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01:23: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艺术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8900
国内刊号:11-1188/J
邮发代号:82-10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虽然教师的职业是清贫的,但我还是毅然选择了她。我不是为名利而选择这一职业,而是出于一种无私的爱。做为教师的我虽然也有个人的苦恼和情绪波动,但对学生的爱,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爱是我人生的主旋律。师爱决不是浅薄的微笑,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而是一种最深刻、最强烈的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也是每位音乐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心理基础。
俗话说:“通情达理”,“亲其师,信其道”。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认为我说学生,学生就得听,可是事与愿违,学生不是沉默不语,就是敷衍你。这是因为我和学生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爱的感情联系。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告诉我做一名好教师的真谛。
一、关心、体贴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表明,教师的教学效果既取决于他的教学水平,又与教师的威信―――是否为学生所爱戴有关。常言道,“爱屋及乌”。学生敬爱某一位教师,往往就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专业,并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以至产生一种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的情感,终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自尊与自信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珍贵的品质。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确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几乎成正比关系。较自尊、自信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业成绩,反之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以致失去学习的动力。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要使种子生长出丰硕的果实,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效应”,成为自尊自信的楷模。以自己饱满的教学热情,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沐浴在自强不息的环境中。
三、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内躯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兴趣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应在学习中培养兴趣,不能光找有兴趣的内容学,防止有兴趣就认真,无兴趣就应付。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兴趣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影响着他们成才立志的方向。
四、扬学生长处 补学生短处
一、紧密结合地方文化发展需求,调整和设置主体专业
对中等职业艺术教育学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应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向,适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文化。这样,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使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达到“教需相长”。如,绍兴艺术学校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文化强市的背景下,积极地与绍兴文理学院合作,实现了两校学术的“高位嫁接”,开拓出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具体来讲,学校全日制戏曲(越剧)表演大专班的招收,为地方培养出了一批高层次的戏曲(越剧)表演人才。办学二十几年,为绍兴地区的各个越剧团体输送了一大批越剧演员,进一步弘扬了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在教育改革方面,绍兴艺术学校大胆突破,将学生的舞台实践课时大比例提高,把课堂搬上舞台;在师资结构方面,我们延用高学历、高职称的学术型师资,大胆引进民间高水平艺人,充分挖掘地方戏曲特点,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增强文化的发展。同时,学校又与浙江绍兴市剧团合作,定向培养了一批绍剧表演专业学生,利用团内高演技的人才充入学校的师资队伍,学生利用绍兴市剧团的资源,学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教学与演出相得益彰。如今,这批学生已在省内有了相当高的美誉度。
几年来,学校根据绍兴经济、文化发展需要,还开设了影视表演、鹦歌戏表演、音乐表演、舞美设计、文化管理等专业来缓解社会对特殊专业的人才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市场文化的需要。
二、坚持多元化发展思路,建立“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绍兴艺术学校建立了市第一个专业的综合性艺术团——“绍兴市青年艺术团”。该团集创作、表演、教学、科研、交流于一体,走“团校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艺校与艺术团资源共享,带来了双赢;艺校的老师通过演出实践,促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艺校的学生完成了课堂教学后,利用艺术团的平台,增强自己的舞台实践能力。“青年艺术团”利用艺校的新校舍作为训练、排练的基地,同时在各地的成功演出,也给艺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大批艺校的学生也成为了艺术团随时可调用的后备力量。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绍兴艺术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发展的办学新思路,形成多层次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具体来说:
其一是稳固中专,充分发挥中专艺校的专业强项、专业特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学校戏曲表演既承担着绍兴地区越剧后备人才的培养任务,传承了地方传统文化,也在无形中成就了学校独特的品牌专业地位。
其二是顺应时势,积极拓展高等艺术教学空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办好中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不断提升文化品位。招收全日制戏曲表演、音乐表演高职专业班,“3+2”音乐表演、戏曲表演、舞蹈表演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这个举措纵向拓展了高一级艺术教育的空间,同时也加固了艺术中专的教学根基。
其三是积极占领社会艺术教育空间,扩展艺校的社会教育规模。作为一所地方专业艺术学校,担负着繁荣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学校必须积极主动融入社会,使教育不仅具有民族性,也具有时代性。目前,我们为各越剧团体、企业艺术团开展的各级各类培训就是很好的证明。另外,学校还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承办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函授,为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技能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社会输送了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竞争力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首先,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理解信任的一种艺术,教育艺术力量体现的是人的和谐的力量。
其次,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坦示真诚,坚持实事求是的一种艺术。教育艺术力量体现的是人的真诚的力量。还是在实习的时候,办公室里,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批评学生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这个该怎样做,那个该怎样做,很少见到办公室里无学生挨训的情景。我当时心里觉得不是滋味。这种教育方式实在是太死板、太单调了。教师受苦受累不说,并且还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天晨读时,我发现讲台前的地面上有粉笔头、纸屑,黑板也擦得不干净。我断定是值日生不认真所致,见此情景,我并没有叫同学们停下来,问一问今天该谁值日,而是躬下身从柜子里拿出笤帚、簸箕,亲自扫了起来。这时,一个男同学突然来到我的身旁说:“老师,我来吧!”我把笤帚递给他,然后,拿起板擦去擦黑板,等我们两人干完后,我发觉很多同学都在注视着我。看到这些,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因为我知道我的行动起了作用。不用言语,反而能更深刻的影响学生,这不是别的,这是教师的真诚。身教重于言教啊!
最后,教育艺术是教育者通过典型形象激起情感波澜的一种艺术,教育艺术力量同学的体现的是人的情感的力量。那么哪些可算作典型形象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形象。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相互照、相互看。一天放学后,我去班里检查卫生,见到只有张景民一个人在做值日,我二话没说,跟着干起来。扫完后,我又帮他关上窗户。在这期间他问了不少关于我个人的问题,我边干活边回答了他。临走的时候,我发现他在观察我,虽然他没有多说什么,但是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没有想到我会帮他做值日,这样我在他的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自然而然的对学生的影响力就比较大了,从而能激发全班同学的情感波澜,使班集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教师,踏上这个工作岗位的时间并不长,对教育理论掌握的并不多,经验也不丰富,只是在这里谈一些我在工作中的个人看法。
一、要讲究语言艺术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因此,我们的语言要讲究艺术性。与学生谈话蕴含着很多艺术,如谈话不当,往往出现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无动于衷,甚至会有相反的效果。
首先,与学生谈话只有在赢得学生信赖的基础上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其次,要有充满爱的情感语言。爱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的情感品质,在教师感情这个天平上,教师不能偏向于任何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落后生,都是祖国的未来,都是我们的希望,对那些犯有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的学生,既不能凭一时的怒气大声呵斥,更不能当众讽刺挖苦,应该用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语言,和风细雨,滋润心田,讲清道理,明确是非,鼓励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前进。再次,要根据每次谈话的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包括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场合。
比如2004年,我教六年级,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教育时,有幸遇到一次恰当的批评时机,利用这次时机为强化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天,我较早地来到班里,发现学生王某不经他人同意就把他人的课本、练习册借给其他班的同学,结合其他同学的反映,我决定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教育。如何进行呢?我乘其将他人的课本等东西拿出教室之际,来到他的桌前,把放在课桌上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拿起,然后放到讲桌上,等铃声一响,学生就座时,我宣布上课,并让全体学生打开课本,此时,王某发现自己桌上的课本没有了,便着急起来,东瞅瞅、西望望,我见状,叫起王某问道:“王某,你在干什么呢?”王某答道:“老师,我的课本不见了,不知谁给拿走了,真是,也不经我的允许就拿走,太不像话。”我借机诱导他,“你知道,拿你课本的人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哪一条吗?”他沉吟了一会儿道:“违反了‘未经他人允许,不得私自动用他人物品’这一条。”此时,我认为批评教育的时机已到,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同学们,对不起,老师今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未经王某同学同意,私自把他的课本拿走了。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条文,在此,特向王某同学道歉,对不起。希望同学们,不要像老师这样,把这种‘未经他人允许,私自动用他人物品’的陋习沿袭下去,更希望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同学彻底改正它。同学们能做到吗?”虽然我未直接批评,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至此以后,王某果真改变了自己这一行为习惯。
二、要讲究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72-02
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群众希望得到领导的表扬,领导也希望得到群众的夸奖。儿女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父母也希望听到孩子的称赞。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也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是人成熟之后不肯敞开心扉,不轻易流露出这种愿望,唯有幼儿园的孩子们直截了当,他们会大声唱出自己的心声:“如果你爱我,你就夸夸我……”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教师教育学生应该多表扬,少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的身上,都能找到长处,找到优点,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表扬在教育教学中有神奇的作用。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表扬是一种向上的艺术。”就是说,表扬能使人积极上进,不甘落后。在一本由盖杰和伯令纳合著的《教育心理学》里有这样一句话:“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
我们常常苦于学生不能主动学习,所以常常批评学生,甚至是讽刺挖苦他们,这是南辕北辙的做法。我们不如在适当的时机表扬他们,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的教师不能控制课堂,学生吵吵闹闹,因此对学生大发雷霆,这也是无济于事的。高压政策永远也不会让学生心悦诚服。任何一个专制的班级里,必然会出现民主的斗士!请记住这么一句话:“表扬是一种高超的控制人的技巧。”有人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进行比较。中国的教育是急于“补短”,哪方面差就加强哪方面,所以,教育者关注的是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美国的教育更看重“扬长”,哪方面强就加强哪方面,所以,教育者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优势。所以,某些时候中国的教育,批评多,表扬少,有人还振振有词地说:“优点不说没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最大特色是表扬,“good”“very good”是他们嘴边上的话。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们的优点、亮点,可劲儿地表扬,而忽略不足之处。久而久之,孩子们好的地方会越来越好,而缺点和不足会慢慢地弱化了。
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常受表扬,而是经常受表扬的孩子更聪明。”同理,我们也可以说:不是听话的学生常常受表扬,而是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更听话。以此类推,不是爱学习的学生常常受表扬,而是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更爱学习。表扬是一种强化。驯兽师深得强化之要义,用此妙法,他们将凶猛的狮子老虎训练得服服帖帖,中规中矩。动物每做对一个动作,驯兽师马上送上一块肉,这就是强化,也是鼓励,是表扬。这些野兽,更多的不是用皮鞭和棍棒训练出来的,而是用肉食一次次强化才训练出来的。教师教育学生也是一样,多表扬,少批评,多一些拇指教育,少一些食指教育。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2年,我听中国微格教学专家孟宪凯教授给我们讲微格教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强化技巧”那一节。当时在阶梯教室里上课,有200多人听课,都是教师,年龄一般都在三四十岁的样子。孟教授用他高超的强化艺术,让我们这些一向老成持重的成年人,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当时有一位李淑章教授,内师大的,给我们讲语文教法的,已经有70岁了,他也跟着我们听孟教授的课,坐在最前排,竟然也举起手来要回答问题。在这节课上,孟教授将强化技巧运用到了极致,他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强化,强化对教学活动有什么意义。我们这些成年人都能被调动起来,中学生更容易调动。我们应当有信心。我们也表扬学生,不过,可能是表扬的面窄了一些,往往只表扬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因为我们把学习成绩当作唯一的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我们应该把表扬的范围扩大,让更多的学生听到老师表扬的悦耳动听的声音。任何一个学生的身上,都能找到长处,找到优点,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魏书生有一次给学生讲《扁鹊见蔡桓公》,有一个学生读课文,把“蔡桓公”读成了“蔡恒公”。“桓”是木字旁,“恒”是竖心旁。当时有不少老师在听课。魏书生马上表扬这名学生。他说:“桓和恒都是形声字,声旁又相同,这名学生把桓读成恒是学会动脑筋了。”看看,学生读错了字音还可以受到表扬。表扬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上的、肢体上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惊喜的表情,都能给学生以鼓舞。个别学生还可以给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一枚书签,一支笔,一个小小的日记本,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些东西,看似小恩小惠,但孩子们是在乎的。我们不能给他们大恩大惠,为什么还不给点小恩小惠呢?
另外,表扬也是多渠道的,可以当面口头表扬,也可以通过作业、试卷进行书面表扬。有一种表扬最具神奇效果,那就是背后表扬。不直接对学生本人表扬,而是在其他同学面前,热情赞扬某同学的长处,让这个同学自觉地转告给受表扬的学生。这样的表扬,比当面表扬的效果更好。学生会暗中努力,争取做到老师所夸奖的样子。他会把老师的夸奖当作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柴妙铃.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表扬与批评艺术[J].课外阅读,2010,(12).
2.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当前高校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研究不深,不能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来开展艺术教育,传统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个性,不能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原则
1.坚持积淀人文精神和提高艺术素养的结合我国艺术教育先驱者丰子恺先生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赏识自然与艺术之美,应用其美以改善生活方式,感化其美而陶冶高尚的精神”,因此,要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在让学生获取基本艺术知识技能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人文情怀,积淀人文精神,在艺术教育中汲取丰富内心世界的精神文化,努力塑造自己的心灵家园,培养健康进取和谐的人格品质。
2.坚持文化性和审美性的结合马克思认为“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对美的追求和需要是人与生俱有的,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成就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当前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普遍较弱,而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再在对学生讲述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以艺术之美来熏陶学生,以艺术之美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精彩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3.坚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和灵感等非智力因素的高度融合,要进行创造性活动仅仅依靠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的协同和配合。因此,要通过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让学生广泛参与艺术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能力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升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在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紧紧围绕“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强化理工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我国科学巨匠钱学森先生在晚年指出,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必须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努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理工类大学由于学科设置上的局限性,以及师资力量偏重于理工类学科的现状,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因此,理工类大学必须在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艺术素养教育,提升理工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理工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尤其要特别关注理工类专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父母受教育程度教低学生群体,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引导。
3.构建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充分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制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建立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管理、考核与评价制度。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近期以来,不少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味,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2007年,笔者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为“两多三少”: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但能够识简谱的学生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而言,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设“音乐”课,自此到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中断。学生难以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更何况还有不少学生未能升入高等院校。另外,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学生进入高校后,又主要接受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人尚知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等师范院校更应加强音乐教育,因为它们主要负责中小学的师资培养。而中小学需要的不仅是在某一学科和领域里杰出的专门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的现实需求。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音乐艺术教育。
(三)音乐艺术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陶冶结合起来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任务。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以组织和参与社会、校园音乐艺术活动为主,并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教育,使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得以提高,部分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创作、欣赏、指挥等某一方面达到专业或准专业水平。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还要将音乐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音乐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奠基工程。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文化艺术产品生产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适合青少年及人民大众演唱的歌曲,让积极向上的歌曲充满校园、充满社会。
2.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市场的各类犯罪,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几年来,笔者所在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一是成立了美育教研室,开设了“音乐基本理论”“视唱”“发声训练”“歌曲创作”“经典作品欣赏”“舞蹈”和“美术”等公共艺术课。二是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周”活动,动员学校师生共同参与,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展示音乐艺术素养和才能的机会。三是组建了大学生业余艺术团,定期在校园内开展演出活动,积极参加河南省高校组织的文艺会演及各种社会文艺活动。通过以上途径,使得大学生整体的音乐艺术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不少学生走出校园后,来信叙说大学时期的音乐教育对他们工作实践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奥)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英)阿伦·瑞德莱.音乐哲学[M].王德峰,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89-01
一、引言
教育之目的在于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如何进行教育则是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式,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可以实现教育的目标、达到教育的实际成效。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艰巨而任重道远的任务,不具备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很难增强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氛围和受教者的接受程度将受到很大影响。
教育具有科学性,同时具有艺术性。从科学的角度说,我们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它的科学规律,具体到实践内容就是要不断地改革旧的教育体制,更新教学方法,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从艺术的角度讲,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思想、理念、活动,是教育者用科学的语言、情感、方法、精神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中艺术的体现
教育实施过程中讲究方法、运用艺术,才能起到锦上添花、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领导要有领导艺术,从事教育亦有教育艺术。教育艺术是一种境界中的教育,它站在一定的高度,能够运用巧妙的方式来教化人。在艺术视野中审视教育,就犹如置身春风之中欣赏自然之新绿。教育艺术是施教者精神层面的外在表现,是知识文化达到一定阶段后诞生的美丽花朵。它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本真,是人们易于接受和引起共鸣的。
1、爱的熏陶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一个教师应该教学里注入暖暖的爱意,让学生在暖暖的爱意里享受学习。教育自身就是一项“爱”的事业,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以教师的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以教师的爱心换取学生的尊重。
教师要常带微笑,笑是友好的表示,是爱的表现。教师的微笑是一盏灯,解散学生羞怯的心情,暖和学生还不够果断的脚步。微笑可以带给学生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用最真诚微笑为学生营建一个快乐、健康的空间,学生也会把微笑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教师要阳光、乐于进取,宽以待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典范作用是无穷的,教师让学生产生亲近崇敬的情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然后收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教师教育学生的进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进程,热爱学生、善待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学生才会遵从教师的引导,才会自动而积极的学习,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2、小组合作的艺术
合作是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由于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它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3、教学语言艺术
诗讲求信达雅,而雅的境界就上升为艺术。教育不只是说和做,而是更好地说和更好地做,也就是要达到一种更美更妙的程度,这样才能更富有内在的驱动力和感染力,也才会被人欣然接受。外号周铁嘴,他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历史影响和艺术魅力更非比寻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说话的语气,真诚的平易的声音更具有说服力。
4、差异化教学艺术
由于每个学生在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经历不同,因此,产生了经过精心教学设计,以满足每个同学不同个性需要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差异化教学方式意在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及能力,采取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找到学习中的兴趣点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
5、教学管理艺术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13―01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批评一些教育者说:“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了。”我时刻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常用“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来提醒自己,认真思考自己的言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告诫自己,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由于社会、家庭方面的消极影响,使一些孩子从小产生自卑心理或心理负担过重。他们有的自私自利,有的旷课逃学,厌恶学习,有的不思进取,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这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要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必须从情感上下工夫。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当下,虽然人们对教育说三道四、横加指责,但教育发展的步伐永远不会停下,只不过是好、坏、快、慢的问题。在大体制无法一蹴而就,大环境不能说变就变的情况下,与其耗时费力地去抱怨、责骂、抨击,不如多用点心思为勤育人、育好人来点实招巧法更有效和直接。在同样的背景下,假如方法技巧不一样,对育人对象的把握不一样,就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多去思考教育的方法技巧,是对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亦是对教育艺术的展示。教育的宏观思考和战略布局固然重要,可教育的微观方法也不可或缺。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园丁,哺育出的就是不一样的人才。无论环境条件如何,只要我们讲究育人艺术,就有可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教育之艺术,当为世上之最高艺术,因为我们创造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个性各异,特别是在基本方法之外,面对的都是一对一的规划指导和设计,几乎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教育对象,难怪要把辛勤的园丁称之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育艺术最重要的当是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把握上,个性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都是基于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了解基础上展开的。应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所谓的好孩子和差孩子,乖孩子和坏孩子,都是在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下的,不正确思维导向下的不完全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的情况下,能否抵御抗击外来的诱惑和影响?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尽管教育无法改变社会风气、阻绝功利浮躁,但教育的艺术是给成长中的嫩苗细芽播下真善美的因子和养料,用一代新人去推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宗旨目标的集中体现。当这种观念根植于艺术化教育实践中时,我们就不会津津乐道于学校曾出过多高级别的官员,多有影响的名人,多有贡献的实业家、科学家,而是自豪地说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才,没有或极少社会的“次品”“废品”甚或“危险品”。用心去爱每一个人,用情去育每一个人,才会体现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和艺术。教育是否得法,是否富有艺术感染,终归是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身上的。尽管我们说教师是主导,是引领学生成长的航向,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被引领者才是真正的主体,假如他们的作为、内因不起作用,就说明主导的作用还未体现,教育的艺术效果有待升华。在这些方法技巧的使用上,有个可以艺术处理的方法是,可否把着力点、心思更多瞄准在对升学率的贡献不大,而日后可能对母校的感动更多的对象。当我们把更多的教育艺术方法普惠更多的对象后,也许我们收获的就不是一方“天空”。
教育艺术的最高体现是有教无类,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此番谆谆教导依然言犹在耳,也是对功利教育问题解决的最好答案。教育的真谛在于平等,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受教育者,公平地教育好每个受教育者,公正地解决好每个受教育者的困惑和难题,让教育的每一个理念、方法和技巧都实际地、可感地渗透于育人的每个环节和过程,这应该是学校可以做到的,教师可以为之的。教育的艺术化,不只是一个方法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只要在理念上坚守了有教无类,才会有实际上的尊重和理解,才会有行动上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会有方法上的教学相长,也才会真正有各类人才辈出的喜人局面。
但是,艺术教育又是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艺术教育在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现实中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不乏存在不按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教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比如:教育者忽视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注意幼儿艺术教育的普遍性目的,而不注意艺术教育所担负的特殊任务;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幼儿艺术才能的培养,为孩子创造条件,但只注意幼儿某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幼儿其它能力方面发展的促进。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纲要》的内容,而且要把《纲要》的内容落到实处,充分运用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师应该有时刻关注最新教育理念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以便把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还幼儿艺术教育本义:“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以大胆、自由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的美育功能。”
另外,教师应该有角色转变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孩子,形成“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格局,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遵循规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及方式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如春天来了,幼儿对满街的柳树非常喜爱,教师就完全可以带领所有的幼儿走出园门,到大自然中去尽情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萌发自由表现“大自然的美”的愿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充分、大胆地表达对大自然的爱,而不是将幼儿关在园内“闭门造车”。这种切实从幼儿角度出发的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累积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类似的艺术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勤于思考,让幼儿在玩中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作画或者舞蹈等是孩子自由表达和宣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辅以游戏开展,其活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春天孩子爱在户外玩,偶然发现地上的影子,有的孩子就会相互追逐影子玩,有的则长时间站在那儿“顾影自赏”。此时,脆引导幼儿开展了“发现影子——踩影子——玩影子——画影子——创编添画影子——欣赏作品”的活动。整个活动兴趣盎然,合作愉快,教师的指导没有传统的交待、讲解、示范,只是三言两语的引导,却产生了“挥之即去,呼之即来”的效果,幼儿积极表现,教师也感到十分轻松,这就是游戏在艺术创造中发挥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