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0:03: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转正发言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践行“三严三实”,严以律己是根本。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严以律己的核心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真正使自己的作风严起来、实起来,做一个负责任、勇担当、有作为、守规矩的好党员、好干部,以敢担当、会担当、善担当的竞进作为,奋力开创孝感第三次创业新局面。
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本质要求,是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是党员干部重要的政治品格。要担政治之责,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三个自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担履职之责,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集中民智为民代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法治孝感建设;要担主体之责,全面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要担律己之责,严于律己,慎独慎微,把干净做人、干净做事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要严格追责问责,在人大机关形成人人担当、事事尽责的良好氛围。
一、引言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取得了政策上的支持。为减轻部分刚入学新生因招生录取调剂志愿造成的遗憾,很多院校逐步开放了大学生自主调整专业的口径,有些院校甚至赋予了学生两次申请调整专业的机会,尽可能保证志愿与所学专业的一致。毫无疑问,这相对于长期以来“一专业定终身”的僵化体制是一次很大的进步,这不仅是将高校的学习资源最大化地落实到学生群体,更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真实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朝着更加人性化迈进的标志。
二、自主调整专业带来的学生管理新问题
(一)管理行为更加复杂。目前国内高校对自主调整专业学生的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班级管理与同寝室管理(或两者兼有)。第一种是指调整专业后的学生搬离原专业寝室,搬入新专业寝室,接受新的管理人员(辅导员等)的管理。第二种是保持学生寝室不变,不同专业的同学同住一个寝室接受原来的管理人员管理。这两种管理方式都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前者会因为管理人员的变化而导致管理关系的重构,后者则会因为被管理人员的转移使管理人员无法顺利实施监管权。所以,相比较学籍改革前的学生管理方式,实行自主调整专业的学生群体在管理上难度更大,不仅要求管理者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还要求管理者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为跨专业、跨学生社区的管理做好准备。
(二)管理对象更加多元。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的对象是学生。传统的学生管理者面向的是本专业的学生,但在专业自主调整后,被管理对象的专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专业内部。随着大学生职业敏感度的增加,社会上近期热门的职业成了他们挑选专业的风向标。某些实用性强,就业体验感舒适的专业被转入的热门专业,出现了几比一甚至几十比一的高申请率。在专业调整结束后,某些专业原本单一的学生组被打破,管理者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集体凝聚力构建活动,帮助转专业进来的新同学快速度过陌生期,实现与班级的良性互动。另外,专业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新进学生层次良莠不齐,他们对转入专业的学习风气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也是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焦点。
(三)管理理念更加创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精神在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的生动体现,“以学生为本”就是从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1]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要克服自主调整专业带来的种种影响,就必须秉承“服务学生”的宗旨,消除教师对专业的误解与片面性认识,对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自主调整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三、高校自主调整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一)开设新生始业教育。为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必须在新生入学时对他们开展引导性教育活动,即始业教育。高校新生始业教育机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学生全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到自主调整专业的学生群体来说,始业教育对其产生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新生充分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特别是专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制定初步的规划,避免因为随大流的心态盲目调整专业造成遗憾。高校在开展始业教育环节时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群体、学生群体以及教辅机构的教育功能,形成始业教育工作队伍的网络体系,促进高校新生始业教育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发展。
(二)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始于大学阶段,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环境、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培养职业发展所需能力、跟踪检验实施效果,不断完善生涯规划蓝图。其中,针对自主调整专业的学生群体来说,要帮助他们了解新转入专业的学科特性、专业特点以及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为适应新专业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涯规划必须从新生入学时做起,帮助新生设计一个科学、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其找到合适自身发展专业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逻辑起点。大学生有权选择攻读的专业,但并不意味着选择了专业都具备该专业大学生涯的设计能力。进入大学后再选择专业,需要学生对个人的兴趣、能力、人生的目标和志趣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对各个专业的情况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从这种意义上说,学校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既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深化大学生涯规划,进一步完善人生规划的必然途径。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的实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教学管理制度更新的动力。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机制,不仅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和根本,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提供越来越满意的高质量的服务,而且还要把以往让学生、社会适应大学现有管理制度的模式转变成大学管理必须与学生意愿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模式。此外,高校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人性化管理机制,既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2]要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渠道和措施,在保证辅导员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还要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保证教学基本设施,满足学生自主调整专业后教学的教学质量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弥合。只有对高校自主调整专业学生管理方法进行新的探索,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人性化方向发展。
市民政局局长何健同志就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执法监察工作作了动员演讲,并就做好农村低保核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安排。这些都是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了请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全市民政资金执法监察暨农村低保核查工作讲两点意见。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和农村低保核查工作。刚才,市监察局局长任明高同志宣读了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执法监察工作方案》市民政局副局长杨明祥传达了4月14日市乡镇及工矿区低收入家庭住房摸底调查工作会议精神。
一、扎实做好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执法监察工作
(一)充分理解民政资金执法监察工作的必要性
市政府今年加强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这项工作有三方面的必要性:一是有错必纠。有错必纠,开展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这是开展这次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的初衷。临时以来,市市、乡两级政府(办事处)和民政部门在民政资金的使用管理上,总体看是平安有效的为维护好受灾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关注民生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民政工作内容不时丰富,对象不时扩大,范围不时延伸,资金不时增多。这种大形势、大背景下,原有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式逐渐流露出一些与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已经流露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必需引起我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是防微杜渐。防微杜渐,这是开展这次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的目的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事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保证他民生权利的最后一道兜底防线,尤其是救灾救济资金的使用管理,更是老百姓的救命线,一条高压线,各级各有关部门绝不能挤占、截留、挪用。但我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却明知此行祸,偏向祸趋之;只看当前,不看长远;只晓得蝇头小利,不知道民间疾苦。一旦资金调度困难,就想打民政资金的主意;一旦资金明确到具体救助对象,就清查其有无历史欠帐,以前政府代其垫付资金现象,希望以此抵扣。这些都是极端危险,极端错误的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开展执法监察等一系列过硬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才干有利于教育和保护干部,才干确保民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才干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中。三是规范管理。规范管理,这是开展这次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的目标。民政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一条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必需要加强民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核心要把握三条:第一条,必需及时。资金的管理使用必需依照有关文件精神,安排春荒或冬令救助资金时,市必须在5日内办结,乡镇办必须在10日内将救助资金发放到灾民手中。第二条,必需真实。资金的发放必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村委会在接到乡镇办救灾粮款分配数后,必需在1日内完成救济对象的确定和救济数量分配并对其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天,无异议的方能发放救济粮款。同时,乡镇办及村委会要大力推行临时救助卡制度,妥善保管灾民申请书、村民代表评议会议记录、救济人员公示榜、发放救济粮款灾民签领表等原始资料,不准代领救灾粮款,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可由村委会指定人员领取,并监督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及时、足额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第三条,必需严格。资金的管理使用必需建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严格控制的长效机制,确保平安、规范、有效,防止出现挤占、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等问题,防止出现优亲厚友、、悖理违法等行为。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每年不得少于两次组织人员督促检查下级救灾款安排使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对不按时分配下拔救灾款物、截留、挪用上级下拔救灾款物、发放救灾款物帐目不清,手续不完备、短斤少两、导致发生非正常情况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必需严肃追究责任,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关心的热点问题。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规范民政资金管理。市自然灾害多,受灾水平深,需救灾救济面广,上级每年都会下拨大量的救灾款物。对这些救灾款物如何管理使用,上级高度关注。特别在今年我市遭受五十年不遇的雪凝灾害情况下,目前上级已经下拨了大量救灾款物,下步还会下拨更多的救灾款物帮助我市恢复重建。整个恢复重建中,如果我市在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出了问题,难以向老百姓交代,难以向市委、政府交代,也难以向上级交代。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牢记中央、省、市关于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开展好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疏通渠道,快速拔付,确保平安,提高效率,为建设“阳光民政、廉洁民政”提供重要保证。
(二)切实增强做好民政资金执法监察工作的主动性
会前,关于如何开展这次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市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这次专项执法监察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联动,采取纵向自查自纠、全面检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工作主动性,这是开展好这次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的关键。为此,强调三点:一要主动加强领导。此次专项执法监察工作,指导思想是要加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推进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充分领会精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保专项执法监察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二要主动履职。这次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市政府决定由市监察局牵头,市民政局、审计局、财政局共同组织开展。刚才,明高同志在宣读《方案》时,已经对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具体明确,不再重复。主动履职的问题上,今天我只强调一点,民政部门作为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一定要正确认识这次专项执法监察工作,切实做到思想上不抵触,自查自纠上不隐瞒,整改落实上不敷衍,对待问题上做到小惩大诫、治病救人,完善机制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三要主动配合。本次执法监察活动中,无论是自查自纠、全面检查还是重点督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必需严明工作纪律,主动配合执法监察组工作,如发现在自查自纠、纠偏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甚至违法违纪的有关部门必需依法严肃查处,绝不手软。
(三)务求民政资金执法监察工作取得实效性
时间紧、任务重,这次民政专项资金执法监察工作。需要动员大量人力和财力,精心组织,才干保证工作效果。为此,强调三点:一要确保政治效应。就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需通过这次执法监察活动,体现出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体现出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政治觉悟,体现出以民为本、为民执政的高尚政治品质。二要确保社会效应。就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需通过这次执法监察活动,广大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浓厚氛围,把党和政府对民政对象的关心真正落到实处。三要确保工作效应。就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需通过这次执法监察活动,进一步树立全市民政系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形象,进一步树立全市民政干部特别讲政治、特别讲正气的工作作风,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进一步争取上级对我市民政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努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扎实做好农村低保核查工作和乡镇及工矿区低收入家庭住房摸底调查工作
(一)充分认识开展此次农村低保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基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保证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建设,也是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市委、市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扎实组织开展好农村低保全面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迫切需要。去年以来,一要充分认识做好此次全面核查工作。市依照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改善民生的决策安排,全面建立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绝大多数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证。总结以往做法、巩固已有成果、坚持政策连续稳定的基础上,开展此次农村低保全面核查工作,就是要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以达到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的目的
促进农村低保政策更好地落实,二要充分做好此次全面核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管理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市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不少地方在家庭收入核查、保证对象认定、低保金计算、民主评困、张榜公示、定期审核、分类施保、动态管理、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到位、不规范的情况,具体的操作顺序和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同时,农村低保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去研究解决。开展此次全面核查工作,就是为了准确判研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管理,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真正惠及农村困难群众。
确保农村低保真正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重要基础性工作。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实施,三要充分做好此次全面核查工作。为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发挥了兜底”作用。市农村贫困面相对较大,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任务繁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方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开展此次全面核查工作,就是为了找准“应保未保”原因,核准“需保证困难群众底数,确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使农村低保金真正用在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
对农村低保和其他社会救助措施、扶贫工作以及各项惠农政策效果的一次检验。农村低保和其他社会救助措施、扶贫工作以及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四要充分做好此次全面核查工作。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制度建立起来了政策规定出台了资金也层层下拨了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困难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村入户,才干得出真实全面的答案。此次进村入户开展农村低保核查工作,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与困难群众“零距离”和“全方位”接触,也是对我工作效果的一次检验。
(二)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好此次农村低保全面核查工作
涉及面广,此次农村低保全面核查工作。工作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好核查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责任落实到人,注意抓好重点环节。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努力做到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抓出成效。
一次农村低保工作的全面核查,一要突出核查工作重点。此次核查。要掌握各地农村低保工作实情。短短一个月时间,要把所有情况弄清、摸准,难以做到也不现实。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和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对各地年人均纯收入在800元和82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群众进行摸底排查,准确掌握这两条收入线以下的困难群众底数。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农村低保核查的规范问题,也就是哪些收入需计入纯收入的范围,哪些收入不计入纯收入?比方,农民从事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经营性收入以及务工收入就要计入纯收入的范围,而抚恤金、学生奖学金、独生子女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医疗救助金等就不应当计入农民纯收入的范围,这个规范在下发的文件中有明确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统一规范。二是对已保证对象进行年度审核,准确掌握他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核查到位。简要概括,二要掌握方法。也就是八个字:排查、审核、检查、督导。
就是要抓好年人均纯收入在800元和82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群众人数的摸底排查工作。各地要结合农村实际,第一是排查。依照自下而上原则的和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指导村民委员会自查和上报贫困农户花名册的基础上,乡、镇、办要组织力量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市人民政府要抽调力量深入乡、镇、办加强指导,搞好复查工作。
就是要抓好已保障对象的年度审核工作。入户核查保证对象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和收入情况,第二是审核。根据其家庭收入变化情况,提出是否继续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以及相应调整保证类别和档次的意见,按顺序及时料理停发、减发或增发低保金的手续,做到保证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就是检查基层农村低保工作实际落实情况。检查各地是否依照个人提出申请(特殊情况也可由村组提名)村民委员会民主评困、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审核、市民政部门审批的顺序和“三榜公示”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第三是检查。否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检查农村低保规范和补助资金落实情况,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划拨和发放到户情况,基层落实农村低保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情况。
就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要充分利用此次核查,第四是督导。查找工作中的单薄环节,对于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当地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各地要把抓落实、重实效作为此次核查工作的关键和重点,要力戒形式主义、核查过后无实质性效果的现象。核查过程中,要抓好督促检查,及时指导各地解决共性问题,研究破解难点问题,坚决查处违法违纪问题;要注意发现培养典型,总结胜利经验,为规范完善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市人民政府将抽派人员组成农村低保督促检查组,分赴各乡、镇、办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各乡、镇、办也要组织农村低保督促检查组,对辖区内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社会影响大,三要注重宣传引导。农村低保工作涉及面广。必需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借助此次农村低保全面核查工作的机会,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进一步向群众和社会全面介绍、广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的主要内容,使广大农村群众了解保证对象范围、保证规范、补助水平、申请审批顺序、分类划档、资金来源、监督管理等情况,引导他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协助政府共同做好工作。要积极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农村低保制度的功能,使他认识到这只是一项针对生活终年困难群众的救助制度,基本目标是保证缺少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走向脱贫致富道路,提高生活水平还要依靠自身的努力。
直接影响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因此,四要认真抓好核查数据统计汇总会商工作。核查数据是此次农村低保核查工作效果的体现。数据的准确水平。要高度重视核查数据汇总会商工作。对乡、镇、办上报的数据,市民政、财政、监察、农业、农办、统计等部门,对照当地农村低收入和绝对贫困人口数据认真进行会商,发现数据失真或有疑问的要抓紧重新核查。最终确定后,要经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上报。市民政局对各乡镇办上报的数据不能简单汇总上报了事,更不能随意调整。
不得错统、漏统、虚报、瞒报,五要严肃核查工作纪律。核查中。人为缩小或扩大相关数据。要坚决纠正层层分指标、一户一保”轮流救助、二次分配等错误做法,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和平均发放农村低保金的行为。监察部门要全面做好核查工作全程监督,对核查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察,严肃查处核查工作中的弄虚作假或干扰核查工作的行为,及时调查处理贪污、挪用、截留、优亲厚友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低保核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办要把做好此次农村低保全面核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好此次核查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加强指导。各级领导干部和核查工作人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牢固树立为困难群众服好务的思想,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讲真话、报实情、办实事,不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与困难群众的期待。
又要密切协作,二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农村低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很多。各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真正形成合力。市民政局作为农村低保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加强工作协调沟通,具体组织核查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加强督促检查,认真指导基层做好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低保资金预算落实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与全程跟踪监督,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农业部门要做好农村低保家庭和困难群众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引导有劳力农村低保家庭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监察、审计部门要研究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行为。统计部门要配合做好农村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核算评估工作,并及时提供相关统计信息。扶贫部门要做好扶贫政策措施与低保制度的衔接工作,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和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努力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一是项目确定和课题承当单元选择不非常精确。一些真正可以承当水专项难点问题攻关的单元没可以参加到水专项任务中来,而一些方才起步、专业才能缺乏、技能积聚缺乏的单元却承当了水专项研讨义务,形成项目分派不公。跑项目酿成了一些单元的第一要务。若何树立比拟科学、合理、公道确实定水专项研讨义务和遴选承当单元的机制,已成为燃眉之急。
二是水专项的项目和课题与当地的实践工程和治水规划连系不敷亲密。当时,不少当地当局对管理水情况和保证水平安高度注重,正在投入数额重大的资金和规划很多的项目,水专项应在这些项目中发扬画蛇添足的效果,直接支撑当地治水。但一些单元习气于“秀才治水”、“室内治水”。水专项与其他专项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水专项是一个开放的、理论的专项,技能立异的效果最终要表现在工程结果上,要以直接治水结果作为查验规范,象牙塔里做文章对水专项是不合适的。
三是水专项未能发扬当地当局主体效果。治水不只是一个土木匠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更主要的照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除了海水淡化等极单个专题外,关乎城市流域水处置普通都触及治理、污水渣滓排放节制等诸多要素。水专项要发扬中心财务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地当局对项目标配套资金倍增配套尤为主要。另一方面,“十一五”时期,水专项的示范工程落地未充沛发扬当地当局的积极性,研发进程也走了“863”的老套路,将当地专家扫除在外,形成一些当地当局对国度项目历来习气于“山公掰苞米”。有些当地当局只关怀若何拿到项目,而对组织落实缺乏积极性和施行办法,该出配套资金的不出,该组织投入力气的不投,该落实的不落实。这些问题不处理,治水工程要见成效是不成能的。
四是项目义务涣散、主次不分、重点不凸起。水专项有些是龙头项目,有些是配套项目,要以龙头项目带动配套项目发扬全体“治水”成效。水专项的“小、散”所带来的低效问题需求我们在“十二五”规划殊存眷并加以处理。一个水专项项目从课题到子课题,再到孙子课题,条理复杂,假如太涣散又不成系统的话是形不成合力的,需求有关各方加倍起劲,凸起重点,处理课题义务“小、散”的问题。
五是缺掉调动企业、科研院校、社会集团齐心合力推行新产物、新技能的机制。水专项重在推行和理论,不是关门做文章,更不是“论文”治水。必需要做到工程化、设备化、理论化,换言之就是要示范化、财产化,在治水理论中优化科技立异。水专项的示范化、财产化比任何项目都来得主要。“十二五”组织施行水专项,我们必需调整思绪,有的放矢地处理相关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修编好“十二五”施行方案,需求人人献计献策。我连系有关任务先提几条建议供参考:
第一,若何公道选择好项目。我们可以借鉴国度科技提高奖的成功经历。科技提高奖评选办法,起首是同业盲评,而同业盲审就需求树立一个数目重大的专家库,不只是水行业的专家,还需求其他相关行业、当地的专家,评审项目时接纳“背靠背”、网上投票方式。网上投票后果出来后,从专家库里暂时抽调专家,立刻开会审议资料,审议时德律风辩论,辩论完毕后再由专家进行评断、投票。科技部施行了10年并不时完美的国度科技提高奖评选经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如许做能够顺序较为复杂,但能包管质量、包管公道。
第二,若何确保好的项目效果疾速推行施行。长时间以来,虽然我国给排水专业、水生态专业院系培育出了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和研讨者,但因为学科常识更生立异速度较快,以及与相关学科的整合综合效应分明,不断未能构成分明的技能立异与推行的主干梯队。水专项的施行为给排水等渡水专业的开展和立异效果的推行供应了千载一时的时机。起首,应积极接收财产界参加编制水专项“十二五”施行方案。其次,因为水科技属于正在疾速开展中的新兴技能之一,应公道看待分歧的技能道路。水专项规划把关首要应在用地效能、能耗、平安环保等方面设立准入规范,其他的要让市场来选择技能偏向。最终,必需经过专门的技能展现、示范项目结合评选等新方法,约请企业、科研单元、金融部分、投资商积极参加,自在组合构成财产联盟,有用推行“水专项”立异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足球运动;特征;训练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ootball;features;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22-01
1学校足球队的选材特征
足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最初的选材,选材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最终的训练和竞赛结果,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所以选材尤为重要。
1.1 根据足球兴趣来选材,近些年由于足球的大环境不好,再加上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从小就喜欢踢球的孩子明显减少。所以高校足球队的选材面很窄,而少部分对足球拥有热情的学生是高校足球发展的基础,这部分学生是足球运动队选材的主要对象,也是足球运动队选材的首要标准。
1.2 根据足球基础来选材,足球基本基础是开展训练的基本保证,有好的基本基础可以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校有限的足球选材资源中,拥有一定足球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1.3 根据身体素质选材,足球运动是一项高对抗、高速度的运动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更快的达到和完成较高的训练水平,有利于在竞技赛中取得好成绩。
2学校足球队的训练时间特征
高校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运动水平较高和有运动才能的学生实施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过程。根据训练原理:“训练时间是构成运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量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高专类院校有着自身的特点:学生承担着较为繁重的专业课任务,到大三还要参与更多的课外实习,所以足球训练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
2.1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尽量避开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训练时间可以安排到下午课后进行,保证每周2到4次,每次2小时的训练时间,同时可以把身体素质练习安排到晚上进行,尽量保证训练时间的充足。
2.2 利用节假日安排教学比赛和集训,周末学生的空余时间比较多,可以每周利用双休日安排一到两次教学比赛,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此外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集训,以便最大程度的保证训练时间,使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训练的系统性得到延续。
2.3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学校运动队是代表学校参加竞赛的,学生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为学校带来荣誉,作为学校主管部门应该在课程安排上、学分管理上给运动员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学生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训练,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3学校足球队运动员的特征
3.1 个体差异大,由于高职高专类院校足球运动员选材的限制,队员之间水平差异较大,有的从中小学开始就接触过足球,有一定的足球基础,而有的队员身体素质较好,但接触足球运动时间较晚。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需对不同水平层次的运动员加以区别对待。首先,对有基础的队员要在配合意识,身体素质上加强练习,其次,对基础较差但有一定身体素质的队员在基本功上加强练习,还应多进行对抗练习,进一步培养足球意识。
3.2 队员更新换代过快,高职高专类院校学制只有三年,运动员通过两年的系统训练不论身体还是技术都会基本达到一个较成熟期,然而到了大三又要面临实习、就业的压力,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训练和比赛,非常可惜。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球队中要保证合理的队员年龄结构,使球队在队员更新换代后,还能保证球队整体水平的稳定。其次,作为学校主管部门应在实习和就业方面给运动员更多的机会和帮助,教练员应及时的了解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多做思想工作,减轻学生压力,尽力保证运动员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4学校足球队参赛特征
4.1 球队参赛机会较少,根据对浙江省高校足球联赛的调查发现,每学年浙江省大学生足协组织的比赛只有两次,一次11制联赛,一次5人制联赛。大部分学校出于经费考虑只允许足球队参加一次比赛,作为运动队经过一年的辛苦训练却只能参加一届正规赛事(不超过六场比赛),这对运动员的成长非常不利。大足协作为竞赛主管部门在组织好省级联赛的同时应尽快增加城市级别和地区级别的比赛,给大学生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比赛舞台,推动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
4.2 足球队员比赛心理不稳定,根据对浙江省大学生乙组(高职高专组)足球联赛的调查发现,在比赛中,有很多队员具有一定的个人技术和战术意识,他们能够在一些场次中有上佳的发挥,但很难保证状态的稳定。大学生的年龄区间普遍在18~2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作为教练员应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多加强对队员的心理训练,并尽可能的多组织足球队到外校进行训练比赛,锻炼他们的竞赛心理承受能力,使之在正式比赛中能够稳定的发挥技战术水平。
4.3 球队比赛状态起伏较大,根据对浙江省大学生乙组(高职高专组)足球联赛的调查发现,部分球队在小组赛中能够发挥很高水平,但一到淘汰赛就判若两队。这个主要是教练员对球队状态的控制能力不足,教练员在平时要加强自己的业务知识学习,在赛前集训中要细致地了解整个队伍的体能、技战术状态,并予以加强。在比赛指挥中要做到张弛有度,不能给球队施加过多的压力,或者让球队过度的放松。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5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208-02
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是在体现大学传统的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基础上,围绕学科、任务与平台三大核心要素,更加注重知识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产学研用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资金获得渠道,最终形成具有创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新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发展战略与模式的创新,是一种全新的、集成的大学理念和实践模式,是大学使命的扩展。其标志性特征是:在研究基础上知识创新,并在知识创新基础上创业,使研究成果应用于创业实践、知识创新转化为经济与社会效益,兼具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优势。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也是其拓宽发展空间,突破发展软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民办本科高校应适应时代需求,抢抓机遇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拓宽民办教育发展空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创业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多于实践落实。民办本科高校要完成由“守业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华丽转型,必须认清高校内部机理的优劣势。一是民办本科高校具有较强的市场分析力。这是民办本科高校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也是其实现学术资本化、知识市场化的先天优势所在。二是民办本科高校具有浓厚的改革氛围。民办高校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业史。其灵活的办学思路、活跃的办学群体更为其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了天然土壤。但是,民办本科高校也存在创业资金匮乏、创业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亦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与挑战。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协同创新战略的全面推进,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民办本科高校亟需政府支持其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引导其积淀企业家的精神,培养开拓者的气魄,推动内部组织转型,形成奋发昂扬的民办大学气质。
一、政府为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营造社会氛围
创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属于公共事业,政府应准确定位角色,积极回应民办本科高校转型。
(一)转变观念,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
当前,大学教育主管部门的价值评价、社会舆论导向、学子和家长的期盼等都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上。这种价值的引导或受我国大学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局限,使得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在零星的意识或者感性的直觉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理念与理论高度上。
政府自身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通过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成为鼓励创业的风向标。在大学的考核评价方面,可以将大学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实现国家利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创业人才的指数等纳入到评估体系中,增强民办本科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责任。
(二)加强引导,营造全社会参与创业、联手创业的氛围
1.引导实施“创业培训机构入校园”工程。采取创业培训机构与院校合作的模式,可以选定一批优秀的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创业培训进校园的实施基地。组织有经验的创业培训机构,选派优秀教师,按照职责分工,以创业培训入校园、创业扶持政策入校园、创业成功人士入校园、创业服务入校园、创业讲师进校园为五大活动模块,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2.引导实施“创业楷模引领计划”。由政府牵头,每年定期组织实施“创业楷模引领计划”。评选出“年度创业之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网站、《大河报》等报刊以及电视等媒体,营造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让创业文化根植校园,服务社会。
二、政府对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法律与资金支持
(一)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专利法》、《著作权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与科技部等部门颁布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构成了我国科技成果的法规体系。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权威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够、协调作用不大、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还未能顺利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用合作。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与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用合作必然面临一些新问题。
政府在促进民办本科高校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应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结合实际修订与完善相关制度,从而通过建立完备的法制环境为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进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最佳的前提保障。
2.建立技术转移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通过建立合理的鼓励技术转移的长效机制,确保技术转移所得收入充分体现和照顾学校社会各方的利益和积极性,使技术在商业化的同时,其收入能在发明人、学院和大学中获得相应的制衡。教育部门应与民办本科高校协商,在科研经费中划分出合理的比例作为技术转移的经费,建立技术转移收入提成、股份制等激励制度,逐步建立适合民办本科高校的合理的技术转移利益分配激励机制。
(二)给予稳固的创业资金支持
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自身通过高等教育市场来进行筹集,主要来源于学费和私人投资,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民办本科高校办学经费以自筹为主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投入可以少作为甚至不作为。无论是从准公共产品理论、成本分担理论,还是民办本科高校当前发展现状的角度来分析,政府都应积极承担起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人的职责,为民办本科高校的技术转移和成功转型提供直接的经济补助。
1.加强对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的资助,改进其实验装备,稳定其研发队伍,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项目资助体系。政府不断加大民办本科高校研发经费投入,提高我国产业研发资金的支出水平,将带动大学和产业内部应用性研究的快速发展,巩固产学研用之间的联系纽带,对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改造传统产业能力,提升大学的技术转移水平以及促使高校技术成果能及时地满足市场的需要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并形成竞争性的拨款机制,激发教师、学生开展学术创业。目前,民办本科高校的研究还是以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为主,难以发挥出民办本科高校的优势,难以直接产出经济效益。通过政府创业基金的建立,确保政府研发经费在民办本科高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领域的均衡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出民办本科高校应用研究的优势与潜能。
3.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的优惠和补贴、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倾斜等方式鼓励民办本科高校建立校办企业,创办高校自己的驾校、医院、出版社、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初高中等,从而优化民办高校资金运营链条,提升其“自我造血”功能。
三、政府对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实践支持
(一)以官产学联合为手段,推动高校校办产业的市场化
加强与企业、大学间的合作,在民办本科大学附近创办大学科技园。以转化具有本科院校学科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特别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过程中还需不断技术投入、社会企业一时难以转化的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积极催生、孵化高科技企业,引导创新活动具有更强烈的地区辐射效应。首要的是为科技园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培养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大学的无形资产和少量资金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汇聚到科技园建设中。政府也可以以股份制参与到大学科技园股份公司的运营中,对科技园孵化器进行风险资金投入,对园内中小企业进行研发基金投入。
(二)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建设民办本科创业型大学联盟
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主要阵地,蕴涵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但由于目前民办本科高校内部存在着各种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创新资源重复浪费、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民办本科高校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度方面还亟须提升。
1.推进高校与地方、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为民办本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保驾护航。要推进协同创新,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高校应发挥好主力作用,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政府可以参与到民办本科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中,采取委托的方式将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交付给科研实力强的民办本科大学承担。发挥创业型大学在形成产业共性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民办本科高校在申请协同创新中心、享受协同创新计划经费拨款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享有同等地位和权利。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支持民办本科高校与行业部门(协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促使民办本科高校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更多的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民生。
2.大力推进民办本科高校与其他院校建立协同创新中心。鼓励民办本科高校通过校校、国际合作,创建面向省域内以及国家重大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模式,发挥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民办本科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力争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集中在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果。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民办本科高校在管理、人事聘用、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科研组织、国际交流、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早日实现。
民办高等教育在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已经痛失了几次机遇期,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民办高校的跨越发展是历史难得的关键期,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转型契机,引导民办本科高校以转型发展为办学思路,以创业型大学为必要与可行的办学模式,以高度的创新精神融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体系.http://.cn/n/2012/0708/c70731-18466702,html.
[2]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其要求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培养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的教学态度等,进而实现教师的良好发展。实际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需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为教师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计划,
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稳步地发展。
一、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学校也逐渐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取多种方式与方法促进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高中政治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例如,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较低、教师文化的建设不足以及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等都影响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高中政治教师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目前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以进一步促进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鼓励教师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内因是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想促进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教师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作出一系列的努力,也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在鼓励教师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方面,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教师主要教授的课程是高中政治,教师对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热爱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水平。因此,应该积极地鼓励教师热爱政治这门学科,鼓励教师充满激情地投入高中政治教学中,并且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进而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实现高中政治教师的良好发展。(2)高中政治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自我发展之路,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其专业能力及专业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专业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教学情感、树立专业理想等方面寻求自我发展之路,而这也是高中政治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体现,有助于促进高中政治教师的长远发展。
2.培育良好的教师文化
在促进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培养良好的教师文化。良好的教师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一个学校的软实力,具有良好教师文化的学校,教师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进而自觉地加强自我学习、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因此,高中学校应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良好的教师文化,
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的发展。其具体的做法包括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等等,这样有助于促进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现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及效果
在促进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也相继开展了多种培训活动,但是,从整体效果来看,其培训质量不高,无法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在对高中政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结合高中政治教师实际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职业发展需求等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并且培训计划要具有针对性。(2)完善培训内容。在完善培训内容方面主要应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和具体,并且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3)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在对高中政治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改革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将现代化的培训模式及机制有效地应用在对教师的培训中,进而进一步完善培训过程,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确保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得到有效发展,促进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一、对武昌理工学院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原有办学特色的简析
(一)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2002年,原属文法学院,几经变化后,现隶属于文法与外语学院。法学专业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具有副高职称者4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行政管理专业现有教师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在鼎盛时期,法学专业在校学生近千人,行政管理专业在校学生也曾超过200人。近年,由于招生规模缩小,目前法学专业在校学生已不足200人,行政管理专业目前在校学生也降到百名左右。两个专业现有规模的确很小,但它们在学校的地位却很重要。因为作为一所大学,不能毫无人文气息,法学和行政管理专业则成为体现学校人文气息的重要载体。
(二)“特色教育”是两个专业既往的最主要办学特色
两个专业成立伊始,就开始了对特色教育的探索。首先是鼓励具有潜质的学生报考研究生,安排专职教师作为负责人,对考研学生进行辅导,并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因此,首开组织学生考研之风,为当时的文法学院在学校赢得了声誉。此后,法学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先后组织了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与司法考试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专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学生也积极参加辅导班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组织学生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始于文法学院。文法学院组织该活动的初衷是督促学生多读书,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服务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法学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将这一活动一直坚持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的组成部分,取得了一定实效。活动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列出读书清单,保障所读书目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价值。学生读后写出读书日记,由素质导师对读书日记进行批改、评分,记入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学分中。
文法学院开展特色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暑假,大部分学生在家乡就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记活动日记,并撰写相关的专题实践报告,开学后,将实践日志和实践报告提交给专业教师批阅。小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社会开展专题调查,让学生直面社会问题,待取得第一手调查材料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写出调查报告。
二、法学、行政管理两个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办学规模缩小等诸多问题
(一)两个专业因招生规模缩小而面临生存危机
近年,因法学、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率偏低,两个专业招生规模在逐渐缩小,学生规模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两个专业已有多名优秀教师流失了。招生规模缩小已成为学校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由此,也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二)在现有特色教育难以完全维持的情况下,两个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两个专业特色教育的主干部分是考研、考公务员,法学专业加上一个司法考试。往年,考生们的成绩之所以突出,离不开学院组织辅导班,让专业教师开课讲解。如今,招生规模缩小,两个专业每届各自只有一个班级时,学校再也无力组织起考试辅导班了。可以说,维持两个专业发展的支柱已不复存在,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今后靠什么去维系自身的发展呢?置身于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它们不仅要与国内同类的专业竞争,也要与校内、院内的其他科系竞争,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就难以立足于“强手之林”,更谈不上发展自己了。所以,为了生存和发展,当以往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时,建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就是必然的选择。
(三)实践环节的教学比较薄弱
如何做好实践环节教学是两个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两个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尤其是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像理工科那样,可以通过逻辑的推演或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来获取实际操作知识并提高能力,而必须通过真实的场景或模拟的场景进行演练,才能锻炼实践操作技能。
在我国,高校同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的部分课时被理论教学所挤占,毕业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这两个专业以往在认识和实际操作上没有摆脱该现象的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突出。
在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现存的问题时,两个专业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改变毕业实习走过场的现象。
三、对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新专业发展之路的探讨
(一)实施三阶段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侧重于拓展生存空间,保存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第二阶段聚集实力,扩大招生规模。第三阶段争取硕士招生权。这一规划可能被质疑为不切实际。我们认为,既然是规划,就应当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只要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就不妨先规划进来,这样也可为奋斗者提供更大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再过若干年,如果两个专业达不到这一目标,恐怕即使不被市场所淘汰,也会被学校所淘汰。所以提出这一渐进性的规划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一阶段所需时间与两个专业同类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率有较大关系。经过一个周期后,如果两个专业同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好转,则这一阶段就可能结束。当然,若两个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也会使第一阶段所需时间缩短。预期该阶段所需时间为三年或更长一些。
第二阶段到来的标志是招生规模开始扩大,法学专业逐渐扩大到三四个班,行政管理专业扩大至两三个班。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每个专业可以吸收若干高学历、高职称、有经验的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组成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为取得硕士招生权做准备。这一阶段预期为三年。
第三阶段两个专业开始通过学校申报硕士点,从开始申报到获得批准,预期不会少于两年。
从此开始,励精图治,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发展,需六至八年,最终获得硕士招生权。到那时,硕士招生权也许不再象征专业的强大,而只能作为某专业存续下去的通行证了,届时,两个专业中若有达不到目标者,或许会被淘汰。
(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施需求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
1.在招生方面,如果政策允许,有两点值得考虑:第一,向西部生源倾斜。对于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西部是一个广阔的就业市场,但中东部生源的毕业生往往不愿到西部去。显然,两个专业若多招收一些西部学生,待毕业时一般不会不愿回家乡就业,这将降低就业压力。第二,可招收一部分理科生,尤其是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招收一定数量理科背景的学生,能影响和帮助其他学生。如果全是文科学生,易形成逻辑分析上的盲区。
2.在教育培养方面,可完成“一个转向”“三个结合”,即由过去的“特色教育理念”转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理念”,常规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单个专业内知识面广的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一个转向”:原来两个专业特色教育的支柱即组织“三考班”,现已不再可能。为此,在原专业发展理念整体上失去存在基础时,必须建立新的理念,使其发展获得支撑。这一新理念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个结合”:首先是常规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常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其特点是传授知识快捷,比较适合应试教育,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案例教学法,在这里我们特指在课堂教学上,学生围绕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追问,这样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做到对某个专业知识点的深入体察,故适合素质教育。由于对单个知识点用时较多,使传授知识的广度不够,不太适合应试教育。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做到本专业就业,就不能绕过应试教育。他们要通过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在这些考试的内容要求点多面广的情况下,就不能在单个知识点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不能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倡导案例教学法。可以专设一门案例分析课,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开设一门案例分析课,由它将各主干课程的知识串通起来,专门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以调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兼收两者之效。采取常规教学法教学时,要贯彻学校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其次是“培养单个专业内知识面广的人才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相结合”,这就需要对课程设置作出适当调整。法学专业可以充实税法、公司法等课程,开设证券法与房地产法等课程,压缩实用性不强的专业选修课,拓宽实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毕业生能在大中城市开辟新的法律服务项目或胜任新的法律服务项目。法学专业也可利用现有条件,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或开设外语类课程。行政管理专业可在现有开设的行政法、合同法、公务员法等法学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宪法与法理学等课程,在更大程度上打通两个专业,由知识的复合跨向人才的复合。
再次是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对等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当实践技能训练课时本身就很少时,如何保证毕业实习不走形式?最好是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可是,武昌理工学院两个专业的几个实习基地都已建立多年,均分布在武汉市城区或郊区,它们不仅接纳我们的学生实习,还接纳其他学校的学生实习,一到毕业实习季节,各校学生大量进入基地实习,学生基本上学不到真正的实践技能,许多学生干脆将毕业实习时间当成了寻找工作的时间,毕业实习一定程度上走了过场。我们倒不如换一个思路,请有实践经验的法律从业人员、国家公务人员进校园指导学生实习,以上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实践技能,在此期间由指导教师将学生带出去进行几次实地观摩,如旁听庭审等,这样做,哪怕只用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去找工作,效果可能更好。
3.在考试考核方面,要保证成绩的真实性。有三个环节需把关:出卷、监考与改卷。对出卷的把关,可由教师提供试题,学院建立试题库,考试由学院统一命题,开考前试卷对任课教师保密,在许多课程只有一个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这样做可避免任课教师考前对学生泄题。对监考的把关,不能让本系的教师监考本系的学生,更不能由任课教师监考所任课程,可由院内系与系之间交叉监考,最好的做法是由学校统一安排,院与院之间交叉监考。对改卷的把关,可改由任课教师外的其他人批改。为了使这种方法可行,考卷可全采用客观题——客观题也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在于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为国家输送各行各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英语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既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需要,又是提高他们英语技能的必要途径。交际教学法将学生实际使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因此,交际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获得应用和重视,是符合时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二、交际教学法的理念
交际教学法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语言学家Halliday和Hymes相关研究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属于外语教学法的流派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其他名称,如功能法和意念法,它的实施纲要为语言的功能项目,是一种培养在某种社会环境中运用某种语言展开社会交际活动的教学体系。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培养以英语为交际工具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教学方法。在英语交际教学法中,英语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交际工具,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社会交际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交际教学法采用的都是地道和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学生创设使用句型句式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三、交际教学法的应用特征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集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模式于一体的语言教学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要求教师将课堂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和情景及教材内容等。交际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征。
(1)语言的构造性和交际性占据重要位置,语言被认为是表达某种意义的具体方式,其交流性非常重要。
(2)对学生而言,交流和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语言是为了用来交流的,而交流也是学习语言的具体过程,通过交流不断提高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主要强调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
(3)使用交际教学法时,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高效的教学活动,以及有意义的教学情景,从而为学生提供接近英语实际使用环境的教学语境,为他们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打好基础。
(4)使用交际教学法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努力程度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同学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5)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和领会是交流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应该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作为重要教学环节,营造适合交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在听力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
听力教学历来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英语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是学生开展交流交际的根本前提,如果听不懂英语,那么学好英语就成为空谈。教学实践表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的环节就是听力教学,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使用交际教学法开展听力教学,可以将听力课划分为听力前、听力中和听力后三单元。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听力和口语相辅相成的作用,上听力课时要合理展开口语训练。听力前,教师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预留3~5分钟的时间,就听力课的话题展开交流,这样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对听力内容形成清晰的概念。如当学生听“Greeting and Farewell”的材料时,可以安排学生就朋友见面或分别时怎么打招呼展开交流和演示,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为接下来听力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听力中,听力过程是听力课的重要阶段,由于听力前已经安排学生做了有效的准备,听力过程就会比较容易和清晰。如当学生听完“Asking for directions”时,可以安排学生画出简单的路线图,然后交流听力成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听力课结束后,教师不能立即结束听力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将口语和听力训练结合起来。听力结束时,教师可以灵活地提问,对学生展开口语训练,安排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在口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
口语课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交际教学法需要做好的重点环节。教师在应用交际教学法时,要求本身具有较高的口语能力,同时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交际教学法的课堂形式变化多样,有小组讨论、对子活动、角色扮演及班级活动等。
以小组讨论为例,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授“Applying for a job”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合理,不能把口语好或坏的同学分配在同一个小组里,应该按照水平互补的原则组建小组,否则容易给口语水平差的同学带来较大压力,影响口语交流效果。同时,小组成员都应该分配到具体任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口语练习中,例如安排部分同学负责归纳整理大家的意见,整合出求职时常用的表达语言;部分同学负责情景表演,为大家营造具体的口语环境;部分同学则总结求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言,不会出现口语好的同学畅所欲言、口语差的同学缄口不言的两极分化现象。
除了小组讨论之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如故事接龙,教师先以某个故事作为引子,然后安排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和联想展开接龙,不限内容和主题,提倡丰富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这种教学模式趣味性强,很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自然能够增强他们的表现欲和口语能力,也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总之,采用交际教学法时,教师不必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创新教学模式。
(三)在课外活动中应用交际教学法
全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取得十分满意的成果,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学生所学课堂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成立英语角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安排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机动课时的教学内容。例如很多学生在开学一两个月后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对英语课程感到倦怠,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播放经典英语大片,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让他们感受英语表达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听说水平。
五、结语
交际教学法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十分有利。交际教学法注重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然具有一定竞争性的运用英语表达的学习环境。交际教学法对于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教学能够起到切实推动作用,但其应用方法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发掘。随着交际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一、研究理论基础
沉默期是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的输入假说中提出的。他认为沉默期是用来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时期,并指出沉默期不但存在于母语习得的过程中,而且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过程中[1]。根据课堂效应的不同,刘向洋(2005)在关于课堂沉默的研究中提出了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2]。张琨(2008)提出正常的沉默是言语交流中停顿的需要,但非正常的沉默则是由教师的授课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所致[3]。
项目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德国职业教育,该理念是由建构主义的John Dewey首先提出的。英语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将传统的章节单元转化成相互关联的项目。在项目式教学的指导下,教师在授课之前向学习者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任务、任务要求及评估体系,指导学生在选题、探讨、研究、协作一系列过程中用英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项目教学法彰显“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堂沉默成因调查
本研究吸取了前人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中得到普遍认可的基本思想,通过对243位专科生进行访谈及发放并回收的208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力求从高职高专学生和教师双重的角度来探索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堂沉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方面
1.因基础较差而缺乏自信。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沟通。Mackay(1992)认为,在学生语言水平不够的情况下,要他们完成难度较高的课堂任务,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课堂的频繁停顿,阻碍原计划的课堂进度[4]。
2.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怕丢面子。有些学生感觉对老师的问题若回答不好很“丢面子”,所以就选择了回避。
3.在以往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已经习惯了默默听讲的课堂模式,不主动积极地思考,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产生。
4.工具性动机驱动下的沉默。Ellis(1999)认为,工具型动机关心的是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实用价值和优势[5]。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职业技能知识比较重视,认为英语学科对其将来所从事职业无实用价值,丧失对英语的兴趣。
5.由于学生处于思考过程,未能做出积极回应而表现出沉默。这一类型的沉默是学生在回应前的准备,学生在做回答内容、层次、逻辑等方面的思考,思维的过程表现为互动的暂停,属于积极沉默。
(二)教师方面
1.高职高专教师对学生期望较低,加之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传授学生知识。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2.教师职业倦怠导致课堂沉默。许多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开始对待教学热情饱满,然而学生却无言以对。经常性的挫败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也比较普遍。
3.教师课堂提问无吸引力和提问的方式不恰当,或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另外,教师给学生的机会不够均衡,经常让能力强的、成绩好的或自己熟悉的学生回答问题,使差生和内向的学生感到被忽视,就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4.教师在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刚沉默了几秒钟,教师就另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自己直接亮出答案。教师的缺乏耐心,等待时间过短,显然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压力,害怕回答问题。
5.过多的消极反馈。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基础相对较差,英语表达中肯定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的教师不是积极鼓励,而是给予消极反馈或做出某种否定性评价。这些做法都会使学生变得不爱发言。
除上述原因之外,天气、情绪、教学环境、教材难易程度、学生性格甚至教师的性格和声音特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也有提及。
三、项目教学法缩短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沉默期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次教学研究对象是赣南教育学院2010级英语专业的243名学生。其中,实验组121人,控制组122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口语测试、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三种形式。口语测试。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口语测试。在项目进行中对口语沉默现象进行观察,在完成四个项目教学之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口试。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分别在实验前后实施。通过前后两次调查和访谈,了解实验组学生对项目教学模式的认识、建议及其产生的效果。
(三)研究过程
控制组按原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实验组将教学大纲内容项目化,实施项目教学法。本次教学实证研究总时间为14周。以三周为一项目单位。一学期共完成四个项目。具体步骤如下:第一周项目准备:教师确定项目名称、内容要求及学习目标,设计项目任务书并布置传达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接受任务,学习、搜集、整理项目知识和相关信息,讨论并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第二周项目实施:教师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学生先确定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各成员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确定的工作步骤完成工作。第三周项目的评价。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在评价阶段,评价内容既包括对项目活动成果评价,同时又包括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完成12周教学后,在第13周,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对比实验及分析,第14周对实验效果进行问卷及访谈。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口语测试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组和控制组的口语测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数据和结果。
通过表1与表2的比较,从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期和后期测试的口语成绩来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口试成绩都有提高,但实验后两组的平均分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口语成绩较实验前提高55.1%,控制组仅提高21.7%。且实验组标准差也比控制组小,说明该组受试成绩的差异程度比控制组的小。
表3、表4是对人机对话测试录音停顿时长及停顿频率(停顿频率=停顿次数/总音节数100)的分析。
通过表3与表4的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停顿时长、停顿频率都有所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更大,这说明实验组的沉默现象确实得到了有效改善。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明显地促进了学生的口语产出,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的,证实了英语口语项目教学法的改革方案效果是显著的,它能够有效缩短学生的英语口语沉默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后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33%的学生对口语课表示满意,11.40%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学生由初期问卷调查的69.12%降低至3.27%。90%的学生对项目化口语课程的开设和效果持肯定态度,认为项目教学法的引入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有口难开的沉默期现象。86%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在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时,他们一致认为该教学改革方案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实践性强,能够很好地缩短学生英语口语沉默期。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项目教学法的优点能有效克服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沉默的缺点:项目法强调学习、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运用英语具体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解决刚才提到的学生工具性动机沉默的问题;项目法强调应用性学习,在先打下语言基础的同时发展语言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发展交际能力,这使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能从完成简单项目到复杂项目中循序渐进;评估方式更加合理,学生成绩也不以一次考试来决定,而是对整个项目过程的评估,这给考试成绩不理想或不擅长考试的高职高专学生极大的鼓舞;强调以小组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组合,基础较差和基础较好的搭配组合,男女搭配组合,这使学生在整体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通过互助互补取得共赢的结果。学习者有成功感,每一次课、每段时间都有大小不同的可视性成果,虽然英语水平不高,但通过大量准备工作,学生也能有一个很好的成果展示,获得成就感,克服了其自信不足,胆怯的缺点;项目法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负责项目的构思、信息资料的收集、解决问题的活动、成果展示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对于学习方法欠妥的学生是很好的锻炼;教师角色由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指导、协助、点拨。改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改善提问策略推进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另外教师在设计项目活动和进行课堂提问时,注重,在操作过程中对于活动的要求,规则和步骤加以耐心细致的说明,使每个学生清楚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乐意加入到这一活动当中。因此,项目教学法能恰到好处地克服导致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的各种障碍,有效缩短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沉默期。
四、结语
本研究对于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找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沉默的成因。其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建立“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达到缩短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沉默期的目的。最后,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总之,本研究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缩短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沉默期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刘向洋.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
一、事件研究
1.事件研究的模型建立
事件研究(Event Study)法:是用来了解股票市场证券价格与特定事件间关联性的实证分析方法。若被研究的事件显著,使该公司股价波动状况异于无此事件时的表现,则会产生异常报酬率。
(1)宣告日:为重要事件或咨询日,通常以实际最早刊登在新闻媒体的时间为基准。本文以发行公司“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公告”的时间为准。
(2)事件窗口:为了确定因事件宣布对股价的影响,通常将宣告日前后各加一段时间作为事件窗口,所得到的股价异常报酬即为因事件宣布所导致。本文事件窗口主要以宣告日前第10个交易日至宣告日后第10个交易日为止。
(3)估计窗口:为衡量正常报酬,将建立估计正常报酬的模型,而模型中的参数采用估计窗口的数据资料来统计。估计窗口未包括事件窗口,以免造成估计结果的误差。本文采用宣告日前第111个交易日至宣告日前第11个交易日共100个交易日作为估计窗口。
(4)研究样本:选取中国石化、武钢股份等截止2008年5月1日,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的全部上市公司,共计15家。股票市场投资组合Rm用沪深300指数代表。
本文的采用估计窗口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各公司的期望报酬模型:
E(Ri,t)=αi+βE(Rm,t)
股票i的异常收益率即为个股实际报酬率与期望报酬率的差,即有:
ARi,t=Ri,t-E(Ri,t)
所有样本公司在第t天的平均异常收益率为:
将事件期中t1日到t2日的AAR加总得到累计异常收益率,具体计算方法:
2.AAR与CAAR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异常收益率的定义,假设事件对股票价格没有影响,即Ho:AARt=0,在各显著性水平下,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t统计量值,若落入拒绝域内,则拒绝原假设Ho,即说明事件对股票价格有影响。
同理:假设Ho:CAAR=0.
3.实证研究结果
截止2008年5月1日,国内现共有15家上市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此研究将全部15家公司均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研究事件期的平均异常报酬率AAR及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CAAR,我们可以看到,在-1,0,+1三个交易日的平均异常报酬率AAR分别为+0.823%,+1.773%,-0.805%,0交易日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除此之外,-2日也是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1日虽然未达到10%的置信度,但置信水平同样较高。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CAAR,其反应更加明显。在-2,-1,0,1四个交易日内,CAAR均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在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时,都会赋予股权登记日前的老股东优先认购权,投资者在得知发行消息后,希望通过购买正股获得优先认购权,从而推动股价在股权登记日前上涨。而发行公司股价在公布日前两日就出现显著的正向异常报酬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信息披露的制度不完善,而造成发行宣告日前有信息泄露,提前获知发行消息的投资者提前购买正股。
在宣告日后的+2交易日,AAR为-1.804%,平均异常收益为负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5%。在+3交易日,AAR为-1.376%,显著性水平虽然未达到10的置信度,但同样较高接近显著水平。而在这两个交易日内,CAAR也出现显著下降。我们认为出现这样情况是由于在宣告日后+2日,大部分发行公司已经完成了优先认购权的股权登记,在+2日出现了类似于除权除息的股价变化情况。从而造成正股价格的显著下跌。这也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2,0)宣告前期及宣告日显著上涨,(+1,+3)宣告日之后的显著下跌,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A股市场借题发挥的炒作气氛较浓。
二、结论
通过对已经发行分离债的15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
首先,在(-2,0)期两个交易日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CAAR为 +1.844%,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验证,可见宣告日之前,公司已经有相关消息流露到市场上。
其次,在0期即发行宣告日,平均异常收益率AAR为+1.773%,显著为正,(-2,+1]四个交易日内CAAR为2.812,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投资者在获知消息后,为追求优先认购权,在股权登记前会有一定的“抢权”行为,追购正股,推动正股股价的上升。
再次,在+2交易日里,AAR为-1.804%,在(+2,+4)期间,CAAR为-4.117%显著为负,说明在“抢权”完成,股权登记日后,发行公司股票发生了类似于“除权”的行为。
[6] 白景永.基于行业标准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5-27.
[7] 颜碧宇,蒋景东.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高职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2(8):111-112.
[8] 潘红丽.高职行业英语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23):98-99.
[9] 潘清.高职高专专业外语教学适应就业需求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186-187.
[10] 熊倪.高职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实践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3(2):75-78.
[11] 李静.基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54-55.
[12] 闰桂娥.高职教师基于校本特色的专业发展途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3(11):67-68,81.
[13] 王彦侠.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32):87-88.
[14] 曹冬梅,张青莲,李霓.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J].职教论坛,2013(11):78-81.
[15] 韩淑英.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飞天,2012(4):102-103.
[16] 邵万红.基于实证研究的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反思与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11(2):18-20.
[17] 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