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5:4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职院学生班墨奚文化课程创新培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学生创新素养既是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概念体系中,创新素养是关键要素,在所有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2]。枣庄匠心文化源远流长,以鲁班、墨子、奚仲等为代表的工匠先贤,凝聚了博大精深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建设,深度挖掘地域工匠文化中蕴含的创新元素,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内源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职业院校逐渐重视通过各种载体和平台培育学生的工匠素养,尤其是创新素养,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高职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效果来看,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如下。第一,课程设置与创新素养培育处于失衡状态。部分职业院校设置的创新类课程与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之间存在脱节和失衡的状况,或者仅仅借助专业课、文化课等隐性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致使育人效果不明显,或者借助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但因其过于强调实践性而忽略了学生素养成长的渐进性,从而使得职业院校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目标难以落到实处,最终致使职业教育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处于失衡的困局,因而也难以真正实现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第二,对创新素养的培养过程不能作出科学规划。课程实施的核心主体是教师,但因专业和课程所限,部分教师不能从职业院校学生整个成长历程的层面考虑本课程应该发挥的作用,致使一些课程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全盘的考虑和科学的规划[4],更不能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阶段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进而使得创新素养的培育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创新素养培育模式尚未形成。因顶层设计存在缺失或不明确,教师在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育人模式,且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元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教学链条较为单一,育人场域往往处于单维度的状态,创新育人的合力没有形成,育人模式不成熟。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教师亟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完善。第四,创新素养评价边缘化,且评价形式单一。目前,创新素养评价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教师往往因课程需要评价的内容过多而忽略了对创新素养培育相关影响因子的评价。同时,创新素养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往往是通过教师简单打分或借助专业课程的测试来实施,这种简单化的评价显然不能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这些问题需要在课程重构中加以考量。
二、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
班墨奚工匠文化以创新精神为核心要义,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则以工匠文化为底色开展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教学要素,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为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教学指向。概言之,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以其特有的价值意蕴担负起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的使命。第一,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沃土,有利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链条延伸。本课程的建构根植枣庄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在课程内容上,班墨奚工匠文化虽然是以鲁班、墨子、奚仲来冠名,但其实质又不限于鲁班、墨子、奚仲,班墨奚工匠文化以其强大的包容性涵盖了枣庄地域范围内古今工匠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崇高职业道德,这为课程内容的优化提供了更多柔性空间,便于教师择取其中的创新因子重构教学内容。其次,在课程实施的链条上,因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立足于枣庄本土,其地域经济、文化、行业等综合要素在课程建设中得以全面盘活,这既保障了创新素养培育教学链条的延伸,也服务了枣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使得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提升的载体更加多元化,也更符合当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第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要义,为科学规划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过程提供依据。勇于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构建过程中,从班墨奚职业教育思想中能挖掘出创新精神的要素,如墨子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鲁班体现出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等精神;奚仲造车之前,古人的劳动主要是靠推、拉等方式完成,劳动强度很大,而奚仲就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发明创造,才造出了车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挖掘提炼古今工匠具有的创新素养作为教学素材,并将其优化融入教学实施过程。另外,教师可从历代工匠的成长成才历程捕获新的时代工匠成长成才的启发点,并结合当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及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科学规划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匠成长方案,为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的实施提供重要指导。
三、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中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一)重设培养目标,为创新素养提升确定顶层设计
针对创新素养培育缺乏顶层设计、不能科学划分创新素养培育阶段导致培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把其创新素养培育、提升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被动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创新”,这样就为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三个阶段的目标具体阐述如下:第一阶段是教师通过讲授古今工匠的成就和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质疑的能力等,这是创新素养培育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能够从工匠的事迹成就中获得启发,并能够在校内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突破创新,这是创新素养培育的中级阶段;第三阶段是学生能够在职业活动实践中,突破惯性思维,有独特见解,有开拓性的发明创造,这是创新素养培育的高级阶段。这样的划分可帮助学生开展持续性、自主性的建构,为发展学生的高阶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教师可结合职业院校教育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批判思维和质疑能力,引导其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展开学习[5]。
(二)课程内容优化,为创新素养培育提供载体
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解决教学内容无序的问题。针对以往课程有关学生创新素养的教学内容排列无序、缺乏科学性,致使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工作难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推进等问题,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对照创新素养教育教学目标,整合枣庄工匠资源,按照时间顺序由古到今挖掘工匠身上的创新因子并融入教学,从而实现育人目标,如古代的鲁班、墨子、奚仲,当代的甘致有、赵峰、王其平等。其次,解决实践内容占比低的问题。针对实践内容占比较低的问题,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增加了大量的实操内容,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在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工匠的事迹成就,后两个阶段则分别参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操。具体而言,第二阶段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内容是校内探究性学习和对应古今工匠职业情境的模拟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步入职场成长为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第三阶段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内容是安排学生前往实习单位,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引导下,通过一线工作启发学生创造性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教学目的。概言之,依托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职业院校学生实现了由创新素养培育打基础到创新意识的觉醒,敢质疑、会突破,再到善发明、能创造的步步提升。最后,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构,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需要教师有创新意识,拥有一双发现教学素材中能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的慧眼,能够发现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能力。二是需要教师具备“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6],明晰创新思维(脑)、创新实践(手)与创新人格(心)之间的关系,以便优化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策略。三是需要“校、企、社”三方师资协同育人,在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构建学校与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势在必行。从依托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对于班墨奚工匠文化的认知和相关实践进行整理,转化为教学案例,以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从这些真实的案例内容中获得启发,进而实现创新素养的培育。
(三)育人手段多元,为创新素养培育拓宽路径
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在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实施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本课程形成了如下两种教学实施策略。第一,三类课堂耦合互融,延伸创新素养教学链条。针对以往创新素养培育教学链较为薄弱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实现多场域的相互建构,适应创新素养培育的需要。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实施的三类课堂包括校内校外体验式课堂、线上线下浸入式课堂、虚实融合习养式课堂。其中,校内校外体验式课堂解决的是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在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实践体验内容过少的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校内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以及校外参观工匠博物馆、鲁班纪念馆等,使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这样的校内校外体验式教学不仅延长了教学链,增加了学生在体验中提升创新素养的机会,更主要的是能够拓宽促使学生创新素养由量变到质变的触发渠道。线上线下浸入式课堂解决的是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在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可用于教学的创新素材较少,并且仅依靠单门课程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借助微知库、智慧职教等网络平台进行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可积极使用网上平台免费的资源,如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平台提供的近万条免费资源开展教学,其中的雕刻技艺、古桥营造技艺等为教师进行创新素养培育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在线上教学完成后,教师可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线下课堂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疑难之处,然后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虚实融合习养式课堂解决的是依托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育人场所和耗材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当节课的教学需要,通过使用模拟教学软件模拟虚拟环境,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以达到教学目的。第二,搭建“一线三维四环”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当然此处是指广义上的课堂。所以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成熟会直接影响创新素养培育的效果。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可把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视为一个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过程,并在多维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经验创设不同教学环节,让学生依据职业生活的经验主动地筛选、优化信息,从而获得具有建构意义的创新素养。具体到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中,考虑到培养对象是职业院校学生,他们将来是要走向职场的,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可以职业任务“一线贯通”,通过“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反馈、任务拓展”四个环节,完成创新素养(包含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三要素)的培育和提升,构建“一线三维四环”的教学模式。其中,“一线贯穿”强调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紧扣职业任务,这能确保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终极目标的实现,即培育创新素养是为学生步入职场服务的。“三维度”强调的是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创新素养培育的三要素来展开,做到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全盘考虑、均衡发展[7]。“四个环节”要求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每一次教学中都能够通过“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反馈、任务拓展”四个环节扎实推进创新素养培育,其中在“任务导入”环节可创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项目,抑或是设计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实践任务;“任务实施”即按照活动的一般程序提出设想和方案,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创新素养的提升;“任务反馈”就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效果,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任务拓展”这个环节则有助于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由校内到校外,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8]。
(四)评价形式多维,确保创新素养培育良性循环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评价在整个课程评价体系中边缘化的问题,教师应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评价中加大创新因子的评价权重。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评价形式单一化的问题,教师可采取以下三种策略。一是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涉及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等,以便能够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实行替代学分制,学生可以用获取的创新创业类的奖项换取学分;三是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学生的创新素养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由此,可构建起多主体、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得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中关于创新素养的评价更为科学规范。
四、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中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反思
(一)多举措为创新素养培育保驾护航
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的重构有效地促使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由单主体分立的状态转化成多主体协同合作,构建了三方联动协同育人和三类课堂耦合互融等新的课程格局,形成了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生态体系。为了加快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创新育人目标的实现,笔者所在学校于2017年出台《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并成立“班墨奚工匠精神研究院”,为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的创新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文化土壤[9]。为使工匠精神系列课程育人的实施更为系统、更为科学有序,笔者所在学校先后组织优秀骨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枣庄学工匠精神》《圣贤名匠》等,出版了《班墨奚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等,把匠心铸魂工程落到了实处,也为多主体协同合作形成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做出了贡献。
(二)探索创新素养培育模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内源式发展
首先,为达成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目标,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积极从人才供给侧探索改革的路径,构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打开了依托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育人新格局。本课程建设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尤其是从企业对员工综合素养的要求出发来考虑,也就是从源头上解决人才的适应性教育、针对性培养等问题。其次,为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解决目前创新人才培育的师资需求瓶颈,笔者所在学校出台了《“师傅型”教师资格证认定与管理办法》,并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成立首家“师傅培训学院”,首创“教学型”师傅培训标准,培养“教学型”师傅[10]。最后,本课程在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过程中,也意在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式,根据就业形势和产业发展灵活设置和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动态管理、动态建设,从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内源式发展。总之,通过总结前期在班墨奚工匠文化课程教学中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创新素养培育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寻求更多的政策支持。山东省教育厅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为职业院校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了顶层设计,期盼以后相关教育教学部门能够出台更为细致的文件,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发挥导向作用。二是继续挖掘班墨奚匠心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中的创新素养培育素材,并使其能够真正适应、服务新的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2-10-25].
[2]申培轩.加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J].现代教育,2022(1):11-12.
[3]枣庄职业学院:弘扬“班墨奚”匠心文化深化文化育人模式改革[EB/OL].(2022-01-12)[2022-10-25].
[4]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5]桑雷.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6]唐丽.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7]杨克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8]朱强.交叉学科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9]枣职打造“班墨奚”匠心文化职教品牌新标杆[EB/OL].(2020-05-15)[2022-10-25].
[10]枣庄职业学院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新模式[EB/OL].(2021-04-06)[2022-10-25].
作者:高冬琳 单位:枣庄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