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12:30: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2009年,苏宁电器了中国零售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2010年的报告中,苏宁形成了包含价值使命、共赢使命、服务使命、员工使命、环境使命与和谐使命在内的阳光使命,建立了符合零售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质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型。与前两次社会责任报告相比,苏宁电器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社会责任管理更为全面、系统、可靠。它以翔实的数据和具有创新性的方案,披露了苏宁通过长期化、制度化社会责任建设后,在回馈社会、股东回报、与员工分享成长、绿色供应链、服务消费者等方面实现的成效。
报告显示,股东回报方面,苏宁营业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9.5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38.82%。同时了利润分配预案,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元。
员工责任方面,苏宁“1200工程”共招聘入职约6000名应届本科大专毕业生。除了提供良好的培训、薪酬方案,苏宁还正式实施惠及248名员工的首期期权激励方案。
行业责任方面,苏宁与三星、海尔、美的等组成百亿伙伴俱乐部,并与上下游供应商打造绿色产业链。2010年苏宁电器“以旧换新”销售占全国“以旧换新”总销售的25.6%。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网络销售平台苏宁易购全年节省约14.04万平方米土地,节约1370万度电。
客户责任方面,苏宁加强了物流、售后等终端服务平台的搭建,并针对消费者的差异化服务需求,推出家电健康体检、家电管家卡、柠檬卡定制服务、春秋保养等特色服务。客户满意度攀升。
创新企业公民行动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对我国有色金属需求锐减、行业巨亏和许多中小有色金属企业倒闭。然而本次报告却显示,2010年,中铝经过持续两年艰苦卓绝的控亏增盈攻坚战,结束了连续两年重大亏损的状况,全年实现利润20,96亿元。
报告显示,中铝总部的管控模式由操作型转变为战略型,65户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精简率实现了“双30%”的目标;将自主研发的新型结构电解槽新技术、实现低品位铝土矿开发利用的选矿拜耳法、世界最大电流容量的500千安预焙槽技术等专利技术应用到项目中,推动了效率提升及产业化的发展。
作为一家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国际市场的变化并未阻挡中铝“走出去”的步伐。报告显示,中铝通过海外工程总承包,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向印度、哈萨克斯坦、伊朗、沙特、马来西亚、越南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万吨氧化铝、300万吨电解铝产能的海外工程提供了设计、施工、设备供货和工程总承包服务,成为了世界铝工业的主要技术和装备供应商之一,带动了30多个中国铝工业制造企业“走出去”,也带动了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如七冶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从经营困难发展到盈利2亿多元,跻身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建筑施工企业之一。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分析指出,中铝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并实现产业化,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促进了产业快速升级。
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则表示,行业里第一份按照IS026000编制的报告,将变成一张走进国际社会的门票,对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有示范作用。
“造福人类”:在可持续追求中贡献社会
“这是一份优秀的报告。”本刊副社长殷格非认为,报告按最新的英文版IS026000编制,从全球可持续的视角,在人权、环境、社区等方面,各部门、分公司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实践,与各个利益相关方沟通与和谐发展,其中在人权方面的披露在国内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比较突出。
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不仅要为股东创造利润,而且更要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企业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将多余的资源用于社会群体所履行的一种责任。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发展现状的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亦有多寡之分、优劣之别。但企业始终致力于积极寻求最佳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报告其履行状况,以求在广大消费群体面前树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
基于我国政策和样本,目前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质量影响因素,如股权结构、高管特征、供应链压力等;履行动机,如掩饰企业内部管理弊端、迫于利益相关者压力和取得政府“好感”等:后果及形成机制,如资本市场反应、企业价值、资本成本和引导消费者行为机制、声誉机制等:与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融合,如公司治理、风险控制、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嵌入与融合等。可见,针对企业社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等方面。
大多数研究都是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信息对公众完全公开的假设前提下。以公开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基础进行的。但基于相同的披露信息,不同的学者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如陈玉清和马丽丽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引起显著的市场反应;而朱松则发现了资本市场对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有显著的积极反应。由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不对称性真实存在,使企业实际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公众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质量之间存在差距。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身份定位”、“试图达到的形象”、“自我感知形象”和“公众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受企业披露策略(披露方式、时间等)的影响。如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内容上主要以定性信息,或辅之以货币和非货币的定量信息来描述其社会责任行为.披露方式则主要依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年报,而较少依赖其他方式,信息传递效率较低。限制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效用。
(二)择时披露
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发现。企业进行信息披露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性。支持了企业择时披露的观点。例如,Lurie和Pastena研究发现企业的好消息集中在上半年;更具体的,将时间选择分为开市和休市之后,Pateu和wolfson发现好消息于开市时间披露的概率更大,坏消息则相反。唐跃军和薛红志等发现公司倾向集中披露坏消息和分散披露好消息;谭伟强研究发现我国盈余公告披露存在明显的周期效应,即坏消息在周六进行公布的概率更大。
以上研究证明企业择时披露信息时存在投资者“有限关注”与投资者“有限注意力”之间的选择博弈。
有限关注理论认为,个体具有有限的认知资源,在海量信息环境中无法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消化。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需经投资者特定处理和分析之后才能为其决策所用,而休市期间披露信息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和分析所披露的信息;然而,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注意力,休市时,市场参与者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会忽略该时段披露的信息。相反,交易日期间投资者注意力集中于资本市场,企业披露的信息往往能引起投资者注意,但是囿于信息量大、投资者认知资源有限而得不到投资者充分解读。
这种博弈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间的选择中同样存在:从企业角度出发,在社会责任履行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周末披露将会提供更多的了解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从而使公众的感知更接近信息本身。但周末披露的信息容易被投资者忽略。相反,基于较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周一至周四披露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但会导致投资者有限理解披露的信息,降低了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传递效用。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以报告为载体。以图、文为表达形式。由此形成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虽然形式简洁,但内容却不够充实。简洁的报告可能无法表达出足够的信息,当投资者无法对有限的信息做出充分的解读时,便很难对企业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择时披露是为了获取资本市场的关注度,然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受体不仅存在于资本市场,还包括资本市场以外的职工、关联企业、媒体和政府等个体或机构。如果仅仅追求资本市场的关注而忽略了其他信息受体,会使得这些利益相关者无法拥有充分的时间解读报告。从而影响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判断,危害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基于有限的披露条件,为了能够为给予投资者等信息受体充足的时间去解读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通常会选择周末披露。
基于我国特殊的二元所有制经济模式,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导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目标、不同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和外部压力。具体来说,非国有企业缺乏国有资本的扶持,规模较小,经营目标单一,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进而降低资本成本,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质量较高的非国有企业通常倾向于周末披露。对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国有背景,追求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企业目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受到更强的政府监督和政策约束。对比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表现可以发现:第一,由于受到企业性质和国家政策的约束,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质量和报告披露质量普遍优于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佳,形象提升的压力小。第二,国有企业之所以选择履行社会责任,更多的是由于政治使命和社会使命,始终需要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面前树立积极的社会形象,因此,形象维护的压力大。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出于树立社会形象的目的,希望投资者对其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加以重视,倾向于在交易日披露其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2.择时披露市场反应检验
为检验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不同择时披露行为的反应,我们对模型(2)按不同企业产权性质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非国有企业中WEEKEND系数为0.01,CSR WEEKEND系数为-0.00,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正如笔者所预期,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质量,特别是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责任以及环境责任方面履行质量较高时,倾向周末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这引起了资本市场显著的正面反馈:但针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越高,会削弱周末披露引起的投资者反应。国有企业的检验结果也符合笔者的假设,但不显著,结果说明国有企业择时披露策略虽然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注意力,但可能会引起资本市场的负面反馈。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笔者将样本中sT企业剔除,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8和表9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知,模型(1)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研究一致,即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质量越高,周末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概率越大;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质量越高则越倾向于在交易日披露。模型(2)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研究基本一致,表明非国有企业周末披露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显著正面反应,且受企业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程度的影响。同时,国有企业的择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行为可能会引起资本市场的负面反馈。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和极大不满。农业企业处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三维一体的交汇点上,比其他非农业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公开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不仅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其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一、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披露现状
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其他非农业企业相比,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首先,据统计中国2011年的A股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531份,2012年的达592份,而两年都只有9家农业上市公司编制了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同类报告。
其次,从进行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农业企业所披露的内容上看,不是很完善,广度和深度较为欠缺,没有明确统一遵循的标准或规范。多数企业披露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内容,而仅有少数企业披露了年度利润、年度分红政策、年度环保总投入、碳减排量、年度纳税总额、社会公益捐赠总额以及道德采购与反馈贿赂信息的内容。
(二)问题分析
1.农业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不强。农业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较少,大多数企业是在强制或挽救企业形象的情况下进行披露的。另外,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处理不规范,制约了其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组织落实上无力。
2.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缺乏相关性。我国研究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无据可依,在披露过程中无章可循,这造成了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多数企业披露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比例较小,通常只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正面信息,很少披露企业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者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
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关于社会责任的法规仍以环境管理法规为主,还没有完整意义上提到或涉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另外,目前我国对社会责任披露报告的质量尚无完善的监督机制,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制度尚未建立。未经独立第三方审验的社会责任报告,特别是有关货币性的信息,其可靠性和相关性必然大打折扣。
二、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农业企业的特点,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属性,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东责任
同其他非农企业一样,农业企业必须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维护股东利益,建立完善的
企业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机制。重视投资者关系,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构建良好沟通、和谐互动的交流平台。按期召开股东大会,提供网络投票方式,以保障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能够平等参与和充分行使表决权。这方面披露的内容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成长性、收益性、安全性、股东责任负面信息等。
(二)客户责任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随处可见的情况下,农业企业更应加强提升本企业的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健康的生态食品。开展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根据客户等市场反馈意见,进行产品质量改善。开展服务系统专项提升活动,提升员工素质和质量管控水平。这方面披露的内容有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解决率、支持农业机械技术、化学和生物技术创新的制度及措施、研发人员数量及比例、新增专利数、重大创新奖项等。
(三)伙伴责任
农业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性,还必须承担维护合作农户利益的伙伴责任。农户位于农业企业的上游,是农业产业化中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如果失去了农户的合作,农企的农产品来源将无法得到保障。农业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完善采购遵法流程及机制。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减轻和弱化农户的市场风险,达到和农户的双赢和多赢状态。披露内容包括:供应链社会责任评估和调查、战略共享机制及平台、责任采购制度及(或)方针、责任采购比率、诚信经营的理念与制度保障、公平竞争的理念及制度保障、信用评估等级、伙伴责任负面信息等。
(四)政府责任
企业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法律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应该遵守国家和国际上的法律法规,以及同行业内的有关标准、职业规则等。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守法合规体系及措施、重大守法合规负面信息、响应国家政策、纳税总额、确保就业及(或)带动就业的政策或措施等。近年来农业企业享受国家的支持政策较多,因此,企业还应当披露享受国家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等信息。
(五)员工责任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企业应落实人才战略,开发企业学院平台,加大培养与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和薪酬体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行与落实长效激励机制。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率/集体合同覆盖率、社会保险覆盖率、男女员工工资比例、残疾人雇佣率或雇用人数、职业病防治制度、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员工培训制度、员工心理健康制度/措施、员工满意度、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等。
(六)社会公益责任
社会公益责任属于企业自我裁量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之余,还应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福利事业等。例如:实施有企业特色的各类公益活动,组织员工义务献血;参与政府组织的科教文化民生公益活动;建立企业公益基金或基金会,积极响应救灾捐款活动。披露的主要内容有员工本地化政策、本地化采购政策、捐赠方针或捐赠制度、捐赠总额、支持志愿者活动的政策及措施、员工志愿者活动数据等。
(七)安全生产
作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企应防范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畜牧安全和资金财产。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并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的目标和措施。重视安全生产和员工劳动保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披露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培训绩效、安全生产负面信息等。
(八)环境管理
农业企业在为人们生产加工农产品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比如一些化学成分和杀虫剂向自然界的流失、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因此农业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完善企业环境监控及改善体系。制定企业环境监控机制,配合政府及工厂做好环境监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农残检测。披露的内容有:环境管理体系、绿色采购、环境事故应急机制、环保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使用和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下转第266页)(上接第263页)环保总投资、环境责任负面信息等。
(九)节约资源能源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业企业要努力降低毒害物质的消耗,合理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引进国际农业先进技术,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水耗、塑料薄膜使用量等。全面推行绿色办公,降低能耗,降低电耗、油耗。披露的内容有:节约能耗的措施或技术、单位产值能耗及能源节约量、新鲜水使用量或单位产值新鲜水使用量、包装减量化及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绿色办公政策或措施等。
(十)减排降污
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类似于工业企业,排放的多为有害的污染物。农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健全完善三废治理制度,推进循环经济的利用,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积极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披露的内容包括:减少废弃物排放制度或技术、减少农药、化学品使用的制度或措施、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减排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产噪声治理、厂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等。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0.
[2]彭华岗,陈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 2.0)[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刘志成,董淑兰.农业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2(4).
[4]沈洪涛.企业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07,(3):21-23.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事件、中海油渤海漏油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频频曝光,企业社会责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快速发展,并逐步深入到公众、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的视野,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关乎公司生存与竞争力的话题和评价,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05年国家修正的新《公司法》第5条明确要求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政府、公众对社会责任愈发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公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工具之一。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主体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开始越来越积极地投身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较前一年增长了30%。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更需要一个质的飞跃。因此,为了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本人选择研究此课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本文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广义的,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一)数量
1999年,壳牌(中国)率先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紧随其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企业健康安全环境报告。此后,福特汽车、宝钢股份、江西移动、东芝(中国)也先后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了我国央企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一年,我国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3份,我国企业社会报告数量突破一位数的记录。至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拉开了序幕。在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报告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时至2011年,国内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增长率超过了30%。
(二)结构与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模式一般有三种:利益相关者模式、GRI模式、其他模式。据统计,从2006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GRI所推荐的内容结构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2008年和2010年,采用GRI模式的比例达到63.16%和68.33%。因此,在内容上大多数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也是参照GRI模式的要求,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方面进行信息披露的。
(三)内容解读
有组织曾应用英国咨询机构Sustain Ability的评估方法随机抽取了20份中国企业企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中国企业的报告在绩效陈述、治理与战略方面的描述相对较好,而对管理方面的描述则相对要弱一些,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报告审计还做得不够。
从关键定量指标的统计来看,中央企业平均披露关键定量指标5.7个,远远高于国有非央企、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高耗能行业定量指标披露情况较好,冶炼行业平均披露定量指标3.6个,为披露指标最好的行业;另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行业的50%的公司没有披露任何关键定量指标。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关键定量指标的披露情况好于深交所和上交所。
另外,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时候更倾向于披露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对于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却避而不谈。更多的企业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做了一种宣扬自身优点的途径和手段。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
(四)第三方审验
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出现在2006年,是由挪威船级社( DNV) 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出具的鉴证报告。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已有的第三方审验均是企业自愿选择。到2011年底,我国累计共有162份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验。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已经渐渐起步,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基数来说,数量还是很小。
四、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
(一)提高报告数量
(二)规范报告编制模式和结构体系
(三)进一步提升报告内容的质量和规范性
(四)建立强制性的第三方审验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和体系
五、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企业应当自觉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加强企业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陆勇.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分析与改进建议 [J] 财会月刊,2009,(10).
[2]袁蕴. 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验审 [J] 财会通讯,2011(3).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众多评比系统,旨在评估并比较企业的负责任行为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已经和将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企业,有必要认识、了解这类排名,从这类排名的评比标准和方法中得到启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发展,改进和提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水平。
一、《财富》100强责任排名
发起方:英国AccountAbility研究所和CSR Network咨询公司。
发展历史:始于2004年,每年的评估结果在美国《财富》杂志上公布。
排名对象:《财富》全球500强前100名企业。
排名标准和方法:评估指标包括利益相关方、治理、战略、绩效管理、公开披露以及是否聘用外部独立审验、企业的社会责任影响等,各年度略有调整。
排名目的:对世界级的财富领先企业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的一次综合考量。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以英语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年度报告等可以作为评估的信息来源依据。
二、sustainAbility基准调查与排名
发起方:英国咨询机构SustainAbility、标准普尔和联合国环境署。
发展历史:SustainAbflity于1992年开始进行有关报告的工作,1993年出版了第一次调查报告《变得干净》(coming Clean),1994年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出版了第一次基准调查《公司的环境报告》(Company EnvironmentalReportillg),1996年工作重点转向可持续发展(三重底线)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并于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了《全球报告者》(Global Reporters)、《相信我们》(Trust Us)、《风险与机遇》(Risk and Oppommity)和《明日的价值》(Tomorrow’s Value)等报告。
排名对象:根据企业在由第三方进行的全球性质的报告排名(如责任排名AccountAbility Rating)和与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质量有关的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的表现选取企业。
排名标准和方法:遵循报告鉴定、分类和精选、设立基准和最后确认的程序,每年评出全球50份具有领先水平的报告。在设立基准时,采取对报告在治理和战略、管理、绩效表现、可获得性和审验方面的29项标准进行评估的方法。
排名目的:评出在可持续发展报告、透明度和公开披露方面的世界领先企业。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等非财务报告作为评估的信息来源。
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发起方:道・琼斯公司(DOWisones)与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sustainab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SAM)。
发展历史: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7SI)颁布于1999年,是首个对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的财务业绩予以跟踪的全球指数。
排名对象:道・琼斯指数(D7SI)World InvestableStocks Universe所覆盖的24个国家58个工业组织中前10%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领先的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通过向公司发放调查问卷,查看公司的各种报告,搜集媒体和利益相关方的相关报道和公司直接联络沟通,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按照一系列标准对公司的可持续性做出评判,并且对入选的公司不间断地监督其持续性绩效。
排名目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根据道・琼斯全球指数对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和工业集团进行可持续发展衡量评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旨在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财务业绩提供标准,同时衡量资产管理的业绩表现。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四、FTSE4GOOd指数
发起方:伦敦证交所与英国伦敦《金融时报》。
发展历史:于2001年7月,是从原有的伦敦《金融时报》指数(FTSE)中创立的可持续性投资指数。该指数定期进行修订,以确保标准能不断保持与跟上有责任感的商业实践标准、社会责任投资发展变化的步伐。
排名对象:涵盖英国、欧洲大陆以及美国等100家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通过向公司发放调查问卷,与公司直接联络沟通,查看公司的各种报告,浏览公司网页和制定新标准时公司的参与,按照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方、人权、供应链中的劳工和反腐败的一系列标准对公司做出评判。
排名目的:该指数旨在提倡和促进道德投资。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五、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责任投资指数
发起方:富时集团与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
发展历史:设立于2004年。这个指数是新兴市场出现的第一个这种类型的指数,并且是第一个为股票交易所采纳的。
排名对象:约翰内斯堡指数的前40家公司和上一年度责任投资指数所包含的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根据公司政策、管理、绩效和报告对公司的三重底线和公司治理设立标准进行评估。在环境标准中,根据企业活动,企业被分为具有高、中和低影响。社会和治理标准则力求反映全球的相关标准,同时也涉及南非所特有的一些议题。这些标准也结合经济因素以及新兴市场中出现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排名目的:加速有社会责任的投资者向拥有良好企业社会责任记录的公司投资。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六、英国企业商会(BiTc)企业责任指数
发起方:英国企业商会。
发展历史:1992年首先设立了环境指数,2002年发展了企业责任指数。
排名对象:受到邀请参加排名的公司包括FTSE100和FTSE250中的公司,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各行业中的领先公司,英国企业商会中的大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这个指数通过一个系统的方法来管理、测量和报告企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参评企业会收到一份调查问卷,这份问卷和其他相关信息需要提交给指数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会对这些资料进行打分并向企业提交一份反馈报告。反馈报告包括差距分析,与优秀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基准对比,并指出企业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排名目的:针对管理、整合和交流会员公司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向会员公司提出挑战并提供支持。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指数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直接的关系。
七、石油行业道德排名
发起方:优秀管理评估机构M&E公司与美国《油气杂志》在线研究中心。
发展历史: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
排名对象:石油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此项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公司治理、道德和透明度五个方面对石油公司进行了评估和排名。评估涉及了1000多套相关数据,对全球油气公司的评估采用了386项相关标准,对技术服务公司的评估采用了374项相关标准,其中还包括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如美国证券交易会的规定和萨班斯・奥克雷法等,评估还参考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全球契约、千年目标、储量计算等相关标准指南。
排名目的:评估国际大石油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道德排名。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2010报告研究》着眼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最新发展状况的窗口,着眼于发挥社会责任研究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发挥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通过报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0报告研究》揭示了2010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五大主要特征,并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职责、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编制和提出了五大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于此摘录《2010报告研究》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五大特征
《2010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出了以下五大特征:
1 各地区各行业报告稳步发展,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经过2009年“井喷”发展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十个月,中国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663份,超过了2009全年数量总额,较去年同期的582份增长14%;预计保持全球报告总量15%左右的份额。
一是首次实现地区全面覆盖。2010年,随着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地区覆盖了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这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在中国将进入纵深推进的全新发展阶段。
二是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行业异军突起。2010年报告数量较2009年同期增长13.9%,得益于部分行业报告数量的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报告319份,较2009年增长17.3%,信息技术业报告28份,较2009年增长64.7%;金融、保险业64份,较2009年增长73.0%,除银行、保险等行业领军企业外,部分基金、证券等金融类企业加入报告的行列,推动了金融、保险业报告数量的快速增长。
三是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增长。东部地区仍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集中的区域,报告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报告企业增加的绝对数量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中西部地区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也给予了相当重视,报告企业数量较2009年有所增长,内蒙古地区报告的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1家增加至2010年的4家,同比增幅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初步形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同步发展”的局面。
四是定期机制初步显现。研究显示,2010年,报告次数达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企业占绝大多数,非年度报告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企业在2009年报告后,能够在2010年继续,基本按照年度定期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五是非企业组织积极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但随着组织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非企业类组织也积极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例如,贵州航天医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 报告整体水平有所提升,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与上年相比,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更加规范、可读性更强,披露的信息量增加、内容更加深入,国际化程度提高,报告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
一是报告信息量有所增加。10页及以下篇幅的报告明显减少,51页及以上篇幅的报告显著增加,报告披露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加充实。
二是信息质量有所提升。2010年报告总体质量较上年有一定程度提升,特别是报告的结构更加完整,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加丰富、更具深度,同时报告形式更加友好,可读性更强。相对而言报告在可信性、可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本次研究的报告中,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报告,属于“优秀”及“卓越”行列的报告达50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85%。其中“卓越”行列的报告有16份,是2009年6份的2.67倍,数量显著增加;“优秀”行列的报告为34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62%。处于“起步”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较2009年同期降低6.4个百分点,其中处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明显降低。
3 报告编制依据选取及信息披露等更加务实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报告负面信息的披露、报告的外观设计等方面更加务实。
研究显示,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方面,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或推荐的编制依据以外,企业倾向于立足自身经营实际,以方便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为标准选择编制依据,中资企业选择国际通行的报告编制依据、外资企业选择中国研究机构的编制依据已经成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新现象。
在报告信息的平衡性方面,绝大部分报告能够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不再讳言披露负面信息、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坦诚沟通的报告比2009年明显增加。
在报告的外观设计方面,企业在逐步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后,在报告的版式设计、风格、色彩、信息定位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力求使报告与企业文化、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以更好地起到应有的作用。
4 报告在主体,质量及关注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研究发现,与去年情况相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在质量、主体、关注议题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报告主体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成长型企业是报告的主力军。其中,东部地区了432份,占70.7%,是中、西部数量总和的2.65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了448份,比重超过70%;制造业企业了319份,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的总和;上市公司了468份,占76.6%;成长型企业了437份,占71.5%。
从报告的质量来看,中央企业报告的质量远超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中央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71.2分,比2009年高出儿,4%,是研究对象整体平均得分的1.7倍。在报告的基本结构、基本规范、可读性和实质内容等方面,中央企业报告的得分率都远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
从关注议题来看,一方面,报告普遍以利益相关方为专题进行披露。其中,报告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环境、社区、政府等6个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披露的信息更加丰富,对同行、媒体、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行业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在披露具体社会责任议题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农林牧渔行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报告都识别出了出资人、员工、客户,但普遍没有识别出同行、社会组织和媒体;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对供应商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保险行业、农林牧渔业对监管机构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报告对政府最为关注,传播与文化产业仅有25.0%的报告关注政府。
5 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
《2010报告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的方式编制,对上一年度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总结,事后工作总结成为报告编制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企业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研究还发现,在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少数报告披露了企业制定有社会责任规划,绝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的重要原因。
做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的五大建议
基于本刊多年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对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价值
企业需要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把握社会责任报告的丰富内涵,加深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知和认同,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实践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成果,也是向利益相关方系统披露履责实践的重要工具。其次,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能够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日常管理中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与重点,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可通过参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报告编制经验交流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等活动深化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学习和借鉴编制报告的先进经验,努力编制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
2 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
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其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运营的各个方面反映社会责任的内涵,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一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决策之中。企业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自身运营对社会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尽量增加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二是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与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三是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德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及时发现不足,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3 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但多数报告仍处在起步阶段,报告质量有待持续改进。在内容实质性方面,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明确界定自身的利益相关方,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发现其合理要求和期望,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努力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增加指标披露的广度和深度。要深入剖析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理念和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履责措施,持续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在结构完整性方面,增加报告编制规范的内容,增强报告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管理、风险机遇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等内容的披露,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在绩效可比性方面,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既要加强纵向可比性,包括跨年度的绩效对比和绩效实现程度的描述;同时也要加强行业内乃至跨行业的可比性。既要重视历史绩效指标,也要加强绩效指标预测和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报告可读性方面,继续完善报告设计,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简洁的方式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在报告可信性方面,积极采用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方式,增强报告的可信性。在报告创新性方面,从理念、结构、形式三方面进发掘报告创新的潜力,增强报告的创新性。
4 创造条件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报告编制
企业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支持利益相关方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中。
一是建立和完善日常沟通机制,实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信任和增进了解;二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探讨关注的社会责任议题,明确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议题;三是主动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提升报告内容针对性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四是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方代表,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1、调查对象:各类被访企业1500家;
2、调查途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记者调查组全国电话调查、Email调查、面访;
3、调查问卷: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专家团队设计,确保调查问卷科学准确;
4、访问日期: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中旬。
本次调查得到了新浪财经、雅虎财经、新华网、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受访企业非常重视此次调查,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填写调查问卷,在此,一并向支持此次调查的机构和人士表示感谢。
由于本次调查的数据量大,详细报告正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专家团队抓紧分析中,现先从调查总量中抽取30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卷作为样本,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初步数据统计并做简要分析。
二、调查结果
1、您是否听说过以下概念?
A、企业社会责任B、SA8000C、跨国公司“生产守则” D、不大清楚
调查显示,76%受访企业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概念,42%听说过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概念,24%听说过跨国公司“生产守则”概念,不太清楚的只有16%。该组数字表明,外向型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等概念关注度比较高,但是由于这些概念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此比较模糊。
2、您是否接受过客户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检查或认证?
A、经常B、偶尔C、从没接受过
调查显示,11%受访企业经常受到客户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检查或认证,39%偶尔受到检查或认证,半数受访企业从没接受过。这组数字表明,处于跨国供应链环节(从事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中的部分企业接受社会责任的检查或认证,目前的普及面还不十分广泛,但是这种检查或者认证在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
3、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
A、经济责任B、法律责任C、道德责任 D、慈善责任
调查显示,76%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经济责任,85%认为应该包括法律责任、道德责任,63%认为应该包括慈善责任。数字反映出中国企业逐步开始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首位。
4、您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有:
A、诚实纳税B、企业伦理C、股东利益D、员工利益E、公益活动
调查显示,79%受访企业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为诚实纳税,61%认为表现为企业伦理,66%认为表现为股东利益,90%认为表现为员工利益,69%认为表现为公益活动。数字反映出各个选项相对比较均衡,其中员工利益居第一位,表明中国企业以人为本的意识逐步提高。
5、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A、财务负担B、降低成本C、长期利益D、提高效益
调查显示,35%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 3%认为会降低成本,90%认为会带来长期效益,32%认为提高效益。大多数企业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这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您认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
A、新的贸易壁垒B、有必要但不公平C、主要有利于跨国公司本身利益D、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E、仅仅增加中国公司的压力
调查显示,44%认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新的贸易壁垒,26%认为是有必要但不公平,35%认为主要有利于跨国公司本身利益,79%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3%认为是仅仅增加中国公司的压力。在以前进行的随机调查中,有的企业认为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也需要有所差别,认为跨国公司的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新的贸易壁垒;但大部分企业认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7、您的企业有过公益捐款吗?
A、经常B、有过C、没有
调查显示,10%受访企业经常有公益捐款,71%的企业有过公益捐款,19%没有过公益捐款。数据反映出中国企业越来越热心于公益事业。
8、捐款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
A、环保B、救灾C、扶贫D、社区公益E、社会基础建设 F、其它
调查显示,11%受访企业的捐款用于环保,61%用于救灾,52%用于扶贫,42%用于社区公益,11%用于社会基础建设,13%用于其它方面。数据表明,救灾、扶贫和社区公益是企业的主要捐款项目,尤其是社区公益捐款占到了近一半,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结合起来。
9、您的企业有否设置下列管理机构?
A、企业社会责任部B、可持续发展部C、环境管理部D、公共关系部
调查显示,8%的受访企业设有企业社会责任部,8%设有可持续发展部,16%设有环境管理部,37%设有公共关系部。数据表明,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也就是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专门一项工作对待。
10、您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是否考虑对方已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或其企业形象?
A、考虑B、不考虑C、不一定
调查显示,42%的受访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考虑对方的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5%不考虑,53%不一定。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会考虑对方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只有微小比例的企业不考虑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或企业形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1、您的企业有否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公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资讯?
A、经常B、偶尔C、没有过
调查显示,2%受访企业经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26%偶尔,71%没有过。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的机制,与此相比,许多跨国公司每年由总裁亲自签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制度。
12、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经营有关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调查显示,92%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经营有关,2%认为没有关系,6%不清楚。数据反映出绝大部分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
13、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树立:
A、非常重要B、重要C、无所谓
调查显示,40%受访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树立非常重要,58%认为重要,2%认为无所谓。数据反映出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看做是企业形象的主要标志。
14、您的企业是否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过?
A、经常B、偶尔C、没有
调查显示,8%的受访企业经常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42%偶尔从企业社会责任受益,50%没有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过。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利益促进机制还未完善。
15、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您打算:
A、更深入了解B、列入长远发展策略C、不关心
调查显示,63%的受访企业打算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47%打算将企业社会责任列入长远发展策略,不关心企业社会责任的为零。数据反映出所有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打算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甚至将企业社会责任列入长远发展策略。
16、您认为下列哪些企业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A、跨国公司B、国有垄断企业C、民营企业 D、上市公司
调查显示,77%认为跨国公司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71%认为国有垄断企业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32%认为民营企业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61%认为上市公司应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数据表明,跨国公司、国有垄断企业、上市公司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力军。
17、您认为下列哪些行业容易面临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WHAT)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披露通常包括三类:
一是从角色定位出发确定的责任或义务。企业在经济社会乃至全球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可能发挥的作用,决定了企业应该和必须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比如:GE认为,由于公司在商业领域和全社会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公司有责任发挥极少数公司才拥有的强大影响力,改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法电集团在法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法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而广泛的社会责任,必须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公司扮演着八个方面的角色,相应承担着八个方面的重要责任:如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承担着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作为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的电网经营企业,承担着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的责任;作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的能源供应企业,承担着推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等。
二是对利益相关方的具体责任。报告一般要分别披露对股东、用户、雇员、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担负的具体责任。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企业应对用户承担优质服务责任、对雇员承担雇员发展责任、对伙伴承担合作共赢责任等。
三是按不同性质划分的具体责任,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如GE认为,作为全球社会的优秀企业公民,必须做到履行好经济责任,持续保持优秀的业绩水平;必须履行好法律责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依法经营;努力履行好道德和慈善责任,做到超越遵纪守法,实践高尚的商业道德行为。
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WHY)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政府和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要求与约束,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会从企业价值观和追求企业成功的角度对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作出回答。
一是企业的价值取向的推动。比如,法电集团(EDF)认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法电集团的根本使命。EDF认为,电力和能源是重要的生存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发电、输电、配电和经营电力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切实落实到涵盖该领域活动的所有企业和全体雇员。EDF的价值观注重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强调尊重人、尊重环境、平衡绩效、团结、正直。
二是企业成功的客观需要。比如,拜耳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拜耳对成功的定义是实现商业效益、生态效率与社会责任的和谐。拜耳坚信唯有以可持续发展方式运营的公司才能取得成功,企业有责任利用技术与业务专长为人类谋福利,信守社会责任承诺,为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长期积极的贡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企业认真了解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和要求的过程,就是对企业定位和使命的认识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全面关注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就是企业分析发展环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的过程;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需求、充分考虑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过程,就是推动企业不断学习创新,持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进绩效,培养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
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HOW)
履行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认真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统筹兼顾社会可接受性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综合平衡。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最重要内容,一般包括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保障、企业战略保障、企业治理机制、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考核等。比如,EDF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包括公开承诺、建设利益相关方对话和参与机制、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强化社会责任全员培训、系统开发和应用社会责任管理工具等。国家电网公司认为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努力做到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卓越管理、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共同发展、加强沟通交流、树立全球视野。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首先必须是全面的。它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又要全面总结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既要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良好一面,也要反映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消极影响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不足的一面;既要体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又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是从责任角度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反映。
内容分析方法是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我国企业现阶段所自愿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更是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披露什么信息,而现阶段已的报告披露了什么信息,本文将应用内容分析方法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两次论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一语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之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其中最集中和最有影响力的争议主要有两次,即20世纪30至50年代Berle与Dodd关于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论战以及20世纪60年代Bede与Manne关于现代公司作用的论战。Berle与Dodd关于企业受托责任的讨论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应和,他们的观点在根本上其实是一致的,都认同现代企业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管理者负有宽泛的受托责任,他们分歧的焦点只是在于现实中是否缺乏一个
使得现代企业及其受托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Berle(1932)担心管理者的权力不受约束而提出用股东的权力来限制管理者。他们的讨论延续了20多年,期间两位学者的观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直至195辉以Berle完全赞同Dodd(1932)的观点,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管理者宽泛的受托责任结束。从表面来看,Berle和Dodd在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的这场讨论是在法律层面上探讨管理者的受托责任。但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本质却是现代企业及其管理者在社会中的作用,即企业究竟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还是一个社会组织?现代企业中作为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受托于股东还是受托于整个公司?他们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即企业和作为其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只要承担对股东的责任,还是要承担对企业中的所有利益要求人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对谁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进入20世纪60年代,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并没有因为Berle~llDodd的相互调和而划上句号,却是继续走向深入与Berle和Dodd自20世纪30年起到50年代结束的讨论相比,Berle和Manne在20世纪60年代的这场争论有着本质不同。一是问题的焦点不同。Berle和Dodd的讨论针对的是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而Bede和Manne的争论是以古典自由市场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的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之争,问题更为尖锐;二是基本的立场不同。Berle和Dodd的根本出发点都是认同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而Manne则是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认为企业只是一种经济组织,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会危及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两场争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Berle和Dodd不仅在后来先后公开表示接受对方的观点,而且就是在讨论过程中也是措辞温和,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根本上都是赞同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机构要承担社会责任,管理者是整个企业的受托人,不仅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也要对企业其他的要求者负责。反观Bede和Manne的争论,立场截然不同,观点针锋相对,最后无法达成共识也在情理之中。两场论战之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争论仍在继续,只是没有再出现类似的论战。从另外角度来说,正是由于这样的论战,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走出书斋,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倡导者及其思想与企业社会责任反对者的态度迥然有别,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一说大都表示明确认同。Stone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模糊地字眼”,但他又认为“正式这种模粉性,才使该词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许多人将其与慈善、捐赠等而视之;有些人则以为它意指社会良心。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中更有不满于企业社会责任之含义模糊者,面对来自反对者就企业社会责任语焉不详之状况所作的指责,他们力图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由此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界说。1971年,美
国经济开发委员会以一种外延式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在题为《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报告中,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列举了为数众多的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并要求企业付诸实践。这些行为涉及10个方面,它们是: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用工与培训;公民权与机会均等;城市改革与开发;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再生;文化与艺术;医疗服务;对政府的支持。美国经济开发委在罗列了这些行为后,又将其重新分为两类,其一是纯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企业主动实施,并由企业在实施中发挥主导行为;其二是非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由政府借助激励机制引导,或者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予以落实。以Brummer(1991)为代表的众多研究者是在“企业责任”这一属概念之下,通过对各种企业责任的比较来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依据此思路,认为企业责任可以划分为四种,即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学者在对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的概念边界做出界定之后,通过对比的方法,展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是否合理,必须以其是否存在“合理边界”,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必须尊重和承认企业其他类型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知,进一步考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其他责任的区别。研究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区别,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区别在于反映和关注的利益主体的不同;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在于社会责任不必如法律责任那样直接规定于法律之中,这是二者的基本区别点。然而,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区别,各学者却有不同的表述。Strier认为,与企业道德责任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某个集团或社会公众的期望而形成,此等期望可能与社会的道德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但又并非总是如此。Cooper则认为企业道德责任的不作为将导致道德的谴责,而社会责任的怠于履行则不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与前述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责任概念框架下不同,以Carroll(1979)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则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责任。Carroll总结道,企业的上述四种责任,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成分,尽管含义有所不同,但都是社会所希望企业付诸行动履行的义务;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到为社会负责任,则必须力争牟利、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并乐善好施。Carroll的观点是定位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因此,把企业社会责任泛化为企业责任,扩大了概念的外延。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阐述不同的界定方式,主要是由于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把握不同造成的。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争论,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认识,即企
业社会责任是对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与补充(卢代富,2001)。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同时,这种修正与补充,并不会否认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欧盟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他们指出(2002),“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者和股东创造利润,但企业可以通过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综上所述,笔者赞同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观点,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并梳理了发展脉络后,引申出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国内外的部分学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沈洪涛(2007)参照Ernst&Ernst以及Ingrain(1978)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将样本公司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其中环境类是指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活动的披露,员工类是指有关员工健康和安全以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的披露,产品类是指产品安全和促进消费者权益等活动的披露,社区类是指捐赠现金或产品、为社区提供服务或鼓励员工参与社区等活动的披露,相关利益者类是指有关兼顾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等活动的披露。Gray,R.H.,Kouhy,R.and Lvers(1995b)回顾了Trotman,K.T.(1979)、GuthrieandMathews(1985)等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所做的分类之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以下十五个大类:环境问题类、消费者问题类、能源问题类、社区问题类、慈善和政治捐赠问题类、与雇员相关的数据类、养老金的数据类、向雇员咨询类、在南非的雇佣问题类、雇佣残疾人的问题类、增值表类、健康与安全类、雇佣持股计划类、其他的雇佣问题类、其他类。刘长翠、孔晓婷(2006)通过对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环境保护,如处理废水、废气、废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耗用,以及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培训、职务轮换、职工福利改进、劳动保护、企业环境美化等方面;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和支持,包括:为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和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和赞助;对社会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企业对其产品或服务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这涉及到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产品咨询和售后服务、广告的忠实程度等。美国的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领域包括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等四个大类,共包括21个小类。国际会计公司Ernst&Emst从1971年开始财富5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年度评价报告,在该领域有广泛的影响,Ernst&Ernst(197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能源、公平雇佣实务、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其他等七个大类,这七个大类共包括27个小类。我国证监会于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在第86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参照上述学者及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的分类,结合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探讨,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如(表1)所述。
二、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概述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在中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已经广为接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信息披露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广义的,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了我国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截止20Q9年5月30日,以2008年度作为报告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达233份,每一年都呈增长态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转折点,从2006年起我国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就呈一个井喷式的增长趋势,并在接下来的两年继续成倍增长。有的企业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了,如中国移动、中远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有的企业是第一次可持续发展报告,如中国工商银行、南方电网、南方航空、华电集团、中钢集团、武钢集团等。这些报告还创造了若干“中国第一”:中国民航业第一份报告、国有保险企业第一份报告、中国通信流通行业的第一份报告、中国水泥行业第一份报告中国药企第一份报告等。这些报告的涌现,使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根据KPMG2008年所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调查”,发现在全球最大的250家企业(G250)中,将近80%的企业都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在2005年约50%的基础上有了极大提升。Corporate Register对2007年所的2820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统计,发现《财富》500强企业共有335家了报告,占67%。而我国深沪两市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有1604家上市企业,而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仅有216家,比率仅为14%,远远低于G250的80%披露比例,同样也低于《财富》506强67%披露的。因此可以断言,我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接下来的数年仍会继续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呈现这种态势,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将其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其中证券交易所虽然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却具有浓厚的政策引导色彩,深交所于2006年了《上市公哥社会责任指引》,第五条规定“上市企业应按照本指引规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社会责任的情况,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二是企业基于自身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责任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三是民间团体(主要为行业协会)鼓励、协助、参与企业报告的编制。2007年7月,山东省环保局委托青岛理工大学编写《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并通过专家鉴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明确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内容;2008年6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2008年版)》(简称CSR-GATEs),启动了纺织企业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
试点工作。企业所选择的报告名称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些报告名称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其中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图2)为本文所选样本的报告名称示意图。以2008年作为报告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有226分报告的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大约占到年度总量的97%,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仅为30%不到。部分企业的报告名称还发生了变化,如宝钢股份从2006年起将“环境报告”改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移动从2008年起将“企业责任报告”改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的统计结果与CorporateRegister的结果有所不同,在国际上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报告名称的企业最多,其次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标准
目前在国际上,CSR审计报告鉴证多采用自愿选择的方式,在国家层面上强制要求企业对CSR报告进行审计鉴证的只有三个欧洲国家。其一是法国,自2001年起法国要求公众公司将环境信息纳入年报,并要对这些环境信息提供第三方鉴证。其二是瑞典,从2008年起瑞典所有国有企业要公布经过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三是丹麦,从2009年起规模较大的约1100家国有控股公众公司要将可持续发展信息纳入年报或者出具独立报告,且这些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第三方鉴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模式,国际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这极大地增加了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开展的难度。考虑到专业会计人员对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增长要求,许多国际组织或国家机构都开始或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例如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ISEA)是全球最早颁布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AA1000AS,2003)的组织,其制定的AA1000AS(2008)和国际审计与鉴证标准委员会(IAASB)制定的ISAE3000(2005)是国际上G250、N100企业最常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IS?EA颁布的《AA1000审验标准2003》以及修订版《AA1000审验标准(2008)》将审验标准中的AA1000原则独立为一个单独的标准,包含三项原则,即:包容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和回应性原则,它是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最为贴近的国际标准;IAASB的ISAE3000则旨在为专业会计师提供非财务鉴证业务应遵循的原则和重要的程序。此外还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有关可持续发展鉴证的系列讨论稿、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挪威船级社(DNV)的各鉴证标准。GRI指引第一版于1999年,2006年的第三版也就是G3指南中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建议,2013年的G4指南中对鉴证提出了更深层次与更具体的要求,建议企业选择外部鉴证。FEE(2002,2006)在其系列讨论稿中认为在可持续发展标准传播的早期阶段,应通过独立鉴证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信度,增强股东的信心。我国目前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采用自愿披露模式,同时也没有专门的、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但是在审计报告鉴证的过程中除参考国际上通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外,还是应用了诸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等呈现本土化特色的审计报告鉴证条款。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
1.从国外CSR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有:(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初步界定。Owen等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一个组织决定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衡量和向公众报告这些影响的全部过程”;CSR报告鉴证可以看做是为缩小报告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差距”,从而由报告编制者以外的独立第三方对企业所编制的CSR报告进行鉴证的一种社会责任审计活动;AA1000AS中“验审”被定义为审验机构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适用的规范和标准,对组织公开披露的绩效信息及其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作出评估,以提高组织公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例如主体研究。在目前更多企业倾向于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CSR审计报告鉴证(Simnett,Vanstraelen&C.W.Fong,2009)的大流下,另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企业内部管理机构是CSR审计报告鉴证主要提供者,因此CSR审计报告鉴证应当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Allegrinietal,2011;Ridleyetal,2011);二是发现存在管理者控制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迹象,导致审计鉴证缺乏独立性,认为必要时应当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审计鉴证的过程中(Brendano’Dwyer&DavidL.Owen,2005)。(3)从不同角度分析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PeregoP.和A.Kolk(2012)探讨了跨国公司如何采取保证措施来维持和发展企业问责制的可持续性,发现外部制度的压力和内部资源、能力是推动企业进行报告鉴证的基本因素;GaryF.Peters和AndreaM.Romi(2013)研究了可持续性治理特征对CSR报告自愿鉴证的影响,认为环境管理委员会的存在促使企业进行自愿的报告鉴证,并且多选择内部审计师进行审计,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对企业是否进行自愿报告鉴证并无影响。
2.国内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界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阐述了验证、保证和鉴证的不同定义,验证和鉴证都是保证的具体形式。在CSR报告—GATEs体系内,CSR报告鉴证是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报告符合《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的程度做出评价,就报告验证的基本过程和结果做出的公开声明,以证明报告披露的信息的基本质量和报告验证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张和平(2012)给第三方审验下了定义,认为CSR报告第三方审验是指由与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审验机构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以及报告遵循实质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平衡性等原则的具体情况。(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包括动因(刘钧,2013)、主体(周晓惠、许永池,2011)、模式(赵哲,2011)等。袁蕴(2011)、严培蓓(2011)、张庆龙等(2012)从第三方审验的目标、审验标准、审验的内容、执行主体、程序和技术、验审时限和审验报告等七个方面来构建上市公司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框架。而在主体研究方面,我国不同于国际上百花齐放的观点,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当成为CSR审计报告鉴证的主要提供者(黄彤,2012;张和平,2012),主要在于注册会计师可以提高鉴证质量,增强我国CSR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沈洪涛等,2010)。(3)对CSR审计报告鉴证影响因素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沈洪涛(2011)的研究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提升企业声誉;CSR报告能有效传递社会责任表现的信息,增强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之间的正向关系;CSR报告鉴证并没有显著促进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作用。李正、李增泉(2012)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CSR报告鉴证意见具有正向的市场反应,而董事会承诺不具有市场反应。
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风险控制
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的过程中,美国学者首次发现了控制风险的问题,并建立了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Brown,1962)。
1.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目前,对于审计风险的涵义各执一词,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4)则认为审计风险应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针对含有实质性错误陈述或重大错误陈述的财务报表不恰当审计意义的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组成。而就审计模式来说,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审计模式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因为能够在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审计环境下发现企业资产缺失的问题(Knechel,2001)。近几年来,学者也对审计风险进行了长足的研究,包括审计风险的定义(谢晓燕、黎菁,2013)、成因(岳向黎,2013)、对策(李露璐,2013)等。与此同时,审计业务约定书不规范、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选择不合理(王海燕,2013)等原因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我们不能单一地看“发表不恰当意见论”和“带来的损失论”(谢晓燕、黎菁,2013),应当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风险意识和谨慎、客观发表审计意见来防范审计风险(李述有,2012)。马春英和周允征(2011)以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基础,首次构建了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认为环境审计风险=外部风险(概念风险、准则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执行风险(可接受的环境审计风险条件下的重大错报风险、环境检查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推行的审计风险模式(2003)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风险检查。
2.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即审计人员通过实施社会责任审计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心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而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宋娜,2012)。关于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韩晓梅(2006)基于社会责任观探讨了审计风险的演变,即:审计风险=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控制风险×财务检查风险×非财务检查风险×委托人满意度风险;郑晓青(2014)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行业环境、内部控制结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等五个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范妮娜等(2011)认为应该从审计评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及审计方法等方面加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梁飞媛等(2011)从企业内外部考察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路径,认为一方面企业应将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纳入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应做好监管工作。王清刚(2012)基于智能风险管理理念,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主要风险,主要从企业内部四个方面构建了风险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框架。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外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强制性要求企业进行报告鉴证,鉴证发展较为迅速,而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也才停留在自愿鉴证的阶段,进行报告鉴证的数量还比较少。国内外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仍是一个较新的、机会与挑战并存的领域。
1.CSR审计报告鉴证现状研究组织与学者齐头并进,研究成果丰硕。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现状方面,各组织的力量占据绝对地位,其中商道纵横和金蜜蜂等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刻关注我国的CSR报告动态,可以成为各学者研究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重要数据来源。重要的学者诸如沈洪涛教授,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在CSR报告鉴证研究方面,居于我国该方面研究的领头羊位置,沈教授对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情况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为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未统一,研究较为表面。国内有关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较少,且较少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CSR报告鉴证标准,几乎都是对国际上的CSR审计报告鉴证各标准的比较研究,并且没有考量我国国情,研究较为表面化。同时,各类国际和国内组织都相继出台了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标准繁多也就意味着会促使各鉴证机构的鉴证依据选择自主性大且不统一,容易导致CSR审计报告鉴证结果缺乏可比性。可见,制定统一的鉴证标准亟待解决,未来应当加大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强度,以期更加有效地引导CSR报告内外部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展。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026-02
一、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完成情况分析 ——基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2.0》银行业指标体系分析
(一)责任管理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6家上市银行在责任管理6大类指标中最高完成度为51%,最低完成度为23%,平均完成度为35%。完成较好的有责任管理、责任治理,最差的是责任绩效、责任调研。
1.责任战略最高完成度为100%,最低完成度为67%,平均完成度为81%。上市银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社会责任理念,但缺少长远规划。
2.责任治理最高完成度为100%,最低完成度为50%,平均完成度为69%。银行公布治理结构,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领导机构建立社会责任组织体系,但部分银行没建立管理制度,无法对社会责任进行管理。
3.责任融合最高完成度为67%,最低完成度为0,平均完成度为29%。大部分银行能倾听合作伙伴的意见,与之履行社会责任。
4.责任绩效完成度为0。没有银行建立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只是一味地展现各项荣誉。
5.责任沟通最高完成度为60%,最低完成度为20%,平均完成度为43%。银行基本上能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实现双赢。
6.责任调研最高完成度为33%,最低完成度为0,平均完成度为8%。只有4家银行参与社会责任调研工作。
(二)市场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上市银行在市场绩效3大类指标中最高完成度为65%,最低完成度为37%,平均完成度为48%。完成最好的是股东责任,其次是客户责任,最差的是伙伴责任。
1.股东责任最高完成度为80%,最低完成度为60%,平均完成度为73%。银行最重要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非常重视股东、投资者的利益。大部分银行都建立投资者管理体系,对股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有银行披露负面信息。
2.客户责任最高完成度为74%,最低完成度为19%,平均完成度为54%。银行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更加重视可能带来的风险,为此银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大多数银行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制定反洗钱措施,提高抗风险能力。只有2家银行引用国际标准,推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更加全面地认识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法,更准确地计量风险权重,使监管框架更科学完善。客户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有必要对客户进行管理,但只有5家银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进行高效率管理。银行属于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前途。9家银行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如实公布。10家银行建立售后服务体系。9家银行制定应对措施,公布客户投诉解决率,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保密、网银安全都是银行应对风险的重要措施。9家银行建立保护客户信息、确保网银安全制度,但只有2家银行建立IT灾备,网络风险防范还需加强。为降低风险,银行制定不同类别的信贷政策,公布贷款额。银行重视中小企业贷款,大部分银行也支持小额信贷、低收入信贷、欠发达地区信贷,但较少回应个人应急信贷。客户对金融认知程度较低,很少有银行按规定对产品信息进行说明。
3.伙伴责任最高完成度为30%,最低完成度为0,平均完成度为9%。11家银行披露伙伴责任。其中,1家银行对合作伙伴进行社会责任调查和评估;6家银行与伙伴建立战略共享机制平台,实现资源共享;1家银行制定责任采购制度方针;多数银行要求合作伙伴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定期进行培训。但银行没有披露合作伙伴的信用级别、合同履行情况。
(三)社会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上市银行在社会绩效3大类指标中最高完成度为54%,最低完成度为31%,平均完成度为41%。完成最好的是政府责任,其次是员工责任,最差的是社区责任。
1.政府责任最高完成度为67%,最低完成度为44%,平均完成度为56%。银行都能建立守法合规体系,制定措施,定期培训,但没披露相应任何负面信息。上市银行是国家经济支柱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纳税,披露纳税额。只有2家银行制定带动就业措施,5家银行披露吸纳就业人数。
2.员工责任最高完成度为52%,最低完成度为13%,平均完成度为36%。银行都能按要求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工会代表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除管理者参与外,应有更多的员工参与。然而,银行没有披露员工参加工会的比例,员工的利益无从保障。只有3家银行给予有竞争力的薪酬,4家银行建立平等雇佣制度。银行都强调员工带薪休假,但没披露天数。银行披露男女雇员和女性管理者比例,却没披露男女员工工资比例。大多数银行建设职业发展通道,不断提升员工职业水平。但只有8家银行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心理健康措施;没有银行建立职业病防止制度,披露员工职业病发病次数。大部分银行实行民主管理,员工意见或建议能传到领导部门。但只有2家银行公布员工满意度。多数银行能及时帮助困难员工,特殊照顾女性员工,对员工进行体检,举办文体活动,协调工作生活平衡。此外,银行没提及是否禁止强迫员工劳动、保护员工隐私和临时工权益。
3.社区责任最高完成度为62%,最低完成度为15%,平均完成度为32%。只有3家银行评估其运营情况对社区的影响,对所在社区不够重视,重视海外人才引进。每家银行公布社会公益捐赠额,却没有具体方针。大多数银行鼓励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却缺少具体措施。值得敬佩的是,2家银行还进行海外公益捐赠活动,但没有公布负面消息。
(四)环境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上市银行在市场绩效3大类指标中最高完成度为60%,最低完成度为31%,平均完成度为46%。完成最好的是节约资源能源,其次是环境管理,最差的是减排降污。
1.环境管理最高完成度为91%,最低完成度为27%,平均完成度为54%。银行树立环保理念,进行环保培训,宣传环保政策,但在实践方面仍需提高。2家银行对环保培训进行绩效评估,8家银行采取绿色采购措施,建设环保网点和办公场所。多数银行制定环保信贷政策,公布信贷数额,8家银行监控客户对信贷合同中环境规定的执行情况。但只有1家银行公布贷款项目环评达标率,没有银行公布任何负面信息。
2.节约资源能源最高完成度为100%,最低完成度为40%,平均完成度为79%。大部分银行制定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循环经济政策,实施节约用电、用水、用纸措施,并公布节约用量。9家银行采取电话、网络等联系方式减少公务旅行,6家银行实行绿色采购,建设节能网点。
3.减排降污最高完成度为33%,最低完成度为0,平均完成度为4%。银行可能认为没有降污减排责任,对这方面的披露很少。只有1家银行通过调节空调温度降低CO2排放量,2家银行制定废纸处理措施。
二、上市银行应加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上述分析,上市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有欠缺,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高效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一)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建立社会责任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上市银行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有条件建设社会责任文化。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中,坚持以社会为本,紧紧围绕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环境责任四只手,形成“四手都要抓、四手都要硬”的理念,上至股东、下至员工都能形成统一认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二)开展调研,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
所谓“实践出真知”,银行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者,掌握最真实的资料,要充分利用资源,开展调研工作,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此外还要与教研机构合作,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使标准更具可行性。
(三)适当放松贷款政策,支持落后地区发展
上市银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力量,应设立三农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放松对欠发达地区的贷款要求,尽可能增加小额贷款和应急贷款,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经济更加繁荣。
(四)加强风险防范,建立信用评估等级
银行非常重视风险,但风险防范的对象不要仅限于客户,还应注重对合作机构的风险评估。合作机构发生问题,与之有联系的银行就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减少获利的机会。银行可以不定期评估考核客户和合作机构,按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分成不同的级别,建立信用等级制度,并及时更新,降低风险,保证自身安全,引用国际标准,推进新巴塞尔协议,加强风险防范,确保社会的金融安全。
(五)积极联系社区,参与社区建设
银行与社区息息相关、不可分离。银行各支行分布在不同社区,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增加与社区的往来,参与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举办多种活动,丰富居民生活;救助伤残人士,帮抚贫困人员,为无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环境;树立“社会公民”的良好形象,做社区的一分子。
(六)发展绿色经济
上市银行发挥资金优势,利用小部分资金采购先进数码产品,在柜台前配备数码设备,进行无纸化操作,既能提高办公效率又能保护环境;借鉴赤道原则,建立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地把握准入门槛,实行后续考核分阶段发放贷款;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广碳金融,让企业充分认识到碳金融的价值,并结合我国环境发展和相关法律政策,开发低碳产品,打造低碳银行,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低碳这个大家庭。
参考文献:
[1] 数据根据2011年16家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2.0》银行业指标体系统计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