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09:49: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立德树人立教圆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肖山、于贵勤、邓丽、宋志刚、阿力甫夏……他们用自己朴素赤诚的心对抗恶劣的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孩子,用自己无私的付出默默成就山里孩子的人生。还有什么样的师德能够超越这种无缘、无悔、无私的师德,深深影响、打动、激励、鼓舞着学生呢!虽然我做得不够他们那么好,但总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更好,付出自己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学生生病,我会煲上一份汤送给他,让他感受到有家人的温暖,学生有困难,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去解决,让他们将班级作为自己的家,感受到亲情,从而为自己、为班集体争荣誉。教育,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高速的发展,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进入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我在讲“数的发展历程”时,数从有理数发展到实数时,现在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在当时古希腊时代事物的产生未必是一帆风顺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在讲“数列极限”时,引入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非常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数列极限的定义,学生不禁感叹我们的古人都那么厉害,学起极限也轻松起来;在讲“矩阵”时,先给出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得的例子,如,从学校回家,你可能需要周转几个地方,你可能需要多种交通工具,这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这不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意识到原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近;在讲“心形线r=a(1-sinθ)”时,插曲数学家笛卡尔的凄美爱情悲剧,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探知的欲望,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并不是处处顺风如意的。事实上,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我们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付出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还应有丰富、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塑造过硬的道德品质,不断汲取新知识,力争高水平从教、高素质从教。立德树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立教圆梦,让自己儿时的梦更加完美、精彩。
教育的首要使命,就在于催生人的智慧。追求智慧,实施智慧教育,最紧要的就是践行“知识积累”和“实践体悟”两件事。
1.“知识积累”有赖于文本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阅读感受为重要手段,以媒体信息为有益补充,逐步建立个人的知识仓库
推行“大阅读行动”――每天读书一小时,丰富底蕴开眼界。通过晨读、午诵、暮吟,为学生保留相对固定的三十分钟阅读时间,回家之后再阅读三十分钟。常年坚持,必定会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积极倡导教师以身示范,和学生共读,和学生共建精神家园。
2.“实践体悟”有赖于学生的个人经验,以家庭体历、社会实践为主要途径,熟练技能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施智慧教育,我们最需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学生的切身感受,从本质上说,智慧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应当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能力。把学生的经验、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置于重要的地位,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寻找教育的价值。
对话――在教育实践中,学生总是听的时候多,说的机会少。其实,说是思维的外显,学会说,多说话,就能让思维更有条理。
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尝试。把活动当成一门课程来建设,通过多元丰富的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的一片快乐天地。国家课程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学校有责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程资源和尝试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尝试,在活动中成长。
二、追求健康是学校的使命
我们把培养健康的教师、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加以落实,着力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社群关系塑造。
1.小课堂奠基大人生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锻炼身体技能的重要途径。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努力让体育课堂成为落实健康计划的基础阵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健身知识和技能,掌握一些实用的健身方法。每位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实施特色项目训练;并建立体育家庭作业制,每天锻炼,每日登记,为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小操场演绎大天地
学校根据校园实际,因地制宜,在小操场中尽情演绎丰富、快乐的大课间活动。学校的快乐大课间活动,包含了师生们的智慧。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特色运动项目,每个学生都有每天必练的锻炼项目。
三、追求责任是学校的使命
任何一个单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心,才会去努力,也才会有发展。让学生从小意识到这一点,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于其自身发展,家庭幸福,甚至民族昌盛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我是班级小主人
我们倡导新班级建设活动,这是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教育项目。班主任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创设班级主题实践项目,用一个学期或一学年进行实践尝试。
2.我的舞台我做主
学校的新中科学馆里长期设置了一个学生舞台,十佳小明星评比、主持人评选、班队活动展示、环保时装秀等活动常常在这里举行。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努力让每位学生有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孩子在“我的舞台”上熠熠闪光。
3.教师言传身教
在成语字典中将言传身教解释为: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行动起到了模范作用。总理在追忆他与同志在一起的岁月时,对他的淳淳教诲、言传身教使他在现在的工作中不敢有些许松懈。
那么,对教师而言,言传身教在育人的过程中能起什么作用呢?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诚如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贺善侃所说,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对“立德树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就是:中国下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的要求是双向要求,是在以有德之师基础上育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通过近年来的辅导员工作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笔者对言传身教做了以下释义。
一、言
1.金玉良言
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送去温言暖语,同时,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敢说敢言,用自己的肺腑之言,引用实际例证,使得学生深刻的醒悟转变。对于学生来讲,这一切就是金石良言。
2.言必有证,言必有据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所讲的话必须要有依据,必须针对学生中所发生的现象,这样才有很好的说服力,学生才会感觉这是老师在调查、分析以后得到的结果,他才会顺理成章的接受。不然,就会给学生留下造言捏词的印象。
3.言而有信
同学生接触的过程不只是几句话就完事的事情,他们在学校的所有事情都是牵挂的,难免出现学生请你帮忙的时候,如跟学生找个舞蹈的训练场所或是借东西等等这些情况,那么你必须言而有信,他们在感受你良好信誉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也会形成自己的良好信用。
4.笃论高言
学生必定带着时代的特点,我们给予他的不仅要有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基本引导与帮助,更要利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例证开展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笃论高言能使学生既能感受时代现象的发生,更能对此现象加以正确的评论和行动。
二、传
1.薪尽火传
要将在一届一届中积累,一件事一件事中累加的好的做法要薪火相传,要搭建能完成此传递的舞台,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干部的培训、经验交流会、典型推荐等活动的开展能有效的提高传承性,更能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
2.捷报频传
对所带班级同学取得的个人成绩或集体成绩一定要予以肯定和及时的宣传,形成舆论导向性和目标趋向性。这样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增强班级的稳定性,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提升班团干部的号召力。
3.空谷传声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应像在空若无人的山谷中大声呼唤一样,形成一呼即应,一呼群应,百呼百应的效果。我们要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将所有的同学吸引在周围,提高整体的向心力。这样,在班级的主体工作中将事半功倍,显现班级的良好执行力。
4.以心传心
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心与心交流的过程,是以己心换彼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你的心,就是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当学生苦恼时,迷失方向,你的心,就是指引他们的明灯;在学生高兴时,你的心,就是他们的共鸣器;当学生异常时,你的心,就是他们的依靠;在评先评优、评奖评助时,你的心,就是“三公”的象征。
三、身
1.身体力行,身临其境
说得多不如做得多,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学生群体更多的需要一个像样的实践者。因为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实践者,才能给他们方向,才能给他们榜样,才能给他们力量与信心。参与到学生的群体活动当中去,给他们带去很好的实践精神,他们将倍受约束和鼓舞,并最终在自身的实践中很好的理解与转化。
2.以身作则
对待学生群体,身正为范的首要基础就是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对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形象给学生树立了责任感的榜样。对事情追究到底的做法,使学生感觉到你对事的认真态度,学生的随意性就不能任意发展,也将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更能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
四、教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人上一百,形形。学生群体中这一特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不同的家庭、社会、教育等背景的影响,使得学生质量良莠不齐。那么,在育人育才的这一目标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必要性更要得到很好的体现,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保证集体共同利益情况下,实现个人目标制定与实施。更多的去引导学生怎样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步的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于1917年1月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接下来在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的一项举措便是组织“进德会”。民国初年北大的教员大多是来自政府衙门,其中不少是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人。他们年年把陈旧的讲义发给学生,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对教学敷衍了事。学生中有很多是官宦和富商子弟,他们一心想要为毕业后升官发财寻求机会,在读书求知上毫无心思。那时的北大有一种坏现象,一些有钱的教师和学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去“胡同”(当时北京集中的地方),这样的学校哪能培养出人才。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痛心疾首,早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就明确对北大师生提出“砥砺德行”的要求,于是“针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旨在培养个人完美道德的组织―――‘进德会’,由发起成立。”筹划成立“进德会”,是因为他深信“私德不修祸及社会”,只有规范师生道德行为,净化校风,才能培养出人才,与社会浊流斗争,促进社会发展。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人才强国”作为一项重大国策持续推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其思想状态、道德水准、文明程度,从质的方面对大学生乃至社会整体文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有些教师缺乏敬业、乐业的精神,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这就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影响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实际是人才强国梦,只有全民素质提升了,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学校师德具有‘基因’作用,来不得半点‘变异’,否则会使整个社会‘畸形’。”所以,我们应该从的“私德不修祸及社会”中得到启示,加强师德建设以增强学校的“免疫力”,充分开发利用教师人才资源,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从师德建设抓起,引领教师以“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作为根本任务和毕生追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育人观,点燃育人正能量,抵制社会负能量的侵蚀,激发教师的历史责任感,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将师德正能量拓展到家庭、社会中去,形成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二从会员戒律看积聚师德正能量的可行性
发起组织的北大“进德会”,明确规定入会条件:会员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对甲种会员要求“不、不赌、不纳妾”;对乙种会员要求在“不、不赌、不纳妾”的基础上,“不做官吏、不做议员”;而丙种会员则不仅要做到“不、不赌、不纳妾”和“不做官吏、不做议员”,还要做到“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会员入会手续很简单,申请入会只须填写一份申请表,写明愿意成为某种会员后,在《北大日刊》上公示。后来对戒律稍有改动,已入会的会员如果触犯戒律,劝告后仍不改正的,经会员十人签名报告,经过评议员调查属实,开评议会宣告除名。认为自己能遵守甲种会员和乙种会员的戒律,但很难保证自己能做到“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因此给自己定位为乙种会员,由此可见他个人私德修养要求之严、之高。三种会员以申请丙种会员的人最少,只有24人。但已申请加入的会员大多能遵守戒律严以律己者,如李石曾一生不吃肉、不喝酒,被称为“素食主义者”。可见,“进德会”是“教授们的自律团体,主要是道德上的要求,但也不局限于道德。”
从“进德会”的戒律看,是坚持了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原则。当前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应注重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把“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内化为精神动力,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献身精神,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育人观,遵循教育规律,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爱教乐教,终身从教,激励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从内心积聚育人正能量,为释放正能量做好充分准备。现在我们高校也可以借鉴北大“进德会”的经验,创办类似的师德团体组织,充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让其犹如一个“磁场”,成为积聚育人正能量的坚强阵地,辐射出促进人才培养的正能量。
三从对师生的影响看传递师德正能量的有效性
“进德会”一成立,就得到校内绝大多数师生的赞成和积极响应,教师职员学生纷纷递交申请书。1918年6月开成立大会时,教员中入会的有七十余人,职员中有九十余人,学生中有三百余人。行政人员和教授大半都入了会。后来会员还有增加。许多知名教授都争先加入,尤其是校长带头加入后以身示范。一生先后娶了三位夫人。1889年他23岁时,与王昭女士结婚,琴瑟和谐,养育二子。1900年6月,王昭病逝,即提出自己的续娶条件:女子须不缠足;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由此反映出对婚姻的观点:追求幸福生活,以人为本,尊重女性,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婚姻自由。这就把婚姻道德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在当时是颇为惊世骇俗的,引领当时的大学生冲破封建主义婚姻观的牢笼,树立新时代的择偶观。值得一提的是,“不做官吏”的戒律也产生很大影响,“当时北大学生,与政客和军阀在蔡先生的教导下分家了。也可以说北京大学这一风气的改变,把当时北洋军阀和政客的社会基础给打坏了。”可见,在的引领下,“进德会”充满了号召力和影响力,“学风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无形地改变”。作为“进德会”的创办者和会员,用师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成为公认的模范会员,正如萧超然所分析的:“对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感应力呢?这是因为他一贯律己甚严,十分注意品德修养。”
“进德会”这个团体的宗旨是“要求教授给学生一个好榜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提高育人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场”中正能量的激励,从而点燃学生内心强烈的成才正能量,既有助于自己“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价值实现,又帮助学生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生理想,最终实现亿万人所期待的“中国梦”共同愿景。
总之,当前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师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教师只有树立“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理想,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育人正能量,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师德通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国成.教师职业道德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檀传宝,等.走向新师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李燕萍.吴绍棠.人才强国战略与中国特色的人才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怀斯曼.正能量[M].李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6]萧超然.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高校图书馆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馆舍布置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对校园文化的宣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具有广阔的占地面积,其开阔、舒适的活动空间,是学校师生开展讲座、作品展、学习讨论会、学术报告等活动的最佳场所。图书馆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敦促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图书馆有清净明亮、安静幽雅的阅读环境。图书馆一般都在其走廊、大厅、阅览室等场所做了精心布置,如一幅幅名人书画、一句句励志名言、一本本按编号有序排放的书籍报刊,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一张张干净舒服的桌椅等,这样的馆舍布置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师生读者起到思想启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促进广大教师高尚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
2.2馆员道德是师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服务和育人的双重职责,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科研和信息交流的中心。图书馆教授俞爽迷认为:“图书馆教育的重心,既不是馆舍,也不是图书数量之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更不是对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呢?我说是图书馆的‘馆员’”。由此可见馆员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性,而图书馆员的良好师德和优质服务对高校师德的迅速发展必定会起到影响和推动作用。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说:“图书馆是一个广义的学校,图书馆员是广义的教师。”高校图书馆员身为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与专业教师一样,他们也是教育者,除了肩负着服务读者的重任外,还肩负着传播知识、培育学生之责。因此,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本身就是高校师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文献信息资源是师德建设的资源保证
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智力资源,堪称思想的宝库、知识的海洋。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具有较强集中性,主要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规划采购,可以集中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道德示范性和道德结果的深远性,这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资源保证。
3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师德建设中发挥作用
3.1优化馆藏资源,储备精神食粮,为师德建设夯实文化基础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丰富的馆藏文献可以为师德建设提供扎实的文化基础。罗斯福说过:“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为读者提供着无穷的精神食粮,使人启迪理性、洗涤心灵和陶冶情操。图书也是一盏指明灯,为读者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读者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方向。图书是承载知识的平台,图书馆承担着典藏图书的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师德建设要求和发展情况,优化馆藏资源,应采购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源,包括国内外的伟人著作、教育家传记、教育理论专著以及相关的思想道德修养书籍等。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十”精神和有关“中国梦”的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采购有关“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等师德方面的图书,并计划将开设师德文献专栏,把有关的馆藏文献一一收集起来,实行全开架服务,以利于广大师生查阅。日后,图书馆将根据需求继续采购更新相关书籍。
3.2开展导读服务,提高师生阅读兴趣,为师德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图书馆在优化馆藏资源的同时,还应注重开展导读服务,提高师生阅读兴趣。图书只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必须通过读者来阅读才能体现其无穷价值。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赫尔岑认为:“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书只是一个物体,而“读”是关键,“读”是人与知识相连的沟通点,书通过被阅读,智慧才能被点亮,才能被赋予生命,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所在。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导读服务:①设立师德图书专区,开辟师德学习园地。图书馆藏书是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法归类排架的,师德方面的图书涉及多种类别,分布于不同楼层,读者查阅与师德有关的图书是一件相当费时费力的事情,这样无形中会打消读者的阅读主动性。设立专区是把“读者找书看”转为“找书供读者看”的主动导读服务,可以让读者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查阅多种师德图书,大大提高了读者阅读兴趣。另外,在图书馆设立纸质图书专区的同时,还应在图书馆网站开设与师德建设有关的导读服务。如提供专业索引、推荐书目、资源导航、相关网站平台链接等,为读者指引方向,让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导读服务。②开展读者座谈会,组建师德学习交流团。图书馆可结合学院科研教学情况,联合各系部定期组织读者座谈会,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图书信息、分享阅读心得的师德学习平台。团队的影响力是极大的,读者通过参与座谈会的交流,可以大大提高阅读兴趣,可以更好吸收图书知识,且更加灵活地运用书中知识,从而带动教学,推动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3提高馆员素质,充分发挥馆员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3.3.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图书馆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及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对图书馆员最基本的岗位要求,也是师德建设工作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要素。图书馆员只有做到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才有资格上岗就业,才能真正为学生读者服务,才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爱岗敬业,这是对馆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的前提。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当起服务育人的重任。
3.3.2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员只有用心关爱读者,才能真正做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员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图书馆员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给予相应的关爱:①像关爱孩子一样,关爱新生读者。很多大一新生在没有正式上课前,都是先到图书馆来参观阅读,所以图书馆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代表图书馆,更是代表学校。图书馆员应为师德建设开个好头,把好第一道关。新生读者初来乍到,刚脱离中学时代,对于大学生活是充满好奇和激情的,对于图书馆的一切既渴望又陌生。在图书馆里,新生就像懵懂小孩,图书馆员应在服务育人上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主动热情地了解新生需求,耐心详细地为其解答,同时要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新生在图书馆的行为,规范新生正确使用图书馆资源,为其大学生涯打下牢固基础。②像关爱老朋友一样,关爱毕业生读者。在大学里,学生每上一门新课程几乎都是换一位新教师,而不管学生上什么课程,从入学到毕业,图书馆员是一直为其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员的面孔对毕业生读者来说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切。大学毕业生更像是图书馆员的老朋友,他们熟悉图书馆环境,懂得规章制度。图书馆员在服务育人上无须过于讲究规范,服务态度更应该随和一点、平易近人一些,教育态度应该是以讲道理为主。
3.3.3坚持学习,体现师德。社会日新月异,信息时代迅猛发展,图书馆员必须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首先,要坚持学习与图书馆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与各系部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是夯实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的基础。其次,要坚持学习职业道德,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内在美德形象。图书馆员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修养带动读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要从思想上、行为上把自己提升一个层次,体现自己作为一名图书馆员的师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7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45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多年来,笔者进行了初中阶段德育多维化、氛围化、活动化、科研化实践探究。
一、德育多维化
现在流行“5+2=0”的教育公式,意思是学生每周在校学习五天,但经过两天社会、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其实众所周知,教育是全社会致力的伟大事业,绝不能脱离家庭和社会。正确的教育公式是“5+2>7”,即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拓宽了德育渠道,收到了预期效果。
利用好家庭教育这一德育途径。每学年固定召开家长会,告知家长学生的近况和所处学段的特点,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定期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如“让孩子过点儿穷日子”“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等,以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同时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个别有影响并关心学校发展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某些决策。定期发放“告家长书”和“征求意见函”,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家校教育齐心,学校教育才有力。
利用好社会教育是又一德育途径。可以聘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为社会监督员,聘请辖区派出所干警为法制辅导员,邀请交警队、消防队的同志走进校园,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教师的依法执教能力。家长与学校的民事纠纷在所难免,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可以聘请律师,也可以特殊授权主管校长、主任充当委托人,开庭时当庭辩护,现场听证。这种特殊的方式更有助于现场培训学校管理人员,便于他们感受育人的艰辛,自觉审视工作中的不足,积极破解学校教育的难题。社会教育给力,学校教育就更有力。
二、德育氛围化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一经形成,德育大环境也随之形成。在学校,需要积淀文化底蕴,提升精神文化,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师生能够解读校训,践行教风,力行学风;熟悉校徽,演唱校歌,交流校刊,在“名师榜”“学星榜”前驻足,在传统活动中展现自我,继承发扬学校精神。学校问问题的学生络绎不绝,师生问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浓厚的育人氛围就会促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三、德育活动化
在氛围浓厚的育人环境中,校园活动是育人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部分。可以传承丰富的校园活动,逐渐形成德育活动化的育人模式。
结合节点、节气和学校情况设计主题活动,第一学期:九月,入学教育;十月,田径运动;十一月,歌咏比赛;十二月,圣诞汇报;一月,助学评选、“学星”评选。第二学期:三月,安全文明;四月,读书演讲;五月,社会实践;六月,青春宣言、毕业庆典;七月,年度艺术节……活动是丰富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素养、享受幸福。
活动可以发现、培养人才。校级读书演讲比赛的冠军可以选派参加县级、市级比赛,圣诞汇报的主持人可以选派参加中华英语风采大赛,活跃在英语角的学生可以参加全国公共英语过级考试,由此增添学习的兴趣,活动的教育性不言而喻。活动能够形成体系,打造精品。比如歌咏比赛,可以自创校歌,每届比赛时,校歌可以设为必唱曲目。从赛场演唱到每日必唱,从学校角逐到参加各级比赛,一个个班级争高下,一批批领唱、指挥竞风华。当然会凝聚师生前进的动力,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德育科研化
德育内涵丰富,总结诸多的实践,需要科研升华。初中教育是成长、生活的教育,学生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态度积极,习惯良好,基础扎实。”三个学年、六个学期的德育主题可以开发,每学期围绕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就会从整体上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主流引领。利用好课堂育人渠道,开设校本课程,开设“模拟法庭”实践课,实现德育和学科课程整合。注重德育专题研究,从问题入手,立项研究校级德育科研课题。
破解德育难题,需要科研助力。到了九年级,学生间文化成绩上的差距拉大,部分学困生出现厌学倾向,个别学生甚至思想旁骛乃至辍学。如果把个性鲜明的学生过度“分数化、符号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不合格的。可以研究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开展特长教学,积淀教育新模式。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安排专业课程和教学汇报,学生就会重新找回希望,找回黄金时代的快乐。同时,各学科教师才能得到发挥,实现教学相长。
德育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让校园充满温馨和感动,更为校园播撒了健康和文明,它产生快乐,创造神奇。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德育,可以用“多维化”创设大环境,用“氛围化”创设小环境,用“活动化”作为德育载体,用“科研化”破解德育难题,德育先行,树人强校。
学校本着“一面两育三观”的办学思想,遵循“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建教师乐业、学生乐学,全区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营造“民主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五中成为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学习的圆梦家园。
创建一流条件,为内涵发展奠基
学校自筹资金兴建综合楼、学生公寓和餐厅;为各班级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装备了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校园之声”电视演播室、舞蹈大厅、多功能会议室等。2015年学校逐步健全基于“三通两平台”架构的教育管理云平台,完善和优化云校阅卷系统,注重教育资源库建设,引导教师更好地运用网络组卷系统与学校办公自动化平台,真正实现互动教研、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工作网络化,提高办公效率。随着“互联网+”的理念的引入,“翻转课堂”“微课”“微视频”已经走进了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文科学管理,为内涵发展提供保障
干部领航助推发展 加强领导班子“三力”(自主领导力、自主执行力、自主发展力)建设,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四到位”“五创新”“六个一”,全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团队。
人文管理提高素质 学校本着“人文思想”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三力”(自主管理力、自主教学力、自主发展力)建设,按照“抓‘龙头’(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体教师)”的基本思路,创设激励成长机制,狠抓教学管理,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突出“四优化”:即优化教研活动,优化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常规资料。
搭建平台成就教师 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为教师发展搭建多种平台。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定期开展竞赛课、研讨课、观摩课、引路课、“教学论坛”“班主任论坛”等活动,培育教师研究之花。同时还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另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
“立德树人”为生筑梦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三全五生七线”为德育模式,以培养具有“八种品质的人”的工作为主线,加强学生的“三力”建设(自主管理力、自主学习力、自主生活力)。党支部每年开展“四生援助”活动,不断地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突出实践育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校文化互为一体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建阳光和谐校园,为内涵发展注活力
校园优美如画,润物细无声 校园内建有古色古香的琉璃瓦文化墙,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生态园区,各种人文雕塑、艺术橱窗等人文景观,实施校园“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一体化工程。教学楼内精心布置了“会说话”的墙壁,每个教室的布置也彰显班级特色。
以活动为载体,让青春飞扬 伴随着“四五六”现代教育技术工程的启动,学校成立了“校园之声”电视台、”校园风”文学社、广播站小记者团、舞蹈、石头工艺、铁板画、业余田径、美术等32个社团组织。“阳光体育60分”、校园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读书漂流”等活动,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搭建施展的平台。
集团办学纵深化,为教育均衡助力
为了进一步加快本市教育发展均衡化、优质化进程,学校与九中、呼和马场学校正式组建“五中联盟校”。依托五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来带动九中和呼和马场两所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深化办学体制,发挥五中“品牌”效应,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畅通了校与校的交流渠道,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盘活了教育资源。
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创立了“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学院一直秉承“尚德致知,敢为人先”的院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全员德育氛围。学院于2003年在全国高校率先创办了“道德银行”,并先后开展“道德富翁”“先锋学子”“感动之江”评选等德育精品活动。经过十余年的探索,逐渐构建了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服务为导向,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关爱帮扶为机制的“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定型的阶段,需要合理引导其塑造高尚的品德,积极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为今后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渐趋多元,社会进入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青年大学生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他们对道德的深层次需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他们大多排斥说教式、压迫式、任务式的教育形式,更倾向于在师生共同营造的互动情境下,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接受教育、经受锻炼、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就是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学习、实践、提升、反馈的一种闭环式德育工作模式探索,它能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帮助他人的乐趣,提高参加道德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最终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水准的提高,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抱负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
二、构建“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
“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四大平台,即一个德育理论学习平台:三个讲堂,包括浙江人文大讲堂、之江大讲堂、师友讲堂;一个德育实践服务平台:道德银行;一个德育素质提升平台:周末学苑;一个德育关爱帮扶平台:宿情日记。“三个讲堂”注重对学生德商的教育,呼唤大学校园德育的本真回归;“道德银行”注重对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公益和好人好事的爱心储蓄,以银行制度的形式保障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认同;“周末学苑”注重对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分层分类培训,倡导崇德向学的风气养成;“宿情日记”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走访,架起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一)搭建理论学习平台,提升德育工作内涵
开设“三个讲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开阔师生视野、拓展师生思路为目标,以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坚持用科学之理说服人、艺术之美感染人,让知识可感,让思想可触。讲堂定期邀请院士名家、知名学者、行业专家、教授博士开课讲学,讲座内容突出道德、责任、理想等主题,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道德精髓,提升师生的道德理论素养,满足师生探索求知的个性需求,陪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搭建实践服务平台,加强德育工作实效
实施“道德银行”。通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导入银行运作理念,对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公益和好人善事,按一定标准转化为分值登记在每个“储户”的储蓄卡上,折算成相应的道德币。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可凭卡向“银行”支取,申请相应的帮助。这一实践服务平台让青年志愿者在付出、认同和宣传这三方面确立一种长期的对应关系,它将先进性道德要求与青年志愿者的道德实践有机结合,扩大了道德实践的群众基础。
(三)搭建素质提升平台,促进精英德育发展
创办“周末学苑”。指导青年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技能。培训班分为领雁班和菁英班,培训内容包括党性修养、道德基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模块。“周末学苑”将学生精英群体定期汇集在一个舞台上,对他们在思想品格、道德修养、行为意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去引领、感召和带动周围更多的学生群体,形成一种精英德育文化,在每一届学生中进行广泛传递。
(四)搭建关爱帮扶平台,营造全员德育氛围
推行“宿情日记”。向全体教师发放文明寝室建设《宿情日记》工作记录本,通过教师深入寝室来发现学生问题,解答学生困惑,解决成长难题,从制度上保证教师队伍能够长期关心和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行和道德修养,让学生在其心智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有教师的全程陪伴,有利于其心理、思想和行为的向上、向善、向美发展,为今后走入社会、职业发展、个人成才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培育了一大批杰出志愿者
通过“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的多年运作,学院志愿者每年以1500名的速度增长,道德银行累计储户量为10000余名,参加志愿活动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学院学生献血量已累计达700000余毫升,仅近三年就有1500余人次参与献血,涌现了许多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学院迁建绍兴柯桥后,大学生们又融入绍兴、服务柯桥,先后有一人因为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获得 “浙江省优秀团员”,六人获得绍兴市优秀志愿者,一人获得柯桥区“最美志愿者”。
(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院德育工作的相关做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2010年开始,学生志愿者群体受到感召,结成“花儿团队”助力山西38名残障儿童,创立了“花儿基金”,筹款20余万元,发起了“花儿行动”,实现了“花房计划”。“花儿团队”两次登上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获得了第五季全场唯一一次满票,为山西陈天文夫妇一家成功圆梦,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学院学生良好的道德实践精神在校园里得到了接力和延续。
(三)收获了丰硕的德育成果
“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不仅让学生达到了道德内涵培养、实践与认知的融合,也引领了全院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弘扬道德实践。学院每学期都会定期组织大型实践活动,为学生志愿服务、贡献社会提供机会。近三年来,学院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达5000余人次,涌现了“花儿团队”“希望之光”“触摸心声”“最美一角”等浙江省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诞生了浙江省青少年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青年等先进个人,成为了“道德先锋”培养的高地。
(四)形成了志愿服务品牌群
学院以“道德银行”为源头,以“三个讲堂”为阵地,以“周末学苑”为基地,以“宿情日记”为纽带,孕育了“雷锋角”“黄丝带”“小桔灯”“红围巾”“红心烛”“阳光雨露”等联动运作的志愿服务品牌群,成为全院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载体,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学院志愿者队伍逐年壮大,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8000名,志愿服务活动基地达36个,近年来,师生在省、市、校级志愿服务活动评比中累计获奖近50人次。
四、“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思考
(一)德育学习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是有效途径
“四位一体”德育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在充分体验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情操和抱负水平。这种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情境,也提供了真实的综合技能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则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采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处理后充实到相关课程教学,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求,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德育提升与德育帮扶相连接是关键因素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丰富多样,个人自主性较强,在价值取向与学习生活各方面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欲望,对于成才成长有着较多的思考与要求。由于其处于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被打破,有时容易被不良思想诱惑,普遍出现价值迷茫、价值自我和价值功利的现象,严重妨碍了其理想人格的形成。“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让学生在各种价值观交融激变的新形势下,能够远离浮躁和世俗功利,在德育活动中学习、体验、服务、提升。
(三)全员德育与精英德育相渗透是动力之源
独立学院不仅要承担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更要承担起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对于普通学生群体来说,“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模式使广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够广泛涉猎社会各领域的动态、法则和规范,既激发了创造性思维,优化了知识结构,也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激励了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丰富的创新、创业、就业活动中,不断磨练和提高综合素质。对于精英学生群体来说,在满足普遍性德育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激发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瑾.用核心价值观为“立德树人”护航[EB/OL].中国文明网,2014-12-30.
[2]江南.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道德银行”在争议中开展[N].人民日报,2003-11-13.
突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突出思想引领,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突出文化引领,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近年来,通辽市委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一是强化思政工作领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市委始终把高校思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委会经常研究相关工作,并把驻地高校主要领导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范围。近年来,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到高校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40余次,各级领导到高校作形势报告33场次,有力促进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强化组织工作基础。坚持地方党委与高校党委协同联动,形成共建共管合力,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高校基层支部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优秀教师和青年学生入党。三是强化骨干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任用干部。制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县乡挂职、埠外进修、评选标兵等方式,努力打造高素质思政工作者队伍。
二、突出思想引领,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一是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针对高校学生思想多元、思维活跃的实际,制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出台规范外请人员来我市授课管理办法,防止错误思潮渗透。全面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建立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社会实践“三三制”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力实施青年者培养工程,力促青年学生成为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二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敦品励学,成才圆梦”主题教育活动,组建120名社科辅导员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开展的“四进四信”主题团日活动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项目。三是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嵌入全程。立足我蒙古族人口最集中和内蒙古民族大学驻在通辽的实际,坚持每年9月开展“守望相助 携手同行”教育月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高校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效的思政工作抓手。切实强化蒙汉双语教育,并采取指定专业、专场招聘等方式,着力解决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三、突出文化引领,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一是建好文明校园。制定文明校园创建行动计划,与文明城创建相融合,将科尔沁体育中心、图书馆移交内蒙古民族大学使用和管理。近年来,市财政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资金,积极改善驻地高校教育教学条件。二是树好新风正气。深入开展“德育先导 以文化人”主题教育,修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意见,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涵养师生良好品德。组织开展“桃李之星”“通辽好人榜”等推选活动,支持驻地高校社团创建正能量工作室,积极防范和非政府组织渗透破坏。三是守好网络地。制定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规范高校网站建设,加强各类论坛管理,组建网络思政工作引导队伍,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正面发声。组织500余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加入“科尔沁书虫”微信阅读群,通过推广全民阅读,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证分析
党的十以来,笔者所在的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学习、倡导、践行中国梦为主题,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深入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创建“班”为特色活动,着重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一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学习好中国梦。首先继续发挥好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如党课、团课、思政理论课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全方位的引入中国梦的内涵与内容,使学生们在第一课堂中就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其次重视第二课堂的宣传教育工作,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参观学习、主题讲坛等形式很好的配合了第一课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常提问、重实践,每一位同学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中国梦。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中国梦的活动中,更应该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做学习中国梦的排头兵,才能将自己的所学感悟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们。
XX年发生在香港的、持续三个多月的“非法占中”事件的人员中80℅是17岁—25岁的学生群体这一现实为教育敲响了警钟:过度重视学业教育而忽视德育、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将德育这条红线贯穿到日常教育之中,利用国旗下讲话、显示屏、广播台、橱窗宣讲核心价值观;开展“阳光学生”之“雷锋之星”、“礼仪之星”、“诚信之星”评选,举办12.9“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朗诵比赛以及价值观主题班会评比、班级文化建设软板报评比、作文评比,切实做到核心价值观走进学子心田,让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践行“中国梦,我的梦”理想信念,为各年级确定了主题梦想教育:高一“青春畅想”、高二“百舸争流”、高三“金榜圆梦”,帮助每个洪高学子规划人生。精心打造的高考文化包括“走进高三、放飞梦想”主题活动、激励成才报告会、百日誓言大会、旧物置换、励志微电影、跨越成人门、祝福高考等一系列活动,点燃了学生学习激情,增强了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欢迎。
岁末的“洪高好声音”总决赛和“风华正茂洪高梦”迎新文艺汇演成为学生展示青想的舞台,他们认真准备,精心排练,盛装演出,畅想着风华正茂,荡漾着诗意南湖,演绎着飞扬青春,诉说着梦想华章。
这些措施和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升了德育人的生命境界,唤醒了每个有渴求的心灵,帮助孩子追梦、逐梦、圆梦,让学生成为“胸怀理想、勇担责任、美好情怀、文明有礼、积极进取、充满激情”的阳光青年。
二、夯实德育队伍,护航青想。
我们认为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情感对情感的温暖,灵魂对灵魂的引导,智慧对智慧的激发。欲强人,先强己。为此,我们狠抓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护航学子青想的战斗集体。
坚持间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提升班主任论坛功效,强化班主任工作常规,落实班主任开展学生道德讲坛活动,组织10名班主任参加省第二届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峰会;
加强学生会和校团委自主管理功能,加大培训力度,提供锻炼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干部,在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
增强门岗责任意识,定期不定时对校园进行巡查,细致认真做好出入校门人员的登记工作,使门岗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使学校成为社会治安的一片净土,保证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学生放心读书学习;
增强公寓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严格检查,周到服务,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公寓文明、清洁、安全、温馨。
三、深化志愿服务,演绎青想。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就是充满爱心的笑容,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充满爱心的奉献。作为荆楚雷锋文化名片,我们将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社会道德实践活动,让学子在志愿服务中演绎青想。
值周队志愿者贯彻实施“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参与者”的自主管理理念,承包校园公共卫生的清扫和保洁,负责教学楼楼道和走道清洁、学习秩序、就餐纪律和文体活动的检查评比,积极宣传文明城市创建、校园环境美化、文明餐桌督查等工作,努力实现校园美化人文化。
礼仪队志愿者热情接待四方来客,微笑讲解馆藏文化,今年迎来了“国培计划”广东德育干部考察团和湖北学校文化论坛代表团等考察交流团、周边社区居民,以及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访问团体。
服务队志愿者走出校门,向市民发放“绿色生活,文明出行”倡议书,引导行人文明交通,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为武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汗水。
通过志愿服务和文明创建的相结合,志愿者们在成长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他们演绎着青想,诠释着xx最强音。XX年3月,xx学雷锋志愿者团队被省委宣传部授予“xx学雷锋示范团队”。
四、多元育人途径,绽放青想。
着名学者、北师大教授于丹呼吁“教育要成全孩子的尊严、人性和未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拓宽育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育人环境优化:学校兴建了大厅视角、逸夫文化广场、半亩方塘、“开启”雕塑、帆船造型的学校大门和花径主干道、樱花园等人文景观,人在其境,浮想翩翩;我们与xx高新区交警大队、xx街综治办一起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设立交通护栏和师生进出校园安全通道,取缔教学楼公共垃圾桶,先后出台《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的有关规定》、《校园车辆管理规定》、《进一步强化校园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进一步强化学生安全工作的有关规定》等制度,校内干净整洁,内外安全畅通,学子梦想就此。
心灵氧吧倾诉:在优化教育环境中,心理环境的优化是我们育人事业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我们制作主题板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精心布置“心灵氧吧”,使之成为学子温馨家园;向全体学生开放“心灵氧吧”,由学生自由选择预约进行咨询;配备《武汉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联合华师心理学院“春雨”服务团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授课和团队心理拓展游戏。心灵氧吧,培养学子乐观自信、自省自助、负责守信、自强进取的独立人格,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使他们心灵自由的呼吸。
社团活动全员:我们依托社团空间,构建多彩的社团活动文化,以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活跃在校园的社团如啦啦操社、音乐社、动漫社、舞蹈社、篮球社、图文并茂社、羽毛球社、足球社、启梦绘画社等,初步实现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社团,“我的地盘我做主”,社团活动已成为洪高校园一道靓丽风景线。
周四讲坛成长:我们开启“成长周四”科学家讲坛、家长讲坛和学生讲坛活动,让科学大师走近学生,让智慧家长启迪孩子,让睿智学子帮扶同伴,培养学生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从而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周四讲坛活动引发长江日报、xx都市报、xx金报、xx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争相报道,业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话题:高二(11)班张xx家长在家长100论坛中写到:xx高中请教授上选修课,学生直呼好幸福;高一(12)班吴xx妈妈在qq上留言:孩子们真幸福。
学校育人途径的多元化,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语),孩子们的青想得以绽放。
英国教育家赫胥黎认为: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共青团肩负着完成党交给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使命。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工作面对诸多挑战。
一、背景与问题
新形势下,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管理、专业调整、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挑战,基层团组织建设滞后,无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亟需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力度。基层团组织首先要承担起组织动员青年学生的功能,因基层团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动员组织作用,目前共青团活动在大学生中的熟知程度很低。
信息多元条件下高校团员个性化特点突出,高校共青团开展引领青年学生工作不能与时俱进。我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化的转型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普遍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共青团组织不能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方法开展工作。
不同青年学生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化,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实效性不足。在发展过程中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多,面对的问题更加具体,迫切需要团组织的引导与帮助,基层团组织需要探索服务青年的有效渠道和途径。
青年学生感恩意识服务精神欠缺,高校团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待于进一步加强。一定程度上青年学生出现拜金思想功利化思维,大学扩招和国家产业结构带来的就业难强化了青年团员的这种思维。
二、开展工作的思路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团委牢牢把握党的要求,主动适应时展要求和当代青年特点,以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作为出发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转变思路,适应社会的变化,学校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建立担负起引领青年思想、服务青年成长、凝聚青年力量重任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
三、具体对策及措施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团委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团员思想引领计划、团员意识教育计划、团员素质提升计划,以强化带动服务为核心,以立德树人全员育人为目标,着力构建团建新载体,夯实团建工作阵地,创建组织生活新方法,发展团建工作新格局,凝聚青年学生的向心力,激励青年学生的争先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发展力,激发团员青年的创造力,培育青年学生的服务力。
(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学院团委建立工作职能部门,拓展组建学生社团等特色团支部,并完善落实团小组制度,构建学院团委―团支部―团小组的三级工作体系,制定学院团委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建立团组织全员覆盖全面影响的新框架格局。
1、发挥各方优势,学院团委框架设置合理。学院团委设组织发展部、理论教育部、社会实践部、创新创业部和综合管理部等,由工作能力强、学生威信高的骨干团支部书记兼任各部部长,既充分发挥了他们密切联系学生的优势,精心谋划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同时又能充分发挥骨干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团委的各项精神落实到实处。
2、建立特色团支部,落实团小组制度,建立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根据学生喜欢参加社团活动的特点,建立学生社团团支部,还可以依托学生社区或学生公寓组建联合团支部,学院认真落实团小组制度,各基层团支部按照要求设立团小组。团小组是团支部的组成部分,在团支部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大四毕业班根据考研、找工作、留学等类型进行设置,大二、大三则主要根据个人兴趣或爱好设置,组建起了“挑战杯”、SRDP等特色团小组,并取了一些如“Dream catcher”、“微臣有爱”、“青春律动”等特色名称,凸显本小组特色。
3、严格制度落实,理顺工作机制,组织高效合理。学院团委督促各团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制度,并建立学院团委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团委老师、团委各部门、各团支部书记参加,通过工作联席会研讨团支部建设工作,各支部间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形成团组织建设工作合力。根据团支部达标升级、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建立团支部考核评价制度、团小组评优工作细则、团员评优办法、团员推优入党制度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框架,严格了各项工作制度,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高举团旗跟党走,实施三项计划,助力青年“五力”工程
学院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实施团员思想引领计划、团员意识教育计划、团员素质提升计划,以立德树人全员育人为目标,构建团建工作新载体,夯实团建工作阵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青年学生共青团员意识,提高青年学生各项素质,发展团建工作新格局,凝聚青年学生的向心力,激励青年学生的争先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发展力,激发团员青年的创造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服务力。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凝聚青年向心力。学院团委开展了“青春正能量 拳拳爱国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演绎中国梦 讲出我精彩”主题演讲比赛和“刻印青春足迹”青春故事讲述系列活动激发广大青年敢于有梦,组织各团支部开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主题学习、“于书中畅游,与思想对话”图书推介、“青春使命 由我做起”爱党爱校知识竞赛,激励青年学生勇于追梦,以“充实一周,我的学习计划”周记表发放和“我的梦想,请你见证”团员成长档案发放活动促进团员青年勤于圆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2、以团员意识教育为依托,激励青年争先力。以开展“五四”表彰为契机大力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以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和“我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先后开展多次“奋斗青春 激扬梦想”青年讲坛,通过学习讨论会、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增强团员们的共青团意识,提高团员们的思想认识,树立团员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强榜样激励措施,组织开展“榜样力量 青想” 优秀学生微访谈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学习活动,开展好优秀团员、学习标兵、杰出青年志愿者等优秀个人评选,融入红旗团支部、先进团小组等集体典型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奋勇争先。
3、以提升团员素质为目标,提升青年发展力。依托团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建立团支部―团小组―学习帮扶岗工作机制,主动构建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配合的制度,助学公益岗主要由高年级学生党员组成,实施党员先锋引领计划,对学业困难学生提供思想、学业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为学院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提供切实有效地支撑。以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场能力拓展月等活动,邀请校外导师和毕业生学长学姐讲解工作经历,提高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意识,服务青年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定期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讲座,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授课,为团员青年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提高青年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排解忧虑能力。
4、以促进创新创业为契机,激发青年创造力。学院着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团员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带动手段,鼓励全员参与科研项目、学术论坛和实习实训,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确保实验有场所,创新有带动,交流有载体。
5、以推进社会实践为途径,提高青年服务力。大力推动学院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四家,包括自闭症儿童关爱机构、关街道办事处、青岛市新市民之家、四方区康老护理院等机构,培育青年志愿服务精神,做肯付出、勇担当的有责青年,做热心肠、愿助人的有爱青年。
四、不足之处
今年“五四”座谈会时深入阐述了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勉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这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学院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有:
第一,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利用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以拓展思想教育手段,扩大思想教育影响力和覆盖面。
第二,青年学生民主评议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广大团员评优考核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标准。
第三,学生因科研学习压力大,导致参加活动频率和次数不统一,活动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相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多维向度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2月第27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