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10 13:24: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班化教育论文

篇1

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的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班化教育将过去的一个班五、六十位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班三十几位学生,一方面教学空间得到了改善,教室空间格局得到了改变,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安排课桌排列方式。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多嘈杂的不利因素被排除,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变得更加游刃有余。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增加了,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互动频率,不仅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二、提高了师生的课堂满意度

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直接地表现出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时间,更好地,更全面地去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采用多种对于学生来说易于接受的,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比较愉快,轻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对于课堂的教学也会表现出正面积极的情感和课堂满意度。

三、适应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遗传性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生而有之。再加上后天培养,家庭条件,社会条件之间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心理、个性特点方面等都存在差异。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和目的单一,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充分地利用一切机会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个性培养,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篇2

二、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小学美术的版画教育发展有着不平衡的特点。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版画课已经成为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必修课之一,由此可见,版画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已经得到了肯定,很多地区的小学已经将综合版画作为小学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版画教育的发展,还组织学生进行版画作品的交流等等,有着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是,由于受到家长对版画的不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学校的综合版画教育并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仅仅是草草带过甚至是忽略不讲,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三、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策略

1.因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多样性、灵活性。准备材料困难是难以推进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油墨、滚筒等材料往往比较缺乏,学校可采用相似品替代、个人自制、集体购置等方法解决,以避免材料缺乏。比如油印中滚筒可由小布锤取而代之,摩拓用具可用学生的钢笔壳或圆珠笔壳代替,油墨需要由老师统一准备,吹塑版画用纸需要集体购置,硬纸板则可以从废纸盒中选取。

篇3

根据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民办高校英语教学要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的特色,以面向社会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跟上全球化的步伐为目标。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但在我们重视各式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以达到使用目的的同时,不能忽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否则会导致学生既无法像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那样学习掌握牢固的语法结构知识,又无法充分吸收语言的文化内容,不能真正地认识英美文化的本质,最终难以达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从博弈论的思维和策略分析方式研究目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1.浅谈博弈论

博弈论是由美国数学家摩根斯顿和范纽曼在二十世纪初创立的,约翰?纳什等人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博弈论是专门研究众多理性个体间的相互冲突、相互合作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有着非常强大的诠释理论的能力,而且有着跨学科的生命力。博弈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渗透和扩张,语言博弈论就是该理论在语言文字领域的发展所产生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辛提卡在二十世纪90年代提出了“语言博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博弈论。“语言博弈”的提出引发了众多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英语教学以及课程设置上的一些问题。

2.博弈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会重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扩充。而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如果善用博弈游戏规则,依靠理性的思维和双赢的策略在均衡中求发展,就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捷径。博弈是一种日常现象,适用于生活学习中的各个领域,也可用于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博弈的主要参与人,文化导入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

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

3.1跨文化教学内容上的欠缺

许多学生通过之前的英语学习能够背出或者说出简单的英语交际用语,却不能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使用,这实际上是因为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或者没有语境意识。很多情况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只能生搬硬套,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沟通。目前的大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日常交流的普及性文化知识所知甚少,知识面比较窄,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3.2文化教学内容缺失原因浅析

有些教育者认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实用为准则,课堂上就应只教授专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专业文章,而且认为这些跟文化、文学等毫无关系,因此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应舍去文化类不必要的知识。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专业词汇,翻译专业篇章,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只涉及专业、行业知识,而不会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文化差异,造成了学生文化意识的淡薄。

4.文化导入在策略上的优势

博弈是以游戏的方式在规则中探求利益。英语学习需激发好奇心, 如能在教学过程以博弈游戏的紧张感和幽默性的方式进行语言文化内容的导入,教师和学生的所得收益将颇丰。

4.1文化导入活动中所存在的师生之间合作博弈

博弈论又译为对策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博弈主体,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形成双向互动博弈。民办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积极通过教材和各种渠道充分挖掘文化信息,充分备课,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本意,注重内涵,力求摆脱应试教育,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博弈中的另一主体学生作为理性参与人,在接收到积极文化内容的同时理性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讨论。教学过程随着文化导入渐入合作型良性博弈状态。

4.2文化导入方式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博弈主体而非被动学习者,通过分析学生的信息特征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缺失问题,通过扩大信息量,学生有意识地吸取和拓展相关信息。比如丰富教学的中英文化对比内容,使其熟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追溯词语起源,让学生把词汇具体形象化,同时也理解其实英语单词不是单调的死记硬背。告诉学生单词也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

博弈论的“游戏”性就是在假设条件和规范中主动思考获取所得,如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角色扮演。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语言文化的交际氛围。教师可以简单地把英语的自我介绍作为引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进入一个英语交流环境,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没有尴尬感也会很积极地投入,打破沉默,在自然的对话交流中学习,教师可在旁倾听,稍作提示或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了解和体验跨文化差异,接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这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积极的方式导入文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博弈论中可透析教学智慧和策略。为了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类似博弈游戏这种较有趣的方式自然进入反复练习和操作的过程,并及时纠正错误,在语言学习和掌握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而这种把博弈论和文化导入同时引进到英语教学中的方法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而且起效。

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2] 楼荷英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 束定芳 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

篇4

引 言

近年来国际合作办学发展迅速,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加入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行列。这就要求当前的英语教学既要有实用性,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背景,不了解文化而单纯学习词汇,语法,这种英语学习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提高。因此,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文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出大量能够熟练应用英语的职业技术人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国际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如下:

一、中西方文化对比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能够从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 通过对比发现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异同,从而形成一种英语学习的文化敏感性。

以笔者教学所用的英国Macmillan出版社的IELTS Foundation这本教材为例,该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英语后,为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并为那些要继续出国深造的同学做准备的,因此在教学中更应格外关注文化导入。在第一单元”Studying Abroad”中,讲解时,就可以对比IELTS和 HSK两种考试。IELTS即雅思考试,此项考试是为申请赴英语国家留学、移民的非英语国家学生而设,用来评定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雅思考试包括四个部分,即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考试时间共2小时45分钟。雅思考试满分为9分。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考试内容有听力,阅读,写作等。通过对比,学生一方面扩展了知识面,另一方面更加有助于他们对雅思考试的认识,而不再感觉这个考试特别高深且神秘。

IELTS Foundation这本教材的第一单元中,还有一处介绍了文化冲击,其中有行为准则的部分,在这里就要用到文化对比法来给学生解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英国人通常很准时,在商务和学术领域准时很重要。讲座会议和商务会面要准时参加。但是社交生活就更复杂一些。安排晚上八点见面看电影意味着八点到,但是假如应邀八点到朋友家就餐,那么你就可以八点十分左右到,但是不得晚于八点二十。如果应邀晚八点参加学生晚会,九点半之前到就行。而中国人,习惯早到,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之间的差别,加深记忆。

二、多媒体融合法

国际合作办学的生源一般都是高考分数比较低,并且学习习惯、方法以及英语基础都比较差的学生,多数同学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文化导入时,要考虑到上课的趣味性以及教法的多样性。在课上使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如电影片段、录音、图片、视频,可以比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一些英美文化的风土人情。

三、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英语课的文化导入也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安排实践教学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IELTS Foundation这本教材的第五单元”A career or a job”, 讲完招聘广告的基本格式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编写英文招聘广告,然后进行点评,也可以准备些小礼物奖励优秀的,这样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也带动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课后补充法

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少,单靠课堂教学来进行文化因素导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教师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课后学习。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学生多数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差,这就需要教师要合理引导。

除此之外,课后还有很多好的教学补充方法。教师可以推荐经典电影或者热播美剧给学生看,如比较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尼基塔、吸血鬼日记等。另外,开展口语角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中西方文化冲突,这些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结 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文化交流,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文化的交际。因此,脱离了文化的英语教学,而只去抠语法、词汇、篇章理解,是势必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高职人才的。这也背离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授学生理解语言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上。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篇5

2021校长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20xx年,我加强学习,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带领全体育才人立足本校实际,上下同欲,全面实施差异教育,坚持“科研引领、创新驱动、改革推动、项目带动、家校联动”的办学策略,深入推进课程和课堂改革,实现了学校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出色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质量、办学品质、社会声誉和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学习理论,履行职责,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及五中全会和xx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作风、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召开了“会员卡清退”“慵懒散治理”“小班化教育实验”等4次专项会议。二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圆满完成了省刻学示范学校迎检、省依法治校复检、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督导评估、致远楼抗震加固既恢复工程、新游泳馆招标建设、小班化教育试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任务,成功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初中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博览会。三是积极参加齐鲁名校长第三协作组会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77期“基础刻育改革动态”研修班、大连小班化教育工作考察、xx市教育转型下的小班化教育(xx)专题考察、“学校特色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江浙沪教育考察等活动。四是先后组织编印政策法规资料两辑,在编印5册规章制度汇编的基础上,又整理编印了1册续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推进改革,不断发展,完成学校重点工作

一是教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师德建设、教师研训和读书行动计划,依托名师工作室,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落实教师多元评价改革措施,开展了师德十佳、十大感动育才人物、爱心奖、进步奖、特别贡献奖及读书十佳等评选活动。涌现出翟福东、王江海、张永翠、李艳梅等一大批爱驻育才、德学双丰的优秀教师,收到家长表扬信5封,王燕老师被评为xx市首届道德模范,崔婧老师被评为黄河口最美女教师;张树清、谭春燕、陈飞、姜妮娜、侯培勇、黄明真、李爱云等一大批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辅导;崔静、孟凡波、倪慧娟被评为20xx年“市优秀班主任”,陈淑芬等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会议作了典型发言;外派485人次参加了省内外观摩课、学术会议和高端论坛,组织18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xx年山东省暑期全员远程研修活动;教师反思集《探寻自主课堂的奥秘》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9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选中获奖,77项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核心期刊发表14项),134项讲课活动获市级以上奖励。

二是课程和课堂改革再创辉煌。通过调序、整合、优化,积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完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深入推进了自主课堂改革。八九年级数学英语和五六年级体育差异走班成效显著,开设了95门校本课程,又提炼了《游泳》等9门校本精品课程资源;在研10项省“xx”课题,2项市“xx”课题,校小课题共立项110项。邀请市教科院杨守菊、尚凡青等专家到校对各学科“自主课堂模式”进行指导;先后选派周象霞、石其刚、陈金凯等10位教师执教课改示范课或作专题报告;组织韩科芳等12名教师举办了首届教师论坛活动,举办了10余次课改经验交流会,举办了全体教师说课标、说教材和说个人建模活动;先后到广饶稻庄镇大营学校等四校进行“送课下乡”。《校本课程实践与探索》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荣获首届xx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一等奖空缺)。 20xx年1月8日 、15日,《中国教育报》连续报道了我校实施差异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改革成果。5月27日,《山东教育报》专版报道我校的差异教育改革成果。9月23—25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博览会在我校召开现场会,98位教师展示了校本课程公开课,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等改革成果向全国推广。《中小学管理》《基础刻育论坛(文摘版)》《辅导员》《创新教育》《xx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先后对我校办学经验进行重点推介,在省素质教育论坛和省刻学示范学校校长论坛做学校改革成果典型发言。

三是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素质教育成果突出。全力推进全员导师育人制和班主任助理制,加强三级组织建设,实施家长素质提高工程,积极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全年组织了16场年级以上规模的家教报告会,评选表彰优秀家长300多人次;表彰每周一星、雏鹰奖章、美德少年及各类星级学生5000多人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1800多人次;组织家长讲坛45场,2600多名家长进校办公,参与听课、监考、学生管理等。今年我校初中毕业生实现了中考录取率的连续增长,信息技术A等率99%以上,实验技能平均成绩9.5分,体育测试57分。八年级生物、地理会考成绩与往年相比有巨大提升,信息技术A等率95.01%,远远领先于县区和市直其他学校。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650余人次。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径小学教学示范校、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和全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并获“全国基础刻育特色学校”等荣誉。

四是游泳继续领先,其他艺体特色取得长足发展。贯彻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姜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申长友视察我校时加强艺体特色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抓好游泳、合唱、舞蹈、足球、乒乓球等各种团(队)的训练和比赛。在20xx年省径和全国各类游泳比赛中,夺得16金、17银、21铜。初中组、小学组均获山东省中小学体育联赛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我校被正式命名为xx市游泳训练中心。足球、乒乓球分别荣获xx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第一名和第三名,经典诵读《丰碑》获全市第一名、全省二等奖的好成绩,拉丁舞《青春炫舞》获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舞蹈类)中学组一等奖,大合唱《唱脸谱》《送别》获全省中小学合唱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小品《摆摊》获戏剧类表演一等奖和最佳创作奖。

五是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争取资金1700多万元完成了游泳馆建设项目招标开工手续办理及主体框架建设、致远楼抗震加固恢复、运动场地改造、部分教学楼教职工卫生间改造、美术展室和舞蹈房、电子阅览室、校园音响系统改造等工程。彻底解决了与山东齐泰建筑公司的经济诉讼、徐芳光房屋出租合同纠纷和东发建筑安装公司的配套工程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为学校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严格落实安全“一岗双责”制,健全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被评为“市级平安单位”

三、廉洁自律,保持操守,维护学校正当利益

一是凡涉及工程维修的基建项目均遵照市政府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招标,主动向市纪委汇报并及时邀请介入。二是带头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坚持定期的中心组学习制和重大事情集体决策制,坚持校务党务公开,积极实施民主管理,凡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考核评价政策均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三是在学校基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改革推进等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顶住威胁和压力,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四是讲奉献,以校为家,几乎没休息过双休日和节假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四、不断钻研,勇于攀登,推介学校改革经验

一是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是没有用的》《第56号教室的玄机》《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书籍5本,并对老师进行了集体推荐,出版了随笔集《教育是明天》,编著出版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了省师训干训中心组织的初中学校教学团体培训答辩会。二是由我主持的市“xx”规划办课题《差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中期阶段性总结,主持的省“xx”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差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三是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发表了论文《“差异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探索》。在齐鲁名校长张广利工作室上传随笔和文章96篇,在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被授予“基础刻育突出贡献奖”,并在“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分论坛上做现场访谈。四是接待临沂、德州、利津、广饶、胜利教管中心等市内外学校参观和交流12次300余人,我代表学校在泰安、济南、莱芜、青岛等地作改革经验介绍13场次,先后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校长论坛、首届山东省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课改成果正向省内外辐射推广。

回顾20xx年的工作,我圆满完成年内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学校的突破发展,但受基本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迎检等影响,导致深入课堂和推进改革的跟进措施研究和落实不够。在新的一年,我将抓住全市教育现代化实施的大好机遇,继续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坚持质量核心,不断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差异教育,继续推进课程和课堂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全面落实校本研究措施,进一步提升育才质量和办学品质,为早日实现全市领先、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差异教育品牌学校而不懈努力奋斗!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2021校长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时间如流水,不经意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一年来,本人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依法治校,使学校各项教学行政工作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状况述职述廉如下:

一、理念先行,注重校本,丰实学校办学思想的科学化

我对学校“五为本”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丰实和实践,提出了我校科学发展的内涵——为学生带给成人(政协委员述职报告)、成长、成功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聚焦质量、特色、服务三大主题,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并确定了我校科学发展的三大路径:适位发展、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

我们较为系统地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四阶梯”工程。三个维度是:需求驱动、专业合作与支持制度;优师四阶梯工程。养学科带头人的名师工程,以此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我们提炼出贴合校情的学校科学管理“三维六面”结构。借助正方体六个面提出科学管理的六个聚焦方面,即民主、专业、质量、执行力、特色与文化。以此为引领,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在特色发展的实践中,我们逐步理清了我校特色发展的基本框架——“三维三层”结构。三个维度,即学校德育一品“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传统社区教育:“服务学习教育”,特色项目:“京韵鼓队与跆拳道并举”。三个发展层次依次为——项目、课程与文化层,学校特色发展科学有序。

二、注重效能、实践求索,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声誉

一年来,我们在完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新五年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并以此来引领全校教职工和谐有质量的发展。我们以规划实施为重要抓手,统一思想,聚焦行动质量,学校办学思想已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同并得到执行。

一年来,我们坚持“知行合一,浸润体验,主题发展”的德育理念,以德育经验课程——为人之德课程、为民之德课程、为事之德课程、立生之德课程为载体抓手,极大发展了学校“浸润性、体验式、主题化”的德育特征,学校德育成效显著。并且坚持以“五提升目标、四大举措”为载体的教学质量改善的落实,学校教学质量获得很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步入市较为先进的行列,为领导、同行与家长们所赞誉。

一年来,我们坚持做课程教学领导,减负增效,夯实了学生成长的平台和高地。丰富我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与课程群。学校的课程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结构:

一年来,我们聚焦“三维四阶梯”工程,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与载体建设,突出了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夯实“专业学习、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实践反思”四大平台建设。注重“六个基于”,强化“三个环节”,突出“三个重点”。

同时总结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五条基本经验: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伙伴,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一年来,我们坚持团队立本,高位点金,坚持“三位一体”工作方式,管理效能得到很大提高。学校管理始终坚持:“提高一个层次想问题,提高一个标准干工作,提高一个水平抓落实”。坚持效率导向,以人为本和道德、价值引领,以管理团队实务培训、领衔小项目研究、坚持课堂教学攻坚先上、问题解决和干部队伍调整为载体,用心建设学校管理文化,干部群体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坚持九大行动准则,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以上就是我工作状况的述职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21校长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本人于xx年9月任xx中学校长,xx年9月调至xx中学担任校长至今。自任职以来倍感教育使命的神圣和光荣,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能始终坚定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创新,坚守办学底线,不辱教育使命,以营造“和谐、幸福校园”为抓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学校充满智慧与温馨。现借年度述职之机,回眸一年来办学管理的心路历程,有助于进一步提炼经验、拓展思路,提升自身管理潜力。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德、能、勤、绩、廉状况:

(一)、学年办学目标和任务达成状况

1、用心倡导民主当家,谋划办学愿景,寻求内涵发展

(1)、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制定了“xx中学新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区级重点课题,构建了xx新一轮发展愿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项目化推进办学各项工作,也为办学规划实施寻求科研支撑,作为校长领衔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构建初中学校内涵发展“绿色--长效”机制的实践研究》,本课题试通过学校“绿色发展”机制的构建,以构成学校“绿色环境”、“绿色管理”、“绿色师资”、“绿色教学”和“绿色德育”,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可持续发展。

(2)、用心梳理,科学定位,创新实践,寻求超越。上半年的办学水平综合督导,是对xx中学前五年办学的大检阅,站在全新的起点,我和管理团队、教师共同研究,基本确立了以“创新教育”为办学特色,以教师队伍成长为突破,以新基础刻育理念为引领,以打造和谐幸福校园为载体,以建立新优质学校为目标的办学策略,具体规划正在用心酝酿之中。

2、加强队伍管理,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办学软实力

(1)、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状,制定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成立校教科研中心组,通过“课题研讨”、“实践研究”、“校本研修”等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项目化、课题化。两年来,xx有多名教师在区教科研论文评比和区大、小课题研究中立项并获一、二等奖。本学期,xx共有十多名教师申报的区级大、小课题已立项。

(2)、搭建展能舞台,关注梯队培养。继续以学科组为主阵地,深入开展基于课堂的校本研训活动。针对教师不同年龄和学科特点,多角度推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项目,如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教师命题潜力指导研究及评比、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年级学情研讨、学校德育论坛、教研沙龙活动等。用心推选青年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区级班主任和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另外,定期聘华师大金中明教授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讲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境界。

3、整合德育资源,拓展育人空间,打造德育亮点

(1)、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完善“两纲”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民族精神教育氛围,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2)、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为载体,用心开展生命教育活动。xx作为“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主阵地,继续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拓展课程,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编写《于无声处调心法》校本教材,并在中预、初一年级使用。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确立《构建“网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学困生教育》重点发展项目,顺利通过“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的评估。学校用心推进青春期科研工作,年内承办市区级青春期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并在区域内构成示范辐射效应。

4、加强课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大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运行。将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纳入新三年发展规划,将课程建设列入教学工作和教研组建设的重点,成立探究型学科教研组,确保学校对课程的领导力和教学各层应对课程的执行力。机器人、足球、管乐、日语等特色校本课程已经构成。如期开幕的校园科技、艺术、体育节已成为亮丽的文化名片,阳光体育运动已是幸福校园建立的重要组成。实践体验类课程的开设有力推进了xx校园文化建设,四大文化主题节日已成为展现xx师生风采的亮丽名片。

(2)、聚焦有效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继续优化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将智慧教学落到实处。开展学生作息时间、作业量、课堂教学满意度等调查,及时反馈信息,落实措施,实现“减负增效”,各科成绩稳中有进,初三中考进步显著,其中数学均分跻身区前十行列。

(3)、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年级组管理功能,认真实施过程监控及学情分析,综合治理年级的教育教学问题。学校承办“六校教研联合体”命题研讨活动,召集共同体内教师开展学科命题研讨交流,以命题研究为抓手,提高了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

通过共同努力,基本达成年度奋斗目标,实现了校园和谐幸福、师生共同成长。xx中学综合办学稳定在A级水平,多年持续xx市安全礼貌校园、市平安单位、市花园单位、市红旗大队、闵行区礼貌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科技特色校等称号;两年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优秀骨干脱颖而出,教师先后获市“双名工程”提名1人,区师德标兵1人,一批区骨干、骨干后备、期望之星、镇园丁骨干脱颖而出。

通过“绿色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过程管理更科学,减负增效显成果;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明显增强,三类课程同步推进,科、艺、体、心理等校本课程构成特色,体教结合、艺教结合工作成果斐然,管乐社团成为区级特色“三团一队”,并在区艺术节舞台上屡屡获奖,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阳光体育xx市足球运动布点学校”、“xx市校园足球一条龙联盟理事单位”,富有特色的足球校园文化已逐步构成。

学校教育生态不断优化,育人资源得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已融入社区、家庭,办学质量得的家长、社会广泛认可。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期,xx中学师生将以新一轮发展为契机,实行新的跨越,近期“和谐校园建立既党建专项督导”检查反响良好,刚结束的昆山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校摘得1金2银4铜,本届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喜获精神礼貌奖、广播操优胜、男子团体总分第五名的佳绩,市中运会手球赛已跻入四强,区中学生群众舞赛获三等奖。

(二)、年度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状况及廉洁自律、民主作风:

1、经费预算执行:一年来,始终将学校财务工作列入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加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运作。认真做好相关预算,量入而出,做到合理支配,规范使用,xx中学上半年公用经费能按上级规定使用;专项经费(校安工程)严格按规定支付,认真完成了专项经费的管理。

下半年,针对xx中学办学经费有缺口,且在年内务必清理的现状,用心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寻找对策,多次与教育局相关领导沟通协商,已构成初步解决方案;为推进我校创新教育办学特色,拓展实践体验空间,经申请、沟通,30万元专项经费已纳入局20xx年预算,用于创新实验室建设。

2、廉洁自律与民主作风:作为学校法人代表,无论做人处事,都能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工作中讲原则、讲程序、树正气,按规定、规律开展行政工作,自觉履行廉洁承诺;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师生推荐、意见,体现以人为本,如,多次召开规模不等的研讨活动,采集教师对办学规划愿景设想、推荐,耐心解答教师存在的疑惑。能充分利用教代会、少代会契机,加强与师生沟通,倾听师生心声。以分管年级组、教研组为平台,亲临一线指导,在零距离互动中把握思想动态和教育教学现状。

二、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对课程的领导力。学校凡与学生相关的活动都属课程范畴。要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身心健康的接班人,相应课程的落实与有效实施尤为关键。要加强三类课程的平衡,特别应结合学校现状,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立等相结合,构成课程开发与推进合力,提高课程建设综合效益。

篇6

1.课题研究存在的三个误区

(1)从思想观念角度看,存在认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教科研是空的,是一个花瓶;教科研少数人搞搞就行了,不需要人人参与;只要把书教好,搞什么科研;教研是实的,科研是空的,高不可攀;当作“敲门砖”;功利思想;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也要明确课题不等于问题,课题立项不等于课题研究,教师培训不等于课题研究,建章立制不等于课题研究。

(2)从操作层面看,存有三个误区。①呈现两张“皮”现象。教科研与教育教学“脱节”;课题不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②局限于两点“论”。搞教科研就是做“课题”,就是写“论文”。③机械地坚持两头“硬”。即把做课题几乎“浓缩”成了就是写课题方案(开始)和写结题报告(结束)两个环节。

(3)从组织管理上分析,存有“虚”的现象。①机构“虚拟”,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②岗位“虚设”,当作检查评比的装饰。③认识“虚假”,嘴上说科研是学校第一生产力,科研兴校,实践中走老路。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研

(1)明确教科研的功能定位

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是“关注学生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构学校品牌”。因为科研能使教师更“聪明”,科研能使教师更专业,科研能使教学更有质量,科研能使学校打出品牌。因此,学校应该选择简单明了的教育科研。“追求简单性一直是科学研究活动一项重要原则。”学校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对象是什么,研究的内容有哪些,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预期有什么样的结果,应该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价值性、可行性、明确性的特点。总之,开展教科研工作要有实在、严谨、科学的态度。

(2)开展一线教师需要的课题研究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客观上是为了改进工作,为了发现规律,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师的课题研究要符合工作实际,贴近工作需要。同时,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努力成为一名研究者。

推进区域性校本科研的策略

1.区域性校本科研的管理内容

(1)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制度是推进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全区科研管理制度,明确市、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工作层次,即以区教科室管理协助为主,基地学校充分发挥在同类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主动承担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逐步形成学校的教科研特色,为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明确了区教科室人员和学科教研员工作重心,一方面加强工作内容的融合,同时把发挥市区教科研基地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让基地学校成为我区教育科研工作的示范窗口、实验学校和辐射中心。另一方面,区教科室还加强了全区教科室主任例会制度,以及会议考勤通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教科研日常工作的开展。

(2)逐步加强科研组织建设。为了不断提高全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区教科室注意加强教科研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区教科室内部人员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问题意识,积极为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我们要着重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拓展科研组织网络。区教科室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区、市省、国家”的五级课题管理网络,基本形成了立足学校发展需求,贴近教师发展需要,研究方向明确,层次清晰的五级课题网络;二是建构科研工作模型。地区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应该面向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应该有一个全面管理和分类管理的有序有效的工作模型。即形成了“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学校、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学校、市区科研基地学校、项目中心、所外研究所”金字塔模型结构;三是推进科研基地创建。建立了市区两级的科研基地学校,为区域性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性基础;四是创建南京市示范教科室。

(3)稳步推进科研队伍优化。科研队伍是开展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基础,也是提升科研品质的保证。为了加快全区教科研队伍的梯队建设,切实为我区教科研队伍奠定人才基础,形成区、校两级教科研骨干教师人才网络,区教科室着重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一是组织教科研骨干教师评选。为我区初步建立区教科研骨干教师人才库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区群众性教科研工作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依托刊物优化科研队伍。我们以《白下教育》的创刊为契机,积极推进教科研骨干教师培养。

(4)不断优化科研激励机制。科研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教师从自发到自觉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杠杆。我们以“金字塔”科研工作模型为指导,积极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区教科室既重视教师个体的激励,也关注对学校整体的促进。具体采取了以下多样化方式:一是论文案例评选,二是课题申报立项与成果推广,三是“个人课题”经验交流,四是微型课题讲座,五是骨干教师评选,六是教科研基地评选,七是学校优秀教科室的评选,八是在《白下教育》发表文章,九是外出学习以及项目中心、所外研究所的创建。以上多种方式激励,为教师教科研成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另外,注意营造科研文化氛围,发挥科研成果的效益。借助白下区教科研网络、教育叙事平台,市教科所网站的“科研新闻”平台,进一步营造科研文化氛围,我们及时宣传或推广一些课题成果。

(5)尝试开展科研骨干培训。培训工作是提升教师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全区科研核心骨干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科研组织与管理能力,区教科室适时地开展了心理培训班、区教科室主任培训班以及“十一五”市级以上课题主持人培训活动。采取了“以会代训”的培训模式,坚持“理论学习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积极聘请市区教科研专家为教科室主任开展培训,围绕教科研的一般方法以及教科研过程管理开办辅导讲座,培训期间组织培训班学员赴上海普陀区进行了教科研实地观摩和学习交流,培训班紧紧围绕教科研主任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选择培训课程,聘请专家讲座,受到了学员的欢迎,本次活动对提高学校教科室主任教科研管理和指导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6)着力落实科研过程管理。抓好科研的过程管理与监控是提升科研品质的重要手段。课题管理要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课题为主要载体,运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安排,以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和任务。区教科室不仅重视抓好学校科研过程常规管理,还注意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比如,区教科室在课题的开题与结题、中期检查、计划与总结等环节加强了管理。一是落实各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二是加强课题研究过程指导与监控;三继续做好“十一五”课题申报与立项;四是依托重点课题,打造科研品牌。

2.推进区域性校本科研的有效策略

要使“科研兴校”不是一句空口号,关键靠落实。那么,下阶段推进区域性学校校本科研的具体工作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明确校长作为学校科研推进第一责任人的认识。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并获得成效,关键在领导。校长作为校本科研的专业性领导,肩负着学校科研推进的主要责任。客观上看,提高课题过程管理实效的前提是定位准确,但关键在领导,核心在队伍,经费是保障,学习是基础,指导是手段。因此,校长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明确科研理念,形成共同愿景,制定科研推进计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②统筹与运用学校组织渠道(包括校外资源),促进科研管理与课题实施;③通过“主动引发”的人性化组织管理模式,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有利于营造尊重合作、勇于创新的科研氛围。

(2)立足需要,寻求“个人课题”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度结合。课堂是催生教育智慧的场所。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要从工作中真实的问题入手。教师开展研究,应当立足课堂教学,贴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以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由于升学的压力使很多教师缺乏做教科研的耐心,导致教科研成果实践与理论的割裂。只有实实在在的教科研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减少强迫性措施,让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所以,坚持以“个人课题”为抓手,聚焦于课堂,关注于学生,真正用专业的视角,用专业的理论,解决专业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因为解决专业的问题,赢得自己的专业自尊。

(3)优化管理,细化过程,寻找科研生根的土壤。课题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科学管理。只有进一步规范课题申报、开题、实施、结题、成果推广以及课题档案归档等环节,并形成基本规范,才能促使课题研究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保证课题各个阶段的研究质量。因此,要科学统整各类课题,紧抓龙头课题,细化课题的过程管理环节,不断提高课题的过程管理水平。具体做到“六个要”,即:研究内容要精选,研究形式要灵活,研究骨干要稳定,研究过程要激励,研究成果要推广。

(4)推动科研基地建设,寻找科研推进的多样化方式。区教科室以市区科研基地、项目中心、所外研究所等多样化组织形式为研究载体,协同并进,积极推进群众性草根式科研。比如,借助高等院校、教科所的科研基地形式,能得到经常性的科研指导,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2008年4月,我区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合作建设的“白下区教师发展学校”就是依托高校,建立的一个区域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它可以为全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科研指导和扶持。而全区现有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市、区级教科研基地学校,则为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创造了实现条件与可能。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科研基地学校建设,让教师认识到科研不是增加负担,这样才能让教师解放自己,正确地认识到科研不是装饰点缀,而是实实在在、提质增效的有力工具;科研不是玄妙高深的理论,而是贴近一线教师的草根式研究。

(5)致力科研培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科研实践水平。一线的教师普遍缺乏最新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导引,急需有专业引领力量的指导与支持。因此,教师要树立学习理论的意识。为此,区教科室将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培训,以各类教科研专题培训班和主题研讨活动为载体,引导科研骨干教师重拾书本,学习相关理论,充实教育理论功底。避免对理论的迷信和盲从的心理,恰当借鉴和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师的科研实践。通过以“群体学习”带动教师研修的方式,有利于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水平。

实践经验是理论最可靠的基础。学校推进教科研工作,应坚持科研、教研、个人行动研究的一体化。要引导教师致力于科研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研究课堂,把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随着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始兴起。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不仅被学校、教师自发地作为研究的工具来使用,而且也获得来自教育科研共同体的支持。比如利用《白下教育》开辟“学科教研”专栏,用典型案例、课例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同时,区教科室也不断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业引领,规范过程管理,立足科研增效”,以“白下区教育博客网络平台”为载体,积极营造研究氛围,推进全区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6)加强品牌课题的打造,发挥科研示范与辐射功能。品牌课题的打造需要一个系统而持续的过程。课题研究要坚持课题核心化,设立龙头课题,作为全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其他课题围绕龙头课题细化、延伸或拓展。同时,要加强区域内不同学校课题组的联片科研,经验共享,整体推进,努力建设一支善于合作分享、勇于创新的科研团队。还要借助“外力”支持,合理利用区域内校际的科研资源。具体方式如下。

一是校际联动。学校之间相互合作、联合行动,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比如,2008年3月,南京五中开展的“白下西部教育论坛”,其实也是在寻找学校科研发展的共同体。五中通过“对话教育”品牌课题的示范引领实现了课题研究成果与经验的辐射。因此,全区还要强化同类研究课题相互合作攻关的意识,建立同类课题资源共享、合作研究的机制,推进科研团队的研修水平,以独特的研修文化来影响科研团队。

同伴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无论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是一般教师,当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校际联合,共享成员学校的教师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相对优势资源,共同展开教学研究活动。只有打破学校、区域的封闭,适当做好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学段衔接,形成同类课题的序列,一定能促进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因此,只有机制“活”,才能研究“强”,只有研究“强”,才能成果“大”,才能真正反映出我区教育科研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二是示范学校辐射。利用在研究水平和信息资源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学校,支持周围的一般校,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这对解决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问题,具有突出作用。比如,秣陵路小学、二十四中的小班化研究,具有一定示范性,可以为全区同类学校小班化研究进行专业的辐射与引领。另外,一些学校还可以通过推广优秀成果,一校带动多校。通过校际会课、教学互访、专题合作、伙伴结对、支教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解决资源不平衡。

篇7

1.SYB简介

SYB的全称是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它是“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系列培训教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愿望开办中小企业的人员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创业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培养微小型企业经营者而开发的培训项目。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入我国后,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引入高校创业教育论文。高校SYB创业培训不仅使学员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微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或未来成为微小企业的老板。

2.我校SYB培训简介

我校从2011年开始引进SYB培训,到目前为止共培养SYB培训讲师4名,对我校学生完成了6期培训,培训学生180名。2014年开始使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组织编写的《创办你的企业(大学生版):创业培训手册》,由于培训手册的知识和创业故事贴近大学生现实,深受学生的喜爱,培训效果较好。到目前为止,我校参加培训并已成功创业的学生有8名,占培训学生的4.44%。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仅为0.3%,这也证明SYB的开展确实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率。

二 存在问题

1.受众群体小,覆盖面不广

现阶段,很多高校SYB已经向全体学生开放,在我校虽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SYB的受众范围仍然很小,覆盖面不广。受师资条件等限制,SYB培训一般是一年举办一到两期,每期1~2个班,受SYB创业培训小班化教学特点的限制,培训的人数十分有限。许多大学生对SYB及创业并不了解,参加意愿也不明显。就业指导部门只能采取下指标、由各教学院系推荐参加的方式,由于人员筛选标准的限制,使得选拔的多为学习成绩好或者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干部,而一些有很强创业意愿或者已经有创业实践的学生,由于成绩一般或表现不突出往往无法选上,失去参与系统化创业培训的机会。由于课程培训模式的限制,使得SYB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实际有效覆盖面。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创业教育目前在我院还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导致学院对创业教育还不够重视,对创业教育的管理不明确,职责不明,管理不力,SYB创业培训导师少,且都为兼职,专业程度不够。很多开展SYB创业培训的教师要么是就业指导师,要么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多为兼职教学人员,接受短期的SYB创业导师培训后即上岗进行教学,他们自身缺乏切合实际的创业经验和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感到创业实践经验的缺乏,有纸上谈兵之感。此外,由于经费的限制,学校也难以聘请有创业成效的企业家真正参与到SYB培训中,即使聘请企业家,往往也只是谈谈个人创业经历,并不能就企业运营过程及遇到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详细讲解。如此情况,造成SYB创业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课程的进一步优化。

3.创业培训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制度,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检验教学效果,但目前高职院校的SYB创业培训没有一定的标准来检验和衡量教学效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有些院校通过课程考试来评价,而多数高职院校的SYB创业培训只通过撰写一份简单的创业计划书便可通过考核,考核环节过于简单。而且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大多局限于虚拟的项目和虚拟的环境,甚至其中的市场调研、市场营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去做,而是通过网络或者是自己的主观想象完成。没有与企业、社会的创业实践相结合,学生的感受性不强,课程的考核效果不够理想。

4.没有建立后续的支持服务体系

培训结束后那些具有强烈创业意愿和具备一定资源且有能力的学员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大多数学员要付诸行动,需要一定的扶持。目前我校还没有建档跟踪服务和后续支持服务体系,对学生的扶持仅限于培训导师出于对学生的关心。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这方面做得不够完善。

三 解决措施

1.扩宽学生的选择面,增大培训的覆盖面

SYB培训课程具有针对性,主要针对两种人,一是想开办小企业的人,二是已经创办小企业,但经营时间不长,缺乏经营企业系统知识的人。目前高职院校的SYB创业培训主要是针对少数有较系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较强的学生,通过SYB培训让他们掌握创业技能,很少有学校面对全体在校生进行SYB培训。其实,SYB培训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拓性工作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针对SYB创业课程的作用,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教学模式调整。对于创业意愿强烈、在校期间有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源的学生,仍采用SYB的规范模式进行培训,教学目标为培养实践类的创业者。同时将SYB的课程作适当的补充与修改,将课程设置从公共选修和公共必修两个维度切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在课程讲授方面主要侧重创新创造意识的开发、创业思维意识的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塑成等方面,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另外,可以把SYB课程中的创业素质、团队精神等与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结合,嵌入就业指导课程的创业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地把SYB创业培训融入教学课程体系中。还可以帮助院团委成立创客空间等创业社团,在社团素质培训中融入大学生SYB培训,再由社团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意大赛、模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理念大赛等,把SYB的理念和工作模式作为比赛的一种使用方式进行推广,通过多种方式扩大SYB创业培训的覆盖面以及影响。

2.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SYB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创业教育的最重要基础。目前,高职院校中具备开展SYB培训素质的教师相对较少,且招生就业处和教务处对创业教育职责不明,因此高职院校应迅速建立独立的SYB培训队伍,并设部门专职负责管理。在进行队伍建设时,要注意多元化的筹建方式。首先,可以从学校内部选拔适合的教师参加培训,如可依托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具有经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院系就业辅导员、具有创业教育背景的老师,选拔适合的培养对象,参加政府的SYB培训师等专项类型的培训。其次,可以带领培训教师去大学生创业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学习经验,学习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与系统化的SYB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再次,可以采取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企业家(特别是校友资源)等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以此为契机,让学校的SYB培训老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既能增强师资力量,也能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

3.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SYB创业培训的考核评价不但能够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还能了解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同时也能提高学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保证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但目前高校中关于SYB创业培训考核体系的标准还是存在简单化、随性化的弊端。根据SYB培训的高度参与性特点,结合高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把SYB创业培训的考核可以细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考核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主要包括学员在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创业素质上的具体表现,由老师进行统一的评分,再按照各章节的权重分值进行统一的过程考核评分。总结性考核主要由创业计划书、实践考评组成,各占30%;对于创业计划书,可以从市场分析与推广是否完善、团队管理是否合理、个人评估以及资金预算是否充分等几个主要项目进行评审;实践考评是引入模拟创业软件,通过创业实战模拟平台使学员理论联系实际,以平台中模拟创业各环节实战操作作为实践考核。最后把各项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出学员的总成绩,只有成绩达到优秀,方可颁发SYB培训的结业证。通过合理的成绩考核,提高培训学员的积极性,量化培训的效果,推动SYB培训的优化发展。

4.建立完善的后续服务体系

SYB培训并不是“临门一脚”,而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后续服务并不单是培训教师的事,而应该由创业教育管理部门或就业处、团委等联合起来,建立培训学员档案管理与跟踪服务,深入了解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哪些服务与支持,从而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培训效果;建立完善的后续服务体系,聘请法律、财会等专业的老师担当顾问,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后续服务,增强实践效果。

四 总结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SYB创业培训可以使学生的创业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持;获得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SYB培训结业证,学生在创业时还可以获得国家提供的政府贴息小额贷款,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这使大学生创业率和成功率都得到了提高;SYB培训,更是将创业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创业精神也正是学校创业教育所要达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志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1(2)

[2]吴志锋.高校SYB创业培训课程教学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4)

[3]王西琼.高职院校SYB创业培训实施探讨——基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9)

篇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27-04

引言

从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计算机教育专业、1983年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创建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正规高速发展。领域内培养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历年的教育改革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以及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教育技术专门人才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线。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发展进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评价“电教系毕业的学生,技术不如计算机系,理论不如教育系”[1],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样样学,样样不精通”[2][3];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内容重复严重,一些章节内容浅显不够深入,造成学生厌学,学习缺乏动力,导致部分大一新生从入学就开始思考转专业等[4];对于这些评价,虽然从事专业研究与实践的教育技术人感觉难以接受,但是,却反映了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从专业诞生之日起,教育技术人就从未停止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仔细分析专业发展进程中的这些问题,它们有些是专业内的问题,有些却是时代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的共性问题。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纲要》在第七章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五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纲要》用更多篇幅突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两方面内容,揭示了高等教育应该将主要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998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了著名的《重振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简称博耶报告,提出了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十大建议,进而引发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运动。博耶报告中就新生研讨课程所提出的相关建议成为各高校实践新生研讨课的一股强大推动力[5]。

一年级,是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关键期。提高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是从基础入手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6]。在博耶报告中,有两条涉及到了一年级的教学,这进一步说明了一年级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很多专家与学者,曾经在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一年级新生进行相关研究呢?为了更好地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结合博耶报告的相关及后续研究,以及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实践经验,针对大一学生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为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改革指出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一、新生研讨课的发展与特点

(一)新生研讨课的发展

新生研讨课的前身是19世纪后期的新生教育课程(freshman orientation course)。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新生选课及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如课内外学习时间管理、做课堂笔记以及结交同伴和朋友,完成由中学向大学阶段的过渡[7]。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哈佛大学结合“小组研讨课”首创了“新生研讨课”,以强化大一新生的学术经历,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阶段的学术性特点,初步体验探知未知世界的乐趣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意识。在2011-2012秋季学期,哈佛学院共开设了85门新生研讨课,班级人数平均为14人。课程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多的是跨学科领域。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教师进行交流,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智力体验,养成大学生的批判和理性思维[8]。2003年以来,南卡莱罗纳大学的新生第一年经历与转换国家资源中心发起第六次(2003年10月)、第七次(2006年10月)、第八次(2009年10月)全美高校新生研讨课的调查。调查表明,目前,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主要有:拓展性、适应性研讨课,内容统一的学术研讨课,不同主题的学术研讨课,专业前或与学科相关的研讨课,学术技能研讨课以及混合型研讨课[9]。新生研讨课的涵盖内容与培养目标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发展初期的设计意图,在国内外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目前,超过80%的美国高校都开设了新生研讨课[10]。

在我国,清华大学于2003年首先开设新生研讨课,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新生创设一个与名师对话的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探索一种以探究为基础、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清华大学为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课程定位、课程专题、任课教师、选课学生、教学形式、考核方式、课程容量等方面都有明文规定,课程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此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也为一年级新生开设了研讨型课程,其目的主要在于探索研究型本科生教学体系,重点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也有不少其他高校在部分专业开展了类似课程,但是,大多为专业内部自发组织形成的,缺乏高校内部的整体性控制[11][12]。

(二)新生研讨课的特点

依据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和我国的发展及实践,新生研讨课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名师负责

新生研讨课的负责教师一般都是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教授。如: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的负责教师就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院长、系主任等代表学校高水准教师队伍的学者教授。这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的学者们,在一年级新生面前展露了自己的才华,为新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拉近了学生与教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2.课程内容新颖

新生研讨课的设置,尽量考虑到了人的因素,每门研讨课的设置都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兴趣。教师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设置课程内容,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学生也不需要什么特定的预备知识和准备,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以选修。课程内容既可以是学科前沿,也可以是没有定论的理论知识探讨。

3.班容量小,教学方式灵活

国内外的新生研讨课,都采用小班形式,并且对课程参与人数的上限做出限制,课程人数一般都维持在20人以下甚至更少。如:哈佛大学就严格限制参与新生研讨课的人数在12人以下。采用小班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亲密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生生、师生的充分交流与合作,进而提升新生研讨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方式也非常灵活,新生研讨课是在一定主题指引下进行的学习,是主题型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型、研究型学习。在新生研讨课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引导学生按照特定主题进行讨论,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质疑、责难、反思、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个人观点,理解他人观点[13]。

4.考核方式重过程

通常情况下,新生研讨课的考核方式没有正规的纸笔考试。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报告、课程学习论文的质量等来进行。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

通过对国内外新生研讨课开设、实施的文献研究,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的实践尝试,我们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年级的学生尝试进行了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索,以此作为本专业改革的具体举措之一。

(一)新生研讨课的开设目的

新生研讨课开课目的的确定,离不开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随着时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国内的专家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如:南京大学桑新明教授提出,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专业培养学习化社会中德、智、体、技、美和谐发展的ICT人才(运用数字媒体进行高绩效学习、交流、培训和知识管理的人才)[14]。徐州师范大学陈琳教授提出,初步信息化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具有围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研究的专门人才和信息技术教师[15]。

依据新生研讨课的国际经验,结合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存在的理论不深、技术不精、就业不畅、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阶段开设新生研讨课,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研修时间,使学生尽早渡过高中向大学的过渡期,迅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学生实现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尽早接触教育资源开发流程,领会教育软件开发的设计思想,产生进一步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内部动机[16][17]。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新生进行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

[理论引导][研究生][技术支持][网络答疑][协助学生管理][协助实验室管理][个人研究][理论引导][负责教师][课程实施][课程设计][课程管理][理论引导][实验室][课程学习][个人学习

规划及实验][大一新生][基本技术

学习][实验室管理][技术支持][技术支持][素材制作][项目观摩][工作室][项目设计开发][竞赛][协助实验室管理][本科高年级导生][实验师]

图1 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层次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是克服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诸多困难,经过不断尝试而形成的,它立足于专业的现有资源、发展实际,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本土化新生研讨课实践模式。

1.合作教学团队

对于新生研讨课的教师选拔,国际国内的常规做法是由一位教学名师负责开设新生研讨课。对于还略显年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而言,师资队伍与传统专业相比有很大差距。此外,也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跨学科特点,如要完成一个教学软件的开发,需要用到理论、技术、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教授指导该内容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指导能力强,这对教育技术学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一位教师难以完成或者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尝试以“有能力者皆为我师”为原则,构建立体化的教授牵头,教授、实验师、研究生、高年级导生、同伴等组成的合作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不同岗位及不同研究取向教师的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生研讨课中,有少部分课源是由有丰富实践经验及科研经验的高级实验师负责完成的,所以,个别高级实验师同时也是课程的负责教师。高年级导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研究生、高年级导生的参与,为新生创设了一个进行充分生生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同时,同伴之间不同的学习体验交流也促进了对专业的认知。通过这种专业内的学生学习社区的建设,可以集合多种外部资源,促进新生的专业认知,顺利实现适应性转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18]。

2.T型横向拓展的大一新生研讨课内容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为T型,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横向纵向均有拓展。作为一个跨专业的新兴学科,若所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构建不合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习不够深入,就容易出现类似“样样学,样样不精通”的诟病。因此,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大一新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广度,了解相关知识学习的深度,以形成正确的后续学习心向。这就需要我们以促进适应、加深专业认知、提升动手实践意识及能力为目标,构建T型横向拓展的大一新生研讨课内容体系。以《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为例,其学习内容包括:了解大学生活,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本课程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参观项目开发组工作过程,项目开发中所用理论及技术的初步认识,个人学习规划,参与项目开发中简单资源的搜集及制作,旁听项目开发进程汇报、领会项目开发需具备的知识背景,总结等[19]。

3.独具专业特色的新生研讨课实验室学习模式

《纲要》在第七章十九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是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必备能力,但是,也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不满意的最主要方面之一,因此,大一新生必须全部进入实验室,所有新生研讨课必须全部依托实验室开展,是我们对新生研讨课的创新发展。新生研讨课的实验室学习采用弹性时间制,即只要实验室无教学任务,学生均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新生研讨课开课目的的体现,也是满足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革的具体举措。在新生研讨课的实验室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及时总结、汲取经验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汇报成为新生研讨课的重要学习方式。教授授课、研究生导学、本科高年级导生导学、项目观摩、项目参与、学生的总结与汇报与自主学习等共同构建了新生研讨课的实验室学习模式。

4.过程性新生研讨课评价体系

新生研讨课一改传统课程考核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习惯,采用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既包含定量评价,如学生实验室签到次数、学生汇报总结的数量等,也包含定性评价,如:学生作品质量,参与的项目是否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等。新生研讨课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未来教学软件开发时的评价模块设计提供了范例。

新生研讨课成绩不计入学生毕业成绩单中,暂时无学分,学生学习评价与课程教学评价仅作为新生研讨课项目实施情况汇总,并以此作为教师工作量统计的依据。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反思

新生研讨课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开设,经历了反复实践和修改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层次新生研讨课的实践经验总结

(1)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项目设计及开发技能与能力为主旨,迎合了学生、专业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积极参与。

(2)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汲取了国内外新生研讨课的横向连接、跨学科内容设计的视角,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延伸、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两个维度设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生研讨课,这为专业内部新生研讨课的开设与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新生研讨课充分利用了本专业优质的教师、实验师、学生,实验室等资源,大大提高了普通师范院校有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以本科生教育作为科研与实践的阵地,对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统合发展做了初步尝试,为构建专业内的“学习社区”积累了经验。

(4)新生研讨课充分利用现有学生兴趣小组、工作室等非正式组织,肯定原有改革成果,实现改革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改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新生研讨课利用了导生制、竞赛等历史与现时资源,将现行的改革成果与新生研讨课及教育研究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创新性地发展了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既发挥了新生研讨课的传统优势,又结合现行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实现了理论、实践、研究的相互融合。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遇到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进行新生研讨课的实践尝试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生研讨课依然属于二级学院内的特色改革项目之一,没有成为学校级课程,这制约了新生研讨课的优势发挥,不利于资源共享。课程开设的资金只是专业特色改革项目资金,未来课程的资金、学分认定、课程评价等支持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规划。

(2)与国际国内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单位相比,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依然需要进一步发展,设备还需跟随时代步伐更新换代。

(3)鉴于项目实施团队的能力、精力和时间限制,对新生研讨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还需要做更深入的后续工作。

四 结束语

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美国本科生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新生研讨课依然是一个新事物,仅有部分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尝试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在普通大学、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中还少有尝试。实践证明,新生研讨课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改革是有作用的,要最大地发挥课程优势,还需要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的从业者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6][14] 桑新明,梁林梅,刘永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继往与开来

[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16.

[2] 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

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8.

[3] 张丹露,王颖,潘玉霞.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6):29~31.

[4] 许之民.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

[J].软件导刊,2010,(5):3~8.

[5] 郭雷振.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

学,2012,(8):81~86.

[7] 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09,(11):93~96.

[8] 庄丽君,刘少雪.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之比较[J].

高等教育研究,2008,(6):70~76.

[9] 徐波.美国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

育,2012,(2):69~74.

[10] 曾晓红等.基于行动研究的财经类院校新生研讨课初探[J].高

等理科教育,2012,(1):110~114.

[11] 张文雪,刘俊霞.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

育研究,2005,(11):139~143.

[12] 孙志凤等.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

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110~124.

[13] 黄丹艳.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措施研究[D].中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9~74.

[15] 陈琳.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

化教育,2010,(10):21~27.

[16] 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7,(6):146~148.

[17] 丁宜丽.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J].中国大学教

育,2005,(8):58~59.

[18] 胡莉芳.以课程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新生研讨课角度

[J].复旦教育论坛,2012,(5):23~27.

[19] 张红霞.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J].高等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