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16:53: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美术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它通过激发人们对应于世界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它对于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有促进作用。当今社会,幼儿的美术教育已经得到家长和幼儿教育老师们的重视,但是这些重视又夹杂很多其他的复杂的成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孩子们可以全面发展,注重素质的培养,但是他们在对孩子们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时候,又希望这个可以作为孩子们一个保障,以后在进行升学考试的时候也许可以作为一个特长考入一个好的高中甚至是大学。这就在幼儿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家长们渐渐更加重视的是孩子们是否绘画出一个出色的作品,因此将孩子们送往各个出名的特长班学校,希望他们的孩子们最终可以成龙成凤。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当今幼儿园的教师们大部分是幼师专业毕业的,有比较优秀的专业基础,试析“自然发展”理论视阈下的幼儿美术教育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幼儿园吴益香但是,幼儿美术教育这部分却没有得到优秀的素质培训,因此美术教育这方面还是幼师相对薄弱的地方。当今的幼儿园教学中主张在娱乐之中进行教学,但是如何将美术教育与娱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娱乐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老师们往往经验能力不足。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上生硬,一味地让孩子们画出老师一笔一划教的作品,而不是充分发挥幼儿们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力。
二、用“自然发展”理论指导幼儿们的美术教育
(一)“自然发展理论”的宗旨
“自然发展理论”更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对于自己进行的绘画自己构思、自己想象,老师们只是简单进行点拨,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亲近自然,探索社会。激发孩子们对于世界万物的想象和好奇,幼师们全部注重的不是绘画技巧而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注重孩子们素质教育。
(二)尊重幼儿自然天性
幼儿心理学曾经指出,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经过亲身实践所得到的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要远远比书本或者老师们教的要深刻得多。其实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这段期间真是幼儿们的知觉迅速发展阶段,四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对时间、对空间有了辨别能力。如果在这个时候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能力,那么对于孩子们一定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空洞,因为它看不到摸不着,培养起来也比较有难度。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家长对孩子们的期许,老师如果更多地教孩子们绘画作品技巧,那么家长会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更加信赖,但是如果更注重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可能在短时间无法让家长看到教学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师们往往会选择前者进行教学。但其实,绘画技巧只是皮毛而已,在这时对于幼儿们想象力的培养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重要,这个对于孩子们终身受用,在今后一生的学习以及创作过程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幼儿教学并不是高中、初中教学,幼师们应该侧重的应该是综合素质教育,幼儿们的想象力往往不固定、不集中,很容易从一个话题想象到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幼师加以指引,这样逐渐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想象力。
(三)老师教育方法的转变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比如,幼儿都比较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让幼儿来进行动画里面的各种小羊的绘画,幼儿对这部动画片都很熟悉,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就会回忆自己在看的过程中的情景,也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都不需要做过多的强调,利用幼儿的卡通喜好来进行绘画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比如教师为了让幼儿绘画一副有关过年的情景的绘画,幼儿对过年都是很熟悉的,幼儿也愿意参与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成果,就可以将整个教室装扮成新年的样子,用各种剪纸、蜡染、年画来对教室和走廊进行装扮,让幼儿出身于一种过年的氛围中。在幼儿快要放寒假的时候安排这部分的绘画,那个时候幼儿想要过年的欲望都比较强烈,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美术绘画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幼儿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注重生活实践,尊重幼儿个性
美术的教学绝对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就能够完成的,生活化的元素需要幼儿进行亲身的体验,这样幼儿才能够感受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素材,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时候要经常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和大自然的亲近中来获得绘画的灵感。比如各种各样的石头、树叶、溪流、昆虫……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的创作素材,幼儿也能够很容易融入到这样的环境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周围的世界。幼儿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作品,幼儿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样,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不需要规定苹果就必须是圆的,草地是绿的,花儿是红的……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说话的,因此对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也总是带着善意,教师要保护孩子的这样一种善意,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想法,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自然就会理解周围的世界,不需要教师过早地强调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样子,要让孩子保持一些童心来进行美术创作。
二、培养创新精神的措施
课堂环境与教学方法对培养创新精神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思维环境,而这种环境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方法。创造性思维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多种变化与联系,也是一种广义物化心理活动,是人们发挥创造力的平台,也是迸发出思想火花的基础。这种可以反映出事物变化的思维模式,对每个幼儿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代表了一个人未来的思维模式。
创新精神摆脱了传统制式教育的约束,也是“填鸭式”教学的终结,而通过教师营造出的学习环境,则是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培养创新精神对学习环境要求较高,教师必须营造出公平、温馨、民主、尊重的学习环境,切勿使用传统的约束管教方法,防止教师的管制成为束缚学生人性发展的枷锁。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也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通过两者的配合,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教学的效果也有很大提升。教师在课堂中摆脱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出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后,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决定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全部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