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9 00:17: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控技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控技师论文

篇1

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二)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性。(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职称中心

参考文献:

[1]电动机降压起动器的选择与分析,凌浩,2000.12vol.20P66.

篇2

二、数字加工技术训练

在这一课题中,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数控车和数控铣。设计课时为56学时,在数控车中,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常用指令、熟练地编程,加工中避免出现不安全的冒险动作和操作。把重点放在高效加工工艺确定、准确的走刀路线使用、程序的最佳优化上。在这样的训练后,让学生按图加工一个(手用千斤顶),不但包含数控车加工的内容,还是一个很美观的小工具。在数控铣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精美的(首饰盒),这个产品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平面、台阶面、内型腔、V型槽、螺纹等项目的加工。要求学生考虑工件的装夹、工艺的确定、保证获得较高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最后组装成一个小巧可爱的工艺品。

三、拓展创新加工训练

这一课题为28学时,起初阶段我们首先介绍了三轴、五轴加工中心的使用知识和操作方法。紧接着给学生布置拓展内容,拓展中要求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只要学过的知识点都可以设计在要加工的工件中,按照这样的思路先设计产品,简述产品设计思路,再画出CAD图纸、拟定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在这些内容基本完成后教给指导老师审核,在指导老师认可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产品加工。在这一课题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些还很先进,符合拓展学习要求,如有的学生设计加工出西湖的“三潭”、荷兰风车、国际象棋……

四、实施方法及成绩评定

一般把六位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在设计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在操作中又可以分工合作,最终成绩评定中又是“风雨同舟”。不断提高互相合作、患难与共的精神。如果一组成绩被老师评定后,那这六个人的成绩都是同一层次的。打分前,老师会对设计思路、工艺、加工易难程度当着学生的面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对于存在的问题一一给予分析解答,并指出修改思路,使学生彻底掌握最优化的工艺和加工流程。通过我院数控11241和数控11242两个班级的实践,总体效果如下:

1.实训课时安排充分,一共178学时。

2.涉及机械加工中的所有工种,面广量大。

3.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教学法。

篇3

1.1采用单串口服务器构建DNC网络

这种方案中,每台数控机床上都各自装有一个单串口服务器,通过单串口服务器,所有机床联网到以太网。而在以太网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装有通讯软件后都可以访问数控机床,实现数据传输,反馈信息等功能。(图1)

1.2采用无线网络构建DNC网络

无线网络在本方案中指采用IEEE802.11b/g协议的无线以太网络。采用串口设备无线网络服务器可以将具有串口的数控设备连接到IEEE802.11b/g网络,从而通过无线路由器、交换机等接入工厂的局域网。(图2)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数控机床本身硬件接口和系统情况,又便于施行DNC集成化功能,并且保证DNC系统的稳定性。实训室决定采用基于单串口服务器接入以太网的方案来实现数控机床的网络化改造。

篇4

作者:许彩凤 许彩虹 赵海峰 张素勤 单位:柘城县水利局

片石混凝土基础浇筑,一般采用溜槽滑板运输混凝土,要避免离析,上下层混凝土可连续从一头同时浇筑。已浇混凝土要做成台阶状,振好拍实,浇后面混凝土时要用水洗净,清除松弱层,刷1层水泥净浆。分层施工时,上下层混凝土竖缝要错开,做好沉降缝。所掺石块≥15cm,无裂缝纹、夹层、泥土,渗入量≯25%。浆砌片石墩台施工要先清理干净混凝土基础,坐浆。选用无裂纹、夹层的石块洗干净,大面向下、二顺一丁,面石宽≥30cm,高≥20cm,丁字石长要45cm。大空隙须用小石块填塞,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度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注意石头要咬接,上下层错缝,设置好沉浆缝,严禁用摆石灌浆法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护筒埋设,因河床覆盖层多为粉砂和亚粘土,为防塌孔,施工时孔口使用1.5~2m高的钢护筒,壁厚4mm,钢护筒的埋设必须认真进行,护筒底部及四周应用粘土或水泥土填筑,并分层夯实处理,护筒顶部要高出地面0.3m左右,并在顶部焊加强筋和吊耳,开出水口。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并要及时处理。钻孔前检查主要机具设备,钻机安装就位后,底部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机转盘中心与钢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2cm。开钻时,应稍提钻杆,在护筒内打浆,并开动泥浆泵进行循环,待泥浆均匀后方可开始钻进。

常用导管接头为丝口式,直径300mm,壁厚5mm,分节长度1~2m,最下端一节长2m。导管在使用前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水下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5,坍落度18~22cm,并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适量缓凝剂,初凝时间≮6h,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40cm,开盘混凝土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1m。上接井柱、盖梁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接井柱的施工,上接井柱施工前应对灌注桩顶凿毛清洗干净,上接井柱施工采用钢模一次浇筑完成。盖梁施工是在排架柱完成施工技术要求后进行,模板采用支架,上部设立分配梁,先铺设底模,而后扎钢筋。待钢筋绑扎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插入式振捣,防止混凝土漏振、欠振,进行覆盖养护。钢筋的下料和制作在钢筋加工厂内进行,运至现场绑扎成型,其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注意井柱插入盖梁钢筋的预留。空心板的施工,空心板预制,模板制作与安拆,空心板预制完成后,用草垫洒水养护,此工序非常重要,养护不好影响混凝土质量。空心板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一般在20d以后。桥面防水混凝土每孔设置1道伸缩缝,分孔进行浇筑,表面先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刮平,然后抹面收浆,混凝土初凝前再施行二次抹面,并及时洒水覆盖养护。桥头搭板施工,严格控制桥头土方回填质量,填筑桥头土方前要对原地面进行压实处理,严格控制回填土分层厚度。

要明确安全生产,做到职责分明。对各种施工机具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以保证使用安全。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全体人员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钻孔泥浆采用泥浆车集中外运至指定地点,施工中注意不使泥浆外溢污染水源和环境。工程完成后,要做好工程后期的及时养护工作,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减少施工中的噪声和振动,不扰民。工程竣工后,按照监理指示,拆除施工和生活临时设施,并将拆除后的场地彻底清理干净。

篇5

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分五个层次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的全过程:

第一层次:学科教授做学科讲座,观看数控加工录像资料,参观学校教学设施,培养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兴趣。

第二层次:校内外结合,开展认识实习和金工实习,进行机械工程认识与训练。

第三层次:实验、实践、设计和创新实践结合,进行数控技术应用实验与实践教学。

第四层次:将数控技能培训和课程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数控实践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数控大赛、进行数控技能训练。

第五层次:开展广泛的创新活动,并通过毕业设计,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控技术及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2.1认识实习

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组织学生观看数控加工录像资料,请专家教授进行数控加工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实验室的数控教学设备,在校外工厂参观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及数控加工过程,使学生对数控技术有一个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兴趣。

2.2金工实习

学生金工实习的过程中,设置数控机床操作和自动编程等两个数控技术的实习项目。在数控机床操作项目中利用教学型数控机床所含有的简易自动编程软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加工图案,然后自动生成加工程序,再在蜡块或有机玻璃上雕刻出所设计的图像,这样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动编程项目中要求学生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中完成三维实体造型,然后根据教师提示完成加工工艺设置,生成数控加工刀具路径,最后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完成比较好的程序还可以上传到数控机床上,加工出零件来。

2.3课程实验

通过认识实习和金工实习,学生对数控技术建立了一个初步认识,第三学年开设数控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在课程中开设教学实验,实验教学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程实验开设数控机床认识实验、数控原理实验、数控编程实验和数控机床操作等四个基本实验。数控机床认识实验通过对工业用数控机床观察,了解数控机床(如SK50数控车床、XK715D数控立式铣床、DK77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等)的基本结构、加工对象及其用途;了解FANUC0i系列数控系统;掌握数控机床(如SK50数控车床、XK715D数控立式铣床等)的坐标系建立、基本运动和回零操作。数控原理实验通过对华中数控生产的HED-21S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的拆装调试,要求学生了解数控系统的特点、基本组成和应用;了解数控系统常用部件的原理与作用;熟悉常见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的连接与基本调试操作。数控编程实验通过在浙大辰光软件和宇龙数控仿真模拟软件上完成指定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调试,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手工编制方法与程序调试技巧。数控机床操作实验,通过对CGM4300B数控铣床的操作,在蜡块上加工零件,使学生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特点和机床坐标系的建立;掌握数控机床常规操作方法,重点学习数控机床回零操作、手动对刀操作、工件坐标系设定、程序输入与编辑、程序调试、自动加工等操作。

2.4数控工艺技能培训

数控高级人才的培养,必须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对学有余力且对其感兴趣的学生进行120学时的数控加工工艺培训,培训分为数控工艺分析、自动编程软件(CAXA制造工程师)的应用、数控机床操作等三个方面。数控工艺培训要求学生通过培训具有基本零件的工序划分、刀具卡具的选择、工艺基准的制定、切削用量的选择和切削液的选择等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能力。自动编程软件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培训,掌握功能齐全的实用型自动编程软件,如MasterCAM,Cimatron,Delcam,CAXA等自动编程软件,利用这些软件编制较为复杂的零件或模具加工程序,同时具有驾驭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集成度高的诸如CATIA、Pro/E、UG(Unigraphics)等CAD/CAM软件的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培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各种基本操作,掌握加工程序的输入与加工程序调试,掌握自动编程后的程序传输方法,掌握在线加工方法。总之,通过数控培训增强了学生的数控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控技能培训将数控技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5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数控加工编程课程设计

为加强学生的数控技术实践能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学习了数控技术及其应用与数控加工工艺等课程后,安排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从零件图的识图开始,通过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和设计,选择刀具、卡具(包括专用卡具的设计),然后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对其进行调试,最后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要求的零件来。课程设计两周时间,要求每个学生零件图都不相同。课程设计开设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6数控技术创新实验

重视创新实践环节,大力发掘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层次开展开放性数控创新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状况及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教师一起设计创新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设计内容。数控创新实践活动基本上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产品建模、系统仿真、NC代码生成、网络传输到零件的数控加工进行;二是围绕数控系统构建、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专用机床控制系统的模拟设计等内容进行,三是围绕数控机床的故障分析与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内容开展。通过创新实验的设计,培养和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7生产实习

我们始终将生产实习环节视为强化教学效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手段。对高层次数控人才培养来说,生产实习基地一般选择在数控机床制造厂。要十分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已建成完善的实习教学基地,实现制度化的管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内容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在数控机床组装车间了解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包括电器部分装配调试和机械部分装配调试。二是在零部件制造车间掌握数控机床主要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了解数控制造厂的工艺设计规程,掌握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三是跟随数控机床维修人员进行售后服务,掌握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基本方法。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更加了解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更加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8数控竞赛

利用校团委在校内组织数控大赛或与兄弟院校的数控对抗赛,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六部委举办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克服了学生理论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9毕业设计

通过理论、实践、培训、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把数控技术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毕业设计中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所有指导教师深入现场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结合现场实际,精心遴选题目,提供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论文题目。为部分学生选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除查阅资料外,用一定的时间到现场去学习、调研。有条件的时候,学生可直接在现场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各种方式将毕业设计与现场实际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6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

在我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数控技术课程为《数控技术》(32 学时)以及课内实验等实践性环节,它们在该专业系列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培养学生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遵循 “注重基础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指导思想[3,4],在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中体现了分层次、循序渐进的特点,涉及到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开放选修实验等多个阶段。

2.1 课内实验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直观认知为主,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设置了《数控机床认知实验》《数控车床编程实验》和《数控插补实验》等三个课内是项目,共 6 个学时。《数控机床认知实验》利用本校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已有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以教师结合实物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编程实验》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加工的基本知识。《数控插补实验》以专门开发的插补实验软件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插补原理。课内实验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进度,分组进行,实验类型有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实践训练。

2.2 综合实训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巩固和拓展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数控技术实训内容按模块化划分,强调循序渐进,相关训练针对性强,应用性强,设置《数控加工仿真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数控安装调试实训》三个实训项目,共计 3 周。在《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设置中,考虑到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增,而实验设备-数控机床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其机床本体和控制系统品类繁多,价格高昂,一般数控车或铣床单价约十万到二三十万,加工中心则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如果数控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完全依赖数控机床,则需大量数控机床,投入巨大、消耗多、成本贵、实验风险高,学校将无力组织实践教学[2]。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实验者可在此计算机系统平台上实现演示、分析数控加工从零件设计图到加工程序调试直至动态切削演示的全过程,包括毛坯定义、夹具刀具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测量和设置,数控程序输入、编辑和调试等,甚至具有工件的三维测量功能;能够仿真 Fanuc 、Siemens 、PA 8000、三菱、大森数控、华中数控和广州数控等主流系统,提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各种机床面板;面向数控加工技术初学者,具有强大的数控知识呈现功能,具有用于辅助教学的各种模块设置。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基本上可解决学生熟悉机床控制面板及数控系统操作等问题,具有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方便辅助授课等特点。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了《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为此采购了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实训,可使每一个学生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进行数控编程、操作和加工全过程的模拟训练。《数控加工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两种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安排在学生完成《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之后,此时,学生在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时已经把要加工的零件程序编程完成,并在在加工仿真系统中仿真运行,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这样,在实际的机床上完成典型零件的编程加工操作时,可以节约大量占用机床时间,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数控安装调试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连接、调试(包括参数保护、回参考点、丝杠螺距误差补偿、伺服驱动单元调试、PLC 编程)和故障诊断(包括机床故障模拟与诊断、主轴变频单元的故障诊断)等实训内容。通过该项目实训,使学生能掌握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方面和数控故障诊断方面的能力。为了开展这个实训内容,已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采购了南京日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数控实训设备,来完成这些实训内容。在本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设置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软件仿真实训和实际机床操作实训结合的方式,用有限的资金,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得到充分的动手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单独使用软件仿真加工,锻炼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通过数控加工实训和安装调试实训的分组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开放选修实验项目设置

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在数控机床设计开发方面的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式数控系统的出现,为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因此,在这本环节设计了《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的开发选修实验,利用固高公司开发的基于运动控制卡的二维开放式数控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的数控系统。本环节时数 32 学时,运行模式为开发选修实验,针对部分对数控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篇7

1.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篇8

一、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二)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1.2路基填料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填料施工需要严格依照规范与标准进行,并需要量化填料的最小强度大粒径,同时需要运用CBR值对高速公路路基土的强度进行表征。通常情况下,对高速公路底面以下0~0.3m的路床进行调料时,需要将CBR值控制在小于8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对于高速公路下面及下路床,也需要依照规定及标准进行填料的施工。如果路基的填料不能符合标准与规定的最小强度,则需要采用稳定性较高的材料进行处理。一般说来,稳定性材料包括石灰、粉煤灰、粗颗粒等。

1.3路基压实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压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工程通常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进行施工。目的在于提高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从而将路基土的压实度大大提高。根据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规范与标准,在高速公路路床顶面以下0.8~1.5m的位置需要将路堤的压实度保持在大于95%的范围内;而在高速公路底部至0.3m之间进行填料时,需要将CBR控制在小于8的范围内;对于0.3m之上的路床,填料的CBR值要在8~12之间。下路床的填料需要根据具置选择不同强度的填料进行填方,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或者掺和粗颗粒的方法进行处理。

1.4路基防护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防护施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包括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支挡防护3种类型。对于坡面防护来说,其目的主要是预防和阻止地表水的浸泡与冲刷以及坡面岩石风化剥落。近年来,国内高速公路工程中,为了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相符合,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通常采用穴播、沟播与片石骨架内播草种与植草皮的措施,从而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防护。对于冲刷防护来说,其目的在于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边坡的冲刷与浸泡,现阶段通常采用砌石、挡土墙、铁丝石笼等工具进行施工,近年来聚氨酯类土工织物护面板逐渐受到公路建设领域的重视,并收到了良好的应用的效果。支挡防护也是高速公路路基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利用锚杆、锚索等工具对边坡进行加固的方法受到了公路建设领域的重视,该方法的应用要点是为锚杆的安置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与此同时扶壁式结构、混凝土结构也逐渐受到重视与普及。

2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对于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来说,施工企业需要针对路基的不同施工阶段与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方式的选择,从而才能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如果施工方式选择错误,不仅会给施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延误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工期,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施工方式的优化需要施工企业足够关注与重视。例如,路基排水施工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施工工程当地的地势进行,在我国地势平坦的西北部地区,通常采用分散排水法,而在一些地势复杂的区域,通常需要采用集中排水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2.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进场通常情况下,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需要运用到混凝土、钢筋、砂石等施工材料,同时,施工材料的质量对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施工材料进场之前,高速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对材料的生产许可证与出厂合格证进行审核,选择与综合实力较高的厂家进行合作。其次,在施工材料进场之前,还需要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明确其质量及各种性能指标,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允许该材料进场。除此之外,施工材料进场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妥善的保管,因此需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及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例如,将木材置于干燥的库房内,并用门帘对库房的门进行遮掩,避免湿润空气进入;对于钢筋的放置需要避免与酸性、碱性等化学物质接触。

2.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挖掘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高速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的各种参数及性能进行调研,并针对具体的工程施工要求对其进行调整,保证机械设备的各种参数及运行速率符合路基的施工要求及标准。其次,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及时的维修,避免机械设备发生损害,从而保证其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运转效率。除此之外,在机械设备不使用时,需要将其安置在干燥、平整的位置,并遮盖篷布,避免因雨水冲刷而造成被腐蚀,保证其使用性能与运转效率。

篇10

 

1、钻孔基本情况

淄矿集团埠村煤矿东区为解决431辅助下山采区、423采区的防尘用水,在-390m东大巷施工一徐灰观测钻孔, 2006年11月7日开工。开孔层位3煤顶板细砂岩,终孔层位徐灰,终孔孔深219.9 m,水量72.0 m3/h,压力4.0MPa,钻孔结构为双层套管,水泥固结。第一层套管Φ127×8mm、共24.50m,第二层套管Φ89×8mm、共186.50m。,2007年1月8日竣工后即投入防尘用。该钻孔投入使用两个月,周围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2007年3月11号发现钻孔周围出水,钻孔以东8m范围内底板多处地点涌水,最远两处出水点距钻孔23m。最大涌水量为43.53m3/h。

2、钻孔及周边巷道出水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巷道底板多出底鼓,平均底鼓0.5m左右机械论文,且两帮均有片帮,顶板冒落,岩层断裂痕迹,并且发现钻场内水泥浇筑的钻机平台出现明显裂缝,分析为矿压多次活动使钻孔产生裂隙,导致钻孔产生渗漏,发生底板突水。由于矿压活动仍在继续,钻孔的危险程度在加剧,根据以往经验一般矿压破坏底板深度在12m左右。因此决定采用在孔内重新下套管落沙封堵裂隙点的方法,进行封堵裂隙和加固钻孔及周围底板,同时封堵钻孔,消除隐患。

3、钻孔治理方案

3.1套管选择及施工:根据钻孔周边出水情况,采用在孔内重新下放小直径套管,进行套管固结后,采用落沙封堵裂隙点的办法,进行封堵裂隙和加固钻孔及周围底板,同时封堵钻孔。小直径套管采用直径为Φ60mm无缝钢管,从孔口开始下放套管,当套管下放至孔内3.8m处,套管无法下放,随即改用1寸管子下放,仍然不能下放。在此情况下,分析是套管在孔口下3.8m处已断裂并错位。为探明套管断裂情况及错动方向,加工直径为Φ73 mm的圆木木塞沿Φ60mm的套管下放,经两次用木塞撞击套管留下的印迹分析确认,断裂处上下套管重合处不足20mm。套管断裂后,上部套管向巷道中心方向移动。针对上述情况,决定首先采用大孔径钻头扩孔,钻进至套管断裂处,提出上部断裂套管,再下Φ60mm套管进行落砂封堵的方法,同时注浆封堵钻孔。

-

篇11

1.2室内雨水管道系统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可分为内排雨水管道安装技术交底和外排雨水管道安装技术交底。

1.3排水管道灌水试验技术交底。可分为压力排水灌水试验交底,重力排水导、立、支管灌水试验交底。

1.4雨水管道满水试验技术交底。

1.5污水管道通球试验技术交底。可分为地下排水导管通球试验交底,立管至顶层通球试验交底。

1.6污水管道通水试验技术交底。可分区域进行通水试验交底。

2技术交底的内容控制

2.1污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要求

2.1.1交底所针对的施工范围。

2.1.2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种类、配件及其特点。

2.1.3施工顺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室内明装管道要在与结构进度相隔二层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室内地平线应弹好,初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

2.1.4管道的切割,连接要求。

2.1.5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质规格、固定方式、间距要求。施工时应注意支架规格的选用,如选用不当会造成管段投入使用后支架不起作用,使管道变形、损坏,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同时还应注意管道支架安装间距不宜过大,或以墙代支架,支架不均匀、不美观等。使用柔性机制铸铁管卡箍连接时,直管段≤1200mm安装管卡一个,管卡距管箍200mm,管道总长度12m时,在末端安装防晃支架一个。使用UPVC管时,立管安装必须在两个伸缩节之间设置一个固定卡子。UPVC管允许管道轴向位移,但不允许横向移动。

2.1.6安装的位置及标高、坡度要求。参考土建结构图,核对各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占空间是否合理。注意污水管不得穿越沉降缝、烟道和风道,尽量避免穿过伸缩器,如必须穿越时,应有防护措施,如加刚性套管等。生活污水导管应避免安装在靠近与卧室相临的内墙。

2.1.7污水管道闭水试验的方法、步骤。埋地管道、管井内立管,吊顶内横支管及有防结露要求的管道在隐蔽,前应进行闭水试验,灌水高度以排水水平横管至上层地面高度为准,灌水15min后,再次灌满持续观察5min,液面不下降,不渗漏为合格。卫生间支管每层均需做闭水试验,气囊的安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边安装边做,安装完成一层排水横支管,从三通甩口处放下气囊;一种是整个排水系统安装完成后统一做,该层有检查口的,将气囊安设在检查口上方,如果该层无检查口,将气囊接出一根5m长的气管(可用氧气带子或塑料软管),将气囊从上层检查口慢慢下放,估计气囊位于三通下方即可。闭水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合格后验收签字,然后将水泄净,再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2.1.8管道系统安装所要达到的质量验收要求。

2.1.9管道及卡架防腐要求。管道及金属支架涂漆的种类和涂刷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2.2通水及通球试验技术交底要求

2.2.1通水试验所具备的条件。通水试验应真实。如交工条件达不到竣工验收规范规定应按实际情况做临时通水试验。因为在有些住宅工程,给排水施工在初装修竣工时不安装洁具,给排水只做预留口,因此就不能按1/3配水点打开通水。通水试验的基本要求是连接室外的管道已经通畅,卫生器具安装完毕,给水系统也具备通水条件,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进行通水试验。

2.2.2通水试验的顺序及要求。正常情况下通水试验应达到每件卫生器具规定的水量要求,卫生器具应100%做满水排泄试验。将卫生器具放满水,达到溢水口时处,检查溢水口是否畅通,拔出塞堵,检查排水点的通畅情况,管路有无堵塞及渗漏现象。合格后填写试验记录表报监理验收。

2.2.3通球试验的对象,使用球的规格。满水排泄试验后,可进行通球试验,以便及时发现排水管道是否堵塞,对排水立管、排水导管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应为100%。通球试验时,一定要根据管径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直径的塑料球,立管与导管管径不—致时,就要分开进行通球;如果管径一致时,立管、导管可一起同时进行通球,试验结论也可以写在一起。

2.2.4球投放点及排出点的设置。出户排水导管通球时,放球地点设在首层立管检查口,室外排水井已做好的,接球地点在室外排水井;室外排水井未做完的,在出户干管末端设铁丝网接球,并做好临时排水。对立管通球时,从屋面透气帽处放入塑料球,在排水立管首层扫除口设铁丝网接球。如能找到球,说明通球试验合格。

.2.5球未排出的处理措施。做通球试验时,有时发生通球投入管道内放水冲时,球未被水冲出,则说明排水管道堵塞。首先要查明堵塞部位,方可采取措施。处理措施如下:出户排水立管堵塞时,应从室外检查井向室内清通,方法是用竹片或带钩的钢丝来回推拉清通,或使用橡胶管内有压力的水进行清通,使堵塞物松动并随水流冲出,或从一层立管检查口、地面清扫口向室外检查井清通。排水立管堵塞时,接近屋顶的堵塞可在通气管向下清通,楼层立管堵塞可在各层立管检查口处清通,目前广泛采用管道疏通机,清通堵塞效果较好。管道堵塞清通后,应重新进行通球试验,直到通球正常冲出才算合格。

2.3雨水管道系统安装技术交底的内容控制

2.3.1交底所针对的施工范围。

2.3.2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种类、配件及其特点。

2.3.3施工顺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雨水管道系统由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地下雨水管道及清扫设备等组成。施工顺序应有下向上进行,导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进行灌水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立管,最后连接雨漏斗,屋顶雨漏斗一般由土建专业放置,特别应注意提前与土建专业进行沟通,做好屋顶防漏措施。

2.3.4管道的切割,连接要求。

2.3.5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质规格、固定方式、间距要求。根据选用的材质不同,其卡架安装形式也不同:铸铁雨水管:导管安装卡架一般采用打透眼吊装方法,固定间距不大于2m,雨水立管卡架可采用地平卡子,也可采用立管角铁卡子,立管管卡间距不大于3m;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装一个固定卡,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置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塑料雨水管:以管径为160mm为例,横管支吊架最大间距为1.6m,立管为2m;管径为110mm时,横管支吊架最大间距为1.1m,立管为2m。

2.3.6安装的位置及标高、坡度要求。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敷设坡度不得小于5%o,管道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距墙尺寸、标高正确,坡度均匀,不得倒坡、平坡。

2.3.7管道及卡架防腐要求。构造正确、位置合理,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污染现象。

篇12

作者:朱云捷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

从网络管理范畴来进行分类,就是要对具体的组成部分来进行管理,如对主干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对路由器等的管理;对各种接入设备的管理如服务器交换机的管理,对行为上的管理,如用户的管理以及对资产的管理,就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管理。同时,依据网络管理软件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但是又相互连接的阶段。第一阶段的原理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采用命令方式和各种不同的监测工具的配合使用来达到监测的目的,其缺点主要在于它对使用者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其适用范围上受到的了很大的限制,毕竟从使用者多角度来看,更多的是中低层次的体验用户,如果过高的理论要求毫无疑问会制约他们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信心。第二代软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界面更加友好,对客服适用上的要求也不高,无需掌握更多的软件原理和概念等,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使用范围,的那是新的问题依然出现,就是人为的影响过大,很容易产生误操作的行为,降低工作上的效率,无法满足速度和效率上的要求。第三代软件管理则显得较为智能化,它是一款将网络和管理进行了高度结合的软件管理产品,自动化的操作和智能化的管理时期最大的特点,所以只要在网络系统中深入最为基本的信息需求如用户的个人情况,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资源之间的分配情况等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软件管理,开展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

国内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研究起不的较晚,尽管在发展上呈现出很快的速度,但是由于基础相对的薄弱,所以在目前的整体水平上还有着很大的提高空间,因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技术上的落后,功能上的单一和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上的相对的单一,发展尚处于管理中的较为低层次的阶段。因而我们可以判断,从计算机网络管理上的趋势来看,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上的更新。首先是需要实现对多个域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分布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它的核心在于跨对象的平台连接和交互问题,最重实现分布式应用系统。分布式技术研究的范围还相对的狭小,主要运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移动技术的运用其二是CORBA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其中后者的研究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而移动技术也只是区域性的研究,至于何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推广目前还没有定论,所以分布式的管理系统必然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和角度。其次是对业务进行实际的监控的功能上的开发和运用,这是革新传统上的管理漏洞的必然要求,传统网络管理系统都是对于网络硬件方面的管理,而对于设备故障业务的管理方面却没有起到作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有些产品的监控业务上的,但是监控的力度和范围仍然显得不够,因为依然无法对于服务进行监控。再次是智能化管理发展要求,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非常迅速的同时,更新换代的速度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所以智能化必然成为网络技术管理的首选之道,智能化管理的首要的特征就是对于策略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本身进行诊断和调试业务,智能化的作用发挥的场所还体现在当网络管理和用户需求无法直接联系时候,网络的使用性能下降时等等,这些都是智能化的网络监督管理系统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也即是对网络资源进行监控的执行必要。最后就是首先综合化的网路管理系统。

综合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多种机制的网络支持,所以其综合化的服务必然能够满足不同的客服的需求。通过一个端口对于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操作,对所有管理的业务进行了解和提供故障的发现和障碍排除等等。便利之处在于对于所有互联的各个网路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关于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即从分类上看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基本的看法也是大多数学者所同意的就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实现,其一是将综合系统建立在各个已经建立完整上的子系统的基础性,其二就是直接越过第一个环境,进行第二层次的构建,即使直接进行综合系统的研发。应该说二者之间都有有缺点所在,但是从我够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二种情形的实现可能性更大,但是无论如何综合化的网络管理方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