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1 00:28: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镇卫生院绩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近年来,海盐县卫生事业稳步提升,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提升县镇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要精打细算,强化绩效管理,只有将本单位的门急诊量、出院病人数、服务人口、人均费用、公共卫生工作完成情况等结合起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绩效分配方案,才有可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在单位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2)实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是基本要求,海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1年已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利润缺口很大,基层补偿机制改革实行购买服务,财政补助与单位服务当量相挂钩,打破了原有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形式,这迫切要求我们建立绩效管理分配制度。(3)实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势在必行,目前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有所下降,业务骨干流失,门诊人次虽有所增加,但住院病人减少。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后,药品流通环节有所改变,中草药利润也将进一步减少,卫生院创收能力有所减少,坚持按岗取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显得尤为重要。
2海盐县绩效工资管理取得的成绩
海盐县卫计系统于2010年1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经过七年多集中核算,进一步统一核算口径,规范全县卫计系统会计核算行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会计报账程序;根据县卫计局《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分配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各单位的绩效分配方案,卫计局每年对各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各单位对绩效分配方案逐年进行调整并贯彻执行。在日常工作中,卫生核算中心根据卫计局关于严格控制绩效工资发放总额的要求,对所有单位的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按月或按季给单位负责人发送关于单位绩效工资执行情况和其个人绩效工资发放情况的短信,以便卫生院领导可以及时掌握单位及个人的绩效工资发放情况,年底对每个单位进行绩效总量控制,防止超额超标发放。海盐县卫计系统开展绩效审计,通过乡镇卫生院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绩效工资管理进一步规范,使内部审计不仅仅注重单位的经济指标情况,更要注重单位绩效计算和发放情况,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单位限期整改,审计组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3绩效工资执行时存在的问题
(1)实际发放与绩效分配方案有不符情况,有些单位发放社区绩效时计算过程与分配有较大偏差;有些岗位绩效工资制定过于笼统,不利于提高个别科室员工的积极性。如:财务科、办公室、后勤科室参照平均计算,甚至有些单位参照公共卫生科计算;绩效工资由管理会计计算,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发放,虽然一再强调要按绩效分配方案进行计算发放,但某些卫生院为了平衡收入,进行宏观调控;部分单位领导发放绩效薪酬时,采取每月预发,年底清算的办法;部分单位虽制定分配方案考核指标,但实际未体现,也有实际执行已调整但方案未修正;有些卫生院只拿权重较小的绩效工资进行分配,难以真正体现出“绩效”二字,势必会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状态,与绩效体制改革背道而驰。(2)以收支结余为导向的核算分配体系根深蒂固,个别卫生院为片面增加业务收入,仍然按收入和检查开单计算作为奖励性绩效,未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理念。如:按业务收入(剔除药品及卫生材料收入)一定比例提成奖励,涉及开单提成,“大处方”依然存在,导致科室和个人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没有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3)卫生院发放绩效考核奖时一般实行总量控制,虽然每年可能会略有增长,但每月发放时绩效总量是不变的,导致部分科室做多做少一个样,有时甚至会出现这个月业务做多了,反而绩效考核奖拿少了。举个例子:一名医生门诊数量比上年增加10%,另一名医生门诊数量增加5%,该科室门诊数量比上年增长7%,那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第一名医生的绩效考核奖会增加,而另一名医生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第二名医生业务量虽然增加了,但增幅没有超过该科室平均增长速度,就会少拿绩效考核奖,这会挫伤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没有真正考核,从而使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卫生院绩效分配方案明确规定,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方面,但有些单位实际操作时,由考核小组打分确定,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这里由谁考核很重要,如“护士长”考核得分高低,则由护士、病人说了算;而“医生”主要是为病人治病,所以“医生”考核得分高低,则直接与看病数量、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有关;个别单位有群众满意度考核分值,而没有设置群众满意度投票箱,显然这是虚假考核资料;个别单位没有定期考核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
4对做好卫生院绩效考核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卫生院制定本单位绩效分配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单位实际情况,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单位近三年业务收入、职工薪酬为基础资料,经领导班子人员及考核小组讨论,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绩效分配方案,并加以贯彻落实,实际发放奖励性绩效与分配方案不一致时,应及时调整绩效分配方案。(2)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绩效分配方案。由于卫生院绩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所定的考核标准有些是套用兄弟单位绩效考核指标,指标内容设计过于简单、笼统,考核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入研究,我们绩效总量是固定的,但每月的绩效发放不应该是固定不变,应根据医生、护士及各科室的服务数量、质量及综合考核得分确定每月的绩效发放金额;我们应该对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制定项目标化工作当量,在绩效分配方案中予以体现,由过去只关注创收转变为对完成本科室工作目标任务的关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①深入实际,进行动态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必须熟悉具体考核内容及相关指标,绩效考核不能过于简化,考核形式不重要,关键是考核内容,我们要将日常考核、综合考核及群众满意度相结合;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尽量让群众多参与进来。(4)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工作数据支持,由于绩效考核指标较多,数据上报时统计口径不一,数据的正确性有待商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海盐县区域HIS的优势,设计一套完整绩效考核软件,统计出绩效管理常用的一些指标数据,这既节省了人力,又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5)卫生核算分中心要强化监管措施,积极探索事先控制方式。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应遵守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理会文件精神,严控核算单位绩效总量控制,对月绩效发放较多的卫生院,应提前警示,防止超发现象发生,平时通过业务培训、检查指导等形式,规范绩效计算和发放。实践证明,实行绩效管理,就是要将卫生院各医疗行为进行量化,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管理模式,才能提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海盐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绩效管理是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当前很多乡镇卫生院都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与规范,绩效管理的模式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只有解决了当前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问题,才能走出困境,才能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体系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1医院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绩效是一种专业的术语,最早在工商企业中出现,现在已经在各行业中的管理工作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且针对评价者的主观评价形成的绩效信息,进而产生管理方面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针对绩效管理展开工作,期间通过了一个长期且被不断认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管理者与员工通过达成与目标、能力相关的协议,并在此基础上互相了解,共同促进,不断取得更好工作绩效的循环过程。
2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绩效管理没有平衡成本预算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体系很多都与乡镇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管理不相符,没有真正反映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功能、成本预算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在现代医院管理工作所使用的管理工具上,也没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目前,社会多方综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比较少,很多基层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性问题也受到了质疑,因此在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上,更应该对预算成本以及社会效益有更多的体现,且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
2.2绩效管理方法与内容过于笼统、粗糙
目前,我国很多乡镇卫生院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内容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管理要素,无法真实地反映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还有很多卫生院更倾向于行政管理,过于强调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工作态度,并根据这些指标对职工进行绩效控制,缺乏具体的说明,管理工作难以真正实行。此外,有的乡镇卫生院依旧采用传统的分数统计方法,以加权的形式计算最后的分数作为职工的绩效成绩,这些方法都过于粗糙且笼统,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
2.3指标的选择与设计缺乏科学性
有的卫生院针对不同类别的医护人员采取的管理方法与考核方法也不同,缺乏公正性,导致不同职责与能力的职员在能力与素质等指标方面无法体现,公平性严重缺失。此外,单纯的管理方法对卫生院本身的结构与程序没有相应的绩效可言,更多地关注管理形式而非管理结果,使最终的功能与价值受到限制,缺乏科学的实际管理意义。
2.4监督工作不到位,内控制度较差
有些乡镇卫生院并没有根据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要求和原则进行管理,期间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在绩效统计与审核中甚至出现了自己盖章、自己签字的情况,滋生了不少腐败行为。另外,乡镇卫生院由于本身的医疗业务不多,收入的含金量也不高,成本核算工作不到位,开支控制情况不够好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卫生院预算工作、成本的控制工作以及自身业务经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收支不均,甚至入不敷出的情况。
3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3.1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绩效管理模式
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财务管理,因此要从横向与纵向的各个环节中,将绩效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确保管理目标最大化,同时,不同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建立规范、严格的管理方法与预算成本控制体系,保证资金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经营生产活动,并抓好资金管理的要务,强化预算的考核、预算的分析、预算的控制、预算的编制工作,从而在良性化的发展与经营中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保证卫生院工作财务绩效的良好状况、正常运作。
3.2建立卫生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乡镇卫生院要紧紧围绕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要求,在绩效管理中,从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评价、监督与考核等各个方面注重衔接工作,体现乡镇卫生院绩效战略管理与决策的要求,编制预算要充分考虑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战略导向,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同时,要全面实现预算工作管理的模式化与一体化,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各科室预算管理,在要求、流程、内容与方法上的和谐统一,并促进绩效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不断提升,还要紧密结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与手段,坚持按事项编制预算、落实责任预算、强化预算成本控制、健全内控体系,最终实现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3.3平衡乡镇卫生院的效率与质量水平
3.3.1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都是谋求自身的发展,社会的逐利性较重,且内部也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导致卫生院的药品收入减少,影响了绩效的成本控制与预算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卫生院存在过度医疗的情况,导致居民医疗负担增加,也影响了卫生院社会职能的履行。针对这种现象,卫生院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充分结合医疗行为的合理性,整改不合理行为,主管部门也要准确测算乡镇卫生院的补偿金额,在补偿的额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运行以及绩效的定期、及时发放。3.3.2积极引入激励体制由于全国范围内的乡镇卫生院水平不一,在经济较好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也相对较好,但由于绩效管理设定了“封顶线”,对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服务产出不佳,这就要求乡镇卫生院要积极引入激励体制,采用有效的绩效工资激励手段,改善职工的福利,保障乡镇卫生院基本人员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建立激励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设立其他与激励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如荣誉评定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使员工的奖金分配与绩效晋升挂钩。
3.4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内、外监督管理
首先,要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使其在任期间完成卫生院的经济效益等重要指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同时强化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与管理事业心,加强对其经济行为的监管。其次,要依靠政府的组织以及监管展开工作,如财政、纪检、卫生、审计等,加大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漏洞与问题,必须及时做出整改,针对各种严重违法的现象,绝不姑息,充分发挥内、外监督的作用,强化监督管理。
4结语
乡镇卫生院绩效的评价与管理实施是一项重要工作,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受到客观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在绩效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但随着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因此,在现阶段,管理者与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力度对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尤其关注当前国家的宏观卫生政策,改革卫生院管理,做好绩效管理工作,逐渐形成乡镇卫生院的长效发展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萱萱,张思源,胡红岩,等.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述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10).
[2]郝晋,杨佳.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现状与改革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4(6).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调动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是决定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1]。绩效考核在基层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一套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但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以实现医疗机构的发展目标,为机构提供竞争优势。
1.基层医改前我市乡镇卫生院内部考核分配情况及问题
医改前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收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档案工资,每月发放50%;二是与个人业务量挂钩的业务收入提成;三是医务人员的值班费。在这三部分收入中,业务收入提成是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特别是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区分工作量多少的重要指标。
在与“以药补医”相关联的利益导向机制下,个人收入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乡镇卫生院及其工作人员创收的积极性较高,收治患者的主动性较强,甚至超范围执业、超能力接诊[2]。一方面,为获得更多的提成收入,医务人员偏好开“大处方”和药品回扣多的药品,加重了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受利益驱使,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淡化,过度医疗、滥用药物问题比较突出,此外,乡镇卫生院为了多创收,不顾自身条件,经常截留病人擅自开展超范围手术,导致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逐年上升,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2.基层医改后我市乡镇卫生院内部考核分配情况
基层医改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主要内容是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补偿机制和以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3]。我市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以后,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的更改了工资收入方式。目前工作人员收入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基本工资收入。根据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和工作人员的职称情况,确定个人的基本工资。二是浮动的绩效工资收入。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三是单位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或良好,人均收支节余多,报经区社会事业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在单位经营性收入可用财力范围内增核绩效工资总量,以不超过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10% 为限,四是院长奖励基金,对工作量大、关键岗位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以充分调动医疗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3.现有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
现有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了回归公益性的要求,但由于乡镇卫生院的特殊性,在调动积极性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医院原来的效益较好,实施绩效后绩效工资总量偏低,调控余地不大。例如,我市某区规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者比例为6:4,按照这个内部分配比例,实际上每年考核浮动的部分仅为24000元,在考虑效率并兼顾公平的基础上,业务骨干得到绩效工资平均数的1.2倍即26000元,一般最低的(病事假人员除外)按平均绩效的50%差距也有12000元,而较以前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与一般职工的实际收入差距在1—5万元这个区间来说没有太大体现工作量的奖励方式。二是卫生院考核直接影响职工考核、任务核定等因素是不科学。按照前三年医疗服务情况,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支,没有考虑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效率,影响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部分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动力不强。俗话说,在城市看病,要选医院;在农村看病,要选医生。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于负责人和医疗骨干的努力,对于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施基层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用人、分配、药品设备耗材采购、财务、基建等方面行为逐步规范,负责人的权力明显削弱,导致积极性下降,对于抓好机构发展的动力不足。医疗业务骨干由于药品回扣、业务提成等灰色收入被取消,现有绩效工资政策倾斜程度不够,导致实际收入较改革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积极性受到影响。一般职工由于工资收入得到保障,与工作数量、质量关系不大,干多干少一个样,容易引发“大锅饭”问题。
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着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任务,应当成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不仅影响群众看病就医的方便程度,而且关系到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事关基层医改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因此,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创新绩效考核方式,实行多重激励办法,调动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使病人留在基层就近方便看病就医,降低医疗费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以巩固提升基层医改成果,确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龚勋、陈子敏、张丽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卫生经济研究.2007(07)
近几年,随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已逐步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基本得到保障,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得到总体提高。但因原奖励性绩效总量较小,分配到每个职工后的差距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大锅饭现象,致使有些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随之而来的是业务收入下滑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医务人员向上级医院推诿病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同时增加了国家农合资金的支出。况且,地方财政多数没有负担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全部工资,基本工资部分还要靠各单位的业务收入来完成,所以在保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当务之急。
为奖勤罚懒、优绩优酬,想方设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同时也为了让老百姓确实得到医改的实惠,按照河北省卫生厅有关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的规定及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卫生厅关于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笔者所在县的乡镇卫生院改变了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实行倒3:7的绩效总量,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建立收支结余分配机制。在此情况下,各卫生院相继出台了奖励性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大部分卫生院的考核分配办法,都不同程度地和职工的业务收入挂钩。运行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有所提高,医务人员平均工资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2013年12月26日,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明确规定,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部分卫生院,有些部分与“九不准”有冲突。怎样既不违背“九不准”,又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是摆在乡镇卫生院的一个难题。
1 奖励绩效的作用
物质激励是调动职工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职工认为的最实际的激励方式。有效的物质刺激能够充分调动职工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积极作用,这是经营过程中最为浅显的理念。但是对近年来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奖励制度效能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奖励绩效对职工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弱。对此进行分析,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绩效奖励体制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从而对奖励绩效的功能发挥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乡镇卫生院可以从奖励绩效制度改革入手,认真研究奖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分配方案,通过合理科学地激励措施,发挥奖励绩效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作用。目前最有效的奖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物质奖励,一种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可以是工资,可以是奖金和奖品,而精神奖励主要是公开的表扬、嘉奖。有效的奖励可以令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自觉行动,对工作具有更大的热情,对自身发展具有更大的期望,因此可以说,奖励最根本的目的是发挥职工的主观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
1.1 奖金的正效应
奖金分配的目的,不在于奖励个人,而在于激励众人,即通过奖励个人激发整个集体发挥最佳效益,这是奖金的正效应。奖金的正效应可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这就是目标激励和榜样激励。奖金合理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奖金就如同一个目标,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工作,做出成绩,最终去获得它。榜样激励,是一种授奖后的激励。我们对达到目标的人或事进行及时奖励,这不仅对获奖者本人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给大家树立了榜样。
1.2 奖金的负效应
有些乡镇卫生院发放奖励性绩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自然就会产生奖金的负效应。奖金的负效应,不言而喻,即奖金起不到激励作用,调动不了人们的积极性。造成奖金负效应的因素有三:奖金量少,奖励名目繁多;奖金目标不明朗,奖励条件不明确。考核指标不准,当奖不奖,无功反受禄;奖金分配不公,奖励未按劳计酬。奖金负效应的产生,必然会使贡献大的感到压抑,贡献小的人得不到鞭策,无贡献的人反而“渔翁得利”。所以,单位在发放奖励绩效时就要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奖金的正效应,并降低其产生的负效应。
2 奖励绩效改革策略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目前乡镇卫生院奖励绩效发放制度中的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策略。
2.1 明确奖励绩效发放标准
奖励绩效的发放能否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一个重要因素是职工是否认可奖金发放标准。标准合理,职工就会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反之,就会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严重挫伤其积极性。根据调查和分析,要使广大职工对奖金分配产生公平合理感,必须做到统一两个认识,坚持一项原则。对奖金发放公平标准统一认识;对贡献评价尺度统一认识。如前所述,奖金是从超额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奖金本身具有正效应,如果执行不好就会产生负效应。基于这一点应当将超额劳动量作为计量发放的基础依据,职工职责范围的任务或者非劳动任务都不属于奖金的量依据。最后,绩效计量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工群体中建立合理感。只有这样职工才能从内心认可奖金的发放制度,才能将获得更高层次的奖金作为工作的动力,如此才能发挥绩效奖励的真正作用。
2.2 制定合理的奖励数额
这就需要乡镇卫生院首先了解职工对奖励的边际期望值,从而对奖金刺激强度即奖金数额进行调整。奖金的激励实际上是对职工内在心理动机进行刺激的过程,因此在本质上奖金的激励还是遵循报酬法则。例如,物价稳定、物质基础条件不变,若职工原收入水平不高,则在报酬增量感觉的差别上就没有太大的局限,小额的增量就会令职工感到收入的明显增加,予以重视,此时奖励数额可以较少,反之则需要增加奖励数额。
2.3 奖金发放时机应适宜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满足感在得到极度需要的时候最大,这便是心理边际效用。因此只有满足职工渴望获得的需要,才能在职工心理产生巨大的边际效用,令职工重视奖励。反之,则作用甚微。因此在发放奖金时必须注重时机,只有在职工对奖金产生渴望时制定合理的奖金发放制度,职工才会对奖金十分重视,才能以获得奖金为目标最大程度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因此科学合理地发放实际是发挥奖金激励功效的有效保障。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奖励绩效可以充分满足职工在物质上的要求,通过物质奖励可以直接对职工的工作态度造成刺激,但是单纯的依赖于物质刺激必然会存在缺陷,造成职工认识上的偏差,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不正确的工作作风。因此还需要配合精神激励,从而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职业岗位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合理的奖励绩效制度、激励政策,利用多元化的奖励手段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推动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考核结果
考核组根据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XX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X卫办〔2011〕XX号)文件要求,通过采取查阅资料和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对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人事财务管理、院内建设与管理、群众评议与监督等七个方面工作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结果详见附件。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各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从重医疗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新的公益性运行机制转变。
(一)基本医疗服务。
1、大部分单位均能够向群众提供农村适宜基本医疗技术服务,规范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转诊。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技术规范,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污物无害化处理。建立了院感组织,有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及措施。
2、病历、护理文书书写较为规范,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处方书写基本规范。门(急)诊人次、出入院人次、出诊人次、辅助检查总人次数等较以往同期有所增长;次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有所降低。
3、各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比例均≥70%。药房达到规范化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均按《采购目录》和网上采购药品有关规定执行。
(二)公共卫生服务。
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启动以来,各项目管理单位和项目执行管理单位都高度重视,通过三年的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项目规范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考核发现,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理顺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电子档案录入率和档案质量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能够按照新的管理标准进行重点人群管理,慢性病人管理率、规范化管理率和控制率有所提高;重点人群查体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稳步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工作积极推进。通过调查,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对于开展的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重点人群查体、定期随访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大部分单位对新农合政策宣传到位,补偿方案、报销流程、常用诊疗项目及药品的价格、住院及门诊补偿信息等均在公示栏内予以公示。能及时、准确的上传住院及门诊信息,并认真核对病人身份,开展即时结报。
(四)乡村一体化管理方面
通过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工作环境和面貌得到一定的改观,医疗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完成XX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XX个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各乡镇卫生院能够协助县卫生局建立乡村医生准入制度;不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进行督导。
(五)人事财务管理方面
未发现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账簿设置齐全,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核算符合规定。
(六)院内环境与管理方面
大部分单位服务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服务设施进一步规范完善,床单物品清洁卫生。院容院貌整洁、安静,秩序好。基本都能按要求制定各项制度和便民服务措施,公开收费标准、监督电话,公开身份上岗,现场随机调查20名病人或病人家属填写满意率问卷,群众满意率均达到8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有的单位虽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病案质量管理等组织,但也是形同虚设,应付检查了事,平时不开展工作,不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制度不全,执行不严,监督不力。建立的各项医疗质量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有章不循,又缺乏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表现在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抗生素使用不按《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皮试结果无双人签名,院感措施落实不到位,医疗废物存放未使用有盖垃圾桶。
(二)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够规范。少数单位只注重任务量的完成,而忽视了服务质量,建好的居民健康档案未实行动态管理,使用率不高和更新不及时,慢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不规范,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浮于表面,宣传对象、宣传内容不切实际。
(三)新农合管理。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新农合宣传栏,无公布就诊流程图或内容过于陈旧,未及时更新内容,没有及时上报月报表,没有及时识别住院病人参合身份,患者出院未及时结账补偿,没有及时公示参合农民补偿情况,未能及时上传医疗服务信息。
(四)人事财务管理。部分单位收费员未能做到日清月结,收费款未及时存入银行,存在资金安全隐患。
(五)群众评议与监督。部分单位虽设有意见箱,但无开箱记录,无双人签字;未开展病人及群众座谈会;未开展门诊及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无病人及群众评价结果。
四、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医德医风的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工作,加强督查指导,规范医疗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二)加强交流、学习与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借鉴好的经验与做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及卫生监督所等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督查、指导工作,指导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各乡镇卫生院要以绩效考核为动力,针对此次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认真整改,明确功能定位,切实提高卫生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枢的作用,为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附:
1、XX县2012年第一季度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汇总表
2、XX县2012年第一季度公共卫生单位绩效考核汇总表
二一二年X月 日
1.引言
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旨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是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内容之一。报告中提出,在政府的主导下,提供全面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重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农村缺医少药问题,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起着一个重要的主导作用,承担着为大医院分流病源的功能,其服务对象是全体群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百姓对国家医疗服务的评价,也是基础医疗服务的根本之一,是解决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一个基础性载体。然而,乡镇卫生院长期投入不足,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管理力量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的现象,难以取得群众信任,无法有效的将病源分流[1-3]。因此,在以建立科学有效的基本医疗制度为目标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2.乡镇卫生院现状
近年来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但学历和职称水平偏低。随着财政补偿水平的逐年提高,乡镇卫生院收支状况逐步好转,院均房屋面积和设备价值增加,但是资源利用率总体不高。目前,乡镇卫生人员能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乡镇卫生院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问题。
2.1 乡镇卫生院基础力量薄弱
由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基础力量增长缓慢,1995年至2007年,乡镇卫生院的总床位数未出现明显变化,约为72至74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每千农业人口约为0.8的左右[4,5]。院均床位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原因是因为区划调整后,乡镇卫生院随之进行整合后的结果。
2.2 乡镇卫生院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由于医疗教育及相关专业培训的迅速发展,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增长较快,相较于1985年,2007年卫生人员数增加了17%,院均卫生人员数增加了36.7%。在从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高水平技术力量的缺乏并未得到缓解,2000年至2007年院均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0人,院均注册护士数约为4人,注册护士较少,医护比低于1:2,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据相关调查资料分析发现,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素质逐渐提高,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从1992年的1.7%增加到2005年的2.2%。同时,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多年来变化不大[4,5],2005年,乡镇卫生院高级、中级、师级和士级以下技术职务人员也仅分别占0.8%、12.8%、40.6%和45.8%[6]。
2.3 资源利用率总体较低
由于医疗总体投入不足,且医疗资源向中心医院倾斜,乡镇卫生院长期处于投入不足的尴尬状况,同时由于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管理力量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的现象,难以取得群众信任,无法有效的将病源分流,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2007年的院均诊疗人次、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为19034人次、48.4%、4.6天。相较于1981年,2007年的院均诊疗人次、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下降了27.2%、9.5%和27%。总体而言,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
3.结论与分析
综上所述,基于乡镇卫生院的实际状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特点,对于目前的卫生院管理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收入
乡镇卫生院作为一个经济个体,符合基本经济规律,充足而有效的资金对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乡镇卫生院资金状况得到较大改善,2007年院均总收入和院均业务收入较1986增加约25倍,院均财政拨款从1992年的3.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89.5万元[5]。
在提升医疗服务,增加收入的同时,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从1986年的73.6%降低到2007年的52.7%,说明乡镇卫生院收入的增加并未依靠令人诟病的“以药养医”,在这一点的前提下,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增加显得尤为可贵。
因此,乡镇卫生院通过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服务水平,进而增加乡镇卫生院收入,改善其经济状况,从而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可行的,从而达到农民和乡镇卫生院的共同受益。
3.2 在注重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有效管理,控制成本
乡镇卫生院作为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具有部分企业特性的同时,又具有社会公益性,承担着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义务。其内部成本的控制,可以增加单位有效资金,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竞争力,为中心医院有效分流病源,使中心医院符合其大病重难点病源的收治定位,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随着财政投入资金的增加,控制成本也是提高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率的直接途径。相关数据表明,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从1992年的11.8%提高到2007年的26.9%。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实施,财政投入的比例将会更高。在财政投入保障人员开支和基本办公经费的情况下,应加强对医疗成本支出的控制,将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的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为乡镇卫生院争取更多的自有发展资金,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个体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达到以较少的财政投入带动医疗服务质和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3.3 结合绩效改革,提升服务质量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有别于企业,乡镇卫生院绩效改革应突出公益性[7]。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其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应综合岗位设置情况,设置岗位绩效系数,实现权利与义务的衔接。通过调整岗位绩效系数,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在保证基层医疗但公益性的前提下。
乡镇卫生院由于服务于广大农村人口,存着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因此,结合绩效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将财务公开、服务质量水平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有效合理的折算系数,将指标归一化,提高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最终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乡镇卫生院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基础和技术力量薄弱,资源利用率总体不高的现状,结合工作经历,提出来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收入,结合会计委派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控制成本;结合绩效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以期提高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来玉.乡镇卫生院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5):58.
[2]韩志东,李福金,蒋庆强.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3,13(9):9-10.
[3]李赵城.医改背景下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5):31-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1998:148-149.
[5]李赵城.医改背景下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5):31-33.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6604(2012)00—0071—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由于它的突发性、意外性和群体性等多重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健康与社会秩序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虽然从2003年SARS事件之后,我国明显加快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步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经初步建立。然而,我国的卫生机构,尤其是广大乡镇卫生院所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与构建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完善现有的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则显得十分重要。
一、我国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现状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可以划分为结构体系与功能体系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的系统。其中,结构体系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所涉及的包括决策、信息、执行、保障等四大系统的处理机制。而功能体系则是对应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周期性波动(潜伏、爆发、蔓延、稳定、下降、回复)而进行的指向不同阶段的举措,主要包括预防、反应、扩散、恢复和总结等五方面内容。功能体系是结构体系重要的外显性表征。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实施中能够实现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2004年1月,卫生部正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已有70.3%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这为我国乡镇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反应和评估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我国广大乡镇卫生院的疾病预防控制组织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简陋,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经费匮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导致识别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低下,报告意识淡漠,易造成监测盲区和空白点,这与建设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目标存在明显差距。
公共管理学指出,组织协调是组织运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之一。其中,水平协调是指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其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益相关的组织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以明确相互间的边界;二是成立机构间委员之类的组织进行协调,推动在共同参与的领域的合作。
Ouarantelli认为,危机管理需要一个富有弹性的、适应性很强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各种危机所需。应急组织协调机构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保障。2004年3月,卫生部专门设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然而,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仅有3.3%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也相应设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这对于广大的乡镇卫生院而言,组织动员的辐射力度十分有限,普遍存在反应速度慢、指挥协调乏力等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的危机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条块分割”模式,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专业救灾队伍发挥其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种难以克服的局限,那就是部门间责任与权力的不对称关系导致了各个危机管理部门之间“界面关系”的模糊,其结果往往是各自为政,难以协调,这无疑不利于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建设。
二、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较差,应急能力薄弱。受体制机制、地理环境、经营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乏活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较差,应急能力薄弱。尤其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以及市场经营模式的挑战,乡镇卫生院只有及时转变观念,针对自身发展瓶颈,盘活现有资源,提高治理水平,改变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
乡镇卫生院缺乏对高素质适宜人才的吸引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是长期以来制约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乡镇卫生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和重要阵地,除了必须对在岗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之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乡镇卫生院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改革现有用人制度,吸引和稳定专业人才,优化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配置。
乡镇卫生院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其应急能力的发挥。由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在我国卫生工作中地位不高,再加上部分地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长期忽视,造成了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难以为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乡镇卫生院将主要精力转到有偿服务与创收上,制衡了对公共卫生等工作的投入,恶化了乡镇卫生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发挥。
现乡镇卫生院院长工作业绩和经营成效,又能兼顾协调发展和公平合理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制度。
一、院长年薪组织结构
院长年薪仍然由三部分构成坚持工作业绩、经营成效、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责任与利益、风险与报酬相一致的原则,坚持有利于调动院长和职工两方面积极性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工改”,调整原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由基本薪金、风险薪金、奖励薪金三部分为由基本薪金、绩效薪金、奖励薪金三个部分构成。
二、调整了三部分的内涵和考核指标
原来院长年薪制中,基本薪金是院长收入的基本保障,风险薪金偏重于体现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奖励薪金是促使乡镇卫生院积累而提高抗风险能力。我们尊重乡镇卫生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镇卫生院筹资已经从首要任务转变成了任务之一的实际,调整院长年薪构成的内涵,以充分借助分配的杠杆作用,引导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职能。
(一)为院长提供基本保障的基本薪金。基本薪金主要根据全区乡镇卫生院院长档案工资中岗位工资的平均数确定,中心乡镇卫生院、普通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基本薪金分别为每月700元、600元,由农村卫生事业费预算解决,不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按月发放。
(二)体现院长全面履行职能的绩效薪金。以全区乡镇卫生院职工现行档案工资总额减去岗位工资总额后的平均数作基数,根据对工作业绩指标的百分制量化考核结果确定。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的,绩效薪金为1倍;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上的,按基数的1—4倍兑现绩效薪金。
一、用对核心指标进行考核的办法来考核院长工作业绩、履行职能的情况。
核心指标由三类19个组成。一类是公共卫生工作核心指标10个,即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结核病人转诊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慢非病规范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食品行业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农村家庭宴席卫生规范化管理率。二类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核心指标4个,即卫生服务质量、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新农合医疗服务。三类是社会卫生管理核心指标5个,即村卫生室建设情况、村卫生室人员管理情况、村卫生室药品管理情况、村卫生室新农合医疗服务管理情况。19个核心指标分别确定了分值,共100分。每年可根据工作重点调整核心指标的权重。与此同时,还设定7个扣分指标,即发生预防接种事故、发生责任性孕产妇死亡、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影响较大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责任事故、违反新农合有关规定、乡镇卫生院或院长被区卫生局通报批评。扣分指标也分别给予了2-5分不等的分值。
二、改变原来对年度目标责任书、院长任期阶段目标内容进行考核
绝大部分指标依据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得出结果,如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由每季度的调查结果确定,卫生服务质量由每年的两次外部评价结果确定;部分指标根据日常管理确定;只有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等少部分指标需要通过年终考核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采用核心指标考核,考核工作量大大减少,考核分值的随意性降低。
二、医院绩效管理与运用成本控制基本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基层乡镇卫生院都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而且相关的评估和奖惩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我国很多基层乡镇卫生院作为事业单位,一般多是依据工作成效来确定薪酬和奖金。然而,医院的薪酬分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不能真实的反映基层乡镇卫生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相关的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而且在具体的绩效评价过程中,过度重视相关经济指标,忽视了医疗指标,甚至是曲解相关的效率指标,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与奖惩机制,不能综合兼顾病人的利益、医疗质量以及其他外部社会因素。而且由于奖惩机制不健全,基层乡镇卫生院出现偏重效益与创收,而忽略基本的公益性质和医疗水平以及医院整日素质的提高。总之,绩效评估过于片面,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长远发展。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成本控制方面,一般来说,医院的投资成本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都比较高,不管是相关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的购置还是长期维护成本都非常高,同时医院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资本也很高,除了相关的医务护理人员的培养,医院要培养一名优秀的主任医师,通常需要十几年时间,所以投资期长,投入量大,而且这其中还存着很多人才流失的风险因素,这些对于基层乡镇卫生院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另外,对与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以及医药采购和研发成本的控制,很多基层乡镇卫生院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费用负担。比如说,有些基层乡镇卫生院在相关药物的采购上,盲目的购进一系列药物,却忽视了具有同种功效的药物的区分,以及对相关医药的具体需求量,如此一来,不仅严重增加了费用负担,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当然,也有些基层乡镇卫生院在成本控制方面,片面追求低成本,忽略了公益性质与医疗水平的发展,严重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医院的信誉度,最终还是会制约医院的长期发展。
三、加强基层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1.完善绩效管理,建立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机制。
基层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主要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进行体现,全面的考核员工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工作表现以及相关的业务能力,从而进行综合的量化处理,以便于对员工的业务技能以及业务素质与一个全面的了解。然而,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持续改进,不断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才是基层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的根本出发点。具体来说,基层乡镇卫生院在完善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要综合考虑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分析医院的发展现状,针对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科室的不同性质,设置各种经济指标、绩效指标等,综合评价相关的医药占比、收益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德医风,考察医院的就医环境,从细节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构建公开公平公正而又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促进基层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的同时,又能不断的改善就医质量和水平,而且还能有助于基层乡镇卫生院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比如,在病床周转率方面,在当前很多基层乡镇卫生院都存在着病床紧缺问题,而病床周转率的大小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因此,可以将病床周转率列入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范围,并纳入患者满意度的考察指标。
2.加强成本全过程控制,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预算成本全过程控制,是为了全方位的开展成本管理,适当的降低基层乡镇卫生院相关的成本支出,有效的提高医院的资产配置率,确保医院相关收入合法合理而又健康的持续增长。而基层乡镇卫生院成本控制的核心是成本的有效核算,所以,医院做好成本的核算基础工作。首先,基层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工作。当前,很多基层乡镇卫生院由于条件所致,都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而基层乡镇卫生院如果想有效控制自身的成本支出,必要的成本核算投入还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制定合理的全过程成本核算方案。虽然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都是由主管单位统一制定的,其各业务科室之间职能不同,其收费和结余不能完全反映其所承担工作量的多少和风险大小,因此,基层乡镇卫生院应该通过对各科室的大量数据测算,将多项指标进行量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好,最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
3.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单纯的金钱奖励措施。
基层乡镇卫生院要注重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机构设置,裁撤冗员,尽量减少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必要的医护人员,杜绝多人一岗的现象。同时,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资格考核,同时完善医院内部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基层乡镇卫生院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进取,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优秀的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和发展空间,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且,在基层乡镇卫生院相关的奖励机制中,尽量的减少单纯的金钱奖励,因为当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更高的需求,所以,除了单纯的物质激励,更要注重员工精神的满足。更何况单纯的金钱奖励,不仅会刺激人的欲望,增加单位的费用开支,甚至会导致相关医护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不惜损害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患者的利益和安全,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基层乡镇卫生院一定要注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比例,降低对金钱等的物质需求,帮助他们在具备公益性质的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如此一来,高素质的医院员工,对基层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绩效考核方式不科学:绩效考核是对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工作效果和工作结果的考评,应当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独立进行。然而目前,我国采取的主要是内部考核的方式,上级考核下级,对乡镇卫生院的评价考核不仅不能反映其卫生服务的真实绩效,也缺乏来自患者层次的考核意见,考核往往带有行政色彩,难以做到公正合理。而且,这样的模式容易导致处于考核体系最顶端的工作人员游离于绩效考核体系之外,或者是难以按照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显然容易滋生高层管理者的职务腐败,使得绩效管理的作用无从发挥。
3绩效管理模式难奏效:从我国乡镇卫生院现行的绩效管理模式来看,考核主要采用的都是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的方式,这样的考核管理模式下,员工每个月都会不由自主将注意力集中到每个月的“创收”上,一旦某个月早完成任务指标就会滋生懒惰情绪,而一旦某个月距离考核指标差距较大,则容易刺激医生等工作人员为了达成任务目标增加患者不合理的医药支出,绩效考核沦为利润考核,绩效考核的作用也就无从发挥了。
改善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建议
针对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改善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工作。
1考核指标科学化: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主要是基层工作,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在很多时候,绩效考核的指标可以被确定为量化指标,结合英国的“星级医院评审制度”来看,将具体工作绩效考核指标量化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只要把握住考核指标的量化原则是有利于体现工作的成果和效果,那么量化指标和传统指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展开绩效考核,就能够得到一个更加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结果,充分体现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努力,让付出都能得到回报。
1 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的正面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1.1 医疗保障体系建成
通过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职工医保等医疗保障制度,通过试点、全面实施——逐步完善了医疗保险的筹资和补偿机制,使医疗保障体系制度日臻完善,其覆盖面逐步扩大—几乎是全国90%以上人群。通过保障体系的建立,确定了乡镇卫生院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医疗提供机构的地位。
1.2 确定了乡镇卫生院的性质
通过新医改的不断实施,医改制度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在医改中扮演了县、乡、村三级网络中的中枢纽带角色,尤其是《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文件出台,确立了乡镇卫生院性质为公益一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而对今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模式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空间。
1.3 改善了乡镇卫生院服务条件
通过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卫生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搞入。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逐步改善,比如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有所添置,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由原来的土石结构平房新建成混凝土结构的楼房,而且面积较以往有较大面积的扩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如:B超机、心电图机、X线摄片机、心电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等,从而改变了以前乡镇卫生院靠“老三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面貌。
1.4 人员结构有所改善
通过新医改,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国家对各级医学院校的支持,培养了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增添进乡镇卫生院从事医务工作。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在岗人员在职培训活动,对现有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从而使乡镇卫生院中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医疗技术有了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1.5 一系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
通过新医改制度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在不断的建立和日趋完善之中。如:基药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考核方案等制度日臻完善,通过实施,对医疗卫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新医改,我们不能单纯的、一味的就说医改是成功的,或者说新医改是失败的,我觉得,新医改是有许多成功的方面,以上是我个人以一名乡镇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的眼光来看待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正面促进作用发表的几点看法,当然,由于个人所站的角度受局限,新医改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优点。
2 新医改对基层卫生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2.1 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追究其原因,我个人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2.1.1 乡镇卫生院对绩效工资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绩效工资制度执行不严
绩效工资作为一项新制度,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再到乡镇卫生院,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乡镇卫生院由于理解上存在偏差,实施力度上存在差异。有的乡镇卫生院在制定本单位绩效工资考核细则时打了折扣;有的卫生院年初制定了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但是在年终工资结算时,没有按照本单位制定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执行;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制定本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一味的只给职工发了平均工资,吃了大锅饭,严重的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2.1.2 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绩效工资的实施
中央在制定绩效工资的同时,并没有制定配套的、明细的财政支持绩效方案,因此地方在执行绩效工资制度时得不到财政的强有力支持,使绩效工资执行受限。
2.1.3 绩效额度与改革前职工工资额度存在反差,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其风险较高,其行业要求万无一失;工作压力大,无论病情轻重,都关系患者生命安全;工作没有白昼之分,也没有节假日可分。因此,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应略高于教师等同级别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而目前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低于同级别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2.2 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给乡镇卫生院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2011年1月26日起,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了基本药物0差率销售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负面影响。
追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
2.2.1 实施基药制度后药价虚高
自基药制度开始实施、采取交易平台药品采购,基药实行0差率销售,药价应该有大幅度下降,但药价不降反升,追究其形成原因,我认为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有这样几点:A、乡镇卫生院药品采购人员业务不熟,同种药品,交易平台中有便宜的品种,也有较贵的品种,由于采购业务不熟,便宜的没采到,贵的反而采购的较多。B、药商不正当竞争,药商有利可图的药品容易采购,赚钱不多的药品不容易采购;贵的药品品种容易采购,便宜的品种不容易采购。C、药品网络交易,多个商家供货,配送不方便,比如说,某乡卫生院在同一个定单中采购了甲公司10个品种的药品,采购了乙公司2个品种的药品,甲公司距本乡卫生院较近,乙公司距本乡卫生院较远,那么甲公司为这个乡卫生院配送了10个品种的药品,而另外2个品种的药品乙公司不愿意配送,该乡卫生院的这2个品种药品长期缺药。
2.2.2 改变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用药习惯
基药品种减少,许多临床医生用药不习惯,许多患者也不习惯,不理解基药制度,不理解医疗机构,有的患者发牢骚说:“简单的药就买不到,现在的医院(指的是乡镇卫生院)不是医院了。”因此,基药制度的实施,给乡镇卫生院的形象造成了影响,基本医疗服务业务量明显下降。
3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困境十分突出
3.1 人才配备脱节
我认为,一个乡镇卫生院应该具有一至两名群众信任,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医生。一个乡镇卫生院只要具备了那么一至两名在医技、名誉上老百姓信得过的医生,那么该卫生院无论是业务开展也好,公共卫生开展也罢,就比较容易,反之没有,就不好开展工作。
我认为,一个乡镇卫生院应该具备有一班配套的医技人员。目前形式,许多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不合理,许多乡镇卫生院有内科医生,就没有外科医生;有心电图检验技术人员,就没有化验员;有执业医师,就没有执业护士和执业药师;有妇科医生,就没有公卫科医师。从而降低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3.2 设备简陋、设备操作人员不配套
作为目前乡镇卫生来说,我觉得一个标准乡镇卫生院至少应该配备X线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仪、普通手术床、简易呼吸机等基本设备。可是许多乡镇卫生院以上设备紧缺,有的卫生院有设备,但是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有的卫生院有操作人员,缺泛操作仪器。设备容易配备,可是人才短期无法解决,这是乡镇卫生院当前发展的瓶颈。
3.3 新医改制度不健全
新医改虽然建立了若干卫生制度,但是在新医改深化阶段,尚须完善的制度还有很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对新医改的终极目标应该有一个界定,目前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不知道医改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医改究竟能改成什么样?乡镇卫生院人员究竟能在新医改的制度下得到多少阳光雨露??????????------乡镇医务人员心里没有底。在乡镇医务人员心目中始终笼罩着一层对未来不确定的阴霾。
4 基层医务人员对新医改的期盼
4.1 进一步完善医改制度。
根据中国当代医疗形式,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合实际的医改方案,加快新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工作。基层医务人员最迫切想要看到的是——医改对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和对群众健康促进有多大。
4.2 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
距不完全统计,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教育、卫生投入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而中国小于4%。教育、卫生是国家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第一次医改时把医疗卫生商品化,促使医患关系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加大卫生投入是新医改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4.3 加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近几年的医改过程中,国家加大了人才培养人度,但就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需求还很大。我认为除了国家先前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式外,各县也可以采取加速人才培养策略,比如说利用县级卫生学校对在职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利用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环境对下级卫生队伍培养,实行“上派下挂”。采取下级向上级医疗机构派送大量人员进修培训,一方面缓解上级医疗机构病员曝满,医务人员紧张状况,另一方面也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了技术人才。再比如说,上级医疗机构与下级医疗机构结对子,不定期派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对下级机构进行技术支持,派出技术骨干到下级医疗机构短期执业等方式,加速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一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缓解基层人才紧缺状况。
4.4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辅助检查设备添置。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添置,目前的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添置,但是医务人员值班所住房屋还有待于进一步增添。医疗设备(如:化验设备、B超、心电图等)也需要进一步增添,不但要添置设备、设施,而且要在添加设备的同时增添设备、设施操作技能。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配置。特别是省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在学校培养卫生人才时要注重各种专业适合社会人才需求,县级人事和卫生主管部门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聘用时重视专业人才合理分布,从而改变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不合理现象,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缺状况。
4.5 健全医疗风险保障制度。
诊病、治病要求从业人员万无一失,目前状况,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很大,动不动医疗纠纷,医疗赔偿,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从业环境差,技术相应较落后,设备、设施简陋,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正常发挥,很多医务人员不是不想看病,而是不敢看病,这样的现象如果长久持续下去,将使我国的医疗技术倒退,因此在新医改的深入阶段,健全医疗风险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原则上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市卫生局负责监督和管理,乡镇予以协助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要符合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确保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设置预防保健科,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
(一)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疗护理。
(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防治工作。
(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精神卫生的干预防治工作。
(五)落实国家和省免疫规划政策措施,开展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六)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七)开展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服务。
(八)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承担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的指导。
(九)协助做好区域内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
(十)协助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乡镇中心卫生院除履行乡镇卫生院职责外,要协助做好对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四、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任务
(一)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
1、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在4月30日前完成。按照《河北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冀机编〔2010〕2号)核定人员编制。核定的编制是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2、科学设置岗位。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任务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人员。鼓励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3、实行全员聘用在8月31日前完成。根据卫生院编制和岗位设置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所在上岗人员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与竞聘上岗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1)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竞聘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或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卫生院正式在职人员。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
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每届聘期原则上为3—5年。乡镇卫生院院长原则上要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可以连续聘任,考核不合格的可以提前解聘。
(2)实施步骤。①报批设岗方案。乡镇卫生院在7月31日前根据《河北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拟制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本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上报。设岗方案由卫生局、编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8月31日前报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在核准的岗位总数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②确定竞聘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岗位条件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③组织竞聘上岗。市卫生局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
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4、乡镇卫生院空岗人员的补充。乡镇卫生院编制和岗位空缺补充人员,必须在核准使用的编制、岗位和年度招聘计划内,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二)改革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3年的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因素核定。
对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按照《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执行。9月30日前由市卫生局组织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市卫生局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按照考核档次确定相应的补助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考核不合格的扣除补助资金,由财政局和卫生局统筹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
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应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按规定在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范围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由省组织采购,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统一定价、配送。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和省采购价。其中,已实行省集中采购的药品,销售价格不得超过省采购价;未实行省集中采购的药品,销售价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具体实施时间最迟不得晚于4月30日。
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由财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和支出,收支差额部分通过其它多渠道予以足额补助。