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小组总结范文

时间:2022-11-05 09:48: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训小组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训小组总结

篇1

出纳综合实训是财务专业士官学员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手段之一,是学员正式实习、上岗前的“技能综合演练”。出纳综合实训具有专业内容广泛、演练科目众多、场地转换频繁、沟通协作困难等诸多特点,按照传统单一的带教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实训科目正常推进,实训效果差,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出纳综合实训,以期将多课程专业知识整合转化为学员实践操作技能,这对于出纳综合实训意义重大。我们在襄阳士官学校基层财务系对财务专业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出纳综合实训中将传统的由专业教员带教模式结合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一、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抽取

本次实验选择财务专业(中职)2011级学员22队共100名学员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教学计划,在2012年5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一区队45名学员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单一带教法,实训作业在固定位置的教学楼306大教室进行,学员不分组,主要依托专业教员的示范带教进行;在2012年6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二区队55名学员(含17名女学员)作为实验组,采取小班分组角色扮演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模式,实训作业在不固定位置的教学楼505财务实训中心进行,学员按每5人为一组,共分成11个财务作业小组,区分人员角色和作业场地,实训科目主要由实训作业小组共同协商讨论,专业教员个别指导帮带进行。

(二)实验方法

2012年5月份对照组45人按传统单一带教法进行,2012年6月份实验组55人除重要科目接受传统的专业教员带教外,在实训全过程还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小组共同作业模式进行,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实验组学员每5人为一组,成立财务作业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财务科长、会计助理员、出纳助理员、业务经办人员、银行等其他机构工作人员等角色。专业带教教员主要是引导学员对模拟业务进行判断分析,协调同一作业小组不同成员达成共识,形成业务处理意见,指导各作业小组有效完成整个实训作业流程,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对学员综合表现进行评判打分,为实验提供数据。

(三)评价指标

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结束后,学员实训成绩根据最终形成的会计实训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根据财务业务工作流程按模块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财会基本技能,2.票证处理技能,3.现金银行业务,4.账簿处理技能,5.会计档案整理

以上内容共分成10项考核指标,包括职业态度、财会三功、现金业务、银行业务、数据较验、票证处理、账簿处理、运算能力、凭证装订、协作能力等10项考核点,每项10分,满分100分。

(四)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采用分类比较法,其中计数项目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量资料采用秩检验。

二、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两组学员的实训综合成绩主要指标数据比较如表1、2所示:

三、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样本学员的得分情况就可明显看出,在实务操作中其得分普遍高于对照组,可以说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在实训过程中有以下显著优点:

第一,按军队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设置了不同角色,由各小组学员分工协作完成,这可以使学员更加直观的了解军队单位财务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分工,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协作沟通的工作技巧,这种实训模式还能理清学员在实训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对军队出纳工作形成整体认识,为今后部队实习、上岗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科目涉及军队财务专业众多课程,知识面广泛,专业带教教员由于专业限制,无法精通各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实行小组作业模式可方便学员集体协商讨论,共同整合业务处理意见,将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第三,分组实训可有效提高实训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可开展更多演练科目,同时分组角色扮演模式形式有趣,参训学员兴趣热情高,互动交流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随着基层财务系军队财务教学实训中心软硬件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军队出纳综合实训中采用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的教学实训方法将极大的提高综合实训效果,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从而缩小与部队用人单位对后勤士官人才需求的差距。(作者单位:1.襄阳士官学校;2.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干休所)

篇2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质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真正能够加入到软件开发队伍的人并不多,这严重阻碍了我国IT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知识和针对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构成了教学的主体,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因此很难培养出符合软件公司要求的实践型软件人才。

笔者针对学生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发现通过对四年本科生实行“3+1”培养模式,与北京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教学探索实践活动做了一个阐述与总结。

1开发能力培养过程的主要构成

此模式对统招本科生学生开发能力培养的过程,概括起来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某门课程重要知识、原理的验证,这样的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对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方面,作用就比较小。第二阶段就是暑期实训,时间是安排在学生大二结束后的那个暑假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指导老师确定实训题目和内容,实训周期为20天。第三阶段就是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软件项目开发。第一阶段是目前大多数开设软件工程专业学校都已经在实施的一个培养环节,下面就不再进行阐述,接下来,主要对我学院实施的后面两个培养阶段进行阐述。

2暑期项目实训,开启学生开发潜力的金钥匙

在大二结束的暑假,所有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为期二十天的暑期项目实训。参加指导学生项目实训的老师,在项目实训开始之前半个月,把自己提出的项目实训题目及内容要求呈报给学院教学秘书,教学秘书把收集齐的实训题目公布给学生,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满意的实训题目和指导老师,最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稍微进行微调,做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暑期实训开始后,学生必须和平时上课一样按时出勤,在学院实验室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实训任务书中规定应该完成的实训任务,熟悉软件项目开发的一般过程,掌握一门开发工具,初步体会和同学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的重要性。指导老师也必须和平时上课一样,按时出勤,指导本小组同学,如规定小组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开发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指导老师在小组中,由学生推选一位组织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内部进一步的任务分工,小组讨论,任务几乎和总结等事情。这样可以比较好的锻炼学生自我组织能力,为将来走上真正的就业岗位打好基础。

暑期实训结束后,学院将组织各组同学进行实训成果汇演,将各组同学开发的项目作品逐个演示,包括作品的介绍和作品的实际运行,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评价。对于未按时完成实训任务的小组同学,则要求他们在开学后的剩余时间里面继续完成,否则不给予学分。当然,暑期实训时间只有二十天,除了少数优秀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出色的按时完成任务外,大部分同学只是基本完成指导老师所要求的实训任务,作品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作品的界面可能不怎么友好等。但通过暑期实训这样一个过程,大部分同学还是了解了软件开发的过程,接触了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开发工具和平台,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拥有了自己作品,同学都会有种小小的成就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的兴趣。

3基地项目实训,提升学生开发能力,助学生成功就业的助推器

笔者是08届毕业生在北京实训的带队老师,亲身经历并参与了学生实训和就业的过程。下面详细介绍学生在北京实训基地实训的情况。

(1) 分方向、分班级授课。

有了在学校暑期实训的经历和基础,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就业方向意愿。根据对学生就业方向意愿摸底,将学生分成JAVA方向,.Net方向和网络工程方向。每个方向分别由在该方向非常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们授课和指导。方向确定后,再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班级,分开授课,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2) 理论实践结合,老师贴身指导,师生良好互动。

在北京实训基地实训时间为三个月,第一个月是理论课串讲复习,以JAVA班为例,复习内容有Java 编程基础(15课时)、数据库编程(10课时)、WEB页面开发(7课时)、J2EE应用编程(25课时)、Struts(7课时)等。在理论课结束后,学生便进入到项目实训阶段。在这个阶段,授课老师将班上同学分成小组,每小组要求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小组的分工组织完全模拟公司真实的开发过程。实训内容有需求分析(17课时)、系统设计(37课时)、使用基本的J2EE技术进行项目实现(33课时)、Struts+hibernate进行项目实现(41课时)。 上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吃住,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及时排解学生疑惑和难题。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撰写工作日志、周总结、月末总结,把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感想写出来,交给老师,这样授课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以便适时调整上课进度和内容,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3) 专业实训和职业素养训练相结合。

周一至周五培训专业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周六则由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对学生进职业素养培训,模拟职场招聘过程,全面提升学生就业信心和能力。

(4) 实训作品展示与评价。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5-02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教学需要,切实起到对课程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

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指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

钢结构综合实训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就业或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我院近年来对原有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从考核标准、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考核标准

钢结构实训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实施任务前方案的确定、工作计划制订,对于不同的实训项目规定不同的权重,参考行业标准,制定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项目实施的考核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实行单项实训、口试、平时考核、实训考核的考核方式,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考核。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当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项目评价与考核,当课程的所有项目和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根据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评。

(二)考核方式

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考核中,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现有总结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过程评价( 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事后评价( 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主体上,也强调多元性,采用教师评价、考核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多种形式。基于高职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开课时就清楚地知道学习完成后要考核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和决定公开透明,甚至可以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等级评定的参考。对于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个人申报的形式,给予更多的重修和补考机会以及更灵活的考核时间,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

(三)考核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考核标准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考核组成员,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全过程对参与考核的教师进行资格评定,要求有考评资格将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或参加实际岗位资格培训。此外,在过程性考核环节,对项目和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考核主体呈现多元化。

以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为例,考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结合并进行综合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设计能力、检查与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一般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继续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等。其次,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纪律性,从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每个项目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最后,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考核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过程性考核分小组竞赛的方式。考核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对各小组及部分组员进行点评。

(四)考核方法

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小于60分)给出综合实训成绩等级。

1.阶段成绩构成。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综合实训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每一模块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方可参加综合实训答辩;阶段成绩评定(见表1)不及格,不予参加答辩。阶段成绩考核内容包括:

(1)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

(2)学生对课题涉及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学生平时独立工作的表现,如调查研究,采集资料情况等。

(4)学生在小组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表1 钢结构实训阶段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组别: 班级:

实训

模块

指导

教师 时间

①过程考核(小组评价)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出勤 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

工作态度 态度端正、踏实肯干(10分)

方案及图纸 方案合理、格式规范、创新性、实用性(50分)

资料查验 规范、规程核检快速准确(20分)

团队协作 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意识

(10分)

分值 100分

②本人

自评 打分标准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③教师

评价

阶段

成绩

阶段成绩=①×60%+②×10%+③×30%。

2.答辩成绩评定。

综合训练答辩是综合训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训练最后一个环节,对检验考核学生综合训练质量,综合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评定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

答辩小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各阶段成果和答辩表现综合评定答辩成绩,内容包括:

(1)小组答辩。

按设计指导教师承担的辅导小组划分一个答辩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组长负责本答辩小组的相关工作。各个小组着重考核学生的设计或研究方案分析论证是否正确、合理;结构、工艺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答辩。

每位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答辩前,学生先填写一个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见表2),自己对实训做一个总结,并给出建议,用于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答辩时,首先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概况或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着重考核学生对课题的认识,能否充分分析、正确论证、清楚表达,考察学生能否掌握运用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鉴别学生有无创造性的见解。

答辩方式可采取提一个问题学生随即回答一个问题,或是集中提出所有问题,学生记录,然后按提问先后顺序回答。各答辩小组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表2 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

实训模块 指导教师 学时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1.本次实训过程中,你在本组内从事哪项具体工作,工作成果有哪些?

2.你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何评价,不足之处在哪?

3.请评价一下你所在工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4.你对组长或组员在实训中的能力与表现有何看法?

实训心得体会:

意见与建议:

三、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考核的几点建议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我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经实践检验,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阶段考核

综合实训成绩应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将工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鼓励学生自我能力认定

课程考核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考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

考核评价形式要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考虑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反馈机制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帮助师生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高职综合实训的发展,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编号NGJGH2014010)。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专业综合实训

自2012年起,学校经过多方面调研,将各专业课程设置作了重大的改革,开设了专业综合实训,即在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前,针对实习岗位的素质、技能要求,以及学生在校所学技能,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就像一次实战前的“练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特点

(1)针对性强:学生顶岗实习前,学校已安排好了对口实习企业,有了明确的工作岗位要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就是针对实习岗位,将企业的培训课程前移至校园,根据学生特点“订制”而成,针对性强。通过综合实训,提高适岗能力,更快融入工作。

(2)综合性强:综合实训的项目,不是一个单个的零件,而是一个较综合性的产品,所以比单项训练难度大,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查资料,综合性强。

(3)真实性强:综合实训的项目,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不纯粹是“纸上谈兵”的项目。在实训过程中,也要以真实的生产过程为导向,安排好从设计、生产、检测的各个环节,符合真实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质量。

(4)协作性强:综合实训的项目,由于工作量大,一般采用分组完成。由组长组织3~5位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也能充分锻炼“团队协作”精神。组长安排得好,同学齐心协力,任务就完成得又快又好,若全组只是靠一两个同学“单打独斗”,实训效果就差。

(5)能力性强:在综合实训中会碰到新问题,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3专业综合实训实施步骤

3.1制订专业综合实训实施方案

为保证专业综合实训的顺利实施,必须制订详细的计划,具体包括:

(1)选定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做到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既适合岗位需要,最好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又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数控专业的综合实训,任务就是每组完成一套冲压模或注塑模。

(2)明确实训要求:首先对学生,强调纪律要求,明确完成的任务,上交的材料,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其次对实习指导老师,强调工作规范,要对问题有预见性,哪些地方是有特别要求的,容易出错的,及早提醒学生;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自学攻关,教育学生怎么做;把握好质量关。

(3)实施组长负责制:确定分组名单,实行组长负责制,做好组内人员主要工作安排。

(4)推进工作进度:各组作好计划,确定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

(5)实行考核评比:按照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相结合;以100分制,并评出优秀组、优秀个人。

3.2分组实施

按照产品生产的工作流程,分工协作。如机电类产品,先设计零件图,再小组讨论确定加工工艺方案,评分标准,经指导老师审核,再进行加工,还要确定QC人员,自评零件加工质量。

3.3完成项目书

设计统一格式的项目书,如机电类产品项目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项目简介;画装配图;画零件图;制作零件加工方案、评分表;组员分工;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小组考核表;个人考核表。

3.4组长答辩

以组长为代表,制作课件,对完成实训情况进行10分钟总结陈述,并回答评委老师提问,时间不超过5分钟。

3.5考核评优

(1)实训完成后应交的材料:产品、项目任务书。

(2)学生要写个人总结,组长要写小组总结,按填写实训鉴定表,作为学生成绩存档。

(3)实训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小组得分,由作品质量和项目任务书完成情况评分,占60分;另一部分个人得分,占40分,应包括学生的职业素质、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工作量、实践技能等内容。实训成绩通过自评、组评、教师评定。

4结语

中职学校在学生离校前开展专业综合实训,是一项重大教学改革,是积极应对企业需求,十分必要,很有成效。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怎样把这一门没有教材的综合课程,上得学生满意、学校满意、企业满意?做到既训练学生核心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又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还要做到岗位针对性强,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需要教师的智慧。学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同时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5

税务培训机构的实训式教学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实训教学,也就是旨在提升税收征管能力,营建一个仿真的或模拟的纳税环境或征管环境,学员在培训教师指导下,“真实”地处理纳税人的财务数据和税务机关征管数据,通过实际操作与小组交流及研讨等形式,达到培训目标,专业实训教学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员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岗位实际操作的工作技能,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管理实训教学,指的是以提升领导干部或公务员管理能力为目标,营建一个仿真性管理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的问题,使学员设身处地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体验提升决策力、执行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说,实训的灵魂是职业能力,而非泛指“某种技能”。

从理论上分析,实施实训式教学有如下作用:

增加感性认识和经验知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只有通过实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员的协调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模拟实训,除了需与仿真工作环境或管理环境打交道外,还要与人打交道,这对训练学员的适应能力、协作精神和心理承受力具有单纯理论课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培养学员的职业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训特别是一线岗位实训,学员会对职业的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获取了行业知识和经济知识,同时锻炼了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方式而存在,它只有与其他教育体系结合才能体现出其意义,因此,将素质教育溶入到实训教学中会大大推动教育培训的深化和发展。

二、实训式教学案例简析

2012年夏,我校第三教学部在全国处干班培训期间,组织进行了“模拟新闻会”实训教学,获得了成功。总结本次实训教学的经验,会为今后各级税务干部培训的实训教学提供方法和实施策略。

为完成这次教学任务,课程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除了仿真教学情景布置,真实教学工具的准备等,还制定了两套周密的课堂实训教学计划(下面介绍的是其中的一套):

(一)时间安排

第一段:小组准备;

第二段:小组模拟演练;

第三段:全班模拟实训。

(二)工作指导内容

第一阶段:整理好情景模拟的脚本;进行情景模拟演练。

1.以拓展训练分组为基础,四名指导老师分别带一组。

2.指导老师向学员说明实训的目的与要求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3.学员采取老师提供、学员调查问卷汇总以及学员自我选择等方式,各小组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情景模拟脚本设计。

4.各小组分成3~4个演练组(情景模拟组),分别自选情景进行演练。

第二阶段:小组实训演练

1.各小组根据情景脚本安排,到指定教室进行小组实训演练时间半天。

2.具体演练程序。各组所有情景模拟组分别进行演练展示,每进行一组,本组进行自评,然后全组成员进行点评,最后各组产生一个情景模拟组,参加全班情景模拟展示,并选出一个评论员作为全班演示的评论员。

第三阶段:全班模拟展示

1.实训情景人员构成

(1)学员评论员:4名;(2)教师组成的专家组:3~4名;(3)实训小组:4个(各组推选一个优秀演练组);(4)参观人员:全班学员;(5)主持人:1名,全程串场

2.全班在指定教室进行模拟情景实训

3.程序

(1)老师介绍本次实训课大致要求和目的;

(2)主持人进入角色,开始实训展示;

(3)主持人依次介绍每组实训大致情景,各组开始展示;展示之后是本小组自评、全班点评、专家组点评;一个小组展示后,主持人串场介绍下一个小组模拟情景,小组进行情景展示。

(4)表彰本次参训过程中突出的学员(学习积极分子);

(5)指导老师做本次实训总结;

(6)宣布实训教学结束。

“模拟新闻会”的全班展示环节,充分显示了学员的智慧和风采,过程十分精彩,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三、从实践效果看实训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

实训式教学是以训练学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如果违背了科学性,实训也就没有了意义,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训式教学应坚持以下原则:把握培训教学实质的原则。指的是围绕税务培训的目的和成人培训的特点展开实训教学。因此,税务培训讲究实用性、应急性。这就要求税务实训教学必须确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与先进技术同步的原则。成人学员学习的目的之一,要学习前沿的理念和先进的技能,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保持竞争优势。

强化实战性的原则。该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实践性、操作性环节,以提高学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完整性原则。实训毕竟是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具有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即教学活动的完整是实训式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需制定教学大纲,需进行实训设计、实施、考核等教学过程。实训式教学与理论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差异,但在教学环节上有同样的要求,甚至比理论教学要求更高。

四、小结

实训式教学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角色转变,强调学习者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意义建构中的主动性,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变了其以往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方式和厌学心理。

我们还需在实训式教学的道路上进行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努力避免其不利之处,使实训式教学成为税务教育培训中行之有效并广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6

一、数控加工实训的特点

数控加工实训以编程基础知识和典型数控设备编程使用知识为保障、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实现实践教学中的基本编程方法、机床加工调整等内容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又兼顾生产现场操作规范的较完整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特色。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严格,既要具备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编程知识,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先前能力水平进行评估、鉴定。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有别于普通加工实训教学一人一机的操作模式,一般采用3―4人操作一台数控机床,所以在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考查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应该占据主要方面。

3)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所以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更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培养创新能力。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分段实施,由于实训项目较大,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都具有不唯一性,第一阶段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部分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其余自行设计方案实施,第三阶段按项目目标自行设计方案实施。

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框架的设计

以前的数控加工实训实施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知识点讲授、图纸分析、学生编程练习、操机实训、实训总结。

采用以上的教学形式,只是实现了知识的简单传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事可做,做无目的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典型零件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采用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学生完成工作过程,提供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实施这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又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点都串连起来,这样学习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任务的每个环节里都有体现能力标准的鉴定考核措施,对学生团队在每个工作环节里反映出来的能力做出及时的、有效的、正确的评价,形成了一套先前鉴定、形成性鉴定、终结性鉴定、能力综合评价为一体的完整考评体系。

三、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典型任务,从相关知识点传授到考核鉴定技能水平的过程。

1.相关知识点的传授

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工作过程中会涉及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制定理论课堂计划,讲授过程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的教学五步法。教学五步法是在“四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环节,这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利于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知识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整的考评体系

先前能力的考评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首先对参加学习的学生涉及实训教学有关的先前能力进行鉴定,填写先前能力鉴定表。表格里的内容反映出即将要开展的实训课程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教师就根据反映出的情况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进行讲解。

形成性考评过程

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反馈的整个工作流程中,都设定了需要达到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以记录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记录表格的过程就是记录整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对工作过程中对表格记录和动手能力的考核就形成了形成性鉴定,同时也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评价。

终结性鉴定

完成了以上的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后,小组成员讨论填写总结报告,总结加工过程出现的问题、零件的质量、与预期加工相比加工进度等等问题,最后向实训教师汇报答辩,这样也就完成了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和反馈。

四、以数控铣床加工为例展示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的数控铣床加工实施模式,我们对我校04数控503班的数控铣床加工实训进行了一次探索性尝试,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平面加工为例,展示新的数控铣床实训模式(资料包括:平面加工课堂计划、小组鉴定清单、小组生产实施计划、小组生产实施操作流程、小组生产实施总结、个人实训总结),同时在完成加工后对每个小组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定量地评价出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

五、实施的意义

在职业技术教育快步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的可靠保证,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实现这个保证的基础。我们借鉴了澳大利亚和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新型数控电加工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在基础上的技能人才大厦是否坚实、壮观,还要看能否对其有效地把握和应用,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该研究项目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结构体系完整、科学、合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解决工程问题,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该研究项目的试行情况看,它对提高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数控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制造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双证制”教育,办出专业特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篇7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即推崇个体学习、个体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而用人单位考虑到人才的流动性,为了降低成本,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采取“拿来主义”,普遍不愿意接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迫使高等学校进行实训改革。高校与企业培训最大的不同是组织模式,高校是以人为教育单位,培训机构以小组为培训单位,强调技能及协作能力的训练。目前工科大学推行的实训课程不仅可以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而且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互助,可以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触及的问题,如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开发等[1-2]。

然而,实训与实验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往高校强调的实践能力多数是停留在知识体系的验证,如验证性实验较多,集成性或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教学时间受限,以及学生知识体系没有建立之前高校不具备开设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就导致许多高校较少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课程,这部分训练只有少数同学才有机会完成,如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缺乏这部分训练,而用人单位又要求大学生具有实战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高校推行了实训课程的

概念,即模拟未来工作的实际场景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3]。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些效果,但如何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实训质量的控制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4-5]。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非师范性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了3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可以确保高校在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同时也结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节约实训成本。因此认为未来的实训教学主体仍应该是高等学校,论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指出高校实施实训课程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1实训课程开设现状

国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1.1高校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

如在我国推行的软件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按班授课,教学进度相对统一,便于教学质量的掌控。不足之处是投入大,受实训教师的限制,实训案例的种类相对单一,实训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导致实训的效果不太理想。

1.2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任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这种模式。即将毕业生分组送到不同的IT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与未来的就业趋向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①接收能力受限。一般的中小型IT企业接纳的学生人数有限,通常是在10人左右,无法满足按班教学的需要。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教学是分散进行,高校将实训内容完全交给不同的企业进行,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实训质量难以掌控。③教学方式单一。中小型IT企业承担实训教学,通常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他们多数出自于工科院校,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乏教学方法和知识接受过程等认知规律方面的掌握,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授,具有师傅带徒弟的性质。④收费较高,高校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实训教学。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实训教学通常是按时间的长短进行收费,许多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安排的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学生在企业中只是按照企业以前的产品进行部分功能模仿式开发,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设计、功能设计、过程设计、详细设计等训练,这种实训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过程体验,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对毕业后解决新问题的帮助较小。⑤高校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由于学生在实训中对企业的贡献较小,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普遍存在企业对承担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1.3专业公司承担实训任务

国内成立的许多实训项目培训学院或培训公司就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班组织教学,通常有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实训费用高,实训案例更新较慢,实训内容多数相对陈旧。这是由于IT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实训企业缺乏新技术的研究,一般几年后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放弃该模式。

2模拟实训课程

为了进行高校实训课程的探索性改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了探索性教学改革实验,该探索过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小范围实训。这一阶段是在网络安全选修课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挑选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将课程的实训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形成同一班级不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是以信息隐藏的知识点为主线,将选取的12名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分别对声音、文本、PE文件和图像等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实现,这部分内容只是在课堂上以一个专题进行了2个小时的讲授,然后对这部分同学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进行分组指导。从实验结果看,各组都基本达到了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同学之间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阶段是按班级实训。本阶段在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的选修课上进行,分别在2009~2010年对学院2006级与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推广。这一阶段的重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

2.1实训项目的选取

实训过程是将全班同学根据爱好分成了多个小组进行实训实践,实训项目是由授课教师给出指导性题目,一般要求涉及4个以上的领域,最终的题目是教师与每个小组的同学协商确定。2009年和2010年选取的实训项目名称如表1所示,这些题目是选择业界较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实训教学,如软件数字水印就是先研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技术与算法设计;网页游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瘦客机型的C/S游戏形式,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互联网游戏的发展趋势;Android是2006年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开发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这些选题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先进性。如图1所示为Android系统下基于Google Map的地图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址查询、交通线路规划与公交线路查询等功能。从实训效果看,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训目的,对训练学生创新性的系统开发非常有帮助。

图1Android系统下的线路查询

2.2实训要求

实训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①进度要求。实训教学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方式,根据进度管理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提供的软件工程材料模版,在不同的阶段,要求提交相应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代码和汇报的PPT材料等。②考核要求。将教学目标放到项目过程考核之中,重视过程的训练与指导。③团队要求。由于学生存在实践能力的差异、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团队组建时,尽量兼顾这些差异,做到合理搭配项目团队。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对班上同学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2.3模拟实训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多的过程。该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授课者变成监督、检查和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知识点掌握到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与思考。②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通过项目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模式,训练了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授课变成教师与学生研究讨论,上课时间变成小组的协商与讨论会,教师参与到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了解该小组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下一步的任务及目标等;尤其是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部分学生对项目进展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和一定程度的迷茫现象,这时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就非常重要。同时,组织各小组进行一次中期汇报,让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2.4成果验收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各小组之间进行团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不同小组内部进行必要的总结,发现自己小组工作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的长处,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提前通知各组组长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打包、汇报的PPT材料和成果演示录像等。尤其是引导学生编写测试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以及指导学生进行PPT的汇报与成果展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汇报的PPT材料要从选题背景、技术现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详细分析、测试结果、项目总结与项目感言等内容进行介绍。汇报前教师要对PPT材料等进行必要的把关,包括PPT制作的细节和质量等。这一阶段的不同是将课堂指导变成课前指导,课堂只需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有利于不同组之间的比较与总结,有利于同学们寻找差距,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2.5教师点评

这一阶段是要教师分析本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不同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小组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模拟实训过程,再加上大学四年级的企业实训体验,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2010年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再进行1~2次模拟实训实践,预计这种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

3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

模拟实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对集中和系统的应用性综合训练,它不同于毕业设计,它是将高校的创新等活动进行普及与推广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1~3次模拟实训。根据我们实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建议。

3.1时间选取

建议将实训时间选择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这是考虑到目前的大学四年级临近毕业,学生中大部分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面试等任务,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训体验等,难以有效地组织与集中学习。因此,在大二进行模拟实训,有利于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就业定位和对就业单位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还能进行1~2次模拟实训,则每学期可以进行1次,这样学生不仅目标更明确,而且实训的效果更佳。

3.2新知识的处理及要求

实训课程的开设要求在大学的主干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有利于同学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理解。实训时对选题中涉及到的部分知识与内容若没有讲授或未列入教学计划,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国家或省市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学,部分技术也可以参照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按需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文档撰写范例引导,一般要求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项目文档的要求与组织方式,锻炼学生文字组织与处理能力。

3.3教师选取

实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推进的挑战之所在。由于实训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到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指导。建议教学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若单位具有硕士或博士点,则这样效果就更好,可以将指导硕士和博士过程中的科研案例等用于本科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3.4场地要求

由于将实训课程演变成以讨论与交流为主,同时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将模拟实训课程安排到能够

接入互联网的实验室或网络机房进行,同时必须配置投影仪,以方便后期的讨论、汇报、总结与交流。

3.5教学管理

这种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科研能力、投入时间和教师的责任心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教学单位对该实训课程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这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助于吸引其他教师参与。

4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只是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从教学效果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实训课程训练;从教学内容看,这种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看,实训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会弥补一些学生的技术短板,还能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这种“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实训模式特点有:①实训的前期工作可以在高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改变目前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也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②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③从高校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能够明显地节约实训成本,减少企业实训时间。学生只需要到企业进行短期地体验,重点体验高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训模式。④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如团队协作与探索创新精神,符合国家对未来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这种实训探索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具有借鉴作用,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探索可控的实训质量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杨凯,安江英. 构建基于工程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15-16.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3] 王红.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6):139-142.

[4] 唐浩坤,刘宴兵.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C]. 2009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40.

[5] 应宏,刘福明,熊江,等. 团队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C]. 2008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1.

Research on Simulated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WU Zhenqiang, QIU Guo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篇8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24-02

1 SWE模式简介

SWE是模拟工作环境(Simulated Work Environment) 的简称,即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道具模拟的方式进行真实的展示及操作,进行工作技能和员工职业标准训练。在创建模拟环境时,要遵循企业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在场地设计、工作流程、人员配备、设备配备、工作时间等方面与企业一致。SWE模式培训有利于员工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了解岗位工作职责,更有利于员工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该模式除了其模拟的工作环境之外,更大的创新性在于模拟训练的组织方式,即采取小组成员自由安排、小组对抗的方式。小组成员自由安排是指在训练初期,培训指导者通知小组需要完成的任务、小组成员应遵守的设备操作守则,其他的具体工作由小组成员自主安排,如岗位分配、工作强度、组长选择、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由小组自行决定。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发挥每个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新性。小组对抗是指要同时安排两个以上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标,不断督促每个小组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性,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和团队协作的最佳配合。

SWE培训的基本流程是:分组学习生产流程—各小组学习、讨论—实践操作—团队讨论,总结提高—实践操作—团队讨论,总结提高,通过不断的讨论总结再通过实践证明,达到企业、员工和客户都满意的效果。该培训流程借鉴哲学的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原理,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基本认知,小组学习工作的基本流程,并根据个人意愿和小组讨论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和操作;通过一个流程的实践,小组成员对前期工作岗位操作标准及工作任务分配和操作要点进行讨论形成下一步工作指导思路。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交替进行,岗位分配、工作标准逐步形成,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2 SWE模式与物流管理实训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实训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加大了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条件的建设,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物流模拟实训室,并借助于国家级和省级的物流技能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物流技能水平。虽然物流管理实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长远目标看,仅仅依靠物流实训室或者校企合作很难实现物流从业人员操作技能、管理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且各高校虽然建立了物流实训室,但由于实训教师对于现有资源利用率较低,实训方法仅限于让学生学习物流软件、物流设施的基本操作技能,一些隐性的综合素质,如沟通、协调、组织、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明显。因此,改革物流管理学生实训模式远比建设物流实训室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SWE模式可有效解决物流管理实训存在的问题。首先,SWE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实训的兴趣,采取小组学习,以任务为导向,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学生自主参与和主动参与的时间都大幅度增加;其次,SWE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实训模式,在任务的前期没有特定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过程要求,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其过程的创意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再次,SWE模式有利于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提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沟通、协调,具有领导能力的小组领导者逐步确立,最后得出小组统一的意见,其过程本身有利于提升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最后,小组竞争有利于树立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潜能,提升实训效果。

3 SWE模式在物流实训中应遵循的原则

3.1 物流实训的标准化

SWE模式下的物流实训不仅强调过程及组织的创新性,还要强调标准化。如根据托盘的标准化、货架的标准化、包装的标准化制定标准化的实训环境;根据各个设备的操作要求制定标准化的设备操作流程;根据小组实训最终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3.1.1 实训环境的标准化

物流实训环境的标准化是指物流实训室中实训设备的放置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一件设备和物品在使用之后要放置到它的位置上。物流实训主要包括软件实训和硬件实训。软件实训主要是电脑设备操作的标准化;硬件实训主要包括:“货架、手持终端、液压托盘车、液压托盘堆垛车、托盘、自动打包机、条码打印机、纸箱”等。每一件设施和设备都要根据自身标准和仓库布局进行合理布局,实训完成要实现设备的整理和整顿,以保持实训环境的标准化。

3.1.2 实训操作的标准化

规范设备的操作动作。根据物流实训要求,编制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及管理手册,单项进行设备操作的规范性考核。将关键性的操作标准及注意事项通过展板的形式展示到实训室的关键位置,以便于学生掌握设备的使用规范与要求。

3.1.3 实训工序的标准化

工序的标准化是物流实训的目标之一,通过实训,不断改进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流程,降低不必要的工作消耗,减少浪费,推动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避免流程中的缺陷、过度生产、等待、不必要的活动、过度劳累等问题,通过不断的改进,建立一种相对标准化的工序。

3.2 物流实训过程的全程化

全程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小组成员对整个实训过程全程熟悉,了解每个实训岗位及岗位职责。在实训之初,实训指导者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将小组涉及的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设备的操作要求等进行讲解,使每个成员对于实训全程了解和熟知。二是成员在实训过程中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晰可见。在实训过程中,通过看板及时发现问题,在一轮实训结束之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下一步的实训,循环往复不断提升,使得小组成员清晰的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3 物流实训过程的角色化

在小组实训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小组成员的爱好与特长,小组成员先自由选择各自工作岗位或者工作角色。在实训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作轮换方式,使得每个成员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工作力度和工作强度,通过自身体验得出合理的建议,使得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实训的管理中来,增强了小组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实训中,指导教师要适当的参与到小组中来,本着认真倾听和适当控制小组情绪的原则进行指导。角色化的实训有利于合理建议的提出和采纳,有利于训练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是员工工作的支持者和服务者,基层管理者并不是天生就会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不管多好的理念,多好的制度都会由于他们的愚蠢和无能而成为表面文章。角色化训练有利于小组成员具备基层管理者素质,促进基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岗位和工作能力的认同,从而使员工与基层管理者在工作目标上实现统一,反过来提升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物流实训模式的创新性

SWE模式下的物流实训不是命令与执行的统一体,而是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职责,即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节约资源、提高质量、提升速度、降低成本为指导原则,以积极改进、均衡工作负荷为前提,以职权与职责、付出与回报相统一的创新性的实训模式。通过鼓励成员在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工作秩序、物品秩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重构。

4 SWE模式下仓库入库实训

以仓库入库作业为例,在SWE模式下,将实训场地分为操作区和讨论区。操作区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区、托盘存放区、出库区、理货区、货架区、设备存放区,主要用来进行仓储进出库作业;讨论区可供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其基本流程为:

(1)指导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并简要介绍工作内容及设施设备操作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商讨分工及工作内容、工作注意事项,进行第一次入库操作。

(2)两个小组进行入库质量和入库时间比较,各个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主进行人员、角色、工作强度、工作顺序的调整。

(3)按照新讨论的方案重新进行入库作业,通过看板等方式继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提高。

(4)操作中进行自主选择组长,并分析每一个成员的个性特征、工作参与度、创新性等。

(5)教师进行巡视,领导各小组进行流程改善、提高质量、节约时间。

传统的第三方仓库入库作业流程为“客户发出入库任务单—客服接单—调度安排入库—仓管员收货并检验—操作员依据调度进行入库作业—客服确认入库并通知客户”。在传统的入库实训中,实训指导者分配小组任务,逐一训练客服、调度、仓管、操作员等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最后按照指导者规定的流程完成入库作业。而SWE模式更加强调小组成员的自主参与程度,在操作流程中,个性特征和角色定位实现了有机的统一。而且互换角色的实训有利于岗位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实训中常因岗位工作条件的差异造成工作强度的巨大差异,实训成员之间相互指责或推诿现象。

篇9

一、准备阶段——资源整合

准备阶段也是实训教学的第一步,资源整合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目前很难找到一本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数控教材——数控系统不完全相同。各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选择生产厂家和机床系统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诸如价格、售后服务、教学需要、学生就业需求等,最终引入某厂家某型号机床,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另外,课本内容识滞后。这两年随着数控大赛的推进,各校的数控设备和实训内容有了质的改变,“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看技能大赛”,原有教材已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不符合学生需求,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原有教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部分学生畏难而厌学。因此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能力目标、校内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分层次、分阶段,螺旋上升,编写适合学校校情的校本教材,是进行数控实训有效教学的保障。

二、实施阶段——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式实训教学

以任务驱动实施实训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1.提出课题

一个合适的任务“课题”是否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选题很关键,从激发学生兴趣、能力目标、知识递进出发,结合机床加工范围和学生认知能力点,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提出合适的课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2.分析课题

首先,根据实训场所工位情况将学生划分成如干小组,小组内成员注意好中低搭配,并明确组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一般2~3名。其次,由组长带领本小组就任务课题,分析完成该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所需知识。按照课前的预定,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最终设计出解决课题的方案。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自学督查

首先,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能力目标也不一样的。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本环节指导的重点。对于基础薄弱学生早期能力目标是完成加工,方法不限,时间不限;而其余同学编程加工力求工艺简单,效率高,加工质量符合图纸要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关键是使其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然后再逐渐提高要求,拉近与班级其他同学的差距。其次,本环节在督查过程中,对于工艺不是太合理但在不影响加工的情况下,可以不立刻纠正,不力求每一小组过程都一样。最后,对于疑难问题先引导自学,如果尚有困难,留着第四环节整体解决。

4.导学释疑

导学释疑可以说是本模式的核心阶段,既是导学,也是传授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导学,注意尺度。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带着学生共同学习,反复到第三环节,最终解决所有疑惑。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5.合作探究

本环节每小组按照课题分析时制订的计划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未预设的问题,通过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组内解决,也可小组间协助,甚至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最终实现能力目标。这里教师依然要注意度,允许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种教育。另外,需要注意德育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的意志力,不抛弃,不放弃。

6.评定总结

每一次课,根据其表现及产品质量,展开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定三结合。分析存在问题,归纳总结,对于关键易出错的知识点可以再次强调。对于未能胜利完成任务的要从正面评价入手,肯定学生的努力,分析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课后,教师需要根据实训教学过程及时总结,分析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次教学内容和思路。

三、反思阶段——教学效果评价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实训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中从经验积累提升到自觉反思状态,才能将自己从“技术性”教书匠转变为“反思型”名师。

1.统计合格率和跟踪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

每次实训结束后统计实训零件的不足之处,统计合格率和跟踪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首先,合格率70%~85%为合理区域,高于这个区域,说明实训课题难度偏低,低于这个标准,则要分析原因:分组合理是否、实训难度与学生学情吻合度、教者导学效果、教学措施合理是否;其次,根据不合格率及时调整下节课授课内容及授课重难点等。

2.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

根据课题授课过程资料反思教学措施合理性,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及时记录授课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和闪光点,为今后教学做好资源的积累,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新课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给数控实训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求知欲,但新模式在尝试过程中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在实训教学中,一定要分析和研究实训教学的基本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授课方案,才能不断提高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0-02

一 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且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2.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面临的问题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是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知识与综合工程实施能力的实践课程。虽然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能力”,但在培养过程中却主要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而对制冷行业的工程施工程序、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几乎空白。

3.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制定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计划和实训操作教学环节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技术需求,忽略了实现目标需求的计划与组织。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各门分阶段的课程中是可取的,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中是不适合的。因为在未来工作中学生面对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要求,更需要工程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过程

1.准备阶段

各项目小组的课程计划由指导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计划的制订要兼顾课程目标的完成和小组成员的特长发挥。每个项目小组由7人组成。实训项目的选取,应按照学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不同特点,由学员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各小组在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后自行确定项目所需工具。

2.实施阶段

第一,学员在领取项目计划书后应认真阅读,充分理解项目的计划和目标。

第二,各小组应按照项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市场调研,参考相似项目的项目计划,并且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提出对本项目的功能要求。再经过不断的优化,最终得出本项目的需求说明书、项目计划书、使用说明书。同时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要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照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原则,制订本项目的时间计划、质量管理目标和人员组织机构。

第三,在项目计划制订完毕后,项目顾问要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价,并且与项目组共同讨论,最终得出最优方案。

第四,项目小组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和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形成施工文档和施工日志。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应尽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发挥本小组成员的团队作用自行解决。

第五,在项目完成后,项目验收应由项目顾问组成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给出合格与否的评价。对于不合格的项目组应要求其重新实施项目。

3.总结评价阶段

第一,经过项目验收并被确定为合格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应按照自己在项目组的分工写出个人在项目中的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各项目组的总结报告应由项目顾问负责汇总。并在全部项目组完成项目后召开项目管理实施汇报会。由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思路,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指导教师应根据各个项目组的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成绩。

三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关键因素

1.科学合理地选取项目

项目的选取是项目管理在实训课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实训教学项目要综合考虑知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偏好。项目的选取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考虑到所考查的理论知识能否集中体现在项目中。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要求,最终实现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为指导教师创造条件

在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技术顾问”角色,因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了解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变化潮流,以及制冷与空调技术项目的市场情况,所以,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指导教师多到有关企业进行调研,积累相关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各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要求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各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经理后,指导教师应对项目经理的资格进行审查。

3.为各项目小组提供必要的实训环境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课题小组要为每个项目组配置良好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开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设计选取适合本项目组的工具,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优点

第一,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是模拟真实施工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项目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制冷空调工程项目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第二,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树立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理论、技能、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发展。

篇11

实训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作为教学一线的中职教师,在理论方面是学生的老师,在实训方面是学生的师傅。那么作为一线的中职教师,实训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怎样让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对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是教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下文就如何提高中职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一番探讨。

一、充分认识实训课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1.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持久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中职生既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对前途充满担忧,但又对未来生活期望值不高,在生活观中选择“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而不是“积极上进,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2. 认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差,在理论方面不能与高等教育学生相比,并且中职生在入中职学校以前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厌学现象较严重。这造成中职教育在专业理论方面不可能像高等教育那样系统地进行教学。但中职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并不比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差,中职学生有着巨大潜力,因此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潜力,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实训,培养其动手能力。

3. 了解中职毕业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特点。

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灰、白领阶层。而中职毕业生,主要是从事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可以说是蓝领阶层。那么,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具有一定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而对于中职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因此,中职生的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即实训课对于中职生在校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中增强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绪转换,随时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之中。

1. 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实训课开始前,就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得多。

2. 让学生享受劳动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每次实训课时,实训教师可以把上一批学生的好作品,让这批学生观看,同时让学生来分享这份劳动和成功的快乐。注意观察发现学生在实训中所取得进步,每次都予以表扬鼓励,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系统的实训以前,教师要先鼓励并引导学生去做简单且有代表性的实物操作,鼓励学生只要好好地学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精心备好实训课

实训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领会大纲,吃透内容,熟练操作,明确目的,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安全第一。

1. 备教学内容。

正确理解实训大纲和实训教材,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确定实训内容;要反复阅读教材,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提炼出论点、论据、概念、观点、层次逻辑,同时,应阅读一些参考资料以补充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动手操作内容,从中归纳出方法、步骤、动作要领和技巧及注意事项;要确定授课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实训内容的核心,是教材中所渗透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操作方法、步骤、动作要领等,难点是教材中学生难以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思想、观点、概念及操作方法与技巧等。要确定实训目的,确定学生在理论方面应掌握哪些内容,在实际操作方面应学会哪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

2. 备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好的教法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聪明智慧的结晶。掌握一套好的实训教法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备实训步骤。实训步骤,即如何开头,如何导入本实训工种、引出主题;如何展开,如何对讲授理论、示范表演、学生操作、集中讲评等环节按照科学规律进行分段安排,交替进行,达到实训目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如何结尾,如何巩固实训效果,强调实训课的知识重点、操作要点。

(2)备实训方法。根据实训的内容,可以选择合适的实训方法,主要有:①灌输式讲授。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适合集中讲授学生此前知之甚少的新知识;②启发式讲授。启发是教师就教学内容发出信息,学生接受与反馈信息,双边互动,教师顺势推理、总结、概括的过程;③多媒体讲授。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视听设备进行授课。此外,当训练条件不具备时可以作为一种弥补措施。④示范表演训练法。围绕训练目的,教师针对操作方法、步骤、动作要领、技巧进行示范表演,配合适当解说,针对不容易掌握的难点给予特别重视,根据经验,就学生容易犯的错误给予预先提醒;⑤学生操作训练法。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发现违反操作规程、安全规定和动作要领等错误及时给予纠正;⑥集中讲评训练法。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巡回指导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判断症结,分析原因,说明道理,指明方向,纠正错误。同时对制作方法正确、效果突出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⑦参观授课法。利用学生下企业实习的机会了解企业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实训态度,树立岗位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自觉性。

(3)备实训时间安排。要根据实训内容,合理分配和利用实训时间,要确定每一个班在本工种实训期间的各个实训环节的时间安排;必要时还要确定每个环节内各分支环节的时间安排。

3. 备实训对象。

想要实训有的放矢,需要了解学生以下基本情况:①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②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基础;③学生的毕业岗位要求;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⑤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4. 备教具。

教具是实训教学必备的物品,是实训的基本条件,主要有:①多媒体设备;②直观教具,如样品、实物;③实训环境、设备、工量刃具、材料等。

四、规范实训课教学过程

1. 实训课前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实训教师,实训前应指导学生写出实训报告,包括明确本次实训的目标任务、技术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材料和工具及设备、人员分工。实训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应急预案。在每一次实训课前,实训教师都要做好实训材料的准备工作,列出实训材料清单,按清单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到有条不紊。对实训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做到合理搭配,即根据平时对学生性格、爱好以及动手能力的掌握情况,使每一个小组实训时能够团结合作,做到动手能力强的能带好动手能力差的,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 实施时集中精讲,明确实训要点。

实训时,根据专业的特点,首先必须对学生强调安全事项,以及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程序的安排要合理科学,即第一步应做什么,第二步应做什么。而对于怎样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少,实训的场地又宽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可以同步进行,教师教一步,学生跟一步,或者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全部一起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那些跟不上的学生可以再单独辅导。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多,实训的场地又窄的话,那么实训教师就可以先培训每一个小组的小组长,各小组组长再回到各小组进行本组的培训,小组培训时实训教师要到各小组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小组培训完以后,所有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并要求每一名学生能独立完成每次实训任务。当需要记录实训过程中的数据时,实训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做好记录。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必须做到一个“严”字,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范操作,文明操作。

3. 检查实训效果,对差生重点指导。

一般情况下,要检查所有学生本次课的实训效果及掌握情况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平时的实训课中,实训教师可以抽查3-5人或按小组每小组抽查一人,抽查时注意高、中、低搭配,以便了解各层次学生对本次实训课的掌握情况,并对本次实训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4. 归纳总结,不断提高。

每次实训课结束前,实训教师要用5至10分钟的时间去总结本次实训课的情况,总结本次实训课取得的成绩,好的方面及学生对本次实训内容掌握情况。对于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必须纠正的错误、以后实训要注意的问题都应一一予以解决。

5. 清理实训场地,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每次实训课结束后,实训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清理实训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具体内容包括材料、实训工具和仪器仪表的清理以及实训场地的清扫。实训课结束后将所有的材料、实训工具和仪器仪表清理好,按规定要求进行归类摆放,恢复实训前的状态,以备下一次实训用。实训课完后,实训教师应组织学生将实训场地进行彻底的清扫,保持实训场地的整洁。

6. 课后作业,巩固实训效果。

实训结束后,学生一起填写《实习日志》,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填写《实习日志》时,应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足,也为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依据。

探讨、研究中职生实训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中职生的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16-03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出现很大缺口,企业急需应用能力强、有实践经验和一定学习创新能力的毕业生。然而,尽管每年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由于知识脱节、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中、高端企业招人难的局面。归根结底,高等院校针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式不能适应职业需求,尤其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存在许多不足。我院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结合现代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对软件专业进行了项目实训教学实践。

1 校内实践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在于知识更新快,实现的技术手段更新快且多样化,软件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为了适应职业需求,许多学校开设了主流软件技术课程,如.NET, Java (J2EE) , Oracle等,并针对课程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课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多不足:

1)实践针对孤立知识点,缺乏知识点的关联性。大多数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的2~4个学时之后,针对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上机实践小作业,这种教学实践以知识点分割,不能将课程的整体内容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完成针对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

2)实践针对具体课程,缺乏与前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联性。这种实践教学往往放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1~2周,针对理论课程安排课程实践,实践项目中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但却忽略了与相关课程的关联,且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只能采用虚拟项目进行实践,往往与实际脱节,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不能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实践缺乏系统化、工程化项目,难以达到项目工程化管理和开发的训练目的,不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往往采取系统化、工程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在项目下划分子项目、模块、子模块等,开发人员分成小组,既完成本组的工作,也要与其他小组配合工作。实践教学中往往由于学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不能用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进行实际开发,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实际项目实践经历。

4)实践缺乏真实或仿真的实训环境,使实践过程缺少指导与监督。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学生上机完成实践内容,但项目式实训要求在项目进行的各环节有必要的项目跟踪和监督机制,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小组会议,甚至需要项目会议进行讨论,一方面,计算机房无法提供讨论的场地,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房无法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不能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出勤、工作进度等信息。

5)实践缺乏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行业规范,无法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项目中训练,造成校内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管理开发方式的脱节。

2 项目实训教学实践

针对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院面向软件专业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开展了为期30天的项目实训教学实践。我院与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进行校企合作,选取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实训项目,采用,C#语言,Oracle10数据库系统,windowXP环境进行开发,并引进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项目管理和开发规范指导项目。

2.1 实训环节

项目实训分7个环节:

1) 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安排在实训的第1天,为了让实训学生了解整个项目计划和目标,邀请了南大富士通的项目主管和技术主管介绍软件项目知识以及业内相关标准和规范。业内专家的经验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报告之后,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构建系统开发平台,使学生尽快进入项目。

2) 理论基础训练

报名参加实训的学生基本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包括程序开发语言,数据库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但很多学生对先前所学的专业课程都有所生疏,因此在项目启动后的一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以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Demo为例,设计数据库,针对某一具体功能完成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Demo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规范,SQL语言的应用;另一方面,给没有.Net编程经验的学生一个熟悉的过程,以便很快适应实训项目开发。

3) 项目训练

项目训练包括几个阶段: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流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码、测试、用户手册制作。全过程按照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的项目流程标准化运作。在项目需求阶段进行项目分组,按功能模块划分成6组,每组5人。在需求之后的每个阶段,都邀请南大富士通的专业人员做相关的知识介绍和操作流程,然后每组由2个教师带领完成本组的模块。期间每个阶段,小组都进行阶段小组会议评审,阶段工作完成后,开项目评审会议,及时对项目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整。

4) 项目中期汇报与评价

在项目中期,即编码工作之前,由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汇报,包括进度情况、后期工作量预计,难点问题等,并由带队教师对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5) 项目结题

项目完成后,由各小组对本组负责的模块进行总结,演示模块功能,并听取其他小组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对小组的评价的参考;由富士通项目经理对本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6) 实训调查与总结汇报

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项目内容、项目难度、项目形式的满意度调查,项目中学生在软件流程、业内规范、实现技术方面的收获,以及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每组抽取一个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汇报。

2.2 项目实训的保障条件

1) 项目实训的软件保障

采用南大富士通软件事业本部的过程规范(SWN)组织软件开发过程,在项目需求开发阶段完成RS(调查)、BD(基本设计)、FD(功能设计),在技术方案阶段完成SD(结构设计)、DD(详细设计)、MI1(编码)和MK(测试)。并采用富士通公司的过程改进框架支持系统SPIF统一管理数据,进行版本控制和数据分析,使所有开发的参与者能随时确认整体项目的进度情况。采用企业的标准化开发规范,学生能真正投入实际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利于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2) 项目实训的硬件保障

我院针对本次实训专门组建实训基地,模拟公司环境管理,采用专用服务器支持项目开发、采用指纹打卡设备记录出勤情况,为每位实训学生分配专用机器,提供专用会议室进行小组讨论,全程30天封闭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职业氛围,全身心的投入实训学习。

3 实训效果评价

通过对实训的全程监督和实训调查,实训取得显著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实训项目按时完成,全程文档、说明书齐备。通过30天的努力,实训团队完成了计算机基础部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主要文档工作,虽然存在一些小瑕疵,经后期改进,现已投入使用。

2) 加深了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的理解。80%的学生在实训调查中表示“从未这样深刻的理解软件开发”,特别是需求开发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对后期开发工作的影响。本次实训将学生认为“软件开发就是编程”的观念彻底扭转,90%的学生认为此次实训非常贴近实际工作。75%的学生认为实训有助于理解标准化、系统化的开发方式,而并不是片面强调个人技术。

3)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项目任务分配使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主动学习,向带队教师请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项目锻炼,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4)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开发、小组讨论,学生对团队合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需要团队分工,还要相互配合协调,听取意见,做出调整,才能使整个团队的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实训结束后92%的学生愿意在此参加这种形式的实训。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面向软件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项目实训实践,经过多方面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阶段的任务将在本次实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进一步改进,扩大实训规模,最终将项目实训纳入专业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方圆,邱建雄.面向软件外包的项目实训教学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5):6302-63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