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

时间:2022-11-06 15:59: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智取生辰纲教案

篇1

[2] 王保兵.《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7692.htm

[3] 周登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http:///news/53866.htm

[4] 刘昌国.《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3763.htm

[5] 施正同.《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47637.htm

[6] 邱刚.从“智”切入――《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计.http:///news/41802.htm

[7] 张连生.《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21225.htm

[8] 陈暾.《智取生辰纲》创新性学习教学设计.http:///news/16862.htm

[9] 黄先超.《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13722.htm

[10] 唐莉.《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933.htm

[11] 沈卫东.《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728.htm

[12] 王祥.“浅入深出”亦功夫――《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2

[13] 刘宏业.《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J].教研天地,2011

[14] 葛民越.《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

篇2

一、生成性有效教学实施目的

1.突出能力的训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才是最根本的目标,教会学生使用汉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根本。语言学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解和应用。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理解汉语言文化,并将其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应用语言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口语表述,一个是书面表述。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着手于这些能力的培训上,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综合应用水平,才能使得学生获益最大化。比如:“口语交际”中关于文明得体交流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通过一组训练题引出说话得体的重要性,以及做到说话得体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寻找平时的相似场景,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说话得体。比如设计一道训练题目为:①当遇到同学突然生病住院,应该如何联系学生的父母,说明情况。②学校任命你作为小记者去邀请某报社的编辑给同学们做一次讲座,你应该如何进行表达。③有的同学情绪低落,你需要怎样去劝说他等。对于类似这样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从细节着手,精心准备,筛选合适的教学材料,并进行留白设计、活动设计,应用教学多媒体工具等让课堂的气氛更加生动、活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注重课堂素质教育

目前来说,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课堂教学,因此生成性教学法需要从课堂教学开始,融入素质教育的实质,从学生出发,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内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师生互动活动,在营造的互动环境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深挖教材中涉及的人文素材、历史背景,结合课文的内容展开德育和素质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背诵、朗读、解题教育。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学气息,我们需要多元化、多角度地去理解和挖掘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教育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和教案时所涉及的问题环节一定要有价值性,有启发性,有广度,有深度,有意义,能够引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化思考,而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提问。比如在教学鲁迅小说《故乡》一文时,在设计教学话题时,不光是“闰土”这一主要角色的话题,还可以设计“杨二嫂”的话题,由学生自主探讨,设计类似这样的开放性话题讨论会,不仅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主观能动性等优秀品质,也可以使得课堂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生成性有效教学策略

1.精心预设,促进生成

传统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被认知为机械式且具有重复性的线性教学过程,按照先前备好的课程方案,按部就班,而实际上,在信息知识高速膨胀的今天,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也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调整,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开展,建立起具有生机的课堂生态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在预设教学时留有足够的空白教学,形成弹性教学模式。如讲授《智取生辰纲》时,可以设计类似这样的题目: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这时候就可以将这个问题化解出一些小问题出来,杨志接受重任时,在杨志押解途中等不同的场景中,根据杨志的展现形式,然后综合概括杨志具备什么性格特点。如此学生就能很快地切入其中,思维也随之活跃,从而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篇3

根据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如在上《十五从军征》这首汉代乐府民歌的过程中,我给配上低沉哀怨的音乐,为学生讲述一位80多岁的老兵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的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我发现这一导入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有学生谈到“这老兵多么幸运,打了六十五年的仗却没有死,还活着回来”,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是啊,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呀,请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回到家里他反而悲伤流泪,是为什么呢?”自然而然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本文的重点部分,老兵回家看到了家园沦为荒野,家中的亲人一一凋零的惨状,这样顺理成章地引入全文,学生的体会入情入景。

二、通过调动情感,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自己要感动。”她教《,你在哪里》的教案就是“用泪水写成的,”结果课堂哀思如潮,学生难以自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投入真情,才能拨动学生心底的琴弦,获得巨大的审美力量。其实,课堂就像一部交响曲,要有和低潮部分,这样才有吸引力。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课余时间我经常观摩在全国课堂教学观摩会上成功的课堂实录,融会贯通,力争让我的课堂教学也充满魅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012年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我选择了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讲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为了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课堂上我创设了情境:英雄,您一路走好!我插入了一段哀乐,并配上对老班长的悼词,力求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表情,诵读感情真挚,节奏快慢有致,充分表达出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思念和由衷的敬佩之情。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子像凝固了一样,学生的表情庄严、肃穆,无不感动。我趁热打铁,又创设了一个情境:向英雄默哀、致敬!将课堂引向了,学生情感与作者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领悟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样创设了恰当和谐的教学情境,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又使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三、通过多媒体运用,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少年儿童,乐于接受形象化教育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象,色彩,美妙的影响效果,再现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因此运用多媒体参与语文课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手段。

如我在讲《水浒传》时,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电视片段,同学们兴趣高涨,对鲁达的不畏、嫉恶如仇和吴用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

四、通过幽默的语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若能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将会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轻松。如在学生听讲出现疲倦样子的时候,用幽默唤起学生的情绪:春天的课堂里,和煦的春风吹得学生睡意朦胧,我见状,也佯装打瞌睡,并絮絮呓语:“暖风吹得师生醉,直把教室当卧室……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学生被逗乐了,教室一片笑声,驱散了学生的朦胧睡意。 幽默和笑声使学生的情绪进入了亢奋状态,自然赶走了瞌睡虫。相反,板起脸孔来说教,除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会有太大的醒神作用。

又如《钓鱼的启示》一课,老师请一个学生读钓鱼的过程这一部分,该生读不顺畅。

老师:第一次钓鱼吧!准备工作不够,这么磨磨蹭蹭的,鱼早就跑光!(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 老师:所以,做任何事之前都得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看看别人是怎么钓的吧! 老师又找了一位同学还读这一部分。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2004年起,新课程改革逐步在全国推行开来。在这一纲要指导下,探索适应时展的教学观念和手段,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之下,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态势。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指出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和素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笔者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在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在观念和手段方面的转变。

中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标指导下,积极探索语文课堂的魅力,担负起语文教学的光荣使命。

一、教学观念的舍弃与创新

1. 舍弃填鸭式教学,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填鸭式教育一直存在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总是把过深的内容事无巨细全部讲述出来交到学生手里,同时还给设定了很多框框,局限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倡导自助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1]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舍弃填鸭式教学模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的观念的具体做法有:在教案设计上删繁就简,把课堂让给学生;在教师角色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新闻两则》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模仿播音员播报新闻,然后再带领学生分析新闻内容和结构。

2.舍弃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的观念,力求二者的统一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于语文的"工具性"重视较多,上课主要采用教授法和训练法,这样就导致生动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学生自然不会感到上课的趣味性,也很难在情感态度方面有所深入。因此,新课标提出要重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具体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电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可以放慢课堂节奏,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春天的气息;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海燕搏击风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重视人文性,并不是要舍弃"工具性"。"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忽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就会内容空洞,学生就会难以把握,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2]因此要坚持二者的有机统一。

3.舍弃权威性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有权威性和民主性两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民主性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个人的亲和力,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个学生。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1.电教手段的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投影仪、视频影像、网络等将图片、声音、影像等融为一体,能够调动学生多个器官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关键在于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和语文教学本身的结合。[3]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时,可以辅助以园林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其中的魅力。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以播放电视剧版《水浒传》中的相关影视资料。电教手段的利用能够传达出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无形中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2.重视课堂环境的利用。除了展示性的教学设备外,真实的教学课堂空间也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手段。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空地分饰林黛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不同角色排演话剧,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此外在教室空间中,如果可能的话,教师也可以利用黑板报等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

3.重视生活中教学手段的延伸。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之外,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利用生活中的语文环境学习知识。例如媒体上新闻消息、建筑上的对联、电视中的广告标语等等。此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例如在练习作文的时候,可以到公园中真切观察动植物的形态。

当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和学校环境的限制,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拓展也要因时因地而异。只有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构建起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伴着新课改的春风,中学语文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在舍弃与创新中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局面。但是这其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认识不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形式轻本质的"浮夸"做法,全盘否定传统而一味追求新式教学,这是不可取的。一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训练"和"提问",还是应当保留,并以合适的形式出现在语文课堂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新课改纲要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行之有效,建立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本文中,笔者从教学观念和手段的舍弃与创新两个层面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转变做了简要探讨,并指出在转变中也应当有所坚持。诚然,语文教学活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新课标下中学语文的改革之路依然很漫长,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