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年终总结范文

时间:2022-03-04 11:13: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外企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外企年终总结

篇1

1、原材料的进购:通过多渠道了解原料市场行情和现状,发展规律。开拓更多的原料市场,以便企业制定良好的原材料的进购计划。通过良好的进购计划控制原材料库存同时,着手合理调整原材料库存结构。在吸取成品仓库存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整后的原材料仓库存结构,对原材料管理实行最低安全库存管理与“零库存”管理的模式。加强原材料仓内部定置区的严格管理,通过对原材料日常规范摆放,以达到目测管理的要求,实现任何一个仓管人员都能够及时发现实物异常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更能有效的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2、检验:包括原材料进购的检验、半成品入库的检验、成品出厂的检验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检验。采取“以防为主”的原则对所进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才能进行生产作业。半成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自检合格率要求达标准,否则对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要进行严厉处罚。我们虽然对半成品进行了严格检验把关,但成品出厂的质量检验我们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是加倍的严格,用质量和信誉赢得外国市场。

篇2

为此,2013年初,北京外企方胜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简称外企调查)专门针对普遍的职场员工开展调查,了解员工对自己过去一年工作的评价,及未来的想法,以此评价员工工作状态。本次调查共收集员工反馈问卷1,426份,其中有效数据1,330份,有效率93.3%。

约1/4的员工完成2012年度工作目标

如图一所示,7.3%的员工表示超额完成2012年度工作目标,20.4%的员工表示基本完成,合计27.7%。这样的比例显然是比较低的,42.5%的员工明确表示有拖欠,而29.8%的员工甚至不记得,或根本没有制定工作目标。造成员工未完成目标的部分原因是工作目标制定过高,还有部分原因是员工自身的惰性,造成预期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大多数员工获得能力提升 专业能力提升更明显

如图二所示,在思考目前的工作是否带来自身能力的提升时,65.9%员工表示了肯定,但仍有34.1%的员工觉得工作没有带来任何提升,只是一份机械的工作。对于那些认为有能力提升的员工来说,认为专业能力提升的员工比例要远高于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员工比例。

34.6%的员工独自工作 来自于公司的支持不足

如图三所示,在工作中,15.7%的员工认为得到了来自于上司的支持,29.6%的员工认为同事的支持充足,23.4%的员工认为得到来自公司整体制度体系的支持;但仍有34.6%的员工认为几乎得不到支持,处于自己独自摸索的状态。这34.6%的员工如果具备非常强的主动性和抗压能力,很有可能取得成功,但大多数员工会感到茫然,感到挫折感,进而产生对目前所在公司、岗位和行业的失望,甚至离职。

公司年终认可覆盖2/3的员工 加薪仍是主要认可方式

年底年初之际,即使还没有确定的奖励,大多数员工也能评估出来。如图四所示,对于年终认可,24.6%的员工表示得到了升职机会,37.1%的员工获得了加薪,18.5%的员工获得了还不错的年终奖,6.2%的员工获得了荣誉性奖励。同时,有34.8%的员工感叹一年到头两手空空,充满了失落感。可以看出,加薪仍然是企业认可和保留员工最普遍的方式,但认可只能覆盖约2/3的员工,仍有1/3的员工感受不到来自公司的认可。

大多数员工没有制定清晰的年度计划

对于2013年工作计划,如图五所示,8.2%的员工表示已经制定好了,28.4%的员工正在制定中,42%的员工表示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却还没有制定,21.4%的员工还没有想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没有清晰年终工作总结和计划的员工不在少数,如果将后两部分员工都计算在内的话,很有可能高达60%。

对现状不满意,但同时缺乏明确的行动

从数据中简单总结职场员工2012年的工作状态,能够感受不满意的员工并非少数。可以认为,有30-40%的员工感觉过去的一年没有在工作中获得多少成就感,专业能力没有提升;公司给予的支持不够,感觉不到温暖;工作成绩没有得到认可,从名誉、职位到实质的工资收入都没有提升。因而,产生失落感是自然而然的,也会同时产生换一份工作的想法。

篇3

好!你等着!叶小亚咬咬牙,她不让眼泪掉下来,她是那么要强的一个女孩子。

诚恳认真: 打开职业之门

叶小亚每天抱着一堆求职书跑来跑去。上海繁花似锦,但不属于每一个人。那些找工作的日子让叶小亚筋疲力尽,可一觉醒来,叶小亚还是精神抖擞地跑去面试、应聘。上海的就业形势已经严重到了大学生人人自危的程度,送出几十份求职书后,终于有一家像样的外企有了回应,叶小亚高兴坏了。

这天,叶小亚兴冲冲地去面试,却发现已经有一百多人揣着本科学历和各种培训证书聚集在公司门前,竞争几乎激烈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闯过了初试和面试,叶小亚进入了最后一轮:在人力资源部实习三天。经理留给了叶小亚一个任务,将公司上一年的部分文件整理归类并在微机里建档保存。

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叶小亚松了一口气。她翻阅着以前的文件档案,细心地整理着。虽然工作很简单,甚至枯燥,但它关系到整个公司的文档资料的管理,疏忽不得。叶小亚分门别类地一一归入到相应的文档,把出错的部分前后左右对照,然后统一。

就在叶小亚忙碌了一天之后,下班前传来了坏消息,总部紧急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这不是耍我们吗!”参加实习的其他学生纷纷跑到经理办公室表示不满。直到下班前,焦头烂额的经理才送走最后一个愤愤不平的实习者。回到办公室,他却发现叶小亚还在成堆的文件里忙碌着。

经理客气地说:“真不好意思,白让你忙活了一天。没办法,这是总部临时的决定……下班了,快回家吧,你明天就不用来了。”叶小亚站起身来,说:“没什么,只是这些文件我都整理了一半了,如果换成别人又要从头开始。活儿没干完心里不踏实,我明天再来,一个上午就足够了。”

经理看着叶小亚忙碌的身影,也不好再勉强什么。

下午,叶小亚接到周凯伦的电话,问她工作怎么样了?叶小亚给周凯伦说了她的情况,周凯伦让她不要傻干了,后又委婉地告诉叶小亚,他们公司董事长的女儿约他出去吃饭。周凯伦掩饰不住言语里的兴奋:“这对我未来的职业晋升可有很大帮助呀!”

叶小亚有些失落。她想,自己的未来怎么办呢?

第二天上午,叶小亚如期来到公司“上班”,经理客气地冲她笑笑,心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叶小亚只是微微一笑,中午离开的时候,留下的是一排排装订好的文件夹和一间整洁的档案室。叶小亚走的时候,经理很想叫住她,但又没有叫。他感叹,现在这样诚恳认真的女孩太少了。

叶小亚特别喜欢韩剧里的那句“去爱,就像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不管爱情如何失意,工作如何碰壁,叶小亚一直活得很努力。

两个月后,叶小亚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时,她正在一个小店打零工。电话里是原先那家外企经理爽朗的声音,说现在公司有职位邀请她前去应聘。

原来,经理在向公司总部汇报招聘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了叶小亚的表现。公司总部对这个“诚恳认真的求职者”印象很深,指示经理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当公司完成调整,重新招聘员工的时候,经理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叶小亚。叶小亚的努力没有白费,她重新迈入了这家外企的大门。

学习细节: 让她如鱼得水

在公司里,叶小亚学历最低,又没有经验,她被安排去做前台接待。这可是最“垃圾”的岗位了,平时接听电话,做个来客登记,从来没人干到过两年以上,选择这样的职位,毫无前途可言。可是,叶小亚却干得热火朝天。

每天,第一个到公司的是叶小亚,最后一个离开的还是叶小亚。叶小亚暗暗地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呢,她的白领梦,离她不远了。

叶小亚换掉了那本破破烂烂的登记簿,扯下了脏兮兮的部门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封面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至于联系电话,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到十一点也就熟记在心了。有人不理解,说花上十秒钟查查通讯录不就知道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叶小亚说自己的工作就要“问不倒,答得快”,要知道每一个细节,不仅是电话和房间号,有关公司的一切都要心中有数。叶小亚毫无怨言地微笑着去迎接自己每一天的工作,用她的话说:“前途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叶小亚的做法当初被很多同事嘲笑。“不就是一个前台接待吗,有必要那么努力吗?”比如为了保证电话铃响三声就接通,叶小亚从来不带杯子到公司,最大限度减少了上厕所的次数。大家说公司不是上甘岭,而叶小亚相信,每一个未知的来电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客户,也许百万元生意就开始于一次及时而热情的接听。再比如,午餐之后叶小亚总要把大厅打扫一遍。有人说别傻了,公司付钱给物业公司了。叶小亚说:“物业公司的清扫时间比公司下午上班晚半个小时,中午时间进出的员工很多,地板上满是脚印,如果来了客户,肯定会影响他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看着叶小亚努力的样子,隔着宽大明亮的玻璃,经理若有所思。

周凯伦最近一直没有打电话来,有时叶小亚给他打电话,他也总是说忙。叶小亚隐约感觉到一些什么,但她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操心这些事,她晚上还要忙着学习英语和日语,还要去上管理培训课。有了面包,才会有爱情,不是吗?

一天,几个日本客户来洽谈合作,叶小亚安排他们在大厅等候。客户们坐在一起,谈到对这个新合作伙伴的业绩不太了解,叶小亚主动走上前去用流利的日语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叶小亚微笑着把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等到经理来迎接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各种情况、业绩都能了如指掌,态度这么认真,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很有信心!”事后,经理问叶小亚怎么记住那一长串数字的,叶小亚回答:“公司年会和每次的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经理看着她,充满了欣赏和赞许。

叶小亚的热情和细心,成了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即使她只是一个“卑微”的前台接待,但她的心灵也同样会闪光。

完善总结: 成就职业梦想

公司规定,每到年末,员工们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制定目标、提出建议。公司里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个举动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叶小亚却不这样认为,当她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的时候,老员工们说:“别傻了,从网上下个改改就得了。上千份报告摞起来比老总的个子还高,老总会看?笑话,肯定最后卖了废纸。”

叶小亚没有理会,因为她工作了一年,确实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和设想。以前叶小亚的建议最多“走到”部门主管那里就石沉大海了,以她的职位和身份,想要见到老总当面陈述只能是一种奢望。叶小亚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和今后发展的建议详细而完整地表达出来,她认为没有什么比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更好的了。

于是,叶小亚每天晚上回到住处,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坐到电脑前准备材料、绘制图表。一周之后,一本像时尚杂志般的年终总结送到了公司办公室。彩色封面上是公司的标志和宗旨,扉页上有目录和提要。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还用漫画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作风和浪费现象,最后是态度诚恳的建议和充满创意的设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在谈论这份不可思议的年终总结,都说真没想到年终总结也能这样写,叶小亚一下子成了公司的热门话题。又过了三天,老总把叶小亚叫到办公室,说:“无论是你第一次来应聘,还是这次写年终总结,还是平时工作的认真细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我看了四遍,你看问题很准,思路也很清晰,设想很有创意,但我更欣赏你对公司对工作的那份责任感,你也许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叶小亚听后又惊又喜。

篇4

追求完美型

魏颖是公司项目经理,每逢年末,她都要完成本年度的目标考核,制定下年度的工作计划,频繁接待上级单位的领导,不断拉拢合作方,同时还不能疏远同事间的感情。她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样,喝酒应酬多了,胃痛发作,整夜不得安宁。

专家建议:

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希望。希望得到领导赏识,圆满完成任务,在众人面前有威信力……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及控制欲,凡事高标准、严要求,事必躬亲,一丝不苟,一旦遇上没有马上落实到位的事,心里就会紧张着急,茶不思饭不想,还睡不安。这种人通常责任心强,有执著精神。

调整方案:

1. 尽量减少应酬,如果必须应酬可做些预防准备,饮食适量,宜清淡,多补充水分,注意劳逸结合;

2. 知足常乐,保持平常心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避免好高骛远。

消极悲观型

徐丹是一家外企的客户总监,年底她忙得一塌糊涂:年终报告、年终总结、新年计划、人动……事情多得杂乱无序,做起来更是千头万绪。公司总部每年都会来分公司进行年终审核,而工作业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年度的考核和职务晋升。徐丹说她年底的时候犯头痛病是最厉害的,因长时间用脑,她总是头晕脑胀、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专家建议:

有些人容易从消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在自我认知方面,惯于苛求自己,只看缺点不看优点。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引发焦虑。

调整方案:

1. 多跟亲人、朋友或心理医生倾诉,寻找健康途径把郁积于心的情绪释放出来;

2. 参加各种体育、文娱活动,每天留几分钟给自己,做一做深呼吸。

自我中心型

段玲酷爱画画,有艺术情结,可她却做了份枯燥的财会工作,没有兴趣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所以升职无望。每到年底,她就想要不要辞掉“鸡肋”工作,去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可又担心生活没有保障。

一项对工作热情度的调查表明:在员工中,高度敬业的人占12% ;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人占20%,而剩下68%的员工,对工作有所不满,但又不得不从事该工作,这正是绝大多数人苦闷的原因。

专家建议:

这种人自我关注度很高,对自己身体及周围环境的每一点变化都极为敏感。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压力及不可预测的变化,这些都能把我们带入对未来不可把握、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中。当心理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明显的焦躁不安情绪。

篇5

我和公司宣传部的经理称得上是一对“职场密友”。两人属于臭气相投的一类,都是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人,做事豪爽且干脆利落,也常喜欢在办公室里搞搞气氛。如果说我所在的广告策划部是一个内部酝酿的环节,他们宣传部是一个对外的窗口,那么我们就是一条“链”上没有利害关系的两大个体。“里应外合”的合作模式逐渐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工作默契,关系变得亲密起来。有了宣传部经理的积极配合,我们广告策划的项目运行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琐碎流程,大大提高了效率。每到公司年终总结或年会时,两个部门的相互合作与搭配也使得文艺活动有声有色,老总对此也是乐不可支。

当然我们也顾虑到其他同事可能会对我俩无端生出办公室暧昧的谣传,所以除了工作中频繁接触之外,下了班后大家就基本心照不宣地不聚在一起。我们以一种柏拉图般的精神维系着办公室密友的关系,用一身光明磊落的作风去抵御八卦猜测的流言蜚语。

忘年交反而是“常青藤”

外企公关部主任CKYang

我一年多前从香港总公司调到上海。刚到这里时感觉很陌生,既没有朋友也听不懂上海话,更不知道每天应该去哪里玩,下班后就回到公寓看碟或是睡觉。Boss张是我们部门的前辈,之所以叫他Boss不是因为他真是老板,只因为他在办公室里辈分最高,对新人又很照顾,这便成了一个亲昵称呼。

Boss张见我一个年轻女孩子从香港过来无亲无故,生活和工作都不太容易,所以特别照顾我。为了让我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Boss张一直教我说上海话,还带我去小商品市场跟小商贩讨价还价,体验新上海人的生活。去年中秋节公司放了半天假,本来我准备一个人在公寓里过,可Boss张很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一起吃团圆饭。和他的家人一起过中秋节,让我这个异乡人身处异乡一点都不觉得孤单。之后的日子,Boss张像对待女儿一般关照我,而我也不忘滴水之恩,总想着有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到他。

建立办公室密友的几点注意事项:

对于初入职场的女性来说,男性上司比较容易成为关系好的密友。因为他们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人生经历能给你工作上的指导,甚至告诉你走向成功的捷径。

对于初入职场的男性来说,要成为女上司的密友比较难,不过有一个原则是“即使她有什么缺点,忍为上策”。

可以尝试和跨部门的异性成为密友,因为身处不同的环境,大家交流信息面就会比较广,谈论的话题也会比较宽泛、轻松。但切记不要谈论自己办公室中别人的隐私。

和自己办公室里的人成为密友要注意自己的宽容度。因为在一个业务链上,必定存在竞争关系。宽容可以使你们的密友关系更为长久。

篇6

这个家境不错的成都姑娘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父母亲戚都很宠她,但她却有着一种不甘于平淡、不甘愿享受、喜欢争强好胜的性格,初二的时候去北京旅游,游览了颐和园、长城,参观了北大、清华后,她就做起了“首都梦”。后来,李艳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后留在了北京,进入一家外企工作。

从那以后,李艳就过上了每天早出晚归、租房子、挤地铁的生活,工作的第一年,她就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累”,但她想,反正自己还年轻,这点累算什么!于是,咬咬牙,她又开始奋斗了。

但北京的生活并没有李艳在过去的“梦”中想象的那么轻松,随着年龄的增大,在一次次和家人的长途电话交流中,“找对象”、“结婚”、“生孩子”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父母担心她成为“剩女”,催她赶紧找对象、结婚,然后赶紧生个宝宝,老家邻居的孩子、父母同事的孩子,在此时此刻,都成了父母“教育”李艳时,列举出的好榜样,而以前,她们都只有羡慕李艳的份儿——家境好、漂亮、优秀、名校毕业、外企工作、留在了大城市北京……

但“漂”的滋味只有李艳自己清楚,2011年,李艳终于结婚了,但她并没有那种成家之后的安稳感,父母的心也并没有踏实下来——因为李艳和老公还没有买房。李艳的老公也是四川人,老家在绵阳,虽然李艳和老公的家境在当地都还算不错,但若在北京买房,还是比较艰难,而且,这两个要强的孩子都不愿意让父母掏钱。

于是,李艳和老公都过上了“越来越累”的生活,他们要考虑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长期租房是否现实、没有北京户口的生活会不会越来越艰难……“越来越累”的同时,李艳还真切地体会到了究竟什么才是“心累”。

今年年初,李艳和老公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回成都发展了。“本以为成都的生活能轻松些,但没想到,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后,再回去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那种轻松、悠闲的感觉了。”2013年年末,李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停地抱怨说,“今年的感受还是累!”

北京、广东累,四川、甘肃也累

累,并不是李艳一个人的感受,在四川省,参与《小康》“2013个人的年度心情”调查的74个人中,共有6人提到“累”字。而在全国参与这项调查的2013个人中,“累”字被提及的频率更是达到了80多次,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并且,人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累”的感受: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分析认为,“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的时候,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这个时候,就会不知道我们每天在为谁做事情,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做事情。“另外,社会生活的一些不确定性会让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增强,内心不安全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退行,例如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该结婚生子了,却因为没车没房而不能结婚,这种不由自主的退行会造成压力源的增强,心里自然会不舒服,人们往往会用‘累’字来表达这种不舒服。”

一首被称为“音乐版的‘蜗居’”的歌曲《累啊累》,唱出了不少中国人的心声:房价越来越高累啊累啊累、钞票越来越少累啊累啊累、每天地铁公交累啊累啊累、老婆还没找到累啊累啊累……

《小康》调查发现,不仅北京人、广东人普遍感觉累,在人们心目中还算是比较休闲的地方四川,以及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甘肃,人们也都喊着“累、累、累”。

此外,在河南、江苏、湖北、陕西、天津、海南、海外,“累”都是被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感受,黑龙江人更是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感受——老累了。

云南人幸福知足,湖南人热爱生活

累,只是国人普遍的年度感受之一。“请您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年的感受。”2013年11月,《小康》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当中开展这一调查,共2013人参与。除了“累”之外,“淡”、“好”、“忙”、“烦”等感受也被频频提及。

傅春胜建议大家,当有“累”、“淡”、“忙”、“烦”等感受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更好地觉察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放个假,促进内心的和谐,让我们的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

在云南和湖南进行调查访问的时候,《小康》记者则听到了更多充满正能量的词汇。云南人虽然也两次提到了“压抑”这个词,但他们更多地表达的是“幸福快乐”和“满足”,另外也分别有两个人提到了“平静”和“很赞”。

湖南人则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分别有三个人提到了“平安”和“幸福”,“平淡”、“平静”均被两次提及,此外,湖南人也有“累”的感觉,他们还用“愁婚”“恨嫁”等词来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向往。

“五味混杂”的灰色2013

2013年11月初,《小康》还联合新浪网进行了国人年度滋味和年度生活色彩的调查,截至11月20日,共有1393人参与调查。

篇7

第二、三两个月 着重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经深入了解公司情况,提出改进公司内部管理、控制的建议;对历史遗留问题加以梳理,重点解决突出的法律问题;保证公司的运营畅通。

第四、五两个月 规范各类合同文本

收集公司各类合同文本(包括劳动合同,业务合同等)。针对收集到的合同文本,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从法律的专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规范合同的各项要件,对原合同中欠缺之处加以修改和审定;协助制定标准的合同文本。

第六个月 中期总结

针对公司六个月来的实际运营加以分析、研究,并与顾问单位进行深入探讨,提交一份工作报告,总结法律顾问工作及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同时对服务模式以及实施方案作相应的调整。

第七个月 劳资法律培训

针对公司的劳资问题,结合公司的实际劳资纠纷,委派我所资深劳动法专业律师,深入剖析相关法律;指导公司相关人员掌握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技巧。

第八、九两个月 协助完善规章制度

通过对公司总体架构运行情况的熟悉,找出其中的弊端,寻求完善的方案,充分调动公司各单元的活力;补充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寻求公司效益最大化。

第十个月 一线人员法律培训

对顾问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免费的业务法律培训,针对公司不同的情况委派相应的具备施教才能和拥有施教背景的专业律师担纲,从整体上提高公司员工的法律素养和意识。

第十一个月 税务建议

针对公司在税收交纳、代扣代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派我所税法方面的专业律师,为公司讲解、透析如何合法纳税,如何最大限度地取得税收优惠,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

第十二个月 年终总结 综合评价

回顾整年度的服务情况,由顾问单位对服务质量和工作方法作出综合评价;同时就顾问单位的现状提出专业的整体评估报告。与顾问单位协商制订下年度的服务计划,签订下年度法律顾问的续约合同。

以上工作进度可以根据顾问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时光荏苒,我已经在大学里度过了我的第一年,现在大二的我利用暑假期间认真的想想自己未来的职业到底想做什么,最后决定选择一份外企的工作。

首先,英语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时是个限制因素。英语只能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现在大多数人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算对英语语法知识不是很了解。而且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譬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本身计算机专业知识就是他们的一个特长。可以说他们同时掌握了两们专业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择业时,面对竞争也较大。

其次,英语专业面对的择业范围较为狭窄。一般,只能选择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职业,而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职业部外乎就是翻译、新闻英语之类等。总之,相对与许多专业来说,英语专业的狭窄的。

第三,我个人认为一样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已经那到了专业比较顶级的水平了,如果接着考研还是考英语专业的话,那么英语对于我来说不再是一种交流工具了,而我地自己研究英语这方面没有信息也没有兴趣。

第四,对于跨专业考研,在选择所跨专业方面时也困难重重。由于英语专业大学四年都不学习数学,所以跨专业考研时选择的专业范围也被缩小了,不能选择需要考数学的专业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补习数学。

第五,出国读研究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选择国家方面,国家的消费水平是不是太高等问题也影响了选择。毕竟以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还不能承担出国的费用。

最终选择还是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英语专业,而且将来考研是方向极大可能是以上的第二方面。基于英语专业且在国外读研究生这一因素,决定选择在外企从事有关翻译的工作。

这个职业目标的成功选择让我对职业目标的决策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在选择职业目标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个人自身问题。要对自我优缺点等进行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给自己做一份自我鉴定。自己专业范围是不是跟专业对口,或者合适自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职匹配。不要对自己将要选择的职业期望过高,往往会导致职业决策的失误。

在对自我进行分析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自我性格,以性格确定自己是怎样的一类人群,从而确定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群。在上课过程中的各种性格等测试都证明我是个随和的人,比较适合的工作是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工作,于是确定可从事翻译工作。其次考虑的是我的技能。我目前拥有的技能、特长,我的工作需要使我拥有而我不具备的技能,通过这一分析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把自己不具备的技能列举出来并且把提高方法列举出来,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技能,从而能更好的胜任这个职业目标。再次,个人价值观问题对自己价值观进行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

在择业过程中家庭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因素。儿女总是父母的希望所在,在择业时也会考虑到父母的期望,我爸爸就希望我做个教师,他说这份工作比较稳定,比较适合女生。在初期,也确实想到要做教师,然而随着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来深刻,最终还是决定第一择业目标是个英文翻译员。职业目标初步定了下来,接下来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个具体实践了。我在网上找到关于作为一个外企的英语翻译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a、基本技能(basic skills):一个英文翻译员最基本的还是能牢固的掌握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些技能包括听力理解能力(listening),只有能够听懂外国人在说些什么才有可能跟他们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观点的技能(speaking),一个有思想的人必须具备正确表达自己的能力;写作能力 (writing);阅读并理解文章的技能 (reading);

b、提升技能(skills for promotion):各种证书(certifications),虽然有时候证书只是一中形式,但却起着极大的作用.各种等级证书是必须的,尤其是翻译证书,当然还有专业八级等证书;责任心 (responsibilities),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是必须的.一个优秀的翻译员尤其要热爱翻译行业,责任心强,性格稳重细致.合作项目的洽谈、翻译及英文撰写等工作;交流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翻译员被誉为“沟通的桥梁”,所以积极和人进行沟通,并参与相关活动等都是必须的.良好的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公共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teamwork),人际交往能力强 ,和自己团队搞好关系;母语(mother language)中文书写能力强,翻译员最终还是为了帮助中英双方的沟通,所以较好的中文是必须的;礼节,礼貌 (manners),举止要得体,毕竟英文翻译员有时代表的不止是自己有时还代表着一定的团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谦虚( be modesty or appreciate other’s perspectives),谦虚并能容纳别人观点;态度 (attitude),做事认真负责,为人正直 ;逻辑( logic),条理清晰,明白易懂、一目了然,所以要善于交流 ;创新意识( innovation);

篇8

26岁的英子坐在星巴客里,打开笔记本一笔笔地给记者算,总结是:“每个月还完银行按揭,也就剩两三千块钱,连商场里稍像样的新装都不敢买,今天还是你说请客,我才来星巴客。你说,我结婚是为什么呀?”

英子跟老公的年收入约30万,而这个城市里刚刚公布的人均年收入,是1.3万元。

记者能报以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精英1+1

“我想念自己没有结婚的时候。”

名牌大学毕业,在一家中型外企做管理,收入不错,潇洒独立,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

“或者像最初结婚的时候也可以。”

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住在六十多坪的旧房子里,虽然小了点,但有一个钟点工帮忙打理卫生,除了偶尔下个厨,基本上是零家务。饭后一起出门散步,老公打球,她放狗,回来泡一个薰香浴或挤在沙发上看一张碟片,周末跟双方父母一起登山……正是英子想像中的生活。

对于这种生活她规划已久。当初找男朋友的时候,她就划定了标准。现在的老公潘登就像是为她量身打造,一样是外企员工,外貌和收入上佳,父母退休,支持儿女们独自生活。

彼此验证了品位和经济实力后,又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你是我今生最好选择”的含情脉脉,认识一年后,英子做了幸福的五月新娘。

英子时髦洒脱,潘登精明强干,朋友戏称:强强联合。

婚后两人选定了一家中高档小区,房价自然居高不下,同时潘登还按揭了一辆小车。虽然积蓄都花在首付上了,但两人彼此打趣:“没关系,每个月车房贷款加起来,没有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

新房开始装修,自然是高标准严要求,预算一次次超支,家用电器统统是最好最贵的,幸好仍可以按揭。钞票流水一样地花出去,英子的母亲心惊肉跳:“同时又买房又买车是不是太奢侈了?你们才工作没几年,还是该降低一点标准,留点积蓄。”

两人相视一笑,父母还是老思想,新时代谁还存30年的钱,然后在60岁的时候再住上新房?

“需要”“想要”和“得到”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没过半年,潘登升职,上调集团公司。这本来是件好事,只是办公环境陡然上升了不止一个格调,往来皆老总,午餐地点从西餐厅直升到私人会所,潘登开始觉得自己那辆福克斯挤在一堆中高档轿车中,怎么看怎么碍眼了。

想在职业上有所飞越,总得付点代价吧。英子公司里资历比她浅的同事也都开着小车。两人一咬牙,又买了辆马自达6。

双方老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了,但两人合力说服了他们,车子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交际应酬中显得无比重要。

像大多数外企那样,你一年能拿到十万还是三十万,由你的工作量而定。潘登始终认为,在这个物欲膨胀的世界,有欲望,才能更接近目标。你要“想要”了,才有可能去“得到”。

英子挑不出这句话的毛病,但骤然加大的家庭支出让她懂得了四个字:锱铢必较。

潘登开始争取一切出差机会,冲刺所有合理不合理的目标;而英子的专业是日语,接外单的机会多,悄悄瞒着公司半夜苦干。

父母家里去得少了,朋友聚会能免则免,两人异口同声:趁着年富力强,要为将来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

现在回想那两年的拼命,英子觉得很惆怅:“我老是在想,要是我们没有那么早把自己标注为精英,幸福是不是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什么是好生活?

三十而立,潘登在生日宴上许下的愿望是:尽快换一套高档小区的住房。这个城市的房价正在像一部失去控制的电梯,你以为它到顶的时候,下一秒它还可以飞升。

潘登坐不住了,他计划让自己的父母卖掉房子搬来和他们一起住,以筹出首付款。

英子当然不同意。但在那天晚上,她也发现老公的眼角有了好几道皱纹。一个才刚过30岁的男人,怎么这么快就显出了老相了?

一件锦袍上找出虱子后,你会更快地发现更多的虱子。很快到了年终总结,英子拿了一个优秀员工奖,公司奖励了五天假期和两张去香港的机票。以前酷爱旅游的英子,已经一年没有出过门了。

回家跟老公商量,潘登考虑了半天,才说两个人旅费就要花几千块,再加上购物,可以买新房的两个平方,再挥霍一点,一个卫生间就没了。这次英子不依不饶,但潘登打了N个电话后,遗憾地告诉她五一节要加班。英子只好作罢,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加班,就是为了躲开去香港。

英子眼前一黑,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同时涌了上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个人去小馆子吃饭,潘登开始提醒她不要总点香辣蟹和水煮鱼;再后来,没做饭的时候他宁愿在家吃泡面,说喜欢康师傅的味道;他可以花一个月的薪水买套新西装,而内裤穿破了三个洞也不扔;英子一直用的CD香水,他告诫她这是化学品;想买一套高档化妆品,他又说你其实不化妆更漂亮……

假期不再出门旅行,周末一定在家做饭。由于工作繁忙,运动是谈不上了,以前所有的爱好也根本无暇顾及。

他不再絮絮叨叨地跟她说一些烦心事,好像无敌超人;除了每天的早安晚安,知心话基本没有;她加完班的时候,他多数已经鼾声如雷;卿卿我我挤在一起看电影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他出差和应酬的时间永远比在家多,再好的房子都像个旅馆,而她就是服务员。

天啦,英子想是她错了还是这就是男人的成长?难道生活就该是这样?

她想念一年前的潘登,他会帮她洗头,会抱她上床,会跟她调笑,会在周末打场蓝球累得像头牛冲进厨房;会在情人节突然出现在她办公室门口,手里抱着一大把俗气但仍然让整间公司轰动的蓝色妖姬。

这些都让她震惊地发现,所谓的强强联合简直是个骗局。以前单身时生活潇洒快意,蜜里调油。结婚才两年,她却惊觉床头金尽,潘郎又老,而好生活――开着车,计算着下个月是油费重要还是为自己添双好鞋子,这能叫好生活?

欲壑难填

潘登的烦恼不比英子少。他要面临的问题是: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以及为将来作准备。这一切都需要钱。于是亲情、友情、爱情、兴趣,都变成一笔笔账单,送到不断变大的办公桌上,等着他买单。

付出的努力不是没有回报,他已经是公司最年轻的副总,但收入的增长还是追不上消费的翅膀:房价又涨了,银行又加息了,股市又动荡了……甚至同级别的张总又换了辆新车,都能让他心惊肉跳。

回到家他越来越没有力气说话,是欲望膨胀还是压力太大?他也说不清楚,只觉得自己像得了强迫症,被一波波的浪潮推着,向着更好的房子和车子迈进,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外鲜内焦。

老婆不快乐,他也知道,但眼看着朋友同事一拨拨地换房换车换VIP卡,你能不追赶吗?能停下脚步去度假吗?商业社会,不进则退,他不可避免地要与更多客户谈判应酬、斗智斗勇、喝酒熬夜。英子患得患失的小女人心情,他确实是顾不上了。

但他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社会的错,是社会鼓励年轻人消费,反正什么都可以按揭。他皮夹子里有三张随时可以透支的信用卡,而按他们的计划,今年该有个孩子了。

这次英子死活不同意。

“孩子,你拿什么来养?车子房子家具家电,统统在按揭。你知不知道养个孩子要多少钱和时间……”

他望着披头散发泪流满面的英子一阵茫然,两人月入数万,还养不起一个孩子?那个柔情蜜意爱撒娇的小妻子,消失到哪里去了?

篇9

出人意料的交易

握手

今年3月3日,就在乐百氏与法国达能正式签订合资协议的当天晚上,对此事颇感意外的步步高总裁段永平打电话给乐百氏副总裁杨杰强:“怎么突然把乐百氏给卖了?”杨反问:“那你怎么还没有卖呢?”段说:“我也想卖啊,可是还没发现谁感兴趣呢。”

那天下午,乐百氏总裁何伯权在集团公司召开的月度全会上正式向员工宣布:乐百氏与法国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正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由达能控股,但达能并不派员参与管理。乐百氏仍拥有商标权、管理权、产品及市场开拓权。

这场快速达成的交易顿时引起了业界的注意。联想到乐百氏的主要竞争对手娃哈哈在几年前也以几乎同样的方式和达能合资,这场交易更是备受瞩目。

其实,乐百氏在与达能正式合作之前,已先后与高盛、摩根士坦利、百富勤、怡富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有过或深或浅的接触和商谈,另外还与国际著名的食品集团、雀巢、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品公司等谈过合资意向,其中最“钟情”乐百氏的可能算高盛,这是与乐百氏接触最久的一家公司。早在达能控股娃哈哈之前的1994年,双方已有过接触,并且几近成功达成合作协议。可是因为当时乐百氏正搞“生命核能”而影响了谈判工作,高盛一方也由于决策稍慢而有所延误。但是这几年来,高盛总是不间断地造访乐百氏,直至乐百氏与达能签约前夕,高盛仍然在坚持:“我们还有没有希望?”

而仅有33年历史的达能公司,它的介入居然仅在3个多月之前,它所面对的对手是在全球颇负盛名的百年老店,资产更加雄厚的食品王国雀巢。在业界看来,雀巢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与乐百氏合资的外资巨头。

达能:最没有希望的一家

达能的此项收购计划,并没有通过达能中国总部,而直接由达能设在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负责,由公司发展部经理林伟全权代表达能与乐百氏进行协商。乐百氏方面则是由何伯权总裁出面。从最初的状态来看,达能是最不易谈成的一家,即使是连正式接触,都费了相当大的周折。

正式会谈之前,林伟先后找过多家顾问公司介绍,要求和何伯权见面,后来也来过乐百氏,与何伯权也有过初步接触,但合资要求均被拒绝,达能几乎没有被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何伯权最大的顾虑倒不是说对方要求控股,而是因为达能本身就是乐百氏最大竞争对手娃哈哈的母公司。如果正式进入谈判,乐百氏就得把公司几乎所有的东西交给他们分析,比如经营状况,经济实力,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等等,许多都是公司的核心机密。如果达成协议,成功合资就没有问题。而一旦没能谈成的话,就等于公司所有的机密就在竞争对手的掌握之中了。

达能在遭到一次又一次拒绝之后,连与何伯权见面的机会都已丧失,似乎是前景渺茫。但他们也明白了乐百氏的顾虑所在。最后达能决定采取迂回的策略。林伟找来一家德国顾问公司,与他们共同来到乐百氏,宣称有一个果汁技术的合作项目,希望与乐百氏进行合作。既然如此,何伯权表示由技术部门进行洽谈就可以了,自己就不必出面了。

然而来人一再表示他们专程从德国赶来,非常想同何伯权见面,希望能予以引见。结果见面之后,来客身份自明,所谓的“牛奶技术项目”纯属子虚乌有,纯粹是为合资意向而来。

通过一番苦心安排的此次会面,达能表达出了异乎寻常的诚意,一再承诺如果合作不成功,将立刻销毁所得到的所有乐百氏资料,并且绝不公开乐百氏任何内部信息,更不会向娃哈哈透露。至此,双方建立起了初步的信任,达成了进行深度谈判的前提。何伯权也相信,一家公司达到如此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之后,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他也绝不会因为中国的某一个项目而失掉自己的国际声誉。

其实在国际上,由中介顾问公司来与对方谈合作意向,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它往往并不暴露委托方的名字,而只要告诉对方,有这样的一家公司,资产是多少,产业方向、运作规模、投资方向如何等等,它想进入某一个公司,想与对方合作开发某一个产品等等,问对方有没有兴趣和这样的公司商谈这样的项目,这样就不致于暴露委托公司的目的,同时避免给同行以可乘之机。

在消除了双方的顾虑之后,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乐百氏提出的主要几大条件,达能一一表示接受和认同。乐百氏一方也并不拿多方谈判作为筹码,与对方“练功”,而是直入主题,于是谈判进展飞快,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达成了最终的协议。

“后台”在哪里?

在业界,乐百氏一向以稳健见长。甚至在公司1999年年终总结报告上,第一页上只有一个字:稳。也因为如此,它与达能的“闪电式”合资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面对疑问,何伯权的解释是:其实企业最重要的是它的后台。企业发展不是靠你的精神就行,还要看你的“后台”有多硬。因为企业总是要犯错误,有人说,一个企业如果昨天的事情做对了,今天的事情对了,明天的事情也对的话,他已经不是人了,而是神,他就不应该坐在企业,而应该摆在神台上供奉。不要说面对一个企业这样复杂的系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事情的决策,也是经常会错。企业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可以解决,但是大问题来了怎么办呢?那“后台”就很重要了。如果有强大的经济实体做后台,有经济实力的支持,就不至于会伤筋动骨,否则就可能一病不起,原有的基业也赔了进去。

事实上乐百氏是镇办企业,过去的后台是中山小榄镇镇府。第一,政府的功能过去就是支持企业;第二,政府可以影响银行和税务部门,你没有钱,可以叫银行贷款,叫税务部门减收迟收税。再不行,政府有钱的话可以借几百万、几千万给你。但那是过去10年的环境。现在条件变了,政府的职能也变了,政府不能指挥税局和银行了;第三,公司规模也大了,要的钱可能不是几百万、几千万,可能是几个亿、十几亿。这个“后台”怎么撑?在企业有投资机会或有危机的时候,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已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面临大的危机,企业可能就会死掉。

另一件让何伯权印象深刻的事发生在他去哈佛讲学的时候。在哈佛商学院,那些听课报名表的第一栏就是让你填公司的母公司是谁,因为学生都是来自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何伯权一直以为只是中国企业看重“主管部门”,谁知道美国人更看重(当然,这不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他们认为你的母公司的身份,能证明你公司的实力,说明你有多大的价值。

当这个更大的“后台”确定为达能后,还有很多人为此惋惜:为什么是外企?为什么是已经控股了娃哈哈的达能?实际上,在国内上市、以千千万万国内投资者为“后台”曾是乐百氏的强烈愿望。但是,当中国的股票市场还承担着为国企“解困”的任务时,“镇办企业”乐百氏的上市之路注定遥遥无期。

麦肯锡的“伏笔”

乐百氏的合资之举看似偶然,但在过去几年和跨国公司的频繁交往中,“卖”的念头已是悄然而生。尤其在1998年和世界知名的企业顾问公司麦肯锡的合作,不啻是为今日的举动埋下了伏笔。

麦肯锡除了总部在美国,并在美国诞生以外,没有什么美国意识或其他什么国家概念,它有3000多名高智商的专家分布在全球各地。因为乐百氏是做食品饮料的,所以他组织了全球专门做食品饮料的专家,比如曾经做过可口可乐咨询的专家,来为乐百氏做饮用水咨询,以及全球做乳业最好的,给雀巢做咨询的专家,来做乳酸奶咨询。这里面包含着深厚的“全球咨询家共享”的理念。它把客户的视野拉得很宽,让你看到最远,然后又实实在在去分析这个企业现在需要什么,未来可能需要什么,怎样步步演进。

在咨询过程中,麦肯锡把国际上这个行业最优秀的公司进行分析、汇总,给出最充分的参照,再根据乐百氏自身的情况进行量体裁衣,指出这些经验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目前还不能借鉴的,并根据企业的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给出一个策略方案。为了购买这些“建议”,乐百氏所付的代价是1200万。如果说当时还有“值不值”的议论,现在看来,结论已是不言自明。

整个咨询项目,由麦肯锡中国区首席代表亲自主持,麦肯锡在乐百氏长达半年的连续工作中,由专家群牵头和所有部门进行深度交流,在整个研究、商讨过程中帮乐百氏培训了一批中高层的管理人才。

篇10

官方媒体翻来覆去强调,美利坚强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升值至1:5,美元报价自动涨至4/5=0.8美元,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事实上,等式的右边有两项---汇率、人民币报价。美国人还有另一种阴谋,如果中国通胀,杯子卖到7元一只,则7/8.27=0.8美元,一样达到目的。

2、通胀:通胀说来就来,一夜之间,物价就涨上去、电煤矿油就缺口、经济就过热了。什么导致经济过热?按央行官员的口径,是汽车、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度投资。但过度投资的根源是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根源是需求过热,需求过热的根源呢?央行官员就瞠目结舌,答不上来了。

在8.27的汇率下,美国人的一个手段,就是用尽量多的美元冲击人民币体系。固定汇率类似一种坐庄系统,卖盘太多时,庄家就要进场维持价格。美国人抛多少,央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这个8.27就名存实亡了,也达不到帮助企业出口的目的。

过去的一年中,大量热钱涌向中国,美国人的行为可谓疯狂---中国的基本面很强,美国财团充满信心,投机资金源源不绝。年终总结,央行每天买进5亿美元,一年累计买入了1600亿美元。04年1-6月又买了700亿之巨,外汇储备达到4700亿美元。

央行和商业银行有很大区别,商业银行资源有限,且用的是旧钱;商业银行买卖外汇,不会影响金融稳定。央行是发钞行,拥有铸币权。理论上,央行的接盘能力是无限的。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完后,可以开动印钞机,印制新钱,接下美元。

但新钱有新钱的坏处---新钞一发,后患无穷。美国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流入市场,将导致物价系统的灾难。

中国商业银行的放大系数约为2.5-3.5。去年,M2货币总量由18万亿增长到22万亿,如果没有美元潮,放贷额甚至是缩减的,商业银行会惜贷,信贷失控纯属无稽之谈。

新增4万亿货币总量,对仅有10万亿GDP的经济体来说太大了。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钱,物价岂能不涨?物价一涨,生产企业岂会不大干快上,尽量多快开工?便出现所谓的经济过热。即是说,联系汇率导致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冲击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用格林斯潘的话说,如果中国坚持不升值,他们自己的货币就会出问题。

3、鱼与熊掌:如果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必然乐意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最终导致人民币过多,通货膨胀。经济是均衡的,你坚持固定汇率不动摇,我就用美元冲你人民币,最终导致你通货膨胀,失去竞争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选择固定汇率,还是选择稳定物价?中央的态度很明确,固定汇率是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去年顶住7国财长的压力,被认为是外交纵横的一项重大收获。

按中国人的一贯思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劝告,反着做就可以了。美利坚要我们升值,我们偏不能升值。

但事实究竟怎样,还是要讲清楚:汇率上涨,受益者是人民币持有人,即13亿民众。你可以轻松去加勒比海滩度假,甚至娶一个年轻漂亮的马来西亚太太。

汇率不涨、国内通胀的话,受益的是政府和银行。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几万亿坏帐相应缩水,更容易偿还,政府获得大量的铸币权,以应付财政开支。

财富只有一笔,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总之,百姓去加勒比渡假是没有指望了,更没钱娶一房马来太太,这些钱将用来填补国有银行的亏空。

总体上,以国家利益而说,填补银行总比去海滩渡假重要得多,但还是应跟民众解释清楚,中央的选择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4、房地产:新一轮热钱潮的一个奇怪现象,是游资收购房地产,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股票与债券。国际换汇资金,讲究的是光速划拨,要求高流通、低风险、固定收益。从这个角度,债券是最好的选择,一些短期债票面受益率,甚至成了一国汇率的基准。

相对而言,股票不会受宠,因为波动太大,收益率也不确定。一般而言,房地产根本不是游资的选择,因为流通性实在太差,且千房千面,每一套房源都要单独评估、单独销售,简直是游资的恶梦。

但在中国,价格正逐渐向美国靠拢。到底是人民币报价变动,还是汇率变动,游资心中没有底。事实上,中央坚守固定汇率的决心,不容小视。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购买房地产。一旦8.27的汇率不变,而是内部通胀,房价就会随物价上涨。无论是汇率涨,还是物价涨,房地产两相得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目前来看,8.27牢不可破;简单地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初级投机者们,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5、宏观调控:调控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即对内资外资的影响不同。内资奄奄一息、外资如鱼得水。调控之下,江苏省十几家银行集体停贷,民企几乎被屠戮殆尽。国内企业再也无力取得贷款、扩大产能,再也无力抢占市场了。

中央管得了国内银根,却管不了国际银根。当前银根空前紧张,国际市场呢,却是45年来最低的利率,宽松得要命,外资企业可以大量融资。

我们很痛心地看到,国内企业普遍停产的时候,外资公司却是心是心非。一些外资学者大喊中国必需减速、减速、再减速时,他们自己的公司却在急步跑马圈地。

德国大众新加了两条生产线,广州本田加了一条,大摩在上海投了几十亿的地产项目,转手又买了建行的几十亿抵押物业。行政命令规定,银行不许做银行系统违约率最低的个人房贷,而天津的一家德资银行却连5.04%都不要了,干脆开出3%的优惠利率。

不知道外国专家究竟是看多还是看空,但我们知道总产能并没有下降多少。唯一的区别是内资让几步,外资就进几步。

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抽紧银根,则货币减少,供应紧张,汇率相应上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内资借不到贷款,外资因为汇率上升,一样要付出更多的投资成本;一句老话是,固定汇率下,外资涌入将抵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固定汇率下的调控,却只苦了内资,便宜了外资。

国内银根很紧,国外银根很松;国企奄奄一息,外企如鱼得水。固定汇率加上宏观调控,便导致一个大漏洞,使国企不战而溃,大好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其实,解决的方案很简单,对某些特定行业,征收投资调节税。凡不许增加产能的国企,外资也不许进入,进则征收额外税。更进一步讲,如果觉得某行业产能过大,第一个应砍掉的是外资的工厂,调控也应从外企开始。如果觉得汽车业产能过大,第一个被砍掉的应是广州本田,广州马自达。残害民族企业取媚洋人,砍掉民企市场份额让给洋人,一直是统治者的思维。

7、日本模式:从宏观经济讲,中国越来越象80-90年代的日本,越来越在复制日本模式。和90年代的日本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希望用较低的汇率补贴出口,都也面临外储急剧增加的情况,不得不解决外汇占款引发的通胀情况。

货币泛滥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出口竞争力,将出口导向型经济维持尽量长的时间?日本的对策方针是,进一步扭曲价格体系,不出口的东西都涨价,出口的东西都不涨价。日本的葡萄卖到1美元一粒。日本的西瓜卖到30美元一个。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夸张。

房地产是一个典型的内销型部门,为房地产买单的99%都是国内百姓。很多人都认为,房价过高,会导致城市的商务成本过高,丧失竞争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中,房地产、员工房贴只占总成本的8%,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公司的电话费。

房地产的价格,99%由本地百姓负担,剩余的1%中,还要分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民用地产。普通城市的住宅楼可以很贵,但工业用地可以很便宜,政府可有意识补贴。

政府从房地产可以取得大量税收,这样一笔巨额财富可用来造机场,造码头,改善基础设施;或高额出口退税,或提供优惠项目。

房地产事业是典型的剥削内贸、补贴外贸。用民众的负担补贴出口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房价越高,出口竞争力越强。现在,中国也将走上日本的老路---低汇率导致外储急增,引发通胀压力。政府将之引向房地产,让民众买单,令外贸出口业不受损伤。99%内销的部门始终是宣泄通胀压力的好去处。房产、交通、医疗、教育,莫不如此。

篇1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在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往的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的空间,必须从自身的内部出发,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对内部环境的管理与控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主要是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成本管理又分为生产成本费用管理和期间费用管理,生产成本费用由于受原材料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幅的降低,因此要大力降低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财务和管理费用这三个方面,其中,管理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期间费用的管理时,应着重从管理费用方面入手。

一、管理费用的定义

企业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组织经营活动时,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工会经费、技术开发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损失等,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企业管理费用的范围十分广,不仅仅包括企业的行政部门、管理部门所需要的费用,还包括企业工作人员、职工的费用,企业生产产品所耗费的直接费用、进行市场调查的间接费用等,管理费用灵活多样,且不同费用之间相互渗透,进行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对管理费用控制的意义

(一)降低企业成本

由上文可知,管理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对管理费用进行控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企业管理费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管理费用涉及的范围广,难以控制,部分工作人员利用企业内部报销制度,将企业的公费转为个人私有财产而不易发觉,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造成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等现象。

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费用的控制,确保企业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流向,提高内部财务管理能力,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三)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改善企业市场形象

企业管理费用得到有效地控制不仅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降低,更意味着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同样的成本面前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更好地立足于市场经济中。

此外,当前我国企业大力推行透明制度,即企业内部财务透明,对外信息披露,对内企业部门之间相互了解,能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对外企业管理费用清晰明了,使得客户更好地了解企业,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三、我国企业管理费用控制的现状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加强了对管理费用的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现了企业的顺利生产经营,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控制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

随着市场对企业要求的提高,企业对自身管理费用的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指标。长期以来,管理费用的控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控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个人主观性强。而随着对管理费用的控制方法的改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的出台,企业在进行管理费用的控制过程中,采取了较为先进的控制技术,使得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管理费用增长比重低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根据调查得知,虽然管理费用每年呈上升的趋势,但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趋势相比,其比重较低。这说明了企业对于管理费用的控制能力不断加强,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扩盈增利的目标。

四、加强企业管理费用控制的措施

(一)制定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明确控制指标

进行管理费用的控制,不是对个别项目分别进行,而是综合企业发展的全局,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的管理费用进行控制。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定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费用的支出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时,必须了解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才能正确地制定出控制措施。

在制定控制制度的同时,必须明确控制指标。对于不同的部门,甚至不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加以规定,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要求自己。

(二)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与审计

企业仅有一套系统的管理费用控制体系是不够的,不同的管理费用涉及到不同部门,即使有健全的制度,也难以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执行。尤其是在与私人利益相关的问题上,如许多企业的报销制度并不完善,财务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核对报销发票与实际购买物资是否一一对应,导致了部分工作人员。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的监督与审计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应严格要求,并实行个人行为责任制,要求会计对自己的工作严谨认真。此外,企业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提高对企业一般工作人员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确保管理费用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能力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预算管理,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出都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来进行。然而,企业的管理费用与一般支出相比,具有不定性的特点,并且会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张而增加,若不对管理费用进行预算制定,则难以将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大的比例相比较,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因此,企业必须对管理费用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并提高预算执行能力,加强对预算管理执行的绩效考核,在每年的年终总结时,对不同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总结,根据预算执行效果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奖励与惩罚。

(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绩效监督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管理费用控制的主要环境,为了确保企业的管理费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严格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企业上下一心的工作氛围。

此外,对于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实施严格的绩效监督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奖金、补贴等与其具体工作相联系,对于严格执行管理费用控制制度的员工,予以奖励以及鼓励,而对于消极怠工的工作人员,则处以扣除奖金等惩戒措施。通过权责明确的绩效监督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企业认同感,确保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五、结束语

企业实现管理费用的控制,不仅是企业进行基本的生产经营的需要,更是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实现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提高企业对管理费用的控制,首先需要制定健全的控制制度,还需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上下一心,认真执行,加强监督,确保企业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流向与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决胜于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篇12

故事还要从2009年说起,朗萱当时担任中国区CEO的助理,她很好奇为什么老板再忙也要放下手中工作去北京参加“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典礼。一打听才知道,福特从2000年就设立了这个奖项,坚持资助草根环保公益组织。2011年朗萱报名参加了当年入围公益项目的考察工作,天南海北奔驰千里考察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个是野生黑豹保护。毕业自西安美院的青年艺术家靠卖画来维持公益组织的运转,十年如一日吃住在野生动物保护站,过着最艰苦的生活,没有给家庭留下积蓄,却为保护站配置了四辆车,在山间看到飞鸟的踪迹便能说出习性,这种固执甚至偏执把朗萱震撼了,她从没有想过有人如此执著一念,敬重之余,她自己也成为福特的志愿者。

天遂人愿,传播与公共事务副总裁李英慧眼识才,看她对公益活动如此有感情,又有组织管理能力,便专为她设置了一个可持续发展主管的职位,由她来专职负责公益项目。

经过环保奖十余年的积累,福特如今积累了325个获奖的组织和项目。2012年朗萱接手后即对公益组织进行电话回访时,发现存活下来的只有一百多个,一些组织10年前两三个人,十年后也不过就十来个人,没有什么大发展。按理近年来公益组织的生存环境在改善,但为什么他们有了资金的支持还是做不大,再深入调查才发现问题出在组织管理能力上,这也是朗萱进一步发起“绿色晋级”公益项目的由来。

按级别,朗萱在福特只是初级管理者,但是她却拥有无上的“特权”,每两周各事业部的VP以及中国区CEO都会来参加她召集的“Better World”(更美好的世界)的项目进展会。

“更美好的世界”是福特汽车三大目标之一,与“强劲的业务”和“精良的产品”并列,后两者是企业的商业本能,而“更美好的世界”则让企业成为社会组织,似乎与业务发展不沾边,但李英认为正是有这一条才让公司愈加厚重,在这方面CEO率先垂范。

让朗萱感动的是,中国区CEO罗礼祥开会必到,哪怕出差在外也会准时打入电话。朗萱正是在会上陈述了“绿色晋级”的想法,她需要专业导师来教导公益组织公关、财务、项目管理等知识。李英立刻报名,自愿成为公关课程导师,强大的财务部也不落后,解决了财务管理导师的问题,IT部愿意提供IT支持,还有人包下了项目管理导师,余下的朗萱借助于合作的NGO组织恩派来寻找。企业内外资源调动是如此迅速,从提出想法到实施,一年时间内,朗萱已经组织对一百多家环保组织进行了系统培训,结果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一说到这儿,朗萱兴奋难抑,30岁的年华就可以像CEO那样调动全公司的资源,高级别的领导者纷纷向她请缨,成为公益活动的“先锋官”,同事也是一呼百应,颇有运筹帷幄的豪情,当然这要归功于组织天然的慈善文化。之前她跳过四家公司,经常会听人质疑公益对公司的业务贡献究竟有多大?但是在福特,没有人质疑她这样做究竟能带来什么。她只管投身其中,扎扎实实地沉下心来把公益做出特色,用时间来证明,口碑即是人心,“至少在公益圈,福特已经很有名了。”

爱公益进而爱上公司

福特志愿者协会主席肖征宇给自己取的英文名是“Lancer”,这是枪之骑士。他崇尚行侠仗义的骑士精神,个人的三观在历史学习中受到过积极正面的影响,“人性的光辉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引擎。”

肖征宇做过老师,也成功地创过业,但是都感觉只是生命中一闪而过的花火。在福特做了志愿者协会的主席后,他的骑士精神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将“更美好的世界”落到实处,福特在制度上规定员工每年有两个带薪的工作日做义工,每年还有全球关爱周。福特会有针对性地根据社会需求和公司所长,选择诸如教育、环保、帮扶城市农民工、安全驾驶等领域的公益项目。

起先肖征宇做志愿者只是出于助人的本心,在了解了NGO组织的运行,直到被推上志愿者主席的位置时,他的责任感重了起来,要为大家的善念找出路。

每个在福特投身公益的人都会面临时间紧迫的难题,需要兼顾本职工作与公益项目。李英一语道破天机,没有热情的人最后的借口就是没有时间。

肖征宇是那个成功挤出时间的人。他把与公益相关的工作安排在周末或晚上,召集一群有执行力和爱心的同事帮着分担工作,花花轿子大家抬,这样他自己也省力不少。

他个人有个宏愿,将来想建立一所慈善学校,梦想遥远,但是行动并不遥远。眼下他设立了孤儿援助项目。起先这是他个人的捐助行为,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以个人之力很难持续,必须引入管理机制,并且上升到公司和社区的层面有系统地开展。于是肖征宇找到南京一家公益组织合作,拿到孤儿的信息,对每一个孩子的信息详加核查后分发给同事。为了加强员工对受助孤儿情况的认识,他组织志愿者到当地,走入孤儿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有一户家庭有三个孤儿,福特援助的是最小的男孩。由于慈善组织规定同一家庭援助儿童不超过两个,结果大姐和弟弟都有资助,二姐什么都没有。看着弟弟拿到了礼物,小姐姐哭了,志愿者赶紧给姐妹俩买了新鞋,回来后跟慈善组织协调,希望同样捐助二姐上学。

在实践中,肖征宇渐渐领悟到做好公益的精髓,“有效、干净、透明”,他会跟同事说,别人有怀疑是正常的,监督和鞭策在公益组织的发展中是必要的,一旦解决了疑惑反而会获得更大的支持。因此,团队对每一笔捐款都给予认真细致的反馈,把每个人对口的孩子资料放在信封里交给捐助者,细致阐述,一旦解除了别人的疑惑,口碑的力量将推动更多人加入支持,信任是项目成立发展的基本要素。

在福特,每个志愿者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在公司的公益平台上成长,得到支持和辅导,有了初步的成功,肖征宇开始思考如何建立孤儿的永续成长机制。因为有些即将初中毕业的孩子迫于家庭生计,可能会放弃读高中和大学,而如果孩子将来只是上了普通大学,也未必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和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联系,让这些孩子学有所长,毕业后也可以进入福特的体系工作,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前程。

做棋盘上的一粒米

肖征宇说,公益活动的影响力就像在棋盘上放米,以几何级数递增。很多人认同公益,但是会因种种原因而放弃。

福特汽车就是要做搭桥者,一个行善者就如同一座桥,通过影响身边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纵横交错,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公司总部有一个志愿者团队,在全球拥有2.7万名志愿者,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中。今年福特全球关爱周的慈善活动中国就有两千多人参加。

一个“鸡蛋的暴走”算是公益组织中颇为著名的项目,发起之初是为了让贫困地区儿童每天吃上一个鸡蛋而募捐。在福特,这个项目转化为全球关爱周活动的一部分,朗萱现在是这个活动的公司召集者,活动募集的善款将用于援建民工子弟图书馆。暴走分5公里和20公里两个级别,李英选择走最长的20公里,可以募款100元,为此她一周三次会在跑步机上加班锻炼体力。在美国开会的罗礼祥也为了这个活动特意飞16个小时回来。2013年亚太区CEO萧达伟(David Schoch) 以60岁之龄走了20公里,成为公司最年长的暴走者。

福特的“暴走”更像是家庭聚会,有不少孩子追随爸爸妈妈而来,由于事前不知道会有那么多的小“暴走族”出现,福特只好让孩子们穿上大人的“暴走T”,像戏袍披挂在身,甩着袖子晃着衣服,只见胖乎乎的小脑袋在平地移动,笑料百出。

朗萱带着4岁的孩子参加了2013年的5公里暴走,孩子问妈妈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活动,妈妈说:“是为了帮助贫困的孩子建一座图书馆。”今年听说又有这个活动,孩子兴奋地拉着妈妈还要参加。

萧达伟在途中与一个暴走20公里的小胖墩偶遇,终点他搂着小家伙共同庆祝胜利。小胖墩回到学校一说,2014年活动又拉了十几个同学和家长前来。

有员工的爱人在其他外企上班,去年参加后回去就兴奋地鼓动自己的公司也来参加。一个公益活动在朋友圈、家属圈的相互影响中不断放大,像雪球一样滚了起来。

李英说做慈善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这种快乐的气氛会传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