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杂志是省级期刊,创办于1984年,发行周期是双月刊。综合影响因子0.33799999952316,甘肃中医学院主办,甘肃省教育厅主管。主要栏目有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中药研究、工艺研究、技术与方法、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百家园等。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ISSN:1003-8450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学院
CN:62-1062/R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创刊时间:1984
全年订价: ¥ 160.00
发行周期:双月刊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于1984年创刊,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主要刊登有关学术探讨、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中药研究、工艺研究、技术与方法、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百家园等,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现已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1]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资助课题的基金项目及编号(编号写在网括号内),通讯作者姓名、办公电话号码及Email地址,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办公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等。
[3]文中插图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标明图序与图题;表格应结构简洁,尽量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要有表序与表题。
[4]摘要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不出现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和缩略语。篇幅一般不超过300字。并附英文摘要。
[5]参考文献: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句末上角标出,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作者署名项:高校等大单位注明院系等二级单位,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不在同一单位的,分别标注。后列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或直辖城市的,还须标出省份)和邮编。
[7]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练通顺。
[8]标题层次:本刊采用1,1.1,1.2,2,2.1,2.2,3,3.1,3.2,3.3等表示标题层次,书写时一律左顶格。
[9]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注号用①②③;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出处,采用文末注,用[1][2][3]顺序标注。
[10]来稿注明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一),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及市、县),职称,学历,研究方向或主要从事的工作,供职单位任职。
立即指数: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即该期刊在评价当年刊载的论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 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影响因子:指该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1434 | 中医;教学;中医药;疗效;中药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113 | 中医;中药;疗效;慢性;骨折 |
甘肃省中医院 | 104 | 疗效;中医;骨折;中医药;疗效观察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78 | 中药;中医;疗效;疗效观察;关节 |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63 | 中医;中医药;中医药疗法;药疗;药疗法 |
甘肃省人民医院 | 61 | 中医;中医药;药疗;药疗法;中医药疗法 |
兰州大学 | 57 | 中医;色谱;中医药;相色谱;中医药疗法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51 | 中医;中医药;中药;温病;针刺 |
安徽中医学院 | 46 | 气虚;肺气;肺气虚;气虚证;缺血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45 | 中医;抑郁;卒中;卒中后;辨治 |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 路35号,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