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20:59: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服装生产流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服装的需求也要彰显其个性化、多样化和高端化,这对于服装的设计和生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服装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在节省服装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服装的生产的效率,而不断提高服装的质量,才是当今社会服装企业的生存之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服装企业必须深化改革企业的管理制度、优化服装生产的流程管理,用更为完善、健全、科学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来减少企业的服装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为企业创收。
1 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服装企业的服装生产流程主要包括服装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等工作,按照服装生产的状态可以分为: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三部分。
(一)生产前
1、服装的设计环节
常规的服装设计是先收集目前社会上民众对于服装的主流喜好,依据于此进行服装的设计,在完成服装的初步设计后,完成少量的服装样板,然后服装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的主管人员都对新设计出的服装进行仔细而又严格的审核,必须给出个人对于此批服装的意见,如发现服装存在任何瑕疵,都要立即返工。样板的审核工作必须形成工作记录,各部门的主管领导都要在记录上签字确认。同时,也有一部分服装是按照客户提出的特殊要求单独制作的服装设计,而这样的服装设计往往造价昂贵。
2、布料审查环节
在确定服装的设计符合要求后,进行批量生产之前,服装企业要完成布料的大批量进货。进货时必须使用那些具有从业资质的且信誉优良的供货商。待布料运到后,要仔细检查布料的数量、规格、材质、颜色和伸缩率等内容,全面检查布料的性能,避免在未来的生产中出现任何意外。
3、服装生产的成本预算环节
服装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设计成本、材料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包装成本和推广成本等,其中材料的采购成本所占份额最多。因此,如果能够降低服装的材料采购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的江都服装的生产成本。当然,在服装的加工中经过细致的计算,来实现布料的节省,从而节省服装生产成本。
(二)生产中
生产中就是服装制作的全过程,包括布料的剪裁、缝制和熨烫等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布料的剪裁过程,是直接影响服装成品质量的。大部分服装企业都会提前制定布料的剪裁方案及排版计划,以便在剪裁的过程中能够按照那些内容实施,不至于出现低级错误。
(三)生产后
生产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生产完成的服装质量,然后对其进行包装。在服装包装之前必须确保服装干净、整洁、平整。而产品的包装不但可以保护服装的平整、无污染,而且可以为服装企业推广宣传的作用。
2 服装生产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管理沟通不畅
服装企业之中各个部门大都是各自为政的,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准则,在企业的日常运作时,经常会出现因为分工不明,权力分配不均导致互相推诿工作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运作混乱,进而严重影响了服装的正常有序的生产计划。
(二)无生产计划
在一些小型服装企业,他们没有固定的取货商,因此,没有为生产制定出严格的计划。但企业接到服装订单后,只是按照企业现有的设备数量,然后将生产任务进行平分。
(三)无明确的生产定额
在无详细的生产计划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没有使用均衡的生产方式,导致半成品数量剧增,而又不能及时的提交成品。因此,也不能准确的对各个部门和车间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1]。
3 完善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服装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想要全面的优惠服装生产的过程,首先要优化服装企业的内部结构,要求明确服装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这样有利于提高服装企业的日常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企业编制的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必须成立服装质检部门,全面服装服装的成品质量,质检部门不但要对服装的成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还要在服装加工前,对服装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服装的质量。
(二)细化作业流程优化生产计划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均衡生产,生产经营部门应该客观的评估每一个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然后根据各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隔离的生产计划。而工艺技术部门也应该向各生产车间下发生产工序合并方案及工艺流程图,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2]。
(三)明确生产定额
榱耸迪制笠档姆装生产能够准时完成,必须确保企业生产定额分配的准确性。而完成这一工作就必须制定出准确的工作标准,并严格控制加工时间。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成品洗漱以及批量洗漱确定的加工日期和数量,根据企业的自身生产情况,不断的引进全新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程度[3]。
4 结论
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服装来彰显其个性,因此民众对于服装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穿着的舒适上,更要通过服装来表现出其身份和个性,这提高了服装的生产难度。同时,服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尽管新工艺、新材料不断的被开发和引进,但是服装生产流程的管理难度也随着升高。当今的服装企业为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满足民众的要求,必须首先竭尽全力的完成服装生产流程的优化工作,当这项工作完成时,不但可以降低服装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服装生产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2服装工艺设计智能化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
服装工艺设计智能化信息平台运用云计算等技术,其主要实施目标是服装企业产品生产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协调多方服装企业间生产资源共享与协同开发,突出多方服装企业间协同的智能生产模式。其关键点是在服装企业产品协同开发与生产的全过程中,对各异地分布企业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的共享、并在调用过程不断进行优化,以便其他企业按需使用,整个过程体现的是服务与共享理念。服装工艺设计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开发过程由多个异地关联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建设来完成的,其角色包括平台建设的龙头企业、协同生产企业群、物料与设备供应商等。其核心环节由生产工艺设计仿真系统和产品生产资源数据管理平台两部分组成。“生产工艺设计仿真系统”以多个企业共同生产的服装产品为原型,针对产品设计与生产中部件工艺技术、加工方法、工序与工时、工艺路线、材料定额和流水线编排等环节所产生的信息资源与数据。运用人工智能领域的遗传算法等技术建立智能计算仿真模型,进行编码运算与测试,得出最优结果。系统包含生产流水线智能调度、生产节拍自动平衡、生产工序优化组合、生产工艺单自动生成等智能模块,为服装企业提供一套产品生产优化的技术架构与工具。“协同式生产资源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企业动态联盟协作平台与生产工艺管理平台两个模块,在企业动态联盟协作平台中主要完成动态生产企业的构建,企业间生产订单的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物料的流动管理、物流调度管理等功能;生产工艺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各协同生产企业个性化的门户网站的配置、各种设计工具的提供、不同格式数据保存与使用的兼容性管理等功能。各关联企业与供应商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平台下的功能模块,来进行客户端的建设(如图1所示)云制造环境下服装生产资源的企业具有地域分散、企业自治、生产资源异构多样、生产能力动态变化等特点[3]。协同生产企业在使用两大平台不同模块过程中所进行的数据保存、分析与处理由建设的云服务器来集中完成,其核心支撑层主要包括系统部署与注册、资源搜索与匹配、资源组合与调度、系统安全监控与评估、系统兼容性处理等功能模块。并以这些功能模块为基础在云服务器上建立起工艺平台的系统功能开发环境、运行环境和运营环境,生产企业在包含资源管理、流程管理、授权等级管理、使用许可证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安全管理等操作模块的运行环境下,通过适配器,针对储存在云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资源、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智能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设备资源进行、调度、检索、查阅、监控与优化等操作,及时得出最优的生产决策。服装工艺设计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目的主要解决的是异地分布的生产合作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服装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生产进度等资源信息的共享与过程中的数据动态化、操作的协同性与自主性、分布网络构建、系统异构设计等问题,其构成的网络化平台侧重强调信息同步与共享。由于合作企业自身不同的特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艺设计数据与不同软件操作中产生的不同格式的文件资源,也就说明资源有效利用的协调性与兼容性也是平台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3服装工艺设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撑
3.1基于遗传算法的服装生产工艺智能优化技术
遗传算法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其计算方式主要是根据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自然进化原则,通过遗传群体的反复迭代搜索全局来进行搜索计算与求解的,属于一种随机优化的算法。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编码(问题解的遗传表示);初始种群的生成方法;判定个体优劣的评价函数;用于进化的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遗传算法的参数值[4]。作为一种全局优化方法,主要是针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其范围包括:产品工序设计与智能分析;产品缝制方法、动作与工时智能分析;产品生产流程的智能编排、生产流水线节拍计算与工序组合、生产流水线平衡等,具有高度并行、随机、自适应等特点,全局搜索能力强,优化效率极高。服装企业生产过程智能优化包括两个内容:其一,以服装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包括软硬件)为基础,针对正在进行的产品生产项目,采集产品生产全过程中与工艺有关的资源数据信息,包括产品的细分工序、工时、缝制动作、缝制方法、生产线产品流动路线、生产设备、现场生产节拍等,并对其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编码等处理;其二,针对企业单元式生产线,通过分析能用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工序,针对这些工序进行自动生产工艺模板的研制,按照精益生产的管理流程和生产技术进行产品生产试制,同时对试制获取的数据与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归纳等处理。针对整理好的数据,结合产品生产流程,利用遗传算法,建立工艺优化的计算仿真模型,按照其实施的基本步骤:确定寻优参数,编码方法,编码长度;初始化群体;计算群体中各个个体的适应度值;选择;交叉;变异;终止条件验证。其计算对象包括工艺流程优化、缝制动作优化、生产平衡优化、流水线路优化、生产节拍优化、工序组合优化等。使得即使是在生产规模大、产品品种多的情况下也能使服装缝制流水线的负荷达到平衡,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生产流程中的瓶颈效应,整体提高服装产品生产的效率。
3.2服装工艺设计信息云平台资源的虚拟化技术
针对各节点的异地合作企业协同生产的特点,云制造环境下服装工艺设计信息平台的运行,主要是以动态管理和高效率利用平台内的各类资源为目的,就需要虚拟化技术对服装工艺设计信息平台下的生产信息数据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设备以及虚拟机的运行进行管理服务虚拟化。主要体现三方面内容:其一,对平台内虚拟资源的系统管理,包含封装/注册管理、QOS评价管理、智能搜索/匹配管理、定价与结算管理等,统一对平台内企业用户动态分配硬件系统的调用,动态回收和部署虚拟资源(生产设备、软件库、数据库、物料库、知识库、人才库、生产信息等),产生或变更虚拟服务器、交换机和储存资源等;其二,平台内软件资源的使用云服务化,即通过许可证的调度动态分配各使用节点的应用软件的使用,并提供扩展应用软件的开发接口等服务。其三,虚拟机应用模板的定制,根据平台系统中各节点的协同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不同的需求功能设计对应的虚拟机模板,针对模板的应用动态化,实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动态迁移,将物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统一映射管理软件资源、硬件系统、虚拟资源。服装工艺设计信息云平台资源的虚拟化过程主要是以实现生产资源服务化与业务协同化为基础,主要通过两部分工作来完成:包含平台资源建模和描述在内的资源特性文档的建立、实现资源特性操作与调用[5]。通过在虚拟机上一系列操作步骤,各协作企业可以在平台内动态的相应的资源,并通过对应的服务接口实现所需的资源调用与信息共享。在云制造环境下,平台内各异地分布式企业通过虚拟化方式进行封装且屏蔽资源的异构性,达到云制造环境下资源的相互兼容目的,使资源共享顺利进行,并能进行集中的监控与管理。
随着现代服装行业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的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现代服装企业的生产目标以及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制定的学习计划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需要结合企业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在实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要求,寻找自身差距并逐渐进步,适应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
二、模拟企业化生产的目标
由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动手制作服装。在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要熟悉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服装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掌握服装企业的管理与运作。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动手机会,进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训练可以将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习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一些服装企业运行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发展前景有清晰与具体的了解。学生从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中学习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不断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获得较大水平的提高。
三、模拟企业化生产的目标过程
(一)探索订单式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探索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例如,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积极主动联系服装企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发掘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甚至可以为服装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需求对口的人才,这是一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在实习教学中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会派一些资深服装从业者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
(二)服装专业实习模拟企业化生产的过程
1. 实习前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及实习计划
在实习前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充分理解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实习的流程,明确实习目标,掌握学习的进度。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后还需要让学生制定出一份实习计划,然后将学校的总体实习计划以及实习流程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进行调整,与学校的实习计划吻合可以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2. 教师做好实习教学的准备
在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实习教学前做好准备,为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中,需要先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技艺、服装的裁剪、缝制等各个生产流程有一个了解与掌握,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准确示范操作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另外,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企业管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了解服装企业的管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中更好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 学生的实习内容
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主要是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实习目标 ;根据学校的安排与计划进行实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服装的裁剪与缝制等进行了解。如在实习中,学生对于服装裁剪的技艺不是很了解,可以请教专业教师,也可以直接请教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服装人员,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参与服装裁剪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当我发现以下症结……
在一次服装企业精益生产流程规范化管理的公开课上,浙江地区的一家服装企业老板找到我,该企业原先以外贸订单加工为主,后逐步转向内销品牌贴牌加工。但近两年来公司内部管理却发生了极大变化,生产效率急剧下降。
经过三天现场调研汇总,我们发现该企业在内部管理以及流程优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也正是导致其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1、中高层管理者观念陈旧,仍然是凭经验管理,不愿接受新鲜事物。
2、家族观念浓厚,外来人才无法溶入团队,员工大量流失。
3、内部流程混乱,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不清,甚至越级操作,扯皮现象严重。
4、生产部门经理计划统筹能力和执行力不够,经常因面辅料不能如期到位,打破原有的生产计划和交期。因为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生产经理、厂长就开始不做详细计划,结果交期赶不上就命令工人加班加点。这一切都因为采购部是老板的亲戚掌控,生产经理无可奈何。
5、生产一线配套工序没有很好地计划和对接,操作流程不规范,经常导致生产流水线中断,员工停工待料。
6、中层主管、班组长对编写工序、测算标准工时、计算工序之间的流程节拍等基础技能掌握不够,当产品要上线时却对产能还无法预估。
7、企业工价不透明、不公开、不公平,暗箱操作,员工做多做少一个样,以致有能力的员工流失,生产效率低下,经常延误交期。
8、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如:面辅料供应、技术资料、工艺的正确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9、因大货面料不能准时入库,技术科无法提前做缩率和纸样,产前样经常延期给客户批办。
10、样衣经常因品质问题和板型、尺寸达不到客户要求,导致退回重做,最终生产一线生产周期压缩,加班加点,员工流失。
我推荐的改进方法是……
以上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目前不少生产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以下笔者就结合该企业的流程改造,以及目前多数企业在此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生产经理(厂长)是一个企业的主导,需要认真制定作业计划,这样的计划不是个人的主观愿望,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团队共同制定的生产目标。从公司全年计划到分厂、车间的月计划、班组的日产定额计划到员工的日产量计划,通过标准工时的测定和计算,人均日产量的测算来制定《班组生产进度表》和《班组产量日报表》。而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采购供应科、技术科、生产厂长、组长共同参与讨论来确定,相互间的沟通和信息的反馈必须准确及时。生产经理(厂长)要果断做出决定。自上而下始终强调服务意识和执行力是实现这一计划的关键。
2、面辅料供应部门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部门,采购进度必须要根据生产计划周期来执行。采购辅料的先后要根据生产线需求按序入库,并且由仓库提前清点分包、核对确认后分发给班组,确保班组流水正常。
3、印绣花片供应不及时及品质不良将严重影响班组生产效率,尤其是针对针织服装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工厂因印花片不能按量保质送回工厂,以致班组产量指标无法完成,员工等待,组长不断换款,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针对此,生产经理(厂长)一定要与印花厂达成共识,安排专职跟单员跟进到印绣花厂,以确保印绣花裁片进度能够与生产对接。
4、生产经理(厂长)一定要把握好工作重点,每天要根据生产计划查询面辅料入库数量、技术科纸样进度、样衣进度、工艺单进度、仓库验布报告、各项指标测试报告等,发现问题即刻调整,并组织小组会讨论应采取的应急措施,迅速反应,果断决策,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
5、厂长、车间主管、班组长各自职能要明确。每一岗位都要站在高一层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必须要主动和谐。厂长要主动到现场巡查,主管要帮助班组长出谋划策,班组长在正确指导员工操作的同时要培训员工的操作技能,而不是对员工施压、抱怨、责怪、推诿、扯皮。
6、合理化的工序分配和工序节拍的测算是生产一线厂长、主管、组长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比如:某一款订单2000件,加工费5元/件,缝制工20名,缝制工日平均计件工资保证100元/天,测算一下2000件服装必须几天内完成?这一答案对组长来讲很容易,但这里体现出一个责任感的问题。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领导者,不仅要懂得和带领员工创造业绩,同时还要关心员工的收入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持久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7、服装生产流程要强调分工合理和工序节拍同步化原则。厂长、主管、组长急需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对IE工序分析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工序的难易程度和时间节拍,通过测算标准工时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分工。
8、单件工价直接影响到员工的个人收入和班组生产效率,透明化、公开化,已成为员工关注的焦点。建议由组长编写工序表给技术科IE工艺员测定标准工时,再由厂长、组长共同讨论确定。统计员将员工当日计件产量录入电脑(或安装磁卡计件统计系统),员工可每天看到自己的收入,月终汇编成工资表给员工核对。如此操作不仅工价充分透明、公开、公正,而且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
9、班组流程优化已成为服装企业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建议单量小、品种多的产品可采用小包流的流程优化模式,而单量大、品种单一的产品可采用单件流(JIT)流程优化模式,结合专业的咨询公司辅导效果会十分明显。例如,某生产牛仔裤的服装企业,流程优化前人均日产14-16条牛仔裤,流程优化后人均日产量达到19-22条。同样的时间、人员、环境、设备,所产生的生产效率完全不同,单日产量同比提高了28%左右。这就是精益生产流程优化给企业带来的实质性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15-02
企业资源计划即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它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现围绕该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进行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1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面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两门前导课程《网络数据库》和《实用操作系统》,整体教学设计偏重对ERP应用及实施能力的培养。
2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如图1所示。
3 能力训练项目详细设计
3.1 电子装配企业ERP系统的应用
3.1.1 认识电子装配企业
(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①掌握电子装配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②能确定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职能划分。
③设定具体岗位和相关制度,并制定产品生产流程。
(2)相关支撑知识。
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②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管理知识。
③产品工艺知识。
(3)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①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分析。
②电子装配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
③确定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职能划分,设定具体岗位和相关制度。
④确定主要产品,并制定产品生产流程。
3.1.2 ERP功能模块操作
(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①掌握ERP各功能模块的使用;②掌握各功能模块间关系。
(2)相关支撑知识。
①采购流程;②物流流程;③财务处理流程;④企业整体业务流程。
(3)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①ERP发展历程与基本原理进行培训。
②在实际环境(机房)介绍用友U872系统结构和各功能模块。
③就用友U872 ERP系统是否在该公司适用进行讨论、分析。
3.2 机械制造企业ERP系统的实施
3.2.1 认识机械制造企业
(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①掌握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②能确定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职能划分。
③设定具体岗位和相关制度,并制定产品生产流程。
(2)相关支撑知识
①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②项目管理企业组织结构相关知识。
③识人、用人技能。
(3)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①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分析。
②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
③确定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职能划分,设定具体岗位和相关制度。
④确定主要产品,并制定产品生产流程。
3.2.2 ERP系统的上线运行
(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①能够完成上线工作,并正常进入日常业务处理。
②能够设置不同岗位权限。
(2)相关支撑知识。
①企业基础数据的种类;②编码原则;③部门和人员的权限设置。
(3)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①根据企业业务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确定企业基础数据的种类。
②对不同种类的基础资料讨论确定具体的编码原则,并进行汇报、完善、确定。
③根据部门与人员权限对各类基础资料进行数字化编码。
3.3 纺织服装企业ERP系统综合应用
3.3.1 认识纺织服装企业
(1)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①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分析。
②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
③确定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职能划分,设定具体岗位和相关制度。
④确定主要产品,并制定产品生产流程。
3.3.2 ERP系统运行
(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掌握ERP系统从实施到业务操作的所有过程。
(2)相关支撑知识。
ERP产品在流程制造行业中的实施与使用。
(3)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①通过PPT加系统“实战”演示的方式了解模块的操作。
②以实际业务单据为练习材料掌握所有模块的操作。
4 系统应用情况
ERP管理软件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中已经走上了正轨,很多成功的企业都通过ERP软件的实施应用把企业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国内用友、金蝶、鼎捷等软件企业的相继崛起,中国的ERP市场已经全面铺开。
5 结语
近20年来,ERP在国内经历了MRP II的初步应用、ERP的推广应用、ERP产业创始、ERP的深入研究、ERP的高速发展几个阶段,随着现代化IT信息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加之管理软件系统的不断更新、管理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进一步融合,ERP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它的适应性、灵活性以及开放性将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实施。
参考文献
童装及婴幼儿产品甲醛和pH值超标,在我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从2006年始,每年都会有童装甲醛超标的报道。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主任刘良玉指出,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童装安全行动。有很多儿童患病病种,不仅来自于食品隐患因素,还有的来自于童装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据有关统计,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儿童病种的发生占到了5%以上,特别是童装和婴幼儿服装中甲醛超标成为最大的杀手。就像婴幼儿配方奶粉有专门的标准一样,婴幼儿服装也应该有比成人服装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对婴幼儿服装的用料、生产工艺乃至生产流程监管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有更多潜在途径接触到有害物质,对某些特定毒性的物质也更加敏感,应该受到格外的保护。
随着中欧、中美就未来几年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我国服装出口企业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的服装业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水平有限。打造服装企业的敏捷供应链,通过管理创新可以使我国服装出口企业能主动适应国际市场采购模式的变化,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扩大服装出口。
服装业敏捷供应链
服装作为一种创新性产品,其产品特点主要有:生命周期短;种类多、颜色多、尺码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服装的流行易受气候、流行文化等的影响);顾客购买时宜受冲动情绪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导致需求难以预测,产品需求平均偏差,偏差率大于40%。服装零售企业普遍存在存货率高,销售季节过后降价幅度大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在选择服装供应商时,一项重要的考察因素就是服装供应商的供应速度和灵活性,以迅速应对不可预见的市场需求,降低因产品脱销,季节降价和库存过时所造成的损失。服装供应商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出,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敏捷供应链,采用快速反应战略(QR)。
服装业敏捷供应链的特点
敏捷供应链,又称反应型供应链,是指在竞争,合作和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由供应链上各环节组成部分构成的快速反应的动态供需网络,其核心是提高产品的可获得性,以尽快满足复杂多变的需求,充分利用每一个新的市场机会。
服装业敏捷供应链主要有以下特征:市场敏感性—迅速对最终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虚拟性——组成虚拟组织,供应链所有的成员信息共享;基于网络—整合各节点的企业,各尽所能,从而获得供应链的灵活性;过程的集成性—供应网络各成员之间业务流程是一个整体。图1反映了服装业敏捷供应链中四个特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市场敏感性对市场的敏感性是敏捷供应链的最本质特征。对市场的敏感性是指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最终顾客的需求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多渠道快速、准确地收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来安排服装生产计划。服装零售商通过对POS机提供的销售数据,可以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的变化,然后把这些信息及时反映到供应商进行分析整理,整理后的数据反映到设计部门,设计部门通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和计算机辅助打样系统(CAM)及时生产出合适的样品,同时推向市场,通过敏捷供应链的运作,从得到最新服装流行的信息到新的款式上市,一般只有数周的时间。
基于网络敏捷供应链就是要建立一个包括从最初的原料供应商到最终顾客在内的供应链网络,在该网络内实现合理的库存分布,在网络中实现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协调、重构及利益分配,迅速传递顾客需求。服装的供应链网络是以品牌持有人或零售商为核心企业,众多供应商组成的统一的供应体系,在这个系统中,供应链各节点的成员信息共享,技术上合作,资金上相互支持,有足够的柔性来应对需求的突然变化。服装敏捷供应链网络的成员大多是小企业,这一网络中各成员的业务关系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成员都能够参与所有的项目—核心企业会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不同的企业构成供应网络。
过程的集成性(流程一体化)敏捷供应链要求各节点的企业要打破组织界限,站在整体供应链的高度来进行跨企业的业务过程集成,在供应链网络中各相关企业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系统管理及共享信息,充分发挥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真正实现缩短供应链渠道,协调各实体对变化的实时性响应,达到敏捷、快速响应需求的目的。在传统的服装供应链中,从产品设计到最后的产品销售往往需要1年时间,但是在敏捷的服装供应链中,由于有基于网络信息共享的虚拟团队的合作,使业务流程高度集成,能使这一时间大大缩短。
虚拟性通过信息共享,建立虚拟组织,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企业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是自己优势的方面交给其他成员完成。近年来,服装采购趋于集约化—采购商希望一站式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多种产品这就要求供应商有能力有效的控制供应链,建立虚拟组织,进行虚拟经营。在服装敏捷供应链中,面料、辅料供应商,服装厂,出口商,经销商,零售商共同建立了一个虚拟组织,在这个虚拟组织中,零售商是核心,而出口商是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敏捷供应链的QR策略
敏捷供应链的需求反应机制为QR战略,即在最终顾客需求订单的拉动下,以提前期为供应链的管理核心,通过提高供应、生产、销售及物流的柔性和速度,实现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的快速反应。从1985年以后,美国的服装业中大量采用QR战略,成效显著。Blackburn的研究的结果是:以休闲裤为例,零售商Wal-mart、服装生产企业Semiloe和面料供应商Milliken通过建立敏捷供应链,采用快速反应战略,使销售额增加了31%,商品周转率提高30%(Blackburn,J.D.,1994)。
快速反应(QR)是一种运营战略(Lowson,2002),对于服装行业来讲,一方面要利用快速反应战略来处理服装的复杂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另一方面,对于国外的零售商来说,将快速反应和离岸采购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国外采购商对服装的供应有两种选择:低成本的离岸采购和本地快速柔性生产,采用何种战略取决于交货时间,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供应商供货速度,其中有两个条件和供应商有关。基于这个原因,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快速反应战略,缩短面辅料采购流程和生产时间,提高服务水平(例如缩短打样时间,接受小批量订单等)以弥补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运输时间长所带来的竞争劣势。
我国服装出口企业打造敏捷供应链的必要性
适应国外采购商的要求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价值链,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战略,是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获得利润的有效途径。GaryGereffi和OlgaMemedovic(2003)认为,服装的价值链分为五部分:原料供应(纺织原料),面辅料供应,生产网络,出口渠道,营销网络和零售环节。服装产品的价值链是典型的买方驱动的价值链,在服装的价值链中,大量的零售商和品牌专卖店起核心作用,而服装出口企业作为全球价值链的关键部分,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主体,既是生产企业和下游供应商的排头兵,又是国外买方的供应商。不难看出,服装出口企业能够控制和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是供应链的前端:原料供应,生产网络,出口渠道,营销网络。
在全球服装价值链,地理位置,技术水平,工人的熟练程度,企业的规模影响供应链中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应得利润。由于零售商为维持品牌需要做大量的广告和促销投入,为增加收入,降低风险,零售商需要建立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机制。由于全球服装供应链的末端的零售商大部分都在欧美国家,我国企业在地理位置上不如北非和中美洲国家占优势,只有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缩短供应链的流程,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打造敏捷供应链,是弥补地理位置偏远的有效途径,通过打造敏捷供应链,及时,准确,快速的将货发到客户手中,才能增加我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国外客户-进口商或批发商为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对外贸出口商提出的要求。
适应精益零售和跨国采购新特点要求
精益零售最初出现在美国的服装零售业,服装零售商通过对库存和销售的信息化管理,例如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技术和POS机等,可以准确及时地收集销售情况,预测库存数量,从而减少了采购和库存数量,增加了采购次数。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同传统零售模式下的大批量采购不同,精益零售的出现使采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零售商通过及时掌握库存水平,要求批发商(进口商)小批量,多批次的发货。研究表明,零售商补充新货的频率达到每周一次甚至3天一次(Abernathy等,2000年),这一要求沿供应链传递,这就大大提高了对供应商及时生产,及时供货的要求。精益零售的出现,促使批发商要求国外供应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打造敏捷供应链。
近年来,服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零售商在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其对跨国采购的管理日益增强。国外零售商和采购商凭借对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掌控,对商品提出质量,价格,服务等需求,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生产者或供应商,最后销售到全球市场中。其采购特点主要有:压缩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或采购商直接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或办事处,直接与供应商洽谈,快速传递流行信息和客户信息;缩短采购周期,供货时间成为竞争焦点。这使得企业必须具有产品创新快、价格有竞争力、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频繁少量供货能力。建立敏捷供应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国服装出口敏捷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模式
建立以出口企业为核心的虚拟组织
通过以上对服装产品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看出,服装的供应链被分成了两部分:供应链的前端—生产供应部分(国内部分)和供应链的后端—销售部分(国外部分)。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正是连接这两部分的关键节点。
服装出口企业在供应链各节点中有其特殊的优势:有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有专门的外贸人才,对出口的流程和国外市场开发有经验;资金充裕,可以为面料辅料供应商和服装生产厂商提供资金保障等。
因此构建我国服装企业敏捷供应链,就是要以服装出口企业为龙头建立虚拟组织,建立有效的供应网络,加大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整合供应和生产流程,最大程度满足国外进口商(供应商)和零售商对服装供应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先进的设计开发设备的投入
从服装的全球敏捷供应链角度来说,零售商是实施快速反应战略的起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供应链各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服装出口企业要满足进口商和零售商的要求,就要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在信息化方面同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同零售商共享信息。另一方面,出口企业要同国内其他供应链伙伴共享流行信息,销售,库存甚至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敏捷供应链是需求拉动的,只有信息畅通,顾客的需求才能通过进口商逆供应链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形成连续的订单流。
由于服装产品必须要看到实物后才能预测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服装出口和生产企业提高复样的速度,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以及配套的设备有利于对国外客户的设计意图准确把握、快速生产和推销样品。有的客户甚至带设计人员到工厂洽谈订单,当场修改设计,及时看到样品,这大大提前了产品上市时间。
建立合理的生产流程,提高柔性生产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服装生产企业在两个生产方式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要么提供大规模生产的标准化低成本的大路货产品,要么提供小规模生产的客户化或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当然,成本相对也高。但是随着国外零售商和进口商对供货速度快和产品批量小的要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生产方式很难满足打造敏捷供应链的要求。而大规模定制却能将这两种生产方式结合起来,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提供小批量、多品种、交货时间短的产品,即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在重构敏捷供应链的生产运作流程上,大规模定制就是用定制点有效地衔接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定制化的两部分。服装的供应链一般包括原料供给-纺纱-织布-印染-后整理-裁剪-缝制-整烫-包装,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敏捷服装供应链的定制点应以织造和印染直接为界,因为服装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颜色和款式上,适当保持合理的坯布库存,有利于迅速组织染色,满足客户需求,当然,对于长期客户,可以为其保留一定数量染色布的库存。
服装的生产过程中,要适当调整生产流水线,特别是缝制的流水线,在人员配备和机器设备的配置上要符合柔性生产的要求,例如,一个28-30人生产班组平时可以生产批量大的订单,必要时可以分解成2-3个小班组生产数量小的订单。
生产流程中引入服装柔性加工系统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技术支持。柔性加工系统是采用生产调度控制软件和计算机控制的吊挂运输、生产加工单元所组成的柔性加工线。对于品种的适应性广,效率高,服装出口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国内部分的核心,应该适当投资或向下游服装加工企业推荐推广。
建立敏捷供应链,对生产决策的要求就是要使面料辅料的供应和服装生产有足够的柔性以支持大规模的定制。
建立敏捷供应链的快速物流管理机制
快速物流是快速反应战略从生产向物流领域的延伸,通过针对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的规划,迅速、准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运输。
建立敏捷供应链既要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在供应链迅速转移,以便节省时间,还要保持合理库存,节约成本,适应柔性生产的需要。对基于出口的敏捷供应链来说,保持一定库存是保证生产的柔性和灵活性所必需的。
出口的快速物流要保证成品能够迅速运送到进口商的仓库。由于客户下订单的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特点,出口运输需采用拼箱方式,但国外的拼箱提货费用高,时间长,这就需要外贸出口企业将所需出运的订单整合,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货运)提供的方便,将同一国家、不同客户的货拼在一起出运,然后直接送到客户仓库(例如使用CIP价格术语成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和物流费用。
打造敏捷的服装供应链是服装出口企业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而主动适应国外客户对供应链的敏捷性的要求,联合供应链上所有的伙伴敏捷应对最终顾客需求变化的一种企业运营方式,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运营战略。本文对服装敏捷供应链做了初步分析,对如何打造敏捷供应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模式,但在具体运用方面,还需要各企业针对自身的性质和经营情况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在服装专业实习教学中,学校可以模拟企业化的生产目标以及生产过程,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
一、 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教学意义
随着现代服装行业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的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现代服装企业的生产目标以及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制定的学习计划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需要结合企业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在实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要求,寻找自身差距并逐渐进步,适应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
二、 模拟企业化生产的目标
由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动手制作服装。在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要熟悉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服装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掌握服装企业的管理与运作。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动手机会,进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训练可以将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习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一些服装企业运行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发展前景有清晰与具体的了解。学生从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中学习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不断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获得较大水平的提高。
三、 模拟企业化生产的目标过程
(一)探索订单式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探索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例如,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积极主动联系服装企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发掘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甚至可以为服装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需求对口的人才,这是一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在实习教学中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会派一些资深服装从业者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
(二)服装专业实习模拟企业化生产的过程
1.实习前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及实习计划
在实习前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充分理解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实习的流程,明确实习目标,掌握学习的进度。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后还需要让学生制定出一份实习计划,然后将学校的总体实习计划以及实习流程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进行调整,与学校的实习计划吻合可以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2.教师做好实习教学的准备
在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实习教学前做好准备,为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中,需要先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技艺、服装的裁剪、缝制等各个生产流程有一个了解与掌握,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准确示范操作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另外,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企业管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了解服装企业的管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中更好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学生的实习内容
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主要是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实习目标;根据学校的安排与计划进行实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服装的裁剪与缝制等进行了解。如在实习中,学生对于服装裁剪的技艺不是很了解,可以请教专业教师,也可以直接请教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服装人员,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参与服装裁剪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4.总结实习体会
在实习中教师要创造实践机会给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还需要与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实习中的体会与教训。在总结中成长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服装专业要为服装企业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较高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竞争以及市场发展要求,学生在竞争与学习中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模拟企业化生产目标与生产过程进行实习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值得推广。
1.1教材的选用
以往选择的几本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都比较侧重于日语会话,涉及服装日语的主要为一些基本词汇,不能反映出服装行业生产的实态。几轮试用后,商务日语教研室组织有服装行业工作经验的三名日语教师,依照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考虑服装行业生产、贸易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商务日语专业师生实际情况,编订校本教材《实用服装日本语》。
1.2教材适用对象(教授者、学习者)的基本要求
a.教授者:具备相关从业经验的日语教师,即所谓“双师素质”教师。
b.学习者(学情):需具备日语中级基础水平和相关外贸业务知识。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四年级(五年一贯制)学生,先期已经学习了基础日语、日语交际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日语等课程,因此在四年级开设服装日语课程。
1.3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1.3.1熟悉与研究教材
服装日语作为一门语言课,不仅仅对日语有教学要求,其对与服装相关的知识也有较高的要求。即使教师有过多年的服装行业的工作经验,由于每个教师的过往从业企业的不同,也会存在个体的差异,在对教材的认知中也会有所差异。为了弥补这些差异,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熟之又熟,同时要和其他教师进行研讨,互补长短,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1.3.2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
教材内虽然有一些图片,但主要以日语文字的形式呈现。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补充,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服装日语这门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才更有利于做到真正掌握某一服装日语词汇,了解某一生产工艺,并用日语进行正确表达或正确翻译。
例如,“ボタン(纽扣)”这个日语词汇。学生很快就能够识记,能熟练进行中日文互换。一般情况下,达到这种效果,可能有教师就会认为很成功了。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学生画出或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ボタン(纽扣)”。结果发现,由于每个人着装习惯的不同,其对“ボタン(纽扣)”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必须准备不同的“ボタン(纽扣)”实物及图片等做教具,增加学生对纽扣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趁热打铁,补充一些常见的、不同种类的纽扣的日语词汇,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日语表达能力。
刚才说的是实物、图片作为教材的补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我校没有服装类的专业,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当然没有“服装实训室”。在教学中如果要展示一些动态的生产流程,这时的教材中因为有的只是相关的日语描述,学生能够做到的往往是对单词进行识记,对句子进行字面翻译,对真正的生产流程并不了解。像这样的学习,可以想象一下,学生是多么“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在没有实训室的情况下突破这一瓶颈?如何将“活的”实训室搬到普通多媒体教室?凭借曾经的服装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我尝试对教材进行补充:到相关企业去,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对相关工艺流程的生产现场进行视频拍摄。对拍摄的视频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如剪辑、合并、分割、插入日文字幕等。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补充的材料,从“活的”生产现场感知某一服装生产工艺流程。这样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提高日语的表达与翻译能力,更能很好地突出服装日语课程所应具备的“职业”色彩,增强学生对未来可能的职业期待感。
以上是对教材进行补充尝试的两列,通过实践发现还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对教材处理还远不止这些,今后还会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2.教学方法
2.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职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由于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没有学过相关服装方面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授服装日语时,还必须对相关服装知识进行讲解。讲授法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教法,更有极端者将讲授法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教法。有此种看法者常常会举出如“满堂灌”“填鸭式”等例子,造成此种认识根源在于对学生缺少研究、对于授课内容的研究与加工的不足。
在服装日语课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日语词汇的讲授,学生更习惯去接受,这与他们多年识记日语词汇的经历有关。对于服装工艺、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照本宣科”,学生自然会感到沉闷单调、痛苦、烦恼。这样下去,势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丢失,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服装日语有了兴趣,理解所讲授的服装知识,才可以说一堂有效的、有质量的课。在服装日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学生的年龄、个性、已有的知识情况等要多做了解,同时结合服装日语的课程任务与内容,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方法、活动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取舍有度,当细则细,当粗则粗,不可一味迎合学生兴趣,而使学生对讲授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抵触和否定。
如讲授小知识点“割り?pい(分缝)”,由于学生对服装的生产流程不熟悉,如果直接讲“割り?pい(分缝)”是什么什么,多数学生可能会觉得无趣或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因此在备课阶段就预构了一个小场景由学生试答:当你拿着一根木棍,要走过一片半人高的草丛,为了走得更顺、更安心,你会如何使用木棍?很快就有很多学生回答了用木棍将草往两边按压,开出一条小路。由该问题很快就可切入“割り?pい(分缝)”这一小知识点,即用熨斗将缝制后直立的缝头烫压倒向左右两侧。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讲授对服装日语课堂教学而言是很重要的,不仅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而且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讲究策略与方式等,更要注意授课设计的艺术性。
2.2演示法
在上述“1.3.2”中,提到补充实物、图片、视频作为对教材的充实。通过这些演示,会加强学生服装生产和服装日语的直观感知,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在服装日语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需要,事先准备好演示道具,要注意所选演示内容必须紧密配合服装日语课程的相应章节教学内容。同时,对每一次的演示教学效果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演示、采用何种演示内容等提供经验。
2.3情境实训法
服装日语是一门“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职业性”主要体现在日语翻译(分笔译、口译)、对日业务联系等方面。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具体的职业体验环节,对学生加以实训,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付属(服装辅料)”的环节,创设如下职业情境:(1)辅料清单的翻译(主要为笔译);(2)辅料装订的工艺翻译(可设定笔译与口译两种情境)等。全真模拟日资服装企业的翻译工作的某些“片段”,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作业并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会经常地采用情境实训法,将诸多的职业片段在最终实现拼接,使学生的服装日语技能要求达到一定的高度。
2.4其他教学法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性,它一般是流水线样的生产模式,劳动者按照基本固定的生产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服装企业的产品趋向于小批量、多品种,这就给服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管理要求。一旦管理不善,就容易导致问题的产生。目前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机构不合理:很多服装企业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使得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自为政的不一致现象,从而导致了生产效率不高;(2)工时定额不科学: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工时定额不准确,生产管理过程中无法实现均衡生产,考核机制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3)计划调度不到位:生产计划编制不科学,导致了好单子抢着干,不好的单子不愿干的怪异现象,这对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能力非常不利;(4)质量意识不太强: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满足于追求产量产值而忽略或轻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缺乏构建企业长效质量体系建设的意识,导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体质量水平的落后。因而,我国现有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编排不合理、生产任务安排不合理、还有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滞后以及总体质量水平不高等方面。
三、优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笔者作为多年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意识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必须尽快改进当前的生产管理方式,尽快优化目前的服装生产管理过程,才能很好的迎战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尖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和形成依据。这使得服装工艺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路和成果。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媒体交互技术,通过发挥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如交互性强、模拟真实、选择多样、使用灵活等),让服装工艺教学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将服装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实践环境和实践过程以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由此,学生能够清晰而深刻地发现实物处理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让学生达到对专业技能应用性更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知识,对所使用的专业技术理解更加完善,以此来高效而深层次地达到服装工艺教学的目的。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特征和其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探索和讨论。
1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虚拟仿真技术在应用于服装教学过程中,通过配置虚拟的实践环境,调配虚拟的实践器材,有着降低教学资金投入、简化教师描述现象、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生产流程及掌握专业知识等特点。具体应由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和讨论:第一,服装工艺教学最终要为服装市场服务,因此不能单独思考,要同时结合与服装生产企业,以此来确保服装工艺教学时,为达到其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第二,服装工艺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和掌握对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需要做到将服装工艺教学与服装企业产品的模拟生产有机结合。第三,通过仿真虚拟技术来建立完善且合理的教学体系,让服装工艺教学的过程被扩充和丰富,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性,达到因材施教。接下来笔者将具体描述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三个应用特点。
(1)仿真的教学情景。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服装企业的生产场景进行一个虚拟化的演示,并同时建立出仿真的服装生产场景,是学生能够亲眼体验到实践情景的保证。在这种虚拟的实践场景中,学生能感受真实生产中的氛围和环境,并考虑操作步骤和会产生的问题。这种模拟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便是虚拟仿真技术的第一个特点――教学情景仿真性。
(2)形象的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的第二个特色是具有教学方式形象性。在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时,会有一个直观而立体的影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个虚拟的影像包含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流程。这种通过眼镜直接接受的信息,比起传统的书面或课件传授,会让服装工艺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加强学生对服装工艺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3)实用的教学内容。服装工艺学科作为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要求很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仿真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虚拟实践中对其过程和处理有实感的体验。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和教学者展示实践,进行实践和理解实践的硬件难度。因此,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第三个特点便是教学内容使用性。这种特性充分地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服装工艺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现代化的、高质量的生产技术型人才。
2服装工艺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为了将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上述三个特点发挥出来,需要创设合理的虚拟仿真平台来与之配合。其中,又需要划分成仿真软件平台和仿真硬件平台这两个子平台。
(1)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软件平台上的应用。仿真软件平台的创建有助于实现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它在虚拟仿真教学的直观表现、网络传输、信息交互和数字化表现等方面都起着主导地位。仿真软件平台在协作性上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情景的虚拟表达以及教学内容的仿真传递都至关重要,没有仿真软件平台的搭建很难讲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服装工艺的教学中。而将服装企业现代化生产技术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创造一个虚拟的仿真环境来表现给服装工艺教学就是仿真软件平台的本质。它在外部配合仿真操作界面搭建了一个虚拟的仿真实践环境,而在内部则是对生产技术实践模式进行了一段仿真演示。要构建仿真软件平台,首先要对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在此之上进行设计与开发。当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完成后,还需要根据课程和教学目的来进行一个服装工艺虚拟仿真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服装工艺虚拟仿真课件的制作需要将学生的专业实践作为参考依据,最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一个虚拟的服装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能够获取一个逼真的生产场景,并且实现生产操作的仿真。使学生能够在服装工艺教学中处于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所中,身历其境地以一位企业服装工作者的身份感受虚拟仿真操作。在虚拟化的工作中完成服装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这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充分掌握生产知识。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056-02
1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概述
六西格玛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Bill Smith 等人通过研究产品竞争力和返修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统计学上6σ概念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关系,提出了用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并得到推广应用。6σ是基于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六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百万缺陷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不超过3.4(或工序能力指数Cp≥2.0,Cpk≥1.5),而如今六西格玛管理早已超出其统计学的意义,成为一种理念、文化和方法体系的集成。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和世界众多质量管理大师提出的质量管理理论基础之上,以质量为主线,不断满足顾客需求,通过系统地、集成地实施质量改进流程而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同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活动,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实现顾客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西格玛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中摩托罗拉公司在六西格玛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节约成本约20亿美金,通用电气公司自1995年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以来节省的成本为1997年3亿美元、1998年7.5亿美元、1999年15亿美元,利润率从1995年的13.6%提升到1998年的16.7%。另外,国外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还有索尼、飞利浦等,国内的部分企业也于2002年开始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如宝钢、上海烟草、TCL等。
2 服装生产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致力于如何加强规范管理、降低生产损耗、控制资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和控制管理人员频繁流动成本。影响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因素有不同款式品种工艺难度要求的差异、批量大小的差异、交货期的长短、市场竞争的程度、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人力资源状况,如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工作态度、员工流动性等。服装制造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包括常见的验品服装质量问题为外观不良、缝制不良、面料不良、包装不良以及常见于外贸加工服装的较大质量问题为规格尺寸不足、缝纫线色差、线头、缝纫质量差、服装受潮甚至发霉、整烫包装不良、错料、断针留在服装内。
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要提高服装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关键要抓好生产管理的控制环节,改变管理思维和范围,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六西格玛管理是目前管理领域比较前沿的管理理论,通过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步骤周而复始不断地推行,企业最终可以达到消除过程波动,提高质量和企业绩效水平的目的。
3 六西格玛管理在服装生产企业的具体实施
目前,六西格玛管理在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是通过流程改进提高顾客满意度。服装生产流程是服装制造企业的中心环节,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还受到前后服装设计和成品处理等流程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服装产品质量改进时要将整个生产过程看成一个系统,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找出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改进,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
六西格玛的实施主要是通过DMAIC五个阶段交替进行的,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为定义(Define)阶段,主要任务是界定项目范围。在这一阶段,企业要成立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的项目团队并明确团队内的各种角色和责任,然后要通过SWOT分析法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顾客需求分析确定影响企业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客户需求特性,其中,要绘制SIPOC图识别内、外部顾客,通过卡诺质量模型分析顾客需求,还要通过收集数据、亲和图等方法进一步确定客户需求的关键特性,进而确定企业需要改进的领域。通过分析服装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生产成本结构,确定缝制生产环节为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然后建立项目团队。
第二阶段为测量(Measure)阶段,主要任务是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和改进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对测量目标进行抽样和测量并收集相关数据。首先,企业要绘制流程图,或通过因果分析图、因果矩阵和PFMEA等方法分析流程,明确流程的关键改进环节,同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即测量人、量具、测量方法和测量对象的分辨力、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等,考察其状态是否稳定,根据结果考虑更换量具或采用更好的测量方法),然后分析数据类型,并采用相应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构成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与生产环节的关系,初步确定影响成本的主要生产因素,并抽样相关数据测算出企业生产的六西格玛水平。
第三阶段是分析(Analyze)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关键影响因素X。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测量数据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价值链分析,了解业务流程和产品的质量水平,找出影响企业绩效的根本原因和关键因素,然后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通过鱼骨图分析,缝制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有缝制不良、跳线、断线、脏污、油污、面料残、色差、破损、针伤、抽丝、辅料不良、形态不良和尺寸不良,产品出现上述每一种不良缺陷都需要进行返修,增加生产成本,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重要缺陷进行相应的改进可以提高投入产出率。抽取为期3~5个月的产品生产检查数据,绘制帕累托图进行分析,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则分析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缝制不良、断线、跳线等。然后从缝制人员、机器、面料、操作方法、生产环境等方面分析造成缝制不良、断线和跳线的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阶段为改进(Improve)阶段,主要是针对分析阶段确定的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采用适当的改进方法和策略,消除流程中不增值的环节,同时通过试验设计等方法对影响企业流程绩效的关键因素的参数进行优化,将其调整在最佳水平,以使产出达到最佳水平。针对分析阶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抽样数据收集,如机器压强与缝线密度的相互关系、人员熟练程度与返修率的相互关系等,并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优化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参数,进行相应的改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第五阶段是控制(Control)阶段,主要任务是将流程改进成果文件化。企业要努力使企业流程改进过程的成果固定下来,形成标准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并长期保持在高绩效水平。此外,企业还应该绘制控制图,监控流程过程,进行持续地改进和完善,其中,要确定控制对象和参数、控制点、控制方法和策略以及抽样方案,然后收集数据并计算上下控制线等。将试验中确定的最优生产因素水平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形成相关的操作规范,并成立监督小组,制定相关文件保证规范的正常实施。
通过上面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阶段的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实施,实现服装生产企业绩效的持续改进,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4 六西格玛管理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推行需要资金、人力资源、企业环境等方面条件的要求,所以它并不适合于任何企业。因此,在服装生产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时不可以盲目模仿大公司的实施方法,而应该从企业自身实际条件出发进行考虑,我们可以借鉴其管理精髓,在企业内部小规模地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而不是像大公司一样对当前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变动。
首先,对于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可以在某些部门中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例如可以最先在生产控制中推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同时,也减小了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对企业所造成的冲击;其次,对于质量管理相对薄弱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则不适宜推行西格玛管理,但是,可以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提供的各种工具,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积累各种管理经验,当条件成熟之后,再在局部领域中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最后,对于公司业绩已经比较好,而且正在实施改进工作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如果企业有适当的系统和工具去支持问题处理程序,则六西格玛管理不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甚至会使员工的思想产生混乱,因此在这类企业中根本没有必要实行六西格玛管理。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服装生产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关键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推行措施,不能生搬硬套,在掌握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其适合企业的管理内容,只要这样才能达到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