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06:04: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人居环境整治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提升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以改变村民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切入口,加快补齐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生活水平、生产能力和生态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分工负责。按照“政府主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的原则,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区域统筹,科学规划。按照“区域统筹、高点定位、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经济适用”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与脱贫攻坚、移民(易地)搬迁、特色产业培育、文明和谐社区创建、重点镇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科学编制各类专项建设规划。
(三)典型示范,有序推进。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以贫困村及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干道两侧、重点流域和县城周边、传统村落、城乡结合部村庄等为重点,通过抓点示范,深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四)政策激励、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覆盖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08个村庄环境整治。力争年底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基本解决。
四、存在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旧突出。一是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生活、生产及建筑垃圾四处散落;二是畜禽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露天沟渠现象普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水务站、乡人民政府)
(二)乡村规划编制欠缺。一是农村住房布局凌乱,农村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很多环境卫生死角。二是“六乱”现象依然突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普遍存在。三是各村内巷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部分村寨庭院及入户道路没有硬化,影响村民出行;四是公共厕所修建距离不合理,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存在建成后无村民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国土自然资源所、乡人民政府)
(三)路灯照明设施还没有完全覆盖。一是无路灯或只安装部分路灯村寨普遍存在;二是已安装路灯村寨,路灯损毁严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四)垃圾清运及处理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造成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保洁人员没有履行好职责,未能及时清理村内环境卫生;三是垃圾无害化处理难,村上收集的生产、生活垃圾只做简单的焚烧或填埋。(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五)人居环境整治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地方财政收支更加紧张,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由于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势必会在推行各项政策时进行取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五、实施时限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8月下旬)。乡、村逐级召开动员会,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迅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攻坚阶段(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全民动员、部门联动,上下协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底,全乡70%以上村小组基本达到验收标准。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创新提升建设水平,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落实好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紧紧围绕本乡镇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保洁人员工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所需资金,建立完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公共财政投入与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动村庄保洁、管护及项目建设、垃圾收运处置、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市场化。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要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广大村民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和环保意识;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二是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宣传,以学生促家庭,形成“小手拉大手”共同保护绿色家园的氛围。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广大农牧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动员全镇力量,整合资源,强化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我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居环境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村民主体、共建共享原则,动员村民主动参与、投身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环境整治成果。
(三)目标任务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面貌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保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较为普及,效果明显,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庄日常保洁机制及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二、重点工作
(一)建立“评分定星”管理机制,实现户环境大变样
以提升人民群众环境意识为根本,实行“评分定星”管理机制,全面整治农村户环境卫生,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动手、户户参与争创的氛围。
1.成立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
成立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双组长,包村领导为副组长,驻村工作组成员及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
2.成立村环境卫生检查评分小组
村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村监委会主任、村会计、驻村干部(至少2名)组成。
3.检查评比方式:村与村交叉评比
4.检查评比时间:每月30日
5.经费来源
各村在公共运行维护费中列支1.5万元
6.评比范围
以组为单位,将所有农户纳入评比范围,除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五保户,在考虑实际情况及征求本人意愿基础上,可不列入评分定星考核管理,针对评比范围外的五保户,以关爱为主,由村干部组织人员开展每季度一次义务大扫除,洗衣服等活动,其中“三八”妇女节”由妇女主任组织,“五一”劳动节由团支部书记组织,“七一”建党节及10月主题党日由村支部书记组织。
7.评分细则
⠂ 户环境卫生评比标准按照“个人干净卫生,室内整洁有序,院落清理整洁,牲畜管理规范,村寨整治积极”五项内容进行评分,每项评分≥8分即可获得一颗星。
8.奖惩办法
奖惩办法具体由各村通过召开户主大会确定,可参照以下奖惩办法。
参照奖惩办法采取“月度奖惩+年度奖惩”相结合的方式。一是月度奖惩办法。被评定5星的农户奖励10元左右的洗衣粉一包。被评定0星的农户惩罚半天义务劳动。二是年度奖惩办法。农户全年获得10次5星奖励500元,9次5星奖励300元;农户全年仅获得4次5星惩罚1天义务劳动,3次5星惩罚2天义务劳动,2次5星惩罚3天义务劳动,1次5星惩罚4天义务劳动,0次5星惩罚5天义务劳动。(义务劳动由村环境卫生整治小组统一安排进行村内环境整治活动)
(二)建立“集中整治+日常维护”管理机制,实现村容村貌大换颜
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治理乡村主干道路周边、镇区驻地及集贸市场乱搭乱建、乱丢乱放、垃圾乱堆等行为,通过“集中整治+日常维护”等机制,建立乡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彻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1.固定“环境集中整治日”
固定每月15日,每月30日为“环境集中整治日”,集镇及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小组动员所有力量在“环境集中整治日”对各自责任区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三堆杂物、农业废弃物等,有效改变庭院、乡村组道路沿线等地方的“脏、乱、差”状况,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着力提升镇村环境管理水平。
2.整合“三员+n”资源,建立村级环境卫生日常维护机制
用好用活“三员”及公益性岗位人员,按照“河道管护员负责河道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党群活动中心卫生,草管员、护林员负责其余地段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根据就近原则划段定点,明确责任区及工作任务,包括垃圾处理池里垃圾焚烧及公共厕所卫生打扫工作。同时与各村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确保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通过整合“三员+n”资源做到各村所有区域都有人管,所辖区域清洁全覆盖,无死角。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镇级领导包村,各包村领导要亲自负责,及时成立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环境卫生整治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路地结合、上下联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村民主体、标本兼治”基本原则,统一标准、统一行动,重点开展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卫生治理、安全保障等四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对我乡域内重点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房屋和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通道,将重点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为入莲第一道风景线。实现赣龙复线铁路用地红线两侧至100米范围内“八无四有”(无杂乱搭盖、无破弃建筑、无乱堆物料、无垃圾渣土、无黄土裸露、无破旧广告、无水体漂浮物、无不协调房屋、有绿色廊道、有山青水净、有风貌建筑),及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沿线建筑物和村庄、农田林网、道路网、河湖水系网充分治理。
二、整治重点
(一)房屋整治
1.拆除乱建乱搭。依法拆除铁路用地红线内的建筑、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杂乱搭盖、简破厂棚、废弃建筑;依法拆除可视范围内各类违规设置的广告、废旧电杆。
责任单位:村建站、国土资源所、XX村
2.规整建筑立面。对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不协调的建筑立面进行提升改造,建筑立面改造要融入本地传统民居特色元素,外墙装饰装修完整,提升沿线建筑风貌。
责任单位:村建站、国土资源所、XX村
3.规范新建房屋。结合房屋整治,规范新建审批,严格监督履职,确保沿线符合条件的建房申请及时得到审批,加强建房管控,遏制新增违建和裸房;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住宅通用图集,打造协调建筑风貌。
责任单位:村建站、国土资源所、XX村
(二)绿化美化
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花则花原则,通过新建绿地、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途径,扩大绿地面积,提升绿化品位。对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的农田林网、荒山荒坡、道路网、裸露地、闲置地及拆除违法建筑后的地段,实施绿化美化。
责任单位:林业站、村建站、国土资源所、XX村
(三)卫生治理
重点清理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砖石以及卫生死角;以沿线村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加快消除村庄及沿线黑臭水体。
责任单位:村建站、水利站、河长办、XX村
(四)安全保障
把铁路运行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路地双方共同开展铁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影响铁路安全的隐患。坚决取缔沿线不符合规定的危险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场所,整治非法采砂取土、抽取地下水、开矿、爆破、排污排水、放养牲畜、开荒、耕种农作物、开挖鱼塘、渔业养殖、私自拓宽铁路道口或私设非法通道、截断和堵塞铁路排水系统等违法施工行为。
整治未在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的道路、公铁并行地段等区域设置防止车辆及其他物体进入、坠入铁路线路的安全防护设施行为;严厉打击机动车辆或船舶超载、超限、超速通行上跨铁路公路桥梁、下穿铁路道路桥涵,干扰和封堵铁路货场,非法侵占铁路(货场)土地行为,打击非法封路、堵路等阻扰铁路维修人员正常通行的行为;治理在铁路桥(涵)下方及其附近的道路停放车辆、堆砂堆土、堆放可燃物等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环境问题。结合日常养护和专项养护,整治修复沿线破损公路路面、路缘石,修缮补充公路防护设施、排水系统。
责任单位:村建站、国土资源所、派出所、XX村
三、进度安排
(一)摸底调查(至2019年9月28月)
根据我乡实际情况,由乡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相关沿线村挂村领导担任副组长,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铁路沿线相关村主干为成员。并组织林业站、村建站、国土所等部门及沿线的2个行政村的村主干对我乡域范围内的赣龙铁路沿线(需整治长度0.089公里)展开全面排查(具体详见附件2)。
(二)全面实施(2019年9月29日-2019年11月30日)
10月底前完成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杂乱搭盖和违规设置的广告设施拆除、杆线整治、卫生清理、铁路用地红线内违章建筑和破弃建筑物拆除,红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内房屋立面整治等工作。
11月底前完成沿线两侧绿化种植。
(三)验收评估(2019年12月2日-2019年12月3日)
乡攻坚会战指挥部将对照沿线环境问题清单XX县XX乡重点村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台账,在2019年12月2日-2019年12月3日完成初期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乡政府将成立XX县重点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会战指挥部,乡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挂村领导任副总指挥,成员由村建站、国土资源所、林业站、派出所、包村工作队和村书记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村建站(具体名单见附件),负责日常整治事务,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每周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推动工作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一、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农村“八乱”整治工程,有效解决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农村整体环境卫生质量。到
2019
年底,实现镇、村乱停乱放现象基本遏制;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菜园围挡乱批乱挂,电线、晾衣绳等乱拉乱接基本杜绝;圩镇店外经营、乱摆摊设点现象基本遏制;基本没有违章搭建,集镇、村庄危旧房、土坯房、铁皮棚(屋)等基本拆除(改造)到位;“三沿六区”散埋乱葬整治到位。打造一个“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二、工作重点
(一)乱停乱放整治行动。
一是规范车辆停放。在圩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庄选择适宜停车路段设立临时停放点,设置停车标识线,引导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停放。二是加大乱停乱放整治力度,各乡镇圩镇居委会、交警中队、城管中队,通过下发宣传单、劝导教育等方式引导车主养成良好停车习惯;集中力量,每月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集中整治活动,对劝导教育无效车主,加大罚款、拖车等执法力度,共同营造“停放有序、道路通畅、管理到位”的良好交通秩序。
(二)乱堆乱摆整治行动。
一是规范临时经营摊点管理。对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临时摊点,要按照“便民、有序”的原则,严格管理,做到控制数量、划定范围、限时经营、有序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其他摊点,由各乡镇(城管中队)参照《XX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开展整治。二是加大圩镇居民和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庭舍院落环境卫生和杂物乱堆乱放整治力度,对柴草、物品、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进行分类规范收置,对房前屋后垃圾及时清理入桶,实现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干净整洁。引导农户家禽圈养,实现村居生活区、公共场所、农户庭院四周环境清洁。加大乡村文物保护点柴毛、杂物乱堆整治力度,落实专人进行管护。三是每季度开展村庄“文明户”“卫生户”“清洁户”及“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三)乱搭乱建整治行动。
一是加大危旧房屋、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在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基础上,对残垣断壁、老式坑厕、破旧棚屋、“铁皮棚”、私搭乱建“两违”建筑、违规搭建等进行全面拆除。二是全面整治菜园围挡乱批乱挂、电力、通讯、广电、晾衣线、横幅等乱拉乱接现象。组织力量,三是全面整治临街陈旧破损的遮雨遮阳棚、店铺招牌、广告招牌,清除乱贴乱画和各类小广告。
(四)乱埋乱葬整治行动。
一是全面整治镇、村“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乱建的活人墓、豪华大墓及散埋乱葬坟墓,应迁坟墓全部迁入公益性公墓。全面整治擅自占用林地、耕地建造坟墓行为。二是对散埋乱葬加强日常巡查,引导群众主动拆除违法违规坟墓,凡在“三沿六区”范围内出现新增坟墓的,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并对辖区乡镇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村主要负责人视情节轻重实行约谈和问责。三是各行政村要引导农村居民文明节俭办丧,文明低碳祭祀,推进移风易俗。
三、保障措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