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热门专业范文

时间:2022-09-22 03:19: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未来十年热门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篇1

随着国家和各地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类和房地产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依然乐观。

尤其是近两年来,路桥建设等相关专业开始升温,这使路桥规划人员变得畅销起来。用人单位表示,这主要与制造业升级换代及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关。制造业升级换代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则急需专业人才。

2、医学类专业特殊领域潜力无限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学类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3、艺术类专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

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艺术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文化课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不小。

4、财务金融专业顺应潮流

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就现在来说,金融专业在中国的就业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

5、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前景好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银行的后台运作(网络运作)、企事业单位网站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维护、或网络编辑、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网络营销(含国际贸易)、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等专业工作,或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以及在各级学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等工作。

6、民航管理专业薪资待遇好

学民航管理专业薪资较高。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投入超过5000亿的资金用于机场建设。

而民航业却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许多民营航空公司为此展开人才大战,高薪挖角。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几十万元人民币,国外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薪资水平更高。就民航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形来看,薪资普遍较高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7、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类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it行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类也成为了热门专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发展前景相当大。

8、法律类

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类因此成为前景最好专业之一。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法律类作为朝阳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大有发展前景。

由于政府部门对法学类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法律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9、物流类

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物流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使物流类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所以,物流类将成为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一。

篇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

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 必须做好专业定位, 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

    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认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涉外经济活动日趋频繁, 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前者缺

乏必要的商务知识, 而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英语应用技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就业空间广阔、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目前从事商务和外贸翻译的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且为数较少, 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外贸业务方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有大的发展, 国营或民营外贸公司对正规的、专业的进出口业务员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 向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 培养进出口贸易业单证员、报关员。主要技能为单证英文识别、单证处理程序、运输报验、报关、托运、投保等。这些技能重实践操作, 理论性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出口贸易理论和实务与商务关系密切, 可以相互促进, 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专业方向对口性强, 因此, 培养外销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证的人才十分紧缺, 而且今后将更加紧俏, “珠三角”地区的外销贸易呈上升趋势, 这为外贸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旅游方向旅游事业从广义上讲是商务的一个分支,而国际旅游更是与商务英语息息相关。目前, 从事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大多数是英语或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 而从事国际导游的大多数为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 学历和文化层次较低、英语交际能力不强, 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因而, 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旅游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的分析, 笔者认为, 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 教育观念与就业导向观念的更新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先导, 观念转变得越快, 教学改革的思路就越清晰。当前, 应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 着重研究高职教育的定位, 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 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加入世贸后, 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 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 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 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篇4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篇5

[作者简介]王志蔚(1961- ),男,安徽淮北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产业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叶川(1973- ),男,江西九江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重点课题“注册制趋势下江苏省师专专业建设科学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XM201101)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30-03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和就业政策的改变,国家和地方政府集中资源,确保重点,加大对重点大学和特色大学的支持力度,而对地方师范院校涉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专业的政策优惠逐渐弱化,这种形势迫使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开始突破原有单纯的师范教育模式,向教育的非师范化、综合化方向转型。虽然国家制定了教师教育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政策,但目前师范院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地方师范院校虽然可以切分教师教育专业这块蛋糕,但位于学历层次低端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能够得到的份额是十分有限的。在教师教育专业市场需要逐步减少的形势下,发展非师范教育专业,拓展生存空间是师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江苏省两所师专专业设置所处环境

(一)政策环境

截至2012年,江苏省还有两所师专,即连云港师专和泰州师专。连云港师专专业总数有34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1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3个;泰州师专专业总数34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5个。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十年,江苏省注重“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开放性、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格局”。这个规划提出的教师学历要求,使两所师专本来已经减少的教师教育专业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具体来说,未来十年,在江苏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强手如林的情况下,两所师专很难成为省重点建设的“教师教育基地”,很难跻身于“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开放性、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格局”的行列中。

与职业技术学院比较,两所师专专业设置也处在一个不利的环境中。江苏省教育厅于2005~2007年对全省高职高专进行了第一轮评估。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同使用同一个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而这个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评估的关键要素涉及支撑专业的建设目标、产学合作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因素,这对以培养教师为优势和特色而非教师教育专业刚刚起步的师专明显不利。

不仅如此,2010年12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披露,从2011年起,江苏省探索实施高职招生注册入学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将率先试水,未来3~5年内,江苏省所有公办高职院校将全部纳入注册入学的行列,实现全面注册入学的最终目标。实行注册入学,高职院校虽然有了更多的自,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情况以及本校的专业结构和特点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可以招到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但是,学校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吸引学生,而吸引学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设置的专业有没有竞争力,学生将来能不能就业,就业质量如何,就业后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如果师专专业占多数的非教师教育专业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前景不看好,就会在未来的高职教育竞争格局中面临淘汰,学校发展面临生存危机。

(二)生态环境

从内部环境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两所师专的教师教育专业已经根深叶茂,优势突出。而非教师教育专业起步较晚,大多依托于原有的教师教育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等方面既与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相去甚远,也与职业技术学院无法相比。尤其是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主要由原来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资转变而来,他们对高职类专业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还缺乏足够的准备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动力,造成非教师教育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发展不平衡。随着师范院校综合化的发展,滞后的非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两所师专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

从外部环境看,两所师专专业设置还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江苏省生源逐步下降和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要求的提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控制下,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有了显著下降。适龄人口下降,导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2009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为54.6万人,2010年为52.7万人,2011年为50万人,2012年为47.4万人。连续四年每年以2万人左右的速度下降。这一严峻形势意味着一些处在“末位”的高校将出现“生源荒”,最终可能会被淘汰或撤并。由于多年来师范院校不断为满足教师数量的需求而努力,现在中小学师资结构、师资状况已经实现了数量需要与供给的基本平衡,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开始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向。随着人口数量走入低谷,学龄儿童正在减少,中小学教师已开始过剩,教师资格认定的严格实施、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实行,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第二,两所师专面临着本专科院校的专业竞争。根据课题组调查,两所师专设置的专业与本省本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重复率很高。如果把同一地区的连云港师专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师专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教师教育专业设置进行比较,两者专业设置分别重复11个和8个,分别占连云港师专和泰州师专非教师教育专业总数的79%和32%;如果把坐落在苏中的泰州师专与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相比,两者的重复率高达78%;如果把坐落在苏北的连云港师专与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相比,两者的重复率高达97%。可见,两所师专设置的教师教育专业完全被本地区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所覆盖,学历层次和办学条件明显处于劣势。

第三,两所师专的一些传统专业和热门专业失业率和失业量较高。如果参照2010~2012年麦可思《就业蓝皮书》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我们发现,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连云港师专有动漫设计与制作、小学教育2个专业,泰州师专有法律事务、英语教育2个专业;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失业量(前十位)中,连云港师专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电子商务3个专业,泰州师专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数控技术、会计5个专业;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前十位)中,连云港师专有语文教育、电子商务2个专业,泰州师专有语文教育、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专业。上述数据显示,三年来,两所师专专业中,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占十大红牌专业和十大黄牌专业的20%~40%。由此可见,两所师专的专业设置明显与市场需求不符合,缺乏市场调查,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正确认识。

二、师专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比例

师专要在诸多不利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当务之急是根据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需求以及周边地区本科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办学规模,全面审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优势,以此确定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两大类专业的构成比例及其办学规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近年来对教师教育专业计划的控制要求,我们认为两所师专应把教师教育专业总数控制在30%~40%,其余60%~70%的专业应积极主动发展非教师教育专业。如果无视市场需要,因循守旧,依然把主要精力、主要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师教育中,路子必然越走越窄。在专业布局调整上,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一味固守市场需求小、就业前景差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僵化观念,也要反对放弃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不顾自身条件,跟风设置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非理。

(二)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专业多年积淀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师专要与本科师范院校错位发展,眼睛向下,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重点办好国家急需的农村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专业,调整、压缩招收教育部和教育厅布控的语文教育、化学教育、物理教育等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学前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任务之一,“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等十条措施。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2012]48号)文件提出要“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园”,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要“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

依据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农村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及2010~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供的数据,师专应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中急需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对于2010~2012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因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连续两年被《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亮出了红牌或黄牌,或者位居高职高专专业就业排行榜后列的语文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必须进行调整、改造或转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有什么资源就办什么专业的抱残守缺,也要反对缺乏专业调查和可行性研究,闭着眼睛捉麻雀的盲目行为。

(三)师专要顺应师范院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走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要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优势,准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壮大非教师教育专业。以连云港市为例,目前,未来五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将新兴产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光伏产业、现代中药、医用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生物质能、核电装备等产业,传统支柱产业将重点发展食品果蔬加工产业、石化产业、精品钢产业、重工海工装备产业等。那么,连云港师专今后要有所作为,专业建设必须紧密结合连云港产业,下大力气改造创新设置新专业,从师资、设施、设备、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夯实基础,以寻求突破。

笔者认为,非教师教育专业要对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国家和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群,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选择建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冶金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工业热工控制技术、反应堆与加速器、节能工程技术、生化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保健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依托港口产业群重点建设航海技术、水运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海事管理、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检验、航道工程技术、船机制造与维修、船舶舾装、港口业务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与航运管理、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依托钢铁石化产业群重点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密机械技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焊接质量检测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服装机械及其自动化、武器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特种加工技术、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化纤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依托食品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储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及管理、食品检测及管理、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食品工艺技术、畜产品加工与检测等专业。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广西地区成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广西地区成人教育市场混乱

目前,广西地区的高校成人教育在未来十年将会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中,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一,各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激烈,甚至出现高校因争夺生源而大打出手的现象;第二,成人教育招生市场混乱,函授站(点)招生不规范,同一所高校对不同的站点制定了不一样的分成比例,以此进行激烈的价格战;第三,各函授教学单位为拉拢学生,存在欺瞒学生的现象,为了节省教学成本,部分站点干脆不给学生上课,考试成绩造假;第四,当前高校的成人教育主要是开设一些社会类的培训课程,被动地等着社会人员前来报名培训,因此造成成人教育培训的范围较小,培训生源被社会上的民营和私人培训机构抢走。

(二)现有招生制度不利于广西地区继续教育发展

广西地区成人教育的生源主要是以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以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而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则成为了成人教育的主要生源目标。但是,随着广西地区普通高考扩招以及各高职的兴建,为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加之外省很多三本学院和民营学院前来广西地区进行招生,使得广西地区成考在近些年来的招生越来越困难,生源数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高校函授站(点)多而乱,管理不到位

由于近些年来成高招生的生源逐渐萎缩,广西地区各高校都历尽所能采取多种宣传手段,深入基层和社区企业单位进行招生,大部分是用积极向上的合法手段进行宣传招生。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违规招生的乱象,特别是私人办学的函授站点,为了提升招生业绩更是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不实宣传、恶意中伤其他具有相同专业的招生学校,(这在网上及新闻报道极为常见),致使很多人对当下的成人教育产生疑虑,在社会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人们对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的地方函授站点认可度降低,不愿意到函授站点报名。

(四)高校成人教育缺乏办学特色

目前,广西地区各高校的成人教育缺乏办学特色,没有突显成人教育的工作时间和年龄状况的特点。广西地区各高校教学单位和其函授站点的成人教育授课安排都是以普通教学大纲为基础,安排的实践教学、专业应用性技能教学很少,不能满足成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目前从事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很多成高教学单位多以获取利益为主,甚至学生交了学费,只发教材不上课,考试时就发一张卷子让其开卷抄,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十分不重视,以至于广西地区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无变化,无任何提高成高教改的改革创新,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五)教学方式还比较落后

目前,广西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授课特点仍是和全日制大学生的授课方式一样,即采取面授上课的辅导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懂就问,但这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难以满足成高学生学习多样化的要求。教学方式呆板而没有灵活性,从头到尾老师都在讲台上夸夸而谈,没有或者很少有实践性教学,这不适应成人教育的学习特点,而且增高了教学成本。因而,对于广西地区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而言,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就显得相对重要,要向沿海发达城市的成高教育学习,可以利用网络教育对成高学生进行授课,让各地的学生利用自己上班的空余时间,通过便利的上网条件,实现在线学习。对于集中性的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成高教育还可以提供送教上门,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推动广西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六)成人教育的发展缺乏实用特色

当前,广西地区继续教育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全日制大学生的课程设置基本一样,没有照顾成人教育的工作实用性特点和广西地区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多数以书本理论教学为主,缺乏专业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别是难以满足特殊单位企业发展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甚至在成高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专业性实践问题,专业任课教师竟然无法回答的情况,这使得成高学生认为成人教育就是个走过场,学不了真正的专业知识,也解决不了专业难点,来这里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这种成高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制约了广西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缺乏地方性建设与社会服务的实用特色。

二、广西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重视管理力度

1 重视成人教育招生工作

首先,以广西地区的经济社会需求和企事业单位需求为成高招生目标,充分利用广西地区高校内各学科专业的优势资源为广西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高校分管成高招生的领导要对广西各个地市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企事业单位分布做好调研,通过行业集体报名、单位集体报名、政府政策支持等措施,进一步开拓招生市场,扩大成人教育的影响力。其次,通过制作往年成高招生数量地区分布图,研究分析寻找新的生源增长点,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的需求申办新的符合行业发展的热门专业。

2 建立健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有效衔接

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是可以有效相结合的,高校成人教育可以根据地区产业或特殊行业的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在他们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该专业的专业技能考证,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多证制的教育。

在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衔接的教育形式时,应始终保证学历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形成“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职业技能模块”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3 加强对函授站(点)的监督

各高校要建立严格科学的成高招生标准,使学校所属的各函授站(点)在招生过程中有章可循,避免因为争抢生源大打出手的情况发生;同时要对函授站(点)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函授站(点)给予警告整顿或取消招生资格,对于在评估中表现优秀的函授站(点)将给予物质上的鼓励及政策上的支持,并通过评选优秀函授站点来调动其招生积极性,通过“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方式推动函授站(点)规范管理,提高成人教育的招生规模和办学信誉。

(二)加强对成人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

1 致力于成高函授教育网络化

成高学生与普高全日制学生相比,存在着年龄较大,记忆能力较差,工作时间较忙和家庭负担较重的特点。但成高学生大多数是工作人员,有社会实践经验,专业理解能力较好,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成高课堂教学应采用互动式、引导式、互助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来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高集中面授侧重于解决专业技能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成高的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积极开发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因为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具有学习时间自由、学习空间无限制以及课程资源丰富等特点,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人特点进行课程选择,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进度也可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来调控。

2 改革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

当前广西地区高校成人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书本理论为主,缺乏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内容,而成人教育应具有“理论适度,重在应用”的教学特点。所以,必须调整课程设置,补充应用性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特别行业的企业员工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在课程安排中开设一些专业知识讲座,并结合企业单位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各类成人学生提供实时教学平台和非实时教学平台。

3 建设成人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根据广西地区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进相关特殊行业优秀人才为兼职职业技能教师前来授课,从而保证高校成人教育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培养合格人才。为了建设高校继续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要鼓励本校各专业教师继续学习本专业目前发展的专业知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的产业变迁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成果对成人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和教育;二要从相关特殊行业企事业单位中聘用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为成人学生进行授课教育,由于这些人讲述的知识更贴近成高学生目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所以更能促进成人学生在学业上的提升和专业技能上的补充。

(三)不断丰富扩大成人教育办学规模

1 校企合作要作为成人教育的发展重点

校企合作指的是以地区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模式,校企双方应根据各自情况,诸如专业优势、学习实践场所以及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来选择彼此认同的合作模式,由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定单教育培训协议书”,高校提供专业师资、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场所,企业对学校提出培养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或者通过校企合作,分期分批地在合作学校或企业内对企业员工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员工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企业员工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技能不断得以提高。

2 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多方面成高管理合作

广西地区的成人教育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其下属的函授站(点)和各种培训机构就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个高校的成高招生和同一高校内的各个站点都存在着恶性的竞争,这造成了成高招生市场的混乱和招生资源的相对浪费,部分函授教学点成高招生人数少,却要硬着头皮开办上课,这增加了教学成本,甚至有些函授站(点)不管招到学生的多少通通不上课。因此,不同的函授站(点)应在其高校领导的牵头下,加强相互之间的招生与教务合作,把相同专业的成高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上课和教务管理,可以节约教学成本和管理成本。双方签订科学细致的合作协定,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多方面成高管理合作。

(四)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1 继续推进“产学工”相结合的高校成人教育模式

篇7

作者介绍:刘虎(1986-),男,河南鹤壁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1957-),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4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石伟平;本研究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79003099)的资助,主持人:石伟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3-0012-04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职业院校为维持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而主动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管理过程。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直接或间接的政府行为以及强势的市场力量,我国职业院校内部尚未形成一种基于自身主动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职业院校增强自身质量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1]。

一、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

职业院校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独立实体,而是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开放系统,其组织演化是系统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寻求目标优化的过程。所谓职业院校质量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职业院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目标,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整合办学资源,形成推动自身办学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机制,从而构建起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功能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2]。

(一)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由目标系统、组织系统、对象系统、改进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成,其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1)目标系统的特色性。职业院校类别众多,其突出特点就是多样化。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的建设需要汲取国际和国内有关教育质量管理思想的精华,确立学校办学定位、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制定适合校情的质量标准,走特色发展之路。(2)对象系统的全面性。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程、全员、全面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人员、活动、环节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对象既包括教育教学要素的科学组织与运行,也包括管理部门对办学要素的组织协调与管理。(3)组织系统的整合性。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到的环节主要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结构的调整、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等,然而单个环节作用的发挥难以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抓住课程建设这一核心,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并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改善实训条件,提升教师素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从而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4)改进系统的闭合性。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动态的、复杂的人工系统,因此职业院校内部保障体系需要借鉴相关理论与技术,构建闭环式的改进系统,并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职业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动态平衡。

(二)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职业院校初步建构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框架,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意识日渐增强,质量保障机构逐渐建立,然而,由于长期受外部驱动的影响,我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尚待提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行为被动。受我国行政性教育管理体制影响,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性较差,学校自主发展意识薄弱,职业院校没有将内部质量保障活动提升至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许多职业院校并不重视对自身办学思路的梳理,唯上级部门和市场需求是瞻,这使得职业院校办学目标日渐趋同,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逐渐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保障学校特色发展的作用。(2)保障目标外生。职业院校质量保障的目标应主要来源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受政府行为的影响,职业院校质量保障的标准也主要依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文件而非学校发展诉求,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没有参与保障标准设计和保障活动的权力,学校内部质量改进动力不足,外部质量保障难以转化为内部质量提升的动力。(3)保障对象单一。职业院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具备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质量标准方面的保障、投入方面的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的保障、教学效果的保障以及信息收集、评价、分析和反馈机制的保障等系统内容。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办学内部质量保障工作方面的重点在于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投入、毕业生信息收集、反馈与改进等方面不是很重视。(4)保障机制不足。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合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配套的系列质量保障制度,同时多数职业院校是由教务处负责本校教育质量监控工作,有的在教务处内部或教务处下面设立教学评估中心,且评估人员大多由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兼任。无论从机构的地位,还是从人员的精力来看,都不足以支持整个学校的质量保障活动,相关的质量监控工作也常常受到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干扰,不能系统深入地开展[3]。(5)质量改进滞后。目前,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更重视对办学过程的静态监控而忽略动态监控;重视校内评价而忽视企业在生产性顶岗实习中的评价;重视院校自身的质量控制而忽视校企合作共同质量控制;质量保障习惯上停留在经验性的评价和总结层面,总结性评价过多而过程性评价偏少,职业院校质量控制机构在质量管理和督导过程中“督”的比重大于“导”,评价结果更注重在评比、选优方面的运用,而较少用于对质量问题的诊断和预警,对如何帮助被评对象较好改进工作提供的服务不够。

二、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缺陷的原因

(一)单一的外适性质量观使职业院校质量目标错位

在教育实践中,常见的有三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个适性质量观和外适性质量观。[4]内适性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为下一个阶段学习所作准备的充分程度。个适性质量观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特性、整体性、自我指导性,认为学生理智的训练、心智的发展和完善比功利的目的更重要,个性的陶冶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这两种质量观目前在我国职业院校的质量标准中都不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更加重视外适性的质量观。外适性的质量观源于工商管理的质量概念,从工商管理的观点来看:离开顾客的需要去谈质量是没有意义的。在他们看来,质量即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这种依据外部需要来界定质量的观点被称为外适性质量观。由工商界移植过来的外适性教育质量观强调教育必须适应并满足国家、社会和教育“顾客”的需要,否则教育便不具有意义,它以外部满足作为衡量质量水平的标准。外适性质量观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就是就业导向:职业院校如果能够准确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取得高就业率,那么就是高质量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基本反映了社会对某所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的综合评定水平。

依据外适性教育质量观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评价,其关注点更侧重于教育服务效果。其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特点使得人们根据外适性质量观去考虑教育问题,几乎无例外地只考虑教育的短期效应。就业导向关注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某一岗位所必需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即只要受教育者开始了职业选择,接受了相关的就业培训,进而进入工作岗位就业或再就业,那么职业教育也就完成了任务。仅从就业角度认证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会使人们忽视教育的根本属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的长期性、发展性特点是相违背的[5]。在外适性质量观的指导下,职业院校更加关注短期内学生的就业,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忽视办学质量的系统保障,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就难以实现。

(二)强势的外部评价使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行为迷失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既是职业院校的举办者,又是职业院校的管理者,还是职业院校的评价者。这种情况往往导致职业院校高度重视政府组织的外部评价而忽视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职业院校尚未把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看作是学校整个质量保证活动的主体和基础,而只是将其视为质量保证的对象。教育部规定“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评估,要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职院校正确定位,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6]教学水平评估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起着导向作用,评估成绩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评估,调动全校人力物力争创优秀。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水平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相关服务水平都较少涉及,这就造成高等职业院校更加重视教学质量相关工作的开展而忽视其他保障措施的配套建设,造成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的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院校的评价更注重院校的硬件建设以及短期之内的办学效益,并且这样的评估方式在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估中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这样的评估难以促进职业院校进行系统性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反而使得职业院校围着评估指标转,使得其内部质量保障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鼓励和指导。

(三)短期内的急剧扩张使职业院校对内部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在新世纪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1998年国家首批高等职业院校仅14所,但截至到2009年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已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0%,高职在校生人数超过1300万,高等职业教育从学校数量到在校生人数都已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2007年突破800万,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到868万。我国职业教育在短期内获得了规模上的迅速扩张,这也使得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出现了许多短视行为:在职业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来不及思考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问题,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得到更多生源,从而赢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成为职业院校的领导层必须首先思考的重大课题。为此,许多学校大作表面文章,片面追求校园建设的高规格,忽视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办学资金消耗在基本建设上,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相关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内部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为容纳更多的学生,学校在专业建设上缺少详细的市场论证,片面追求热门专业,即使没有发展的条件和师资力量,也不断拼命扩张,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在人才培养上,本末倒置,漠视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片面追求效益,压缩人才培养时间,导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在以规模扩张为主题的发展时期,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受重视,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就步履缓慢。

三、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以质量提高为核心,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数量的增长不等于质量的提高,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发展过程,因此,构建职业院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是解决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促进的根本路径。[7]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扩张速度的放慢,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质疑,提高办学质量成为教育政策和实践指向的重点和热点。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随着适龄学生数量的减少,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办学质量将成为学校取胜的关键。这一发展思路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的管理者、职业院校的领导层要将发展的思路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将是职业院校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内外结合,坚持多样化的质量观,促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999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指出:“世界正在走向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将决定效率。培养富有成效的灵活的劳动力对迎接21世纪的竞争至关重要。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是‘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来驱动。职业教育应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8]。职业教育必须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就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来说,我们不能仅仅用外适性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来简单判断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好坏,而应该用发展性的、多样性的质量标准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9]我们要坚持职业教育为社会和个人服务,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满足他们千差万别的教育需求,适应学习型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增强职业院校的发展潜力,增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评估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将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进行有效的配合。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评估制度,将行政性评估转化为促进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行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合理分配资源,注重评估结果的反馈,增强评估的指导性,从而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0]。

(三)统筹规划,构建机制,以质量改进为落脚点逐渐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内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把握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形成规律,尽管职业教育千差万别,但职业教育质量有着自身生成的规律:办学质量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上;职业院校的目标和使命是质量生成的基础;办学投入是质量形成的条件;办学过程是质量形成的核心过程;办学成果的评价是不断改进办学、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这些方面直接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11]从实施层面上来讲,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定期开展一系列制度化的质量保障活动,通过目标认同、制度约束、活动引导等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使质量保障意识渗透到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对于质量保障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以及定期检查或随机检查制度,促进评估对象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职业院校还要尊重教师、学生及毕业生所在单位对学校反馈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专业、课程设置做出调整,加强分析与运用内部质量评估结果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康宏.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2]戚业国,代蕊华.本科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思想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07(2).

[3]李明惠,邢伟.建设多元化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23-225.

[5]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9-110.

[6]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

[7]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

[8]温璿.关于构建高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