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3:14: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课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顺德中医医疗发展现状调研
录入汇总、数据分析总结。
我团队由于事先进行了本次调研的主要策划,因而可以有针对的对被问卷调查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此次问卷调研获取有效问卷4091份,问卷有效率达84.77%。调研采取自愿填写问卷的形式,被问卷调研者大部分都比较认真填写问卷,而且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领域的人群都有,故问卷数据比较真实可靠,为我们进行接下来的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数据源。我们也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去除一些填写不合格的废弃问卷,更大的提高了问卷数据的真实性。此次调查以发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从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了解顺德区居民对中医医疗现状的看法和一些医院的中医医疗制度。从而发现中医发展的一些障碍,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性意见,让有关部门从中获启,进而完善中医医疗有关制度和政策,让中医在中国得以更好的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让中华民族瑰宝得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久矗立,发展壮大。
经过了两天的顺德调研和10多天的数据分析,作为医学生,我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了顺德区中医医疗发展的现状和顺德区居民对中医医疗的看法,从此也可以基本反映出中国中医医疗发展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总结出了顺德区中医医疗发展的瓶颈和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使有关医疗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中受启,从而完善相关的医疗政策和制度,为中医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中医在它的发源地中国没能受到重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否要思考要反思?当然,这不是因为某一个个体或者某一个单位的不重视,而是因为我们国家当前的国情、政府的政策、西医的成效等等因素。在这个中医逐渐被西医所代替的中国医学背景下,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和医学生,更应该勇敢的肩负起继承中医精粹、弘扬中医文化的重任。
2.校园行——招生宣传
[作者简介]常海霞(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王华彪(1973- ),男,湖北汉川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贾绍宁(1978-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中国梦’愿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HB14MK023)、2013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3ZZ004)和2011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七位一体”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20114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53-02
一、创新实践教育方法,巧用案例教学,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
思政理论课是实现理论当代中国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备手段。思政理论课,除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课外,还包括系列教学中的集中授课、宣讲辅导、举办讲座等,对于搞好系统教育灌输、打牢大学生思想根基、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特别是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化、资本私有化的“四大环境”,容易呈现出思想观念多样、价值追求多元、行为方式多变格局,需要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教学案例来应对。积极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新生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要适应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政治教育课吸引力。
1.采取社会实践教学。如,在形势政策教育中讲授市场经济知识,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讲授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在作风纪律教育中讲授政策法规知识,在中国化的教育中讲授“毛概”等,做到用社会实践启迪引导,用生动教学案例解疑释惑,用系统知识开阔视野,达到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的目的。
2.巧用案例教学。一堂课只有事理结合、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才能讲得有“血”有“肉”,使大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思政理论课讲授中运用事例应做到“四要”:(1)统一。做到例证与观点统一,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更不能相悖抵触。(2)贴切。要用身边人身边事,善于从大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中选取事例,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3)新颖。要注重选取最新的事例,把最近宣扬的先进典型、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使教育更加鲜活生动。(4)活泼。要善于用活泼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只有适应授课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才能吸引大学生、感染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双向交流,增强思政理论课亲和力
思政理论课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双向交流,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
1.牢固树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也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要着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四有”青年,是思政理论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办人民群众满意大学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思政理论课,必须做到“三个统一”:(1)坚持社会整体价值与大学生个体价值相统一。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愿望和需求,本着社会主义建设、对个人发展有利的原则,积极为大学生发挥个性、施展才华创造条件。(2)坚持严格管理的一致性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相统一。对大学生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也应针对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引导。(3)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既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在觉悟程度、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理论,最终达到教育内容和效果的统一。
2.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我讲你听”“我说你通”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此,我们在教育中要做到“三个必须”。(1)必须树立“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理念,通过广泛运用民主讨论、思想互助、网上交流等形式开展思政理论课,才能使大学生明确是非界限,提高思想觉悟。(2)必须积极探索群众性自我教育的新模式、新载体,注重用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感染大学生,用大学生创作的人生格言启迪大学生,用从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大学生,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3)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会等社会团体干部的作用,让他们上讲台、唱主角,帮助他们提高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功,形成人人做工作、大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化解干扰挑战,提高思政理论课针对性
思政理论课的授课对象和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关心好、实现好、维护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政理论课的基点。“90后”的当代大学生,其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思政理论课要回答和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就必须积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认真研究、因势利导、主动应对,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现实思想问题增多对教育带来的挑战。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现实思想问题和案件事故增多的实际,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活血化瘀、舒心通气功能,加强人文关怀、搞好心理教育。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要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纳入经常性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和卫生常识课程,使大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要结合军训、学生生活管理等节点,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活的适应、自控、承受和化解能力。
2.重视信息网络普及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信息网络不仅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而且给思政理论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信息网络作用,认真挖掘各级思政治教育网、高校综合信息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多媒体教学,开展网上授课、网上交流等互动式、开放式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覆盖面、时效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和技术预防,搞好规范和引导,强化思想阵地观念和安全保密意识,有效抵御和防范各种消极影响。
3.重视社会大环境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干扰。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当前时代背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注重物质利益视为思想境界不高或缺乏理想追求,不能随意把大学生对学习、生活提出的正当要求视为个人主义。
4.重视大学生中带倾向性的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近几年,大学生家庭后拉力呈现扩大的趋势,不少大学生家属下岗、离婚率升高,家庭涉法问题增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要树立“人先于事、事制于人”的观念,着眼在“聚人之心、解人之难、动人之情、集人之智、合人之力、正人之行”方面下功夫,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要自觉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去体察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努力把对大学生的关心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把组织的关怀体现在真诚帮助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
四、选准社会教育课题,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思政理论课时代性
当前,时代条件深刻变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的教育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充实新内容,丰富新内涵,拓展新领域,进一步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
1.着眼时代条件发展变化选择课题。社会环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参照系。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社会思潮复杂的实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校正思想航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追求,要用强大的精神支柱凝聚力量;针对信息社会的特点要求,要及时将如何发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针对多元文化的渗透影响,敢于把时尚健康的东西搬上讲台,善于用新的视角分析解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2.针对大学生现实思想反映选择课题。以问题牵引教育,用教育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注重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大学生的社会经历、思想特点、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搞清楚,选择他们能接受、喜欢听的内容开展教育。要掌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反映,结合形势变化,及时搞好思想调查,摸清大学生思想底数。要善于从大学生现实思想问题中发现倾向性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搞什么教育,做到大学生所想的就是课堂教育中所讲的,课堂上讲的就是大学生所关注的,切实增强思想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3.要善于在党的创新理论中选择课题。思想性是贯穿于政治教育课的灵魂。要善于把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教育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大学生;要始终突出主题,每一堂课都要围绕中心思想选材、举例、阐述,用鲜明的思想观点吸引官兵;要深入思考总结,善于从寻常中讲出深刻的道理,从平凡事中讲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五、提高教学能力素质,讲求授课艺术,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思政理论课,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提高思政理论课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授课者的综合素质。教学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当好当代大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要把授课作为使命来承担,作为事业来追求,作为业务来钻研,下功夫掌握这门艺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在勤于学习中打牢理论根基。要加大理论武装力度。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要切实掌握思想武器,注重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讲述道理。要善于用创新理论回答解决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从而把灌输的道理说到大学生的心里去,使大学生对教育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要在广泛涉猎中丰富知识底蕴。(1)要在学习前沿知识中体现新度。瞄准信息知识、科技知识等前沿领域,掌握网络知识、流行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2)要向辅知识要广度。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写作知识,以及美学、自然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这样讲起课来就不会说外行话,才会讲到点子上。
3.在总结思考中把握特点规律。要在总结思想中悟出深度。要认真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和我党的光荣传统,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力争学得更深一些、更精一些。坚持在总结中学习提高,把感性、零散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理性、系统的思维和认识,是提高授课能力的必然途径。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对所讲授的教育课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要看“这些教育为什么搞得好,是什么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对今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来,达到系统讲授一次课,长一分本事的目的。要总结失败的经验。认真学习全国、全省优秀思政理论课干部典型的授课经验,仔细揣摩、反复领悟授课技巧,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高职院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和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课教育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全面系统的
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二、依托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使命
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有效体现思政课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重在养成,贵在实践。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思政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组织方式、评定方式改革,切实培养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实效。
(一)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
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工作岗位之间的协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体现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必须在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等环节创新教学组织方式。为加强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组织上应由原来多注重个人的方式转变为以4~6人的团队方式进行。通过设定团队任务目标,让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研究讨论、共同制定计划、合力组织实施、汇聚总结观点等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意识,强化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改革实践教学评定方式
1.体质健康与“三自主”选项课
1.1 体质
体质是人体机能最重要的表现,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工作能力、创造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质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必要保障。从人体学的基础上讲,所谓的体质是在遗传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物质的综合稳定的状况和特征。体质受到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质量和功能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体质状况。而后天因素对体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科学的体育锻炼活动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有效提高一个人的体质。衡量一个人的体质水平有很多项目,但是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组织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紧急反映能力、学习能力等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体质条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精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时效性和成绩,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1.2 “三自主”选项课
所谓的“三自主”选项课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高效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选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自主性,在尊重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类型、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打破了高校原有体育教学模式系别、班级建筑的限制,让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重新组合在一起上体育课,有效的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三自主”教学方式出现以后,很快得到了高校的认可,现在已经成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活力。这是因为实施“三自主”体育选项课以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如喜欢篮球的可以选修篮球课、喜欢足球的可以选修足球课,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最适合的上课时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认真度大大增强,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对于学生自主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3 体质健康与“三自主”选项课
从“三自主”选项课对学生整体体质与健康的影响来看,健美操、球类课程主要能够促进学生学生呼吸系统功能的良好发展;比武术课程能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爆发力,并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心和抗击打能力;球类、民族体育类在提高学生爆发力和力量上面有着比较突出的效果。
2.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全日制在校2007、2008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计3780人,其中2007级(简称为:对照组)共计1850人,男生833名,女生1017名;2008级(简称为:实验组)共 1930人,其中男生952名,女生978名。研究对象均为18-22岁在校大学生(身体状况良好,近期无重大疾病,要求课后尽量不要做过多运动的全日制大学生)。
2.1 课程设置
2007级学生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田径(跳高、短跑、中长跑、铅球)、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各个项目依次学习)。二年级开始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体育选项课,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五个项目,三年级开始体育选修课。
2008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施行 “三自主”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模式(共开设十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二年级延续这种教学模式,三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取2007、2008级学生在大学二、三年级时两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三自主”教学模式对医学院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
身体指标是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重要内容,身体指标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两个方面上。在本次调查中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2007级和2008级大学生身体指标男女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18周教学实验后2007级和2008级大学生身体指标男女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和“三自主”教学模式对滨州医学院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详见表1)
3.2 2007级、2008级大学生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实验结束以后实验组的学生50米、立定跳远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对滨州医学院2008级、2007级学生,在体育课上实施“三自主”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经过一年的教学比较,发现“三自主”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三自主”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上更具优势。
4.1.2 实施“三自主”选项课以后,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现有的研究表明学生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活动能够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印证了这一点。
4.2 建议
针对医学院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三自主”教学模式采用分解和完整教学法相结合等方法,解决各类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大学生体质的锻炼,从而推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勇.贵州高校体育教学实行“三自主”的制约因素及实施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121-124.
[2] 吕慧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时间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