、200余幅图片,读者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获取音频、视频内容,运用全媒体技术实现可读、可听、可看的功能。

1.2优化渠道布局,内容聚合加速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平台媒体纷纷涉足新闻领域,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渠道布局扩展成为传统媒体促进自身发展的新方式[2]。各大纸媒优化渠道布局以提升内容聚合速度,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打造优势媒体成为当下常见方式。例如,《燕赵晚报》关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会制作不同类别的新闻作品,并运用不同的渠道进行传播,如文字、海报、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新闻作品,同时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24小时微直播,可让用户随时观看,形成全程、全息、全效的立体报道格局。经官方统计,自2021年1月6日至2月6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其电子报浏览阅读量提升3.5倍,微信发文平均阅读量增长2倍,客户端发文阅读量增加2.8倍,内容的网络传播力呈几何式增长,报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3]。河北日报社在进行“大河之北——河北自然地理解读”深度报道后推出全媒体图书《大河之北》,并且同步开通了由河北新闻网承制和运营的“大河之北”网站,设计了原著馆、智囊团、阅览室、拓展营、朋友圈、矩媒体等六大模块。通过三种渠道齐发力,提升内容聚合速度,为读者和网友提供了更加深入的全媒体类型产品。

2传统报业深度报道面临的劣势环境

2.1新媒体环境:受众阅读习惯改变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应用使得信息传播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伴随而来的是受众浅阅读、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其阅读习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纸媒深度报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存在不对应状态。在传统纸媒传播中,受众多是通过被动性阅读来接收信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形成的是单向性交流行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向性交互式阅读成为受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移动终端的拓展与社交应用平台的泛滥使阅读媒介获得更加丰富的发展。深度报道不是一种简单的文体,其包含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篇幅,需要受众花费时间仔细阅读,但当前受众阅读习惯偏快速化、浅层化。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冲击着深度报道的发展,所以如何寻找深度报道的独特视角以吸引用户阅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2报业媒体自身环境:深度报道不“深”

深度报道,就是“深刻和全面揭示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其特征是内容的深刻性、方法的科学性、题材的重大性、报道方式的多样性[4]。对于传统报业媒体来说,深度报道是保证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利器。而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内容严格把关,做到调查精确、立足现场、追踪采访、报道细节、分析意义,系统性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度报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内容。但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部分传统报业媒体并未深刻认识到深度报道的核心作用,没有认识到相较于表层热点事件的抓取,深度报道反而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利器,存在重话题而轻内容的现象,忽视了对新闻内容的深入挖掘,造成新闻阅读量的降低、用户的流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往往直接决定着其所占有市场的规模,如果由于媒体自身对新兴技术的认识不完全,掌握不熟练,无法对全媒体技术进行系统性的利用,就会导致平台内容生产深度挖掘不够,难以维持用户黏性,不利于纸媒长期稳定发展。

2.3报业媒体自身环境:渠道融合发力不足

面对当今的媒介环境,传统报业媒体在网络技术发展的裹挟下纷纷拓展自身的传播渠道,扩大传播影响力。虽然目前不少传统媒体都拥有较多的信息分发渠道,但每个渠道并没有发挥自身的针对性优势,在渠道融合发展方面仍不到位,各个渠道只是一味地对同一内容在不同平台进行重复报道,无法发挥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作用。这种渠道建设方式缺乏媒体融合发展一体化的思维,更新运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一旦出现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传播滞后、内容创新不足、话题度不够等问题,就会增加传统媒体的生产负担,影响传统媒体互联网渠道的连接与平台的搭建,对报业媒体发展“报业+”巩固互联网市场产生阻碍。

2.4社会环境:优秀人才弃报触网

当前部分传统媒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化和模式化的用人制度,工作模式对年轻有活力的优秀人才不具备吸引力,不利于激发其工作动力。因此,许多优秀人才纷纷投奔了更加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媒体行业,传统报业媒体优秀人才储备不足。另外,部分纸媒的新媒体平台账号运营工作人员多是由报纸编辑直接转型而成,相较于专业人士缺乏系统性学习,所以对于新技术的理解、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局限,但全媒体技术要求运营管理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全面、整体的综合性运用,进而才能发挥其效果最大化,助力深度报道发展[5]。缺乏新型全媒体人才导致报纸内容质量下降、发行量下降进而无法留住读者的情况对深度报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闻采编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报业媒体亟待新一代综合性新闻人才的出现来推动深度报道的发展。

3传统报业深度报道的发展路径

3.1紧抓选题创新点,寻找深度报道独特视角

在互联网信息繁杂的当下,新闻选题要具有即时性和创新性才能够吸引读者,新闻选题的确立需要根据报纸的定位特点和重要性做深入调研,这种深度调研能够探索融媒体环境下热点事件发展的趋势,深挖报道选题策划的创新价值,同时还要借助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操作协同推进,避免选题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在深度报道选题策划过程中,一方面要使用数字化技术,加入新媒体要素,对深度报道选题策划的流程再造进行平台化融合,实现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传统纸质媒体在进行深度报道的策划实施时,要适当改变传统选题思路,多方位剖析新闻事件,寻找深度报道的独特视角,如找到读者共情点从读者角度进行呈现,以吸引受众主动阅读深度报道,关注新闻事件,不再囿于浅阅读的环境。同时,纸媒深度报道在追求热点事件、策划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的选题报道时,要避免停留于新闻事件的表层,应转化思维方式,将深度报道策划的重心放在政策出台或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上,总结规律性的内容,不仅要剖析新闻事实内部,还要具有全局观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宏观背景,通过这种深层次的把握才能收获口碑,稳定黏性强的用户。例如,光明日报客户端针对唐山打人事件发表题为《围殴女性、种地道歉、铁丝锁门:唐山为何一个月三次热搜?》的报道,并不是将评论热点放在新闻事件表层,而是抓住共性问题进行剖析,以专业独特的视角去报道新闻事件,收获社会一致好评。

3.2坚持内容为王与用户思维结合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作为传统纸媒要懂得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优质内容与符合时代特征的传播特点相结合,提供更加专业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在差异化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更要善于借助技术优势,精心扩展产品生态圈,实现内容融合下的专业生产。传统媒介在内容生产上,首先要实现“质”的把控,及时、准确、深入地挖掘热点社会事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权。如人民日报在东航事件中,发表关于“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十问十答”的报道,给公众更多专业信息的解释,缓解了公众焦虑。只把新闻报道的重点放在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报业媒体还要学会借鉴新兴媒体的用户思维和新型呈现形式,将内容与用户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深度报道。在挖掘深度内容的同时探索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生产体系,提升稳定用户留存度。一方面,要重视媒体数字化进程,将文字、音频、视频等呈现方式相结合打造新型深度报道模式,在新闻内容和质量上下功夫,打造传播新业态。另一方面,除了打造新型爆款新闻产品外,还需要善于根据用户思维打造精品内容和知名品牌,推动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品牌矩阵,在合适的场景精准服务不同的用户,满足多平台中多种用户的需求,拓展广度打造深度,提高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3.3利用社交平台优势进行差异化传播

传统报业媒体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即时性、交互性等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开辟转型之路。运用好社交媒体平台本身具有差异化这一特点,针对平台特性进行新闻内容编辑和新闻形式分配,利用平台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传播,实现形式和内容的深度融合[6]。首先,各个渠道都要根据自身特性进行新闻内容生产分发,可以通过融入可视化、HTML5等技术促进单一场景向多元互动性场景的转变,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用户体验,促进差异化传播。其次,在注重特性的同时,也要顾全大局,重视网、端、微、屏等多种终端的全媒体一体化建设,通过对不同渠道进行整合构建全媒体格局,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再次,从渠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构层面来说,当前传统媒体过于重视建设矩阵却忽略了用户的个性化传播。差异化传播的关键就是洞悉用户需求,要注重站在用户角度提供内容,与用户进行双向即时的沟通交流,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积极完善新闻服务反馈用户,进而让报业媒体的深度报道更加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走好走稳差异化经营发展之路。

3.4营造优良环境,培养深度报道人才

营造优良环境,吸纳全媒体人才,培养深度报道人才,从而为报纸的长久发展打好基础。报业媒体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和对人才管理机制的改进,能够促使报纸生产内容更具专业性,提升其业内的竞争力。一方面,新闻机构要开展全面化培训,加强新闻工作者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培养。同时及时对新闻工作者补充开展针对新兴融媒体技术的培训,增强新闻工作者紧跟时代发展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从新闻工作者自身层面来说,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基础上,要紧贴移动互联网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数字信息素养。深度报道要求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在海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比如运用网络爬虫、传感器采集等数字化技术生产出更多优质原创深度报道内容。同时,要维护好“加工者”与“把关人”的双重身份,突破传统报业呈现方式,通过大数据抓取技术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权威的新闻报道,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等技术使读者沉浸在最新颖的新闻选题中,让新闻的传播更有广度、深度。

4结语

深度报道关键在于“深度”,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做到调查精确、立足现场、追踪采访、报道细节、分析意义,进而系统性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媒体应正确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利用好深度报道拓展自身发展路径,最终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月静,刘勇峰.创新主旋律报道的传播方式:燕赵晚报《〈英名录〉中有13位石家庄籍烈士》系列报道的启示[J].中国地市报人,2022(4):128-129.

[2]王瑜.技术渠道用户:基于传统媒体媒介融合进程的反思[J].当代电视,2021(7):104-107.

[3]王建永,诸葛利华.肩负起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燕赵晚报在疫情防控新闻舆论中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J].新闻文化建设,2021(3):3-6.

[4]李韬.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省好栏目“独家责任”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166-167.

[5]张章.融媒体记者新闻采写能力提升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6):186.

[6]孟盛.融媒体时代传统期刊转型发展思路浅析[J].记者摇篮,2019(10):16-17.

作者:李姿杉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