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19:19: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培训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组织实施新员工入职培训:严格按照新员工入职培训流程,7月至11月,新员工入职培训共组织实施了40期,受教育员工668人,平均每期参加17人,入职培训规章制度、质量管理、安全环保教育三门课程覆盖率为100%。
1.2关于公司级及单位培训:7月至11月公司级培训共实施15场,培训人数为436人,重点落在机动部组织的点检技能与案例分析、设备维护及检修操作规程培训,安环部组织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煤气防护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能源管理中心组织的节能技术培训;7月至11月各单位培训实施107场,培训人数为4688人,各单位的培训重点落在安全环保、工艺质量、技能操作等方面。
1.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证情况:在领导的指导下,7月组织炼钢厂锅炉培训考证,人数为10人;9月组织动力厂报考锅炉三级考证,人数为20人,报名完毕,等待对方培训考证通知;10月组织炼铁、烧结行车人员考证,人数为10人。与此同时,在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了在7月接收的平沙锅炉班学员20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16人;8月接收了平沙行车班学员29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21人,及时填补了锅炉工、行车工离职给公司带来的较大人员的缺口。
二、常规培训管理情况
2.1培训设施管理情况:所有培训南水培训教室7月-11月使用83场,培训设施依旧保持原样,教室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有要求单位进行清扫卫生,并且每星期都有去检查实施情况,教室在使用期间,通过对各单位的协调沟通,没有发生一起在时间上有冲突的情况;409培训教室的使用,除了每周二、周五定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还用于了其余单位的培训、考试及会议,教室卫生每星期都有让阿姨进行打扫;关于电脑和投影仪的借用,由于培训设备欠缺,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有单位需要借用培训设备,每次单位借用都有要求其单位领导签字的申请单,至今没有发生培训设备异常现象。
2.2培训资料收集情况: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会及时催交各单位培训资料,7月-11月,共收集培训资料纸制版52份,见表:
培训资料收集时,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完全按照了资料提交要求进行的,这是提交资料的不足之处;同时,各单位提交资料时,没有要求其提供电子版,这是今后一定要进行改善的地方。
2.3关于特种作业台账的管理:自从8月份特种作业人员信息台账出来之后,依据台账的信息,都及时通知了单位需要复审的人员进行复审,没有因为一人由于通知不及时导致证书失效的情况发生。由于公司离职和入职的人员每天都处在变动之中,因此要求了各单位将部门台账每两个月将更新的信息发来汇总,等到年,即将由两个月提交一次新台账改为到一个月提交一次,以便更及时的掌握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信息。
三、培训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年度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公司领导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计划执行,若不能执行,应该提前告知并用纸制材料说明原因,这方面不少单位没有这样做。在年,培训管理员将加大对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监督力,每月月初将通知有计划的单位进行计划的落实,如不能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将要求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以备查验。
第二,培训资料提交不完整的问题。至目前为止,不少单位提交的培训资料并未完全按照规定要求提交,这也于单位培训管理员换人速度比较快有关系。年,将加大力度对这方面的管理,按照年检的要求,一步一步教会单位培训管理员怎么装订合格的培训资料,提交怎么样合格的电子版培训资料。
新时代下,不同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发展历史、企业的员工数量以及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领域等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尚有一些企业对于培训制度不重视,培训组织常常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进行培训,并没有发挥培训制度的真正作用。使得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实行培训制度。目前,企业培训主要表现在:没有规范的培训制度,在培训过程当中,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这种现象也导致了培训只是简单的走走形式,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培训。大部分企业领导虽然对于企业培训有一定的重视力度,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企业培训当中来,而且在进行企业培训过程当中,对于培训的责任没有明确的划分。一些企业部门认为,培训只是培训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并且企业的领导与直线经理之间沟通较少,企业高层领导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使得企业培训在资源上较为匮乏,大大降低了企业培训水平。在进行企业培训过程当中,对于培训教师的选择尤为重要。培训教师没有依据培训内容而进行培训或者在培训方法上存在着不足,都是导致企业无法顺利进行培训的因素。企业对于培训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使得企业培训得不到有效的监控。
二、创新企业培训制度的方法以及策略
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来制定企业培训制度
企业培训制度进行设计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进行。通过企业培训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都进行相应的提高,从而促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业绩都能有所改善,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完成经营目标。对于企业培训制度的设计还应根据中国现有的结构来进行。在进行培训制度设计时,要充分的体现企业的战斗能力以及价值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能够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高素质人才。在进行企业培训过程当中,不断地加大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员工进行企业学习的氛围,使得企业在进行培训时能够有明确的培训目标。企业的培训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进行企业培训时,要从全方位对于企业员工进行企业培训,使得企业逐渐走向正规化。在对企业培训制度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企业培训制度的长期性,这样一来,对于企业培训制度的稳定性以及连贯性都有着良好的保障。进行企业培训制度的设计过程当中,要对培训制度要进行标准化设计,并且使其在日常的培训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指导,使得企业所培训的内容在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能够真正的得到运用。
2.对于企业培训制度进行科学的设计
企业的培训制度在设计过程当中必须以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为基础来进行。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培训需求的调查,并且对于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岗位进行分类,根据企业员工的种类进行不同的企业培训制度设计。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受到相应的培训。在对企业培训制度进行相应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新员工、普通员工、初级管理领导、中级管理领导等各个层级对于工作能力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各个职能部门所需具备的各项专业技能,并对这些进行相应的企业培训制度设计。现阶段企业培训等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专门培养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又有培养企业未来中层管理干部的储备队伍,既能使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化,也能使企业员工尽快的掌握工作技能,保证企业培训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
3.对于培训课程进行相应的提高
在进行企业培训过程当中,培训内容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好坏。所以在进行企业培训内容的设定时,要选择具有特色的课程。针对企业员工的缺点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企业员工的素质以及工作能力不断的进行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企业培训内容主要是对于生产技能,以及工作能力的培训。并且在进行培训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员工在时间上的不同需求。对于培训课程的难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企业培训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保证培训拥有良好的效果。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种种考验后,仍继续发挥支撑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长足发展。
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呢?我认为建立科学、系统、完善、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建立企业培训体系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企业培训情况现状分析
1.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等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许多企业开始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型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但却往往忽视企业自身内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更多情况下主要是通过招聘等直接途径进行选拔和任用,很少在企业内部进行规范化的全面培养,甚至包括已经招聘进入本单位工作的人才,一旦引入,一般就不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提升性培训。往往是以业务性培训为主,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干什么。还少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在经费投入上,许多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投入方面,更加注重财力、物力等有形资产的投入,相对于人力资源的无形价值,财力、物力的投入和产出效能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人力资源的投入效果在短期内很难用量化的数据加以准确地证明,这也是为什么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许多企业每年用于培训的费用占全年利润的1%至2%之间,平均到每个人少之又少。
3.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低、培训缺乏系统性。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从表面上看,非常重视培训,但是往往是业务知识、短期性培训、岗位化培训为主,忽视培训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缺乏长效机制。培训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缺乏专业的方法和手段,不能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估,不能有效地促进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很好地储备和培养人力资源。
二、转变观念,重视培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以上企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当在思想上、观念上正确对待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明确培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才是做好企业培训的基础和前提。重视培训不能仅仅依靠企业个别领导或部分员工,而应该是把培训作为企业营造整体学习型组织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自上而下,给予培训正确的认识。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培训的主导性作用。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注意建立内部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更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2.中层管理人员应发挥纽带作用。而作为培训具体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同时又是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发挥良好的纽带作用,更好地配合完成企业内部横向、纵向、长期、短期等多种维度的培训实施工作、及时反馈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搜集实际工作的培训需求。
3.通过内部沟通及时反馈员工建议。普通员工作为培训的接受者,更多情况下是被动接受,可能由于培训设计本身的原因,存在比如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或是将培训结果与薪酬收入关联从而引起员工不满等等阻力,可以通过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反馈员工建议,并对员工的培训给予相应的激励,以培训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
在企业内部上下一心,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将培训无用论的企业氛围转变为努力营造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之后,这就给培训体系的建立构建了一个思想基础。与此同时,企业要给予培训相应的经费支持、鼓励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培训很贵,不培训更贵。”更多企业往往忽视培训的经费投入,直接原因就在于培训不像其它方面的成本投入,能够立竿见影、产生效能。但是,可以通过选择科学、有效、适合的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即使企业投入培训经费,但是由于员工的流失率、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率较高等原因,给企业考虑投入较大成本进行培训方面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经费上合理支持,就为培训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建立良好的前提和保障。
三、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
要改善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培训体系:
1.健全、完善企业培训制度
通过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工作流程等制度,将培训工作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和职责、培训工作的主导思想、工作内容等进行明确。
2.建立、健全企业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随企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相互关联的,培训机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将更大地促进培训工作的进行和开展,从而建立良性的企业培训运行机制。
通过对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等工作,建立与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相匹配的企业培训机构,如人力资源部所属培训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培训部等机构。同时,这些机构将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优化。
3.建立培训体系的模型和结构
通过对培训体系的分析研究,我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按类别、分层次建立培训体系结构。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主营业务、战略发展等信息的分析,可以进行分类别、分层次培训体系的建构。根据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因素,可以将培训类别分为企业文化培训、专业继续教育、专项主题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等。
结合类别再进行分层次培训体系的建构:根据公司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员工的成长阶段,专业发展方向、能力层次情况等可分为新员工岗前培训、在岗员工培训、专业发展与能力培养等。下面我就以上观点,绘制了企业培训体系简图。
培训体系简图:
(2)按培训工作流程建立培训工作运行体系。第一、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绩效与工作要求及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行深入分析。企业培训就是为了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员工之间能力的差距。培训的需求分析就是建立在完善的培训体制的基础和前提下,通过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员工个人需求分析,从而形成较为完整需求分析报告,作为培训计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据。第二、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年度培训计划、专项培训计划等,可以进行日常常规性培训、专项业务知识培训、普及性培训、小范围人员培训等针对性的培训。第三、通过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方法实施培训。内训、外训相结合,第一种是内训。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选拔内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型员工建立企业内部培训组织和培训队伍,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可能进行新聘员工岗前培训或相应专业技能性培训。第二种是外训。也就是送出去培训或请外部专家来到企业进行专项或短期培训。由企业请各大院校的教授或专门从事培训的专家到企业来,对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进行专门培训。第四、科学的培训评估和总结。培训是否有效,发挥的作用如何量化,目前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对培训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和总结。员工培训的评估标准可参考可卡帕切可提出的四个标准:①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意见或看法;②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等;③行为标准即员工在培训后的行为变化;④成果即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这四项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培训信息,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培训项目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设立培训评估标准后,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培训评估方法和手段。具体的评估方法有:控制小组法;事前事后测试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目标评价法等,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在进行评估时,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评估手段,如直接向上汇报、调查问卷评估、检查培训记录、跟踪调查等,在这些评估手段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训记录系统的建立,它往往是培训评估系统的基础,是整个培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五、建立适当的培训激励机制。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培训激励主要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一方面可以通过授予荣誉称号、给予企业内部的相应专业资质、外出学习等手段进行精神激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奖励、奖金奖品等方式进行物质奖励。 转贴于
总而言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于是,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企业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未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外企薪酬调查浮出水面[J].中国劳动,2000,(1)
一、前言
现代企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企业纷纷在内部设置专门的培训部门、建立完善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学习型组织,如华为大学、海尔学院等。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环节。培训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宝洁提供给应届生的薪水并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然而每年都有大量名校毕业生对宝洁情有独钟。原因就在于宝洁为每位员工都量身定制了一套个人职业发展培训体系。所以,优秀的培训体系不仅对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能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目前国内常见的培训模式主要来自西方,如系统型模式、过渡型模式、持续发展型模式等。培训隶属于教育,却又不同于学校教育。现代企业中的培训设计者套用西方模式,将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来执行,却忽视了培训的教学性。这种舍本逐末的方法导致很多企业培训流于形式:虽然制定出员工亟需的培训计划,可由于培训课程设计单一粗糙、学习强化不及时、考核方式不正确,导致员工在培训以后仍然无法提高绩效。我们应该综合运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等知识,以培训课程设计为核心,从教与学的角度上提高员工培训的成效,使企业的培训投入资本收益最大化。
因此,本文基于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为融入培训设计,以实现企业及员工绩效为目标,设计了一套基于ISD的企业内部培训模式,期望能给广大培训行业从业者一点帮助。
二、企业内部培训定义与原则
根据培训设计主体的不同,企业培训可分为企业外部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外部培训(简称外训)是指企业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将培训外包给专门的培训公司。由培训公司设计、开发并实施培训。企业内部培训(简称内训)是指企业培训部门以企业文化为背景,根据企业及员工需求,自行设计并组织实施培训。企业内训投入成本相对较少、培训设计人员对于企业现状比较了解。因此,现代大型企业多采用企业内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
企业培训不同于教学,它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企业文化导向性原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精神财富,培训设计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如果员工对于企业文化不认同,企业的培训永远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设计者在设计培训的过程中应结合企业文化,在教学上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使员工从心底认同企业文化,这样员工才会忠于企业并高效能的为企业效劳。
(二)企业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一致性原则
由于培训在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者应使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如果一味地只强调企业目标而不考虑员工个人情况,只会打消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尽量在最大程度上使两种目标相一致,这样企业才会乐于出资培训员工,员工也会积极主动响应培训。
(三)企业培训效益性原则
对于企业来讲,对员工培训是一种投资行为。培训设计必须紧凑安排培训中各项事务,使培训投资收益最大化。
(四)企业培训效率性原则
企业培训通常占用员工的工作时间。一旦培训时间过长,既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也会打断员工的个人工作安排。所以,设计者必须合理的安排课程,既要考虑员工接受知识的能力,又要考虑到培训的效率。
三、基于ISD的企业内部培训模式
基于ISD的企业内训模式将培训分为四个阶段:
(一)培训分析阶段
进行培训分析是为了确保培训规划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培训分析包括:培训对象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分析、培训经费预算等四个部分。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帮助员工分析自身现有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措施,从而提高个人绩效以实现企业培训目标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有三个阶段:需求信息收集、需求信息分析、需求信息整理。收集培训需求信息时,可以综合使用调查问卷法、座谈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全面把握员工的需求。制订培训需求应结合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只有在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培训的开展才会有意义。
(二)培训设计阶段
培训策略设计阶段包含培训组织策略、培训传递策略、培训管理策略三方面。培训组织策略指有关培训内容应按何种形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培训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培训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培训任务,培训采取的活动结构。如课堂讲授、参观、讲座、素质拓展活动等。培训传递策略设计是为实现知识向培训者进行有效的传递,而采用的传递媒体。不同内容的课程所采用的传递媒体不同。设计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递媒体。如课堂培训主要是讲授-接受方式,可以运用幻灯片、投影仪等;实际操作课可以到现场演示,这时生产设备也能转化成培训传递媒体;远程培训时运用Internet、视频会议系统等。培训管理策略是指培训中应安排专人负责培训中的各种事务,对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以确保培训的正常进行。如设备管理组负责培训中设备的正常运转、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后勤组为培训做好后勤供给等等。
培训资源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培训教学软件资源和培训硬件资源。培训教学软件资源包括课件、教材、作业、试卷等。培训硬件资源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电视、培训场地等。培训设计者根据培训策略设计落实培训所需各种资源。在这个阶段,培训设计者还应以协助者的角色参与辅助培训讲师编写培训教材、备课、制作幻灯片;向设备管理部门申请培训所需设备。
根据前两阶段所做的分析和设计,培训设计者可以正式撰写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地点、培训资源、绩效评估。
(三)培训实施阶段
培训实施阶段中会出现的问题是无法预知的,培训设计者应在这个可变的环境中尽量降低干扰因素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根据培训管理策略设计的具体方案,培训中各类行政事务管理人员应该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如培训资源管理人员确保培训中各种资源的正常供给;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日常事务,设计培训员工考勤表、员工培训情况记录卡等多种表格,控制培训进程,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行政人员负责教材的印刷、培训场地的租借等相关事宜。总之,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应确保培训资源的供给、培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过程的控制。
(四)培训评价阶段
评价工作是对培训的总结和整改,需要系统的考察整个培训效果。调查的对象有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行政事务管理人员,以形成对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本身的一个三维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培训评价是培训的终结,也是培训的开始。培训评估报告总结了本次培训的优缺点,是培训设计人员分析整改培训体系的重要依据,对下一次培训设计有的指导意义。
四、基于ISD的企业培训模式的特性
基于ISD的企业培训设计模式结合了教学设计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强调了某些重点过程的分析:
(一)对培训对象的学习特征分析
培训是为培训对象设计而不是为培训内容设计。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的具体实施内容也不相同。分析培训对象的群体特征,包括才能倾向、动机强弱、现有水平以及其他特质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从培训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职位、受教育程度)、现有水平(工作能力、绩效考核、各方面评价)、学习风格(行动型、思考型、理论型、实用型)三方面对培训对象进行分析。如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培训对象,培训可运用授课、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能力素质;对于工厂的操作工,培训的设计应注重技能的培养,培训的教材设计应通俗易懂、培训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二)对培训目标进行量化
根据学习理论,学习主要有三类:认知领域学习、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情感态度领域学习。量化的培训目标能指导培训设计者设计合适的培训活动;帮助培训讲师优化培训课程;使培训对象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可以通过考试、操作的方式达到量化学习目标。如考核公司规章制度,考核成绩达60分以上为合格;新机床的操作,生产产品合格率达80%以上为合格。对于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考核者可以对考核对象的日常行为的进行观察或运用情境式考核方式,并制作相应的考评量表来考核。
(三)基于ISD的培训设计阶段
培训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设计却是现阶段所有培训设计模型中最薄弱的一环。培训设计者应充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思想来设计教学。教学系统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交互过程,只有当学生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个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如讲师课程内容难易度、讲师授课的风格、教材编写的是否科学、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后强化练习是否及时等等。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课程才可能最大效度的激发培训效果。
五、总结
基于ISD的培训模式在实现企业绩效前提下,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设计培训课程,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要求。此设计模式层次明确,任务具体,设计步骤详细。最大的特点是将ISD融入培训设计,使培训更专注于教学。
我国的培训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学科的专家,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对培训设计做了大体框架的搭建与建构。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培训设计始终是教育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培训的主体是人,核心是课程。在宏观上,培训设计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以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为其设计合理的培训体系;在微观上,培训设计者应该从教学设计出发,详细安排培训的具体设置。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开发出合理的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3、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二、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所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领导重视度较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此有人称之为这是一个快餐时代.这是一个都讲究速度的时代,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现代人都比较的浮躁.企业更是如此。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很多时候企业领导者都只注重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忽视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市场调查发现.一些小型的公司重视技术生产.盲目的跟风没有较强的工商管理意识。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都没有''企业培训师”这样重要的职位.甚至认为是此职位P、是一个虚职.完全没有设立的需要。企业领导者R会对员工强加工作任务.忽视了对员工管理的培养.P、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置长远目标与不颐.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正规的工商管理培训没有得到企业上层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二)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企业高层领导者在思想意识上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很多的企业都没有相应的企业培训师。企业培训师是受过正规的专业知识学习的综合性人才.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闬和意义.能够利闬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但是很多的企业都P、是派部分的领导参与学习实践.我们要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企业的发展不是靠领导个人.而是靠公司全体的职员共同努力.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仅仅靠少部分人是坚决不够的.应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得每一个公司参与者都有参加企业培训的机会.应该在实际发展中不断的提高公司职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不要让工商管理培训变成一种形式.应该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
三、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我国培训市场来看.我国培训师人才匮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的扩大.企业培训师已经逐渐演变成高薪职业。优秀的企业培训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一方面他们对经济、管理、法律等都有着专业性的修养.著名的企业培训师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根据学员的授课情况运闬理论结合实践的案列积极调动现场的氛围。
因此企业培训师是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职位.企业培训师有助于改善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企业领导者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培训师的积极作闬.不断的提高公司的培训师师资力量.定期定点的对公司职员进行培训.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师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很多的企业培训师P、知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有实战经验.在对企业学员进行授课的时候也是死气沉沉.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很多的学员听不进去那些死板的理论知识.这就达不到企业培训的目的;与此不同的是高级的企业培训师能够熟悉企业体制.能够从实际出发,将生硬的理论变得活泼生动.使得学员学习起来轻松简单.在讲台上能囝文并茂-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有着极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在课下与学员打成一片.虚心的听取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这就达到了企业培训的目的。
公司在聘闬企业培训师的时候.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对企业培训师严格把关.从思想、政治、人格等多重方面进行考核。一Z卜优秀的企业培训师有着较强的专业知识.但这仅仅是基础.他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理论。其次企业培训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对待工作积极认真.为人诚恳.能够虚心求教.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策略。最后企业培训师应该有着严的自我约束力.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吸取新的工作经验.能够广泛的与国内国际工商管理交流会交换自己的管理培训心得.此外.企业培训师还应该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切身从企业的发展和长远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二)加强对企业职员的考核力度
有些传统的企业培训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培训的效果.即使有考核制度.也是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很多的企业培训采取的是单一的授课模式.课堂内容生硬死板.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面对良莠不齐的企业培训师水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训效果收效甚微.应该不断丰富企业考核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企业考核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我们是生活在一言息时代.R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淘汰.才能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成为中流破柱。根据调查发现不管是大中小型企业都会定期派一些职员进行出差.给予足够的实战经历.但是很出被派出去的学员P、是抱着试一试看的心态.甚至有的人把出差当成变相旅游.拿着公款进行私人享受。针对以上种种.企业应该从思想意识上扭转职员的错误观念.实行定期的出差学习考核。根据出差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汇报工作.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书面上的。之.对那些不思进取.浑水摸鱼的职员进行一定程度批评。企业要随时关注学员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态.要不断地加强对学员的精神教育。
中小企业培训之一、确定目标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首先要在中小企业培训计划中确定需要通过培训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要提升销售业绩?还是要促进团队合作?或者是增强技术研发实力?因为中小企业的培训预算有限,所以,培训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及可衡量性,以
便在培训过程中有效地检查培训效果,并进行相应的培训评估。
中小企业培训之二、培训与业务合体
最好的中小企业培训最能够得到企业重视的一定是跟业务相关的培训,业务是任何一家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绩效,对公司战略实现及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只要找到业务的痛点,设计好培训内容,邀请企业领导亲自坐镇,
效果应该不会太差。受训者也会比较愿意参加,因为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同时还可以提升技能,顺带的提升个人收益。
中小企业培训之三、培训方式
A、建立企业内训制度,传、帮、带、先进人员、技术业务精英或部门负责人进行内训、分享、学习等;或是外出学习的人员转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内训,HR可以开展企业制度、文化、礼仪、心态及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
B、网络学习,现有许多的网络学习,成本低,灵活性好,选择范围广等特点,可由HR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让员工自行业余时间上网学习,再规定相应的时间须达到学习时长及通过考试等,来促进员工学习的风气,提升
员工整体技能。
C、可选择管理实战经验较丰富的公司进行咨询管理培训,这一般是企业遇到瓶颈或是难题时选择的较好的方式之一。
中小企业培训之四、选择讲师
确定好培训形式后,接下来需要选择培训讲师。培训讲师为外部讲师和内部讲师两类,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者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人员,可以作为内部讲师,就一些常规性的学习做出指导和安排,而涉及到外训或者企业内部人员无法讲
授的,就需要聘请外部讲师。培训讲师在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仔细斟酌,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时,可以根据培训课题,制定讲师的符合条件,或者注明备选的讲师姓名,等到具体培训时,再最后确定最终执行培训的
讲师。
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从个体层面上看,培训可以使员工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思想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从组织层面上看,企业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事故发生等,进而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生变化。企业要想永葆生产经营的活力,就必须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加强反应速度,迅速调整生产或服务策略,从而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培训的及时跟进。系统、有效的企业培训可以使企业员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有效地保证员工能力与企业需要协调一致,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维持企业内部经营运作的稳定和谐,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人力资源的战略优势,持续地发展下去。
一、国内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培训对员工、对企业都有着不胜枚举的益处,但近期却有研究表明,广泛地培训不仅没有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感,反而使得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显著下降。这一结论大大出乎研究者的意料,进而研究者考察了培训对企业层面的效用和效果。结果却并不乐观,许多企业尽管对培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培训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实践结果与管理理论背道而驰,究其根源终于发现,问题并非出自理论本身,而是国内企业的培训实践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查和他人的研究综述,现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培训理念认同度不高
许多企业对于培训的作用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培训仅仅是员工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培训实践中,不论是企业高层,还是负责培训的专员,对企业培训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培训过程不能严格把关、敷衍了事,从而导致企业培训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够理想。培训效果的不理想造成了企业对培训价值更大的认识误区,企业高层对培训的忽视和不信任态度以及企业员工对培训的反感进一步阻碍了企业培训效果的发挥。这种恶性循环使得企业培训无法有效地改善员工个人工作绩效以及企业整体的经营业绩。
2.缺少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无论为员工提供何种培训,其目的都应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服务。然而在企业实际培训的过程中,许多培训与企业需求脱节,没有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结合,同时又缺乏对员工自身需要的考虑。企业目前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大部分企业忽略了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作用,不能形成科学的需求分析制度,只凭经验或想当然地确定培训内容,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缺乏战略眼光,对企业整体的人才需求缺乏全面、系统和长远的科学规划,在员工培训上出现了南辕北辙的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人力资源的闲置和培训效果的缺失。
3.缺乏形式上的多样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不少企业培训存在一些诸如语言晦涩、观念陈旧、内容肤浅、培训方式单调等方面的问题,无视企业成年员工的接受方式,依旧采用学校中的灌输式教育,缺乏互动,缺少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训练。这种缺乏创新和变化的“一贯制”培训方式,在企业培训中并不鲜见,许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只注重完成培训任务,忽视了课堂氛围的营造,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训练。单调的授课方式势必使员工难以提起兴趣,枯燥的理论知识同样会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训课程因此毫无吸引力,培训效果也大打折扣。
4.忽视对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和反馈
许多企业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缺乏对培训评估的投入,甚至不了解该如何采用有效的评估方法。有的企业培训随着课程的结束便戛然而止,对培训效果丝毫不关心,丢失了对培训结果的反馈。即便有些企业对培训进行了评估,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并不完全科学,有些只是请员工为培训师打分,或者口头询问员工对培训是否满意,并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在少量能够对培训效果进行一定评估的企业中,大多也仅局限于培训项目本身,并且多在培训项目刚结束的时候进行评估,而忽视了用后续的实际工作来进行评价,忽略了培训项目与企业长期绩效的联系,造成了培训与实际工作效果的脱节。
上述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培训多流于形式、不符合实际需求、培训积极性低落等问题,没有发挥出企业培训应有的作用与效果。
二、基于培训研究能力的企业培训效果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基于组织动态能力的视角,本研究提出培训研究能力的概念。培训研究能力是指企业在进行培训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具备对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效果等环节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培训研究能力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可以提升企业培训的作用和效果,可以对企业培训进行更科学的监管。
对企业来说,所处的行业不同会使企业具有特殊的行业性质,即便是同一行业,也会由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自身资源不同等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市场上能为企业提供的培训由于其经营性质更多具有通用性,因此,这类忽视了企业特殊性的通用式培训能为企业提供的帮助一定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只有针对自身特殊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注重和加强企业的培训研究能力,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培训项目,才有可能使企业培训真正有效地开展,才能够通过培训切实提升企业的业务优势和竞争力。
根据培训发生的不同阶段,研究者将培训研究能力分解为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对培训需求的研究能力
培训需求是企业培训工作的起点,需求分析能力对培训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需求对象上来看,可以分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员工的个人需要两个层面。在企业层面上,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着眼,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培训需求的要求,研究企业的经济基础对培训需求的制约,研究企业的人才结构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培训工作符合企业的战略要求,进而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在员工层面上,要深入研究如何将员工的兴趣、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据此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够将自身的职业兴趣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使得员工在培训中能够充分挖掘个人潜能,从而增强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目标。
从需求分析的具体研究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层次。组织分析应包括组织目标分析、组织资源分析及组织环境与特质分析。工作分析的目的就是获取有关工作活动的详细描述,其中包括员工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成功的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人员分析有助于了解培训对象的特征,通过分析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的差别,可以更好地发现培训的必要性、掌握培训的重点方向、确立培训的关键知识与技能要求等。这三个层次的培训需求研究,是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原则的根本保证,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基本前提。
2.加强对培训方式的研究能力
企业的培训对象都是成年人,不同于高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其自身的行为习惯与心理特点,对培训方式的研究应根据成人的知识背景、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开发适合于成人学习的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同时,培训方式的选择离不开培训师对课程的设计。企业应该从引进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着眼,研究如何提高培训师的能力水平,帮助培训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培训研究,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活跃培训课堂。更重要的是,要为培训师提供接触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培训师切实了解到企业和员工的实际困难,从而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3.加强对培训评估的研究能力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推动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原动力。在培训评估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排斥主观臆断,真实反映培训的实际效果;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确立科学、可行的评估标准,因为培训成果具有多因素、多变量、界限模糊等特点,合适的评估标准对于提高评估质量、发挥评估功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将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等多个层面的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评估培训的整体状况;需要发挥培训评估的诊断功能,以评估结果为基础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培训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与培训师之间的沟通,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企业培训的效果与存在问题,从而为培训工作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获取多方面的建议与支持。
一、前言
随着我国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环境更具多变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求企业的员工能够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生产出新产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培训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成熟的企业培训有助于企业制度的落实与深入人心。在培训中,员工不断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明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念,加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没有培训或者培训不完善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企业文化。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培训指引发展的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培训能持久、有效、健康地开展下去。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此企业培训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企业文化才能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真正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三、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培训分析不到位
一个企业的需求分析,必须从企业、工作、个人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进行企业分析。企业分析指确定企业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
差距。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混乱
1.培训内容选择没有针对性,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没有因人制宜,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而大多数公司在这点上没有具体的分析,就盲目的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具有单一性,没有多大的效果。
2.培训日期的选择没有合理性,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计划定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定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出再培训的成本。
(三)监督手段不力和沟通渠道单一。
在培训中,往往出现培训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培训过后才进行简单的测试。另外,在培训中,学员和培训师缺乏沟通,培训师往往还是习惯于填鸭式的灌输。由于沟通存在问题,就造成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学员学习效果很好、获益匪浅,而有的学员却所学甚少。
(四)员工漠视培训
员工对培训往往有逆反心理。有的认为是企业心血来潮;有的习惯于现有状态,害怕思维刷新;而更多的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对企业对自己的重要性。
四、解决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措施
(一)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扩展企业培训的功能
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形成一种制度文化,促使所有的人员都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既分享经验,又锻炼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公司必须规范员工的权利义务,协助员工进行知识经验的归纳总结,帮助员工提高分享技巧能力,并在制度上确定分享的周期、方式、以及晋升的条件,从各种渠道激励员工不断地学习成长,进行知识分享的欲望,从而达到保留企业智力资本的目的。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企业达到“人走了,知识留下”的目的,这是一个企业培训体系充满活力的象征。
(二)整合及完善企业的培训管理
企业培训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得到事倍功半的作用。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得每个步骤都遵循较为合理的章程,而不是随意盲目地执行,以使得企业的培训投资真正落到实处。
(三)创新培训方式和理念
更新观念,认识培训的真正价值。从整体来说,培训的价值主要有:建设企业文化;塑造心理导向;实现知识技能建设。只有正确的引导,才使得企业管理者正确理解、认识培训。企业若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培训,首先传递的是这样的信息:这是一家尊重员工、鼓励个人发展、对未来有着良好期望的企业。而这样的信息则会反映出企业具有优秀的、双赢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外包;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问题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的
中国的服务外包业迅速发展。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服务全球化和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企业培训外包也是企业服务外包的内容之一,企业为什么将培训业务外包给其他的企业或机构,企业将培训业务外包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企业外包的培训其质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单位情境、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的氛围中,其表现形式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二)研究问题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在服务外包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将培训的一部分或全部交由学校或其他企业,在拥有人才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中,其接包能力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这个问题可以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具体探究:
1、高职院校具有哪些接受企业培训的优势,与其他培训机构相比,有哪些劣势。
2、企业将培训外包给高职院校或其他企业的原因或影响因素是什么?
3、影响高职院校服务外包接包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培训外包与学校接包之间有什么的联系。
(三)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1、服务外包
“外包(Outsourcing)”这个概念最早是由Gary Hamel和c.K.Prahalad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的,意思是指“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分包给其他企业承担,而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国内学术界田晓军(1999)和李元旭(2000)等,基本都从对服务外包概念的引进和解释开始。国内学术界对服务外包基本认同的内涵界定,认为服务外包是企业将内部的某些价值链环节或流程外包给其他服务公司去承担的一种商业模式。[1][2][3]
2、培训外包
培训外包是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中的一项业务。传统的IT企业内的培训通常由企业内部的培训部、行政部或人力资源部来承担,专职人员负责培训的运营和管理。而培训外包则由企业外部的专业培训供应商来经营,培训人员的数量、质量和培训目标根据企业提出的培训需求来决定,培训供应商不仅具有专业的培训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而且也能够作为企业内部培训咨询专家并能提供更完善的培训服务。[4]
培训外包是指组织将本来应该由内部人力资源开发部门行使的部分或全部人力资源培训职能,以委托和的形式交给组织外部的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一种模式,从而使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和人员得到精简。[5]
(四)研究框架
本研究致力于探究高职院校承接企业培训外包能力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得到一个基本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本研究是基于企业培训服务外包的角度,涉及两个主体,一个是企业,其行为是发包,另一个是高职院校,其行为是接包,这两者也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通过这个架构,对高职院校承接企业培训外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图1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及资料的处理
(一)对质化研究的选择
质化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整体观”和“情境性”为核心概念的探究形式,它重视社会情境的整体性,重视研究现象中“人、事、物、情境”之间的互动,重视符号语言的功能与指涉、现象产生的意义,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自身的反思与反诘(Patton,1990,p37)。
根据质化研究的这种特性,在了解高职院校的内在劣势和业已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时,只有深入其中,将特定的人、事、物和一定的情境相结合,才能比较全面地分析学校接受企业的培训外包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的,也才能立体式或从整体上把握培训外包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高校的氛围、不同领导风格与决策风格对学校接受企业培训的影响。
学校文化也是一个难以用量化来确切衡量的概念与范畴,而其影响力与渗透力却是无处不在甚至根深蒂固的。其真实内涵也只有深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对于要不要接受企业的培训外包,又由谁来培训,其中又夹杂着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关系,这也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或深入特定的情境中才能确切知晓。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根据罗伯特q殷不同研究策略适用的情境(Yin,2002,p.5),档案研究可以不关注,也可以关注当前事件,历史研究不关注当前事件,而观察关注当前事件,对于本研究来说,分析高职院校对企业服务外包的接包能力,既要关注历史,又要关注当前。所以,在资料收集的方法上,本研究除了采用历史研究与档案分析之外,还采用研究观察、实物和访谈的方法。其中,以档案分析和访谈方法为主。
1、观察
本人的学校管理工作涉及与企业培训的相关工作,在接受企业培训外包业务的过程中,观察其影响因素,另外,利用工作的机会接触成人教育部门和其他与企业有接触的部门,观察影响学校承接企业培训外包业务的有关因素。从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可以作为一个参与型的局内人,又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型的局内人来进行观察。
2、实物
实物主要是查阅相关的教学文件、教学档案。从教学的相关实物可以反映出校方对承接企业培训所持的态度与理念,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
3、访谈
影响学校接包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共同影响到学校承接企业培训的质量,这些作用的方方面面有其整体性,有其情境性,不是简单地通过观察和实物所能了解到的,其作用机理也不是简单地通过观察和实物所能了解到的,更何况,有些主观性的因素也无法通过观察和实物所能得到,比如说,一个决策出台的背后的体制或人的因素,这些东西无法通过实物得到,这样,访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此项研究的许多内容适合采用访谈的方法。例如,企业将培训外包给高职院校或其他企业的原因或影响因素是什么?影响高职院校服务外包接包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培训外包与学校接包之间有什么的联系?在特定的学校文化氛围及特定的体制当中,其影响因素和表现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深度访谈获得。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拟定初步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的内容包括被访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与访谈主题相关的内容,根据访谈提纲的相关内容对访谈有一个基本的控制,同时,适时地做一些改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问题。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确定访谈对象和方法均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为前提。对于访谈大多采用目的性抽样,参照迈瑞尔姆(Merriam,1988)非概率性抽样策略,从中选择方便性和关键性两个标准选择访谈对象。
(1)方便性:在本研究中,可以选择的访谈对象有高校中参与或从事外接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有外包业务的企业管理人员等,为方便研究,也为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我会选择能与我进行有效沟通的,在我面前畅所欲言的受访者。出于方便性的考虑,我会选择我工作单位的同事、在高校从事成人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我的同学、在企业管理层工作的我的同学。
(2)关键性:从本研究来看,关键性的访谈对象是从事相关工作或有类似工作经验的相关人员。包括:高校中参与或从事外接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有外包业务的企业管理人员等,显然,他们的经验与看法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根据以上两个标准,在研究选择高校和企业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征求受访者的同意,予以录音,选择受访者有较为宽裕的时间,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另外,保持与受访者的互动,既要围绕主题又不拘泥于主题,想办法让访谈的内容深入而具体。
(三)研究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1、观察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观察的资料按时间、地点及相关事件进行整理,对每一事件与事实进行分析,写下个人的思考与感受;其次,对收集的观察资料提炼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理论框架。
2、实物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参照研究问题和框架,详细地查看有关实物,对实物资料按时间、地点进行整理,记录与每一实物相关的事实,并对事实进行分析,写下个人的思考与感受;从事实与个人的思考中提炼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归纳,丰富理论框架的内容。
3、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结合访谈提纲,把录音资料整理成文字资料,对文字资料进行浓缩和集中,并归类整理分析,对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
采用斯特劳斯和考宾(Strauss & Corbin,1990)所提倡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搁置自己个人的“倾见”以及已有的理论“定见”,让数据说话,从以上资料中归纳出共同的模式和主题,对照研究设计所确定的研究框架,丰富或修改研究框架的相关内容。[6]
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信度和效度上有不同的见解。它一般不讨论信度问题(陈向明,1996)。本研究希望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研究的效度:
1、通过“三角论证”(triangulation)的方法来提高研究的效度。“三角论证”的方法是普遍使用的提高效度的方法。在本研究中,访谈对象有高校中参与或从事外接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有外包业务的企业管理人员,这就是一种互相论证提高效度的方法。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进行对照,以此来提高效度。
3、注意搜集资料的科学性,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性来提高效度。
四、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自身的局限性。本文基于服务外包发展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从企业培训外包和高职院校接包的视角,研究高职院校接包能力的问题,这个主题涉及面较广,本人知识有限会直接导致对该问题的整体把握性不强;另外,本人对质性研究的知识不足,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经验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对研究过程的把控,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
2、研究设计的局限性。自身的局限性会导致研究设计的缺陷,进而,降低研究的效度。(作者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类别与编号:《承接与转型――皖江城市带服务外包接包能力研究》(项目类别: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SK2012B294
参考文献:
[1]武力超.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11.
[2]张婷婷,黄玉杰.关于服务外包的研究综述:现状、问题和趋势[J].海南金融,2014,05:75-78+88.
[3]郭锐,陈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J].行政与法,2013,12:73-77.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095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同时往往也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精神和能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做好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实是目前所有企业要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企业培训则是最为现实的途径。因此企业管理者需通过各种社会途径建立培训体系、开展企业培训,保证企业综合能力能得到不断提升。
1胜任素质的概念和企业培训体系的意义
基于目前企业发展模式,可将胜任素质定义为:在既定的企业环境背景下,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秀成绩所需具备的各类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行为特征。胜任素质模型则是指做好某一项特定任务时,员工所需具备的胜任素质总和,主要包括行为等级指标、胜任素质名称和定义三个要素。胜任素质为企业组织水平、工作分配和人力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价值,是企业工作岗位中影响员工业绩的所有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深刻反映。
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需的途径,是现代企业增强自身实力的必经之路,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让员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能完全胜任工作,让人力资本持续升值,促进企业业绩和未来战略规划的实现,这一措施成为目前多数企业的共识。企业培训不仅能强化员工的基本素质,使员工在精神层面上更容易与企业达成一致共识,从而将其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满足员工个体发展需求的同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能提升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积极奋进的企业文化。
2企业培训现状和问题分析
21企业培训无法实现思想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就笔者对目前企业的培训调查了解中得知,很多企业陷入了培训的怪圈:不进行员工培训则无法统一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的思想,员工的工作素质得不到提升,无法形成凝聚力的团队;但很多企业即使进行了培训,往往也收效甚微,主要问题表现为:培训讲师讲得振奋人心,热血沸腾,但员工一回到工作岗位立马懈怠,培训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讲师所讲的工作理念和技能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应用和落实,培训的投资未得到回报。笔者在对X公司企业培训的方案分析中总结出以下原因:影响培训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培训手法、方案设计、培训动员和后续评定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岔子,培训就起不到良好效果。
22缺乏员工胜任素质培训的需求调查
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前提,无法准确把握培训需求,培训就成为了空壳之物,实质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目前诸多企业在培训时盲目跟风,未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单纯地为了培训而培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23培训讲师素质不一
很多企业内部未配置专职或兼职的培训讲师,因此只能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训,而培训机构往往对企业内部运行了解不深入,在教材编纂和培训经验方面较为欠缺,无法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对口。事实上,每个企业无论是在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存在价值或是工艺技术等方面均有独到的一面,但这种独特性在培训中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给接受培训的员工一种与现实脱节,好高骛远的感觉,难以与讲师达成思想共鸣,遑论理论联系实际。
24培训职责划分模糊
很多企业将培训划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责,将与培训有关的事宜全权交由人力资源部门管辖,导致人力资源部门培训工作产生孤岛效应,各项职责划分不明,看似与企业各部门联系密切,但缺乏实质性的信息交换,仅仅依靠闭门造车的培训模式,所拟定的培训计划往往脱离实际,得不到其他部门的认可,而其他部门也只是代表性的派员工参加培训,并有可能因此而产生因培训影响了部门工作的抱怨心理。
3基于胜任素质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策略
31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模型分析
要将胜任素质理论引入企业培训体系中,需要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整改,基于胜任素质理论的培训体系与传统基于岗位的培训体系异同如图1、图2所示。
图1基于岗位要求的培训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2基于胜任素质理论的培训体系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基于岗位要求的培训体系是以工作分析为培训基点,仅仅局限在知识、技能等表象内容上,而胜任素质理论则是从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表现特征为基点,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多元分析,所涵盖内容相对丰富,包括以岗位要求为基础的一些潜在特征。此外,胜任素质从员工业绩差异分析入手,使分析结果与绩效存在较高的符合率,借助胜任素质可有效改进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而针对各类企业的独特之处拟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全面提升培训实质效果。
32培训前做好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培训需求主要依托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核心竞争力、年度经营目标、员工业绩和行为考核以及各部门职位运行状态等因素,因企业内因和环境外因的变化,对员工胜任职位的能力产生要求,因此才能产生培训需求。企业培训实质上就是帮助员工查漏补缺的途径,培训前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将在全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调查分析时,企业内因可从员工个人知识、工作态度、所述部门、能力现状、核心素养进行需求调查分析,外因可从竞争企业的能力现状、市场导向对职位的要求、行业业务重点等方面进行调研。
33利用员工胜任素质模型进行培训方案拟订
根据目标胜任素质的相互关系、结构进行培训课程的立意和布局,将课程架构与培训需求挂钩,实现优势资源匹配,课程的重难点选择应与培训需求的重难点相符。
34做好培训师资力量建设和管理
若企业讲师为内部培训师,应要求其既熟悉企业业务,又在专业领域较为擅长,同时要求内部培训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培训讲解,可从企业各部门表现优异的员工中选拔,一般由企业顾问、中层管理人员、权威专家等人员组成。若企业委托外部培训机构代为培训,应提供各种企业资料,与讲师达成共识,并选拔内部人员参与课程开发,向讲师开放公司资料库和书籍,并与讲师共同制作TTT培训课程,对员工展开培训。
4结论
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培训体系能为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指导意义,无论培训内容的传统与否,培训模式的大小与否,均需以胜任素质理论为依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培训能获得实质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培训;必要性;问题;对策
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核心内容。在企业中,更被视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联系纽带。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中小企业培训与开发功能都在加强,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是,目前的中小企业培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问题,本文从中小企业培训的必要性着手,研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中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中小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强,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投资,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培训更应是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董福荣(2006)通过研究得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约在3-5年,而美国则是7-10年。他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其重要原因之一[1]。武瑞营,于玉平(2006)指出培训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员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员工来说,通过培训可以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对企业来说,加强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是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其适应市场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2]。
二、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培训虽然在迅猛发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我们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够找出其内在原因,对症下药,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培训认识上的问题
涂云海(2010)认为中小企业培训认识上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为培训而培训,缺少培训计划,培训没有得到领导层的重视,导致中小企业决策层不愿意为培训配给足够的资源;二是把培训看成是一项成本,认为培训不能增强企业员工才干,反而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耗费员工工作时间;三是缺少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质量没有保障[3]。而马大伟(2010)在认识问题上面着重强调了中小企业的培训只是重视技能培训,轻视做人做事的培训[4]。魏国华(2010)指出了企业的观念上的致命错误:企业没有把培训看成是一种投资。他指出,中小企业如果想发展成为一个大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树立“培训是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培训是永不折旧的投资”这种观念[5]。
2、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吕小瑞(2006)具体分析了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问题,他认为多数培训内容安排欠科学;培训对象选拔方式不够公平、民主,因为有的企业培训经费、机会有限,无法满足每一位员工的需求,有不少企业错误地认为直接由领导决定挑选培训人员比较直接省事,而这种方式最容易挫伤员工培训的积极性[6]。蔡志成(2007)认为多数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与员工培训需求脱节,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闭门造车”的现象较为严重。2/3的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忽视了培训需求分析,随意性较大。因此,员工对企业培训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受训人员中仅有5%认为培训有用,45%认为有一点点用,50%认为完全没有用。他还指出,多数企业对培训缺乏评估,许多中小企业在培训后没有进行过培训效果评估,究竟企业安排的培训效果如何,是否对员工有所帮助,讲师授课风格是否符合员工的口味,培训负责人不得而知[7]。江荣华(2009)则从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出发,指出了中小企业在开展职工培训方面遇到的困难排在首位的是经费不足,其次是任务紧和缺乏培训力量。中小企业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很少,而且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忽视系统、长期的培训。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很多企业和公司师资以内部讲师授课为主,内部讲师的人选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培训讲师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导致讲师素质参差不齐[8]。魏国华(2010)指出了中小企业的培训只注重形式和数量,忽视了内容和质量。
此外,江历明(2007)从其他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培训的问题,他指出了政府政策的导向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以立法推动培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而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的性质与特点等原因,虽然国家对企业岗位培训与职业训练有要求,但更多的是停留在鼓励、引导等方面,措施不配套,缺乏明确惩罚措施,这也是造成目前中小企业培训动力不足,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还有培训机构的问题,其中包括培训机构的设置问题、资金与时间问题、培训方法问题、配套的政策问题。
以上所述的关于中小企业培训的各种问题,研究和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领导层对培训不够重视。第二是从员工出发,即现在的培训并不能真正迎合员工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培训之前的准备工作不足,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不具体、不全面。第三是培训本身的问题,半数以上的培训,对员工没有考核机制,对老师没有评估机制,这样的培训使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为只有将培训与激励、反馈机制挂钩,才能有力地激发双方面的动力。
三、解决中小企业培训问题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培训在认识和实施上的问题,很多著名的学者对怎样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董福荣(2006)提出转变观念是前提,特别是要转变企业主要领导的观念,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对个人、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无害的,认识到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经费落实是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国家相应投入或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第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的培训,并给予某些方面优惠。第三,鼓励大专院校与中小企业联姻,实现校企双赢;形成机制是关键。周海滨(2010)也首先提出了转变观念,他说的“转变观念”是指转变人才观念,是指我们不能对“人才”要求过于完美,并且应该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周海滨同时还指出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的重要性,整个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9]。关于形成培训机制,潘雪桂(2009)提出了细致的理论:第一,确定培训目标。分清需求主次,检查可行性,设计目标层次。第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设计,选定培训机构,选择培训方法,培训课程设计。第三,实施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师,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实施的后勤保障,注意过程控制和计划调整[10]。李颖(2009)针对中小企业培训中的问题提出了战略过程模型,模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组织的评估,主要指组织目标,组织优势和劣势的内部和外部分析;二是职能定位,指在一个更大的组织范围内考虑培训和开发的地位和作用;三是项目实施,重点在于项目实施决策,确保培训和开发计划能够成为常规管理方法的一部分[11]。
此外,李冬契(2010)提出了五点建议。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完善相应的制度;重视培养企业文化优势;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加强团队的整体培训[12]。谢彬(2010)从受训者绝大多数为成人的角度,指出了培训的方法要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一是成人是通过干而学的;二是成人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来学习的;三是成人学习带有鲜明的实用性[13]。李娟(2010)给培训提出了新的思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E-Learning(电子化学习)正好能有效地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遗憾。E-learning是指由网络电子技术支撑或主导实施的教学内容或学习,它以网络为基础、具有极大化的交互作用,以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14]。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培训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解决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培训理念和机制,才能使企业培训成为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 董福荣.构建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的几个问题[J].企业问题探讨,2006.(6).
[2] 武瑞营,于玉平.中小企业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2006.(2).
[3] 涂云海.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路径分析[J].中国培训,2010.(2).
[4] 马大伟.关于企业培训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5] 魏国华.中小企业培训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9).
[6] 吕小瑞.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06.(10).
[7] 蔡志成.浅析中小企业培训效益形成瓶颈及对策[J].中小企业科技,2007.(4).
[8] 江荣华.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9] 周海滨.中小企业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6).
[10] 潘雪桂.论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J].文化经济,2009.(11).
[11] 李颖.中小企业培训和开发模型与组织竞争力提升[J].2009.(01).
[12] 李冬契.中小企业培训风险与防范策略浅析[J].管理纵横,2010.(9).
[13] 谢彬.我国中小企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管理,2010.(5).
[14] 李娟,马利,李承跃.浅谈中小企业的培训管理模式[J].企业管理,2010.(11).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18-02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我国的电力企业正向大容量、特高压、超临界参数、能电网方面靠拢。作为电力企业的培训师,为了更好的服务电网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熟悉业务流程,争取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电力企业培训师。
一、提高认识,加快从教师到培训师的角色转变
(一)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区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不但指出了传统学历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指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关系,即传道与被传道,指导与被指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传统的学历教育中被教授的对象更多的是未成年或者成年但未走出社会的孩子,他们社会经历少;相比理论知识,他们缺乏实践技能,对某一行业的了解相对较浅显。
企业培训师,他们传道的对象更多的是企业员工。作为成年人的企业员工与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有很大不同,企业员工更多的靠理解和主动思考。同时,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思维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参加培训的员工往往更加希望在培训中获取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工作更侧重于“传道”与“授业”,而培训师的工作重心却在“解惑”,两者工作重心的不同要求我们必须尽早从教师转变成企业培训师。
(二)转换过程中面对的困难
一个合格的教师往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如教学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而企业培训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充实新的理论与案例。
教师以自己博学敬业自律等良好品质感染着学生,是学生们学习、效仿的榜样,这样教师就在学生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但是这种威信往往与培训师的身份相悖,因此要当一个成功的培训师,教师必须摆脱自己权威的角色身份。作为一个培训师,他需要抛弃教师的支配、控制,指挥等倾向,代之以宽容,非支配,非指挥等倾向。
(三)如何成功的转换角色
教师要想顺利的转变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培训师,需要虚心的接纳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参加企业培训师的相关培训课程,掌握企业培训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把握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严格遵循以上几点,教师在向企业培训师的转便过程便可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机会走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把握生产过程的关键点,关注工艺提高的方法。
二、博闻强记,丰富知识储备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对培训效果的期望值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对象的素质越来越全面,培训形式的丰富多彩化,培训内容的不断拓展深化,这些都要求企业培训师们及时更新、吸纳、转移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信息。
(一)企业培训师们需要具备新知识的吸纳和储备能力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新知识新信息的来源有很多渠道。例如,传统的书本学习是一个最可靠的渠道;近几年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学习则是一个最便捷的方法,同时网络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海量信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一个渠道则是深入企业生产线,与一线员工深入交谈,获得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们把眼前的事物都作为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把知识沉淀下来,那么我们在培训授课时便可以做到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同时也可以丰富知识储备。
(二)企业培训师更需要提高自身旧知识的迁移能力
由于培训活动往往在短期内要求培训师讲授多门课程,而年轻的企业培训师往往受困于自身的知识储备而无法达到这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培训师们努力提高自身旧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平时积累的知识也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在平时积累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把自己积累的知识梳理成一个体系,这样才能在用到的时候做到将其直接应用过来,达到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培训师应该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捕捉到对培训有益的信息
例如,学员往往对发生在自己周围或者自己身上的事例更感兴趣,所以如果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穿插更多与之相关的事例,则可以明显提高学员上课的注意力,也更能提高学员的参与积极性。
由于新知识的吸纳、旧知识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效信息的捕捉需要通过时间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培训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升华。
三、勤于钻研,提高授课技巧
企业培训师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是为了提升个人内涵,而是为了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添砖加瓦,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们需要具备高超的授课技巧。
(一)做好课程的破冰环节
通俗的说,就是做好课程讲解的开场白。做好课程的开场白可以采用很多形式,比如采用既可以让企业培训师放松心情又可以让学员快速进入受训状态的幽默式,使用幽默式导入课程时切忌采用低俗的笑话或者庸俗的语言;也可以引用名家或者名人的著名话语,为自己的课程做好铺垫;还可以采用悬念式,悬念式可以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将学员牢牢的吸引到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在课程的教授环节,应广泛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
电力系统企业培训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岗位针对性。所以,我们可以针对培训项目,采用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例如多媒体教材。多媒体教材可以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并使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同时还能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动性,还能便于知识的共享与管理。
(三)课程结束时,企业培训师应该运用好结束语
结束语往往起到课程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企业培训师应该在结束语的设计上多费心思,一面课程的讲解变成虎头蛇尾。课程的结束语可以选择对课程内容归纳重点概括中心,也可以对课程画龙点睛提炼升华,还可以将课程重新梳理一遍,让学员更加深刻理解。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企业培训师还应该注意授课时应该采用规范化的语言,不可出现粗俗的话语;同时,授课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得体的衣着服饰;另外,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
四、一专多能,熟悉培训全流程
企业培训师不单单只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身份,培训师还是一个管理者,只有将上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培训师。为了做好管理者这个角色,企业培训是需要掌握培训的相关流程及其理论知识。按照培训的流程,企业培训需要把握培训需求预测,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开发,培训评价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培训需求预测是培训项目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培训需求预测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契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培训真正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受训员工的人员素质,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培训课程是培训活动的核心部分,好的培训课程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特色,适应企业当下发展需要,最终实现培训预期目标。培训教材是培训课程的最终载体,如果没有好的教材,则再好的课程都无用武之地,培训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无论是培训课程还是培训教材都是为了满足培训活动的需要,因此课程开发与教材开发都应该做到遵循与培训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培训评价虽然属于培训活动的事后控制,但却是培训活动不可获取的重要一环。培训评价可以发现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帮助培训师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培训过程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关系到学员从报到到结束培训,从培训地点到后勤服务的方方面面,也是直面学员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这一点也需要培训师们注意。
五、结语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力企业培训师,一个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态度,热爱本职岗位的心境,遵守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实践,不断学习,在进行企业培训这样一个双赢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也为电力系统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萃光,李笑月.浅谈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5,(6):119.
[2]任亚琴.教师向企业培训师转换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7下):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