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04:1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教育见习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当老师难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无小事,处处是育人。”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我们太过于幼嫩和年轻,一直以来总认为我们的肩膀太过于柔弱和纤细而无法承担如此重大的教育重任。我们习惯了逃避,但是学长学姐的实习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蜕变,什么叫做承担。同时他们的艰苦奋斗更告诉我们,当老师并非件容易事,它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的门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意识到一手漂亮的好字是那么的重要。大气的黑板字板书,有力的钢笔字评语,确实是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门面。中国人历来喜欢从一个人的门面中去他的专业素养和老练程度。但这看似肤浅的判定中,多少也带了几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理。中学生也不例外,对于字体漂亮的老师似乎那种崇敬之情有溢于言表,但是对于字体稚嫩的老师似乎有意刁难。所以,门面是教学生涯的第一步。但是这看似很简单的要求,对于我们这些习惯用打印稿代替手写稿的80后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次实习之后再次燃烧起了我要好好练字的决心。
2.老师的架子。我认为老师应该对学生亲切,但是不应该同学生过分的亲近,甚至是无原则的亲近,所以个人主张老师还是应该有点老师的架子。通过对比就会发现,中学生们看到他们自己的老师的时候就会变得安静;看到我们的学长和学姐这些实习生的时候变得很活泼,甚至是有点放肆的。活泼是好事,但是一群人在课堂上的活泼就会变得难以控制。也许,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微妙的距离感,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之情,“畏”会使学生耐心地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敬”会使学生带着一种尊敬地心情同老师交流。或许,随着学生年岁的增长,他们越发得懂事时,我们可以减弱这种“畏”的威严,但至少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老师的架子,这种当老师的范儿,还是应该摆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镇得住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学生的负责。
3.老师的伪装。一个好的老师要善于伪装。他最好的伪装品就是他的微笑。上课铃声响起之后,先微笑,用微笑给自已鼓励,同时也是伪装自已的紧张。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再微笑,是对自己这堂课一个完美的总结,同时也是自已疲惫的掩饰。学生问问题的时候先微笑,用笑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组织回答的语言。学生问完问题之后,再微笑,用笑的时间来思考和评价这个学生。对于学生来说,看到老师的微笑是一种心灵距离上的拉近。如此,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当老师难啊,除了掌握最为基础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之外,还应该懂得如何去调动这些知识,如何去装饰自己的门面,如何去拿捏和学生的关系,如何在心理战上留下自己悄无声息的功绩。
二、当一名好老师难上加难
当一名合格的老师已经要求众多了,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对人心灵和思想的要求就更高了。
1、要有爱。这一点看上去很虚,但是却是一切其它要求的基础。在见习中,会很明显的发现,爱教师这行业的学姐,总是会发现让她引以为傲的,或是开怀大笑的学生,她们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下课,都是笑眯眯的。所以她们在课堂之上就会格外地大方、幽默、有自己的风格。这似乎就构成了她们体内最适合教师这一岗位的特质。但是某些对教师岗位的就业和工资存在质疑的学姐,她们就会很容易显得疲劳,她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孺子不可教”之类的学生,她们的课堂就会显得相对的拖拉和无趣。对于学生也是同样的,对学生有爱的学姐,总是能轻易喊出学生的名字,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鼓励他,作为一个良性的循环,他们的学生缘就特别的好,课堂上就越容易得到学生的配合。而有些“记忆力”比较差的学姐,就相对没那么好的学生缘,她们上课的提问总是在学生一句句“不知道”中消逝。
2.要育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在建立的阶段,需要有人在对他们灌输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孩子的心灵都是很脆弱的。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是,精神方面的忽视以及家庭问题的日益突出。从他们的作文中就会发现他们的纯真世界在受着这些混乱现象的侵蚀,他们没有自己的信仰,他们精神是破碎的。而老师的职责是将他们心灵的伤口填补好,将他们的碎片拼凑完整,并教会他们要懂得用快乐去冲淡悲伤和压力。老师是榜样,总在不经意之间灌输给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及生活的态度。但是真正把“育人”落实到实处的中学老师,不把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老师是少之又少的。
三、当一名不好学校的好老师尤其难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了兴趣学生就乐于接受知识的传授,乐于课下多花一点时间在本科的巩固与练习上,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成绩。今天我谈一谈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兴趣不仅关系到学习质量,而且关系到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此我就把自己在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一些做法写成实践报告提供给大家:
1变换讲课方式
传统讲课方式单一、堂堂是一种腔调,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厌学。如果讲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就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自学辅导,把重点编写成提纲,让学生预先思考,找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教师启发引导;最后再做出结论,这样做激发了学习兴趣。
(2)以典范作品为导言,导言是启发学生积极性,造成渴望学习的一种手段。开头如定调,一堂课如果一开头就索然无味、平平淡淡,那么学行就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以经典作品为导言,能引人入胜。用经典引导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2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增加观察和实践的内容
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观察和实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画画时,我增加了大量的观察实际内容。如在讲到临摹加人的作品时,从不同的角度,供学生观察,在讲到蝗虫、蛾、蝶等实物时,师生亲自动手捉蝗虫,捕蛾、蝶,观察其外形及动态。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亲自动手、动眼、动脑,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兴趣。
选择多种典范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注意观察,按照范画进行练习。課外要求每个学生多云参观美术展览,开扩眼界。这不信充实了学生生活,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建立课外美术小组是发展学生爱好和特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我们分别建立了多个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手脑并用,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的美术技能。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在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的不同,必然会造成教育目的、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只有以我们本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来研究美术教育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到发展我国美术教育的金钥匙。面向本土,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或地方的先进经验,关键是加以取舍。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师的教学应面向当地的实际,只有这们的教学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从事美术教学应立足于现实,适合美术教学的内容很多,可以是理论的,也可以是实践的。理论研究固然很重要,它的有指导学生实践,但对教师而言,面向实践的教学更有生命力。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实际,不是虚拟的实际。从现实出发找到好方法,才可能有独具特色的教学。使美术教师的教学具有更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保证此次学习教育检查活动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真正取得实效,我们首先成立以局长刘作强同志为组长,分管局长和公证处主任为副组长,其它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全面督查。根据烟台市局通知要求,结合蓬莱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重点检查范围、突出解决的问题、方法步骤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印制了配档表,将活动内容和要求进一步细化,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公证主任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为保证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学习教育,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为使每一位公证员都能了解开展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强化了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公证人员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学习了烟台市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公证系统开展严格公证程序规范执业行为整顿公证法律服务市场集中学习教育检查活动的通知》,使每一位公证员都明确了这次学习教育检查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同时,组织公证员认真学习《公证程序规则》、司法部《开奖公证细则(试行)》等业务文件,学习中,还结合市局下发的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司法部关于“西安体彩假票案”等涉及公证严重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重点学习领会司法部和省厅通知,使公证员认识到严格公证程序、规范执业行为、整顿公证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引导公证员树立质量是公证生命线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局确定的重点检查范围和突出解决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组织公证处对2003年至2004年的出证公证卷宗共1320件进行了认真自查自纠,其中经济类581件卷,包括经济合同、抵押登记、保全证据、企业章程土地使用权拍卖现场公证等。民间类476件卷,包括委托书、赠与书、声明书、遗产分割协议等。涉外类368件卷,包括亲属关系、未受刑事处分、出生和学历等。自查过程中,每一位公证员都对自己所办理的公证书分类进行了检查,写出了自查报告和办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全面自查,没有发现错、假证和投诉、上访现象,履约率达到98%以上。
三、强化建章立制,规范公证内部管理版权所有
一、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保证此次学习教育检查活动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真正取得实效,我们首先成立以局长刘作强同志为组长,分管局长和公证处主任为副组长,其它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全面督查。根据烟台市局通知要求,结合蓬莱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重点检查范围、突出解决的问题、方法步骤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印制了配档表,将活动内容和要求进一步细化,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公证主任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为保证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学习教育,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为使每一位公证员都能了解开展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强化了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公证人员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学习了烟台市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公证系统开展严格公证程序 规范执业行为 整顿公证法律服务市场集中学习教育检查活动的通知》,使每一位公证员都明确了这次学习教育检查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同时,组织公证员认真学习《公证程序规则》、司法部《开奖公证细则(试行)》等业务文件,学习中,还结合市局下发的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司法部关于“西安体彩假票案”等涉及公证严重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重点学习领会司法部和省厅通知,使公证员认识到严格公证程序、规范执业行为、整顿公证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引导公证员树立质量是公证生命线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局确定的重点检查范围和突出解决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组织公证处对2003年至2004年的出证公证卷宗共1320件进行了认真自查自纠,其中经济类581件卷,包括经济合同、抵押登记、保全证据、企业章程土地使用权拍卖现场公证等。民间类476件卷,包括委托书、赠与书、声明书、遗产分割协议等。涉外类368件卷,包括亲属关系、未受刑事处分、出生和学历等。自查过程中,每一位公证员都对自己所办理的公证书分类进行了检查,写出了自查报告和办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全面自查,没有发现错、假证和投诉、上访现象,履约率达到98%以上。
三、强化建章立制,规范公证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20-001
一、中国对日软件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软件外包起步于上世纪末,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经过十几年间的发展,诸多大企业已于2000年前后进入中国,并开始摸索如何扩大规模,将外包效果最大化。根据NRI(野村总研)的统计,中国对日软件外包的出口总量占日本发包总量的70%左右,未来几年仍将继续扩大。
软件外包业属于服务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初级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日语文书的读写能力,大致需要达到N3水平,而对于中高级人才来说,无论是读写能力,还是听说能力,至少需要达到N2水平,同时也需要了解更多的日企文化。至于软件外包过程中为中日双方架起沟通桥梁的工程师,必须能自如地使用日语,同时还需要熟知日本企业和日本社会文化。
苏州作为国务院批复的20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其服务外包业起步早,发展势头迅猛。我院作为全国首个以服务外包命名的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为苏州乃至全国培养优秀的软件服务外包初级人才。
二、高职软件专业学生日语学习现状
1.入门简单,学生爱学
日语入门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应对五十音图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学生都对日语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且根据目前的就业和招聘情况,学生也都发现“软件+日语”专业的学生在招聘市场上很抢手,所以大家都干劲十足,希望把日语学好。
2.学习能力差,学得好的少
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等都相对较差,所以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少有学生能持之以恒坚持下来。
鉴于以上情况,对于软件外包的日语教学,应该从教学目标的设立到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定,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等,都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极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日语教学模式。
三、软件外包初级人才培养中的日语教学
1.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要精简,不求填鸭式的面面俱到
我校高职日语教学历时两年4学期,基础+听说的周课时采用10+10+8+8的模式,旨在让学生掌握相当于日语能力考试N3级别的基础语法和日文文档常用句型,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但四学期总课时量不到580,很明显课时量的不足与教学目标存在明显冲突。所以建议老师要合理用好教材,不要片面地追求教学内容多而全,而要选取精华部分,挑重点讲。在举例时多举一些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尽量让学生对日语学习保持新鲜劲。此外,还应考虑有针对性地自编软件日语教材或者选取一些培训机构所使用的比较成熟的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培训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在有限的课时里提高教学效率。
2.适度增加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口语及听力能力
高职日语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由学生自主研究、探索各知识点的规律。入门单元的语音教学我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通过讲解、模仿、练习等多种形式反复交替进行;对于基础句型等语法知识的讲解,我通过举一反三先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会话表演,来培养学生开口表达的能力;此外,作为课堂气氛的调节,我还适时播放音频、视频来引导学生提高听的能力。
2.1关于背书。在新学期初,我就给班上的同学来了个下马威,告诉他们每篇课文都有背诵内容。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背书上的例句,实在不行的只要熟练读出来就可,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背我提供的小短文,以此来增加语感和扩充词汇量。
2.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经常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理论。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超纲题”。比如给他们十分钟时间学一首日文歌的部分,然后请同学表演,或者给他们观看一小段视频,然后即兴复述等,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这些视频或歌曲都是我们教研组老师精挑细选出来的,只要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他们发现原来他们所学到的内容已经能应付很多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
3.语言要与文化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日语是典型的暧昧语,所以日本人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常常只说一半,点到为止,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不懂得日本人的言外之意,就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得罪人。日本人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非常注重礼貌,绝对不会说出拒绝或不满的话,也不会流露出不满的表情。此外日本人“以和为贵”,“内外有别”的思想也经常在语言上有所体现,但很多学生都无法意识到。所以作为课堂枯燥的语法学习的一种调剂,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讲讲语言背后的文化,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避免这类的尴尬发生。总之,在基础日语教学中除了重视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该注重把日本文化融入教学当中。通过异国文化的学习,使他们不仅仅只会说日语,还懂得一些异国文化,进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在软件外包日语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软件外包行业在苏州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在以蓬勃的态势发展,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我们应拓宽思路,勇于创新,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既掌握软件知识,又懂日语的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见习生”顾名思义是观察、学习的学生.主要是因为该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原 因,无法正常进行体育课的练习 ,故在体育课 中进行见习。长期以来,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的安排无 非就两种情况:根据学生 的要求允许其回班里自习:让学生坐在一旁不闻不问。这两种安排事实上根本无法达到见习的目的。该部分见习的学生由于远离教师教学地方,无法完整,准确地了解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失去了见习的意义。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见习生的安排做了大量的尝试,让见习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收到了很好效果。
1 加强对见习生的思想教育
根据笔者观察了解,相当一部分要求见习的学生,他们的问题不是出在身体上,而是出在思想上,虽然有的学生确实存在程度小的摔伤,摔破或感 冒等情况,但基本可以正常的进行较为轻松适当的练习。由于学生思想上出现了顾虑,于是就向教师提 出要求见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 在仔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打消他们 的思想顾虑,回到练习的学生队伍当中去。另外,对少数患有慢性内科疾病或患有先天疾病的学生,教师要在看到他们的医院证明后,进行妥善安排。应该指出的是,对要求见习的学生进行认真的检查与询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教师掌握第一手情况.并根据这些 情况对要求见习的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工作要在准备部分之前完成。
2 合理安排.积极参与
教师在课前对见习生所做的检查与询问是教师处理与安排见习生的依据。一般可将他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情况较严重的,如:上下肢出现严重的肌肉拉伤、扭伤、以及外科手术 刚刚痊愈或患有先天疾病等等。这些情况其需要静坐静养,教师应在课前对他们进行妥善安排。另一类是情况较轻的,如:女生的月经期,阑尾炎的保守治疗,以及身体的擦伤等等,这些见习生,虽然参与正常练习有一定的不便,但是他们四肢都可以正常的活动,轻微运动还是可以的,所以这类见习生要合理安排。
2.1充当教师的助手
在每堂体育课当中,虽然要强调精讲多练,但是需要教师本人去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例如:记录成绩、讲解示范、摆放器材、纠正错误等等。如果把一些简单的事实安排给见习生去做,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教师的时间。例如:田径教学中测量成绩、记录成绩、起点发令;球赛的记录;足球比赛中的巡边员;健美操教学中的换放音乐等等。见习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掌握体育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2充当学生的帮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学练之外.还有许多其它事情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如:体操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铅球练学 中的拾球以及跳远练习中的增加腾空高度的辅助练习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数量学生去做这些工作,必然会影响他们当堂课的练习次数与练习时间,而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见习生来做.
3 要求见习生写好见习报告
课中要求见习生认真观察,学习,并做好笔记,以便课后写好见习报告。见习报告内容应有:上课的时间、地点、见习的原因、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目的等等,最后还应该谈谈感想、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对学生加深了印象,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见习报告中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质量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
4 认真记录.及时辅导
一般情况下.除了较为严重的伤病需要长期恢复之外,其它的见习生一般下次课都有可能正常练习了。教师要在课后小结中.详细记录当堂见习生的人数原因以及预计下次课的恢复情况等。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在课余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他们能及时赶上教学进度,准确掌握教学内容.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在每项教学内容测试时,该班的达标率才不会受影响。
5 结语
如何合理地安排体育课中的见习生,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对见习生,既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又要有针对性。一切要从见习生的实际出发,要从有利于见习生的健康发展的方向合理安排他们.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U].体育科学,2O04(3).
[2]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或者带着一定的问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分析的活动。它不同于教育实习,但两者都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方式,对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见习可分为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集中见习主要是指师范生在进入中学教育实习之前,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的各种活动。分散见习则是指师范生在学习教育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观摩,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各种活动。而教学见习是分散见习的一个下位概念,主要指观摩课堂教学的活动。教育见习主要以课堂教学观摩为主。
二、现阶段综合性大学学科教育师范生教学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见习的涵义认识不够
教育实践课是高校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部分。教育实习已经在师范生的教育课程体系中确定了较重要的地位,综合性大学也把教育实习纳入到了师范生的必修课程之中,与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育实习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教育见习作为教育实习的平行概念,并未受到与教育实习同等的重视,甚至常常被视为教育实习的一个部分或环节。教学见习本身是分散教育见习的下位概念,更是很少被提及,有的教师忽略教学见习内容,大多带学生到中学观摩教学或者只是给学生放映教学录像,没有与师范生原有的教育、教学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总结与评价,不利于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导致师范生在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见习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教学见习前,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教育都分散在各师范专业中,其教学见习可有可无,学科教学论授课教师也没有认识其重要性,观摩教学时,往往是学生写一分听课记录或者一份见习报告即可。至于见习报告写什么内容和主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学生对教学见习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理论的具体指导。
(三)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我国当前的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经批判、改革,但仍占据教学的中心地位,改动甚小。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综合性大学学科教育师范生虽在学校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原理和专业知识,但其中的大部分与教学实践脱节,造成了学生认知领域和情感层面的残缺不全。每到实际应用时,所学教育理论不能一一对应,在实际操作中不知所措。缺少了教学见习环节会对师范生实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发展形成障碍,由此产生不可低估的损失。
三、综合性大学学科教育师范生教学见习的策略
(一)教学见习的准备策略
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教学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1.指导教师准备工作。首先,教学见习前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使见习生明确教学见习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端正教学见习的态度。其次,指导教师应联系、明确见习学校、主讲教师、授课时间及地点,同主讲教师商讨并确定观摩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再次,指导教师与见习生要对观摩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2.见习学生准备工作。首先,学生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保证教学见习的高效性。其次,学生应明确教学见习的目的和要求,教学见习的具体任务。再次,在教学见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与指导教师针对所观摩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
(二)教学见习课堂观摩策略
新变革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构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转变,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
1.做好教学过程的记录。教学过程记录应详略结合、突出重点、文字精炼。记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的环节、各环节中师生主要活动情况、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精彩创新与失误之处、板书等。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做法或不足之处等都可详细记录,对一些问题的独立思考或见解、建议也可记录下来,以免遗忘。
2.做好教学过程的反思记录。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教学应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教师是以怎样的语言进行教学的,哪些地方表现的特别流畅、清楚、亲切和蔼;教会了学生哪些知识;教学活动有哪些创新之处(听看结合);体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是怎样以多向、宽泛的思维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学生是怎样回答的,教师是怎样纠正(或请学生纠正)的等。
(三)教学见习的总结策略
(一)课程设计模块的构建
我校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于“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坚实的专业基础,能引领中国中学语文教育改革方向的高水平中学语文教师”;定位于“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中文教学实践能力与拓展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定位于“培养新型中学语文教育人才和教育专家”。围绕以上3点定位,设置课程,其三大模块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为:“通识教育课程(26℅)”、“专业教育课程(54℅)”“教师教育课程(20℅)”,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包含“文学类方向课”、“语言类方向课”和“师范类专业方向课”。第一学年以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二学年学习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学年以实践性较强教师教育课程为主,同时修读学科专业选修课;第四学年开展教育实践课程,包含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职业信仰与养成教育”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学习。上述分析可见,该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又注重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
(二)实践性教学的加强
“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掌握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就需要有教育的技能与技巧。这种技能与技巧要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习应用才能获得。”[2]我校中文学科课程设计顺应这种先进教师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性教学,突破传统师范生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加强体现在实践性课程大幅度增加、学时加长以及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1、实践性课程包含:(1)公共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数理统计;(2)教育类课程,如: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教学思想解读、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媒介素养概论和职业信念与养成等;(3)学科专业类课程: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材研究,以及与中学教学联系密切的中文学科师范类10门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均基于对中学语文课程进行调研,参考中学语文所选篇目编写,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导读、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专题等。这些课程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还是学科深层次把握上均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意义;(4)第二课堂活动、环节,如书法竞赛、教师教育技能大赛、支教活动等,这对提高师范生教育技能水平,提升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2、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的加长
现代教育理念表明,“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特点,其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职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职业方式也与其他行业不同。”[3]教师职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专门职业训练,师范生是未来中学教师,为加快师范生角色的转变,在职前培养过程中,我们加长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时间。大三见习,大四在中学实习。通过加长见习、实习时间,拓展师范生的实习内容,进而增强其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与个体经验。在实习前见习,形成“实践一反思一成长”的循环模式;再次,为增强师范生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以教育实习为主、见习为辅,开展教育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比重,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增强各种能力。这一环节在免费师范生课程改革中表现尤为明显,也是免费师范生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3、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进步,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技术提高,我校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学上,如“微格教学”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培养中,应用于教育类课程、学科教学法课程及学科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上。该方法也是目前各国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模拟教学、调查报告、小组辩论、演讲、课题设计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考核。这都是注重实践性教学体现。
二、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与传统师范生课程设计比较
我校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注重学生宽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教师教育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传统师范生培养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一)二者均注重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
“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创新时代,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因此对教师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4]教师专业化包含“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5]中文学科,无论是传统师范生还是免费师范生培养都应必须牢固掌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传统师范生专业学科课程占所有课程学分的64%,免费师范生则占54%。这是我们课程设计的基础——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免费师范生课程设计既传承传统师范生课程的优良积淀,又充分吸收当前学术领域前沿的成果,将传统师范生教材内容中至今仍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保留下来,形成新的体系。
(二)免费师范生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
“教师专业化体现在既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又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需要经过“临床”实习。”[6]为培养21世纪师资,北师大中文学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计更加注重教育技能的培养,教育调查、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大幅度增加。其教师教育课程较传统师范生多60%,有极大提高,这与世界发达国家优秀教师培养水平更加接近。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其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更灵活多样,在这方面传统师范生的培养显得更单一些;注重免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有关教师教育技能比赛、支教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开设,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了师范生一毕业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师岗位的相关工作能力。这也是较传统师范生培养不同之处,也是注重教师教育技能培养的体现。
(三)免费师范生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以“能力、素质培养”为宗旨,建立了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包含:一是独立的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教育调查、见习、实习;二是贯穿理论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学科技能、教育技能;三是“第二课堂”社会的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体现了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锻炼免费师范生的岗位技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免费教育师范生课程体系优于传统师范生之处有三:1、加强教育类课程,重视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教育课程数量多,而且细、精、透;2、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3、授课、考核、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教育技能的培养;4、课程设计体现教师教师职业专业化。
三、我国高等师范与各国高等师范课程体系比较
为更好了解发达国家师范课程体系,笔者按照师范生课程结构列表如下,数据来源我国研究成果及法国本科培养教学手册[7][8][9][10]:
上述可见,我国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较传统师范生接近发达国家师资培养水平,特点是:
第一,教师的学科专业培养和教师的职业训练并重;
第二,加强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以及教育实习、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高;
第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教育实习,尤其是法国,实习时间长。
各国教师的职前培养方案把教师培养专业化,符合教师是专业性职业特点,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四、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基于对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近4年动态追踪实践研究,以及对其课程设计体系进行多方位比较分析,笔者对我国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提出如下思考:
第一、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免费师范生培养重点、难点,也是课程改革重点部分,因而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科专业老师如果教师教育水平一般,又怎样培养高水平免费师范生?
1国内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有以下两大类:(1)教育见习内容的研究。使见习生关注专家教师的学生管理策略、如何听课评课、借鉴优秀教师经验等。如:Watkins提出了三个策略解决新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Beckett提出培养教师胜任力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2)探讨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与实习见习生的关系问题。如:Parkay和Standford认为,建立良好的指导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成效和效果。我国有关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见习的模式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赵欣如、杜春光等(2012)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教育见习的新模式。(2)关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研究。如:葛慧(2013)指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教育见习已经成为师范生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师范专业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见习的研究,还要重视教育见习的组织与安排,更要重视教育见习各方面的改革。(3)关于教育见习与教师专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如:周波(2013)以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五所中学“伙伴合作”项目为例,探讨现有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见习评价中引进发展性评价理念和原则,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见习当面的问题已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制度与实践模式创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总结以下几点:(1)关于教与实践的系统个案研究缺乏,与某地区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的实证研究较少。(2)偏重于研究普遍现状,对于某一特殊环节的某一特定参与者研究较少,如:师范生个体价值观、实习基地学校与师范生的关系、高校主体在教育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作用、职能等成果仍相当有限。
2U-S合作培养,教育见习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2.1见习目标
(1)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树立职业信念,坚定为教育事业的奋斗。
(2)初步接触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摩参与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环节及组织,了解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熟悉小学教师的职业内容。
(3)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打下基础。
2.2见习模式创新
(1)采取集中统一实践和分组分批结合的形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逐层递进、校内外结合的教育见习模式,多层面、立体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
(2)实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及“校内实践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教育见习管理体制。每个见习基地即市内小学会有一名大学教师挂职校长助理并负责学生的见习带队指导活动,同时,聘请市内小学优秀教师担任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实行通识指导与专业指导、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见习指导模式。
(3)学院每年组织召开教育实习基地学校联席会议,确定各基地学校所接纳的人数,见习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
2.3教育见习实施内容及步骤
根据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原则,教育见习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入学至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的见习入门阶段、大学二年级的见习提高阶段、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的见习发展模拟阶段。不同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第一阶段:见习的初级阶段(1)目标:本阶段为见习的第一步,是见习的启蒙阶段。主要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初步进入小学,了解小学的日常管理模式、学校组织运行机制等。(2)内容要求:其一,组织学生观摩并参与小学的活动,如:参与小学的班队活动、观摩小学的教研活动等。其二,邀请优秀教师为大学生做学术报告,使学生树立职业优越感,通过与小学一线教师座谈讨论,了解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如何成长为一代名师等。
第二阶段:教育见习提高阶段(1)目标:本阶段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步骤、如何管理课堂、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发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2)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习学校进行课堂观摩,每位学生都有专门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沟通和指导。要求学生每两周进小学听课观摩一次。在观摩的过程中学生能真实的接触教学实践,明白课堂教学步骤,了解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熟悉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态。同时,也能使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后期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见习升华阶段(1)目标:通过观摩熟练掌握学科教学过程及步骤,内化班主任管理的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备课、讲课、评课,同时,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未来的毕业论文选好题目。(2)内容要求:此阶段的内容:其一,观摩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了解学科教学过程,与校外指导教师座谈讨论,帮助见习生改变角色,学习如何听课评课,怎样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等,通过班主任工作的体验,了解班主任管理的策略和智慧。其二,在观摩听评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试讲模拟,优秀见习生可以在小学进行交流展示。这一方面为见习生提供了学习、经历和体验的机会,另一方面让见习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最后,召开见习生表彰总结会,通过见习实践分享、展板制作使见习生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同时,对优秀见习生进行表彰,号召向其学习。更多的见习生能发现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能认识到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不足,也能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找好合适的选题。
3教育见习的效果及反思
通过U-S合作,校内外实践结合的方式改进教育见习,取得了一些成果。
(1)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通过入学就接触小学,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体会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90%的见习生都感到当初进小学校园,小学生对其敬礼并称老师时,他们都深深感到骄傲。当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分量,老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不难看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学生的认同感很高,并非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无奈选择。
(2)实践技能大幅提高。通过创新教育见习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学生教学技能。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社会各个机构的认可。如:我院学生何志妍、李淑萍及李晓雨在2016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决赛(陕西赛区)获得了一等奖。此外,我院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这也与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安康市各所小学的顶岗实习的学生也获得了各个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招教和特岗教师的命中率也非常好。由此可见,教育见习这个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有多么的重要,如果这个环节没有达到目标,那么很难促使师范生角色的最佳转变,很难完成教育实习实践的种种任务。
(3)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有提高。为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之前,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教学学管理、教学理念等知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么开展教学研究知之甚少。通过教育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80%的同学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主、副科时间分配、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等问题,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小学的教研活动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策略。同时还能针对自己设计的模拟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欣如,杜春光等.创新教育见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8):7.
[2]葛慧.高职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改革问题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08-110.
1国内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有以下两大类:(1)教育见习内容的研究。使见习生关注专家教师的学生管理策略、如何听课评课、借鉴优秀教师经验等。如:Watkins提出了三个策略解决新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Beckett提出培养教师胜任力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2)探讨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与实习见习生的关系问题。如:Parkay和Standford认为,建立良好的指导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成效和效果。我国有关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见习的模式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赵欣如、杜春光等(2012)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教育见习的新模式。(2)关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研究。如:葛慧(2013)指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教育见习已经成为师范生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师范专业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见习的研究,还要重视教育见习的组织与安排,更要重视教育见习各方面的改革。(3)关于教育见习与教师专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如:周波(2013)以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五所中学“伙伴合作”项目为例,探讨现有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见习评价中引进发展性评价理念和原则,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见习当面的问题已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制度与实践模式创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总结以下几点:(1)关于教与实践的系统个案研究缺乏,与某地区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的实证研究较少。(2)偏重于研究普遍现状,对于某一特殊环节的某一特定参与者研究较少,如:师范生个体价值观、实习基地学校与师范生的关系、高校主体在教育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作用、职能等成果仍相当有限。
2U-S合作培养,教育见习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2.1见习目标
(1)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树立职业信念,坚定为教育事业的奋斗。(2)初步接触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摩参与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环节及组织,了解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熟悉小学教师的职业内容。(3)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打下基础。
2.2见习模式创新
(1)采取集中统一实践和分组分批结合的形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逐层递进、校内外结合的教育见习模式,多层面、立体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2)实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及“校内实践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教育见习管理体制。每个见习基地即市内小学会有一名大学教师挂职校长助理并负责学生的见习带队指导活动,同时,聘请市内小学优秀教师担任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实行通识指导与专业指导、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见习指导模式。(3)学院每年组织召开教育实习基地学校联席会议,确定各基地学校所接纳的人数,见习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
2.3教育见习实施内容及步骤
根据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原则,教育见习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入学至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的见习入门阶段、大学二年级的见习提高阶段、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的见习发展模拟阶段。不同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第一阶段:见习的初级阶段(1)目标:本阶段为见习的第一步,是见习的启蒙阶段。主要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初步进入小学,了解小学的日常管理模式、学校组织运行机制等。(2)内容要求:其一,组织学生观摩并参与小学的活动,如:参与小学的班队活动、观摩小学的教研活动等。其二,邀请优秀教师为大学生做学术报告,使学生树立职业优越感,通过与小学一线教师座谈讨论,了解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如何成长为一代名师等。第二阶段:教育见习提高阶段(1)目标:本阶段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步骤、如何管理课堂、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发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2)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习学校进行课堂观摩,每位学生都有专门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沟通和指导。要求学生每两周进小学听课观摩一次。在观摩的过程中学生能真实的接触教学实践,明白课堂教学步骤,了解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熟悉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态。同时,也能使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后期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见习升华阶段(1)目标:通过观摩熟练掌握学科教学过程及步骤,内化班主任管理的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备课、讲课、评课,同时,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未来的毕业论文选好题目。(2)内容要求:此阶段的内容:其一,观摩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了解学科教学过程,与校外指导教师座谈讨论,帮助见习生改变角色,学习如何听课评课,怎样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等,通过班主任工作的体验,了解班主任管理的策略和智慧。其二,在观摩听评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试讲模拟,优秀见习生可以在小学进行交流展示。这一方面为见习生提供了学习、经历和体验的机会,另一方面让见习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最后,召开见习生表彰总结会,通过见习实践分享、展板制作使见习生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同时,对优秀见习生进行表彰,号召向其学习。更多的见习生能发现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能认识到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不足,也能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找好合适的选题。
3教育见习的效果及反思
通过U-S合作,校内外实践结合的方式改进教育见习,取得了一些成果。(1)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通过入学就接触小学,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体会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90%的见习生都感到当初进小学校园,小学生对其敬礼并称老师时,他们都深深感到骄傲。当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分量,老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不难看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学生的认同感很高,并非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无奈选择。(2)实践技能大幅提高。通过创新教育见习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学生教学技能。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社会各个机构的认可。如:我院学生何志妍、李淑萍及李晓雨在2016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决赛(陕西赛区)获得了一等奖。此外,我院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这也与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安康市各所小学的顶岗实习的学生也获得了各个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招教和特岗教师的命中率也非常好。由此可见,教育见习这个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有多么的重要,如果这个环节没有达到目标,那么很难促使师范生角色的最佳转变,很难完成教育实习实践的种种任务。(3)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有提高。为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之前,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教学学管理、教学理念等知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么开展教学研究知之甚少。通过教育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80%的同学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主、副科时间分配、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等问题,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小学的教研活动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策略。同时还能针对自己设计的模拟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欣如,杜春光等.创新教育见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8):7.
[2]葛慧.高职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改革问题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08-110.
“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即在学校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实习生派到农村中小学校顶替当地教师的教学工作岗位,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同时将这些教师置换到高校集中培训研修的实习模式。“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比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时间长一些,大概3个月或一学期。实习生从实习学校直接走上讲台,独自承担至少一门课程的教学。这赋予了实习生锻炼的真正机会,让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积累经验,促进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赋予了实习生实战的机会,相对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人数有限,无法满足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的需求。第二,实习生缺乏有效的指导,上手难度大。实习生通过一周的见习观摩之后便要走上讲台,不仅要独立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这让很多实习生觉得力不从心。第三,实习条件艰苦,实习生心理不适应。顶岗实习的学校一般较为偏远,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较差,一些实习生无法适应,不能全身心投入实习,甚至半途而废,严重影响了教学和实习质量。顶岗实习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也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其局限性,不可能单一存在,必须与其他实习模式同时进行,只能作为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补充。
二、全程教育实习模式
(一)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内涵
全过程教育实习与传统的毕业前“一次性”“终结性”和“突击性”实习模式不同,全程教育实习模式认为“,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他理论课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大教育实习模式。”
(二)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育见习阶段,模拟教学阶段和教育实习阶段。
1.教育见习阶段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了解和实际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师范生尽早接触中学实际、巩固专业思想、学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毕业前集中进行教育实习的基础。”见习可以分两次进行,第2学期到中小学见习观摩,了解中小学教学状态和教学内容、日常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在有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学理论基础之后,在第4学期再次到中小学见习和听课,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录像,学习教学经验,搜集教学和班级管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见习报告。
2.模拟教学阶段
在第一阶段见习的基础之上,第二阶段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地方高校可在第6学期开设一门“中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进行教学技能的分解和综合训练。第一,要求学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认真备课;第二,为学生创造真实课堂教学环境,进行试讲,模拟教学;第三,交互听课,互相评讲,取长补短;第四,个人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拟进行反思实践。这一过程还可以采用教学录音、录像等方式对教学情况进行记录,让学生的教学行为能够被观察、分析和评价。指导老师可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初步具备教育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68-02
[作者简介]黄丽英(1970―),女,壮族,广西凤山人,大专,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中学教师,中教一级。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方中小学输送合格的体育师资。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未经专业实习的见习阶段就到中学课堂上课,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参加全区历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均获得好成绩,这都得益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建设。学院聘请中小学一线优秀体育教师为校外指导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实施“双导师制”指导,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作为河池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亦是校地教学共同体中的一名成员,现就如何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展开初步探讨。
一、课程群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意蕴
(一)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的理论依据
我们借鉴了美国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PDS)和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LC)的理念与理论。[1]199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高校成立了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其实,共同体理论的发展沿革是:实验学校(杜威)教师入门学校(谢佛)师范生临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U-S共同体校地教学共同体。
(二)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的政策依据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高校要主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地方中小学校合作培养师资,并要求从地方中小学校中聘请一线优秀师资作为高师教育的校外指导教师,其人数不少于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的20%,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指导,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师资。[2]
(三)实现共同体理论的本土化
河池学院体育学院分别尝试与河池市教育局、河池学院附中和凤山县中学等单位,本着双方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索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主要由河池学院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法教师和当地体育教研员、中小学校的优秀体育教师等人员组成。
二、课程群建设目标
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实现了“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3]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得以提升,教学智慧得以积淀,利于他们实现由师范生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美丽转身;为地方教育培养合格、优秀体育师资。
三、课程建设的行动解读
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解读课程群建设目标――构建“实践取向”教学模式与理论和实践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四三二一”实训模式和“2・2・4”实践教学模式。
“五四三二一”实训模式是指学生要过“五课”关,即要过备课、讲课、听课、说课和评课关;具备“四知”,即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知识;练好“三笔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有“二会”,即会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和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技”,即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技能。
“2・2・4”实践教学模式,第一个“2”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从进校到毕业这4年里,每10人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安排具有校内和校外两种样态的指导教师,接受“双导师制”指导;第二个“2”是指“基于大学”的“理论之应用”的校内实践教学和“基于学校”的“理论之应用”的校外实践教学。常规性地开展经常性“三习”的中学真实现场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获得即时诊断性指导与反思,利于其教学技能的生成与发展;其中的“4”是指在两种样态指导教师和两种实践教学范式的基础上,按照大学4年划分为相应的四个阶段,即从大一到大四,师范生在两种样态指导教师指导下,“传帮带”地进行分层次、交互的校内和校外两种范式实践教学的四个阶段。
具体做法:第一阶段(大一),在校内指导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三字一话”实训。第二阶段(大二),结合经常性见习,设计主题班会;实行实习班主任制度,把主题班会设计及实习班主任工作总结放到班级博客里的“个人教师技能”成长袋,开始感受程序性实践教学。第三阶段(大三),进行中小学体育教材分析与撰写导学案。以实训小组为单位开展由程序性到实践性的实践教学历练。开展校际师生教学“同课异构”和主题班会“同题异构”活动。第四阶段(大四),经过专业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双导师制”指导,接受和通过专业教育实习验收,进行专业教育实习的总结反思,同时完成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具体行动:行动解读一,练好“三字一话”。行动解读二,要过“五课”关。行动解读三,经常性“三习”(到桂宜高中见习听课、到民族中学见习听课、到宜州市第二小学见习听课)常态化。行动解读四,新课标研修。2012年5月14日到河池学院附中举行“《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讨会”。行动解读五,“体育教学法”实践教学的同课异构。2012年10月27日和29日到河池学院附中举行“同课异构”实训活动。行动解读六,见习阶段基于新课标的同课异构。2013年4月9日和16日到河池学院附中举行“基于《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行动解读七,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耦合。行动解读八,尝试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指导。“体育教学法”课堂实训中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双导师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进行诊断。行动解读九,采用“小先生制”开展技能实训,高年级带低年级,先进带后进,传帮带开展技能实训。
四、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
(一)学生成长
1.学生个体成长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全区历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在河池学院附中举行的新课程研讨活动中,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学生在见习阶段与河池学院附中体育教师同台竞技,上新课标研讨成果汇报课。在“体育教学法”实践教学活动中,2010级学生在见习阶段与河池学院附中体育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真实课堂教学实训。在河池学院附中举行的基于新课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2010级学生在见习阶段与凤山县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真实课堂教学实训。
2.学生集体成长
将技能训练、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校地教学共同体成员一起成功举办体育学院首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师范生在训练与竞赛中集体成长。2007级至2011级师范生圆满完成教育实习。基于《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同课异构”研讨活动,邀请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做报告,使师范生更好更全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广场民族健身操项目、民间吉庆体育项目和民间祭祀体育项目等知识。[5]
(二)教师成长
中小学校外指导教师也获得了专业成长,例如凤山县中学黄丽英老师参与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并发表了数篇论文。其中有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晓兰副院长主持的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河池学院体育学院黄中峰书记主持的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黄丽英老师还与课题组成员韦丽春教授共同撰写并发表了论文。黄丽英老师希望继续推进校地教学共同体建设,探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途径。[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EB/OL].(2011-10-08).
[3]黄白,黄勇樽,邓琴,等.地方院校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的传承与创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