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11 16:24: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恐龙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恐龙教案

篇1

1.知识目标: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熟悉。(看影片《恐龙的传说》)

2.能力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了解和绘出各类造型。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完成一幅恐龙为主题的想象画。

难点:准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预备:

师:课件、一些关于恐龙的图片

生:各类小型玩具(恐龙造型)、水彩笔、油画棒或者是蜡笔、美术书、美术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那好!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请大家看屏幕。

师总结:短片欣赏完了,我们看到的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物种——恐龙,恐龙是地球上几亿年前的一个生命力极强的物种,它体形庞大,种类繁多,统治地球约1亿7千多万年之久,当然这些都是科学家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残骸、骨架、化石,及这些物质资料所处的地理环境研究推测得出的,最后恐龙的神秘消失给人类留下无数个谜团,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思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关于恐龙的更多知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去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究生命的奥秘。(出示课题)。

2.引入课题。片中的主角是谁?你想了解它们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恐龙世界》观察了解。

3.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4.教师详细讲解:A.恐龙生活环境。B.恐龙分类:(食肉类和食草类)C.具体分析恐龙不同外形特征。

A.恐龙生活环境。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气候暖和湿润,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吃植物还是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大量恐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B.恐龙分类: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食肉类和食草类)师:恐龙从大的分为食肉类恐龙和食草类恐龙,现在大家看到的上面这些都是食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肉类)

食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前肢短小,后肢强盛,可以站立起来行走或奔跑,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以食肉为主。

下面这些都是食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草类)食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它们一般都是四肢着地,头颅很小,没有锋利的牙齿,以食植物为生。

C.具体分析几只恐龙不同外形特征。(出示课件)

师:我们接着来看着两只龙,

师:1.你认识这两只恐龙吗?他们的嘴像什么?(像鸭子,像鹦鹉)

师:即使同一类型的恐龙它们的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以下这几种:

2.盔龙和副栉龙的头冠像什么?(盔龙像头盔,像鸡冠,副栉龙像梳子,像刀子)

3.霸王龙和镰刀龙的各自厉害的武器是什么?(霸王龙的牙齿很厉害,镰刀龙的爪子很厉害!)

4.三角龙和戟龙的头有什么不同?(三蛟龙有三个角,戟龙的头上有很多角)

5.剑龙和豪勇龙背上有什么不同?(剑龙身上有很多像箭头一样的饰物

6.马门溪龙和甲龙各自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马门溪龙有长长的脖子,甲龙的身上有很多角,尾巴上还有个锤子,是为了防范。)

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那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勾勒出恐龙的外形。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似乎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3.自由表现

:

今天我们看到的恐龙图像也都是画家根据恐龙化石合理现象出来的,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吃什么?五官、脚爪、皮、甲等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小练习(抓住主要特征)---学生用简练线条很快抓住特征,画一只恐龙。

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那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勾勒出恐龙的外形。

师:把你最喜欢的恐龙画出来,一定要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画的又快,又生动形象。开始(学生创作)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好了,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哪种恐龙?有哪些特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回答

师: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不仅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而且进行了装饰,画的非常不错!

3.作品欣赏,开拓创新思路(单线、泥塑、泥贴、彩绘)---课件展示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完整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它是用哪种方式创作的?给大家简朴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生:回答

师:用彩泥捏更能表现立体,生动的恐龙造型,而且很有趣味,很好玩。线描画有更多的空间,让我们去发挥想象去进行添加,彩色画可以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更真实的表现恐龙生活的环境,而泥贴作品则给我们展示的是浮雕形式的感觉,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师总结: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也非常好,我们在创作中不仅可以借用这些绘画形式,而且要注重表现画面情节。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现在你是不是已经选择好了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创作呢?我们来看一下作业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去创作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作品,要求,突出不同恐龙的主要特征。

师:我在大家身后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是绘画组,一个是手工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小组,现在就请大家去选择感兴趣的小组,去进行创作。

绘画组的同学们留意,你们是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手工组的同学们注意,你们是合作去完成一幅作品。

四、展评作品,教师总结

展评作品

师:好了,大家都创作的差不多了,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前面来,手工组可以选一位组长带着你的作品上来,哪位同学有兴趣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生:自评

生生互评

师: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

1.是不是突出了所画恐龙的主要特征。

2.线条疏密安排的美吗?色彩搭配?手工制作细致吗?

3.有无环境添加?

4.整体效果如何?

(评价3幅作品)

五、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六、想象拓展

1.学生继承观赏恐龙抚育幼仔的影视故事片段,并从自己收集的恐龙故事中获得有关物象,编一个有关恐龙的故事。

2.观看恐龙掠食与恐龙遭遇灭绝的画面,学生将原有的作业丰富完善。

七、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稍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

篇2

1、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的形态及环境特征,画一副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恐龙资料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掌握恐龙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恐龙的形态,大胆想象,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准备:课件

画纸

勾线笔

水彩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进行一次奇妙之旅,你想去吗?(播放视频)

2、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吧!(师贴题)

二、探究,学习。

1、进一步了解恐龙。(边讲边播放课件)

你知道吗?早在2.2亿多年前,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群庞然大物,它们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后来神秘的消失了,这至今仍是科学上一个未解之谜。它们是谁呢?

曾经有人怀疑恐龙是否真的存在过,事实上科学家通过考古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证实了它们的确存在过。

恐龙的种类特别多,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水里游,还有的在地上爬。有的温驯,有的凶猛,因此,弱肉强食的事情经常发生。根据它们牙齿的化石,把它们分为植食类恐龙和肉食类恐龙。

2、摸一摸。

为了让大家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恐龙,下面我们来摸一摸,请大家一边摸一边想,这些恐龙都有什么特点?

师发放恐龙模型,学生通过触感进一步了解恐龙,讨论恐龙的特点。

师生小结恐龙的特点。突出讲解霸王龙(肉食恐龙)和马门溪龙(植食恐龙)。(课件播放)

师讲解画法(从线条、构图、背景等方面讲解)

3、画一画

师范画霸王龙

(1)边画边讲解画法。

(2)小结绘画方法。

4、说一说。

讨论恐龙生活的环境。(丛林、城市、太空、果园等)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恐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么,请你大胆想象一下,它们还可以生活在哪里?(讨论,欣赏作品)

5、创作。(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里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画出不同的恐龙外形特点,要求形象生动。

(2)、添画出恐龙的生活环境,画面协调而美观。

四、评价。

1、谁表现的恐龙既生动又形象。

2、你最喜欢哪一幅?

篇3

一、问诊课堂,在反思中历练

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都会挖空心思去设计一个比较满意的教案。教师们都会关注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设计安排许多教学环节,突出教学设计的层次,但也因为这样,往往会过于注重课堂的广度而忽略了其深度,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在设计和执教低年级《大鱼和小鱼》一课中,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1、华而无实,全而不深

案例1:《大鱼和小鱼》一课中,我采用谜语导入课题,通过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大鱼和小鱼的真实画面,欣赏形状各异的鱼。为了凸显重点,在画鱼之前我设计了"大小对比"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篮子里挑选出"鱼"在同一画面中进行摆放,然后做大小对比。这一小环节就花了两至三分钟。

反思1:其实"大和小"这个问题是浅显易懂的,若当时在出示课题时,将"嘉宾"尼莫和尼莫爸爸直接设计在课题板书展示中,对学生抛出问题:这两条鱼中,谁是爸爸?谁是儿子呢?学生马上能回答上来:大鱼是爸爸,小鱼是儿子。重点很快突破了。但当时为了让教学设计显得流畅递进,略带表演性的展示了这一"突破重点"的环节。其实这算是一种"怪现象",原因在于"目标的转移"——从课堂原本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转移到课堂教学变成为老师自己展示教学的服务。教师在备课中罗列各种好的教学环节,以期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导致了课堂流于形式。

2、轻走无痕,缺少灵动

案例2:在赏鱼环节,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归纳出鱼的基本形状和各类花纹。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示意学生边看视频边回答我的问题:"这条鱼是什么形状呢?""身上的花纹像什么?"等,为了顺利地"过关",我还用手在空中画出图形,间接的提示学生。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是:"这条鱼像一个爱心!",我当时准备归纳总结的板书是:圆形、三角形、方形,没想到学生给出这样一个充满想象的答案,可当时我急需的是学生能直接给出我所要的答案,听到这个"爱心型"的时候,我只是匆忙地脱口而出:"你真棒!请坐下!"。

反思2:回忆当时提问的情况,我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考虑进一步地做说明和引导:"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可以把爱心型归纳在三角形的范围里面。",同时还可以纠正她所说的那一句话应该完整的改为:"这条鱼的形状像一个爱心!"。课堂教学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面,随时都会有不经意的笔触带来新的惊喜发现。然而教师如果按部就班的顺着自己的教案走下去,不能够敏锐地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以及及时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擦出思想的火花和闪现出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难免会因缺乏灵光而死气沉沉。

3、功败垂成,走马观花

案例3:《大鱼和小鱼》的教学环节包括:猜鱼——赏鱼、析鱼——画鱼、做鱼——评鱼、说鱼——演鱼,最后渗透环保教育。整个课程看上去很紧凑,层层递进。为了提高课堂作业速度,要求学生采用黑头笔直接作画。即使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几个环节下来,我感觉学生绘画制作的时间会稍微紧张。当学生在绘画时,我仍然担心学生因完成不了而使课堂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在指导过程中不时地催促学生:快点、快点。于是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在老师急躁的态度中不禁加快了画画速度,手中的画笔多少也带点草率,寥寥几笔就勾勒完鱼的花纹。

反思3:我在设计《大鱼和小鱼》一课中,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不厌其烦地在三个班级进行讲和练,从中将各个环节进行修改,把问题琢磨透,在反复地试验中由一般课逐步过渡到成熟课,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然而看着学生在匆忙中完成的作品,有的鱼的前半部分的花纹不管是线条还是布局,都较为丰富,但后面部分却完成得有点潦草。我问自己:达到我预期要的教学效果了吗?学生的作业还未完成就被老师急急忙忙的贴上展示台,让学生产生"走马观花"的感觉,如若这样长期下去,是否助长了学生草率急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二、提升意识,在历练中成熟

针对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现象,我在准备低年级《恐龙回来了》这节课时,从课题的导入,问题预设、教学环节的生成,多媒体的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布置和落实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改进,在前车之鉴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安排。教学的思路清晰了,课堂的呈现也就显得游刃有余。以下是我在上这节课时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1、巧用媒体,还原课堂高效简约的本色

做法:《恐龙回来了》一课的导入环节是由《恐龙世界》里面的几个小片段剪辑凑成一个小故事,刚播放课件,学生立即被壮观的画面吸引住了,随之两只恐龙争抢一枚恐龙蛋,恐龙蛋在突然消失了,顿时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在导入课题后,由"蓝猫"主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欣赏视频。

篇4

义务教育试验教科书湘版四年级(下)第8课《恐龙世界》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相关的集约影视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生活的环境及年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确定目标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板书课题:这段视频表现了什么场景?(恐龙世界)让我们一同走进恐龙世界。

3.确定目标:看了这段视频你最想了解什么?师生交流,确定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环节简明直接。]

二、交流了解,分配任务

认识恐龙

1.刚才你看到的恐龙生活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生活在陆地上? 播放影像片段,师生共同领略恐龙世界的风采。

2.提问:看了神奇的恐龙世界后,你了解了什么?(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3.知识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有关恐龙的生活环境的资料,大家一定都收集了不少吧,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了什么?(互相交流)

4.说说恐龙生活环境。

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很多恐龙的图片与资料,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有这么多的恐龙生活环境图片,现在老师就请几个同学上来把你最想看的恐龙生活环境请出来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吃植物还是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大量恐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5.说恐龙,找特征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大家都很熟悉的恐龙,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呢?(课件出示剑龙,三角龙,甲龙,腕龙,翼龙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资料的搜集,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观察了解恐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实基础。]

三、方法指导,师生互动

1.探究画法:

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或上板演示画画恐龙,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课件出示)

四、实践创新,完成目标

1.明确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2.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大胆个性地表现恐龙,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展示评价,交流提高

1.学生将作品在大屏幕上投影,学生自评互评,评一评谁画的恐龙更有特色更好?教师进行多维评价。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恐龙世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多维的评价中获得发展。]

篇5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网络课件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输技术,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设备于一体,能使自然事物及发展过程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搭建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如在教学《黄崎山》一课时,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黄山风景区的精美画面,内容包括黄山四绝、黄山四季、黄山晨夕、动物植物、黄山冷暖等。师导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黄山奇石的美与奇,并结合电脑课件形象感知“黄山石”的奇,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个性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二、引导自我发现,提出活动目标

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发现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容易产生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学生自己从网络上探究,有的学生发现全球气候变冷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所以选择了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认为行星撞击地球更容易导致恐龙灭绝,因此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则不满足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从因特网中再搜索进行探究——之后,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回答用表单提交到公告板,同时学生也可浏览其他同学提交的观点,起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这段时间的学习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探究内容,让内在兴趣成为整个活动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给予学习者以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航,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的组织者,导航者。

三、利于网络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篇6

网络传输工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几年参加了好几期网络研修。远程资源的利用,真正实现了学习的最大范围化和最大限度化。

1、网络为教师提供了自我提升的便捷平台。通过网络研修,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感受自我成长的脚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如:甘肃省第四期义务教育学科教学网络教研项目、甘肃教师学苑的培训、教育部中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这是传统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所无法媲美的。

2、信息技术使教师的研修多样化。我们学校多数教师开通个人博客、微信、个人空间、个人主页等网络空间,建立了QQ群,搜集整理收藏资源,撰写教学笔记心得,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寻找合作研究伙伴,大家互相帮助,群策群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丰富多彩的研修形式使教师在研修过程中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和水平,教师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研修的伙伴,以学科、学校、年级、主题、课题、兴趣分组,在组内共同学习、共同研修、共同提升。当然也节省时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网络很便捷地搭建了跨学校、跨学科甚至跨区域的交流互动平台,开阔教师视野,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甚至区域之间的交流,是我们的交流互动的空间得以前所未有的拓展。

4、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课件、修改课件、上传课件,也可以下载或者上传教案、案例等,进行教学、教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也可以把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展现给大家,进行讨论,形成动态交流。教师把自己的资源在网络里展示出来,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自己也可以分享别人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使资源的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使每位参与的教师业务素质得以最大化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技术为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教育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带来了真实的感官体验,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鲜明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以及画面配合声音,使教育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对学生各种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产生兴奋,快速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并且由此唤起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能促使学生更多的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成功又反过来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增强教学互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多样性刺激,促使学生兴趣饱满的投入学习活动中,使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的互动状态。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既能向学生传达信息,又能接受他们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行,教学变成了你来我往的自由交流活动。第三,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教师可以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相应的问题场景,在直观形象的演示中,使教学内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从复杂转化为简单,从不可见转化为可见,从平淡转化为生动,高效率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信息技术使农村学校的德育、艺术教育丰富多彩

在德育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每学期都要举行好几次大型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在《环保小卫士》教育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垃圾的形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回收利用、环境的保护等过程编制成课件,使学生直观感知垃圾的产生与回收利用过程,从而理解“环保”的概念,同时激发起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兴趣。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的活动中,通过把事物的具体形态及特点以形象的形式在计算机等媒介中展现,让学生构成思考和获得启发。如“认识恐龙”,我把2013年兰州参观博物馆时拍摄的恐龙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观察恐龙的各种动态,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知道恐龙的叫声表现不同的情绪,了解恐龙的稀少与珍奇。这样,学生就在脑海里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恐龙”的形象,使孩子获得完整统一的认识,从而延伸到珍爱生命,保护动物的教育。每次活动都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趣实效,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洗礼。艺术方面的变化更是显而易见。音乐欣赏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方便了许多,效果理想了许多。舞蹈课,可以参考现成的乐曲、现成的舞蹈动作,省时省力,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美术作品欣赏,电脑绘画,动画简笔画成了学生喜欢的美术活动内容。

四、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更为快速便捷

篇7

少年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 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启迪, 其中决定他们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情感教育是小学各科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此有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因此,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一、情感与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 是人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的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变化。个人情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它的核心意义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过程。情感同时还是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的表现, 它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人类的各种个性特征, 如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等都受其影响。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二、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 忽视学生情感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概括地讲, 主要有以下三种问题:

(一)只注重教师教的投入, 忽视学生学的情感

多年来, 许多教师只备教材、教法, 而往往忽视了备学生。他们往往重视研究教材, 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 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对教案的演示, 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的关注, 不研究、不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差异, 只是“填鸭式”地将知识硬灌给学生, 课后也不征求意见, 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忽视了学生, 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

(二)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动辄训斥、挖苦, 甚至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一旦开头几句没有切中核心, 便马上中断其发言,另外指定学生回答 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使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 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与教师产生“离心力”, 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三)重视优生, 而忽视后进生

对优生的喜爱, 是人性的一个弱点, 无可厚非, 然而, 有些教师却明显地表现出对后进生的忽视, 甚至歧视他们, 这就很值得思考了。研究表明, 班级通常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难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 他们多是后进生。老师的冷漠和歧视, 对学困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戏中,萌发对美术的情感。例如,我们可以运用音乐为美术教学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能力,并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得到美的享受。在教学《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我选放了一段欢快的《找朋友》的音乐,再让学生边唱儿歌,边做动作。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找朋友的情感世界,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和发展:①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艺术后说感受、给艺术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调节功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现在提倡的民主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给学生心理自由,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师生之间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得到指导和建议。然而,在与学生情感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策略,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让学生也能动情。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活上体贴、学习上指导、思想上关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这样才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三)教学方法多样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之情,因此,教学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了各个学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恐龙世界》这一课。恐龙已经灭亡了很久了,所以学生对恐龙的了解会很少,所以教师可以搜集许多关于恐龙的图片或者关于恐龙的电影,然后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恐龙有所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就学到许多知识。

第二,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宽教学空间。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可以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可以使虚幻的美术知识变得真实可感。

第三,在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音乐、文学等学科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将原本独立的学科综合起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行美术创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热情。

参考文献:

篇8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练习、全课总结、布置作业。这种课堂结构还适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至今对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要求每堂课都按这些步骤安排教学,每个教学环节缺一不可,而且前后的顺序不容颠倒,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成了教条主义,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革。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抛弃传统的课堂结构,而是要求我们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取舍或排序,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进行合理地调整,使我们语文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语文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新知的教学、巩固练习。但是有些教学环节则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如:有些知识与旧知联系不太紧密,检查复习可有可无,复习旧知的环节要态度坚决地省去;有的新知在复习旧知过程中就很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此时插入“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就会显得生硬,就会打乱学生的连续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的导入新课就显得多余了,此时就要省去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学得很好,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下课铃已经响了,也可以把全课总结省略;……。

二、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1.旧知复习要做到“精练”和“实用”。 课始对旧知的复习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时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复习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扫清障碍,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师在安排复习时要做到“精练”和“实用”。所谓“精练”就是该复习的旧知就复习,不该复习的旧知就不复习。要做到“精练”就必须精心挑选复习内容,这是复习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课前的复习不要面面俱到,复习内容的确定不是依据教科书、参考书和参考教案,而是根据知识的本身的特点、教师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而定,学生掌握得很好的旧知就可以不复习,学生掌握得不好的知识才是我们要复习的,对于关键性的知识不但要复习,还有认真复习。所谓“实用”就是复习的知识要对学生学习新知能起作用,要能解决新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做到“实用”就必须把该复习的旧知进行认真地复习,不但要复习到,而且还要复习透,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白其道理或原理,并能把这些道理或原理迁移到新知学习上来,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2.问题的解决要体现“探究”和“原创”。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师生的合作研究中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就是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这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次是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原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不是由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生为解决问题的而进行的有关操作过程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由学生通过讨论、研究、操作等学习活动自行解决,这就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原创性”,只有这样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篇9

所谓目标错位是指教师对语文课程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准确,在设置目标时不是“拔高”就是“降低”要求。如阅读教学低段向中段靠,中段向高段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训练,高年级重视内容的分析,却忽视学习语言,领悟表达;作文教学又存在低段要求降低,中高段存在拔高要求的倾向。怎样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呢?

1.“育好自己的园,种好自己的田”凸显目标的语文性。语文是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内容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要紧紧围绕学“语”习“文”来进行,一切与“学语习文”无关的“非语文”活动要尽量减少或杜绝。如有位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运用简单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诗的叙写;3能让孩子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还有吉春亚老师设计《恐龙的灭绝》第一课时目标是:1识记课文中的认读字15个,学会写“传染”、“严寒”、“耐”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教学难点:用文章新学的词语说一说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两位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都充分体现了语言训练目标精神,既简练又明了,抓住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将语言的实践与生活的实践有机结合。

篇10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立体式艺术。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只是文字的组合,因而只须注解文字,体悟内涵即可。传统的语文教师也只凭着一支粉笔、几幅图画就能驰骋于三尺讲台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产生于平凡的粉笔和寻常的课本中,农村尤甚。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全面,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语文课件教学成为时尚也是必然。它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而且它还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一、巧用语文课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二、巧用语文课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促进道德内化。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由于恐龙已经绝种,我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恐龙的化石,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恐龙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让抽象的要领更加具体形象化,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从网络上下载了有关恐龙的图片和动画。当学生看到这清晰的画面,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恐龙的神秘。我在设计语文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他们纷纷谈了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都派上用场。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当时地球的环境、提高对恐龙的认识,拓展了视野,还能真正感受到语文课件的作用之大。

三、巧用语文课件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

课题实验的不断推进,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步入语文课堂,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行列中。利用语文课件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的弊端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语文课件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一、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课件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语文课件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语文课件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课件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

二、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

语文课件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 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语文课件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三、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即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不断优化重组,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语文课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篇11

从国家颁布的有关于幼儿园办学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办学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开展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重点就在与如何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通过创新利用,提高教育水平。另外,在园的幼儿群体和幼师群体,也要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尽心开发与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水平,良好的资源利用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响应国家的要求培养幼儿的各项发展能力。

一、 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作用

1. 鼓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从幼儿园办学角度出发,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通过分散学习的方式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尽管是幼儿教育也要精心准备教案和课间,对于教学成绩有突出表现的教师采取物质奖励的措施,以激励教师自身水平为主要目的,让教师主动寻求自主发展。

2. "请进来与走出去"。幼儿园办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幼儿教育理论需要实时更新,"闭门造车"是万万不可取的。结合幼儿教学的教研活动,进行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培训活动,及时吸取全国各地优秀的办学经验,邀请资深教育专家等进行专题讲座,是所谓"请进来"。及时吸收教学精华,帮助办学教师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在吸收过程中及时找出自己办学不足之处,寻求改进。

3. 基于内部的相互学习。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在幼儿园中开展多样化的观摩学习活动,挑选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示范课,让教师们观摩学习,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也能发现更多问题,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一课多研的学习模式,在确定教学主题的前提下,要求教师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案,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与研究,在大家针对性的讨论过程中,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教师之间相互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再可通过学生家长的参与评课进行教学研究,家长在参加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同时,参与到教师课堂,开展评教活动,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想法的交流,也更有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 教师是教育的促进力量。教师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资源,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理论培训和观摩活动客观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水平的发展。教师主观角度上的教学反思,也是推进教学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师秉持教学平等的态度,反思教学活动,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寻找教育进步的方向,也通过教学反思尝试解决教学问题,积极从自身的角度寻求发展。

二、 重视幼儿学生的参与地位

要说幼儿园教学又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参与学习的幼儿群体了。幼儿园的教学研究中,逐渐意识到幼儿园自身的隐形教学条件,是要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潜能,利用更多的无形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1. 让幼儿成为教学环境的主人。为了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广泛听取幼儿关于所处教学环境的想法,更加有针对性的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与幼儿共同制定有关幼儿园发展计划,既给予每一各参与教学的幼儿以表达个然看法的机会,也保证幼儿园教育发展方向的可行性。幼儿园建设条件具备了可变性,也使得幼儿园办学现有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2. 为幼儿搭建合适的发展环境。因为幼儿个体的需求不同,在充分的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后,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发展条件。例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那么就可以要求教师去掌握幼儿绘画教育技巧,开设专门的绘画课堂,用专门的教室,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绘画原料,也可以利用教室的墙体做学生作品展览,满足学生绘画和展示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作品墙进行学生的益智教育,选择较好的作品,开发学生的认知意识。学生在绘画时的创造能力,也能启发到其他学生,比如学生认为恐龙是怎样的,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了出来,其他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学生所画的恐龙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认知力。

3. "物尽其用"活用教学资源。上文讲到了利用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创造力和认知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活用教学资源的例子。另外,还可以采用建立多功能教室的方法,活用教学资源。多功能教室可能是一个以小舞台为主的独立教室,搭配多种教学设备,如钢琴,手工制作的必需品,橡皮泥等,利用不同的资源,开展不同的活动。使用钢琴,利用小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歌喉,或者给孩子们排个小舞蹈,在不同班级间展示表演,一方面锻炼了学生音乐和舞蹈的才能,也为其他班级的孩子做了榜样,启发看表演的学生也参与到音乐和舞蹈的学习中。橡皮泥手工课,也可以在这里开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捏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完成后在小舞台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一举多得。当然,教学资源活用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大带小"模式,让年龄稍大的学生带领年龄稍小的学生制作手工或者绘画,锻炼学生责任感;或者利用学生的作评作为教具,学生制作的动物数字卡片,完全可以利用在数学课上,技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的作评得到充分的认可。

三、 结语

幼儿园的现有教学资源其实很丰富,只不过有些是隐形资源没有被意识到。"教师-学生-资源活用"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发展利用理论,就是要认识到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发展教师能力,提供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充分沟通,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资源分配;资源活用将更多被忽略的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中来。总之,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开发,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芳.幼儿园合作教学刍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43-05

一、前言

慈溪市地处浙江沿海,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到2007年年底,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连续8年在97%以上。该市共有234所幼儿园,其中84.6%位于农村。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调查发现,慈溪市农村幼儿教育在硬性指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软性指标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却不容乐观:几乎所有公办幼儿园都在城区;几乎所有事业编制教师都在城区;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工资相差很大;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差距尤为显著,城区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而农村幼儿园课程发展较为滞后。为深入了解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对慈溪市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慈溪市各镇中心幼儿园21所,各类非镇中心幼儿园84所,共105所。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调研情况记录表》进行调查,内容除幼儿园基本教育教学情况外,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包括选取什么课程方案,自选哪些内容作为补充,为什么选取这些内容,如何补充,等等。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方法

课题组成员对105位园长和221位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查看了778位教师的备课本、513个班级的周计划表;以流动式随堂听课的方式观察了265位教师组织的各类活动;观察了39所幼儿园幼儿的午睡情况;分析了105所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环境。调查人员对各项调研活动均有较为翔实的记录。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分析

(一)各农村幼儿园选用的主体课程方案较规范,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后全国各地幼儿园都进行了课程调整。2004年开始,慈溪市学前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推行统一征订措施,要求全市幼儿园选择并使用已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的课程方案,调查显示,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90.4%的农村幼儿园订购的是已通过审定的课程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课程使用混乱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农村幼儿园选用主体课程方案情况较为乐观,但对课程内容作进一步调查时发现,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包含了拼音、识字、写字、学古诗和英语教学活动,而计算的教学难度深至100以内的加减。这些内容注重向幼儿传授单纯的知识技能,有非常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见图1)。

由图1可见,接受调研的105所农村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存在具有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甚至有慈溪市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在幼儿园实施的课程内容,如拼音和珠心算等。

调查发现,有5所幼儿园在小班就进行拼音教学,有42.9%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让幼儿用铅笔书写汉字。已有研究表明,过早让孩子握笔写字,容易降低孩子对书写的兴趣并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

在调查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课程内容的来源时发现,除拼音多选用小学教材外,其他课程内容如英语、识字以教师自己编写为主。各种学前启蒙资料和小学一年级的练习题是教师自编教材时所参考的主要资料。这类自编教材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如有15所农村幼儿园直接将《唐诗三百首》作为教材,完全没有考虑幼儿的成长规律及认知特点。

(二)幼儿园开设非正规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家长需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有利于儿童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一些偏向“知识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课程显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之所以开设此类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迎合家长的需要,以吸引生源(见图2)。访谈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把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接受教育,就是去学知识,同时把“知识”狭隘地理解为能做多难的算术题、会写会认多少字等。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看到一所幼儿园刚收上来的“家园联系单”,其中一位家长写道:“老师,多教蒙蒙一些字,多教一些诗。”另一位家长则写着:“丽丽在家就知道玩,希望老师在幼儿园多教她写字。”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幼儿园里,类似的家长反馈意见尤为常见。

调查还发现,小学招生指挥棒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访谈中一些园长反映,许多小学都有入学摸底考试,这对幼儿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另外,还分别有41所、18所、15所幼儿园认为开设识字、古诗、英语课程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安排随意、无序

为保证课程安排均衡、有序,幼儿园一般都要根据主题将每周的课程内容按一定比例和原则制订出计划。

调查发现,镇中心幼儿园制订周计划的情况比较好,而其他幼儿园尤其是班级数在4个以下、幼儿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家庭式幼儿园问题非常突出,甚至有16所幼儿园没有周计划,课程内容安排非常随意。另有19所幼儿园的周计划质量比较差,许多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见表1)。如在某园,我们看到一个班的周主题为“恐龙”,教师写在“周一”这一栏中的内容分别为:

晨间活动:认字

活动一:语言《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二:拼音――念韵母

活动三:古诗《登幽州台歌》

离园活动:认读P

显而易见,在学科领域安排上,这一天的五项内容全是语言领域的,完全忽视了各学科领域内容需要平衡的原则,这样的课程安排很难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四)课程实施方式单一,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过程。它有别于中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形式。然而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观察并统计发现,很多幼儿园还是以安静的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见图3)。调研人员还发现,许多幼儿园的周计划上写有“区域活动”,这说明他们能注意多种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但进一步调研时课题组成员却只看到3所

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涵义并不理解,许多活动室内也并无开展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据调查,慈溪市204所农村幼儿园全都是民办幼儿园。因为资金短缺,许多幼儿园的部分班级班额超编。在接受调研的84所非镇中心幼儿园中只有3所按有关文件要求每班配有2位教师(没有保育员),绝大多数幼儿园是1位教师统揽班级所有的教育与保育工作。班额超编、师资不足等问题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研究课程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些幼儿园出现大量读、写、算活动。

调研人员还对265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随机抽查,其中组织小组活动的4位教师都能与幼儿讨论并共同活动,而在206个安静的集体活动中,有58位教师在用。教师念一句幼儿跟一句的方式向幼儿教授一些古诗和计算的内容,甚至有一些教师因为看到许多人在室外观看而停止了教学活动。

(五)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较为混乱

通过审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要求幼儿园在原有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家长的需求,结合本地本园实际来选择对幼儿发展有利、适合幼儿学习、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提出了一定要求。但调研中我们看到,84所非镇中心幼儿园中只有3所幼儿园有业务园长,13所幼儿园有教研活动,35所幼儿园的园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日常评价。这些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缺少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生存,她们最关注的是生源。可以说,这些幼儿园的教育常规管理非常混乱,对教师是“只有要求没有指导”“只有管理没有研究”。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对课程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造成幼儿园过于关注家长需求并出现许多脱离幼儿生活、兴趣及需要的教育内容的情况。

四、建议

幼儿园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镇中心幼儿园应对本镇其他幼儿园的课程选择发挥示范作用

根据市幼儿园教育规划,各镇至少要有一所中心幼儿园。从整体上说,大多数中心幼儿园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优于其他幼儿园,但由于它们的举办者大多为某个集体或个人,所以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生源和自己的利益,这使得一些中心幼儿园无法在本镇真正确立“龙头”地位,更无法用正确的课程理念去影响其他幼儿园,个别中心幼儿园甚至受其他幼儿园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有关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使这些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

(二)应大力培养合格教师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可以说,高素质的教师是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注重让过程和结果、生成与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和合作辩证地统一起来。据市2007年幼儿园(学前班)报表显示,目前在19个镇共有1407位幼儿园教师,其中43.3%毕业于市职业中学幼师班。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园长这样抱怨:“培养幼师的职业学校比较注重高考的入学率,而忽视直接上岗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新教师往往没有学过专业理论,只会单项技能,给我们用人单位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培训经费缺乏、教师大量缺编又导致幼儿园教师只能埋头于日常琐碎的工作而无力再参加进修学习。”因此,要保证幼儿园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改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大力培养大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三)不要过分强调运用以综合主题为主要形式编写的课程方案,以利于习惯分科教学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实施课程

事实上,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分科教学经验,硬性规定他们用综合性课程方案来实施教学,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也不是十分必要。目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但也有其独特价值和社会适应性。如果仍依据学科领域设计课程方案,而在设计、使用的过程中能从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特性、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等误区中解脱出来,注重各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㈨那么这种课程方案更易被农村幼儿园教师接受。笔者在平时参观、走访中发现,许多幼儿园在“周计划表”中都会先确定每个活动大概指向的领域,以帮助教师把握活动的核心价值。对于一支以新教师(教龄在3年以下)为主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来说,在搞清楚各领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主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从已有的课程方案中选择与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符的内容

可以借助城区幼儿园的教研力量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从已有课程方案中选择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的内容,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各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及活动组织要领,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如何正确使用已有课程方案的培训,从而更新他们的课程理念,改善他们的课程行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五)根据需要引进优秀课程资源作为补充,规范课程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