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5 08:58: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新教育论文

篇1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一)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为了有效地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需根据现有条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比如,教师可根据时节组织不同的活动,春天让学生去郊外踏青,冬天下雪的时候,让学生去打雪仗、堆雪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情感体验以后再去学习课文,思维会更加活跃,理解将更加深刻。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进具有时代性与教育意义的时事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有益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使学生享受创造之美,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积极评价,激励创新

学生的知识、技能需要得到表现与认可,从而体验成就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或指导学生相互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主要就学生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发展给予评价。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学生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与活动,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与标新立异。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增强学生创新的决心。如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篇2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广泛探索、想像、创新和求异的空间,能激发幼儿不断地与其相互作用,积极地动手动脑。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注重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兴趣,在幼儿的兴趣上不断创设和改进环境和材料,以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观察到幼儿对“”的崇敬之情,就创设了“战场”的情景,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投掷材料:拉罐、沙袋、乒乓、纸球等,启发幼儿想像并运用这些“武器”以及各种办法攻打“目标”,由于投掷练习的环境和材料的新颖、丰富、趣味,幼儿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战斗中”花样层出不穷。多玩几次后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有所减弱,我又想办法改变情境,材料,增加“躲碉堡”,“过小河”的情节,启发幼儿用多种办法巧“躲碉堡”,巧“过小河”,以新的环境、材料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此外体育活动中,我还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究和操作,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自己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决定用材料做什么,给幼儿充分的活动自由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如体育活动“好玩的彩圈”中我启发引导幼儿一物多玩,相互学习,并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辅助器械,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与方法:钻滚圈、抛圈、顶圈、双人滚圈、多人跳,摆不同图形跳等,在良好的环境中,幼儿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以游戏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

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它是幼儿自由自主进行创新的活动。因此,我充分发挥游戏的创造教育功能,在体育活动家中巧妙地设计了多种游戏,以游戏的场景、情节、角色吸引幼儿融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

四、以体育活动启迪幼儿的创新教育

篇3

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渠道,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既可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又可以让学生始终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之中,主动、活泼地参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课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内产生的一些问题,能够在课外解决,如实验室在课外活动时为学生开放,或组织一些课外发明小组等。

2.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正确的教学方法不应让学生不伸手即可摘到桃子,而应让他们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让学生的身心发展从现有水平提高到最高阶段,让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滑轮”一课时,在讲完定、动滑轮的优、缺点后,让学生组装一个既省力又能使工作方便的轮滑,从而让学生的创造“火种”燃烧起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1.质疑问题的精神

自然科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发展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如,在讲“电磁铁”时,学习电磁铁性质,有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说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能吸起四个大头针,有的能吸七个……这是为什么?教师这时引导他们比较各组的电磁铁构造有何不同,实验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有的同学说可能和电池的数量有关,有的说可能和线圈匝数有关,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从而也把内容引申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脑提出问题,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篇4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有提升身体素质、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下,更多学生加入舞蹈专业的学习中,通过肢体形态的塑造达到品格的陶冶与自身气质的提升。中职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舞蹈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与创新力,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十分不利。因此,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活跃度差,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也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都较为传统。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技巧的教授,没有正确认识到舞蹈教学的内涵。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不很理想,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

二、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舞蹈教学的教学观念。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各大院校对舞蹈教学也更加关注。中职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不仅担负着对学生动作技巧的传授,还包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内容,对舞蹈教学整体目标的提升有着现实意义。重视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认识到舞蹈教学的素质教育意义。在当前素质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外,教师应在关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舞蹈动作抒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达到身心舒缓放松的目的。(二)完善中职舞蹈教学内容。中职教育之所以效率较低,不仅是因为守旧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所以,在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舞蹈展示动作和肢体动作的同时,也可以应用多元化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芭蕾舞、民族舞等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或是通过播放名家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舞蹈意境表达的情感,感受不一样的舞蹈韵律。通过欣赏名家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向往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改革中职舞蹈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充分进行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避免学生因自身基础过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舞蹈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从基本的舞蹈动作入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再逐步提升难度提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耐心指点,也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舞蹈动作的学习,并积极投入课堂教学的训练中。其次,学生熟练地掌握舞蹈动作之后,教师再对具体动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完成一系列的连贯动作记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舞蹈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动作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由于在舞蹈教学中,每一肢体动作都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点,因此仅仅依靠教师自己给学生展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动作慢放、回放、详细地展示每个动作,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对比观看,对技术要点、面部表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规范提高自己的舞蹈动作。

总之,作为中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保持教学目标和创新教学的互相配合,进而不断调整更新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让学生发展成为多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叶秋红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5

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主要是指教学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英语教材当中加入西方风土人情,将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体会到西方语言的特点,使英语学习不能停留在语法上,还要在相应的语境中进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当抓住机会,在语法训练中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感知能力,比如在讲解关于“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运动项目,以及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运动经历,使他们能够有所体会和感悟,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些重点和细节知识。因此,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过程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创新的机会,而课下时间多被大量的作业占据,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因此,面对当前的教学状况,创新教学过程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这部分主要依赖于教师。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以课下时间为突破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部分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要给学生安排较为轻松的作业,同时还要保证作业的质量,通过课下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对于学生来说,要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善于通过实践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和教学质量的检验。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对优等生过度重视,对差等生却不闻不问,对优等生而言,教师的重视容易使他们丧失进取心和主动性,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差等生而言,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他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仅不会创新,还将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要一视同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当及时指导和改正,如果学生取得了进步,就要进行相应的表扬和肯定。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还需要学生的配合与协作,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来发现他们学习过程当中的疑难点,以及让学生了解学习评价标准。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每个学生作出不同的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计划,督促学生学习。

五、师生互动过程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过程不仅是的知识的表达、倾听、领会、理解的过程,更是彼此情感的熏染、人格感化的过程。师生交往时的言语表达方式、面部表情、体姿变化、视线接触等,都能使学生获得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方面的信息。互动教学讲究教的艺术,教师应当精心设置,创设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领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互动形式,既要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突出教学内容的独特性,既要体现趣味性,又要体现科学性。

篇6

我认为“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班级的管理上适当调整思路,在管理措施方面予以正确的导向,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为的统一性,使学生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面,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强调“唯师是从”,学生时刻听从命令,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使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对于长期生活在鲜花和光环中内心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善意的“挫折”创新教育去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师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只有释放关爱的情感,才能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只有爱你、信任你,才能和你一道成长。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我采取了如下几点方法:

篇7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a.例如:在教学生“水”“饭”等生字时,除了教学生用学过的生字组成词以外,还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口头组词,并口头用组成的词语再说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样,既为学生学词、学句、作文打下基础,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生字“水”时可以让学生口头说:“水”;“河水”;“河水清清”;“一群白鹅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来游去”。水:矿泉水;我爱喝矿泉水;我家附近的商店里有很多瓶矿泉水;可供全村人饮用。水:雨水;地上的雨水不断的流向低处。饭:米饭我爱吃米饭;妈妈做的米饭又白又香。我请小朋友来尝一尝。饭:饭桌;饭桌有各式各样的。园的,方的,大的,小的,颜色也有很多种。饭:饭后;饭后我帮妈妈洗碗。饭:吃饭;我看爷爷吃饭很香。我特别高兴。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连字成词,连词成句。例如:学、写、学、生、字、习。可连词学习;学生;写字。可连句:学生学习写字。

b.在学生掌握了所学生字后,把生字分成部件让学生重新组成生字。在活动过程中即巩固了所学生字,又给学生一个崭新的视角,有了新的启迪。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些出题方式来考所学生字,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而不是枯燥的重复练习。例如:学习生字早、妈、灯、爸、看、送这些字时,在教学完生字后,教师可出“找朋友”一题:日、父、十、火、巴、丁、关、手、之,目。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或卡片重组的方式找到朋友。学生会很感兴趣,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把上面的形式变化成:看谁找错了朋友,请你帮帮他们。教师出示错误卡片,请学生重新组成正确的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出题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也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跳绳时,可以让学生做出各自不同的跳法,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跳绳方法多。还有在玩皮球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创新教育。

四、在劳动中对初中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在劳动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应及时启发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想出新方法、新路子,使学生爱创新敢创新,有浓厚的创新意识,真正做到把创新落到实处。

篇8

二、后续能力给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增加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迅速,直接导致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和责任范围的扩大。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清楚明白考大学读大学不是终点。要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终生教育理念。每个人必须终生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想使学生能够终生学习必须使学生具备后续能力,后续能力就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的继续发展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和继续工作能力。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曾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是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因此,高中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尽管对以塑造人性为核心还是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两种教育目标的争论尚难分难解,但是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学生评价标准已日渐成为共识。然而,让人尴尬的是从实践看来,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仍走传统路线的案例不在少数。分数、升学率还在继续束缚老师、学生的身心。对此,我们学校认识到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内涵,教育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短期教育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人专长的发挥等,应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标准。我校除了狠抓高考成绩这一大众普遍关注的业绩之外,在通用技术课程中,依托学校现有通用技术教室,学生基本能使用金工、木工、电工工具,制作简单技术作品。如:简单相框的设计制作、常见桥梁模型的制作、简单建筑物模型制作、航模制作、简单机器人的拼装等作品。现代农业技术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如淡水鱼,生态鱼,冷水鱼养殖;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的开设初步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的作用;熟悉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和驾驶员行为规定,知道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与开关的名称,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汽车例行保养项目,初步学会汽车例行保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形成保养和管理汽车的意识。这一系列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学习范围,使学生在以后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教育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学生从高中毕业后有很多不同的人生选择,还有很多新知识、新技术需要不断的学习。没有较厚的知识基础,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难以完成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后续能力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奠定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以引导其“学会生存和发展”。所以,后续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创业能力是能使学生得以发展的关键

现在,高中毕业以及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清清楚楚的明白:没有谁能给自己分配现成职业,工作应该由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去谋取。这需要学生从高中起就树立全新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因此,我校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目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种事业、商业、企业活动的能力。对高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或大学期间(毕业后)自我谋职能力,这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中淡水鱼,冷水鱼,精品鱼养殖,富硒大米种植,酿酒和竹编教学,汽车维修等板块的开设,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的创业信息,让学生高中毕业后在自主创业意识上领先别的学校学生。创业精神是指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有”精神。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及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创业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重要内容,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避免了学生考不起大学后无事可做、人生迷茫现象的出现。

篇9

1.1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在《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一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艺术瑰宝是广大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假如没有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再比如,讲到我国的万里长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长城的设计者,会怎样进行改良和设计,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或者其他美术方式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1.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为了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力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做好课前的组织设计工作,在备课的时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良好的创造素材,可以下载图片或者是优秀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放映,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出作品的创作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的讨论,尽情地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发言,选出精彩奇妙,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杜绝超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此反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篇10

二、实施创新教育要坚持生本观念,改进健美操教学方法

健美操创新教育不止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也不是学生一味的训练,而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在实施健美操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认真的探索研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和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将其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在健美操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预先布置给学生任务:设计一套简单的健美操,由2名学生领做,其他学生以上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动作为起始动作,并且加入自己编排的动作,不能重复,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健美操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相同的一堂课可以发挥出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作设计能力和创造编排动作的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及动作的基本要素认识动作的结构,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学会分析问题,从而在学习和练习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科学合理地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学生只有具备个性化思维,才能懂得求异求新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地发挥自身潜在创新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听取不同的观点、分析不同的动作编排方案,集大家之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发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漏洞,让自己的动作更加完美。教师利用科学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进行动作改变,并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其思维独立性得到培养,学生也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思维将更加灵活、更具求异性。

篇11

初中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学生难以适应,与六年级相比,七、八年级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力要求的确是一次飞跃,对学生抽象能力的要求有明显的提高。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ABC的三个内角剪开,然后要求他们把三个顶角A、B、C重合在同一点O拼成图形,观察组成的是什么角?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根据实验如何添加辅助线证明这一结论?这样的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容易认识到∠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从而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他们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样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去。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数学思想贯穿于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努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以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敢于对老师的讲授内容质疑,敢于对课本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质疑。要知道,敢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初中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基本条件。在新型的课堂中,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的全面和公正的评价。恰当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型的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数学能力也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的同时,要切实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在应用科学的方法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例如,在处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让学生理清在平面内,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内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

篇12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控。要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首先教师应当重视提问过程中的引导,即在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与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作为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的知识并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引申来发现问题答案;其次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避免提问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此,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位依据来选择问题,同时要围绕提出的问题做到精心组织措辞、合理选择表达方式,同时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考虑,确保提问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