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范文

时间:2023-02-16 07:53: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自由市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自由市场

篇1

我们村的自由市场很突然地就出现在一片空地上。有人拿蛇皮布把那里大大地围了一片,这个市场就出现了。这块市场的出现是否合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是有人在管理的,谁要进去摆摊一天需要交4块钱,但钱是交给谁的,我又不知道了。总之,这是一个充满疑问的市场。

首先在自由市场里练摊的是个卖水果的胖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居然在那么简陋的地方卖起了木瓜。据说这个瓜进价达到了60元一箱(12枚)。我猜在北方,了解这个瓜的人很少,摊主肯定要赔。果然,一个星期以后,胖子苦着脸把快要烂了的瓜按10块钱三个的价格处理给了我。只有我知道这个时候木瓜最好吃,于是就满脸诡异地笑着把瓜拿走了,还好像是帮了他的忙(要不然瓜就砸他手里了呀)。让我奇怪的是,胖子凭什么要冒这样的风险?他都说不清木瓜是什么,练西瓜不是挺保险的吗?

可能冒风险是商人的本性吧。几天后,又一箱崭新的木瓜出现在他的摊上。这回他说,进价已经达到了120块钱一箱,因为电视台的节目说了,木瓜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这就和抗非典沾边了,所以他对这箱木瓜充满信心。我没搭理他,我知道他被传媒给坑了。

很快,卖菜的开始出现了,其中有几个人我还认识,去年就在我们小区门口卖粘玉米。今年除了玉米,还有豆角油菜什么的。他们的卖点很好,说这是自家种的蔬菜,完全使用农家肥,没有任何大棚里施加化肥可能出现的污染,数量有限,先来先得。这个理由很充分,那些水灵的菜看上去也比超市里的精神,所以他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但疑问很快也就来了――这几个人家里好象是有聚宝盆,那自家的菜每天都卖,一个多月了,仍然源源不绝,源源不绝也就罢了,还花样翻新,品种丰富。这就叫人怀疑了。这个疑点在慢慢扩大,因为渐渐地,市场里每个人都开始说这菜是自家种的,把我们村说得像是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我们村的地里种的全是树苗,那些小松树是准备在年底卖到大饭店里当圣诞树的,我就从来没见过一畦菜地。

终于,老逛市场的王大爷告诉我,这些菜和其他的菜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从县城里批发来的。他还向我揭开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在这个市场里练摊儿的人,一个本村的都没有。敢情,卖菜的也会来这套,包装。

疑问归疑问,买卖仍然热闹地进行,大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讨价还价上了,要知道,暴宰我们这些城里“波波族”,是摊主们的一大乐趣。毕竟方圆五公里之内,只有这一个自由市场啊。但这个价格垄断很快就被一位老汉打破了。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清晨,这位老汉直接把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到了市场里,上面装满了小葱,声明只要3块钱一捆。那是怎样的一捆啊?我买的那捆自己留了三分之一,送给我妈三分之一,送给我弟弟三分之一。北京城里这三户人家,一个星期基本就没吃别的,小葱豆腐、小葱爆羊肉、小葱饺子、小葱馅饼……这才基本消耗殆尽。可这一切,只要3块钱,真不知道老汉利润何在?

价格的坚冰一旦打破,就立刻呈崩溃之势。所有摊点都开始大降价。新来的卖花人不幸赶上了这个大崩溃的局面,他本来雄心勃勃呢,结果,卖给我家的4盆茉莉花(每盆有4株),只要了9块钱。要知道这样一盆花,在花卉市场里至少要卖到20块钱。信不信由你,这一段我认识的人,只要见过面的,家里都有我送的茉莉。

接着发生的事情就更让人看不懂了,卖鸡鸭的、卖活鱼的纷纷进占市场不说,连百货、服装摊都出现了,难道我们小区的人,有在这里买衣服的习惯?然后,就像城里所有超市做的一样,这里出现了饮食业(露天早点摊),还有文化业(一个专卖盗版的书摊),这回可真是全了。别看这市场不大,要能一个小时逛完还真不容易。

篇2

有着劳动力的中学和大学毕业生们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离开了学府之门,以商品的身份投入了自由市场,看货色,讲行情,讨价还价,“自由”得连我们的一些先生们也想如法泡制。

美国的学生毕业后会干些什么?又如何“自由”地选择他们的职业呢?

当然,按着“美国式生活”的理论,这些中学生们的前途是“远大”的,因为任何人的前途都是“远大”的。根据法律,谁都可以作总统。根据自由竞争所提供的伟大的“可能性”,谁都有“可能”作个卡尼基第二,莫根第二,福特第二,后起之秀的新“大王”,别树一帜的亿万富翁。

事实当然不会是这样如意。亿万家当的豪富一共也才有几个,代代相传,互通姻好,形成了世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贵族。自由竞争是竞争不来的。他们自己也很少相信这个可能性。中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他们投入了毕业生的自由市场后,他们的学位就是他们的商标,他们要自己作售货员,待价而沽。

他们有“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至少选择职业的方式是自由的。譬如说,他们可以就在学校里等候雇主来找他们,不过像这样的“礼贤下士”的情况毕竟是占极少数的。他们可以主动地向雇主写信申请,这样的门路也不是很多。再有就是看雇主们在找上登的“征人广告 ”——如果愿意花钱,自己也不妨登广告——和找职业介绍所了。

找职业的门路不外这些,问题是他们并不是什么可居的奇货,能供他们挑选的机会也实在没有多少。作为一个卖主去找买主实在也不是容易的。货色越搁越陈,人越饿越瘦,一般说碰到什么是什么,有什么等头呢?有工作有薪水已经不错了。

再说,毕业生的市场上有旺季有淡季,1949年我所在的学校冶金系只有两个毕业生,他们毕业前后写了不少申请就业的信给大大小小的公司,他们所得到的回答只是“对不起……以后有机会我们当再通知你”。他们闲居了一年,等到1950年侵朝战争发生后,美国“繁荣’了起来,他们从前发出的信才得到肯定的答复。

就是幸运地已经找到职业了,每星期拿到薪水,但是淡季一来, 他们朝不保夕,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停雇。1954年我在一个设计公司工作,那里全是些大中学校的毕业生们。公司有四个设计室,顶盛的时代达到一百多人,不景气的时候只剩下不到十个人。每到星期五,一个个人都把三角板,绘图笔包了起来等待“斧子”(注:我们把老板叫做“斧子”。)来到,看先砍谁。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告诉我:“我有一家子人,不像你单身汉那样。”另一个四十多岁的设计员告诉我他在两年半内换了二十个工作。这个“设计公司”有人叫它作“旅馆”,一个个新的面孔来到,还没有搞清楚他们谁是谁,就已经不见了,过了些天又是新的一批。这里充分体现着自由市场的无拘无束,老板只要说一声,第二天你就不必再来了。你可以自由地在街上游荡,你可以自由地到别的公司去碰钉子。

这里是生活线上的争扎,是尖锐的人的劳动力的自由竞争。这里没有客气,大家不必谁让,每个人想尽办法抓住饭碗,对别人最多只是表示一下无可奈何的同情和惋惜。

一年年的毕业生们,再加上市场上已经过剩的劳动力,他们排排成长是的队伍,在各个城市里,在人们遗忘了的角落里。他们早上六点钟起来跑到报馆门前等着刚刚出版的报纸,充满着希望在一个个仔细地读着报上的“征人广告”,但是当他们赶快按着地址跑去接洽时,就往往会被告诉说:“位置已经补缺了,”……

他们拥挤在一个个职案介绍所里,这些介绍所处在高耸的大楼里,陈设得都很高贵,他们拿着长长的表格和说明,一项项地填写。条件是苛该的,介绍所要索取很高的代价,不是自白给介绍职业的,工作找到后,要按月从被介绍者的工资中抽取可观的“手续费”和“利润”;但是他们填写了,往往如石沉大海不见影子。就是真的找到了,没有多久他们也许又被解雇了。然而介绍所的手续费也许还没有扣清呢。

我们不要忘掉在成千上万的大中毕业生中还有着不同的肤色呢。不论是南方或北方,黑人是最后被雇用的,最先被解雇的。提到肤色,我们不妨引用一只歌子:

“请你听我唱着一支歌,我的兄弟,

你会知道这支歌是真的。

要是你的皮肤是黑的,

为着生活,你去找工作去,

他们会这样告诉你:

白皮肤的,我们会用你 ,

褐皮肤的,等在这里,

黑皮肤的,滚出去,滚出去!

篇3

自由市场现场淘宝观摩会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搞自由市场活动。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带到学校,放在自己班的店铺里卖,卖钱归自己。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社会沟通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到了下午,老师叫唐欢等人搬了些桌子下去,我和奚玲玉、景钰纯把一大堆将要卖的物品带下去。全部布置好后,活动开始了。我负责卖掉一些玩具,吸引来了一群接着一群的小男孩们。他们在这大声赞叹,挤来挤去,七嘴八舌地说:“这个多少钱?”“那个是什么?”“我要买这个!”……一开始,我便盈利了很多钱,“现在的孩子都爱玩,嘻嘻。”我笑着对记帐员张炜杰说。在一旁数钱的陈星宇好不快活,一下子龇起牙傻笑,一下子……可张炜杰呢,惨咯,他在不停地挥笔,一刻也不停息。“姐姐,这个东西多少钱?”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1块5。”我说。她想都没想就把手中的钱递给了我,拿起玩具就跑掉了。我把钱给陈星宇,他可得意开心了,看到我一会递钱,一会递钱,“怎么又有了?包太重啦!”他调皮地笑着说,做了个鬼脸,露出了两个小酒窝。我朝他一笑,又转了回去。此时,张炜杰都写到第三张纸了,他拿起单子,深吸一口气,说:“生意真棒!”“喂,我告诉你,刚刚一个小男孩买果冻,我告诉他一元钱三个,他却拿了三个果冻给了三元钱。”景钰纯捅了捅我说。“我想他把意思理解错了。”我说。“是啊,怎么办?”看她急样,我说:“你还给他就是。”“他早走了,我上哪找他呀?”“算了呗,反正我们不亏本就行了。”她一点也不高兴,到处告诉这个店员那个店长,真是个嘴闲不住的家伙,喋喋不休。接着,我在货架上放了一个大水晶球,刚放上,店铺就被围地水泄不通,他们都是问水晶球的价钱,我不假思索地说:“20!”他们听了这个数一个个转身离去,满脸失望。整个下午我的耳边都在响着“这个水晶球多少钱?”看,又有人被水晶球吸引过来了,我怕她问这个水晶球多少钱,因为我已经听烦了,我叫张炜杰替我说价,自己捂起耳朵,只见她拿起一个1元钱的手环说:“这个多少钱?”张炜杰没在意,他正看单子,听了她问价,又想起我叫他办的事,便低着头说:“20!”……哄堂大笑,我生气地问他:“你有病吗?这个手环20?你不把别人吓趴下了!?”他望望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光盘多少钱?”一位男同学问。“3块。”我说。他掏出钱给我,拿起光盘转身离开。我又把钱交给陈星宇,他手舞足蹈,开心的不得了。

我向远处看了看,校园里人头残动,人山人海。在买东西的小朋友几乎每人都捧着些玩具跑来跑去。

不知不觉中,活动结束了。我们收拾了摊子,回去了。今天可真高兴!

篇4

但是,这种市场自由化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的见解,只有逻辑思维的定论,却得不到相应论据的支持。当然,现实存在的状况是英国贫困和收入不均的程度要高于法国或德国。但单单挑出这一点,不过是选择性地运用例证来支持某种预设的结论。如果市场自由化水平与社会结果之间真存在着某种强烈的关联,那么,我们应该会看到这种模式在整个欧盟内部被一再复制――而不只是在精挑细选出的少数国家。

这是一种清晰可辨的模式吗?并非如此。在欧盟内部,贫困和收入不均程度最低,以及长期失业率最低的国家,都是丹麦。该国拥有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以及一些限制性最弱的劳工法律。而社会结果最差的那些国家(希腊、意大利和葡萄牙),却都有着限制性很强的产品与劳工法律。看来,自由化对于社会公正的威胁程度,并不比法规对社会公正的保障程度更高。

那么,如何解释社会结果的这些差异呢?你也许会想,答案一定在于政府支出上的差异。在北欧等奉行平等主义的国家里,社会支出水平自然较高。但它最多也只是和法国一样高,而法国的社会不公却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样,在人们心目中铁石心肠的英国,其社会支出与奉行平等主义的荷兰处于同一水平。与通常的观点相反,统治英国的并不是一个无情的极简派政府。

当我们进行实地调查,我们会发现:平等主义在北欧国家与荷兰成效最为明显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提供了最好的教育。在整个欧盟地区,教育与社会结果之间的关联十分明显。接受过中等教育、但成绩较差的那些人,最容易遭受贫困。此外,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就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事实证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欧洲人就业率为80%,而那些未能完成中等教育的人就业率仅为50%。

北欧的教育体系为何如此特殊?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平等性:北欧15岁青少年的识字率与计算能力都高于南欧地区的同龄人。但是,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也同样重要。在丹麦、芬兰和瑞典25岁至34岁的人群中,90%的人都已完成了中高等教育――40%的人则将继续攻读高等教育资格证书。在葡萄牙,相应数字分别为43%和19%,而希腊的数字则为57%和25%。

篇5

从人性来说,人们的现实需要不可能时时获得满足,心理上产生一种被压抑的欲望和缺失感。被压抑与控制的主体在一种“执着”的心理强迫下找到了网络――一个安全的发泄场所。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交流,借以满足人的“本我”需求。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内在压抑总要有一个释放的地方,否则对人的精神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就是精神崩溃,甚至诱发社会暴力。发泄压力有助于心理健康。现实社会中的酒吧、迪厅实际上都具有这种功能,而网络则是这种心理压力发泄的最好平台。网上自由的本身就是现实中不自由的表征,人们是在网络中寻找现实中所无法实现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压力的有效缓解是降低社会暴力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在网上,人的身份、性别、年龄等角色因素都可以隐藏或更改,现实世界里负有责任和义务的主体在虚拟世界里变成了一堆不确定的符号,这就形成了网络传播中所说的“主体逃逸”现象。人们在匿名下可以传播虚假信息而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可以对他人进行欺骗而不怕被发现;也可以对他人进行谩骂、攻击而不怕遭到报复。在网络中传播虚假、低俗信息的泛滥正是“主体逃逸”的结果。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主体的逃逸成了普遍现象,就会营造出网络的虚华风气和氛围。当有人警醒过来,呼唤心灵净化的时候,一盆脏水就泼在了网络的头上:比如网络游戏让人沉溺,比如信息垃圾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给人们带来的无所适从,比如网络攻击、编辑恶意代码、网络侵权、滥交网友进而实施欺骗行为等问题似乎全是网络惹的祸。

当人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网络上种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其实是人们把社会现实道德的失范转化到虚拟空间的表现。网络犹如一个放大镜将这一社会问题突然放大,才令人们坐立不安起来。也有人提出就算各种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由来已久的,网络也像是一剂催化剂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便把网络骂得一无是处。这些人们也许没有想过网络只是一种技术的应用,真正操纵它的还是人类自己。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能不能把握好这个度。如何使用网络、使用网络做什么自然还在于人。

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我们可以用现实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加强社会规范的控制,加强网络信息泛滥下的信息控制,加强网络管理的法律建设等。当这种管理变得成熟完善时,我们或许会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当我们把网络作为一种宣泄情感、排遣寂寞、暴露自我、逃避现实,寻找慰藉的家园时,是不是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良好的心态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健康呢?

当动漫遇上广告

随着不同媒体的发展,动漫也不断的扩大到各个领域、不同的行业。当动漫遇上广告,新的传播格调浮出水面,给人一种新鲜而又不感到陌生的视觉听觉享受,而动漫广告的发展也从曲径慢慢地走向阳光大道,在平面媒体里如鱼得水,走在电视媒体的时尚前沿,而动漫广告在网络平台的发展更是有百花齐放之争艳,在媒介平台的多样化趋势下,相信动漫广告的前途无量。

动画和漫画作为一种特定的娱乐形式在整个传媒和娱乐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而动漫与广告的结合,也成为了一种大众喜爱的文化传播形式,这种新的形式的广告与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规律和适用情况,其形式之新颖,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两者的结合,不管是对于动漫,还是对于广告来说都是一个互惠互利,一个双赢的舞台。

2004年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上,增加了动漫广告板块。在广告业界来说,这次世界广告大会是一次最高水平的国际广告盛会,它开历届世界广告大会之先河,以“广告中国,未来20年”为主题,为中外广告界营造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的商务沟通平台。而增加的动漫广告更是把一种全新的观念实际操作化了,通过动漫制作公司与广告公司之间的合作、商谈,为动漫广告的前景铺垫好了扎实的技术与物质基础。

大会特为动漫制作公司设立了专门的服务板块的目的在于把新观念转化为新机遇,在接受国际最新广告观念的同时,形成动漫制作公司与广告公司高层次碰撞和洽谈,共同研讨动漫广告的发展趋势。广告业已经对动漫动了心,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媒体中频频看到动漫广告的亮相,可以说,中国动漫广告市场已初步形成,未来10年中国的动漫广告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与传统广告相比动漫广告这种新的形式有着较显著的优势。

一是生动性,因为动漫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现形式,它采用的是一种与现实写真拍照所不一样的艺术形式,其卡通的形象在普通的广告片中独具一格,突出了鲜明的个性,很富有动感和新鲜的元素,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得到准备而明确的广告信息。

二是夸张性,传统广告因技术受限制,无法在特技中采用很多的手段来表达广告信息,而动漫是人工创作的,可以加入充分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表达的信息用一种很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而这也突破了传统广告的记实性的弱点,在表现的深度和力度上,超越了传统广告。

三是吸引力,打开电视看广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观众慢慢对传统广告有视觉疲劳的时候,动漫跳出来了,它冲破了传统广告的重重框架,从视觉到听觉给观众一份新的空气,一份新鲜的感受。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这就是吸引眼球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富有挑战和刺激的开始。

四是时尚性,动漫最初是通过动画片的形式走入大众生活的,经过多媒介的互动与发展,动漫不断的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最新的科技、最时尚的元素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为亮丽的风景。

呼唤“自由市场”的管理者

无疑,网上言论的开放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标志。多数情况下的多数网民发表言论时均能以理智平和的方式。

另一方面,网民身份的隐匿,又会给一定数量素质不高的网民发表非理性甚至与法律精神明显相违的言论提供了可乘之机。

前不久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有关演员刘亦菲的一组负面传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证明传闻纯属子虚乌有。但令人尴尬的是,有关管理部门查实的结果,这些传闻竟然出自某一家网吧。而始作俑者是谁?在一个你来我往频繁的网吧,是什么人制造了这一组恶毒的传闻,答案却不得而知。

让人更为遗憾的是,这些往往经不起推敲的传闻让不少具有相当资质的新闻网站也信也为真,参与“转播”,使得这种不良信息层层放大,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网络言论真的是一个“自由市场”吗?这个也褒也贬的中性词真的是具有无限活力与未来的网络的另一个“负极”吗?不错,网络言论是自由的,但它应该是法律框架下的言论自由。

作为负有很大社会责任的一方,网络的管理者、新闻网站抑或其它性质的网站甚至网吧的运营者,不应该对它的“负极”视而不见,更不能以“司空见惯”为由,对此漠然淡然,听之任之,否则一旦追究责任,就悔之晚矣。

篇6

规划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形式。规划,明明是大好事,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却被西方经济学主流所否定。直到20世纪随着第三世界的强力崛起,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人们接受。但苏联解体前后,计划体制再一次落荒而逃。

主流经济学之所以否定计划体制,原因可能在于信息永远不完全。早在论述“看不见的手”时,斯密就强调了这一点,哈耶克后来作出更明确的重申。他认为,个体在市场上是分散的、多样的、易变的,这就决定没有哪一个头脑或哪一个机构能真正随时了解全部的个体信息,从而也就决定规划的不可行。

但规划不如变化并不足以构成对规划的全盘否定,就像在战场上,尽管情况瞬息万变,但指挥官仍要作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甚至可以说,正因为信息永远不完全,才需要规划。许小年先生说企业家多成于试错,试错正是规划在先,不可能无厘头乱来。

市场为规划选主

规划不如变化的信息有限论,不足以置规划于死地,充其量只是打倒规划的一个必要条件。真正对计划体制构成冲击的问题是谁来规划?显而易见,所谓规划,必须有一个主脑来作规划。如果人人都去作规划,就无所谓规划了。

谁做主脑?有人会想到,由最有智慧的人作,可谁最有智慧?别人怎么知道他最有智慧?此路不太可行。还有人会说,由最有信息的人来做主,可谁最了解全局?别人怎么知道他最了解全局?所以,不管人选是谁,都会存在类似疑问。

“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问题在于,哪里去找伯乐?如果有两个人声称自己是伯乐,而相中的千里马又不同,那么,哪匹马是千里马的问题,就演化为谁是真伯乐?

市场恰能分辨真假“伯乐”。比如,张三声称自己是伯乐,李四也声称自己是伯乐,但张三辨认千里马的成功率高达九成,而李四仅有二成。人们自然会认为张三是真伯乐。这就是市场的选择,不迷信人为权威,通过试错作出选择。

可见,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不规划与规划的统一。说不规划,是市场并不预先安排某个人,没有先验人选;说规划,是市场一旦发现某一个人,就依赖这个人,由他规划去。市场是一种选人机制,核心在人。以看不看得见论,这个人是“看得见”的,但发现这个人的过程又可以说是“看不见”。

科斯的明白与不明白

西方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却把市场付托于看不见的手,很不应当。但一代接一代的西方学人并非毫无洞见,事实上,市场机制是规划与不规划的统一,已由一位西方学人发现,他就是被誉为“新制度经济学开山鼻祖”、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罗纳德·科斯。如果说哈耶克对规划的否证作出过有力贡献,那科斯就在真正发现市场上作出了有力贡献。

且回到科斯从熟悉中看到陌生的原始问题:在古典经济学中,价格机制是一个完美的自动装置,能够在市场上无摩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为什么现实世界中还存在企业这样一些不属于市场个体的经济组织呢?正好比问:既然电脑里面的一切东西市场上都有,为什么还会出现原装机呢?

科斯的回答是因为交易有费用。举例讲,装配电脑,如果分部件来购买,就会出现在这里买硬盘,讨一番价,在那里买主板,还一番价,尽管DIY,价格可能也实惠,但讨价还价的成本和其他时间和精力等成本计算之后,还不如一次性购买原装机,于是市场上就有了电脑原装企业,它能够依靠节省顾客的交易费用而赢得部分利润。

交易费用的确是正确答案,但交易费用的计算则来自于规划的主脑。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正是通过他的计算——实质就是规划——而实现的,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看不见的手,它是完全“看得见”的,没有主脑们的算计,就不会有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说到底,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企业家”实现的,并没有另外的什么超脱于人的价格机制。张维迎先生提出“市场=价格+企业家”,重复了科斯的错误,没有看清市场是一种选人机制。

在论市场机制时,哈耶克提出“资源配置是由非人格的过程完成的”,并经常把市场比做“有机体”——这是一大批西方学者共同的譬喻。殊不知,市场之所以看起来像有机体,原因在于市场乃人的集合,通过反馈或试错——具体表现为优胜劣汰——形成人的联网计算。正是通过联网计算,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总体上要优于单独某个人甚至某个政府的规划。市场与规划本质是一回事,只是市场的计算能力更强大而已。从这一点来讲,市场有点像一架超级计算机。

总量管制与交易机制

市场的本质在选人计算,哪还有政府能够配置而市场不能够配置资源的领域呢?凡需要人来配置资源的地方,都是市场能够配置资源的领域,因为市场机制原本不过是选人机制。如果的确存在不需要考虑效率的领域,则市场可以退避三舍,要不然,市场都应该当仁不让。

这正是“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的荒谬,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最优机制,在住房问题上,为什么就只能为一部分富人配置资源而要留出非市场解决的余额呢?更要命的逻辑还在于,政府建设保障房不也是配置资源吗?不也得由人来配置吗?而市场不就是找到能有效配置资源的人吗?从计算的角度讲,市场与政府并没有绝对界线,只是市场的选人的范围更大,因而计算总体上应该比政府更高效。

但这同时也划出了市场的边界,因为不管是谁计算都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极其有限——因为“我”的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唯有在限定系统内,“我”才可能作出科学的算计,资源才可能得到优化的配置。如果系统无限开放,仅信息不对称就足以让人的计算失灵,通常所说的投机盛行或其他市场失灵甚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追根究底,实质上都是系统过度开放导致“我”的计算失效的结果。事实上,系统无限开放,也选不出真正会作规划的主子——“我”。

真正的市场机制模型在环境权益交易上得到集中而鲜明的彰显,并用专有名词作了表达,即“总量管制与交易机制”。1968年,加拿大经济学家约翰·戴尔斯首先提出“排污权交易”的概念。1986年,美国环保局颁布有关排污许可的贸易政策,并在一些地区开始实施。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通过,总量管制与交易机制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排污权市场正式启动。实践证明,总量管制与交易机制的做法是成功的。

排污权市场是个标准、正宗和地道的市场模式,“总量管制”就是价值认定,就是规划在先。“管制”之所以在“交易”之先,即因为唯有在限定系统内,“我”才可能作出科学的算计,资源才可能得到优化的配置。包括公地悲剧在内,既有经济学所谈论的种种市场失灵,实际上都不是市场失灵,而是因为根本就不符合自由市场的模式,“交易机制”缺乏总量规划,缺乏价值认定。拿公地悲剧来说,牧民为自我利益计则多养羊,这正是市场机制的根本动力,何错之有?错在缺乏总量规划和价值认定,不构成自由市场,而只是无序竞争。

产权清晰与规划和

约束一体两面

篇7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极力鼓吹市场万能理论,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主要有伦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产权经济学派等流派。其中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哈耶克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弗里德曼则是影响最大的学派,它们构成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主流话语体系。

新自由主义学派内部流派纷呈,但是基本思想却大致相同。他们认为个人自由主义是自由市场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经济自由的基本出发点。与之相关,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私有制是个人自由的保障,给了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新自由主义不只是一种经济理论,在拉美、俄罗斯以及亚洲等诸多国家已经付诸实践,由此引发的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进而成为发达国家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自由主义主导着近30年来世界历史的发展。②

新自由主义的原教旨市场经济理论

新自由主义核心经济思想就是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实现竞争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化。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新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基本研究方法。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任何行为都是由具体的个人做出的,在面对外部世界繁杂的信息知识作出选择时,只有个人是实在的个体,所谓的“社会集体”这些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经济活动应当从个体行为开始分析。从个人入手,新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只有一个人能够自由地选择实现目的的手段,才能保证社会的发明和创造。因此,个人应当掌握自己的命运,国家和他人应当少去干预。在诸多自由当中,经济自由最为重要,是一切自由的前提。弗里德曼认为:“由于经济安排对权利的集中和分散权力所具有的印象,作为获得政治自由的一个手段,经济安排是很重要的。”③而经济自由只有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才能够得以实现。

原教旨的市场竞争在新自由主义看来具有诸多益处。哈耶克甚至认为市场是“使我们的活动得以相互调节适应而用不着(政府)当局的强制的和专断的干涉的唯一方法。”④他进一步论述到,市场可以将分散于社会的资源加以利用,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有益的比较,扮演了一种发现过程的角色。弗里德曼极力主张建立完全的无需政府指导且只有市场机制指挥和协调着千百万人活动的“听任自由选择”的市场经济。他说:“没有中央计划的自由市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有效途径。”⑤

从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来看,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几乎可以适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主张经济社会一切领域都应实现市场化,遵循市场规律。弗里德曼就曾主张学校教育的市场化。新自由主义者还认为政府官员也可适用经济人的假设,他们也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新自由主义的最小政府理论

在将市场神话的同时,新自由主义也极力鼓吹“最小政府原则”。政府的角色定位在自由主义看来与个人权利息息相关。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个人权利的守护者,在这一点上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传统。

新自由主义者的“最小政府原则”是针对凯恩斯的“大政府”主张提出的。他们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只能是裁判、征税人和守夜人,其职能和作用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情况下进行有限干预。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如果不是直接服务于资本本身的利益,就会被经济自由主义者视为这一体制顺利运行的主要障碍。弗里德曼说:“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市场所做的是大大减少必须通过政治手段来决定的问题范围,从而缩小政府直接参与竞赛的程度。”⑥政府只应从事如下两类事情:一类是市场本身不能从事的事情(如制定和强制执行竞赛规则);一类是市场本身难以完成的事情(如制止垄断等)。哈耶克也说:“从事各种行业的机会应当在平等的条件下向一切的人开放,任何个人或集团企图通过公开或隐蔽的力量对此加以限制,均为法律所不许可。”⑦

弗莱堡学派也认为,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既不能像计划经济中那样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也不能像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那样,运用经济政策干预经济,而只是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就像在足球比赛中那样,政府仅仅作为裁判员维护比赛秩序,绝不是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

在供给学派看来,不管何种形式的政府支出都会或多或少地阻碍生产,高福利则会增加削弱储蓄的积极性,失业保险也会削弱人们找工作的积极性,滋长穷人的依赖心理和偷懒思想,这一切不但不会削减反而会增加贫困。政府管得越多成本也会越高,这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提高产品成本。企业为了遵守政府制定的各项法律,也要削减研究开支和生产性投资,这也挫伤了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生产增长的停滞。

篇8

美国劳动市场一向高度自由化,雇主可以随意裁员,这是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模式特点之一。近20年来由于企业应用新技术,实行精益化(Lean)管理,随意裁员愈益成为平常事,即使是企业在盈利的情况下也减员。

企业为了应对市场萎缩,裁员已成为惟一的方式。近30年来,汽车公司员工人数一直在下降。有的产业由于处在消亡之中,裁员是必要的,譬如当前的报业。但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进行裁员的大部分企业并未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金融、零售、技术等公司,它们的问题仅仅是市场需求暂时下降,它们的困难不过是担心利润下降得太多。

企业裁员的理由都是错误的

其错有四:一是可以提高股价。根据一份对1990~1998年间进行裁员的美国1445家企业的研究报告,它们裁员后在股市都出现了负面效应,裁员愈多,负面效应愈大。二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份对美国14万家制造厂商在1977~1987年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研究报告反映,劳动生产率提高最多的都是增加员工的企业。在零售业,裁员可以降低人均成本,但人均销售额也下降了。三是可以提高利润。一份对122家公司的研究报告发现,企业精简后随之出现盈利下降,这种负面效应在研发密集型产业和销售额正在增长中的公司尤为明显。另一份对标准-普尔500家工业公司的研究报告反映,精简的企业盈利水平低于不精简的。再有一份美国管理协会(AMA)关于企业精简效应自我评估的调查报告反映,有一半左右的企业认为提高了利润,只有1/3认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四是可以降低成本。实际上公司宣布裁员后,随即出现最优秀的员工要跳槽,想留也留不住,因为他们有技能,最容易找到工作。AMA的一份调查报告反映,约1/3有技能的被解聘员工找到了新工作,但是公司却失去了骨干和经验,再招工都是新手,不利于降低成本。

两种恶性循环对企业的严重威胁

学者们普遍认为,美国企业高管低估了为裁员所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有的是直接的,如支付解雇费和职业介绍费。但危害最大则是间接性的,留下的员工人人自危,对主管产生离心倾向,工作积极性下降、怠工。

篇9

(2)市场经济克服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开始逐渐出现了对新形势的不适应。自由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以来市场的充分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一切在垄断行业出现以后都变得不再可能。垄断行业以其独特的优势(资源或者政策),可以无视任何市场规律,随意定价,破坏竞争,打击竞争者。这对于自由市场经济是无法制约的。现代市场经济通过政府调控和法律约束有效地改善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3)市场经济中加入了“计划经济”的优势功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个矛盾体。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构建正是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干预因素,在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潜能,纠正市场盲目最求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不合理分配为题。因此,市场经济中加入了计划经济的优势功能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2.经济法的基本地位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超级大国的概念被进一步的弱化,一超多强的发展模式不断清晰。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带动整个亚太地球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多极化越来越明显。新的经济形势赋予了经济法新的地位。本文对经济法地位的论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法的对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在市场行为中,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要逐渐弱化,要充分保障市场环境的自由。在这种形式下,经济法的作用必须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并且在经济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行为调控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出现的新问题,经济法要及时针对问题作出相应的修改。

(2)经济规律、宏观调控、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约束要三管齐下。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市场经济的约束和管理要充分依靠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经济法的多重管理。特别是经济法,虽然成型时间较晚,却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完善经济法与经济规律和宏观调控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在经济活动的管控能力,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

(3)充分发挥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作用。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有助于经济法在管控经济活动时,不受或者少受其他法律的约束。只有充分认清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事实,才能是经济法在根本上对市场经济活动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因此,必须坚持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的性质,才能时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要清除界定,不能丝毫的模糊。

篇10

一般的农贸市场:遂宁蔬菜批发市场,在开善东路的川中蔬菜批发市场。

农贸自由市场又称农贸市场,或自由市场,是指在城乡设立的可以进行自由买卖农副产品的市场。如今的农贸自由市场是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产物。指用于销售蔬菜、瓜果、水产品、禽蛋、肉类及其制品、粮油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调味品、土特产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1

(二)BOTBOT即为建设、经营、转让。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政府的运作渠道,高校与非官方资本共同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向非官方资本组建的投资机构移交投产后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权等,利用自行筹集资金,投资机构自主进行项目经营、建设。而等到特许经营期满后,公司将获取合理利润,并收回建设项目成本,向高校无偿移交基础设施。同时,BOT具有以下优点:

1)可对社会的闲置资本进行直接利用,增加高校后勤资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后勤资本不足。

2)有助于高校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教学,从市场原则指导后勤管理。

3)由投资者经营管理投资BOT项目,从而使高校节省了与后勤人员相关的医疗、住房、工资等开支。

(三)自由市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自由市场模式是其主要选择,社会企业是生产者,消费者是学校或师生,直接购买后勤服务产品,选择生产者、安排服务。在自由市场模式中,通过向社会企业招标,与中标者签订合同,高校将许多后勤服务产品择优发包,并由中标者提供后勤服务产品。该模式引进、借助优秀社会力量,为高校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同时,自由市场模式对制度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市场成熟度、健全的法律制度,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自由竞争,确保市场的高效性、有效性。

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探索、发展中,其多元化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考虑。

)改革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支持度、高校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等。由于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到物价、认识、税务、劳动等多方面问题,相关法律的规定将直接影响高校后勤服务选择的自由度。

2)高校自身因素,主要包括高校的重视度、后勤人员素质、学校规模、学校师生购买力等。其中,高校决策者对后勤管理越重视,高校便会采用BOT、自由市场等相对开放的管理模式。同时,后勤人员的能力、素质决定着后勤管理改革的质量,高素质后勤管理人员可根据高校、师生需求,根据市场因素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改革进程。此外,高校月密集、规模越大,市场规模效益越好,引进更多企业。

篇12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我亲身经历了过去30年的改革,对中国必须应对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后期阶段――我们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讨论,与那些具备成熟市场体制的国家大不相同。

即使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里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我们的辩论仍围绕着以下问题:这样的成功是政府控制的结果,还是自由市场的作用?对这个关键性问题的回答,将决定中国的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尚未完成的自由市场改革,还是就此结束历时30年的转型?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社会摩擦是源自于市场改革本身,还是改革进程中的瓶颈和倒退所致?中国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究竟是一种已实现目的的转型安排,还是一种应进一步深化的创新?

在解决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民主政府由于受到选民偏好和党派斗争的束缚,可能会牺牲效率、或是做出过度反应。现代民主体制和市场机制并不总是理想的搭档。然而,世上没有乌托邦,也不存在完美的体制。这些体制能否自我维系、并为社会所接受,关键在于它们能否避免犯重大错误、具备纠错机制,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历史上,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曾寻找过现代市场体制的替代模式。主要的两项试验是苏联时代的“列宁-斯大林模式”和“东亚模式”,前者是时代中国计划经济的基础,而后者则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为代表,这种模式在日本和一些东亚国家创造了经济奇迹。

上世纪30年代,当西方经济体陷入“大萧条”之际,列宁-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经济迅速增长,在经济学家中间引发了热议。三、四十年后,日本模式引起了另一场热烈的辩论。然而,历史已经宣判了这两种模式的失败。前者是一种僵化的模式,以牺牲个人权利为代价,竭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后者则导致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

现代民主和市场体制需要进一步改善,但它们仍然是可行的,而且人类迄今尚未找到更好的选择。

那么,这带给中国什么教训呢?中国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末启动改革开放的进程,随后放弃了计划经济,转而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这使中国经济得以避免崩溃并迅速增长。在转型的初期阶段,由于市场尚不发达,政府有必要发挥主导作用,因此产生了与东亚或日本模式类似的政府主导型体制。如今,这种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应该摆脱特殊利益团体的掣肘,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市场改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