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5 18:17: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专业导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专业导论论文

篇1

二、中职会计专业的学法指导策略

结合十多年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以下四种方法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切实帮助他们学习得法、科学学习。

(一)基本的学习方法

按照“预习,L课一复习一作业一总结”等步骤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是预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新课,为听课和理解新课做好准备。二是上课。课堂上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和做好笔记,即善于思考和消化课堂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三是复习。复习的目的是理清知识要点的内在规律及来龙去脉,以巩固所学的新内容,为初步适用做好准备。四是作业。它是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转化为学习技能技巧。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复习之后才能完成好作业,因此复习阶段尤其重要。五是总结。它是分析知识的本质,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知识。总结一般在完成作业或测验考试之后进行。

(二)科学的记忆方法

“学而不思则周”,学习不仅要用功,还要勤于思考,在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因此,要学会用思考的方法学习,这就要做到:一是遵循知识规律来记忆。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学生要用心寻找其中的联系或规律,这样,经过思考后的知识点就容易记得住、记得牢。如,财务管理课程中,如增量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估算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加工成本、可分成本、沉没成本和共同成本等一联串的成本概念,是无法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的,但如果学生对每个概念都逐个用图示来分析理解,就可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概念。二是采用分析法记忆。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及结果,可由事物的起因追踪溯源,学生应层层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并记住其概念和原理。如财务分析法的因素分析法原理,是在只假定一个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的前提下,并按照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的顺序进行层层分解,学生不仅能掌握其运用过程,而且能记住其原理。三是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记忆过程应采取先密后疏的方法。刚学过的新知识应及时复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是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从心理学角度看,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或信息后应及时地休息,使新的知识或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

(三)自学的方法

现代人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不能都通过课堂来学习和掌握,应学会自学,而课前预习就是一种自学的方式。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其自学的良好习惯,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阅读的方法。阅读应遵照“粗读一细读一精读”的步骤进行,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会整理新旧知识点,找出难点,提出疑惑,并尝试独立完成课后的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自学不同内容的基本方法。如对概念的自学,要抓住关键词语,才能正确理解概念,了解它的形成和应用。例如,要理解“年金”的概念,应理解其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金额上的等额性等两个特点,这样才容易记住“年金”的概念,并区别于一般的复利计算。三是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分类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纲,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具体的指导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2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随着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迄今为止,国内对于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少文献都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研究。陆翠萍(2010)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问题比较突出,原因包括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大,教师负担过重等[1]。李达(2011)对桂林三所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近50%的教师认为论文质量仅能勉强达到要求。原因包括会计数据往往会涉及到商业机密,学生在收集数据和调查访谈时比较困难等[2]。江燕红(2013)对北京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学生没有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师生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3]。肖丹(2013)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原因包括学生不重视、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4]。王喜荣(2016)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包括学校要求不严格、学生态度不端正、选题不切合实际等[5]。田利军和王景博(2016)对天津高校140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后认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6]。

还有些文献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田春晓(2010)认为每学期专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财经话题展开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可以在第七学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7]。李达(2011)提出增设毕业论文撰写技能培训课程,严把选题关,论文题目确定后,教学部门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审题,严格淘汰不合格的论文题目[2]。肖丹(2013)建议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4]。王海兵(2014)可以统一举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某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8]。于卫兵(2014)提出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认为研讨课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二者在教学理念上比较契合,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9]。苗晴,石盈芳,彭宏华(2015)提出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选题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10]。罗喜英(2016)建议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认为此举可以缓解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各种矛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11]。

有的文献提出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俞军、李道芳和巫绪芬(2010)提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成果要运用到企业实践中[12]。江燕红(2013,2014)提出可以探索实务模拟类的毕业论文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案例情境中完成一项本专业领域的实际任务,提出可以尝试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3][13]。王兴娟(2013)提出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能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而且内容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可直接用于企业实践的,经学校审定可替代毕业论文[14]。

二、关于创新性和学术性

(一)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

真正做過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创新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讲,能够有所创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论本科生了。大部分本科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写出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就已经不错了,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在是勉为其难,客观地讲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一些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宣称的所谓“创新”根本就不能算是创新,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相去甚远。因此,本文认为,将创新性作为评价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标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须的,但在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可以把创新性作为一项参考性指标来观察,归为拔高性要求,这样更切合实际情况。

(二)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传统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采取学术论文的形式。但是,会计专业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都是进入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已经有学校在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比如,合肥学院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12]。北京城市学院试行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13]。对于这种形式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讲,用学术性来评价其质量就不太合适。因此,本文认为,在对某些基于实践、新形式的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三、关于学生

大四学生的事情较多,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要应对各类招聘和考试。目前企业秋季招聘通常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是在每年的12月,企业的春季招聘大多从3月份开始,研究生复试一般是每年的3月-4月份左右,省级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省事业单位考试通常是在每年的5月下旬或6月初。从上述时间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一个空档期,而且这个期间正好处在寒假期间,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用来写作毕业论文。因此,本文认为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比较合适,可以避免与各类招聘和考试的时间相冲突。

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本文认为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或者偷懒省事,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不是陈旧不堪,就是大到没有边际,要么就是在网上找那些参考文献资料比较多,比较“好写”的题目。相比起来,指导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比较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或设计那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题目,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而学生自主选题一般情况下是不靠谱的。

本文认为,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非常关键,如果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将其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只想过关交差按时毕业,那么即使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再好,外语水平再好,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四、关于指导教师

有文献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6]。本文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区分不是很明显。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未必一定高过中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现实中,某些职称较低的教师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锐意进取,紧跟学术前沿,勤奋努力,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往往能够指导出比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有的文献认为科研经费多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通常比较高[6]。本文认为现实当中,会计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的情况并不是太多,指导教师即使花费科研经费,通常也是比较多地是花在硕士生或博士生身上,一般情况下很少将科研经费花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上面。另外,在现实中,有很多科研经费的老师通常都是所谓“能人”,一般都很忙,不少人还兼有行政职务,事务繁多,花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精力都比较有限,反而影响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对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很重要,但是更关键的是指导教师有没有认真做好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如果指导教师对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即使该教师的职称再高,科研经费再多,也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在现实中有这么一个教师群体需要引起注意,他们往往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行政职务或头衔,也没有太多的科研经费,职称不高,指导的学生数量也不多。但是往往就是这些老师,有工作热情,做事认真,受过博士阶段严格和规范的学术训练,加上指导的学生不多,没有太多行政事务的牵绊,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论文。这个教师群体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比较高。

五、关于

现在各大学普遍对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制度,具体的操作方式各不一样,有的学校是抽查,有的学校是全覆盖。制度对于遏制本科毕业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有些具体做法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提交的必须是答辩前最后一稿毕业论文,本文认为这个规定可以修改一下。在现实中,有些学生为了通过学校的,把毕业论文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文理不通,结果是通过了,但毕业论文也成了“废品”。因此,指导教师对通过的毕业论文应当进行仔细审阅,对那些“废品”毕业论文要督促学生进行认真修改。尽管通过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一定高,甚至不一定合格,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否定的必要性,这一制度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应该对全部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而不是抽查。

目前各学校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宽严不一。有的学校规定是文字复制比低于25%算通过,超过45%或50%的被认定存在严重抄袭,本文认为这种认定标准偏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可以比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标准低,但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不利于学生建立对于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本文建议文字复制比低于20%算通过,20%-35%认定为存在疑似抄袭行为,超过35%认定为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制定适度从严的结果认定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底线是非常必要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评价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每年1月份和2月份比较合适。教师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区分不是很明显。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多少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響有限。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以及指导教师有没有做好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很关键。毕业论文制度应当坚持并加以完善,结果的认定标准应当适度从严。

参考文献: 

[1]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185-187. 

[2]李达.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面临难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1,07:70-73. 

[3]江燕红.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及分析[J].财会通讯,2013,19:41-43. 

[4]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20:123-124. 

[5]王喜荣.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04:126. 

[6]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篇3

一、研究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极具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对于独立学院探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2.有利于促进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会计学专业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训的倾向,也解决实训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问题,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提高培养学生会计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能从整体上构建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体系,聚焦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文件不完善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文件缺乏对实务问题的探究。在实践教材选择性小,现有教材叙1述案例大多采用文字形式,与实务脱节较严重,造成学生不能灵活把握实际问题,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内容设置上,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较多仅围绕实践教材的要求简单安排相应内容,直接导致实践内容不规范,学生知识掌握度低。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师资紧张,学生人数较多,导致配备的实践指导教师无任何会计实际工作经验或从未接触过会计专业实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目前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却没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综合实训两门课程实训和毕业论文,该体系过于简单,而审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配备实践教学。同时,将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大四,造成学生在做实训时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遗忘了,综合实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完善对策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完善

为实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可根据学生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优先顺序,建立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有效衔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把握相得益彰。全过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体现在两阶段分别为:认知阶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⑴认知阶段。认知阶段的目标是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有初步认识,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该阶段可分四个环节:会计学专业介绍、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相关学术讲座。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主要专业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该阶段主要由课程实训、综合仿真实训等环节组成,且与上阶段的专业认知实习和导论课程有机衔接。会计学专业可开设的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共6门课程,实训体系根据难易度和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构建。之后设置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即依托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扩展会计学仿真式综合模拟实践的内涵与外延,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的综合实践环节,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企业实际账务操作全过程。

(二)规范性文件的编写及选用

针对现有优化完善过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则必须将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讲义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行编写。主要包括:①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中,设置“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设置相关的实训课程,并建立配套的实训大纲、实训讲义、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一系列规范文件;②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中,设置“会计学仿真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等;③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系统,设置“企业会计认知实践”的会计实践报告和“实践基地实习、毕业实习”的专业调研报告。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如“访问工程师“项目,鼓励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去某个单位兼职学习会计实务操作。另一方面学校在聘用会计学专业教师时,优先考虑符合“双师型”资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国彦.从能力提升角度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J].科技视界,2013(11)

[2]李红艳.工业工程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3)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79-02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的最终考核,各高校对这一最后的教学环节也制定了繁多的规范条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每况愈下却令人高度担忧。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近年来本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我校财会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以我校财会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为例,问题主要集中在选题和论文写作两个领域:(1)选题领域不均,缺乏应用研究。选题较集中在以理论分析为主的财务领域,如独立董事问题、预算管理问题、内部控制问题,即使是以新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类选择,也多存在选题重复、研究范围过大的问题,较少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创新设计。(2)写作缺乏学术论文应有的严谨和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层次较低的学位论文,其性质依然是学位论文,依然要求选题新颖;数据处理恰当、分析论证合乎逻辑;对所分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独到行和自己的见解;在论文书写方面要求表达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及图表准确清晰无误、格式符合要求;外文摘要要求语句通顺、能正确表达文章观点、语法正确。然而,学生所写论文原创性不高、抄袭现象严重;基本理论及概念的阐释不清晰;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文字表述不够专业化和学术化;对论文的基本格式标准如文献的引用、图表的说明、字体行间距的标准不熟悉;对英语掌握程度的再检验的英文摘要多存在由电脑软件在线翻译生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多重成因:(1)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论文的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下学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研压力,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论文的选题工作,学校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很少以毕业论文质量来度量学生毕业的标准,指导教师在缺乏相应考核机制的氛围下,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很少严格把关,答辩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视同形式,即使进入二答的学生也知道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影响到毕业。如此,强烈的负面效应产生了,学生很难对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视起来。(2)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流于形式。虽然学校制定了从选题、文献综述、论文的质量、英文摘要等系列的规范条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论文的质量监控缺乏严格执行的控制点。如开题这个环节直接涉及到选题是否合适,论文的写作是否有意义,一方面,严格的开题形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多位教师的审核判定也有助于论文写作的下一步开展,但实际执行中往往是指导教师同意即可开题,失去了这个环节应有的硬性约束。形式上的质量监控控制点,如论文格式的规范、任务书及开题报告的一致等,并不能替代对真正影响论文质量的内容的实质性审核。(3)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重视,一方面是基于上述的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主观上的不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学期间增强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的缺乏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不了解导致其选题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即使选定了题目,文章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分析缺乏严谨性,文章的篇章结构层次不分明,研究重点不突出,论文的写作没有深度。而且,由于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文章的文字表述不流畅,口语化严重,甚至缺乏基本的写作格式。

二、财会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改进建议

1.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新定位。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初级的学术研究行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该环节,一方面是达到对学生科学研究进行初步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考核学生发掘实际问题并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论文的写作过程由选题、收集资料文献综述、资料数据分析、文字写作、答辩等密切联系的各环节组成,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重点考核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所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在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果。因而,单独由本科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及有论文指导教师一人来承担这个考核任务,显然是不合理的。可以考虑在应用型财会专业要求建立“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下,加强专业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目前财会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阶段具体的科研训练项目所形成的实践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具体来说,是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群的建设,在专业导论课程、计算机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假期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入科研训练入门、网络使用训练、初步科研训练、财务专题训练、科研综合训练等具体训练项目的内容。

2.强化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系统训练。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单凭一个学期、一位指导教师在短期内想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是不可行的,可以考虑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强化科研训练。以笔者讲授的《高级财务管理》为例,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核心宗旨,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我们提出的“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通过相关案例引出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应掌握的知识点后,根据各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同时,将“任务”的设计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科研方法的训练与指导,结合财务专业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选题技巧、技术路线制定和资料收集等事项。在教学方式方面围绕着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力求多样性。首先,坚持理论导读。在课程授课外指定学生阅读每个专题的经典理论文献,深化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其次,突出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案例,通过案例的介绍、集体研讨等形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更为深刻;再次,突出实训教学。根据课内实验安排的相关材料,在现实中跟踪某些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课内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内容突出了技术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实现了在财务管理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的设计理念。

3.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目前毕业论文时间设置与学生求职冲突,可考虑提前做论文,让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准备论文,促进师生充分交流,在引起学生对论文重视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因人而异。对于考研、保研的学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兴趣和文字能力,鼓励其对具有研究价值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尽可能地用统计软件进行大样本验证,以为后续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目前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对教师的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学生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物质奖励,使得正向的引导作用缺失。因此,一方面,应强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的认定,包括每学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或一定科研经费的获取,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包括优秀论文、进入二答论文的指导情况,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刘冰花,徐莉萍.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共生与互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1).

[3]李锋.科研训练在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0,(1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11-02

美国作为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会计教育目标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阿克伦大学成立于1870年,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选的五佳之列的公立大学,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市。阿克伦市作为“世界橡胶之都”,浓郁的商业氛围促进了阿克伦大学商科的快速发展,使其在会计、全球商务、市场营销和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声名远播。笔者于2010年赴阿克伦大学攻读学位,充分了解与学习阿克伦大学会计学教育情况,并与导师一起分析其本科教育特点,从中挖掘可供我国会计本科教学学习、借鉴的方面。

一、阿克伦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特点分析

阿克伦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为弹性学制,共120学分。学校允许学生在大一之后的任意一个学年进行全职校外实习,并鼓励学生在修课期间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课间见习,课程学分一般可以在四年之内全部修完。课程体系独具特色。阿克伦大学会计课程设计强调技能培养,通过提供丰富的课程、灵活的修课顺序、大量的对外交流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这是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学习所必需的[1]。阿克伦大学会计课程体系的特色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开设专业导论课。开设对会计学总体性介绍的课程――会计学导论。该课程在学生入学之初、学习传统会计课程之前进行讲授。课程简略地介绍会计的环境、历史、发展、未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和政府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协助他们建立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对会计职业生涯有个初步的了解,便于他们在考虑是否进入会计职业界问题上进行明智的选择[2]。

2.课程丰富可自选。专业基础课和一般通识教育课均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选修课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从学校认可的科目表中进行选择,修满该类别课程所要求最低学分即可。以专业基础课为例,共33学分,其中27个学分的课程是固定的,包括会计学导论、管理学、成本管理与控制等9门课程;其余6个学分,学校则提供了企业税收、鉴证服务与社会责任、商业写作等8门课程,学生只要根据自身兴趣,从中挑选出2门课程进行学习即可。对于一般通识教育课,学校则给出了更加丰富的课程选择:42个学分被分为了英文写作(6学分-2门课)、数学(3学分-1门课)、自然科学(最少修够8学分-2门课)、社会科学(6学分-2门课)、体育与健身(1学分-1门课)等8个部分,而每部分学校都提供了大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3.修课顺序“宽严相济”。阿克伦大学对于修课顺序要求很严格,部分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有相应的先修课。例如,如果学生打算修读审计学课程,则必须完成中级会计学的学习并通过课程考试;而为了修读中级会计学,学生必须首先学习并通过初级会计学的考试。学生必须对本科学习有完整的规划,且要认真学习,以避免错过修读某门先修课或由于考试没有合格而必须等到来年再进行修读,进而影响毕业时间。阿克伦大学课程安排也相对灵活。在完成先修课的基础上,其余课程的修读顺序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课程难易程度、学分需要和毕业计划等方面自由安排的。

4.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阿克伦大学重视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设置的通识教育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35%,高于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通识教育课程来源于院内和院外课程,学院鼓励学生选修外院课程,如体育学院的急救护理、文化学院的中国文学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阿克伦大学鼓励学生出国对外交流。学校设有“职业经历”课程,对外交流经历都可以转换为这门课程的学分,以调动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加学习、生活经历的积极性。每年暑期课程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不同的项目,去国外如中国香港、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学习,以开拓视野,增加见识。

二、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阿克伦大学重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学期间见习和校外全职实习。企业、银行和会计事务所是主要的实习场所,实习内容涉及财务会计、审计、咨询、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学生会利用学校的合作企业进行学期间见习。学生边学理论边进行实务操作,一般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当周就能在会计实务中进行应用,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会计实务融合在一起。实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后一段的实习内容和要求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实习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对会计实务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理论学习中的不足,强化理论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掌握的更扎实、不容易忘[3]。

阿克伦大学允许学生在第二学年就开始进行校外全职实习。由于学生接触会计实务早,所以能尽早了解会计专业、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与兴趣所在,根据自身情况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并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修读,激发主观能动性、提早规划职业生涯。

三、以职业应用为导向,开设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方向

阿克伦大学开设有专门的注册会计师方向,其学习内容紧紧围绕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及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实务工作。除日常教学,学院每周二下午安排BECKER(美国著名的AICPA考试专业辅导机构)公司的老师来校进行讲座与辅导,帮助学生合理、快速地修完课程学分并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参加该项目的学生由于毕业前就通过了CPA全科或部分科目考试,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很占优势。该项目也带动了传统会计项目学生参加AICPA考试的热情。由于阿克伦大学与BECKER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AICPA考试复习资源,这都有利于他们的会计学习和会计职业发展。

四、过程性评价体系

阿克伦大学商学院的教学评价方式多样,通常有理论考试、论文、演讲及会计实务模拟等。每一门课程的总成绩由多种评价方式构成;理论考试也非只有期中期末,而是一般一学期四次考试,在保证学生切实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点之后才接着讲余下的章节。这种过程性评价体系有效地督促了学生在学期中时刻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避免学生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完就忘[4]。

五、小班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阿克伦大学商学院实行小班教学,每班30―35人,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讲授、导师个别指导,案例教学、小组学习和研讨会、计算机辅助学习、网络学习等。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会向学生发放课程学习指导(syllabus),内容包含课程安排和各种推荐的参考书、杂志及网站,以便学生围绕教学习目标查阅各种学习资料,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思路传授给学生,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素养。例如,教师会将严谨性思维的培养和以证据为基础的学习体现在每次会计学、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一内容的解决都必须有证据;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和作业都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书中的现存答案。

会计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继而又不断推动会计教育事业前进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又牵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阿克伦大学的会计教育特点分析为我国会计教育发展提供了建议:我国会计教育可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以证据为基础的会计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创新课程设置、强化职业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4):28-33.

[2]董普,成慧君.中美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比较研究――以中美7所知名高校为例[J].财会月刊,2015,(3)120-123.

[3]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9):72-81.

[4]赵淑红.基于Topic Presentation的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4,(1):49-51.

An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Education Features in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XU Shuai

篇6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参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成教本科毕业设计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满足应用需求的合格人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成教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从论文开题、草拟提纲、收集资料、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到论文答辩、评出成绩,一共也就只有10周左右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在这期间有些忙于寻找工作,有些学生还要忙于补考,无心认真撰写论文,只能应付了事。

2.选题中常见的问题。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标题过大,写起来文章显得大而空。二是文不对题。一些学生的论文标题与自己的论文内容不完全相吻合,甚至脱节。三是选题的难度较大,学生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四是偏离专业。

3.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在毕业设计阶段,既要兼顾在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又要带成教学员毕业设计,使其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够,由此使得这些指导教师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有的论题不恰当,有的缺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同时也存在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等情况,他们不能准确把握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的广度和深度,或题目太简单,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或题目太难,学生无从下手。

4.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缺乏制度约束。由于有些学校对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成人毕业论文没有专门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和要求,各院(系)具体的毕业论文工作操作上,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做法。如在论文的结构、格式、装订等要求上,有的院(系)重视程度高要求严格的,则照搬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的标准来操作;而有些不重视成教工作的院(系),则随便应付,放任自流,论文格式、要求、装订五花八门,很不规范。这些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也大大影响成人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提高成教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提前论文写作的启动时间。目前,多数高校的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启动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期初,学生选题匆忙,没有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的年初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一学年初,要为学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或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院、系应将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选题,并要求在最后一学年上半年拿出开题报告。这样,学生有将近一学期的时间撰写正文,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当然,最后一学年,学生往往还有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前启动是否会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只要安排得当,二者不会此消彼长,只会相得益彰。因为,通过阅读专业资料,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这自然有助于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篇7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

一、引言

2010 年,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与研究也成为热点问题。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要求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鼓励协同创新。随后,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将内涵式发展作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求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使各学科、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意见中既明确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作为地方性高等院校,岭南师范学院坚持“立足粤西、服务广东、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粤西地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会计学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实验室建设为突破,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办学条件、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实际,实现培养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适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符合我校发展特点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一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构成。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培养模式应建立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市场大、中、小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会计、管理岗位的设置状况,并充分掌握每一种岗位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后,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特点,确定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大学本科的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育过程,必须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培养起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还能够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知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一点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同时,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会计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上的要求,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范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需要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理论教学以适用为度,更多地强调要提高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因此,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我们将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是适当的。

三、完善课程体系

本着“厚基础、重实践、面向生产一线”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并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校已经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有利于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协调发展、有利于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会计业务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新修订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和拓展提高三个模块(如表1所示),对于每个模块中的一些主干课程均设置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同时还有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内容。

通识教育模块培养学生基本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就业、深造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学科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构建了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悉数开设,以便学生能够奠定较为坚实的专业功底,达到厚基础的目的,同时为了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适当减少了必修课所占比例,增加拓展提高模块中选修课的比例。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体现了重实践的理念。拓展提高模块开设了多个方向的专业(学科)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进行选择,包括银行会计、涉外会计、预算会计以及涉及企业生产与运作、物流与供应链、工商、报关、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课程。另外,对于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还开设了教育类相关课程,以培养合格的中职会计师资。

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我们开设了一些体现应用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譬如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增设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一方面为刚入学的新生介绍会计专业概况,另一方面也学习一些会计史,使其了解会计学科的历史积淀与国内外会计发展的异同,以及原始创新的线索等。还增加了会计法规课程,通过一系列典型违法违纪案例的选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拓展提高模块,增设SPSS统计分析、经济写作、电子商务、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拓展学生的应用技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主干课的实践教学比重。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除了开展课内实验以外,还专门设置了2―3周不等的集中实习训练,并在大四第一学期设置了4周时间的会计综合实训,利用制造业企业代表性月份的整套会计业务资料,要求每一个实习生独立完成全部的会计核算业务,再根据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并编写财务状况说明书,将会计知识真正运用到会计实践中去。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以企业财务流程为纵线,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知识和方法为一体,完成账务处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以及企业监督管理等职责和业务,真正强化实践性教学过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通识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学时占到了本专业毕业总学时的26.4%,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完善课程体系,不仅体现在课程的选择、设置上,也包括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随着国家会计制度的改革和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整合协调原有相关课程,既要考虑到课程内部的关联性、知识的系统性,又要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者前后脱节;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创新和优化,积极开设反映社会经济及学科发展新成果的新课程或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应用,真正实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校会计专业每年引进1―2名教师,逐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教师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54.9%,基本满足了本专业教学科研的需求。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效显著。新入职教师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半年,新教师随堂听课、批改作业、协助答疑;派送新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一线岗位跟班实习,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这种校内校外传帮带的形式,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稳步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逐渐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梯队式的教学、科研团队,努力打造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课程性质及其特点,恰当地引入案例教学法,在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将复杂的理论问题通俗、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时,要求授课教师收集各种典型教学案例,或者从案例库中选择适当的已有案例,案例要能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不能忽视由实践归纳或探索理论的认知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除了案例教学法以外,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鼓励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主动权都交予学生,这就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亲身参与教、学的现实感受,形成自学与联动式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实现演示教学、探究教学、讨论教学与传统讲授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更易于培养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之外,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惑,我们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答疑或与学生进行沟通。比如采取课间、课后当面答疑,或者电话、短信、E-mail、微信、QQ在线等多种不同的答疑方式,以达到及时解决学生疑问的目的。

六、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从学生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出发,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实践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不断地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实习,从而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转化的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学院建成和在建的实验实习场所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综合实训室、物流实验室、证券实验室、ERP实训室等,基本满足了相关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同时,学院还与粤西、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协议,建成了十多个稳定的会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包括毕业季,都会指派学生前往基地进行实习。

参考文献:

1.权小锋,尹洪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237-238.

篇8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塞特,2001)。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既注重对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与来源结构,强化对其进行基本理论教育以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为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一、我国现行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层次划分

会计理论是运用一定逻辑形式对会计实践行为的本质及其演变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后所形成的系统、全面的理性认识。它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它在整个会计专业教育体系(主要是研究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学界的共识(葛家澍,1998)。

据了解,在国外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体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在国内各会计院校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内,均设置了会计理论类课程。尽管其课程叫法各异,但内容上却大同小异。而在教学要求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科生教育中,一般均设为选修课(大多数列为必选课,少数列为任选课),课程名称为《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专题》或者《现代会计理论》,教学时数为30学时左右;硕士生教育中,则均列为学位课程且属于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一般称为《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教学时数为40学时左右;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有的学校是将其设为学位课程,有的则设为考查课,课程名称有的称《高级会计理论研究》,有的则称为《会计理论发展与学术流派》等,教学时间有的放在第二学期,有的放在第三学期,教学时数一般为60学时左右。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个层次,会计理论课程均属于教学计划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二、现行主要会计理论类书籍的内容结构分析

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当加强其专业理论素养的教育,但是在如何安排会计理论课程内容以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上,国内外学者却持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就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教材内容体系。国内市场上较早的会计理论教材当推已故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1985)教授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邀请,为适应会计专业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会计理论专题》一书。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可作为会计理论课程教学用的教材与理论论著共有20多本,较有影响的有16本,它们大致可以分为本科生教材、硕士生教材和社会性理论读物三种类型。

第一,本科层次教材。它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从引进原版教材或者翻译的本科教材,主要有3本。即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1982所著《会计理论》;哈利.J.渥克、迈克尔.G.特尔尼(1997)所著《会计理论》;洛斯德、克拉克和卡西(2001)所著《财务会计理论与分析》。二是国内有关学者组织编写的本科教材,主要有5本。即魏明海、龚凯颂等(2001)编的《会计理论》;卢永华(2000)主编的《广义会计理论》;于玉林、田昆儒(2000)编著的《会计基础理论概述》,梁毅刚等(2002)编的《会计理论专题研究》,张白玲(1998)主编的《会计基本理论》。

第二,硕士研究生层次教材。它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翻译的教材,主要有2本。即威廉姆.R.司可特(1999)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和阿迈德·贝克奥伊(2000)所著的《会计理论》。二是国内有关学者组织编写的研究生教材,主要有3本。即汤云为与钱逢胜(1997)所著的《会计理论》;葛家澍与林志军(2001)所著的《现代西方会计理论》;于玉林与李端生(2001)主编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第三,理论读物性质的论著。影响较大的有4本,即葛家澍与刘峰(1998)所著《会计大典——会计理论》,陈今池(1998)编著的《现代会计理论》,阎德玉(2002)主编的《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和葛家澍与刘峰(2003)所著《会计理论》。各层次教材的主要内容可比较分析如下:

(一)本科层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1.国外本科层次会计理论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主要有三本:

(1)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EldonS.Hendriksen)于1965年所著的《会计理论》(AccountingTheory,1982年原版)。该书被称为美国第一本有关会计理论的教科书,由作者分别于1970年、1977年、1982年和1992年进行了4次修订(第5版系与他人合作),它在很长时间内是美国会计教育界专门论述会计理论的唯一教科书。该书于1987年经王澹如等翻译并由立信会计用品社出版,由18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研究法(定义、层次、归纳、演绎、其他方法);1959年以前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起源、借贷记账理论、17~18世纪的会计思想、19~20世纪初的会计思想、1930年以前的会计思想、20世纪20年代的会计实务);1959年以来会计理论的发展(AICPA、FASB、SEC、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AAA、NAA、CIA、ICAEW、ASB、IFAC、IASC等其他会计团体对会计准则发展的贡献);会计概念、计量和会计理论的机制(会计理论的概念、性质、体系、环境假设、目标、计量);财务陈报的收益概念;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财务陈报与物价变动;现金与资金流转;资产及其计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存货;厂场与设备、购置的和租赁的;折旧;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及递延费用;负债及其权益;业益;股东权益的变动;财务报表上的揭示。

(2)哈利·I.渥克(HarryI.Wolk)、迈克尔·G.特尔尼(MichaelG.Tearney)著《会计理论》(AccountingTheory,引进1997年原版)。该书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其主要内容由19章构成:会计理论绪论;会计理论与会计研究;会计组织的结构与发展(1930年前、1930~1956年、1946~1959年、1959~现在);财务报告规则的经济分析;假定、原则与概念;会计目标;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存货与应收账款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会计;石油与天然气会计;养老金会计;租赁会计;对外投资权益;国际会计难题(外币交易、国家比较、国际协调)。

(3)R.G.斯洛德(RichaedW.Schroeder)、M.W.克拉克(Myrtlew.Clark)和J.M.卡西(JackM.Cathey)著《财务会计理论与分析》(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andAnalysis,引进2001年原版)。该书由中信出版社2002年正式出版,其主要内容由15章构成:会计理论的发展;会计信息运用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收益概念;财务报表:损益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国际会计;营运资金;长期资产:厂场、设备;长期资产:投资与无形资产;长期负债;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并购会计;财务报表的揭示要求与伦理责任。

2.国内本科层次会计理论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目前,国内已经出版本科层次的会计理论教材较多,但若从其内容组合上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形式:

(1)会计理论教材,包括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两个部分。譬如,由中山大学魏明海、龚凯颂等编的“高等学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教材”——《会计理论》一书,该书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并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概述(涵义、功能、体系、发展);现代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种类、传统方法、创新方法);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发展、类型、特点、制订、评价);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概述、目标、质量特征、要素、确认与计量);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资产计价理论;财务报告理论(体系、基本报表、表外披露、未来发展);有效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含量(实证理论内容);契约关系与经理会计行为(实证理论内容);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成本计算、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原理、新领域)。

(2)会计理论教材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审计三个部分。譬如,由厦门大学卢永华主编的“21世纪课程教材”——《广义会计理论》,由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涉及财务会计理论(7章)、管理会计理论(3章)与审计理论(3章)三个大的部分。财务会计理论主要包含财务会计理论概述(作用、环境、研究方法)、会计理论发展简史(中国、西方、发展的启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西方的概念结构、中国的理论体系、比较)、财务会计假设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目标)、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财务报告理论(财务报告、历史演变、未来展望)和会计规范理论(基本理论、法规、职业道德、证券市场会计规范、中国现状)共7章。管理会计理论主要包含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发展、基本理论、相关学科、前沿领域)、中西管理会计理论比较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理论比较3章。审计理论主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定义、环境、目标、证据、判断、准则)、中西审计理论比较与广义会计理论结构3章。

(3)会计理论教材包括基础性理论专题。譬如,由天津财经大学于玉林、田昆儒编著,并由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会计基础理论概述》。该书主要涉及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环境、性质)、会计理论的特征与体系、现代会计的形成及其特征、会计系统、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会计管理理论体系、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预算)、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会计分析、大会计科学在发展和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于创新等18章。

(4)会计理论教材以财务会计理论为主,兼顾其他会计理论的内容。譬如,由石家庄经济学院梁毅刚等编的《会计理论专题研究》一书,由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出版,设有会计及会计理论(涵义、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演变(古代、近代、现代)、会计理论的结构(目标、假设、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资产及其计价原理、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收益、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基本问题研究、会计准则的体系与结构、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研究、会计准则(制度)的国际协调与国家特色、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环境会计问题研究、实证会计研究等20章。另外还有附录,含会计学家、专业团体、重要文献等。

(5)会计理论教材以财务会计理论为主,适当涉及其他会计理论的内容。譬如,由集美大学张白玲主编、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会计基本理论》一书,就设有绪论(会计理论性质、研究方法与历史发展)、会计基础理论(理论体系、本质、目标、假设、职能)、会计要素理论(六大要素)、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资产计价理论、会计规范理论(概念、原则)、财务报告理论(目标、质量特征、基本报表、其他报告)、物价变动会计理论、会计环境理论(会计环境、会计模式)、会计理论的新领域(金融工具会计、环境会计、增值会计)等10章。

3.港台本科生层次的会计理论教材。笔者于2001年、2003年访问台湾有关大学期间,曾与相关院校会计理论课程的专业进行过交流,并多次访问有关院校的网站,发现台湾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层次的会计理论课程基本上与美国的内容一致。

(二)研究生层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1.国外研究生层次会计理论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目前,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教材主要有两本:

(1)《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该书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著名的会计学教授威廉姆·R·司可脱(WilliamR.Scott)所著,它是作者以多年讲授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讲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本专著,主要是以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会计理论界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会计问题所形成的理论结论为基础而编成的一本论著,于1999年出版。该书于2000年由陈汉文组织翻译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据了解其现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四个部分计13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理想环境中的会计;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有效证券市场;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经济后果;实证会计理论;冲突的分析;管理人员报酬;盈余管理;准则制定:理论问题;准则制定:一种政治问题。

(2)《会计理论》(AccountingTheory)。该书由美国芝加哥伊利若斯大学阿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AhmedRiahi-Belkaoui)著,它是贝克奥伊的代表作之一。初版于1981年出版,先后修订了3次,在我国有两个翻译的版本。1981年的第2版由杨进等译,并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九章组成。其2000年的第4版由钱逢胜等译,并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现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四个部分计16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历史和发展;会计的性质与用途;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构建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概念框架;会计理论的结构;会计中的公允、披露及未来趋势;会计的研究视角;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学科;事项法与行为法;预测方法与实证方法;现时价值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各种资产计价和收益模式;当代会计职业的背景;国际会计。

2.国内研究生层次的会计理论教材(3本)。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两类:

(1)包容了西方会计理论教科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两本:一是汤云为、钱逢胜著的《会计理论》。该书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其基本体系与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的《会计理论》接近。全书共组合为18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定义、方法、分类、检验);会计与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古代、近代、现代);会计规范和对会计原则的探索;财务会计的理论结构(构成、使用者、目标、质量特征、要素、假设、确认与计量);现金流量与资金流量;财务报表中的收益概念;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资产及其计量;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存货;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负债及其计量;所有者权益及其计量;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现时价值会计;实证会计。

二是葛家澍、林志军著的“会计研究生系列教材”——《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该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是1991年版《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的改进版,2003年被教育部列作研究生推荐教材。该书的体系较具代表性,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16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会计的演变(19世纪前会计发展、19~20世纪初的会计;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会计发展);财务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性质、研究方法论、理论验证);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发展、组织、假设、原则、准则的制订);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性质、发展、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确认与计量);实证会计理论(发展、基础概念、结论、评析);会计计量理论(涵义、特点、属性、单位、模式);资产及其计价原理(涵义、性质、分类、目的、基础);流动资产及其计价;长期资产与无形资产及其计价;负债及其确认与计量;业益及其确认与计量;收益概念与收益确定;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涵义、性质、内容、基本报表、其他手段);现金与现金流量表;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国际会计协调等。

(2)包容了会计理论的主要基本问题。典型的有于玉林、李端生主编的“高等院校会计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该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也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15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发展的动因;会计基础理论;会计理论体系;会计学;会计定位;会计结构;会计目标;会计行为规范;会计现代化;会计模式;会计方法;会计中国特色;会计国际协调;会计学发展趋势等。

(三)一般读物型会计理论论著的结构与内容

1.专著性的会计理论读物。影响较大的是葛家澍、刘峰著的《会计大典——会计理论》一书,该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研究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读物。全书的1998年版共组合为18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涵义(概念、作用、内容、结构);会计理论的演变(复式簿记时期、产业革命时期、探索、体系形成);会计研究的不同方法与流派(方法论、归纳会计学派、演绎会计学派、实证会计学派、其他流派);会计的定义及争论(西方、我国);会计的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概念结构(概述、发展、产生背景、现状分析);财务会计的目标与信息质量;会计确认的理论研究;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计量原理与模式);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与评价;会计准则的性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若干问题研究;现行财务报表的体系分析;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与未来(现行体系、美国的改进、英国的改进、IASC的改进、未来发展)。

2.普及性的会计理论读物。影响较大的是陈今池编著的《现代会计理论》,该书由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纳入“立信会计丛书”出版。此前该书曾先后以《西方现代会计理论》(1988版)和《现代会计理论概论》(1992版)出版两次,该书也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及本科生层次会计理论课程的参考读物。全书的1998年版共组合为18章与一个附录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会计职能与范围、会计理论性质、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起源、发展停滞、近代会计理论发展、现代会计理论发展);会计理论的结构与内容(基本结构、目标、假设、概念、原则);传统会计的特点和报表结构;主要会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益的计量;收入确认与费用配比;资产计价;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负债与业主产权;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变现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际会计;附录:会计学家、专业团体、重要文献等。

3.专论性的会计理论读物。影响较大的有阎德玉主编的《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该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近年(2002~2005)来本科阶段《会计理论专题》课程的参考教材与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该书共设15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研究导论(概念、功能、内容、发展、体系);财务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的定义、性质、对象、资金、职能、目标);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概况、特点与趋势(计划经济时期、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特点、趋势);会计与经济效益;会计模式理论(概述、世界会计模式、中国会计模式);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研究(美国、中国、IASC、各国发展);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机构、人员、程序、范围);会计准则的性质、结构与内容;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研究;财务报表理论研究(概述、产生与发展、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增值表、现行矛盾);我国会计改革和理论与实践;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企业会计、政府会计);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研究(概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其他相关法规);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环境、规范体系、服务行业、会计人员、会计教育);知识经济与会计。除此之外,其他有影响的论著主要有:孙芳城等著《比较财务会计学》(2001),李孝林等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2002)以及阎德玉等(1992)著《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等,但在内容结构上大同小异。

(四)现有会计理论教材及论著结构的基本特点

上述16本会计理论教材或者理论读物,在内容设计上既有个性的设计,也有共性的内容。个性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每个专题内容的组织上,不同层次的教材以及不同作者的偏好,因此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容结构体系。共性内容则可以划分为会计理论及研究方法问题、会计理论及历史发展问题、基础性会计理论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问题、财务报告理论问题、会计准则及规范体系建设理论问题、特殊业务会计专门理论问题、会计领域其他专题理论问题、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和审计理论问题等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个别教材还设有附录。笔者通过对其所涉及会计理论基本内容的统计与分析,归纳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及研究方法问题,共有15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基础知识(涵义、性质、功能、范围、内容、体系、种类、层次、发展、作用、环境、特征等);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论、定义、种类、传统方法、规范方法、创新方法、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检验、事项法与行为法,预测方法与实证方法等);会计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别(归纳会计学派、演绎会计学派、实证会计学派、其他流派)。

2.会计理论及历史发展问题,共有14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理想环境中的会计;现代会计的形成、演变及其特征(19世纪前会计发展、19~20世纪初的会计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会计发展);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会计理论起源,古代会计理论,近代会计理论——借贷记账理论、17~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的会计理论、19~20世纪初的会计理论,现代会计理论发展——1930年以前的会计思想、20世纪30年代后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1959年以前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会计理论);会计组织的结构与发展(1930年前、1930

~1956年、1946~1959年、1959~现在,AICPA、FASB、SEC、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AAA、NAA、CIA、ICAEW、ASB、IFAC、IASC等);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概况、特点与趋势(计划经济时期、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会计理论的未来发展(动因、创新、趋势、大会计科学)。

3.基础性会计理论问题,共有15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结构与要素(概念、假设、目标、原则、程序与方法、狭义与广义的结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分析、性质、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基本要素、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我国传统的会计基础理论(西方及中国对会计的定义、会计系统、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属性、会计对象、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会计管理理论体系、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与预算、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会计分析、六大会计要素理论、会计学、会计定位、会计结构);中国的理论体系及与西方的比较。

4.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问题,共有13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确认理论(涵义、特点、标准、原则);会计计量理论(涵义、特点、属性、单位、模式);资产及其计价理论(涵义、性质、分类、目的、基础),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收益概念、计量原理与确认模式,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现金流量与资金流转。

5.财务报告理论问题。共有1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涵义、性质、内容、其他手段、揭示要求与伦理责任、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基本理论(概述、产生与发展、财务报告、目标、质量特征、历史演变、现行体系结构);基本财务报表的理论(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增值表、其他报表、表外披露);现行财务报表的体系(现行体系、现行矛盾、美国的改进、英国的改进、IASC的改进、未来发展)。

6.会计准则及会计规范体系建设理论问题,共有9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基本问题研究(概念、性质、内容、体系、结构);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发展、组织、类型、内容、结构特点、制订、评价);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美国、中国、IASC、各国发展);会计准则制订的相关问题(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研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国家特色等,制定的经济后果与政治后果);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机构、人员、程序、范围);会计规范理论(概念、原则、基本理论、会计法规、职业道德、证券市场会计规范、会计行为规范、中国研究现状);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概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其他相关法规)。

7.特殊业务会计专门性理论问题,只有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所得税会计,石油与天然气会计,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和并购会计。

8.会计领域其他专题性理论问题,共有1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学科,当代会计职业的背景;有效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含量,契约关系与经理会计行为,有效证券市场,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与计量观,冲突的分析,管理人员报酬,盈余管理,会计中的公允、披露及未来趋势;实证会计研究及理论(发展、基础概念、结论、评析);物价变动会计(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变现价值会计),国际会计(外币交易、国家比较、国际协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增值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会计环境理论,会计模式理论(概述、世界会计模式、中国会计模式),会计方法,会计现代化,会计与经济效益,会计中国特色与国际会计协调;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会计、政府会计),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环境、规范体系、服务行业、会计人员、会计教育),知识经济与会计。

9.管理会计理论问题,有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成本计算、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原理、新领域);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发展、基本理论、相关学科、前沿领域);中西管理会计理论比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理论比较。

10.审计理论问题,有1本涉及。审计基本理论(定义、环境、目标、证据、判断、准则);中西审计理论比较等。

此外,还有两本设有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学家、专业团体、重要文献等。

三、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内容设计

(一)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的重点内容

综上分析可见,会计理论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学生需要在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学习与研讨。但是应当如何区分与协调不同层次的重点内容,以减少重复并提高教学效果,则需要专门研究如下问题。首先,是不同层次的会计理论课程应当讲到什么程度?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各自所涉及的范围应有多大?内容应有多深?知识面多广?深度如何把握?其次,教材内容如何组织?涉及的机构、组织、规范、杂志、学人、文献和观点如何组合?是否只讲西方财务会计理论?是否只讲实证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是否需要讲?第三,教学方式如何组织?是否只让学生分组讨论已经形成的论文即可?在这个课程中是否需要系统介绍某些知识?可否用一定量的知识供给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笔者认为,其主要区别在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的广度、深度与对研究方法论的掌握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的范围上,需要适当宽泛而不宜过于狭窄,不宜让学生只了解以某一方法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应当考虑会计理论的点(专业)—线(发展线索)—面(知识)。在内容上也需要兼顾相关内容,如会计发展的主要线索、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会计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会计法制规范发展的主要线索和会计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线索等。

因此,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即需要针对不同层次而适当体现差别。本科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是以丰富学生会计理论的知识点为基础来了解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以拓展其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面及应用会计理论解释、评价和指导会计实务能力。在“点”的明确要求下,教学中需要兼顾中西方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点。硕士研究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是注重理解与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的线索,在“线”的要清楚要求,以充分认识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地位为基础,以西方会计理论特别是以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研讨为核心向外延伸,同时需要兼顾中西方的会计理论问题并体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研讨的重点,要放在广博的知识掌握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有效运用上,即在“面”要广博的要求下,应当以研读经典文献、研讨名家思想、把握中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为基础,以了解学科交叉与渗透发展动向为基础,以具备一定会计理论研究创新思维和认识为目标,故需要广涉中西方的会计理论文献并独立进行分析、梳理与加工。

(二)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

篇9

校园是一幅色泽精美的油画。雕工细致的哥特式建筑铺陈开来,大口地吞吐着稀稀落落的人群。

偶尔停下来对面熟的人说:“How are you”,偶尔被陌生的面孔拦住,指着我怀里巨大的心理学课本,说:“嘿!我也想学这个,你能给我些选课建议吗?你的电话号码是?”

经验表明,当我蓬头垢面加拖鞋时,是没有男生需要“心理学选课建议”的。

一笑置之所有的小插曲,迅速收紧注意力,看书、听讲、写论文、做作业,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随堂测试间熬夜,再熬夜。抽时间打工、播NBA、写小说。

这便是校园生活了。

No one cares about you

我总是不太承认这些。但起初,确实迷茫和孤独。

只身来到陌生的国度与城市,以为学校会是另一个家,可这里没有班级,没有专业,没有辅导员。连课程表都是空白的,你所拥有的,是上千种不同课程的编号和基本介绍。和一句“请选择你喜爱的任意领域基础课和上课时间”。

东搜西索打听,好不容易折腾开学了,一堂课上百人,人人上课来下课走,我交不到朋友,就连基本交流,也会在看到蓝眼睛们格外耐心和努力听的表情时,不敢再张嘴巴。

也曾在下课后独自回家,融不进现实世界,于是把自己锁在电脑前,每天靠刷QQ空间和微博找存在感。紧接着是自我厌恶,恍悟原来留学不过是看上去很美,查机票数日历盼回国,一天又一天的心情烦躁。

做独一无二的自我

不仅仅是大学,中学里也没有固定班级,你会被要求参加分班考试,从英文化学考到芭蕾游泳,想学就得考。学校将根据你的基础把你放进相应班级。一个14岁的学生,可能上午坐在11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午就去学2年级的历史。他没有班主任、固定书桌和教室,只有与自己水平相符的课堂。

到了本科,专业、学院申请大都独立于大学申请,你需要在进校后修满特定学院要求的基础课程,平均分达标,撰写申请文书,提交学院申请表(部分学院有入院考试),完成一轮全新的淘汰竞争,才能拥有专业。

你看,在你十八岁进入大学,没有自我了解和一片茫然时,它不用专业束缚你,给你绝对的选课自由,鼓励你通过实际尝试去寻找天赋与兴趣,帮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

“移情别恋”是常事

需要180学分换本科学位的学季制度大学,包含大约90学分的社会学、人文学、自然科学等七个不同领域的基础课(每门课4-6分)。我大一修心理学导论,本是抱着填社会学学分的目的,谁知越学越爱,学完后也久久不能忘怀,终于在一年后向Advisor(建议者)坦了白。

我说,我犯了错,商学院基础课已经修完,可我还是无法抑制地爱上了心理学。他说,没关系,全美本科生人均四年换3.6个专业,在你的年龄,任何犯错都叫成长,不叫犯错。我说,不行,我不能放弃会计专业,抛开我的付出和它的社会优势不说,我对它的爱不曾减。他说,没关系,双学位三专业的人比比皆是,只要你喜欢,你扛得住。

大二末,我便开始了第二学位的申请,每天都在更少地睡觉,更快乐地啃书,学我所爱。

自由是把双刃剑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自主尝试、放弃和选择,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身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你有许多自由,可以展翅飞翔,尽情学你所爱,也可以对着空课表泪流满面,怀念那个课表被写在黑板边上,不需要思考、费力自我探索的高中时代。

所以,在同样的环境和时间,有些人获得了学术成绩,收获了交流、分析能力与人脉。有些人则在这个没有辅导员没有班级没有亲人没有人照料所需的世界里永远地迷失了,他们憋出自闭症和网瘾,他们盼回国,乱花钱,日复一日。

尾声

篇10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经济组织的不断扩大,现代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经济现象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经济犯罪的形式越来越多,手段更为高明,经济纠纷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例如:中国巨贪赖昌星,贪污后逃往国外,前不久才抓捕归案;前两年的三鹿奶粉案件;今年的双汇瘦肉精案件及金座公司非法集资诈骗案件等。目前经济案件已经十分严重和普通,特别是政府官员的经济犯罪案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关系到我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了。

当前法院受理的经济案件日益增多,更加复杂,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审查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法院为了妥善解决经济纠纷,严厉打击的经济犯罪,客观度量经济损失,必须客观公正地对经济案件作出裁决,在实践工作中,最令法官、律师和诉讼当事人头痛的事就是对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客观度量及其责任的划分,诉讼当事人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仅提供有利于自已证据,往往有失公平。律师由于缺乏专门的会计知识,难于深入开展经营和财务调查,在缺乏有效的财务证据的情况下,很难维护受托人的权益;法官在缺乏有力财务证据的情况下,很难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决。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

1.由于目前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时,需要大量的懂得会计、审计和法律方面的综合性人才。中国目前这样的人才太少,加强法务会计建设就是培养既懂会计、审计,又懂法律的人才,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展的需要。加强法务会计建设将有利于法官公平、公正的断案,有利于挽回国家、集体及公民个人的损失,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2.中国目前既懂会计、审计,又懂法律的人才非常欠缺,主要原因是国家以前不是很重视法务会计建设,就是现在也很少有高校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写这篇论文也是希望政府重视法务会计的建设。

二、法务会计概述

(一)法务会计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都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法务会计进行过定义,国外的有: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G.杰克贝尔各尼和洛贝特J.林德奎斯特;加拿大的会计学家斯考特等;国内的有:戴明德教授、盖地教授、厦门大学的李若山教授及江西财经大学张蕊教授等。总的来说,目前对法务会计的研究正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所以每位专家学者下的定义都不同,但综合他们观点可以把法务会计定义为:是指在处理经济案件中法务会计的主体综合地运用会计、审计和法学理论知识来收集并鉴定与经济案件相关的会计资料,作为法庭断案的证据,并提供专家意见的一种中介服务活动。

(二)法务会计特征及基本原则

法务会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务会计所处理的是经济案件中的法律问题。

2.法务会计涉及的学科较多。

3.法务会计主要是协助法官断案,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通过对法务会计的以上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其主要具有以下基本原则:

1.合法合规性

2.客观公正性

3.专业针对性

三、法务会计建设在经济案件中必要性

(一)会计、审计知识在经济案件中的作用与不足

常见的审计有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不同有审计在经济案件的作用是不同的。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和运用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必要的补充,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③。

目前在我国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具有相当的会计和审计知识(例如注册会计师),却很少有人具有相当的法律知识。如果在法庭上法官正在审一个企业破产渎职罪的案件,那么必须要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固定资产明细帐和总账、长期投资明细账和总账、投资收益的明细账和总账等,并能从中找到对本案件有用的会计证据。这必须要有具有会计和审计知识的人去完成这件工作,但是光有会计和审计知识的人要想完成好这件工作可能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其不懂法律知识,其找到的一些会计资料可能对处理该案件作用不大或者没有作用,因为所收集的会计证据可能缺乏针对性。

(二)法律知识在经济案件中的作用与不足

在法庭上审理经济案件的人必须要有相当的法律方面知识,无论是法官还是从事法律服务的律师。因为任何案件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所以法官及律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案件最终处理结果。

但是光具有法律知识,还不能满足审理经济案件的需要,因为与经济有关的凭据都是以会计资料的形式存在的,如果不懂会计知识,就无法收集到经济案件需要会计证据资料,这样的话经济案件处理结果就很难公平、公正。

(三)经济案件中法务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从(一)和(二)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市场经济模式下急需既懂法律知识又懂会计、审计知识方面的人才,如果社会上多一些这样的人才,将会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少遭受一些损失,使法官能够公平、公正的断案。而这方面人才就是法务会计的主体,所以我国有必要加强法务会计建设。

四、未来如何进行法务会计建设

(一)法务会计建设的主要途径

1.国家批准高校设法务会计专业

目前我国很少有高校开设法务会计这个专业,只有极少高校开设了司法会计专业,所以国家应该批准高校开设法务会计这个专业。

2.事务所从业人员加强财务或法律知识学习

在事务所里面工作的取得从业资格的一些人员中,有的可能是注册会计师,有的可能是律师。对于缺乏法律知识的人员,就应该让他们加强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于缺乏财务知识的人员就应该让他们加强财务方面知识的学习。

(二)法务会计人员资格认定

对于从事法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国家应该要有这样的资格认定,取得法务会计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资格认定的考试,考试知识涵盖会计、审计和法律三个方面;要想拿到证书,必须还要有工作经验的限制。

(三)加强法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目前会计、审计和法律方面的知识正处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之中,所以法务会计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并且社会要有专门的机构对法务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结论

本文从我国经济案件不断增多的背景入手,揭示我国急需大量的法务会计人才。而我国目前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很少,有的人对会计、审计知识掌握得比较精通(如注册会计师),但却不懂法律知识;有的对法律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如律师),却不懂会计、审计知识,这样的人才已经不太适合协助法官断案了。因此,加强法务会计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希望国家重视法务会计建设,另外,对如何进行法务会计建设也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参考文献

[1]陈矜.法务会计研究(第一版)[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2).

[2]孟祥东.法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YANG Hong

(Shenyang City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12)

Abstract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designed to seek to meet the job requirem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ypical tasks oriented to create workplace environments, students complete theory of teaching in a real work process, so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jobs effectively integrate, develop social usefulness of talent needed to achieve seamless link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the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mean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ituation; seamless links; teaching practice

1 对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1.1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理解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 Centered Education构建“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情境化探究教学的本质是化理性为感性,创建一个情境的环境,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课程的学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和行业的特点,以学生为主线,紧密结合现实会计事务的具体内容和实物,创设直观性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再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并借助于电算化引导和核算,使学生深入情境,感受知识,强化知识。

1.2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高校教学中面临着很多的矛盾与问题,例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社会的需求相矛盾,教学与培养的目标相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不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即便有训练,也是做做题,没有工作环境,学生很难理解题的真正意思,即便会做,也是为了得分而已,联系不到工作岗位,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虽然学过理论,但实际操作能力太差,而大多数企业是没有培训时间的,不但本人工作苦恼,而且也给单位带来麻烦,甚至是损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职业情境化教学是必要的,它涵盖实际操作环节,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岗位,深刻地领悟理论知识,明确理论的背后是实际的操作,所以“情境化”教学是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必须走的唯一之路。

2 在“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会计专业职业情境教学的安排

2.1 按岗位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的工作特点,按照会计岗位的要求,设置出纳会计岗位、费用会计岗位、材料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主办会计岗位等五大会计岗位来按排教学内容,根据模拟发生的经济业务,各会计职能岗位学生从接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开始进行会计处理(各岗位可平行操作)。在审核原始凭证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实验室将处理经济业务活动所需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财务印鉴以及其它必要办公用品分发到相关学生手中),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月末结账并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采用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软件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训练)。每月由指定财务人员(学生)将凭证按时间发生顺序编号并装订成册(根据凭证数量多少可编制一本或多本),封面注明凭证发生时间段及凭证编号区间。

2.2 强化实训环节

每个岗位的能力除了理论基础之外,要有大量的实训项目来支撑,例如出纳会计岗位要配有基础会计实训,费用会计岗位要配有中级会计实务一、实务二实训,材料成本会计岗位配有成本会计实训,主办会计岗位配有综合会计实训。在这基础之上,还可以细化为等级的会计岗位,比如可以化分为1~7级会计岗位,分七个学期来完成,学生可以用考级的方式来完成实训项目,与管理学分挂勾,既有强制性又有积极性,奖罚并重。

2.3 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岗位能力

会计人员不仅要保证账目核算及时、准确、不错、不乱,而且要控制企业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等等),保障企业财产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要求企业单位会计人员不能只做账房先生)。因此,从审查原始凭证开始就要体现会计岗位的能力和作用。对原始凭证的审查首先要注意该项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即是否违背国家的财政财务法规,是否符合企业单位的相关规定。然后看原始凭证本身是否规范。我们可以设计若干案例来考察学生的岗位能力,比如外来原始凭证-VAT专用发票,除了审查普通发票应具备的要素外,还需着重审查纳税人税务登记号、不含税金额、税率及应纳税额等。比如对于企业内部的产品出库凭证,除审查数量、品种、规格外,还应审查接收产品企业的应收账款状况。如果该客户应收账款已经逾期,且数额较大,会计人员可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规定行使否决权,阻止发货,并配合销售部门催收应收账款。

2.4 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结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一、会计软件应用一等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以财务会计实务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二等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高级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项目评估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背后要配有各科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最后按排学生企业调研或顶岗实习,写出调研报告或论文,完成就业前的接轨。

2.5 熟能生巧

会计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工作,也是一门循环性工作,大量的实训有助于课程的理解,每个案例,每种业务都要学生触及到,而且各行各业都要配有实际业务让学生反复练习,比如典型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广告业、服务业等等,这些行业至少要完成一个年度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面向、业务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集中概括,是我们教育要培养什么、怎么培养的根本问题。其中,实践培养模式构建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创新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目标

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本科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高职应用型教育是“专才”教育,是一种培养实用操作层面的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层次,其教育特点是:体现了应用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的设置上更体现现实性,课程体系和教学上更体现实务性。

基于社会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空隙的需要,高职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会计管理与核算领域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等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其培养特征是:强实践、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因而其教育的主导是偏重于实务和职业能力教育,以社会特别是企业需要为导向,在教学中,以实验、实训、实习为主要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现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很多高职院校采取“2+1”或“3+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或3年的在校学习加上1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但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低技能重复简单的劳动

很多职业院校1年的实习过程就是学生减少一年的知识储备而提前到社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教授曾说,“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一味强调学生是否有实习经历,似乎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足以反映学生的品德能力”,他直言这种做法已经冲击了国内经济学甚至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

笔者曾做过一个样本调查,结果发现大于80%的学生实习期间基本属于跑腿打杂,很少有实习生能最终被该单位接纳就业。高职专科三年学制,中职升本四年学制,其中二年学科培养,其中,第一年基本上开设的是大学必须开设的平台课程(诸如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等,大二、大三是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而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是需要以前面的专业课程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开设的,这就使得很多专业课程在仅仅一年的学习中凸显匆忙和混乱。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把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相互结合,补充学生的专业知识空白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结果这些时间都被用于那些低技能简单重复的劳动。

(二)顶岗实习切断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和自主择业的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大类型,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职业本科教育,以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着手发展的职业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这些教育使得学生有机会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有不断提升自己学历、学识的机会。但很多职业院校强制性的实习政策和校企合作协议使得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承担着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实习工作,阻断了很多学生专升本的预习补习机会。面对学校所承担的满意的就业率的考核时,很多学生又在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弹性下不得不“被就业”。

三、创新高职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

(一)专业认识――初建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一时,采用仿真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和运营操作流程,通过采用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参观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参观会计博物馆等进行专业感知认识实践,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仿真企业的经营环境中,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使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了解本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科专业课程及其专业岗位之间的勾稽关系等,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初建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专业课程技能的掌握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出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用友872、金蝶K3等专业课程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单项课程实训平台进行实训,掌握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色。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教学时把财务会计分为往来、材料、固定资产、投资核算、薪酬、资本资金、费用、财务成果核算、记账员、财务报告、稽核会计岗位的知识进行讲解。同时按照每个岗位包括的单项实训、岗位职责、实务操作、岗位涉及的单证介绍四大板块进行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平台按照财务会计各岗位实务进行设置,其完全模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业务,而且附有相关的原始单据资料,给学生极大的真实感,和企业零对接。

(三)岗前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

学生毕业前,采用会计综合实训平台,即VBSE财务版作业平台进行会计虚拟实习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会计工作的内容及与其相关的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与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零对接进行综合实训。

(四)毕业设计的专业知识梳理整合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诸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合理设计,并付诸实践,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感知实践。通过开展以认知与感受为主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真实感知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二是专业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训、专业技能课程实训、专业综合课程实训,逐步递进,呈梯形排列,实践时间逐渐增加,逐步突破课堂的限制,强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建设与会计学、成本会计、审计等多门课程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与仿真的企业财务环境,提供模拟企业的财务有关数据,供学生进行会计核算与分析、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基本技能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知识。三是角色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由学院提供一个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来自实际工作的各种问题、各种要求,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提高。经过不断的改革实践,逐步构建“专业与产业对接、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中职教育及专升本教育对接”的衔接体系,创建“岗证结合”、“工学交替”的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姜永德.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晓宝.“应用型本科教育”辨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43-44.

3.高林等.高职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