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9 06:26: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教学论文

篇1

2中医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阶段,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它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各类学术组织应定期举办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例如,可以针对某一学科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上进意识[3]。其次,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种措施,是在职医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继续教育多渠道共同发展,不仅局限于学术会议的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手段,如现代远程教育,现在较多的医院都已经加入了远程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交互的网络系统,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远程教学授课,使医务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享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较之集中办班具有经济、方便、受益面更广等优势。同时,网络资源的可复制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但是,继续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国家卫生部门要求各医院组织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学会,但继续教育会议的质量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参会学员的学习质量没有统一量化的考评标准,这样就难免出现敷衍地完成任务等情况,所以要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高质量,就要求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必须是真正学科前沿的、有用的知识,才能保证学员有真正的收获。对于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全科医师必须每年参加规定时间的较高层次的学术讨论和学术会议,每年保证规定的时间接受脱产培训。定期参加国家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和评估,成绩合格者才能再次执业注册,继续行医。

3中医师承教育

篇2

二、讨论

根据本文的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均高度认可了中医护理课程,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现阶段的中医护理课程内容不够全面,教学的方式、手段不够新颖,因此,中医护理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下面将根据中医护理教学现状,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大力扩展教学内容在《中医护理学》课本设计中,多增加养生保健、中医美容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单元,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护理学习兴趣,以便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2)改变教学方式传统式教学方式是以课本、学生、教师三方面为主,老师将课本中的知识通过黑板的模式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也并不能更为全面的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因此,教学方式上的变更是势在必行的。例如:教师准备更为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像人体针灸模型、多媒体播音系统、按摩床等,教师在一边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教学工具进行更深一步的讲解,如:护理操作性动作示范。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使得教学形式更为直观和形象。

(3)改善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应专门为护理系的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并与医院模式相结合,形成新型的院校联合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充分学习了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将其分配至实习基地,给予临床实习。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

篇3

2案例教学的模式

案例式教学的模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式展开。在进行具体疾病讲解前,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病例首先以文字的方式告知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中医刻诊和专科检查;其次以多媒体展示皮损图片和舌苔表现;最后提供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这属于提出问题阶段。下一步进行分析问题,首先进行主证和次证分析以形成对病机的归纳,进而判定中医证型;其次阐释该病的西医学认识,并通过对专科阳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分析,提出中西医诊断。在提出诊断后则进入解决问题阶段,就本病例讲解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并向学生展示治疗过程中皮损的变化情况,以让学生有一个动态观察病情演变的过程。最后对本病的其他表现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3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二是强化专科的中医临证思维。皮肤病的直观性,使得基于皮损形态学的理解尤其重要,教学中根据皮损图片进行专科检查分析时,我们要求学生参与,进行分组讨论与回答。首先区分原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然后根据皮损的颜色、大小、厚薄、部位、症状等逐层剖析,并对每一幅图片配以详细的注释,将直观图片和理论文字两方面结合,以加强对疾病皮损的认识。专科中医思维的培养不足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软肋,案例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传统教学按照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的程式进行理论灌输,其知识系统性更强,但和中医思维模式却不尽相同。象思维法是中医病机认识论的思维基础,临证时采用“司外揣内”“取类比象”“以譬尽意”等具体方法来收集信息,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皮肤科尤其强调局部辨证,这一点较其他各科更为突出,所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这也提示我们要注重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统一的原则。譬如我们以“右胁肋部水疱疼痛3天”为主诉的患者案例进行教学。资料展示后进行主证分析,局部疼痛提示火毒郁结,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右胁肋部灼热、水疱成簇乃是肝经所循之处,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泻,湿邪与郁热蒸于肌肤而成。综观主证,审证求因,病位当责之于肝,病性则当从郁、从火、从湿入手。次证分析患者胁肋灼热胀痛乃因肝经布两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所致;心烦为肝经郁火,上扰心神而成;口苦为火邪内郁,肝气不舒,肝胆之气被抑;咽干、便干、溲赤乃邪热化火灼伤营血所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亦符合肝经湿热之判断。至此可归纳病机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久而化火,湿邪与郁热蒸于肌肤而成。以上可以体现出中医审证求因的细化过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中医辨治思维的体系。

篇4

1)教学内容丰富,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医药文化知识内容丰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于教学课件给医学生系统传授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使用课件制作过程中的许多功能给学生们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可以加强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热情,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医学生的视野。

2)信息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课时容量,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能够为医学生讲授的更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将难点和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突出出来,使医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课件中可以使用图片、影像、网络等信息把中医药文化知识向医学生系统的展现出来,使每一次上课的课堂内容都十分充实,信息量要比只从书本上学习的大很多,增添了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课堂上只是通过板书来学习书本上的各种知识,不仅每节课所能向学生所能讲授的教学内容有限,而且由于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要书写过多的板书,浪费了大量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且学生也会感觉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然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老师可以从每节课中的繁忙的板书书写环节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到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讲授课堂上,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一边在黑板上写板书一边讲授,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课堂的讲授内容更加精彩、生动,教学课件上所能容纳的讲授知识量更大,教学效率会比传统教学模式高很多。例如:在做中医药文化知识课后练习时,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感觉练习题的难度较小,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有种习题做起来难以适应的感觉。所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老师可以把练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完成,把握好有效课堂讲授时间,学生也能够更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且使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是教师从观念上和方式的改变,而且从以前的以考试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的各项素质前面提高的方向转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教师和同学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多媒体教室可以给老师和医学生创造一个肃静、洁净和利于大家学习的环境。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由于过多的板书而每次都要擦黑板,减轻了老师的体力劳动,并且不会因为擦黑板而产生大量粉笔灰被老师吸入体内而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或者长时间写粉笔而使手指发发炎,教室内靠近黑板的同学也不再会被课堂上产生的粉笔灰所困扰,同学的注意力又可以跟随老师的讲授知识点重新回到课堂上来,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对老师的身体健康还对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有益的。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能够使教学课件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备课效果也会更好,而且还可以学习使用更多的多媒体电子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特点,对于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老师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外,还能教育更多的医学生掌握祖国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具有的责任和素质。

4)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所需要的课件、影视文件等资料来丰富自己所做的课件并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形式,最终实现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授课风格和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还能使医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由于网络上的多媒体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影像等各种资源,将这些资源引入到教师的教学课件中必定会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气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再适应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知识教学的要求,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教学来讲是势在必行的。自古以来,教书育人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质量的好坏是由若干因素所造成的,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授课的多少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师讲授课程的一种方式,合理地融入传统的中医教学形式中,它的价值体现在教学的效果上,而且必须服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医药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徐海利齐峰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篇5

2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这是从培养年轻一代所应具有的素质而言的。对于中医院校来说,人文素质修养教育是个薄弱环节。对于中医院校学生来讲,英语作为非专业的课程,其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对于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潜移默化的。大学英语作为医药专业中为数不多的“文科”课程,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大学英语中怎样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实施,也是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由此,本研究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通过对医药专业学生进行实证调查访谈,分析学生现阶段的人文素质状况和人文素养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医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3LCE模式在中医院校大学英语中的创新意义

笔者尝试通过团队合作,教学实践,结合医学专业特色,融入传统中华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起一个学生乐意学习,自觉理解,主动表达的渐进式文化渗透教学模式,即LCE模式(Learning,Comprehension,Expression),帮助学生构建在人文教育观下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样一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对中医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特色创新作用和现实意义。

3.1LCE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第一,具有前瞻性。这种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完善的教学模式能为医学院校深入进行的人文教育观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参考。第二,实用性。本研究是人文教育观下利于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比如,在大一新生课堂上循序渐进讲授英文版《论语》《黄帝内经》《庄子》等,不仅有利于激发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习策略运用、情绪和认知能力的调节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充分体现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该教学研究依据医学院校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不断改进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材使用、评价体系等方面,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思想的体现。

3.2LCE模式的意义

第一,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效益最大化,让医学专业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培养更好的人文素养,与自身医药专业有机衔接,从而取得更好的医学专业发展机会,该研究有着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第二,对医学院校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把专业和英语相结合,把知识与文化素养相结合,帮助医药专业学生树立主动的人文素质观,培养出能够将所学传统中医药知识用英语表达到国际范围的综合人才,以适应医学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水平的国际地位,该教学研究的意义深刻而长远。

4LCE模式的研究内容和预计突破难题

以人文教育观为宗旨的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学生从习惯性的被动僵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语言教学中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具体研究内容和预计解决的难题如以下两小节详细阐述。

4.1研究内容

LCE模式是基于语言技能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原则,在调查了解医学院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适量引入英文的中国传统经典,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人文素养,在文化探索中培养语言能力。与此同时,对医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衔接教学模式、人文素质提高、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图建立一种既注重医学科学知识又强调语言技能和人文素质传授的科学、合理、可行、实用的从应试英语向人文素质英语过渡的教学模式,为双语医学课程甚至全英语医学课程学习做铺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建立一个学生乐意学习,理解,主动表达的渐进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TeachingModelofLCE(Learning,Comprehension,Expression).

4.2预计突破难题

首先,攻克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缺乏信效度的测试,调查结论难以令人信服的难题,克服了以前对人文素质研究多数停留在思辨性讨论层面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前人对人文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交流,将人文素质的要素分为历史、哲学、伦理学、审美、文学素养、艺术、传统文化等具体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部的要求,在各个维度下设置相应的题目,通过信效度的测试,确定实测的问卷,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提供一份信效度高的问卷模板。其次,提出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引入一种既注重人文社科知识又强调语言技能传授的科学、合理、可行、实用的人文教育观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了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内在需要,探讨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怎样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有阶段、分步骤地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运用统计学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现状调查和需求分析,避免了仅仅从教师思辨角度或者个案研究得出结论的片面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培养方案,旨在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设置、文化输入等具体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适合中医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新模式。

篇6

2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它是心灵交汇和情感共鸣撞击出的美妙音符。爱好音乐的教师应将音乐带进语文课堂,用音乐装点文学殿堂。讲到《海底世界》一课,可以配着理查德的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伴着优美的旋律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使他们绮丽的海底世界充满了神往和好奇;讲到《升国旗》,教师可以先用《国歌》导入课程,营造出庄严的气氛,使学生爱国之情情油然而生。

3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

篇7

2目前中医药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教学人才的短缺

中医药学讲授的是中国国粹。由于本身学科的特点,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外语的要求较西医院校薄弱。我国中医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存在中医专业教师缺乏中医英语的系统专业培训和留学经历,英语交流和授课水平较低,而已经开展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等专业课程的教师又欠缺中医药专业教育背景的局面。因此,我国中医院校短缺那种同时具备中医专业素养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

2.2缺乏实用性强的教材

一般西医双语教材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不同于此,由于中医药学讲述的纯粹是源自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医学知识,因此没有可以借鉴的以西方母语编写的外语教材。与上述人才问题一样,我们的教材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不统一、中医古籍的翻译没有统一的版本、一些编写者对中医药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而使内容过于简单,等等。这些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困扰,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授课的困难程度。因此,双语教学亟需契合学科特点的、翻译恰当的、实用性强的教材。

2.3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进行中医双语教学课程很多为基础性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这些课程在中医药教育中是低年级的启蒙课程。这时候的学生多处在刚刚接触中医药的懵懂阶段,中医药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新事物。如果在这阶段实施双语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同时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若能将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在高年级时设置为选修课程进行,不仅能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增加他们学习中医英语的兴趣,可能教学效果更佳。

2.4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

可能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源自中国文化,与医古文的关系更为贴近,因此外语教育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中医药学有大量内容需要背诵记忆,学生课业繁重,能够花费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也较少,因此与其他专业和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而受众接受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3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中医药学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在外语的语境中讨论和理解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对中医药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双语教学不是医学英语课程,不应以教授外语为主要教学目的,要注意避免因语言理解的障碍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授课时,不能将双语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简单重复和翻译,要解决如何运用外语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解释、理解、思考、撰写等问题。中医药专业词汇的翻译存在一词多译的现象,往往难以统一。虽然大家很期待有一个统一的专业词汇翻译列表,但是目前情况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认为可以了解而无需辨别各种译法。双语教学目的在于沟通交流而非研究语言,了解几种常用的译法,学会与外国患者沟通、与外国同行沟通、与外国西医专家沟通、与外国专业编辑沟通,才是教学的成功。

3.2教学模式多样化

由于医学教育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中医药学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形、声音、视频信息等,播放能拓展专业课程内容的原版科普视频,以便加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可以教授他们多种查询相关外文文献的渠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授之于渔。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英语演讲、中医英语竞赛、中医英语教学查房、撰写英语论文等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使用外语对专业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双语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宜追求精而不是追求量的铺开。目前有不少国内语言培训机构采取小班化教育,以对话及互动的模式进行教学,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这点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双语教学之中。目前校园里有不少学生已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甚至通过中级口译、高级口译考核的也不乏其人,他们的外语沟通能力可能较授课教师更高,而授课教师往往具有更高的医学专业水平,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课堂提问,让教师走下讲坛,和学生互动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3提高师资力量

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负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目前有很多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但缺乏一定的语言优势,有些语言能力突出的教师尚缺乏对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时间。面对这样的困境,可以遴选一批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中青年优秀中医药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比如提供一些英语专业学习的机会、外语课程的培训、聘请外教进行辅导等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特别是通过一定的出国学习的经历,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4政策倾斜,吸引人才

双语教学的重视当从决策层抓起。在招生中即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给予择优录取,对于语言水平良好并且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毕业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推荐就业、提供跨校、跨省、甚至跨国交流的机会等,同样对于此类教师给以更多地培养和职业提升的机会,切实提高中医院校对优秀外语人才的吸引力,以储备外语和专业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篇8

1对教授医学的教师须进行一定考核

当今中医教育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考核,教师的考察较为忽略,医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教学质量将无法保证,因而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应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在人才选择上除特殊需要外应严格要求医学专业毕业,并对其中医专业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后,择优录用。学校应和相关医院做好协调工作,使双方人员流动更加灵活、快捷,医院带教医生可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学技能甚至专业基础知识的讲座和培训,并以模拟带教等方式进行教学考核。学校教师也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医院学习、实践,使得其真正具有医学教学的资质和能力,对学校教师除考核教学效果外,还应考察其在临床中诊治疾病的实际能力,甚至可以制定具体的考核目标(如每年接诊人数、病案书写、病人随访疗效等),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临床能力进行定期检验。

2对掌管医学教育的官员实行考核来进行选拔及实施奖惩

古代医学教育一般从属于“太医院”之下,其相关职位上官员的推选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从在职官员中提拔表现优异者,擢升其官职;其二,从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中选择,考生大都是在“太医局”中学习的学生,择优晋级。当时选拔官员在考察范围上是较为狭窄的,使很多有识之士失去了机会,但其选拔官员体现出了一大突出特点即重视备选者的医学专业背景,出众的医学技艺往往是被提拔的重要条件。如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的时候,曾经正式颁布施行医学科举,一般一次取30名,分三甲,一甲可充任太医,二甲可充任副提举,三甲可任教授[3]。可以看到元代对医学管理者“副提举”的专业技艺要求比教授医学的教师还要高一等,这有利于其今后医事管理工作。当今中医教育选拔管理者时,也应适度向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倾斜,并且在供职期间对管理者进行的考核,应注重其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来实施管理的能力(如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专业教师的选用与管理、学生培养模式的规划及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等),都能体现管理者医学专业背景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古代医学考核制度对象的辐射面是较为广泛的,为医学教育和医事制度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中医教育既应汲取当今国内外的教育管理方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应以古鉴今将历史上医学教育模式中的精髓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使中医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

作者:钟喈

篇9

古文因为历史久远,时代隔膜,虽然有巨大的艺术价值、思想内涵,但因语句精练、语意难以把握而导致很多学生对古文没有什么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颇感苦恼,学生也学得很苦恼,古文教学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古文教学的艺术,使学生对古文发生兴趣,自觉学习,从而达到古文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古文的教学艺术。

一、要注重朗读,以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即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朗读能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课本中选用的经典古文,往往是艺术价值很高的。很多篇章,尤其是诗歌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感和巨大的情感力量。如果一个教师如都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在每篇古文开讲之前,感情纯正地用抑、扬、顿、挫的声音给学生范读一遍,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高。在古文教学活动中,想象是学生进入作者审美世界的有力翅膀,因为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韵味幽回、声情并茂地朗读,能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此外,好的朗读,能使学生在轻重有致、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波浪中领会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陶冶,可以使人进入耐人寻味、动人心魄的境界,从而达到学生对古文作品的意蕴层面的把握。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范读,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学苏轼的《赤壁怀古》时,以奔放磅礴的气势,使学生品味到追慕古人的豪情美;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时,我以舒缓淡静的节奏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过田园生活时的心境美。

二、注重古文的延伸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词句的讲解和语法的教学往往是最枯燥乏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穿插一些相关的古代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既有助于学生对古文背景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古文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往往因为学生处于兴奋之中,词句的教学效果会很突出。有次,我在讲《论语》时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学生不好理解词句,课堂气氛很沉闷,我就给同学们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一听,都来了精神。于是我讲了《老人妄语》的故事,摇头晃脑地给他们表演了一番。这是一个笑话,我讲完,同学们都大笑不止。问我这故事在哪里有,我说是古书中的,并告诉了书名,他们说一定要找来看看。然后我趁热打铁,问他们,为什么那道人要说老子说假话?同学们都很活跃,纷纷发言。最后,我帮他们总结,是这人没思考,所以不能成功,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思考的重要性,我接着再讲“学而不思则罔”,他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对这句话也有了深刻的记忆。因为,我经常在讲古文的时候穿插小故事,所以学生对古文课有了一种兴趣和期待,一改过去古文教学课堂的沉闷气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给古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产生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文教学中,若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感情得以升华,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童趣》一课前,我将从电脑上下载的关于《童趣》的幻灯片做了修改和完善。在课堂上一放幻灯片,学生就很容易领略到主人公明察秋毫的观察力,特别是容易感受到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异思想的童心。因为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童年生活很接近,很容易通过教学幻灯片的鲜明图案引起共鸣,所以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很高,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趁机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同学们思维很活跃也很配合,于是很顺利地进行了《我的童年趣事》的写作。

篇10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机械讲解后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取穴要点,而在可见的解剖学相结合,就会立竿见影。例如天突穴的取穴,如果是简单的以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取穴,极易出现医疗事故。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位于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因此在针法操作时,先直刺约先直刺约0.3寸,将针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1-1.5寸,不可过深。针尖方向要靠近胸骨柄,不可斜向后过分贴近气管;要向下直刺,不可偏离正中线向左右两侧。深刺时针感空松,病人有咽喉部紧张感。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避免由于知识的缺失而为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再如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但是仅此一点点的讲述远远不能达到以后临床应用。因为1、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2、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3、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2、中医妇科学习中,多方面强化教学

中医妇科教学,培训临床思维,课堂无论病案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虽然使学生对于临床有了一定程度的真实感,但毕竟只是模拟。而且受课时数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所以临床实习对于学生就是真刀真枪的演习,弥足珍贵。在实习带教中,学生通过自己面对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结合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迅速分析思考,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实践能力。其中,能否收集到真实、全面而重要的临床资料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本质上是对其临床思维能力的考验,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锻炼。比如妇科的体格检查,由于部位隐秘,患者会有不适感,不可能作到人人动手或观摩,因此询问病史在实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不孕症”、“痛经”、“闭经”、“盆腔炎”、“宫外孕”等都可通过询问病史获得重要的诊断线索或初步诊断。如宫外孕病史,有的患者往往没有典型的停经史,就需要我们非常仔细的询问,任何一次异常的月经量少、周期略长、或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都可能是异常月经的表现,需要行妊娠试验以验证判断。

篇11

一、以简单问题切入,层层递进

中职生较差的学科基础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学生甚至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好,若按现中职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是想学也学不懂。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的问题,仍处在“填鸭式”的被动局面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教师首先要从课堂导入上下工夫,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焦虑和恐惧感。以简单问题为切入口,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处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浓浓的兴趣之中解决问题,才能快乐学习。例如,在计数原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重温了一次儿时的快乐生活:给布娃娃搭配服装。让班上特长绘画的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几件短袖、长衫、长裤、短裤和裙子,然后问学生用这些服装给洋娃娃搭配穿衣,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再用课本中的新知识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就与讲授的内容联系在了一起;在充要条件教学中,以“光头是和尚,和尚是光头”为例,展开对充分必要关系的讨论和理解;在几何内容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简易制作,用简单的实物来想象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来想实物形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这样的动手活动,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又触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利用效率的问题,学生动手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点拨记忆,提高数学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些很不复杂的问题,学生也会像完成了一个重大的研究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学习产生亲切之感,此时必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向着下一个目标迈进。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参加职业高考继续升学,对这部分渴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文化课仍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上。要迎战高考,就要有成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针对中职生基础不好的现状,运用记忆来弥补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概念、公式、定理、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理解。然而记忆的东西太多,难免就会乏味。只有通过教师的创意,学生的创新,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找到一些记忆的窍门,才能让记忆变得轻松起来。例如,在指数函数教学中,为了记忆根式与指数幂互化的一个公式:a-mn=1amn姨,我编了一个顺口溜:看指数,分母开方,负号取倒数。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我教学生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记忆对数函数图像:把指数函数图像画在一张纸的右下角,把纸角折起,纸的背面就会印出一个图像,给它互换坐标轴,就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在锐角三角函数教学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起来很不方便,有的学生就很聪明,他这样总结: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全部开平方,正余弦分母填二,正切分母填三;在记忆向量的垂直与平行的判定公式时,学生也总结了一句话:平行减异(音同“以”)垂直,相反,全没了。学生的进步,让我欣慰,更让我感动。

篇12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数学课程重要性日趋凸现,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参与,致力于根据学生不同兴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要和发展需要,提供有所侧重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性主义建设。

我觉得,对初中学生来说,“自学质疑与讨论理解”这两个环节很重要,为此,我主要抓好4个要素:疑—问—议—论。

一、引导学生“质疑”的情境创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都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课堂中,许多的问题是自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问题由老师直接问出来,学生会觉得很突然,无从回答。也就是说学生其实更感兴趣的不是别人问自己的问题,而是自己脑子里产生的问题。所以课堂需要培植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如何让我们要问的问题从学生的脑子里自然的生长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

如:在初一数学“十字相乘法”的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一个引疑的情境:任意找两个数,分别用它们作p,q,写出二次三项式x2+px+q,请全班同学分解因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会更深入地体验十字相乘法的精髓:拆分常数项,验证一次项。而且学生出的题一定会出现类似x2+3x+3的二次三项式,通过反复的尝试,学生会自然发现十字相乘法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会产生疑问:这样的二次三项式能不能分解因式?怎样分解?倘若没有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难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如果老师凭空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更是难以回答,而合理的问题情境则会使学生自然生发疑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问题不应该生硬地抛给学生来解决。如果问题都是有源之水,有疑之境,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会更主动,更积极。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说到提问题,我想起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的一句话:“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以一种探索意识,是我们所说的创造的起点。我们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授课时应努力让学生学会对所授的内容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如看到一道题目,我会让他们先找问题,找出问题之后,再找关键字,然后决定用什么运算方法来计算,但现在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是会提问,会解题,这就需要我们去给学生创设一个提问的氛围,不仅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在平时的课上,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学生质疑,帮助学生多提问,师生之间要自由地交流,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提问题,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慢慢地变“不敢问”为“敢问”。学生提出问题后,作为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千万不能漫不经心,甚至挖苦讽刺:“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一定要做个倾听者,这样既能尊重学生,同时又让学生觉得他自己很棒。同时,也要欣赏学生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一个我们认为不能称其问题的问题时,也应该加以赞扬,保护他们的那颗童心。有些问题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及时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组织学生参与议论。

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四、指导学生概括论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