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30 02:32: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业技能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职业技能培训总结

篇1

    针对市拖拉机驾驶持证率不高的问题,我校从降低培训门槛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实际出发,继续采取优惠农民培训的措施,疏通“生源”渠道,通过认真协调,取得了不错的培训工作业绩。截至目前,共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4期,培训人,完成年培训任务%,有效的推动了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的开展,对提高拖拉机驾驶持证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精心组织,完成了54人的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是国家人事部门制定的一项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素质的重要制度。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本年度农机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达到即提高培训质量,又学习方便的目的,我校首先通过积极协调,争取了州、市人事部门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其次在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冬季这个特殊的农闲季节,进行了市XX年度专业课程培训;三是严格了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学和到课制度,从管理层面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四是根据市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实际确定了授课内容;五是于5月下旬聘请老师完成了公共课教学。使全市54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继续教育培训。丰富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为提高XX年农业生产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科技之冬”措施得力,培训任务完成好

    针对去年新机械、新技术和“膜下灌”、残膜治理配套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幅度大,以及有关农机作业质量提高的问题,本届农机行业科技之冬培训,在市农机局的领导下着重抓了培训教学和培训管理两方面的工作。在教学上,一是确定了9项培训内容;二是选派了11名高、中级工程师组成讲师团;三是每个授课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文字备课,部分课程采用了多媒体备课;四是对备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督察。在管理上,一是确定了各个乡镇的培训责任目标,二是根据责任目标进行了“三结合”的培训,即市乡(镇)培训结合、乡镇培训与村组培训结合、市级专业教师讲课与乡镇技术人员讲课相结合;三是建立了农机科技之冬工作规范内容,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共完成农机科普培训0.73万人次。其中:农机操作人员及农机大户培训率100.4%,农民农机科普培训率30%,特别是极大地限度的支持了我市本年度膜下灌项目的大面积推广工作,为全市的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十、存在的问题及思路

篇2

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农广校联系自身的业务工作,对晋宁县“三合村”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现三次跨越的典型案例,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典型案例分析材料,同时对**市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分项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大力发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流作用。结合新**的建设, 19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水平低的实际,提出了以农民为本,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发展,创新培训途径,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和探索,为政府和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制度,我们已逐步进行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档案的开发,利用远程手段建立健全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市农广校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求创新、坚持提高素质强服务。农广校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工作中,一是抓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落实党风廉正责任制,不论是在单位工作或是借出工作的同志都勇于开拓,扎实工作,为单位树形像,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抓岗位目标责任制,今年年初市农广校各处室的分工进行了调整,全校职工服从分工,认真履行岗位目标,作到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积极主动工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农广校在强化对全市农广校系的服务工作中;一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农业局的各项任务的实施作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导向,联系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探索和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方法;三是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拓展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开辟办学角度。四是整合各方面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增强办学支撑;五是强化现场督促、指导,市县联合办学;六是扩大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管理出质量,质量求发展。

(市)区,目前已落实100余人,年底完成200人的中专招生计划和1万人的绿证培训任务能够完成。目前我单位的招商引资是和石林县农广校联合开展的,计划引进农业产业和加工产业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现在正在工业园区进行土地核实。

1、办学评估 取得实效中央评估验收专家组的专家、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农广校的领导对我市农广校工作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一,要充分用好评估结果,对办学水平不同的县农广校要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引导、管理的针对性。第二,要坚定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统筹兼顾,各有侧重,突出特色。第三,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出台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费政策,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专业,突出农业办学特色。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的主动性,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加符合农民需求。

2、 创新发展 实施绿证

**市、县农广校,牢固树立以“三农”为本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精神,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工作宗旨,围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各项工作中。当前现代新**建设与改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一个最富活力而且变化最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又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抓住契机、创新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研究的新课题。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按照绿色证书制度要求,总结了**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完善和细化了专业门类、课程学时、机构管理、考核发证等培训和管理环节,对《绿色证书管理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使绿色证书培训质量得以提升和更加符合农民的培训需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上改革和创新,严肃技术资格凭证的作用,在继续做大做强绿色证书这一农民教育培训品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绿色证书定位,使绿色证书制度步入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轨道。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突出培训实效上力求创新,2009年我市绿证办全面推行《绿色证书管理办法》和“**市绿色证书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化平台,使绿色证书培训更加顺应“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需要。

3、 结合绿证培训 扩大招生

4、培养新农民 组织技能鉴定

5、深入开展 农民培训

篇3

一、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趋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经济飞速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升级,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是演进的方向,第二产业资本密集度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力替代,未来新增就业将主要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的、专业化的服务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与技能已经很难满足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十分重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在城市的适应能力,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当前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还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因此,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需求,完善相关的政策,解决技能培训的困境,既是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必然途径,也是加快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

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都是高中以下学历,具备的技能水平较低。这样的现状导致他们长期难以脱离劣质就业的轨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专业技能缺乏,对工资待遇要求较高,谋求更好工作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强烈等诸多新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所持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参加培训以及培训的效率。调查结果显示约78.24%的农民工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人表示希望参加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现有工作单位及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补贴不到位。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管理方案,设立职工培训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但是对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的情况,现有的财政投入对于全体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实属九牛一毛,很难惠及到每个人,很难保证培训的遍及程度以及培训质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不合理,政府投入资金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参与培训个人负担过重,使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本身积极性就不高的情况下更加望而却步。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有相关规定,每培训一名农民工,培训机构可获500―800元不等的财政补贴,但是这个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培训机构尤其是民营培训机构而言,培训每人每次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政府补贴。因此,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本过高,必然会通过提高培训费将负担转嫁到农民工个人身上,最终必然直接影响他们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放弃培训。

2.企业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企业对于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也没有针对性。企业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资金投入太少,不能够给农民工一个有保证的系统的培训,没有承担为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的责任和义务,不愿意投入资金从而导致培训受到资金的制约。

3.没有形成政府、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互相友好合作的关系。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培训体系,将直接促进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政府与市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仍然不足,必须加强相关政策,共同创建良好的培训系统。

四、建议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配置作用。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利用政府的主导力引导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政策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客观培训条件,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实施;政府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将有利于培训环境的建设。

改革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注重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坚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使职业技能培训迎合市场的需求,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培训后可以获得和胜任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带动收入。

改善培训环境和条件。调查显示很多农民工不愿接受技能培训是出于对学费的担忧,有关培训机构应在政策配套下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减免学费的支持,扩大培训规模。

带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新生代农民工心中树立一个‘愿意参加培训、培训可以提高技能增加收入’的观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科学、有效的选择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五、总结

本次立项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以实地探访的形式深入,共发放了问卷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5份,根据问卷回答结果分析表明:其中78.24%的人表示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打工时长、当前阶段月收入、工作技术要求、曾经有无培训经历对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当前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学历、打工时长、工作技术要求、曾经有无培训经历与参与培训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而婚姻状况、性别、性格和年龄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影响不显著,可以忽略不计。参考文献:

[1]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

[2]徐家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调查研究.

篇4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惠及广大进城务工农民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工积极性,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多地培养技能人才,有利于推进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实施素质就业战略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现代产业生产技能和业务技能,提高市场就业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

(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尤其是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它直接关系到统筹城乡就业步伐的进程,直接关系到“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的发展大局,对于推动劳动保障年度工作任务的落实,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指导思想

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就业的方针,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政策,以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动员并组织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有效培训和服务,提高其就业技能,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在城镇稳定就业,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劳动力供给,壮大劳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任务

根据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总体安排,在总结过去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在五年内(*年-2012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万人,其中:劳动预备制培训5万人,劳务输出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年,劳务输出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2万人。

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类型

(一)实施分类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

1.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其他农村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时间3-6个月,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者至少掌握一门技能,具备外出求职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且能够达到用人单位上岗要求。

2.劳务输出培训。组织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培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培训时间1个月,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者至少掌握一项技能,并能够促进就业。

3.技能提升培训。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在农民工就业人数较多的领域,选择就业需求量大、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就业技能,组织在城镇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时间为1-2月。通过培训,达到稳定农民工就业和增加择业机会。

(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由培训机构向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报鉴定,指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提供技能水平评价服务。针对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特点,大力开展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争取大多数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向职业能力证书。

五、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方式

(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荣国章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陈于红、李利民、吴士忠同志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由李汝琼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孙林辉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程勇、薛平、敖琳娅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办公室负责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

(二)*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职业技能培训站”,培训站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管理、师资安排、落实教学计划。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协调发展、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促进就业”的要求组织开展,统筹好现有培训资源,以各级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培训为主,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培训为辅。

(四)各县(市)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挖掘培训生源,认真做好培训工作。

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一)经费来源: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减免费培训鉴定,开展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再就业资金中根据实际需要统一安排,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给予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超过补贴标准部分,由参加培训人员自负。

(二)*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站与各县(市)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开办的培训班,均由*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站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培训鉴定补贴。培训结束,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对组织开展培训的各县(市)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开展培训的人数、班次适当给予经费补助。

(三)其他方式的培训鉴定补贴按规定程序和标准执行。

篇5

一、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根据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事故中受伤或死亡的,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刚放下农具,就到建筑工地从事建筑施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伤亡事故、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临海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我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大成绩,位居台州市的前列。为加强农村建房施工的安全管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2005年7月份出台《临海市村镇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市开展农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12月6日以来,在各镇、街道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共2230人,对培训、鉴定合格的2230名农村建筑工匠核发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劳动转移工作。2006年对全市在建工地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钢筋工、油漆工、架子工、电工等1110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1108名技术工人通过鉴定,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能竞赛活动,2006年6月2日至6月3日,临海市建筑业协会组织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共有三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在于2006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举行的台州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有三人获得二等奖,三人获得三等奖,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获优秀组织奖。在2006年7月30日至8月3日举行的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陈章清(钢筋工)、万平(砌筑工)等二人获二等奖,何飞龙(镶贴工)获三等奖。

总结临海市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拥有经验丰富、布局合理的培训机构临海市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于2004年3月30日被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确定第一批建筑技工技能等级培训办班点,于2004年5月派出混凝土工、抹灰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种老师到杭州市参加建筑技工技能应知应会讲课教师、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相关工种的教师、考评员资格证书,拥有临海建设大楼多功能厅1个、大会议室1个、小会议室10个,共1750㎡的教学场所,随时可提供面积达10000㎡以上的在建工地作为实习场所,同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光测距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作为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用。

(二)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运行体系在组织方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网络”的工作体系。“一个中心”:建立了由分管建筑业的副局长任主任,局办公室、建筑业科、城建科等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工作。“两个网络”:一是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主要是以建筑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组织在建工地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农村以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基地的农民工培训网络。对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和各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发挥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优势,带动各镇、街道成教中心开展培训。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则发挥贴近农民的优势,负责开展宣传、招生等工作。

(三)探索形成了多种农民工培训模式第一,“职业技能培训夜校”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在建工地民工教育为平台,以“夜校”为主要形式,以公司、项目部、民工三方分担培训费用投入,以满足民工教育需求为基本原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2006年24月10日至6月4日组织的砌筑工、混凝土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夜间民工休息时间,在不影响授课老师、民工日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市建设大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建筑工地对民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第二,“民工学校”模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办了“民工学校”,把教育服务送上门,把各种教育培训的菜单送到民工手里,受到民工的欢迎。因为集中居住便于组织管理,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如2006年10月,送培训到临海市旭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分包施工的建筑工地民工学校,集中培训了200名民工。第三,“成人教育学校”模式。在我市各镇、街道开展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以政府、建筑工匠分担培训费用投入。其中上盘镇采取镇政府全部买单,该镇农民涌跃参加,共有600多人参加。目前全市共有2300名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使镇、街道建筑工匠整体素质和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民工持证上岗的检查制度。虽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对大量农民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但是后续的检查制度未及时跟上,使施工企业、农民工认为有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都一样,因此他们的参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施工企业参加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农村劳动力是培训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最终决定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费,经临海市物价部门审批共为385元,实际收取300元/人,相当民工5天劳动的工资,高于普通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使得大多数需受培训的民工不愿或无法参加。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因有政府的补贴,只对民工收取135元培训、鉴定费,普通农民工能够承受,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高些。

(三)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企业在培养民工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因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大,民工不稳定,今天这个企业培养的民工,明天可能就跑到其他企业的工地去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在民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技术工人。

(四)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收入分配机制,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工人拿不到比无证上岗工人高的报酬,因而激发不起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行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项目经理计分、列入建设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为便于施工现场的持证上岗管理,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持证上岗胸卡,胸卡上印制了持证人近期免冠照片、姓名、技术工种和岗位证书编号,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作业技术工人必须佩带胸卡上岗,并建立上岗证网上查询系统,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7-0072-05

一、引言

不同研究者对农民工的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就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雇佣劳动者,因为进城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远比在乡农民工突出,也有研究者把农民工研究的视角主要放在进城的那部分农民工上。本文中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是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在城市所有制企业打工或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生的人群。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日益凸显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外出(或进入本地乡镇企业)务工主要以“体力型”输出为主,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企业和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输出为主加快向以“技能型”和“复合型”输出为主转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适应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加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城市就业面临由原来单纯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的升级阶段,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2]。珠三角区域的“民工荒”现象,表面上看是由于农民工待遇低造成的,其根源却在于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文化素质低之间的矛盾[3]。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培训来源于内源和外生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在低素质农村富余劳力的“无限供给”与相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催生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实紧迫性[4]。

可见,农民工培训是继农民工在城镇“准入问题”以及“权益维护问题”之后的又一前沿课题。早期研究侧重于事实描述和对培训必要性与意义的浅层分析;近期研究主要从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主体、需求内容与培训方式进行细致解构,同时从现实和所得实地调查结果入手,形成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效率、培训体系和效果的反诘。如果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求研究为主线,可以清晰地揭示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可以归纳为图1。

图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间的联系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问题

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都将政府作为培训开展与服务提供的主导者,目前开展的农民工培训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干预[5]。但是,近几年针对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开展的“阳光工程”、“春风行动”和“雨露计划”等政府培训工程的失效[6],暴露出政府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方面的低效率与力不从心。曾晋莹、李锡元指出,如果由政府直接提供农民工培训产品和服务,则极有可能出现“政府失灵”[7] 的现象。

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未能综合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求,造成供求失衡,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首先,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已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偏好“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方式。其次,培训内容落后,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加,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不仅注重对生存技能的掌握,也注重对发展技能的学习,而目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仍以教授生存技能为主。对此,有研究者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把政府作为唯一供给主体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过于单一,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退民进”等办法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某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失衡。E.C萨瓦斯的研究也表明,摆脱政府公共服务低效率和资金不足困境的最好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积极实行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建立起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8]。由此来看,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机制、模式本身必须创新,而这种创新包括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产品的民间供给和私人产品化。

在这方面,学者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一是成立专业培训机构;其二是由用工单位为在本单位就业的农民工开展培训。也有学者研究了新时期高校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可行性[9][10]。总体来说,尽管目前已经大量存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民间供给和私人产品化的现实,但已有研究主要还是限于对政府供给主体的考察,对于民间供给主体则尚处于理论论证阶段,缺乏实证分析。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问题

针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因素的分析和归纳上[11]。不同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需求。许东风、眭鸿明对江苏省3个城市农民工学习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93%参与调查的农民工希望参加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12]。苑国栋、李彤分别对上海、山东两地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结果也表明农民工对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的需求[13][14]。

然而,目前对具体培训需求内容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较少。实际上,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中,供给者必须以农民工的需求内容为出发点提供培训服务,如果无视农民工的真实需求,那么,就难以实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求均衡,从而难以达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最优供给。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和不断扩大,农民工的求职需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工群体正在由亦工亦农兼业为主向全职从事非农就业为主转变,由在城乡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谋生存向注重追求平等转变。陈微指出,与改革开放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更向往在城市工作,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因更多地是为了提高职业稳定性和发展自我[15]。杨艳红、熊刚、戴烽指出,尽管目前农民工对生存性知识的需求仍占很大比例,但法律常识、实施政策、医疗保健、经营管理、创收致富经验等发展性知识,也进入了广大农民工的选择范围[16]。李雪调研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量最大(68.5%),但对与劳动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57.8%)、创业知识(56.5%)也产生了浓厚兴趣[17]。

总之,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有了新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生存技能层面;而且新一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之间表现出了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问题

在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筹资问题的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以国家投入为主,并且存在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有关资料显示,2006~2008年间,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支出累计达到80亿元,培训人数为2650多万,人均补贴约301.89元,这与实际掌握一门技术所需要的经费(平均大概在800~1000元)相差很大[18]。政府投入资金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经费往往浪费在一些培训质量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项目上;二是经费存在被挪用的问题。

针对此,学者们普遍认同应当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以及社会力量捐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李培林建议,国家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采取“个人拿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筹措培训经费[19]。姜长云基于农民工培训需求和供给的研究视角,认为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存在供求错位问题,应该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融资渠道[20]。张扬从农民工培训准公共产品属性的角度出发,指出国家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投入的大部分,但企业和个人作为培训的直接受益者,也应承担一定份额的教育投入责任[21]。何筠、徐冬梅、吴学平等认为,解决农民工培训资金不足的关键是建立培训投资分摊机制,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样,张翠莲认为,解决农民工培训现实困境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发挥农民工、企业、政府三方合力,统一参与意愿,使农民工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训成本三方分摊,最大化地发挥三大利益主体的协同效应[22]。

以上研究大多是从理论上阐述、论证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可能性,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研究比较少,也没有成功的案例研究作为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农民工等各方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对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进行准确界定,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多重制度和对策。而这些问题都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予以重点关注和突破。

五、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归纳起来,学者们普遍认为,解决我国农民工培训问题需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23][24]。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买单、培训机构自由竞争、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点和培训内容的格局;建立“补偿教育”制度,为那些未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全部教育的人提供补偿性教育。二是完善农民工培训供给体系[25]。在发挥政府主办的各类学校在农民工培训中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民办机构开展农民工培训;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组织协调机构,整合各种培训机构的优势。三是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26]。充分了解农民工的需求,从农民工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农民工最主要的需求及他们所渴望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可以借鉴绍兴市首创的“三单制”培训模式:“学校出单”,即学校根据农民工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就业要求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发超市化的培训菜单,力求培训与市场结合;“企业接单”,即力求培训与就业结合;“政府买单”,即力求培训与经费保障结合。四是创新培训投入机制[27][28]。一方面,坚持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根据农民工培训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采用公共和个人联合供给且联合融资模式,实行国家补贴机制,如发放教育培训券等。五是构建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29][30]。首先,加速专项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农民工培训监测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制。其次,设置农民工培训服务质量标准,并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学员技能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与目标规划进行对比,看其指标完成情况,并据此进行评级。最后,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细则和标准,建立长期跟踪考察制度,再结合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好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估。

六、结论

以上主要是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和需求为主线,总结了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既指出了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资金投入机制、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从各层面和维度提出了相应建议,对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践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但总体来看,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薄弱之处,这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首先,已有研究倾向于将政府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当然供给主体。但是,在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把政府作为主要乃至唯一的供给主体将使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渠道过于单一,必须将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非政府力量纳入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研究中来,特别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其次,与改革开放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相比,当代农民工更加年轻,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也与第一代农民工大不相同。增强新一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的研究,应成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中的新课题。

第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培训的供给效率和供求均衡,应该成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操作层次上的具体问题,目前仍缺乏深入研究,也没有实证性分析。这应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第四,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农民工个体或政府的视角来考察和分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但是,由于统筹各大利益主体的研究理念对于解决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和需求不旺并存”以及“‘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存”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如何统筹各大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来,也应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9):77-89.

[2]杜青林.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潮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C]//农业部调研组,主编.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李传志.关于珠三角“民工荒”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5):55-57.

[4]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5(5):93-95.

[5]甘立乾.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培训之我见[J].农村经济,2007(8):123-124.

[6]何筠,徐冬梅,吴学平,等.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5-70.

[7]曾晋莹,李锡元.农民工培训由谁买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8):42-44.

[8]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问题:一个研究综述[C]//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胡娟.新时期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

[10]李湘萍.关于农民工培训提供模式的案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54-56.

[11]周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2]许东风,眭鸿明.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1-5.

[13]苑国栋.需求导向视角下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4]李彤.中国现阶段农民工培训的供需均衡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5]陈微.需求的跌落——第二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8(12):76-81.

[16]杨艳红,熊刚,戴烽.试析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培训的系统性管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9(8):240-243.

[17]李雪.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研究——以社会融合为视角[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8]杨旭.农民工政府培训研究——以陕西省靖边县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9]李培林.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0]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2-27.

[21]张扬.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政府失灵的经济学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1-63.

[22]张翠莲.农民工培训中三大主体的参与意愿与承担能力探讨[J].科教园地,2008(7):81-83.

[23]崔铭香.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3-96.

[24]王芳平,张景书.促进“90”后农民工市民化的补偿性职业教育探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2):163-165.

[25]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67-71.

[26]孙正林,郭秀秀.农民工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27]史常亮,张倩,金彦平.我国农民工培训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71-74.

[28]戴建兵,王建云,曹艳春.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确定与补贴提供机制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2012(6):50-56.

[29]杨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40-43.

[30]张必兰,杜继淑.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模型与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6):20-24.

Peasant Work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Analysis on Supply-demand Framework

MA Kai, PAN Huan-xue, QIN Tao

篇7

2019年至2021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5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0.45万人次以上;

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达30%以上。

二、培训人员

(一)培训对象

全市各类企业职工,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下同)、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下同)、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含强制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下同)等就业重点群体;

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培训次数,同一人不同工种不同层次培训不受限制,分别计算人次。同时,总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单位具有专项培训资金,在开展本部门服务对象培训的,可以纳入全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总数进行计算。

(二)培训种类

1.企业职工。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职工开展培训,其中对我市热点产业塑料加工、亚麻产业、林木加工、森工林业等行业组织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合格后上岗。

2.重点产业。坚持以企业用工需求为主导的培训政策,对园区企业、重点工业项目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重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大对煤炭、食用菌、种植、养殖业等重点产业的培训力度,以满足用工需求。

3.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双创培训”。对本年度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本年度毕业的大学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组织其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能力;

对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人员,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其自主创业。

4.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网络创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实现技能带动创业就业。

5.农民工创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失去工作返回家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建设、电力等领域以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组织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

三、培训主体、内容

(一)培训主体

1.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主体包括具有培训能力的企业、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高中、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

2.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培训机构的作用,如:石管家、晨辉、洪伟等培训机构专业涉及面广,其中包含育婴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培训、电子商务等相关培训内容,积极鼓励公共培训机构承办职业技能培训。

3.针对开发区重点企业如林木加工业、矿产业、绿色食品等用工需求,本着储备人才的原则,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本产业的需求培养定向型技能人才,为企业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4.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城乡社区工作局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根据不同部门掌握的人群需求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确保覆盖面更广,满足更多人群需求,激励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二)培训内容

1、以增强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为目的开展综合性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知识、消防安全生产知识、企业文化等。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开展突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和项目按省人社厅、财政厅公布的《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确定,主要培训机械操作、机械维修、煤炭、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及网络、钳工、焊工、纺织、亚麻、塑编、阀门、冶炼、木材加工、石墨、食品加工、建筑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商贸餐饮服务等工种。本着实用、实效为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参训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四、培训补贴政策

(一)免费培训

1.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个人或培训主体补贴。

2.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参加项目制培训的,培训费拨付承担项目制培训的主体。

3.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管理部门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培训主体补贴。

(二)培训补贴

1.对企业职工参加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2000元/人、2500元/人、3000元/人培训补贴;

对企业职工参加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200元/人、1800元/人、2500元/人、3500元/人、4500元/人培训补贴;

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的培训补贴。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含安全技能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培训补贴。

3.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上述生产经营主体和参保企业每人每月500元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生活费补贴

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个人15元/天生活费补贴。

(四)完善补贴政策

1.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含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职业培训补贴,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2.对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承担项目制培训的,可向其先行拨付不低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

3.对就业重点群体参加培训后6个月内,由培训主体推荐在省内实现就业的,给予培训主体2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助。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11—11月20日)

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出台《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开展培训需求预测分析,摸清培训主体底数,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召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调推进会议,部署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对培训主体进行政策宣讲解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1日—2021年12月31日)

各责任部门按分工各负其责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培训任务。市人社局负责市职教中心、域外中高职院校、市直企业培训中心、两个森工林业局和市域各培训机构等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市人社局工作专班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依法实施监管,每半月汇总培训统计表,每月上报培训和任务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5日)

市直各相关部门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办法、流程,研究制定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六、保障措施

1.各乡镇、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八面通林业局劳动局、穆棱林业局劳动局、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承担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参与同步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严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明确资金申领程序、拨付方式等。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依法依规主动接受配合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责任追究问责,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予以严惩,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先行先试或探索试验开展培训过程中,因缺乏经验、无意过失的行为按规定给予宽容。

3.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放管服”改革。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公布培训项目(课时)目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加大培训主体和培训质量监管力度,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购买培训和评价服务,评估工作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全程写实”制度,依托市“金保工程”平台,通过建立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4.实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半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各市直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5.各成员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三进三送”活动(政策宣讲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提升行动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提升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强化技能人才激励,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能成才的深厚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和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完善考核办法。分解下达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此次培训工作。

组长:王俭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篇8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都不是十分的重视,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的学术骨干是较为缺乏的。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在学历层次上存在不足,他们很多都只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有着较高的层次,这就使得他们对于职业技能教育更加的得心应手,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却不是十分的在行。这样的情况很难让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与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的统一。同时,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岗位上,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一套明确的指导思想与改革思路,对于理论政策、宏观控制以及领导艺术等都较为缺乏,这样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专业化程度不足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其专业性有待改进,有相当的一部分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只是通过“传帮带”与以前的经验来进行管理,而很少去进行总结思考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而且也不注重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专业性不强;(2)缺乏良好在职业意识,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开始老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法,知识的产生与传播都非常的迅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没有交钱的职业意识,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仅仅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与原来的知识就可以应对好新形势与新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知识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同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虽然自己就是一个教育机构,但是其重视的却是职业技能,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却不够重视,在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了专业化程度难以满足要求。

(三)缺乏管理效率

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主动学习热情的不足,导致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少了更多的进一步提高与更新的机会,这就让让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各种新问题都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一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以及国家高层次的方针政策的施行等都会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素质不高而受到影响,进而会出现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当前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之间竞争也相当的大,使得职业技能中心更加关注的是其业务的开展,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都不是太重视,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人浮于事。

二、改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现状的对策

(一)构建起科学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现状进行改善,就需要重视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的改善,要让领导加入到管理中来,真正的引起重视,形成一股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合力。中心必须要成立起专门的领导小组,对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进行合力的规范、组织协调。同时,各相关部门必须要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提供大力的支持,并主动的进行配合。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则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建设作为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起坚定的信仰,树立起牢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要忠于教育事业,这样才能够不受到社会上负面力量的影响以及各种糟粕文化腐蚀。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担负着对中国化最新成果传播的重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议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中心中的培训学员以及中心中的其他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到我国的国情以及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有助于改善她们的政治鉴别能力与政治敏感性的改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自身就必须要是鉴定的者。为此,需要在提高自身对职业技能的认知的同时,还要认真的研读马列著作,将其进行融会贯通,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利用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受教育者所产生的疑惑与问题。因此同时,还必须要对各种其他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例如中外历史、教育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以请一些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经验的教师或者人员对新进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来通过网络培训的方法进行素质改进。

(三)完善学习与激励机制,促进管理效率改善

篇9

江苏是兵源大省,退役士兵每年都在3.4万人左右。其中,需政府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和l0年以上的专业士官约有1.6万人,占退役士兵总数的47%,安置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帮助退役士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春季开始,率先依托职业院校,对城乡退役士兵全部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学员与在校学生同为年轻人,有诸多的共性,但他们也有别于在校学生,呈现出独特的一面,在学员管理方面应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在过去几年的培训中,各个承训学校就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期间的管理,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由于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特殊性,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下面以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就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期间的教育管理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强化学员思想教育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只有思想到位,才能有行动的到位。承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员入学教育,围绕优良传统、守法、感恩等主题开展系列教育,从而做好培训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优良传统教育

学员在部队都经过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严格的军营训练。这一批青年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是他们喜欢与现役军人交往,喜欢追忆在部队时的集体生活。所有学员都讲团结,能吃苦。继续发扬退役士兵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好作风、好传统,对于培训期间的教育与管理意义很大。在学员的传统教育方面,学校可以聘请部队现役干部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前来授课。在授课中要把道理讲透,把传统讲够,多赞扬他们,多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始终保持在部队遵规守纪的良好作风。

2.遵守法制教育

学员从军营到校园,由军人到学员,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了解不多。一些学员还有讲义气、易冲动的特点,平时总喜欢三五成群在一起吃喝。如果教育不好,也能引发社会矛盾。简单的宣讲,教育效果可能会很差。直接邀请公安系统的干部来宣讲,学员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如何正确引导他们遵规守纪,不仅要引起高度重视,也要注意工作方法。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于每年的开学初,给每位学员发放一套丛书――《安置政策200问》、《公共基础教程》、《先锋军――先进事迹汇编》,该丛书中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法律常识、有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成功的报道,也有因为违法犯罪导致家庭悲剧的案例。学员拿到丛书后,由班主任在班级带着学员学习,学员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同时,每个班在开学初都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其中明确规定,凡是没有修满学分的第二年不得领取生活费,凡是在培训期间违法乱纪的,一律上报民政部门取消培训资格,并将违纪及处理结果通报给学员家庭。自从2012年开始签订《培训协议》以来,培训期间的学员管理,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都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

3.感恩教育

一些退役士兵刚退役回乡又出来上学,与父母相处时间不长,对家中亲人有疏离感。对于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不愿让父母知道,怕父母担心。为此,学校可组织各班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组织学员观看《感恩父母》录像,要求学员每星期至少打一次电话问候父母,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学员与父母的交流,也让家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作为培训班的班主任,还经常与学员家长联系,引导亲属们在平时的电话、书信中多鼓励学员学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二、择优选聘班主任,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承训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把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在配备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在配备培训班的班主任、授课教师、技能实训指导教师等方面作出倾斜。要建立退役士兵培训专项督查制度,明确专门部门和专人牵头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

1.择优选聘班主任

为保障培训工作的平稳进行,要选聘组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可以从各个处室、系科、优秀学工人员中选拔。退役士兵这个群体,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只要学校政策一致、透明,只要注意尊重学员的人格,注意与学员沟通的技巧,学员的教育管理就比学生的教育管理来得容易。平时班主任要以事实为依据,要跟学员讲清道理,做细做实学员的思想工作,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如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选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干部、学工人员担任退役士兵班主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班主任培训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班主任作为培训班的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在组建好班主任队伍之后,还要注重对这些班主任的业务培训。毕竟对学员的教育管理,对于新班主任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即使已经做过学员班主任工作的老班主任,也有个提高、改进的过程。承训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集中学习,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也可以组织退役士兵学员班的班主任到相关学校参观学习。

3.成立专门部门负责退役士兵培训与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退役士兵培训专职管理部门,来负责退役士兵的教学培训、日常管理等工作,这样可以做到职责明确、管理高效、如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专门成立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学院,校长亲任院长。下设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如无条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可将退役士兵培训纳入继续教育部门的只能。

4. 加强考核

学校在对学员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上,要有严格的制度和规范。为了拉近班主任与学员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问的感情,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每周与每位学员沟通交流一次,并记录在班主任手册上,同时学校专门组织考核。

三、抓好日常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由于退役士兵这个特殊群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同,具备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不同,他们有军人的特点,但又不是现役军人,他们是学生,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此,必须在管理体系上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促使他们既能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又能体现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和特点,保证他们在校能够安心学习、乐于学习。

1.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各培训班在学员中精选出思想觉悟高,自身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纪律严明的学员组建班委会。在教学管理、日常生活、各项活动中,班委会成员能起到号召和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的思想状况、行为动态。在针对学员的日常生活管理上,各班可以充分利用班委会这个得力助手,及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2.创设学员实现自我管理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同样,在学员的教育管理中,只有实现了学员的自我管理,才能激发管理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果。学校要尽量创设各种机会,让学员参与到管理中去。

3.评优评先激励学员不断进步

基于退役士兵的思想、心理特点,学校设立评优评先制度,每月评选、表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通过在退役士兵群体中树立典型,在全校公开表扬奖励,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使得学员在培训期间,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事实证明,承训学校在强化学员管理方面,通过加强对学员的指导和教育,使学员学会重新审视自我,认识社会,从容面对现实,最终完全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或成功创业。当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每个人只有全力以赴,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不负重托,将“最可爱的人”培养成为“最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潘建华,《华章》2011年第34期。

[2]《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探索》,作者:袁毅棕,《中国培训》2008年02期。

[3]《以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为突破口 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作者:李容根,《中国民政》2006年第12期 。

[4]《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陈锦元,《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5]《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作者:伏广利,《文学教育(中)》2010年第12期。

[6]《退役士兵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探索――分层培训模式的研究》,作者:徐圣龙;王海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7]《浅析退役士兵的特点及管理》,作者:夏平方;陈建鹏,《警官教育论坛》2010年第01期 。

[8]《如何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作者:张廷彩,《职业》2010年第20期。

篇10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县当年未升学初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当年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全县25周岁以下的未就业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接受培训的适龄特殊、残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县实训基地达到容纳2000人的办学规模,培训和实习基地达到3—5个。

三、组织实施

(一)培训原则

在摸清生源底数、突出培训重点的基础上,坚持“四个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方便群众与保证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确保全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推进。

(二)培训机构

以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为主要平台,积极整合县内其他职业院校、职业中学以及其他具备相关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并确保所有结业学员都能掌握一项或两项技能,至少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三)培训对象

1.当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未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应该全部参加免费培训;当年年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原则要求全部参加免费培训。

2.16周岁以上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其他无业、失业青年可自愿参加培训;25周岁以下的孤儿、困难家庭子女,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自愿参加免费培训。

3.上述人员的培训费、食宿费全免。

(四)培训内容

围绕培育就业创业能力,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和县培训基地、中职学校专业实际,针对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所需人才设置专业,坚持以技能操作为重点,主要开设: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制造业、汽车业、电子通讯业、建筑业、物流业、护理业、旅游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相关的专业(工种);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建筑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服务业等行业、产业相关的专业(工种),如机械加工、电子电器、服装鞋帽、建筑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家政与社区服务、酒店与餐饮服务、保健与美容等。同时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诚实守信等内容的培训。

(五)培训形式和时间

1.职业技能培训:一学期或一学年,分春季班、秋季班,原则上春季班3月份开班,秋季班9月份开班。

2.“订单式”培训:培训基地按照市场需求,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工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使培训直接与就业挂钩,实现“先培训,后就业”。技能培训一般为3—6个月。

3.以师带徒培训:对不适用办培训班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性强、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工种,按照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设立政府津贴等方式鼓励技工导师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同时,对培训考评出的优秀技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

4.顶岗实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将学员安置到企业相对应岗位进行实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并要求企业给予一定生活补贴。

(六)培训经费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补贴资金,合理安排“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负担。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

(七)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一是开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摸底。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教体局、县民政局。二是开展县内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摸底。责任单位:小蓝经开区、向塘开发区,县人社局。

2.招生宣传。做好初、高中毕业生的分流和分类统计工作,动员和引导全县符合培训条件的对象到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教育或短期技能培训。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

3.制定计划。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完成实训基地设备购置、师资配备等软硬件建设;确定除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之外的培训实训基地;培训学员用工协议签订等工作。责任单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

4.教育教学。妥善安排培训人员参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及基地实训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各培训基地。

5.结业考核。对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并做好培训基地有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拨付等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培训基地。

6.就业推荐及跟踪服务。制定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工作规程,统筹组织签订订单、参训人员选送、推荐就业、劳务派遣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建立劳务派遣组织网络,提高培训后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确保经技能培训后就业比例不低于90%。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乡镇(开发区、银三角)、各培训基地。

7.统计建档。对培训人员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建立完整档案和培训学员专门电子档案。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培训基地。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我县重大惠民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促进、稳定就业和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作用,自觉把做好技能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日常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摸底调查、组织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等关键环节,又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商工作措施,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篇11

我办于2008年11月对x××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部门,采取深入实地走访座谈、听取建议意见、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显示,我县劳动力实际特点是:一是新增劳动力保持上升势头。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高峰再次涌现;二是根据人口调查资料显示劳动力现状是,就业需求最活跃年龄段人口(18--35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4.16%;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8.9%,女劳动力占41.1%;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占62.3%,高中、中专以上文,占36.7%,大专以上占1%。

综合以上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县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我县的城乡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较前几年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以下现状:一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企业用人需求与我县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现。二是行政区化面积大,村、乡镇之间距离较长给乡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三是我县属于一个以哈族居住为主的多民族县,民语专业教材和双语教师的相对缺乏,对乡镇民族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难度大。四是乡镇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后稳定就业率不高。

三、今后中的工作思路、措施

(一)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培训宣传。在掌握各用工单位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的同时,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长劳动力及六乡三镇73个行政村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各类求职人员的就业动向和培训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深入全县各类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电视台《劳动保障在线》电视专栏深度宣传国家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培训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万户千家;通过县乡电视栏目、政府网、用人信息专栏,及时空岗用人信息,职业培训信息,更好地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求职择业以及各类工种培训;充分发挥城乡各基层劳动保障站、所的作用,将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到户。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好的作法及先进典型。同时,要积极与乡镇加强联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在农牧区的宣传力度,使培训政策深入民心。积极引导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各类人员普遍开展职业指导和引导性培训。要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形式,对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组织学习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促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市场就业意识。

(二)强化就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规范用工行为,各部门组成领导机构,共同实施劳动执法监察,对违反规定,随意招用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就业的,依据《劳动法》责令纠正并给予处罚。督促县内各类企业单位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技能性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今年重点对从事矿业企业的行车工、司炉工、电工、钳工、电焊工以及建筑行业的筑彻工、钢筋工等工种工作人员作为就业准入的突破口。劳动、安监、工商等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监察,并对其严格要求,无证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经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会同工商、旅游个私协会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民营企业等县内各类企业的劳动监察力度,把重点放在宾馆、酒店、超市、商店等各类服务性行业中的无证从业人员中,促使他们参加本岗位的技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三)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作用,走校企联合之路。定期招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与企业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安监、国土、经贸、环保等部门,对县域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空缺岗位和计划用工情况的详实调查。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空岗信息,特别是新组建的企业和扩建企业的用工信息,根据企业所需岗位、工种开展定单委托培训和企业储备人才的培训,即:先拿“定单”,再招学员,然后输送到用人单位就业,明确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接收培训中心学员实行制度,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实行联合办学,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咨询、协调机制。可采取短、中、长期的培训模式,办学模根据企业需求而定。

组织深入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我县以工矿为主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引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摸清底数,了解和掌握动态,并进行短期或中长期预测,组织开展定单培训培训。通过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制订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并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开展企业定单委托培训;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培训专业和人数,为企业输送符合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员工,力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做到按需培训,并与劳动部门、劳动力场、劳动服务中介组织签定培训就业合同,双方按合同履行各自义务。

(四)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资源整合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配合我县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启动送培训下乡工程,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点多线长、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把技能培训班扩展到乡镇、村,将技能知识和就业信息送到农户,提升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把就业的方向定位在矿业、建筑业、道路施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种养殖业,以及县内客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根据各用工单位实际需求,以定向培训的方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一般为30至90天。根据我县以工矿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主要以矿业职业技能为主。

(五)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创业培训。下大力气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效益,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面向城乡创业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努力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创业培训由我县劳人事局牵头,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创业指导、优惠政策、项目运作、法律常识等专题讲座,从不同方面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要。在实践培训中重点锻炼劳动者的自主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促进他们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劳动人事局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主要做法是:通过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提供政策扶持,使其明确创业思路,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业。结合我县的实际,以阿苇菇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獭兔养殖,小店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力争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每个成功创业者提供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六)加快发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步伐,建设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劳动法》、《职教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我县工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市场化的办学行为和灵活办学机制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扩大培训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本着“盯着市场办培训、瞄准岗位设课程、绑着企业办职教”的工作思路,开展“1+2”1+3”制学历教育培班,即,第一年在培训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后两年在联合办学的院校学习专业课程,并进厂实践操作学习,学员合格毕业后将由院校推荐安置就业。重点对我县未能继续升学又有学习愿望的、因家庭困难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设学历教育和职业高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中职学历教育进一步加大与各院校合作,职业高中课程设置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学习期满经考核鉴定后发放相应的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重点确定几个与培训工种相适应的重点企业,将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作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培训实习基地,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站。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继续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

(七)根据实际需求,做好实用技术培训。立足本县实际,配合我县“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结合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农村劳动力自身需求,利用时间差,开展适合我县农村的特色实用技术培训,如晚熟哈密瓜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食葵种植技术、打瓜种植技术、大棚阿魏菇种植技术、青贮玉米种植和獭免养殖等,使农村的种养殖逐步由小家庭人作坊式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机方面,围绕饲草料加工机械技术、激光平地机推广、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三年拟培训实用技术人员2000人。

(八)以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翻译培训教材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学习技能的困难。少数民族的就业难问题是当前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难点,目前我县哈萨克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有近45%的少数民族没有汉语表达能力。因语言不通,缺乏就业技能,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因此解决少数民族的语言关、文字关是关系少数民族能否学好技术技能的关键所在。对有学习技能愿望的少数民族开展短期的基础汉语培训,以解决少数民族听课难的问题。尽可能订购哈语培训教材以便哈萨克参训人员方便学习知识,尽快掌握技能。

篇1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的专业,它既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保证办学的高等教育水准,坚持并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应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应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探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形成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反思传统的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设计并实施符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方案,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师范教育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么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需要

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在高等院校中设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习者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具有成熟的教育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提升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核心在于提升其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素养,它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优劣。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水平是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小学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需要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期,尤其是其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对教学活动外在表现的兴趣比对教学内在内容的兴趣高的特点等,在小学,“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比其他专业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具有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富有个性的特色。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生源状况的需要

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应认识到处理好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的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高中起点的大学生,与三年制、五年制初中起点的专科生相比,可塑性不强,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的潜质水平等方面明显削弱。如何在本科教学中,用大学的文化影响、提升和完善小教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引起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高度重视。

二、构筑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

根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1年颁发的《关于印发搞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精神,参见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以及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中专或大专培养的技能型的小学教师转向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专业化的小学教师,应重新审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拓展原中师“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演讲”等单纯的训练项目和要求,构筑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七个方面的系统的培训内容。其中,在其他基本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反思性、探索性、研究性、总结性学习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细化基本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的具体项目,既要包括教师的初级基本技能,还应包括教师的高级职业技能,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完整的整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使初级阶段的基本功训练走向高一级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着力体现本科教育思想性、师范性、专业性、学术性相统一的理念。

三、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过程

第一,制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这一计划纳人课程建设整体中来统筹考虑,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应分别设置教师职业技能类模块,开设音乐基础、美术基础、体操、舞蹈、写字、教师口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班队工作原理、小学各门课程的微格教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同时注重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一年级到四年级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并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颁发《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采取开放多元的培训方法。可以将训练内容列人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以及教育类、专业类、相关的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将一般技能训练与专业方向技能训练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采用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并重点通过安排学生自主的分散训练与有教师指导的、集中的训练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性与全程性结合,做到课内有教学指导、课外有训练目标,并有多元化的展开形式,建立全方位、全程的训练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思能力和领悟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