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01:09: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经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主要是向教师介绍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着重培养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理论、技巧和方法的使用,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理念和技巧,使教师在今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
1.教师培训工作应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坚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离开大学校门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较多的教学知识,而在小学教学阶段又丰富了自己的实战经验。拥有这样丰富经验的教师,在提到教师培训时往往是不屑一顾的,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已经足以胜任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如果学校要求教师参加培训,部分教师也常常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面对培训敷衍了事。
其实,许多教师的这种认知都是片面的。教师培训属于我们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学校里教学,平时的生活状态相对封闭,新鲜事物的传递速度有限,有时候教师的一些教育方式可能已经与时代不相称了,但是由于生活的封闭,周围的教师也大多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导致教师始终对自己缺乏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
教师培训作为对教师的一个继续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能够熟悉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该怎么做,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此外,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教师培训工作应本着平等和谐的原则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一些培训师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得培训师在某些时候不尊重受训的教师,致使双方出现矛盾。
因此,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培训师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人,与教师和平共处,将他们当成朋友来对待。而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自己的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培训师在平时多与参加培训的教师沟通相互学习,对于自己今后的培训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学会与受训的教师和平共处、相互学习。
三、教师培训工作的原则
培训师在做好培训工作的时候,除了要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帮助教师全面发展,和教师和谐共处、平等交流以外,还应在平时的培训中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1.教师培训要注重深层次内涵
对于英语教师这个职业,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会认为,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好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是英语教师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不是教师该管的了。
这个观点,我们虽然不能说它有错误,但是也不能说它是对的。“教书育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冲击,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我们的“育人”。所谓先成人后成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就够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如何做人做事,挖掘教学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2.教师培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发挥受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培训课很容易就会沦为培训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此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培训课的课堂氛围。
当然,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在看问题时和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调动他们的主动能动性时,也不能简单地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讲几个故事、提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好了。在做培训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教师已有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式,寻找契合教师的发展模式,让受训教师直观地感觉到这种发展模式是对自己有益的,教师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为了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前景着想,自然也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培训师的工作,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好培训知识。
3.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目前,在小学里有许多培训课程都是学校给教师们统一安排的,教师们教学任务重,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培训会产生反感。而且有部分培训学校,在培训时并没有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给教师做培训,为了能够在未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些培训师可能还会在培训时有所保留。最重要的是,学校组织的这种类型的活动,往往都是教师集体参加,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因为参加培训的人数过多,就让受训教师“吃大锅饭”,让所有的教师聚在一起学习。这样的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还不如教师自己摸索。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培训,在进行小学英语培训时,可以主要同教师交流,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学英语等。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的自身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1、让学生在双休日期间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感恩教育的材料。
2、各班团支部利用黑板报向同学们宣传感恩教育的有关知识。
3、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相互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人的健康向上的情感。
本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感恩之心,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帮助、支持、理解的情感,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暖春》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在多媒体观看电影《暖春》。利用自习、午饭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看完后写观后感,并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感恩,怎样感恩,怎样自强不息,怎样改变自己,了解人世间的真、善、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地思想觉悟,为中国的未来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开展“感恩征文”活动
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是我们的责任。母亲,神圣的字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通过这一活动来作出不同的诠释,让我们认真反思生活,从而理解母亲,体会母亲的辛苦,懂得感激母亲,进而增进母子(女)间的感情,感受亲情的温馨。
我校以体验母爱为活动载体,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让全校同学积极参与,一同把最珍贵的孝心及感恩行动表达出来。
科技教学作为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普遍认可和重视。近年来,小学手工制作课程新增了更多教学内容,被注入了更高的教学期望,其教学目的主要就是希望小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动手等,进而创作出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小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强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
手工制作课程主要是将学生动脑和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脑和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动手可以让脑得到发展,使它变得更加明智,同时脑也可以让手得到发展,将它变成思维的镜子和工具。”这里充分说明了动脑和动手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科技知识和艺术思想,在他们的大脑中完成构图,然后通过科技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和活跃小学生的大脑思维。
2.将想象能力和实践相结合
一个完美的手工制作品融合了创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和巩固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科技知识。想象和实践之间具有统一性,如果片面强调其一,都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片面强调实践技法,最终作品就会枯燥乏味,构图死板教条,缺乏灵性;如果片面强调想象,那么也无法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学生的奇思妙想。因此,要将二者统一起来,同时展现到作品中,这样才能展现作品的活力与生机,增强作品的生命力。这一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挖掘他们的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手工制作课程
手工制作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美术家都需要深入生活,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生活是进行科技创作的源泉,而科技创作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蕴藏着美。因此,老师在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让他们用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同时让小学生学会聆听、用心感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心灵美、自然美,从而将这些美有效地融入手工制作中,提升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小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和激情。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明一个具有独特性的时钟,并且让他们观察生活,选择身边的材料来制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易拉罐、树叶、彩带、纸板等多种材料制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不仅完成了作业,同时还增加了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产生对生活的向往。
2.采用多样化的手工制作教学形式
首先,将手工制作与绘画有机结合,他们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老师示范船模的制作方法,让小学生了解基本的制作流程和思路,从而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船模,在制作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小学生拿起画笔将自己想象的东西画在船模上,实现对手工作品的修饰。其次,将手工制作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它可以应用到任何课程教学中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并将其转化成技能。例如,老师在教授折纸课程时,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学生折出的花样最多,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对小学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手工制作作为小学科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实施和小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手工制作教学,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将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亩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英国教育学家罗纳德・巴尼特将复杂的概念结构或理论视为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各类经典研读课程集中呈现了概念结构或理论。不论何种经典,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又缺乏学术训练的大学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因此,经典研读类课程的教学,常常会遇到很多困境。以哲学经典为例,文本语言的抽象性和思辨性,使得很多学生从心理上逃避研读;学生上课日阅读时间的有限性和周末闲散时间的碎片化是影响经典研读效果的消极因素;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开发不足等。基于此,探索适合经典研读课程的教学方式具有必要性。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发现:用哲学工作坊(philosophyworkshop)代替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是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的构建
什么是哲学工作坊?作为教学方式的哲学工作坊,与一般意义上学术研究型的哲学工作坊不同。虽然二者都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但前者的研究主体是师生双方,其中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总体上属于对经典的常规研究;后者则是独立的学术研究个体,无须合作且强调各自研究的独特性。哲学工作坊同一般的小组学习有何区别?小组学习对研究主题的思考相对浅显,哲学工作坊是在文献综述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索;小组学习成员间共同解决疑难,哲学工作坊是在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在任务完成后缺乏碰撞式的交流,哲学工作坊则还需要答辩和评价;小组学习多以讨论为主,哲学工作坊的研究不仅有讨论,还有座谈、参观和主讲等形式。具体而言,哲学工作坊借用了参与式工作坊的研讨交流形式,同时结合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同伴教育的激励方式以及哲学经典研究的独特性,以多元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为基础,是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学生由传统课堂的听众变成了主讲人。根据经典研读的不同主题,教师引导学生组成相应的哲学工作坊。每个哲学工作坊进行自主研读与分工合作探究。相同主题的两个哲学工作坊,还要进行提问和答辩。在评阅人品鉴和教师总结后,各哲学工作坊还要对文案进一步完善。教师由主讲人变为导师,在哲学工作坊中是指导型主体。这并不是说教师要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之上,而是说教师对各哲学工作坊的引领是建议性的而非结论性指导。教师承担的任务包括:经典总论、核心问题导学、分组指导、课堂总结、课后答疑和教学效果评估。教师的角色由台前逐渐转移至幕后,其中对各个哲学工作坊的指导和答疑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其他专家和研究生加入评阅和指导环节,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表现出经史合一、研思合一及知行合一的经典研读风格。它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效果
经典研读类课程的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检验其实效性的依据都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相关。美国教育学家弗兰克・纽曼等强调说:“高等院校的责任义务进一步扩大,增至包括诸如培养素质良好的熟练劳动力,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以及建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间的顺畅连接。”高等院校的教育同职业选择、社会责任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这在课程教学中通常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目标上。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在经典研读课程中的实施,呈现出了独特的教学效果。第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论视野,实现了由知识到智慧的飞跃。与一般的知识体系不同,哲学经典更多地表现为综合知识和多元理论的凝聚。它所呈现的知识视域,常常不以具体的学科领域为对象,而是跨越各门知识的界限彰显一种总体性的认知,进而引导我们走向一个真实、统一的世界。怀特海指出:“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这样。”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现了精神生活的特点。经典研读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所体现的多姿多彩的思考,同综合运用相互关联的知识密不可分。在哲学工作坊中,不仅要从知识层面把握经典,更要关注经典中的综合知识及其呈现的哲学家的深层的洞察、创造性的想象等。由于人的存在的有限性,认识世界的方式往往通过前人的思考或者间接经验获得。包括哲学经典在内的各类经典,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普遍性、共同性问题的回应,构成了间接经验。学生通过经典看世界,同时也奠定了广博的知识视野。学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工作坊主题研究中,辅助阅读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和共同体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以此为逻辑起点,他们开始转向了对全球化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怀特海说:“真正有用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地理解一些一般原理。这些原理能够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具体细节中去。”学生运用经典中的理论思考现实,这说明他们的认知已经开始向深层转化,用哲学家冯契的思想表达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即向智慧层面飞跃。第二,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经典的学习兴趣。社会进步较快,以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刷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学家弗兰克・纽曼等指出:“当学生们积极地投身于一种自我驱动的学习活动中,而不是消极地坐在那里被动听讲时,他们将学得更多、更深,并且记得更牢。技术也能给教授们带来对那些理论更实用的讲解,这是比说教远为有效的方法。技术还能够使学生们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目了然,并有助于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技术能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这在经典研读教学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哲学工作坊研究中,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文案撰写的规范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板书设计的美观性等内化的技术形式表现出来;二是以学生对文献平台的掌握、PPT设计的精美性、音频视频制作的独特性及动漫影视的典型性等技术应用程度体现出来。这两个方面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的同时,也使得抽象的哲学理论获得了具象性。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帮助,使得抽象的哲学经典理论变得鲜明生动。在中国传统哲学经典的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动漫、视频、音乐等插入PPT设计和讲授活动中,使得课堂呈现出灵动唯美的韵致。学生还利用各种录制软件、剪辑软件个性化其在哲学工作坊中的研究结论,洋溢出一种审美情趣。师生之间沟通也越发紧密,传统的面对面问答交流方式变成了微信、QQ、钉钉中的随时答疑指导和平等对话。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广度、识记能力和课堂满意度也随之提高。第三,开发了学生的潜质,锤炼了多重能力。教育学家弗兰克・纽曼等认为:“当我们想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对所获取知识的应用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保留时间长久的记忆力时,讲授其实是效果最差的一种方式。学者们普遍得出结论,当教学方式从讲授改为课堂讨论,或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或是通过向别人施教而学习时,学生能够学到更多。”讲授、讨论等教学方式,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哲学工作坊融合了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势,贯穿了问题学习法、多学科综合学习法、辅助学习法、协作学习法以及竞技式的同伴教育学习法,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潜质。在哲学工作坊中,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相关能力的锻炼也愈发突出。他们学会了查阅文献并在对文献进行综合梳理过程中整合出相关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这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研习经典过程中的独特视域、新观点使得他们的原创力得以发现,提升了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讲稿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长久的识记力、逻辑分析力及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主讲过程中,PPT的设计锻炼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同一研究主题的哲学工作坊之间的提问和交流,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工作坊所营造的学术环境,锻炼了学生的多重能力,形成了以学习为中心的风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提升了学生化理论为德性的素养。哲学经典是以理论的方式来解释世界,对经典的学术研究最终要内化为学生的心智成长及德性素养。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独立人格的生成过程。德性涵养,是人的立身之本。任何成才之教无不体现成德之教。不论是经典著作,还是中国传统经典,对于培养学生深刻的伦理道德意识、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责任感都有深远影响。哲学经典是以某种方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乃至对人自身的深沉认识和多样理解。从这个意义而言,研习哲学经典显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意义深远。尤其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中,彰显了中国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这使得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境域,同时也将追求德性素养视为精神生命中珍贵的事业。
三、哲学工作坊实现了经典研读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与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哲学工作坊在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方式及考核方式上都实现了经典研读课程教学方式的良性发展。第一,在教学模式上,由教师主导诠释型向学生自主探究型转变。传统的经典研读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向学生诠释经典的文义、理论和方法。这是基于经典的深涩性和学生理论基础的薄弱性考虑。将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引入经典研读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形成了同伴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享的氛围,这对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当有利。学生由起初的对哲学经典的畏惧到自主探究中的欣喜,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第二,在教学环境上,实现了由课堂教学向课内外教学相结合的转变。经典研读是理论形态的课程,它缺乏实践领域的可操作性。因此,传统的教学环境基本上是课堂教学。在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下,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导论、交流和总结。教师的指导和答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是在课外进行。课外教学活动还包括座谈会、小型研讨会、参观和游学活动等。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并同课堂教学相互促进,提高了经典研读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三,在学习方式上,由指导型学习向自我发现型学习转变。指导型学习是教师用语言或者文字教导学生即讲授型的学习。自我发现型的学习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对于经典研读,两种学习类型都必不可少。在哲学工作坊中,指导型学习是基础,而学生的自我发现型的学习则是必然趋势。自我发现型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才成长,正如怀特海所说:“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从这个层面看,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第四,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样化考核形式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在课程考核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包括试卷、论文、PPT和板书设计、微课、视频制作等。在过程性考核中,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及在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参与深度和学习质量,避免以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效果一锤定音的评价弊端。总之,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了经典研读课程的教学效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使得学生在知识、智慧、能力和素养等方面进步较快。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虽然是以哲学经典研读课程为中心,但其理念和手段也适用于其他经典研读课程,如文学经典、史学经典、政治学经典等。在非经典研读类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中,也可适用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因为这些课程都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辨有关。如果将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还需要扬弃学生的任务心理,使其摆脱仅为学分和绩点的获得而研读经典的初衷,而从自我发现型学习中获得乐趣和对自我确证的力量。只有学生实现从自觉研读经典到自愿研读经典的心理转变,那才能真正将理论内化为德性涵养和实践智慧。这是由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责任关怀决定的。
《市场营销学》是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系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应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市场调查分析方法与技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等基本理论内容。但是通过笔者对一些已修该课程学生的调查发现,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市场营销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深入探索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营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形式的案例分析,也有部分院校开展了营销课程的情境教学和实训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但是,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看,由于观念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传授为主的阶段。部分老师认为对理论知识的详细阐述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传授为主。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高深、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唤起其学习兴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有时无法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案例教学法是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类课程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辩论、汇报,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有时无法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原因主要有:
(1)现有的许多案例以事后分析为主,学生可以通过详尽的案例资料或已知的案例结果轻而易举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无法达到案例分析的目的;(2)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部分学生在完成案例分析任务的过程中,过分依赖网络资源,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3)在授课班级人数超过40人的情况下,采取案例式教学往往会导致“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3.实践教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受到院校实训资源的限制。事实上,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营销实践,比如让学生帮助某个企业作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制定新产品的开发策略、价格策略、广告策略、促销策略等等,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完美融合。然而,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企业实训基地”资源极为匮乏,因此,实践教学往往是有名无实。
4.情境教学的设计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我国高职院校的情境教学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通过情境布置,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学习中,从而一定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目前现有的情境设计过于简单,情境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总是“玩”得尽兴,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模拟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情境教学研究,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于深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已取得的成果,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完全实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形成,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营销成败与否,已构成其生存与否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能够胜任市场营销工作的懂经营、善管理的能力型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就必须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灌输”知识为培养能力,加强学生的能力教育,真正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能力型市场营销人才。
模拟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情境教学是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为基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以情境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案例教学为补,实践教学为总的“4321”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情境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为4∶3∶2∶1,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大加强了情境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为能力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模拟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情境教学模式构建
1.情境教学为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在对情境的作用达到共识的今天,创设有效的情境便成了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模拟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就是指把企业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营销事件场景引入课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营销情境中,使其模拟真实的营销工作过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对营销工作过程的模拟,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运用到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去,实现理论和知识的“无缝链接”。在此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模拟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所不同,情境教学模式下课堂的组织过程如下:
(1)情境设计。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不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营销情境模块。例如:营销环境分析模块、消费者需求调研模块、企业竞争对手分析模块、新产品开发模块、新产品包装策略模块、新产品定价模块、人员推销模块、营业推广方案模块、广告媒体选择模块、广告诉求分析模块、促销品管理模块、公关关系管理模块、营销渠道设计模块、供应商管理模块、销售报表分析模块等等。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营销模块的选择时,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①所选模块能够反映企业营销部门的主要工作;②能够将理论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③难度适中,便于学生课堂模拟掌握。
(2)任务下达。情境课堂上,教师首先应结合本堂课需模拟的情境模块,确定工作内容KPI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并对各小组(每小组6人~8人)下达工作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和目标。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小组应代表不同的行业中的企业,例如:食品生产企业、日用品生产企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服装加工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广告公司、批发商、零售商、商等等。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了解各类企业营销工作的不同特点。
(3)情境模拟。在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模拟企业的领导者、信息的咨询者、业绩的考核者,学生则更多地扮演企业营销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员工。各小组在接到工作任务后,应明确组内人员分工,收集信息,协同合作,确定解决方案,共同完成此次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工作进程及学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考评,并对期间学生产生的各种问题、难点给予提示和引导。
(4)任务总结。各小组完成任务后,需进行内部工作总结,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应针对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2.理论教学为辅。理论教学是学生后续技能培养的平台和基础,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系统掌握营销理论的发展、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分析、目标市场营销战略、4P策略等基础知识点以及波士顿矩阵分析法、SWO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量本利分析法等营销理论分析方法,而这些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在情境模拟教学环节中无法系统获得,因此,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职业教育对象的智力类型往往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高深、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理论概述――情境模拟――任务总结――理论补充”的方式,在理论概述和理论补充环节进行理论知识的全面介绍,并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3.案例教学为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经验教学方法,在知识与能力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它通过将企业案例呈现给学生,把分析决策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企业的内外环境做出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案例的选取、班级学生数量等因素影响,因此,可将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使学生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既能积极主动地去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实践教学为总。实践教学也可称为现场性实训教学,这种实训教学一般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展开,要求教师事先准备实践课题或联系实践单位,让学生深入真实的企业、社区、市场等开展相应的参观、调研活动或者阶段性实习活动。通过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理论教学、情境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所学的所有知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结合起来,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顺利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
四、总结
情境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案例教学为补,实践教学为总的模拟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该教学模式的构建必将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全实现。
1.根据学员自身特点,量身定制研修计划
到80中学工作站研修学习的一共7位学员(包括英语、历史、地理3个学科),教龄都在10年以上。工作站在了解学员所任学科、执教年级等信息后,根据第80中学对应年级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点,为每位学员都安排了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是学校十分优秀的骨干教师或者年级组长,个性特点鲜明且教学成绩突出。教师在教学上对学员悉心指导,学员全程参与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进站的前两周,学员首先需要上一节公开诊断课来展示他们自己的原始水平,同时也是帮助指导教师更快地了解学员特点,发现他们平时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且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而为他们制定详尽的研修计划(见表1)。学员进站后的思路更加清晰,提高研修学习效率。
由于很多学员所学专业并非所教学科,学科专业知识有待加强。针对这种情况,工作站充分听取指导教师建议,在尊重学员意愿的基础上,推荐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专业书籍进行阅读并且需要不定期的与指导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提高学科专业功底。
2.观摩与实践并行,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观摩是整个研修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员学习最直接的途径。指导教师在研修计划中要求每位学员一学期听课数量不少于60节课,而学员们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仅按时进入自己指导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主动要求观摩学习其他指导教师的教学,一个学期下来听课数量远远超过计划要求。
课前,指导教师会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告诉学员;听课时,学员会认真思考,回想自己教学时会如何处理,对比自己的处理方式与指导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这么处理的闪光点和局限性在哪里,是否可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改进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与体会在听课的过程中都会记录下来;课后,学员会就自己记录下来的想法与疑问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在充分听取学员的想法后给予指导与解答。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对上一周教学效果的总结,也是对下一周教学内容的讨论——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进度。以地理学科为例,每次备课活动会以专题的形式展开研讨,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节,主讲人负责分析和归纳本节的知识点,提出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上易混淆的概念,同时有针对性地配以目标检测习题。当一名教师提到某个重点内容时,其他教师会认真记录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大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经过认真讨论确定教学重点以及解决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大家共同制定计划,统一进度。每位教师则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调整,进而形成体现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学案和教案。有些学员反映由于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在学校得不到重视,整个初中年级只有一位地理老师,无法实现集体备课。因此在第80中学参与集体备课不仅让自己在专业上有很大收获——更深地挖掘教材,拓宽思路;而且更被第80中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探讨、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氛围所感染。
学员在经过大量听课、参与一系列教研活动后,就要准备讲一至两节研究课。在上课之前,指导教师首先会让学员独立写出教学设计,同时帮助他们检查专业知识方面的瑕疵。例如:一位地理学科的学员在讲“北京市的天气”一课时,对天气概念的主要指标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还没有讲清楚。经过指导教师的及时提醒,他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吃透。另一位学员在教学设计上显得十分平淡,整节课几乎都是平铺直叙的讲述,此时指导教师建议“可以再增加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通过观察、分析中获得知识,并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对自然(天气)的观察、认识过程。”这一点拨,学员不仅感觉自己的课堂活动丰富了,而且思路也比以前更加清晰了。
此外,第80中学每学期都会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家长和教师可以进入学生所在班级同他们一起听课学习。学员们也利用这个机会听了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可以说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学员们普遍反映“工作站真的为我们农村教师搭建了一个可以和城区名校名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摆脱了家庭和工作负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尽管这段时间日程安排很密集、学习很辛苦,但真的收获非常大,很多教学方法以前从没想过。”
3.专业学习,参与城区教师进修活动
学员进修期间,教育学院与教师进修中心每周会聘请名师专家开展讲座、或者特、高级教师讲示范课、教研员解读考试大纲等。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涉及教师的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管理、教学管理等与教师成长息息相关的多个主题。学员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被专家和名师那种精湛的教学艺术、高站位的学科视角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样的进修活动不仅让学员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学科本质的理解,而且也使他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体会教师这份职业的内涵和价值。
二、研修工作站的培训效果
1.学员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研修工作站的这种培训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培训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与学员的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尽管有些学员也参加过城区的一些教研进修,但每周一次的活动让大家普遍感觉不解渴,而且不够深入。学员在正式进入工作站以后,每天都可以和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同时在指导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员的教学理念也会显著提升。在与学员们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多数学员来自偏远的山区学校,学生层次相对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教学水平也逐渐退化,思想日益封闭,最终导致停滞不前,认为自己原有的教学水平足以应对学生的需要。而工作站的这种研修方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直面城区顶尖学生、顶尖教师的机会,重新唤醒他们的学习激情。
一位英语学科的学员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写到:“以前我讲解阅读理解时,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做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是怎样的。还总埋怨这么掰开揉碎的讲,为什么学生的阅读成绩还是上不去?现在终于体会到了教学真的是要授之此‘渔’而非彼‘鱼’。”
2.指导教师教学相长
指导教师在工作站指导学员的这段时间也感到受益匪浅,用“双赢”一词表达了他们的收获。在访谈的过程中,一位指导教师谈到:“有人天天听课,无形中也在督促我不能懈怠,每节课都要认真对待,而且课后还要与学员交流,有理有据地说出设计思路,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学结。另外,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在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就要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不断打磨自己的指导方法,逐渐积累培训经验,这也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提升。除此以外,农村教师身上那种特有的朴实、刻苦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在一起工作学习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是北京市为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的一项创新型项目。为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城区部分中小学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每年接收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进站研修,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设立40个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实现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进站研修”被列入《2008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项目将远郊区县学员选送入城区优质中小学,由城区中小学优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指导,以教育教学观摩实践为主,通过随堂听课、接受指导、参与教研、理论学习等方式学习和体会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丰富教学实践知识,提升学科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主要学习内容是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理论。指导教师均系特级教师、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或市级骨干教师。
首期培训中,40个工作站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及学习需求,为学员精心安排了内容丰富的讲座;同时还为学员提供了多种锻炼平台。在校内,学员参与所有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参与监考和阅卷、参与教研组活动。学员还走出学校,广泛参加区级研修活动,考察北京市、外省市学校,拓宽了学员的视野。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20-04
1 合作背景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的实施现状 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在全国各级各类的高等院校中,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正在进行深入改革。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专业,也是一个交叉跨度较大的专业。根据这一特色,“寻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寻求与各类、各层次教育发展的结合点” [1],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在专业能力上有所侧重,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创作影视作品的能力,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了电视摄像与编辑艺术、数字视音频制作技术、多媒体动画制作等课程,在教育技术实验室中有专业的设备和编辑系统,有专门用于影视作品创作的影视编辑室、虚拟演播室和录音室。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编剧、策划、导演、现场指导、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制订拍摄制作计划,完成编辑脚本、联络拍摄地、选择演员、组织拍摄等任务。最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剪辑包装完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的做法与成效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机关中面对最广泛公众的组织,其警察行为最受关注,加强自身形象建设尤为重要[2]。2004年4月,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宣传科正式更名为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主要责任为向公众提供有关警队的资讯,透过与社区及传媒的联系,积极巩固警队的良好形像,使公众维持对治安高度的信心,以鼓励公众协助警队维持治安。
影视作为一种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传统信息媒体,早已融入人们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信息获取渠道。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在积极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影视媒体的优势作用,除了每周一期的《梅州公安》栏目以外,近年来在梅州广播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民生820》栏目中,开设《今日警情》天天报电视节目,主要报道发生在梅州市城区、梅县新城(含宝华、程江、扶大)“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型案件;报道社会关注的突出治安问题;报道对重大案件的侦破;提示民众增强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收集群众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意见和建议。
2 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校方的思考 嘉应学院是梅州市唯一的高等院校,地方性是学校的第一特征,地方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想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就学校的角度而言,与公安局合作培养公安影视宣传人才至少有三个面的意义和价值。
1)有助于构建科学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评价标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个评价尺度,一个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个是社会的评价尺度[3]。学校内部的评价标准主要以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评价依据,社会评价则主要以毕业生是否适应岗位需求为评价依据。校警合作突破了高校内部评价的封闭,促使高校的考核和评估机制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地方社会接轨,建立起科学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
2)让学生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合格的影视宣传人才应当具备影视策划、剧本创作、影视编导等综合素质,尤其要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上手能力。这些能力相当部分只有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尤其是一些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难以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校警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也是学生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的一个极好机会。
3)从人财物上获得支持。影视宣传节目的制作除了要求制作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娴熟的制作技巧以外,还需要大量的人物财的支持,否则只是一纸空谈。从2012年11月起,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些学生在警察公共关系科的统一调备下,陆续去警官培训学校、出入境管理处、消防支队等梅州市公安局各级各类部门拍摄公安题材的影视节目,均得到这些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方便,不但提供拍摄所需的人员、场地和器材,还安排免费的吃住行,使学生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进行影视节目的摄编录。
基于警方的思考 在梅州市公安局上下一心全力推进公安影视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科与梅州最高学府――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合作培养公安影视宣传人才,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公安影视宣传节目的创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智力工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策划、拍摄、采访、撰写解说词到后期制作等,不仅需要创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还需要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执着的追求,全力以赴地投入。影视宣传人才的选拔是一个长期深入的全方位考察过程,一旦发现新进人员不合格或者其不愿意继续从事公安影视宣传工作,就会影响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培养对象与培养单位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相互考察并且双向选择,提高了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满足阶段性用人需求。警察公共关系科统领整个梅州市八个县市区各级公安机关宣传部门的工作,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人才的需求量事先很难做出精确的计算,在创作某些临时性节目的时候,人手紧缺就成为制约节目顺利完成的重要障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与影视宣传工作具有承接性,这些学生对工作较容易上手,经过简单培训后,他们基本可以胜任小型节目的创作并协助处理大型节目的拍摄,这样可以满足阶段性警力不足时的用人需求。
3)获得人力智力的支持和补充。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加入为公安影视宣传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宣传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作创新能力,在节目策划、拍摄,制作等方面得到了人力、智力的支持和补充,合作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节目的质量,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4)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点是组织、开展、扩大警察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以增强双向沟通[3]。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规模较大的一个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对某个单位行业的看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公众对此单位行业的评价。一个愿意为大学生搭建通往社会的实践平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是深受大学生赞许认同的。通过人才合作培养计划,让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参与公安影视宣传工作。他们将耳闻目睹从局领导到基层民警、从机关科室到专业警种在树立和提升警察形象时所付出的努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也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一个新思路新举措。
3 合作目标
如上所述,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与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合作培养公安影视宣传人才的计划是一项“双赢”的策略。“双赢”既是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又是落脚点,本着“自愿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校警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力图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校警合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影视方向人才培养新模式。
4 合作现状与成效
2012年11月,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科学学院潘文涛副院长的带领下,前往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进行学习交流。12月中旬,公共关系科主管公安影视宣传的曾繁龙副科长率领相关干警来到学校参观影视节目编辑室和虚拟演播室,并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DV兴趣小组及一些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校警双方分享了对合作计划的认识、动机以及对合作成果的预期,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同意在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在过去的一年多来,校警双方就合作的形式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以写作应用型毕业论文为形式的合作 本着“毕业论文题目应来源于实践并有效服务于实践”的理念,近年来,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有50%以上的内容须体现实践环节,选题应体现应用性,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校警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学校鼓励一些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公共关系科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为警官培训学校、出入境管理处、市交警支队法制宣传科等部门拍摄公安题材的宣传节目。近一年多来,先后有七位学生的毕业作品被警方采用,作品列表如表1所示。
以协助警方参赛为形式的合作 影视制作比赛是检验大学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参加影视制作大赛既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影视理论与影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舞台。在合作的一年多来,嘉应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协助公共安全科的宣传干警们参与了多次影视制作比赛,主要的获奖情况如表2所示。
5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虽然目前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以写作应用型毕业论文的合作形式而言,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是“一人一题”,要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和作品,而影视节目的制作讲求团队合作,靠一人单打独斗制作出的作品往往水平欠佳,同时,大四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也很难将全部心思用在作品的制作上。以协助警方参赛的合作形式也存在随机性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强等不足。
面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校警双方就合作的有关细节,比如培养对象的选取、培养时间的确定、培养结果的评价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协商和沟通,并制定了如下改进措施。
加强协同育人质量监督 成立校警协同育人监督小组,成员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公共关系科干警、教育科学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组成,主要负责以强化公安影视制作技能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有关制度的建设。监督小组定期安排带队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收集警方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校警双方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公共关系科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共同商定详细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方案。对培训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使培训内容既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能紧扣公安局的实际需求,确保培训质量。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培养对象在学习影视制作课程期间,必须根据课程要求,接受课程考核。在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参与的实践训练,也需要接受公安局的考核。双方考核通过,方能得到相应学分。
公安局招聘影视宣传科员(合同制) 梅州市公安局设立了影视宣传科员(合同制)的职位,目前已有两名在培训期间表现良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09级毕业生被录用,录用情况如表3所示。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负责梅州市公安局的宣传工作,主要对接单位为电视台、报社、电台;负责记者的采访联系等工作;撰写、拍摄每次外出的新闻稿件、影片、照片;审核编辑各县(市、区)上传的文章,并在公安局内外的网站上。对于招聘到的这些合同制科员,梅州市公安局鼓励他们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吸收为正式警员。
6 总结和展望
当前产学研的研究太多探讨校企合作,本研究小组处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梅州市,梅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化水平与全省存在不小的差距,校企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不如其他城市多。本研究没有被传统的产学研校企合作的思路所束缚,拓宽了产学研合作的领域,积极探讨与地方政府机关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思路新举措,研究具有较强的独创性,既有地方特色,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然而,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合作的最佳形式仍在进一步探索中,校警双方今后如何利用各自优势,建立深层次合作机制,校警联动,提升合作水平?此外,校警合作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一样,追求的结果都是合作双方共同受益,寻求利益的最佳结合,实现利益平衡。利益不均等的合作是不能长久的。由于校警双方在价值文化、知识开放性、创新评价、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在合作时始终有效实施双赢原则,确保双方合作的良性循环?上述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韩志忠.充分利用媒体改善和发展警察公共关系[J].公安研究,2005(2).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0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67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职业技术教师:,小学教师:,大学教授:
工作年限: 20 职 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广州,广州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数学教师、年级组长
工作描述: 2007-2009-年担任数学科任老师、年级组长。
1、引导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工作。
2、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本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做好学科教学的专题总结和教研组工作总结。
3、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和课题实验,督促课题的实施,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4、经常了解本组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情况,定期做好教学常规的检查。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一至六级数学老师、级长、主任
工作描述: 1、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上好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
2、努力改进教法,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重视概念评讲、规范解题步骤、培养严谨学习方法;
4、区分学生现状,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争取提高整体学生数学水平。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1989-07-01
专 业 一: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7-09-01 1999-07-01 江西省教育学院 教育教学 本科 -
语言能力外语: 其他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1、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精力充沛,热忠于教育事业;
2、独立完成学科教学方案的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过程等;
重视素质教育,在抓好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的同时为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能。
3、熟悉小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特点,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4、对地区性小学课程熟悉,有一线教学工作经验和教研管理工作经验;
5、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详细个人自传 勤劳肯干,乐观、诚实,自强、上进。我喜欢的格言是:“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目前所在: 天河区 年 龄: 45
户口所在: 江西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0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67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职业技术教师:,小学教师:,大学教授:
工作年限: 20 职 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广州,广州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数学教师、年级组长
工作描述: 2007-2009-年担任数学科任老师、年级组长。
1、引导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工作。
2、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本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做好学科教学的专题总结和教研组工作总结。
3、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和课题实验,督促课题的实施,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4、经常了解本组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情况,定期做好教学常规的检查。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一至六级数学老师、级长、主任
工作描述: 1、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上好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
2、努力改进教法,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重视概念评讲、规范解题步骤、培养严谨学习方法;
4、区分学生现状,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争取提高整体学生数学水平。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1989-07-01
专 业 一: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7-09-01 1999-07-01 江西省教育学院 教育教学 本科 -
语言能力外语: 其他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1、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精力充沛,热忠于教育事业;
2、独立完成学科教学方案的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过程等;
重视素质教育,在抓好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的同时为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能。
3、熟悉小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特点,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本文作者:路红王笑天工作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内容结构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包含19题的4个因素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问卷,并且信效度分析表明,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问卷可靠而有效.这4个构面的出现反映出当前广州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与学生观.其中,教学理念主要测量教师在教学中所持有的观念,对待教学活动的信念,得分高者日常的教学理念偏向于被动和教条,更加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主要考察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风格,得分高者更偏好采用惩罚性的、格式化与敷衍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主要探究教师教学中的态度,得分高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缺乏兴趣,工作会更消极、冷淡与慵懒.学生观主要检验教师对学生持有的态度,得分高者对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公正或是冷漠放任.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性别效应男教师在教师问题行为总分、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学生观上显著多于女教师.这说明女教师相对于男教师更具有积极正面的教学理念,这与先前有关教师问题行为的研究结果一致[7].这可能是因为在人格特质上,女生在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上优于男生[8].因而女性相对男性更加热情、开放,更具有耐心,更加温柔细腻,具有更好的沟通能力和更多的亲和力.于是在繁杂的教学工作中更能抱有积极富创造性教学理念,更加主动而认真的教学态度,更多地使用鼓励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也更加负责包容.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年龄效应在教师问题行为总分上,46岁以上教师得分最高,36~45岁教师的问题行为表现其次,35岁以下教师得分最少.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年限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多[9],职业生涯追求下降,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倾向于敷衍应付.在教学理念上,46岁以上以及35岁以下教师得分显著高于36~45岁教师,这表明46岁以上和35岁以下的教师抱有的教学理念更加消极被动.这可能是由于36~45岁教师人至中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的结合正到达黄金期,抱有的教学理念最为积极主动.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35岁以下相较36~45岁的教师更为完善认真.这可能是因为35岁以下教师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毕业时间不长,接受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先进,职业倦怠较低,抱有的教学态度更加认真主动.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教龄效应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总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观在教龄上差异均显著.在问题行为总分、教学理念与教学态度上,16~20年教龄的教师问题行为显著少于其他教龄组,这可能是因为16~20年教龄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又往往正处在职业生涯的上升阶段,知识结构合理,正是各个学校的业务骨干,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较强.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6~10年教龄的教师相较20年教龄以上教师,更为消极和被动.在教学方法上,11~15年教龄的教师相对于16~20、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也更为简单.这可能因为6~10年教龄的教师工作时间和毕业时间相对都较短,既没有了工作初始的新鲜感,又有了一定工作经历,产生了职业倦怠,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无法很好的调整自己.而11~15年教龄的教师相对于16~20年和2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人处中年,社会角色较多,生活压力繁多,工作任务沉重,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有限[10],因此,教学中难免出现敷衍应付行为,教学方法相对单调、简易.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教学类型效应中学教师相对于小学教师教学态度更为被动冷漠.这可能是由于:一是中小学教学目标不同.中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中考和高考展开,明显的学业成绩导向,而因为取消了小学升中学考试,相对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的教学压力更大,任务更加繁重.导致教学态度出现一定的敷衍和消极.二是学生年龄的差异.小学生的可塑性大,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不易出现由于学生的抗拒而产生的挫败情绪[6].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独立性与叛逆性日益增强,师生冲突较多,教师的管理压力较大.从而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多,教学态度冷漠.教师问题行为的职称效应中低级职称的教师相较于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态度更为消极被动.造成此特点的原因可能是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属于学校的业务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技能更高,更善于从容应对各类教学工作.而中低级职称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在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更加欠缺经验与专业技能.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呈现出清晰的4因素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观.教师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教师比女教师在问题行为总分、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学生观等方面得分更高;教师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的教师问题行为表现越多,46岁以上教师的问题行为最为严重;教师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主要体现在问题行为总分、教学理念、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上;教师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教学类型差异,中学教师教学态度得分显著高于小学教师;教师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职称差异,中低级职称教师的问题行为总分、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得分显著高于高级职称教师.
在这次培训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实小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基本常规和管理规范,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虽然在来到实小以前,我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务处的张、黄、王主任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压力不减。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经济结构性矛盾、地域发展差异、就业政策滞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和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等主观方面的因素。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理预期、准确分析就业形势、合理消减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奉献意识弱化,择业功利化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时出现了原有理想信念的模糊、原有高尚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出现比较功利化的倾向。这部分学生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过于看重个人发展、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不愿到西部、到基层等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锻炼自己。2014年对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回答“择业时,您考虑的主要因素”的问题时,结果统计显示:排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是薪酬与福利,超过四分之三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这一选项,占总人数的79.28%;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有76.65%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这一因素;排在第三位的因素是工作地点,超过半数(61.0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这一因素。学生的期望月薪虽然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实际月薪。通过此次调查并计算得出,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期望的平均工资为4260元左右,2013年智联招聘对全国28个重点城市的应届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称,苏州地区应届生岗位平均薪酬为3121元。可见,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于实际情况。
(二)缺乏诚信意识、敬业精神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信用危机,部分大学生为了谋求理想职位,迎合用人单位需求而在应聘材料中弄虚作假。一些学生常常把已签约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就毁约、辞职,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挫伤了用人单位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更有少数学生不惜以种种借口欺骗学校老师获得多份就业协议书,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造成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误解与矛盾。
(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差
性格、气质、能力、需求和动机等学生个性因素对其择业观、成才观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当前,许多“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积极的心理准备,面对过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急躁等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乃至顺利就业。
(四)就业主动性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大学生存在就业主动性差的问题,部分学生不是去主动求职,而是过分依赖父母、亲属,希望通过社会关系就业,更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在家里当“啃老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对就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不愿意主动寻找工作单位,怕被用人单位拒绝。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高校在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更应适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努力克服就业恐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
(一)导向作用――保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性质与方向
强化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内在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做出符合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择业行为。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外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其社会功能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传递给大学生,既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潜在能量,还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因素,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就业工作方向。
(二)德育作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不仅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规范教育,使他们明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逐步提高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
(三)协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过于关注福利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端正就业态度,明确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四)调节作用――调试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和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辅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树立信心;此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促使大学生能够以良好心态走上社会、适应社会。
(五)激励作用――帮助大学生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激励作用主要是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和调动教育主导者和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育的主导者来说,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增强大学生对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调动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于教育主体――大学生而言,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了解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和不进则退的道理,唤醒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重拾勤奋刻苦、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事件分析处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等。为自己更好、更全面地发展继续不懈努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不断增强就业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在就业中寻求自身的位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的培养方式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才能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生存发展。近年来,苏州大学积极探索,努力推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出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方案,即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配套学术型、应用型、国际型等多样化人才培养子方案。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的推进下,学校不断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试点学院改革、试点书院改革,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卓越人才计划,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学校通过设立政基金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 S-UIPP带薪实习项目等,持续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的机会。
(二)强化专业化理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越来越得以体现,那么培养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班主任、辅导员、高年级导师三位
一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和资助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进行深造,鼓励指导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从而快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还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待遇、职称等现实问题,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科研条件。
(三)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筑主体式、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入脑”,防止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现象,这就需要唤起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入心”、“入行”。同时,还要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三者有效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模式。通过以上课程,要有目的性地开展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定位,要开展职业观、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诚信意识。
(四)利用“自媒体”等网络方式,开拓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近年来,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等“自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及时为大学生提供详实的就业信息,以及了解大学生就业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更能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开拓大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空间。
(五)朋辈教育给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朋辈教育的“亲民性”有利于拉近与被指导者的距离,引导其从心理上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朋辈教育的“便利性”有利于展开贴近生活的指导,使被指导者从周边实例获得灵感,逐步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朋辈教育的“个性化”有利于针对性进行创就业辅导,引导被指导者通过大学生活寻找自己的个性化职业规划;朋辈教育的“科学化”指导模式和引领方式,有利于挖掘被指导者的职业潜能,使其通过完备科学的生涯规划,找到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发展意义的职业。高校应借助思政辅导员、毕业班学生、在校研究生等与学生年纪相仿、经历相似,具有朋辈工作经验的人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朋辈教育理念,便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引导毕业生走进企业、走上社会
社会实践、实习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的重要方式。高校应为大学生搭建多渠道、全方位的课内外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实习等活动。苏州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进行改革性尝试,开发“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该项目作为省教育厅教改重点立项研究项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为主旨,借鉴国外带薪实习生的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对人才素质、专业、技能等的标准要求,组织大四本科生与三年级研究生进入“培训中心”或企业,采用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培训方式,有机融合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修养和企业文化,全方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职场达人。该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融合,强化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高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自2010年以来,苏州大学带薪实习项目历经试点、探索和创新,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现已有近1300名大学生参与此项目,经过职业素养课程培训和生产实践的锻炼,就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跟踪调查,98%以上的学员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韩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
[2]张志华,赵波.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2).
[3]宋晓会,张海龙.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